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6196U - 一种涉水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涉水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6196U
CN220606196U CN202321443776.1U CN202321443776U CN220606196U CN 220606196 U CN220606196 U CN 220606196U CN 202321443776 U CN202321443776 U CN 202321443776U CN 220606196 U CN220606196 U CN 220606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water
monitoring electrode
inlet cavity
proof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37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嘉乐
梁中棚
张洋
劳中建
邢映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37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6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6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6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涉水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包括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隔水罩,安装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底部以罩盖所述第一监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且其内部具体相隔离的第一进水腔和第二进水腔,所述第一监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进水腔中,所述第二监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进水腔中;所述隔水罩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腔连通的第二进水孔。遇到泼溅水时,隔水罩可以将大部分泼溅水阻挡,减少由于泼溅水引发的误报问题。即使泼溅水通过第一进水孔或第二进水孔进入到隔水罩内部,也难以形成通路将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接通,故可进一步减少泼溅水引发的误报率。

Description

一种涉水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涉水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车用涉水传感器都是安装在车辆外部,传感器多是采用金属电极作为感应器件,且电极都是裸露在机体外,以保证涉水时能监测到汽车涉车情况。涉水传感器具有两个金属电极,当两个金属电极同时进水时,利用水的导电特性将两个金属电极导通,进而实现监测水位的功能。然而,传统的涉水传感器的两个电极缺乏隔水罩,遇到雨天或者路面积水时,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的水容易被甩到电极上,使得两极短接发出报警信号,造成误报,影响产品监测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水传感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涉水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本体,包括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
隔水罩,安装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底部以罩盖所述第一监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且其内部具体相隔离的第一进水腔和第二进水腔,所述第一监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进水腔中,所述第二监测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进水腔中;所述隔水罩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腔连通的第二进水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孔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孔均设置于所述隔水罩的底部,所述隔水罩的侧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孔。
可选的,以竖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错开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二监测电极错开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孔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孔分别至少设置两个。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底侧形成有安装口,所述第一监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固定于所述主壳体内,且底端从所述安装口延伸出。
可选的,所述隔水罩由所述安装口嵌入所述主壳体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和所述第二监测电极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进水腔和所述第二进水腔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气孔以及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位置均低于所述安装口。
可选的,所述隔水罩胶粘固定于所述主壳体内。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第一监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均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
可选的,所述隔水罩包括隔水罩外壳和中隔板,所述隔水罩外壳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中隔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通过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容纳槽分隔成所述第一进水腔和所述第二进水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涉水传感器,其具有隔水罩,隔水罩罩设第一监测电极以及第二监测电极,遇到泼溅水时,隔水罩可以将大部分泼溅水阻挡,减少由于泼溅水引发的误报问题。进一步的,隔水罩具有相隔离的第一进水腔和第二进水腔,用于监测水位的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分别位于第一进水腔和第二进水腔中,即使泼溅水通过第一进水孔或第二进水孔进入到隔水罩内部,也难以形成通路将第一监测电极和第二监测电极接通,故可进一步减少泼溅水引发的误报率,进而达到提高对水位的监测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涉水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涉水传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涉水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隔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传感器本体;11、控制板;111、第一监测电极;112、第二监测电极;12、主壳体;121、安装口;13、线束;2、隔水罩;21、第一进水腔;211、第一进水孔;212、第一排气孔;22、第二进水腔;221、第二进水孔;222、第二排气孔;23、隔水罩外壳;24、中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传统的涉水传感器的两个电极缺乏隔水罩,遇到雨天或者路面积水时,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的水容易被甩到电极上,使得两极短接发出报警信号,造成误报,影响产品监测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涉水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本体1,包括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
隔水罩2,安装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底部以罩盖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且其内部具体相隔离的第一进水腔21和第二进水腔22,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位于所述第一进水腔21中,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位于所述第二进水腔22中;所述隔水罩2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腔21连通的第一进水孔211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腔22连通的第二进水孔22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涉水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常规状态下,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之间绝缘,当浸水高度达到涉水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时,水通过第一进水孔211和第二进水孔221漫进第一进水腔21和第二进水腔22中并将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导通,警报器触发浸水警报。其中,需保证接触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的水是相连一体的,才能实现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的接通,即,当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只有其中一者与水接触,或者二者分别与水接触,但彼此接触的水不连通,均不能触发警报。
基于此,本方案的涉水传感器中设置了隔水罩2,隔水罩2罩设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第二监测电极112,遇到泼溅水时,隔水罩2可以将大部分泼溅水阻挡,减少由于泼溅水引发的误报问题。进一步的,隔水罩2具有相隔离的第一进水腔21和第二进水腔22,用于监测水位的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分别位于第一进水腔21和第二进水腔22中,即使泼溅水通过第一进水孔211或第二进水孔221进入到隔水罩2内部,也难以形成通路将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接通,故可进一步减少泼溅水引发的误报率,进而达到提高对水位的监测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的有益效果。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孔211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孔221均设置于所述隔水罩2的底部,所述隔水罩2的侧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腔21连通的第一排气孔212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腔22连通的第二排气孔222。
具体的,第一进水孔211和第二进水孔221均设置于隔水罩2的底部,可以使得上涨的浸水可以第一时间进入隔水罩2内,确保浸水监测警报的发出的及时性。为使得水可以通过第一进水孔211和第二进水孔221顺利进入隔水罩2内,在隔水罩2的侧部设置第一排气孔212和第二排气孔222,浸水进入隔水罩2时可以快速将内部空气挤出,避免由于内部气压导致浸水无法顺利进入隔水罩2内的问题。
一实施例中,以竖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进水孔211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错开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孔221与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错开设置。
具体的,安装时,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均保持于竖直状态(与地面垂直),且其自由端向下。当汽车驶过路面积水滩时,积水一般是从下往上泼溅到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本方案将第一进水孔211以及第二进水孔221分别与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错开设置,可以减少从第一进水孔211或第二进水孔221自下向上溅起的水接触到第一监测电极111或第二监测电极112的可能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孔211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孔221分别至少设置两个。
具体的,由于第一进水孔211和第二进水孔221需要分别错开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设置,导致第一进水孔211和第二进水孔221的尺寸只能设置的较小。为保证浸水监测的及时性,就需要保证有浸水时水可以快速进入隔水罩2内,故本方案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进水孔211以及至少两个第二进水孔221,可以加快浸水时水进入隔水罩2内的速度,提高警报的及时性。
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3,所述传感器本体1包括主壳体12,所述主壳体12的底侧形成有安装口121,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2内,且底端从所述安装口121延伸出。
主壳体12作为涉水传感器的主要支撑壳体,可以为内部的器件提供支撑和保护。在主壳体12的底侧预留安装口121,内部器件的四周和顶侧均被主壳体12包围保护,可有效避免内部电路遇水短路的问题。
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水罩2由所述安装口121嵌入所述主壳体12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和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进水腔21和所述第二进水腔22中。
结合图3,隔水罩2嵌入式安装至主壳体12内,可提高隔水罩2安装的可靠性。同时,延伸至主壳体12内的隔水罩2可以更好地将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分隔开,减少泼溅水进入隔水罩2后同时接触到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的可能。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第一排气孔212以及所述第二排气孔222的位置均低于所述安装口121。
安装后,第一排气孔212以及第二排气孔222的高度均低于安装口121,可以避免第一排气孔212以及第二排气孔222被主壳体12的侧壁遮挡,确保第一排气孔212和第二排气孔222排气的顺畅。
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水罩2胶粘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2内。
采用胶粘将隔水罩2固定于主壳体12内,可以提高隔水罩2和主壳体12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泼溅水从隔水罩2和主壳体12之间的间隙进入主壳体12内部。具体的,装配时,先于主壳体12内打胶,再将隔水罩2装入固定便可。
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本体1包括控制板11,所述控制板11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2内,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均设置于所述控制板11上。
具体的,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第二监测电极112设置于控制板11的底侧,控制板11的顶侧设置MCU控制器件、电容等,传感器本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线束13,线束13一端具有插接头,另一端延伸至主壳体12内与控制板11连接,实现控制板11的供电和信号传输。
关于控制板11的固定,在主壳体12内设有支柱,支柱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控制板11通过螺丝锁固于支柱的下端。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隔水罩2包括隔水罩外壳23和中隔板24,所述隔水罩外壳23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中隔板24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通过所述中隔板24将所述容纳槽分隔成所述第一进水腔21和所述第二进水腔22。
此结构能够提供相隔的第一进水腔21和第二进水腔22,且其具有结构简单、易成型的优点。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本体(1),包括第一监测电极(111)和第二监测电极(112);
隔水罩(2),安装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底部以罩盖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且其内部具体相隔离的第一进水腔(21)和第二进水腔(22),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位于所述第一进水腔(21)中,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位于所述第二进水腔(22)中;所述隔水罩(2)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腔(21)连通的第一进水孔(211)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腔(22)连通的第二进水孔(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211)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孔(221)均设置于所述隔水罩(2)的底部,所述隔水罩(2)的侧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腔(21)连通的第一排气孔(212)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腔(22)连通的第二排气孔(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以竖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进水孔(211)与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错开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孔(221)与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211)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孔(221)分别至少设置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包括主壳体(12),所述主壳体(12)的底侧形成有安装口(121),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2)内,且底端从所述安装口(121)延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罩(2)由所述安装口(121)嵌入所述主壳体(12)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和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进水腔(21)和所述第二进水腔(2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212)以及所述第二排气孔(222)的位置均低于所述安装口(1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罩(2)胶粘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包括控制板(11),所述控制板(11)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2)内,所述第一监测电极(111)以及所述第二监测电极(112)均设置于所述控制板(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涉水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罩(2)包括隔水罩外壳(23)和中隔板(24),所述隔水罩外壳(23)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中隔板(24)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通过所述中隔板(24)将所述容纳槽分隔成所述第一进水腔(21)和所述第二进水腔(22)。
CN202321443776.1U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涉水传感器 Active CN220606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3776.1U CN220606196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涉水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3776.1U CN220606196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涉水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6196U true CN220606196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4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3776.1U Active CN220606196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涉水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6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3379A (en) Pressure sensor device
JP2988237B2 (ja) 簡易防水コネクタ
US20100297478A1 (en) Lead Acid Battery
CN112641402A (zh) 一种电信号直接检测水箱状态的装置、水箱状态检测方法及洗地机
CN220606196U (zh) 一种涉水传感器
WO2012121177A1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US20060283244A1 (en) Measuring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evel of a brake fluid in a motor vehicle
CN2201297Y (zh) 密封式外壳倒车报警器
CN209300685U (zh) 智能水杯机器人
CN208594335U (zh) 一种镁棒绝缘结构
CN215254948U (zh) 一种自带密封功能的路边停车设备
CN215838744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9698074U (zh) 一种暗装阀盒结构
CN220846726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4554794U (zh) 雾化器
CN214849885U (zh) 防水电箱
CN210071895U (zh) 新型导轨式电能表壳体
JP2592896Y2 (ja) 水中ポンプ用脱着式水位検出具
CN220038840U (zh) 一种设置有新型主控板布置结构的车载冰箱
CN212367747U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防尘盖
CN220605649U (zh) 一种无刷电机的防水结构
CN217659667U (zh) 一种污水箱及清洁装置
CN112827734B (zh) 雾化器
CN216446142U (zh) 一种电容式水量检测的水箱
CN217266463U (zh) 一种安装支架、控制面板及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