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2001U - 管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2001U
CN220582001U CN202322267520.6U CN202322267520U CN220582001U CN 220582001 U CN220582001 U CN 220582001U CN 202322267520 U CN202322267520 U CN 202322267520U CN 220582001 U CN220582001 U CN 220582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pipeline
inspection device
detection device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75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杰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das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75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2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2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2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管道的内部情况,管道检测装置包括车身本体以及可拆卸安装在车身本体上的车轮,在车轮的内圈且和车身本体的连接处设有包括凸出部和凹陷部的连接部,凸出部和凹陷部平滑连接,凸出部从车轮的内圈逐渐向车轮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并在车身本体上设有和连接部形状相适配的限位部。通过在车轮的内圈上设置连接部,无需再采用额外的其他部件,可以直接将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上,简化了管道检测装置的组装过程,为操作人员的安装提供了便捷,进而提高了管道检测装置装配效率。因此,该所述管道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稳定、使用灵活和适应广泛等优势,适合用于管道内部的检测工作。

Description

管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了解管道内部的具体情况,一般会采用管道爬行器对管道内部的情况进行勘察。
但是对于管道爬行器的组装,尤其是将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上时,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螺丝等方式进行安装,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车轮能够安装在车身本体上,还会额外配置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螺丝,由此带来安装不便、装配效率低以及装配精度低等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道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管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管道的内部情况,
所述管道检测装置包括车身本体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身本体上的车轮,在所述车轮的内圈且和所述车身本体的连接处设有包括凸出部和凹陷部的连接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陷部平滑连接,所述凸出部从所述车轮的内圈逐渐向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所述车身本体上设有和所述连接部形状相适配的限位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首先,通过在车轮的内圈上设置连接部,并且将连接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无需再采用额外的其他部件,可以直接将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上,简化了管道检测装置的组装过程,为操作人员的安装提供了便捷,进而提高了管道检测装置装配效率。
其次,车轮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和车身本体的连接,不仅能够增强二者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固性,避免管道检测装置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的可能,而且这种连接形式还能够保证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的精度需求,保证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的正确位置处,以满足管道检测装置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无需再根据不同的车轮适配不同规格的螺丝,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和适用的广泛性。
最后,车轮的结构形式简单,并且车轮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和车身本体进行装配,能够使得二者在连接处结构紧凑。
因此,该所述管道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稳定、使用灵活和适应广泛等优势,适合用于管道内部的检测工作。
较佳地,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陷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出部和多个所述凹陷部沿着所述车轮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在所述连接部上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凸出部和凹陷部的间隔排列设置,能够在连接部上形成多个固定点,使车轮能够更加紧密地与车身本体进行连接,增强了车轮与车身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降低车轮松动和脱落的风险。并且,多个凸出部和凹陷部的间隔排列设置能够使连接部在周向方向上有多个连接点能够更加均匀地分散其作用在车身本体上的应力,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提高车轮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从所述车轮的内圈逐渐向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凸台结构为连接部的截面尺寸从车轮的内圈开始向车轮的中心处延伸时截面尺寸逐渐减小,这样可以增大车轮和车身本体连接处的作用力,增强二者连接的紧固性。
较佳地,所述车身本体包括和所述车轮相连接的车轴,所述车轮套设在所述车轴上,并在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上设有和所述车轮相连接的所述限位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限位部贴合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和限位部的贴合连接能够使车轮和车身本体的连接更紧密,减少了松动和脱落的可能性,增强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并且,连接部和限位部的贴合连接能够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分担和分散连接部所承受的负荷,提高了二者连接的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同时,通过连接部和限位部的贴合连接,可以减少连接部在振动环境下的摩擦和磨损,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此外,连接部和限位部的贴合连接能够减少二者连接时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和复杂性,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便利性。
较佳地,在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上还设有能够抵接在所述车轮的内圈上的弹性结构,并在所述车轮的内圈上设有容纳所述弹性结构的容纳槽。
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弹性结构能够吸收和缓解管道检测装置在行驶中的震动和冲击,减少对车轮和车轴的冲击力传递,提高了管道检测装置行驶的平稳性。
较佳地,所述弹性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结构沿着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多个弹性结构之间可以相互协同,共同分担管道检测装置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进一步地提高管道检测装置行驶的平稳性。
较佳地,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车轮远离所述车身本体的一端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在实现弹性结构抵接在容纳槽上的同时,还不会干涉到连接部和车轴的连接,优化了管道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布局,使得管道检测装置的设计更加合理和紧凑,还能有效地减少空间浪费的可能。
较佳地,在所述车轮的内圈和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密封圈能够有效阻止尘土、水分和其他污染物进入车轮和车轴的内部空间,避免灰尘、泥浆和水滴等外界因素对车轮和车轴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密封圈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大,还能够增强车轮和车轴之间的连接。
较佳地,在所述管道检测装置上还设有和操控端相连接的电缆连接器。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增设电缆连接器,管道检测装置可以与操控端进行可靠的连接,确保数据和信号能够准确地传输和接收,可以确保管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及时发现了解管道的问题和状况。
较佳地,所述车轮包括驱动轮和从动轮,沿着所述管道检测装置的行进方向,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从动轮的前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轮提供驱动力来带动整个管道检测装置前进,这样可以仅需要驱动轮便能够提供较大的牵引力,使管道检测装置在管道内能够更稳定地行进。并且,通过设置驱动轮位于从动轮的前方,可以缩短驱动力传递的路径,减少能量损耗和传输延迟,可以提高驱动力的传递效率,使车轮能够更快地响应操控指令,提高整个管道检测装置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首先,通过在车轮的内圈上设置连接部,并且将连接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无需再采用额外的其他部件,可以直接将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上,简化了管道检测装置的组装过程,为操作人员的安装提供了便捷,进而提高了管道检测装置装配效率。
其次,车轮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和车身本体的连接,不仅能够增强二者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固性,避免管道检测装置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的可能,而且这种连接形式还能够保证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的精度需求,保证车轮安装在车身本体的正确位置处,以满足管道检测装置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无需再根据不同的车轮适配不同规格的螺丝,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和适用的广泛性。
最后,车轮的结构形式简单,并且车轮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和车身本体进行装配,能够使得二者在连接处结构紧凑。
因此,该所述管道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稳定、使用灵活和适应广泛等优势,适合用于管道内部的检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管道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管道检测装置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管道检测装置(不含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车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车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车轮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车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管道检测装置100
密封圈11
电缆连接器12
车身本体200
车轴21
限位部22
弹性结构23
车轮300
内圈311
外圈312
连接部32
凸出部321
凹陷部322
容纳槽33
驱动轮34
从动轮35
管道检测装置的行进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8所示,公开了一种管道检测装置100,其用于检测管道的内部情况。
如图4-图8所示,管道检测装置100包括车身本体200和车轮300,车身本体200和车轮30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装配方式。
其中,在车轮300的内圈311设有连接部32,车轮300便通过连接部32实现和车身本体200的连接,具体地,连接部32包括彼此之间平滑连接的凸出部321和凹陷部322,并且,凸出部321从车轮300的内圈311开始逐渐向车轮30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同时,在车身本体200上设有和连接部32形状相适配的限位部22,即车轮300通过其上的连接部32和车身本体200上的限位部22相适配以实现车轮300和车身本体200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首先,通过在车轮300的内圈311上设置连接部32,并且将连接部32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无需再采用额外的其他部件,可以直接将车轮300安装在车身本体200上,简化了管道检测装置100的组装过程,为操作人员的安装提供了便捷,进而提高了管道检测装置100装配效率。
其次,车轮300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和车身本体200的连接,不仅能够增强二者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固性,避免管道检测装置100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的可能,而且这种连接形式还能够保证车轮300安装在车身本体200的精度需求,保证车轮300安装在车身本体200的正确位置处,以满足管道检测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无需再根据不同的车轮300适配不同规格的螺丝,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和适用的广泛性。
最后,车轮300的结构形式简单,并且车轮300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和车身本体200进行装配,能够使得二者在连接处结构紧凑。
因此,该管道检测装置100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稳定、使用灵活和适应广泛等优势,适合用于管道内部的检测工作。
如图6-图8所示,凸出部321和凹陷部32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凸出部321和多个凹陷部322沿着车轮300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在连接部32上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凸出部321和凹陷部322的间隔排列设置,能够在连接部32上形成多个固定点,使车轮300能够更加紧密地与车身本体200进行连接,增强了车轮300与车身本体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降低车轮300松动和脱落的风险。并且,多个凸出部321和凹陷部322的间隔排列设置能够使连接部32在周向方向上有多个连接点能够更加均匀地分散其作用在车身本体200上的应力,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提高车轮300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8所示,连接部32的形状为凸台结构,凸台结构从车轮300的内圈311逐渐向车轮30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即凸台结构为连接部32的截面尺寸从车轮300的内圈311开始向车轮300的中心处延伸时截面尺寸逐渐减小,这样可以增大车轮300和车身本体200连接处的作用力,增强二者连接的紧固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32也可以为截面尺寸保持一致的板状结构,所以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32的结构形式可以按需设置,满足车轮300和车身本体200的连接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车身本体200包括和车轮300相连接的车轴21,车轴21贯穿设置在车身本体200上,并从车身本体200的两端延伸出去,以便和车轮300的连接。
车轮300采用套设在车轴21上的连接方式,并在车轴21的周侧壁面上设有和车轮300相连接的限位部22,其中,连接部32和限位部22贴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和限位部22的贴合连接能够使车轮300和车身本体200的连接更紧密,减少了松动和脱落的可能性,增强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并且,连接部32和限位部22的贴合连接能够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分担和分散连接部32所承受的负荷,提高了二者连接的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同时,通过连接部32和限位部22的贴合连接,可以减少连接部32在振动环境下的摩擦和磨损,延长了车轮300的使用寿命。此外,连接部32和限位部22的贴合连接能够减少二者连接时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和复杂性,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便利性。
如图4所示,在车轴21的周侧壁面上还设有能够抵接在车轮300的内圈311上的弹性结构23,如图6和图8所示,还在车轮300的内圈311上设有容纳弹性结构23的容纳槽33。
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弹性结构23能够吸收和缓解管道检测装置100在行驶中的震动和冲击,减少对车轮300和车轴21的冲击力传递,提高了管道检测装置100行驶的平稳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23为弹簧,能够抵接在容纳槽33的内壁面上,利用其弹性特质,能够减少对车轮300和车轴21的冲击力传递。
优选地,如图4所示,弹性结构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结构23沿着车轴21的周侧壁面依次间隔排列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多个弹性结构23之间可以相互协同,共同分担管道检测装置100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进一步地提高管道检测装置100行驶的平稳性。
同时,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容纳槽33设置在连接部32和车轮300远离车身本体200的一端之间。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在实现弹性结构23抵接在容纳槽33上的同时,还不会干涉到连接部32和车轴21的连接,优化了管道检测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布局,使得管道检测装置100的设计更加合理和紧凑,还能有效地减少空间浪费的可能。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在车轮300的内圈311和车轴21的周侧壁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能够有效阻止尘土、水分和其他污染物进入车轮300和车轴21的内部空间,避免灰尘、泥浆和水滴等外界因素对车轮300和车轴21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同时,密封圈11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大,还能够增强车轮300和车轴21之间的连接。
如图1-图3所示,在管道检测装置100上还设有和操控端相连接的电缆连接器12,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管道检测装置的行进方向X,电缆连接器12设置在管道检测装置100的前端,以便于更好地和操控端连接,确保数据和信号能够准确地传输和接收,可以确保管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及时发现了解管道的问题和状况。
如图1-图3所示,车轮300包括驱动轮34和从动轮35,沿着管道检测装置的行进方向X,驱动轮34设置在从动轮35的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轮34提供驱动力来带动整个管道检测装置100前进,这样可以仅需要驱动轮34便能够提供较大的牵引力,使管道检测装置100在管道内能够更稳定地行进。并且,通过设置驱动轮34位于从动轮35的前方,可以缩短驱动力传递的路径,减少能量损耗和传输延迟,可以提高驱动力的传递效率,使车轮300能够更快地响应操控指令,提高整个管道检测装置100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车轮300的数量为三个,并沿着管路检测装置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并且沿着管道检测装置的行进方向X,在管道检测装置100的两侧的第一个为驱动轮34,后面的剩余两个为从动轮35。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轮34和从动轮35的排列方式、组合形式等可以按需设置,能够满足管道检测装置100的正常行驶即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管道的内部情况,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检测装置包括车身本体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身本体上的车轮,在所述车轮的内圈且和所述车身本体的连接处设有包括凸出部和凹陷部的连接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陷部平滑连接,所述凸出部从所述车轮的内圈逐渐向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所述车身本体上设有和所述连接部形状相适配的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陷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出部和多个所述凹陷部沿着所述车轮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在所述连接部上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从所述车轮的内圈逐渐向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本体包括和所述车轮相连接的车轴,所述车轮套设在所述车轴上,并在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上设有和所述车轮相连接的所述限位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限位部贴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上还设有能够抵接在所述车轮的内圈上的弹性结构,并在所述车轮的内圈上设有容纳所述弹性结构的容纳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结构沿着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车轮远离所述车身本体的一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轮的内圈和所述车轴的周侧壁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检测装置上还设有和操控端相连接的电缆连接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驱动轮和从动轮,沿着所述管道检测装置的行进方向,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从动轮的前方。
CN202322267520.6U 2023-08-23 2023-08-23 管道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582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7520.6U CN220582001U (zh) 2023-08-23 2023-08-23 管道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7520.6U CN220582001U (zh) 2023-08-23 2023-08-23 管道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2001U true CN220582001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7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7520.6U Active CN220582001U (zh) 2023-08-23 2023-08-23 管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2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8515B2 (en) Driving device for electric truck
CN100453343C (zh) 圆锥滚子型车轮用轴承装置
US7451857B2 (en) Seat moun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US8511201B2 (en) Noise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shift cable
CN220582001U (zh) 管道检测装置
CN209851975U (zh) 全地形车的后桥总成
CN209756686U (zh) 一种拖拽臂衬套、拖拽臂总成及汽车
CN112520644A (zh) 一种大吨位叉车传动装置及其大吨位叉车
CN221004104U (zh) 管路接头模块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41925U (zh) 电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219883625U (zh) 一种抗震压力式驱动轴总成
CN205243614U (zh) 消声器用减振器
CN217374466U (zh) 制动管路
CN211259407U (zh) 一种直六沟道等速万向节传动轴总成
CN215705640U (zh) 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16069486U (zh) 一种组装式拖拉机桥护套管
CN213684988U (zh) 轮毂电机轴承单元
CN217100240U (zh) 结构紧凑型负重轮
CN218325882U (zh) 一种车用万向联轴器
CN210309883U (zh) 动力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718621U (zh) 一种面向水陆两栖车的车桥传动系统及密封部件
CN217510427U (zh) 一种适用于家居类的扭簧式悬挂装置
CN214822359U (zh) 车桥连接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106792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橡胶软垫
CN211951810U (zh) 用于车辆的制动软管接头组件、制动器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