CN210293576U - 氦检漏机构 - Google Patents

氦检漏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3576U
CN210293576U CN201921000495.2U CN201921000495U CN210293576U CN 210293576 U CN210293576 U CN 210293576U CN 201921000495 U CN201921000495 U CN 201921000495U CN 210293576 U CN210293576 U CN 21029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helium
jaw
assembly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04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佛荣
胡成明
黄浩宏
周俊杰
周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04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3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氦检漏机构,其包括氦检承载件、氮冲洗组件以及氦检组件,氦检承载件用于产品的承载,氮冲洗组件以及氦检组件分别与氦检承载件承载的产品连通,氮冲洗组件用于排除产品内部的气体,氦检组件用于产品的氦检漏。本申请通过氮冲洗组件以及氦检组件的配合设置,排除了其他气体对产品气密性检测时的影响,提升了产品气密性检测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氦检漏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氦检漏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直流接触器是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产品,其适用于程控电源或不间断电源系统、叉车、电动汽车、移动式电动充电桩等诸多的新能源领域中。在直流接触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但现有技术中,对直流接触器的气密性检测易受到其他气体的影响,导致产品的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氦检漏机构。
一种氦检漏机构包括:氦检承载件、氮冲洗组件以及氦检组件;氦检承载件用于产品的承载;氮冲洗组件以及氦检组件分别与氦检承载件承载的产品连通;氮冲洗组件用于排除产品内部的气体,氦检组件用于产品的氦检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气管连接组件;氮冲洗组件以及氦检组件分别通过气管连接组件与产品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冲氢气组件;冲氢气组件通过气管连接组件与产品连通,其用于对氦检漏后的产品的冲氢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钳口组件;钳口组件用于产品冲氢气后的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氮冲洗组件包括氮冲洗件;氮冲洗件与产品连通,其用于对产品充满氮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氦检组件包括氦检件;氦检件与产品连通,其用于喷射氮气于产品外部,并对产品的内部进行氦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冲氢气组件包括冲氢气件;冲氢气件与产品连通,其用于对氦检合格的产品内部充满氢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钳口组件包括钳口定位件、钳口夹持件以及钳口件;钳口定位件以及钳口件分别设于钳口夹持件的周围;钳口夹持件用于产品钳口前的固定夹持,钳口定位件用于产品钳口前的定位,钳口件用于产品的钳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清洁机构;清洁机构用于产品检测前的清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整形机构;整形机构用于产品检测前的整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扫码定位机构;扫码定位机构用于产品检测前的扫码和定位。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氮冲洗组件以及氦检组件的配合设置,排除了其他气体对产品气密性检测时的影响,提升了产品气密性检测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扫码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氦检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氦检漏机构的内部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钳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氢检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传输机构;11、上料组件;12、中转组件;13、翻转组件;14、出料组件;141、合格品出料拉带;142、不合格品出料拉带;15、不合格品暂存位; 2、氦检漏机构;21、氦检承载件;22、气管连接组件;221、气管连通箱;222、产品气管连接处;223、管路主路;224、第一支管路;225、第二支管路;226、第三支管路;227、压力监测件;228、真空接头;23、氮冲洗组件;231、氮冲洗件;232、第一控制件2321;第一控制阀;2322、第一压力传感件;24、氦检组件;241、氦检件;2411、氦气管路;242、第二控制件;2421、第二控制阀;2422、第二压力传感件;25、冲氢气组件;251、氢气件;252、第三控制件;2521、第三控制阀;2522、第三压力传感件;26、钳口组件;261、钳口定位件;262、钳口夹持件;2621、钳口夹持驱动件;2622、夹爪;263、钳口件;2631、钳口驱动件;2632、钳口刀;3、氢检漏机构;31、氢检漏罩; 311、缺口;32、产品移送组件;321、移送驱动件;322、氢检定位治具;323、密封盖;33、氢检漏组件;331、氢检漏驱动件;332、氢检漏件;34、抽真空件;4、清洁机构;41、清洁底板;42、清洁滑动板;43、第一清洁驱动件; 44、清洁承载台;45、第二清洁驱动件;46、清洁承载板;47、第三清洁驱动件;48、清洁件;49、液位检测件;5、整形机构;51、整形承载架;511、底板;5111、通口;512、竖板;52、整形夹持翻转件;521、整形夹具;522、整形夹持块;523、整形夹持驱动件;524、整形翻转驱动件;53、整形件;531、滚轮;54、第一整形驱动件;55、第二整形驱动件;6、扫码定位机构;61、扫码定位架;611、支撑平板;62、旋转台;621、承载位;63、扫码定位驱动件;64、位置检测件;641、传感器支撑架;65、扫码件;651、扫码支架;652、调节件;6521、调节杆;6522、调节块;653、扫码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为有关于一种氦检漏机构的设计,本氦检漏机构可应用于气密性检测设备中。为使更易理解,以下实施方式将一并带入气密性检测设备的说明,接着再进一步说明氦检漏机构于气密性检测设备中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好处。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传输机构1、氦检漏机构2以及氢检漏机构3。传输机构1传送产品依次经过氦检漏机构2以及氢检漏机构3,氦检漏机构2用于产品焊接处的气密性检测,氢检漏机构3用于产品封口后的气密性检测。
通过氦检漏机构2以及氢检漏机构3的配合设置,流畅的完成产品封口前后的气密性的检测,工序集中,且连续性好,使得产品的检测时间短,进而提升了产品的检测效率和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为直流接触器,或者是已经完成推杆组和瓷管组装配的直流接触器主体。
复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清洁机构 4。清洁机构4用于产品检测前的清洁,具体的是对产品的气管的进行清洁,清除掉气管上的杂物或灰尘,以保证产品后续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对产品的气管是否有裂纹进行检测,提前排除气管不合格的产品。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还包括整形机构5。整形机构5用于产品检测前的整形,具体的是对产品的气管的弯折等异形进行整形,以便于检测产品气密性时,产品的气管能准确的与氦检漏机构2连接。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还包括扫码定位机构6。扫码定位机构6用于产品检测前的扫码和定位,产品上设置有识别码,例如二维码,对产品检测前的扫码便于产品的气密性检测过程中的管理,定位具体是对产品的气管弯折等异形位置的定位,以便于后续整形的操作,使得整形能正对气管的弯折异形处进行整形。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传输机构1包括上料组件11、中转组件 12、翻转组件13以及出料组件14。上料组件11、中转组件12以及出料组件 14次序设置,翻转组件13位于中转组件12与出料组件14之间。优选的,上料组件11、中转组件12以及出料组件14均为龙门架、线性模组及机械手的配合,线性模组设于龙门架上,并驱动机械手线性移动,机械手可对产品进行抓取或松开,优选的,机械手的数量为多个,可同时多个产品进行抓取移送;翻转组件13为旋转气缸与机械手的配合,机械手抓取产品后,旋转气缸可对产品进行翻转。在具体设置时,上料组件11以及出料组件14分别平行设置在中转组件12的一侧,其中,上料组件11靠近于中转组件12的一端,出料组件14靠近于中转组件12的另一端,翻转组件13位于中转组件12的端部与出料组件14之间。
扫码定位机构6以及整形机构5均位于上料组件11的传送路径上,优选的,扫码定位机构6以及整形机构5沿着上料组件11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于上料组件11靠近于中转组件12的一侧。清洁机构4以及氦检漏机构2沿着中转组件12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氢检漏机构3的数量可为多个,以便对多个产品进行检测;清洁机构4与整形机构5相邻,优选的,清洁机构4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料组件11和中转组件12的传送路径上。氢检漏机构3位于出料组件14的传送路径上,并与翻转组件13相邻。通过上述设置,形成了扫码定位机构6、整形机构5、清洁机构4、氦检漏机构2以及氢检漏机构3工序布局,使得检测工序流畅,且布局合理,也节省了整个检测设备的占用面积。
优选的,中转组件12以及出料组件14之间还设有不合格品暂存位15,例如,料盒,不合格品暂存位15用于氦检漏机构2不合格产品的存放。优选的,出料组件14还具有合格品出料拉带141以及不合格品出料拉带上142,合格品出料拉带141以及不合格品出料拉带142分别设于出料组件14的一侧,并与出料组件14的末端相邻。出料组件14根据产品的检测结果,分别放置产品在合格品出料拉带141以及不合格品出料拉带上142,合格品出料拉带141以及不合格品出料拉带上142分别用于检测合格的产品和检测不合格产品的出料。
继续参照图3,图3为本实施例中扫码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扫码定位机构6位于上料组件11的机械手的下方,上料组件11机械手夹持的产品,被移送至扫码定位机构6上,进行扫码和定位。扫码定位机构6包括扫码定位架61、旋转台62、扫码定位驱动件63、位置检测件64以及扫码件65。扫码定位架61位于上料组件11的机械手的下方,其上端具有支撑平板611,旋转台62转动连接于扫码定位架61上端的支撑平板611上。扫码定位驱动件63 设于扫码定位架61,并位于支撑平板611的下方,扫码定位驱动件63的输出端穿过支撑平板611后与旋转台62连接,扫码定位驱动件63驱动旋转台62 转动,旋转台62上具有承载产品的承载位621,本实施例中的承载位621为凹槽状,其大小以及形状与产品相适配,使得产品可稳定承载于承载位621 上;上料组件11的机械手抓取的产品被放置在旋转台62的承载位621上,且放置时,产品的气管朝上;产品放置在旋转台62的承载位621后,其可跟随旋转台62的旋转而转动。位置检测件64设于扫码定位架61的上端,且位置检测件64的检测端面向旋转台62的正上方,当产品承载于旋转台62时,位置检测件64可正对产品的气管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件64为对射型光纤传感器,其通过传感器支撑架641设于支撑平板611上,位置传感器64位于旋转台62相对的两侧;优选的位置检测件64为两对,两对位置检测件64分别设于旋转台62两两相对的四侧边,以实现对产品气管位置的精确检测,便于后续检测的管理,尤其是对气管的弯折位置的检测,以便于后续气管的整形位置的确定。扫码件65包括扫码支架651、调节件652及扫码枪653,扫码支架651的下端设于支撑平板611上,并位于旋转台62的一侧,调节件652可转动连接于扫码支架651的上端,扫码枪653与调节件652连接,扫码枪653位于旋转台62的上方,并面向旋转台62,使得扫码枪653可对产品的识别码进行扫描识别,例如,二维码的读取扫描,调节件652用于调节扫码枪653面向旋转台62的角度,以便于适配识别产品上不同位置的识别码。具体的,调节件652包括包括调节杆6521与调节块6522,调节块6522 的端部具有开口,调节杆6521可于该开口内转动,调节杆6521的一端与扫码枪653连接,调节杆6521的另一端与调节块6522具有开口的一端转动连接,调节块6522的另一端与扫码支架651的上端连接,通过转动调节块6522 即可完成扫码枪653的角度调节,调节完成后,调节块6522开口处通过螺钉固定即可。
继续参照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整形机构5位于上料组件11的机械手的下方,已经扫码定位的产品被上料组件 11移动至整形机构5,整形机构5对产品的气管进行整形。整形机构5包括整形承载架51、整形夹持翻转件52、整形件53、第一整形驱动件54以及第二整形驱动件55。整形承载架51的纵截面为U型,其包括底板511以及两个竖板512,底板511开设有通口5111,两个竖板512垂直设于底板511的表面,并分别位于底板511的两端。整形夹持翻转件52包括整形夹具521、整形夹持块522、整形夹持驱动件523以及整形翻转驱动件524。整形夹具521 位于两个竖板512之间,且整形夹具5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竖板512 的上端,整形夹具521上具有承载产品的产品承载位,上料组件11的机械手放置产品于整形夹具521的承载位上,此时产品的气管朝上。整形夹持块522 滑动连接于整形夹具521内,并正对整形夹具521的产品承载位,整形夹持驱动件523设于整形夹具521,整形夹持驱动件523的输出端与整形夹持块 522连接,整形夹持驱动件523驱动整形夹持块522线性移动,使得整形夹具 521靠近或远离产品承载位,对整形夹具521产品承载位承载的产品进行夹紧或松开,本实施例中的整形夹持驱动件523可采用气缸。整形翻转驱动件524 设于其中一竖板512的外壁,整形翻转驱动件524的输出端与整形夹具521 连接,整形翻转驱动件524驱动整形夹具521翻转,本实施例中的整形翻转驱动件524可采用旋转气缸。整形件53位于两个竖板512之间,并位于整形夹具52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的整形件53为夹爪,整形件53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滚轮531。第一整形驱动件54位于通口5111内,并滑动连接于底板511,第一整形驱动件54的输出端与整形件53连接,第一整形驱动件54驱动整形件53进行夹合和松开动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整形驱动件54为气缸。第二整形驱动件55设于底板511,其输出端与第一整形驱动件54连接,第二整形驱动件55驱动第一整形驱动件54移动,进而带动整形件53移动,使得整形件53可靠近或远离整形夹具521,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整形驱动件55为气缸。
整形机构5的整形过程如下:上料组件11的机械手抓取的产品放置在整形夹具521的承载位内,此时产品的气管向上;而后,整形夹持驱动件523 驱动整形夹持块522对产品进行夹持,之后,整形翻转驱动件524驱动整形夹具521翻转,使得产品的气管面向底板511;而后,第二整形驱动件55驱动整形件53上移并靠近产品气管,第一整形驱动件54再驱动整形件53夹持住产品的气管,具体的,整形件53夹持在气管弯折处靠上的位置,此时滚轮 531贴合于气管,而后,第二整形驱动件55再驱动整形件53下移并远离产品气管,滚轮531对气管进行整形。整形完成后,产品再次翻转回去,气管朝上,等待被上料组件11机械手的夹持移动。
继续参照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清洁机构4包括清洁底板41、清洁滑动板42、第一清洁驱动件43、清洁承载台 44、第二清洁驱动件45、清洁承载板46、第三清洁驱动件47、清洁件48、清洁液存储件(图中未显示)以及液位检测件49。清洁底板41设于中转组件 12的机械手的下方,其一端部向着上料组件11的方向延伸。清洁滑动板42 通过滑轨和滑块的配合,滑动连接于清洁底板41的上表面。第一清洁驱动件43设于清洁底板41,第一清洁驱动件43的输出端与清洁滑动板42连接,其驱动清洁滑动板42线性移动,使得清洁滑动板42可在中转组件12以及上料组件11之间往复运动。清洁承载台44设于清洁滑动板42上,并位于清洁滑动板42靠近于上料组件11的一端,其上具有产品承载位,整形完成的产品被上料组件11的机械手放置于清洁承载台44的承载位上。第二清洁驱动件 45设于清洁滑动板42上,清洁承载板46滑动连接于清洁滑动板42上,清洁承载板46与第二清洁驱动件4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清洁驱动件45驱动清洁承载板46线性移动,使得清洁承载板46靠近或远离清洁承载台44承载的产品。第三清洁驱动件47设于清洁承载板46上,第三清洁驱动件47输出端与清洁件48连接,第三清洁驱动件47驱动清洁件48沿着垂直于清洁承载台44 的方向线性移动。清洁件48的清洁端面向清洁承载台44承载位的正上方,产品承载于清洁承载台44时,清洁件48的清洁端与产品的气管正对,在第二清洁驱动件45的驱动下,清洁承载板46带动清洁件48向着产品移动,并可使得清洁件48的清洁端贴合于产品的气管的表面,而后在第三清洁驱动件 47的驱动下,清洁件48在产品的气管的表面上下移动,对产品的气管进行清洁;若产品的气管有裂纹则会出现气泡,可直接判断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第一清洁驱动件43、第二清洁驱动件45以及第三清洁驱动件47均可采用气缸,清洁件48可采用毛刷。清洁件48与清洁液存储件连通,清洁液存储件内存储有清洁液,清洁液在外压的作用下流动至清洁件48进行清洁,本实施例中的清洁液可采用酒精,清洁完成后易于挥发。液位检测件49与清洁液存储件连通,用于检测清洁液存储件清洁液的液位;本实施例中的液位检测件 49可采用液位检测传感器。清洁完成的产品,被中转组件12的机械手移动至氦检漏机构2的检测位。
继续参照图6至图8,图6为本实施例中氦检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 为本实施例中氦检漏机构的内部管路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钳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氦检漏机构2包括氦检承载件21、气管连接组件22、氮冲洗组件23、氦检组件24、冲氢气组件25以及钳口组件26。氦检承载件21用于产品的承载;气管连接组件22与氦检承载件21承载的产品连通;氮冲洗组件23、氦检组件24以及冲氢气组件25分别与气管连接组件22 连通,氮冲洗组件23用于产品的氮气冲洗,氦检组件24用于产品的氦检漏,冲氢气组件25用于产品的冲氢气;钳口组件26用于产品冲氢气后的钳口,即对产品封口,使得产品处于封口状态。
具体的,氦检承载件21上设置有产品承载位。清洁完成的产品,被中转组件12的机械手移动至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上,此时产品的气管朝下。本实施例中的氦检承载件21为近似的矩形筒状,产品承载位设置在氦检承载件21的内部,产品设置于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时,氦检承载件 21的外壁对产品的表面形成包裹状态,且氦检承载件21的外壁与产品的表面之间具有空间,该空间可被冲入气体。
气管连接组件22包括气管连通箱221、产品气管连接处222、管路主路 223、第一支管路224、第二支管路225以及第三支管路226以及压力监测件 227。气管连通箱221位于氦检承载件21的下方,气管连通箱221通过固定板悬空固定于氦检承载件21的下端。产品气管连接处222以及管路主路223 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产品气管连接处222分别与产品的两个气管对应,两个产品气管连接处222分别通过两个管路主路223与气管连通箱221连通。每一产品气管连接处222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嘴(图中未显示)。产品气管连接处222设于氦检承载件21的承载位内,产品承载于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上时,产品的两个气管分别对应插入两个产品气管连接处222内,并插入产品气管连接处222内部的密封嘴内,使得管路主路223与产品的内部形成连通关系,密封嘴保证了上述连通关系的密封性。第一支管路224、第二支管路225以及第三支管路226的一端分别气管连通箱221连通,进而分别通过管路主路223以及产品气管连接处222与产品的内部形成连通关系。压力监测件227与气管连通箱221连通,其用于监测气管连通箱221的压力值,进而可监测到产品内部压力值,本实施例中的压力监测件227可采用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气管连通箱221还连通有真空接头228,在检测设备不使用时,真空接头228用于气管连通箱221的泄压,采用真空接头228的可保证检测设备使用时,外部的空间不进入到气管连通箱221。此外,真空接头 228也可用在第一支管路224、第二支管路225以及第三支管路226的管路上的连接处,也可起到避免外部空间进入到气管连接组件22的作用。
氮冲洗组件23包括氮冲洗件231以及第一控制件232。氮冲洗件231与气管连接组件22连通,第一控制件232用于控制氮冲洗件231与气管连接组件22之间的通断。具体的,氮冲洗件231与第一支管路224的另一端连通,氮冲洗件231用于提供冲入第一支管路224的氮气,第一控制件232用于控制氮冲洗件231与第一支路224的连通关系,进而控制氮冲洗件231与产品内部的连通关系。具体的,第一控制件232包括第一控制阀2321以及第一压力传感件2322,第一控制阀2321以及第一压力传感件2322均设于第一支管路224,第一控制阀2321为气动阀门,其可通过阀门闭合与开启控制第一支管路224的通断,第一压力传感件2322为压力开关,其与第一支管路224连通,用于监测第一支管路224内的压力值,当第一支管路224内的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时,其可发出控制信号,第一控制阀2321根据该控制信号进行开启和闭合的作动,进而控制第一支管路224的通断。本实施例中的氮冲洗件231 可采用氮气瓶。
氦检组件24包括氦检件241以及第二控制件242。氦检件241与气管连接组件22连通,第二控制件242用于控制氦检件241与气管连接组件22之间的通断。具体的,氦检件241与第二支管路225的另一端连通,氦检件241 为氦质谱检测仪,其具有抽真空功能、喷氦气功能以及氦检测功能;具体而言,氦检件241还通过一氦气管路2411,与氦检承载件21的外壁和产品的表面之间的空间连通,并可对该空间内进行喷氦气和抽真空。氦检件241通过第二支管路225与气管连通箱221连通,并可检测第二支管路225被的氦气,也即氦检测功能,同时氦检件241还可以对第二支管路225进行抽真空。第二控制件242用于控制氦检件241与第二支管路225的连通关系,进而控制氦检件241与产品内部的连通关系。具体的,第二控制件242包括第二控制阀2421,第二控制阀2421设于第二支管路225,第二控制阀2421根据压力监测件227的监测值控制第二支管路225的通断状态。第二控制件242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件2422,第二压力传感件2422设于氦气管路2411;氦检件 241根据第二压力传感件2422的压力值,控制对氦气管路2411抽真空功能的启动和关闭。
冲氢气组件25包括冲氢气件251以及第三控制件252。冲氢气件251与气管连接组件22连通,第三控制件252用于控制冲氢气件251与气管连接组件22之间的通断。具体的,冲氢气件251与第三支管路226的另一端连通,冲氢气件251用于提供冲入第三支管路226的氢气,第三控制件252用于控制冲氢气件251与第三支路226的连通关系,进而控制冲氢气件251与产品内部的连通关系。具体的,第三控制件252包括第三控制阀2521以及第三压力传感件2522,第三控制阀2521以及第三压力传感件2522均设于第三支管路226,两者的控制原理与第一控制阀2321以及第一压力传感件2322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钳口组件26包括钳口定位件261、钳口夹持件262以及钳口件263。钳口定位件261以及钳口件263分别设于钳口夹持件262的周围,钳口夹持件 262用于产品钳口前的固定夹持,钳口定位件261用于产品钳口前的定位,钳口件263用于产品的钳口。具体的,钳口定位件261、钳口夹持件262以及钳口件263均设于氦检承载件21的上端,其中;钳口夹持件262位于钳口件363 的上方,钳口夹持件262包括钳口夹持驱动件2621以及夹爪2622,初始时,夹爪2622张开,产品放置于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上后,钳口夹持驱动件2621驱动夹爪2622夹持住产品,使得其稳固承载于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上,本实施例中的钳口夹持驱动件2621为气缸。钳口定位件261设于氦检承载件21,并位于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的一侧,产品承载于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后,钳口定位件261正对产品的气管,本实施例中的钳口定位件261为光纤传感器,其用于定位产品的气管位置,为钳口件263 的钳口提供钳口位置信息。钳口件263设于氦检承载件21,并位于氦检承载件21的产品承载位的另一侧,钳口件263包括钳口驱动件2631以及钳口刀 2632,钳口刀2632与钳口定位件261相对,产品的气管位于钳口刀2632的两个切刀之间的位置。钳口驱动件2631驱动钳口刀2632对完成气密性检测产品的气管进行钳口,冲入的氢气密封于产品内。本实施例中的钳口驱动件 2631可采用液压泵。
本实施例中的产品封口前的气密性检测过程如下:产品的内部通过产品气管与气管连接处222与管路主路223连通之后。
第一步,先打开第一控制阀2321,并关闭第二控制阀2421与第三控制阀 2521,使得氮冲洗件231依次通过第一支管路224、气管连通箱221以及管路主路223与产品的内部形成连通关系,氮冲洗件231向着产品内部冲入氮气,随着氮气的加入,第一压力传感件2322检测到的压力值会持续升高,当产品内部充满氮气后,第一压力传感件2322达到设定值,第一控制阀2321关闭。
第二步,在第一控制阀2321关闭的同时,第二控制阀2421打开,使得氦检件241依次通过第二支管路225、气管连通箱221以及管路主路223与产品的内部形成连通关系,此时氦检件241对第二支管路225的抽真空功能开启,抽干产品内部的氮气,同时排出产品内部的氧气,使得产品的内部形成真空,压力监测件227检测不到压力时,说明产品内部已经形成真空,此时第二控制阀2421关闭。
第三步,重复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确保产品的内部氧气排尽。
第四步,氦检件241的喷氦气功能启动,通过氦气管路2411对产品的外部喷氦气,使得氦气包裹在产品的周围,与此同时,第二控制阀2421打开,氦检件241对第二支管路225的抽真空功能开启,压力监测件227开始监测气管连通箱221内部的氦气,因为此时产品的内部为真空状态,若是其存在气密性问题,则产品外部的氦气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产品的气缝进入到产品内部,而与产品内部连通的气管连通箱221就会出现氦气,氦检件241 若检测到氦气,则说明产品具有气密性问题,作为不合格产品,则关闭第二控制阀2421,中转组件12的机械手抓取产品作为氦检漏不合格产品移出,放置在不合格品暂存位15,氦检件241若检测不到氦气,则说明产品的气密性合格,执行下一步。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在氦质谱检测仪定一个设定值,当氦质谱检测仪测得氦气超过这个设定值时则为不合格品,否则,则为合格品。
第五步,第二控制阀2421关闭,第三控制阀2521打开,使得冲氢气件 251依次通过第三支管路226、气管连通箱221以及管路主路223与产品的内部形成连通关系,而后,冲氢气件251向着产品内部冲入氢气,当产品内部充满氢气后,第三压力传感件2522达到设定值,第三控制阀2521关闭。
第六步,钳口驱动件2631驱动钳口刀2632对完成气密性检测产品的气管进行钳口,冲入的氢气密封于产品内。
如此,通过氦检漏机构即可完成产品的气密性检测、充氢气及钳口等工序,连续性高,检测速度快。
优选的,上述过程还可包括:
第七步,氦检件241对氦气管路2411的抽真空功能启动,排尽产品外部的气体,当时第二压力传感件2422检测不到压力时,说明产品外部的气体抽尽,氦检件241的抽真空功能关闭。
钳口完成后,产品被中转组件12的机械手抓取至翻转组件13上,翻转组件13把产品翻转180度之后,被出料组件14的机械手抓取至氢检漏机构3。继续参照图9,图9为本实施例中氢检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氢检漏机构3包括氢检漏罩31、产品移送组件32、氢检漏组件33以及抽真空件 34。产品移送组件32移送产品至氢检漏罩31内;氢检漏组件33设于氢检漏罩31内;抽真空件34与氢检漏罩31连通。氢检漏罩31为矩形的罩体,为了便于理解氢检漏机构的结构,图9中的氢检漏罩31省去了一个侧板。氢检漏罩31的其中一个侧板具有缺口311。产品移送组件32设于氢检漏罩31内,具体的,产品移送组件32包括移送驱动件321、氢检定位治具322以及密封盖323,移送驱动件321设于氢检漏罩31下板的表面,移送驱动件321输出端与氢检定位治具322连接,移送驱动件321用于驱动氢检定位治具322进入或移出氢检漏罩31,密封盖323的大小以及形状与缺口311一致,密封盖 323设置在氢检定位治具322的端部,当移送驱动件321驱动氢检定位治具 322移动至氢检漏罩31内时,密封盖323密封在缺口311上,使得整个氢检漏罩31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当移送驱动件321驱动氢检定位治具322移动至氢检漏罩31外时,出料组件14的机械手抓取产品放置在氢检定位治具322 的产品承载位;本实施例中的移送驱动件321可选用线性模组或者平移气缸。氢检漏组件33包括氢检漏驱动件331以及氢检漏件332,氢检漏驱动件331 位于氢检漏罩31内,并设于与缺口311相对的侧板上,氢检漏驱动件331的输出端与氢检漏件332连接,氢检漏驱动件331驱动氢检漏件332靠近或远离氢检定位治具322产品承载位上的产品。通过氢检漏件332检测产品是否有氢气外泄,氢检漏驱动件331驱动氢检漏件332靠近产品检测是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氢检漏驱动件331为气缸,氢检漏件332为氢检仪检测头,其与设置在氢检漏机构3一侧的氢检仪30连通。具体而言,氢检仪30测得氢气漏率,合格的产品具有一个设定值,当产品的氢气漏率在这个设定值以下,则为判定为合格品,否则则为不良品。抽真空件34为抽真空仪器,其与抽真空端与氢检漏罩31的内部连通,可使得氢检漏罩31呈现真空状态,避免其他气体对氢气漏检的影响。检测完成后,移送驱动件321再驱动氢检定位治具322移动至氢检漏罩31外;检测合格的产品,被出料组件 14的机械手抓取放置合格品出料拉带141上,否则,则放置在不合格品出料拉带上142。
在本实施例中的产品封口后,上述气密性检测过程还包括以下过程:钳口后的产品被出料组件14的机械手抓取,并放置在氢检定位治具322的产品承载位。移送驱动件321驱动氢检定位治具322移动至氢检漏罩31内时,密封盖323密封在缺口311上,使得产品密封在氢检漏罩31。抽真空件34抽出氢检漏罩31空气,氢检漏驱动件331驱动氢检漏件332靠近产品对,产品外部的进行氢漏气检测。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气密性检测设备通过氦检漏机构以及氢检漏机构的配合设置,流畅的完成产品封口前后的气密性的检测,工序集中,且连续性好,使得产品的检测时间短,进而提升了产品的检测效率和生产效率。此外,在检测前对产品的气管进行整形、清洁以及裂纹进行检测,保证了后续检测的准确性,并及时排除气管不合格的产品,节省了检测工序。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氦检承载件(21)、氮冲洗组件(23)以及氦检组件(24);所述氦检承载件(21)用于产品的承载;所述氮冲洗组件(23)以及氦检组件(24)分别与所述氦检承载件(21)承载的产品连通;所述氮冲洗组件(23)用于排除所述产品内部的气体,所述氦检组件(24)用于所述产品的氦检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气管连接组件(22);所述氮冲洗组件(23)以及氦检组件(24)分别通过所述气管连接组件(22)与所述产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冲氢气组件(25);所述冲氢气组件(25)通过所述气管连接组件(22)与所述产品连通,其用于对氦检漏后的所述产品的冲氢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钳口组件(26);所述钳口组件(26)用于所述产品冲氢气后的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冲洗组件(23)包括氮冲洗件(231);所述氮冲洗件(231)与所述产品连通,其用于对所述产品充满氮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氦检组件(24)包括氦检件(241);所述氦检件(241)与所述产品连通,其用于喷射氮气于所述产品外部,并对产品的内部进行氦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氢气组件(25)包括冲氢气件(251);所述冲氢气件(251)与所述产品连通,其用于对氦检合格的产品内部充满氢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组件(26)包括钳口定位件(261)、钳口夹持件(262)以及钳口件(263);所述钳口定位件(261)以及钳口件(263)分别设于所述钳口夹持件(262)的周围;所述钳口夹持件(262)用于所述产品钳口前的固定夹持,所述钳口定位件(261)用于所述产品钳口前的定位,所述钳口件(263)用于所述产品的钳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清洁机构(4);所述清洁机构(4)用于所述产品检测前的清洁。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整形机构(5);所述整形机构(5)用于所述产品检测前的整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氦检漏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扫码定位机构(6);所述扫码定位机构(6)用于所述产品检测前的扫码和定位。
CN201921000495.2U 2019-06-29 2019-06-29 氦检漏机构 Active CN21029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495.2U CN210293576U (zh) 2019-06-29 2019-06-29 氦检漏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495.2U CN210293576U (zh) 2019-06-29 2019-06-29 氦检漏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3576U true CN210293576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9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0495.2U Active CN210293576U (zh) 2019-06-29 2019-06-29 氦检漏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35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1128A (zh) * 2019-06-29 2019-09-13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氦检漏机构
CN115445955A (zh) * 2022-09-02 2022-12-09 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氦检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1128A (zh) * 2019-06-29 2019-09-13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氦检漏机构
CN115445955A (zh) * 2022-09-02 2022-12-09 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氦检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93576U (zh) 氦检漏机构
CN108237089B (zh) 用于检测电池铝壳气密性的测试系统
CN208050400U (zh) 用于检测电池铝壳气密性的测试系统
CN110391114B (zh) 直流接触器生产工艺
CN105327863A (zh) 方形动力电池自动气密性氦检机
CN214052658U (zh) 动力电池盖板焊点密封性检测设备
CN108584359A (zh) 用于检测电池注液孔密封性的测试系统
CN211042635U (zh) 一种气瓶生产加工用气瓶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15096516B (zh) 一种方壳电池双真空四腔气密性检测法及检测机
CN210487187U (zh) 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15979524A (zh) 一种塑封出油阀气密检测机
CN210533633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15144133A (zh) 一种方壳电池氦检系统
CN110231131B (zh) 气密性检测工艺
CN117161560B (zh) 一种卷材封边焊接装置
CN110231128A (zh) 氦检漏机构
CN220018855U (zh) 高速氦检机
CN205183181U (zh) 方形动力电池自动气密性氦检机
CN208054332U (zh) 用于检测电池注液孔密封性的测试系统
CN209615595U (zh) 一种电池盒自动化生产设备
KR101644748B1 (ko) 압력센서를 이용한 주름관 균열 테스트 장치
KR101094028B1 (ko) 팩형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외장케이스 미융착 검사장치
CN110000113A (zh) 一种热交换器氦检设备
CN217006233U (zh) 检测设备
CN110261044A (zh) 气密性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