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9789U - 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49789U CN220549789U CN202321881033.2U CN202321881033U CN220549789U CN 220549789 U CN220549789 U CN 220549789U CN 202321881033 U CN202321881033 U CN 202321881033U CN 220549789 U CN220549789 U CN 2205497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pe
- roll
- belt
- unreeling shaft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接带单元用于使在用料卷铺展开的料带和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连,包括:接带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料带的固带部和驱动固带部移动的接带动力;绕带机构,包括用于推动料带的臂杆,以使料带的局部区段移动至固带部处而被固带部固定住;切带机构,其切刀于放卷轴上的在用料卷和固带部之间切断料带,以允许固带部牵引着断开的料带移动并使料带与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抵而连接。整个接带过程流畅,效率高,料带与新料卷的接带一致性高;且先切断料带再连接料带与新料卷,在接带时无需新旧料卷的共同配合,能够精简料卷存放结构,减少空间占用,便于装置的布置和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
背景技术
诸多产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料带,例如在制作电池的电芯时,用于形成极片的箔材即算是一种料带。通常是将料带卷绕在芯筒上形成料卷,料卷悬挂后,送带机构持续拉送铺开的料带而实现料带输送。在一卷料卷使用完毕后,需要更换新的料卷,并需要将旧料卷的料带末端与新料卷的头端相连,以减少停机铺设料带的次数。若通过人工进行接带操作,效率低,且容易接带不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接带单元和包括该接带单元的换卷接带装置,自动连接新旧料卷的料带,整体结构简洁紧凑,接带过程顺畅、效率高,接带一致性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带单元,用于使在用料卷铺展开的料带和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连,所述接带单元包括:
接带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料带的固带部和驱动所述固带部移动的接带动力;
绕带机构,包括用于推动料带的臂杆,以使料带的局部区段移动至所述固带部处而被所述固带部固定住;
切带机构,其切刀于所述放卷轴和所述固带部之间切断在用料卷的料带,以允许所述固带部牵引着断开的料带移动并使料带与所述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抵而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带部具有用于吸附料带的吸附组件并形成有吸附区;和/或,所述固带部包括两个能够相向或背离移动的夹持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带部包括:
第一转辊,至少部分辊面形成所述吸附区;
第二转辊,辊面上具有凸起部;
夹持动力,驱动所述第一转辊和/或所述第二转辊转动,以使所述凸起部将被吸附的料带抵紧在所述第一转辊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臂杆和所述固带部分列于铺展开的料带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臂杆在绕带动力的驱动下转动,且转动路径从所述第一转辊的径向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转辊的径向另一侧,以将料带的局部区段从所述第一转辊的径向一侧抵推到所述第一转辊径向的另一侧,而使料带包覆所述吸附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带机构的底座上具有第一压紧面,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固带部的远离料带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绕带机构的臂杆的移动路径上,以使所述臂杆将料带包覆在所述吸附区并将料带抵压在所述第一压紧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臂杆上具有用于和所述第一压紧面相抵的第二压紧面;和/或,所述第一压紧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切刀伸出的刀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放卷轴转动的放卷动力,以在料带与新料卷相抵后转动而使料带与新料卷粘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卷接带装置,包括:
机架、用于放置料卷的放卷轴和用于输送料带的送料机构;
接带单元,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带单元;
换卷机构,更换所述放卷轴上的料卷,以允许所述固带部带着断开的料带移动并使料带与所述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抵而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卷机构包括:
料卷存放件,放置至少一个备用料卷,并能与所述放卷轴相对,以使所述备用料卷与所述放卷轴同轴;
推料机构,沿轴向推动所述备用料卷,以将所述放卷轴上的料卷推出并将所述备用料卷推放到所述放卷轴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承接芯筒的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取芯部和带动所述取芯部移动的接料动力,以使所述取芯部移动至所述放卷轴处而承接芯筒并在接料后移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料卷存放件为供料卷套设以悬挂料卷的悬挂件,所述放卷轴沿轴向具有空置轴段和用于放置料卷的放料段,所述悬挂件为套筒或弧形支撑板,并与所述放卷轴同轴设置且套设在所述放卷轴空置轴段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料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空置轴段的直径,以与所述料卷存放件的直径匹配设置;和/或,所述放卷轴或所述料卷存放件移动设置,以使备用料卷和所述放料段相靠近或相远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料机构包括:
推动件,用于与料卷的端部相抵;
推料动力,驱动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放卷轴的轴向移动而能推动料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取芯部包括:
第一杆段,倾斜设置并用于插入芯筒的筒腔内,当位于所述放卷轴的出料端时,沿远离所述放卷轴的方向,所述第一杆段逐渐向下倾斜;
第二杆段,沿所述第一杆段的径向延伸;
第三杆段,沿所述第二杆段的径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杆段、所述第二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依次相连,所述第三杆段与所述接料动力相连,而使得所述取芯部围绕所述第三杆段的轴线转动。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接带单元,其通过绕带机构将料带的局部区段推抵至接带机构处,使固带部先固定住料带,而后切带机构于放卷轴即在用料卷和固带部之间切断料带,使在用料卷和装置上的料带断开,此时即可更换料卷,将新料卷放置到放卷轴上,而后接带机构的接带动力带着固带部移动,固带部牵引着料带的断开端向放卷轴移动,直至与新料卷相抵,使料带的断开端与新料卷表面的粘结区相粘结,实现装置上料带与新料卷的自动接带操作。整个接带过程流畅,效率高,且通过机构自动接带,料带与新料卷的对齐性高,接带一致性高,避免接带不齐而影响后续对料带进行涂布等操作的质量。且先切断料带、断开和旧料卷的连接,再连接料带与新料卷,在接带时无需新旧料卷的共同配合,精简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带单元的整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料卷走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带单元切断料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带单元接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切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绕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换卷接带装置的俯视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换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1、在用料卷;02、备用料卷;03、料带;1、机架;11、滑动座;12、纠偏动力;2、放卷轴;21、放料段;22、放卷动力;3、绕带机构;31、臂杆;32、连接座;33、绕带动力;301、第二压紧面;302、切槽;4、接带机构;41、固带部;411、第一转辊;412、第二转辊;413、夹持动力;401、吸附区;42、第一导向结构;43、接带动力;5、切带机构;51、切刀;52、切带动力;501、第一压紧面;502、刀孔;6、送料机构;7、推料机构;71、推动件;72、第二导向结构;8、接料机构;81、取芯部;811、第一杆段;812、第二杆段;813、第三杆段;82、接料动力;9、料卷存放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10,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带单元,用于使在用料卷铺展开的料带和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连。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放卷轴2用于悬挂料卷,当将一个料卷放置放卷轴2上,即形成了在用料卷01,料带03铺展开并在送带机构的输送下移动而移动至其他工序处,并会拽动在用料卷01自动放料。当放卷轴2上的在用料卷01放带完毕(图2所示),需要更换新的料卷,此时,需要将铺展在送带机构等装置上的料带03与原料卷(放带完毕后基本只剩芯筒和与芯筒相连的少量料带)断开(即切带),并将料带与新料卷上的料带头相连接,以让料带能连续输送和处理。本申请中的接带单元包括接带机构4、绕带机构3和切带机构5,接带机构4、绕带机构3和切带机构5都可固定在同一个机架1上,如图1所示。接带机构4包括固带部41和接带动力43,固带部41用于固定住料带,例如吸附和/或夹持料带,接带动力43驱动固带部41移动,使固带部41能够牵引着料带移动。绕带机构3包括臂杆31和驱动臂杆31移动的绕带动力33,臂杆31在绕带动力33的驱动下,抵推料带,例如托举或下压料带,将料带的局部区段移动例如包覆至固带部41上,使得固带部41能够固定住料带,如图3所示。切带机构5包括切刀51和驱动切刀51移动的切带动力52,当料带被固带部41固定住后,切刀51伸出并于放卷轴2和固带部41之间切断料带。如此,铺展在送带机构等装置上的料带主体区段和料卷断开,此时可以更换料卷,如将放料完毕只剩芯筒的前料卷取下,将新料卷装置放卷轴2上,且让新料卷最外层的带具粘结区的料带头朝向接带机构4。而后,接带机构4的接带动力43带着固带部41移动(料带断开后,切刀51和绕带机构3的臂杆31即可复位),固带部41牵引着料带的断开端向放卷轴2移动,直至与新料卷相抵,使料带的断开端与新料卷最外层的料带头表面上的粘结区相粘结,如图4所示,实现装置上料带与新料卷的自动接带操作。接带完毕后,接带机构4复位,以等待下次接带。
如此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接带单元,通过绕带机构3、切带机构5和接带机构4的配合实现自动接带操作,整个接带过程流畅,效率高,且通过机构自动接带,料带与新料卷的对齐性高,接带一致性高,避免接带不齐而影响后续对料带进行涂布等操作的质量;且先切断料带、断开和旧料卷的连接,再连接料带与新料卷,在接带时无需新旧料卷的共同配合,能够精简料卷存放结构,减少空间占用,便于装置的布置和使用。
进一步而言,放卷轴2可以是转动设置,如放卷轴2的一端与放卷动力22相连。当固带部41牵引着料带,使料带与新料卷相抵后,放卷轴2转动,可以使料带与新料卷的料带头有更多的区域被挤压而粘结,从而增大料带与新料卷粘结的区域,增强料带粘结的牢固性。
当然,也可以是在料带与新料卷相抵后,固带部41转动,并依靠摩擦力而带动新料卷转动,而增大料带与新料卷的粘结区域。
固带部41上可以具有用于吸附料带的吸附区401。固带部41也可以具有两个能够相向或背离移动的夹持件,以能夹持住料带。
具体而言,一些实施例中,固带部41包括能够吸附料带的吸附组件并形成有吸附区401,如此,绕带机构3将料带包覆至吸附区401后,料带即可被吸附,切刀51将料带裁断后,料带不会掉落,而是能够随着固带部41移动。且在料带未断开的情况下,固带部41通过吸附的方式来固定住料带,非常简便,相比于其他方式,所需的结构也更简洁。同时,也能够使料带处于平展状态,并便于和新料卷相粘结。如,吸附区401形成在固带部41的构件表面,当料带的局部区段平展地包覆在吸附区401后,固带部41直接朝靠近新料卷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新料卷相抵,即可使吸附区401的料带区段和新料卷外表面的粘附区相抵紧,实现接带。
进一步而言,固带部41还具有能够夹持料带的夹持结构,如,固带部41具有第一转辊411、第二转辊412和夹持动力413。第一转辊411的辊面上具有吸附区401,即至少有局部区域形成了吸附区401或者说设置有吸附区401,如图7所示。而第二转辊412的辊面上凸出有凸起部。夹持动力413驱动第一转辊411和/或第二转辊412转动。当第一转辊411和/或第二转辊412转动,凸起部和包覆在第一转辊411辊面上的料带相靠拢,且凸起部能够压住料带将料带抵紧在第一转辊411上,也可以说凸起部和第一转辊411形成夹持,能够夹紧料带。如此,夹持结构和吸附结构相结合,先吸附再夹持,稳固性更高。且料带裁断前便于进行吸附,便于固定住料带,料带裁断后,吸附住料带的第一转辊411和/或第二转辊412转动,即可夹持住料带,也便于实现,且对料带的固定力度强,确保在牵引料带去和新料卷连接的过程,料带不会掉落。
第一转辊411和第二转辊412相向转动,能够更快的夹持住料带。故,夹持动力413可以同时驱动两个转辊转动。而两个转辊的转动,可以通过两个动力件分别驱动而实现,也可以通过传动结构与同一个动力件相连,由同一个动力件驱动而实现。例如,接带动力43为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一个转辊例如第二转辊412相连,而第一转辊411的转轴通过齿轮结构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啮合相连,如此,同一个动力件可以驱动两个转辊转动,且通过设置齿轮组的传动比可以调节两个转辊的相对转动速度。
对于料带吸附,可以是通过真空吸附实现,例如将第一转辊411为中空状,其中空的内腔中设置为负压腔或者说抽吸腔(用于提供吸附力的吸附组件可设置在该腔体内),辊面上开设多个吸附孔,当料带受绕带机构3的臂杆31的托举或下压,而包覆第一转辊411的部分辊面时,就会被吸附住。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固带部41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固带部41包括伸缩移动的抵压件,当料带被吸附在第一转辊411(或其他结构件)上时,抵压件靠近第一转辊411而和第一转辊411夹持住料带。亦或者,固带部4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件,绕带机构3将料带的局部区段推送到两个夹持件的间隔中,也可以是包覆到其中一个夹持件的表面,而后两个夹持件相靠近而夹持住料带。
当接带机构4具有吸附区401时,吸附区401可以位于固带部41朝向放卷轴2的一侧,例如第一转辊411的朝向放卷轴2一侧的辊面区域,优先的实施例中,吸附区401和绕卷轴的高度匹配设置,例如处于同一高度范围,当料带被吸附住后,固带部41朝向放卷轴2平移,即可使位于吸附区401的料带区段和放卷轴2上的新料卷相抵。
通常,绕带机构3和接带机构4分布在料带厚度方向的两侧。以附图中所示为例,接带机构4位于铺展在放卷轴2和送料机构6之间的料带上方,绕带机构3位于料带下方。臂杆31托举料带而将料带的局部区段包覆到第一转辊411上,如图3所示。
为提高包覆效果,臂杆31为转动的移动方式。臂杆31的转动路径为弧形,第一转辊411的辊面也为弧形,绕带机构3的绕带动力33驱动臂杆31转动,臂杆31的转动中心线与第一转辊411的轴线可平行设置,臂杆31的转动路径从第一转辊411的径向一侧延伸至第一转辊411的径向另一侧。臂杆31转动时,会托举着料带的局部区段从第一转辊411的径向一侧转动到第一转辊411的径向另一侧,也使料带从第一转辊411的径向一侧包覆到径向另一侧,使料带大面积地包覆吸附区401,从而料带被良好吸附住。
料带被固带部41吸附住后,需切带机构5切断料带。为增强切带时对料带的固定性,防止料带受切刀51的推力而偏移如相对于吸附区401产生错动等,一些实施例中,切带机构5具有底座,驱动切刀51伸缩的切带动力52可以是电机、气缸、马达、液压缸等动力件,并固定在底座上,同时底座上具有第一压紧面501,第一压紧面501形成在底座上,也可以说底座的一个面形成第一压紧面501。第一压紧面501位于固带部41的远离料带的一侧,并位于绕带机构3的臂杆31的移动路径上,以使臂杆31将料带包覆在吸附区401的同时也会将料带压紧在第一压紧面501上。如此,臂杆31抵压着料带,切带切断料带时,料带不会受力偏移。
如附图中所示,绕带机构3位于料带下方,接带机构4位于料带上方,切带机构5位于接带机构4上方(这些上方仅指的装置以附图中姿态放置时,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正上方)。第一压紧面501位于固带部41的上方,如此,臂杆31转动半圈左右,将料带包覆在吸附区401并压紧在第一压紧面501上。
臂杆31上可设置有第二压紧面301,第二压紧面301用于和第一压紧面501进行贴合式的相抵。如此,两个平整的面贴合式的压紧料带,既平整又能使两个压紧面之间的料带绷直。
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座上开设有供切刀51伸缩移动的刀孔502,而刀孔502的孔口开设在第一压紧面501上,形成刀口。切刀51在切带动力52的驱动下沿刀孔502伸缩移动,当料带被臂杆31抵压在第一压紧面501和第二压紧面301之间,切刀51从刀口伸出,切断料带。如此设置,切刀51于压紧面的有效压紧区域内切断处于平整绷直状态的料带。处于绷直状态的料带更易于被快速切断,且端口齐整。
进一步而言,如图6所示,臂杆31上也开设有供切刀51伸入的切槽302,切槽302的槽口位于第二压紧面301上,使切刀51在切断料带时,伸入切槽302内,既不会与第二压紧面301碰撞,且增长切刀51的移动行程,能够更快速且彻底地切断料带。
绕带动力33可以是电机、气缸、马达、液压缸等动力件,驱动臂杆31转动。臂杆31可设为杆状,并可具有第二压紧面301,例如可为扁杆状,以更便于托举料带。为便于驱动臂杆31转动,如图6所示,绕带机构3还包括连接座32,连接座3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绕带动力33相连,并在绕带动力33的驱动下围绕转轴的中线轴线转动,而臂杆31固定在连接座32的另一端,随连接座32转动并距离转轴具有一定距离,非常便于进行弧线路径的往复移动。连接座32可以是块状,也可以是直杆状,还可以是图6中所示的弧形杆状。
接带动力43驱动固带部41移动,而靠近放卷轴2或远离放卷轴2,故,一些实施例中,接带机构4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42,以为固带部41提供导向。第一导向结构42设置在接带机构4的底座上,第一导向结构42可以是导轨滑块结构,也可以是丝杠螺母结构,包括导轨件和沿导轨件移动的移动件。固带部41包括支架,支架固定在移动件上,第一转辊411、第二转辊412和夹持动力413均固定在支架上,接带动力43可以是电机、气缸、马达、液压缸等动力件,驱动固带部41沿导轨件移动,而能保证固带部41移动轨迹的精确性,确保能够使料带与放卷轴2上的新料卷的粘结区准确相抵。
该接带单元能够完成对料带的自动接带操作,适用于需要进行接带处理的生产系统中,例如电池生产系统中,对用于形成极片的料带进行接带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卷接带装置,如图8所示,该换卷接带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放卷轴2和送带机构,放卷轴2用于悬挂料卷,送带机构用于输送料卷铺展开的料带。换卷接带装置还包括用于更换料卷的换卷机构和用于接带的接带单元,接带单元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带单元,而换卷机构用于更换放卷轴2上的料卷,以允许固带部41牵引着断开的料带移动并使料带与放卷轴2上的新料卷相抵而连接。如此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换卷接带装置能够完成自动换卷接带的操作,无需人工处理,提高效率,且换卷接带时,当在用料卷(悬挂在放卷轴2上的料卷)放带完毕,接带单元会先裁断在用料卷的料带,然后在用料卷即可被取走,而更换新的料卷至放卷轴2上,而后再将断开的料带与新料卷相连,无需两个料卷共同位于放卷轴2处进行配合操作,故所设置的换卷接带部分,整体结构简洁,对空间的占用性小。
如上述所言,接带时,无需新旧两个料卷配合进行接带操作,故,换卷时,可直接将旧卷取走,将新卷置入。故,一些实施例中,换卷机构包括料卷存放件9和推料机构7,料卷存放件9用于放置至少一个备用料卷02,并能与放卷轴2相对,以使备用料卷02与放卷轴2同轴;推料机构7推动备用料卷02,以将放卷轴2上的料卷推出并将备用料卷02推放到放卷轴2上。
放卷轴2的实际长度可大于料卷的长度,故,将放卷轴2上悬挂料卷的区段称为放料段21,其余区段可称为空置轴段。料卷存放件9用于存放至少一个备用料卷02,且要么位置与放卷轴2的位置匹配,使备用料卷02与放卷轴2同轴设置,要么料卷存放件9可移动设置,能够移动到与放卷轴2相对且备用料卷02和放卷轴2同轴的位置上。如此,推料机构7沿放卷轴2轴向推动备用料卷,使备用料卷沿靠近放料段21的方向移动,可以将放料段21上的料卷推挤走,且将备用料卷推至放料段21上,形成上述待接带的新料卷。待接带单元将装置上的料带与新料卷的料带头粘结后,新料卷可正常走带,从而状态转换为了在用料卷。等该料卷放卷完毕,再次重复上述换卷接带操作,再次更换新的料卷并接带,如此连续进行,料带的传输和走带可以连续进行,提高作业效率。而换卷机构只需设置料卷存放件9和推料机构7即可,结构简洁,对空间的占用性小,换卷操作简便快速。
推料机构7沿放卷轴2的轴向推动料卷存放件9上的料卷即可更换放卷轴2上的料卷,操作简便,结构简洁。而料卷存放件9可为用于供料卷套设的悬挂件,料卷套设在悬挂件上形成悬挂。便于和放卷轴2同轴设置,也便于被推动而沿轴向移动。
如图9所示,悬挂件可固定在机架1上,并处于放卷轴2的远离放料段21的一端,如位于放卷轴2的第一端,而放料段21形成在放卷轴2的第二端。当备用料卷受推动而从放卷轴2的第一端套入放卷轴2上,会推挤放料段21上的料卷,使其从放卷轴2的第二端脱出。悬挂件可位于放卷轴2的轴向一侧,也可以是套设在放卷轴2上如套设在放卷轴2的空置轴段上,如第一端,处于放料段21的轴向一侧。优选的实施例中,悬挂件套设在放卷轴2上,则放卷轴2和悬挂件均伸入备用料卷的芯筒内。如此,放卷轴2的第一端不受约束,可以穿过悬挂件而与机架1或动力件等进行相连,而得以固定,无需其他复杂的固定结构来进行固定。而备用料卷虽也套设在放卷轴2上但由悬挂件支撑,不影响放卷轴2进行转动或轴向移动,也不会随放卷轴2转动,不会影响其料带头的相对位置,避免料带头错位而接带不准的问题。当料卷存放件9上的备用料卷用完,可从放卷轴2的第二端重新套入备用料卷以做补充。
一些实施例中,悬挂件为供料卷套设的弧形支撑板,如图9所示,弧形支撑板与放卷轴2同轴设置,并位于放卷轴2第一端轴段的上方,也可以说是套设在放卷轴2的第一端。备用料卷不仅套设在弧形支撑板上,也套设在放卷轴2上,即放卷轴2的第一端和弧形支撑板均穿入备用料卷的芯筒内,而放料段21位于放卷轴2的第二端。当推料机构7沿轴向推动备用料卷,备用料卷从弧形支撑板上转移到放料段21上,而放料段21上的料卷受备用料卷的推挤,会从放卷轴2的第二端脱落。
或者,悬挂件可以是供料卷套设的套筒,备用料卷套设在套筒上,便于和放卷轴2进行同轴设置,且推料机构7推动备用料卷时,套筒也能起到导向作用,使备用料卷沿轴向直线移动,能够准确的套入放卷轴2上。
放卷轴2的第一端为空置轴段,与料卷存放件9相套设,第二端为放料段21用于悬挂需要走带的料卷。因料卷存放件9为套筒或弧形支撑板,且均套设在放卷轴2外,故,一些实施例中,放料段21的直径大于空置轴段的直径,也可以说,放卷轴2为台阶轴,粗径段形成放料段21,窄径段与料卷存放件9套设设置,如此,放料段21可以与料卷存放件9等径设置,使放料段21的表面与料卷存放件9的表面平齐,无径向上的高度差异,备用料卷从料卷存放件9上移动到放料段21上时,不会产生径向位移,不易于产生晃动,避免料带头错位而无法与接带机构4牵引过来的料带对齐。
放料段21和备用料卷之间可以无间隙,也可以具有间隙,或者说放料段21与料卷存放件9具有轴向间距,当推动备用料卷向放料段21移动时,为确保料卷不会产生径向位移,一些实施例中,可使放卷轴2或料卷存放件9移动设置,如沿轴向移动,使备用料卷和放料段21能相靠近或相远离。当换卷时,使放料段21和料卷存放件9相靠近至相抵,再推动备用料卷移动,使备用料卷平稳顺滑的转移到放料段21上。待料卷移动到位后,进行了移动的放卷轴2或料卷存放件9复位即可。
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上可设置有滑动座11,料卷存放件9与机架1固连,而放卷轴2、送料机构6、接带单元等均固定在滑动座11上,纠偏动力12与滑动座11传动相连,并带动滑动座11整体沿放卷轴2轴向移动,以纠正料带在机架1上的偏移。如此,当放卷轴2上的放料段21需要和料卷存放件9相靠近时,通过纠偏动力12带动滑动座11移动,即可实现,待换卷完毕,纠偏动力12带动滑动座11复位,如此也不会影响料带在机架1上的居中性,且无需增加额外的动力,即可实现放卷轴2和料卷存放件9能够相对移动的目的。
当然,其他的实施例中,料卷存放件9也可以是非悬挂结构,如可以具有容纳料卷的滑槽,滑槽的槽宽或直径与料卷直径匹配,使料卷沿滑槽直线移动,而能与放卷轴2的轴向高精度对准,能准确的套入放卷轴2上,或放卷轴2从滑槽内穿过,备用料卷套设在放卷轴2上,但由料卷存放件9支撑。
推料机构7包括推动件71和推料动力,推动件71用于与备用料卷的端部相抵,推料动力驱动推动件71沿放卷轴2的轴向移动而能推动备用料卷轴向移动。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推动件71可以是板状,与备用料卷的端面平整贴合,如此推动备用料卷,备用料卷受力均匀,移动平稳。而推料动力可以是电机、气缸等动力件,推料机构7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72,以对推动件71的进行导向,使其沿放卷轴2的轴向直线移动,避免推偏备用料卷。第二导向结构72可以是导轨滑块结构,也可以是丝杠螺母结构,还可以是滑槽滑块结构等。
放卷轴2上走带完毕的料卷(基本只剩芯筒)被备用料卷推动,而脱出放卷轴2,为避免芯筒散落在地面上,一些实施例中,换卷接带装置还可以设置用于承接芯筒的接料机构8,接料机构8包括取芯部81和带动取芯部81移动的接料动力82,以使取芯部81移动至放卷轴2处而承接芯筒并在接料后移走。如此,既能承接芯筒,以回收利用,也能避免封堵放卷轴2而影响向料卷存放件9上补充备用料卷。
取芯部81可呈杆状,便于插入芯筒内,简便快速的取走芯筒。相比于其他结构,不仅结构简洁且更便于固定住芯筒。
如图10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取芯部8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杆段811、第二杆段812和第三杆段813。第一杆段811倾斜设置并用于插入芯筒的筒腔内,当位于放卷轴2的出料端(即上述第二端,芯筒脱出的一端)时,沿远离放卷轴2的方向,第一杆段811逐渐向下倾斜;第二杆段812沿第一杆段811的径向延伸;第三杆段813沿第二杆段812的径向设置;第三杆段813与接料动力82相连,而使得取芯部81整体围绕第三杆段813的轴线转动。如此,第一杆段811与转动中轴线具有间距,围绕转动中轴线转动而产生弧形路径,可以转动到放卷轴2的出料端以承接芯筒,也可以转走而远离放卷轴2。且第一杆段811倾斜设置,芯筒套设到第一杆段811后,会向靠近第二杆段812的方向移动,至与第二杆段812相抵,能有效防止芯筒从第一杆段811上脱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接带单元,其特征在于,用于使在用料卷铺展开的料带和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连,所述接带单元包括:
接带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料带的固带部和驱动所述固带部移动的接带动力;
绕带机构,包括用于推动料带的臂杆,以使料带的局部区段移动至所述固带部处而被所述固带部固定住;
切带机构,其切刀于所述放卷轴和所述固带部之间切断所述在用料卷的料带,以允许所述固带部牵引着断开的料带移动并使料带与所述放卷轴上的新料相抵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带部具有用于吸附料带的吸附组件并形成有吸附区;和/或,所述固带部包括两个能够相向或背离移动的夹持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带部包括:
第一转辊,至少部分辊面形成所述吸附区;
第二转辊,辊面上具有凸起部;
夹持动力,驱动所述第一转辊和/或所述第二转辊转动,以使所述凸起部将被吸附的料带抵紧在所述第一转辊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杆和所述固带部分列于铺展开的料带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臂杆在绕带动力的驱动下转动,且转动路径从所述第一转辊的径向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转辊的径向另一侧,以将料带的局部区段从所述第一转辊的径向一侧抵推到所述第一转辊径向的另一侧,而使料带包覆所述吸附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带机构的底座上具有第一压紧面,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固带部的远离料带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绕带机构的臂杆的移动路径上,以使所述臂杆将料带包覆在所述吸附区并将料带抵压在所述第一压紧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杆上具有用于和所述第一压紧面相抵的第二压紧面;和/或,所述第一压紧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切刀伸出的刀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带单元,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放卷轴转动的放卷动力,以在料带与新料卷相抵后转动而使料带与新料卷粘结。
8.一种换卷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用于放置料卷的放卷轴和用于输送料带的送料机构;
接带单元,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带单元;
换卷机构,更换所述放卷轴上的料卷,以允许所述固带部带着断开的料带移动并使料带与所述放卷轴上的新料卷相抵而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卷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卷机构包括:
料卷存放件,放置至少一个备用料卷,并能与所述放卷轴相对,以使所述备用料卷与所述放卷轴同轴;
推料机构,沿轴向推动所述备用料卷,以将所述放卷轴上的料卷推出并将所述备用料卷推放到所述放卷轴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卷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接芯筒的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取芯部和带动所述取芯部移动的接料动力,以使所述取芯部移动至所述放卷轴处而承接芯筒并在接料后移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卷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卷存放件包括供料卷套设以悬挂料卷的悬挂件,所述放卷轴沿轴向具有空置轴段和用于放置料卷的放料段,所述悬挂件为套筒或弧形支撑板,并与所述放卷轴同轴设置且套设在所述放卷轴空置轴段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卷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空置轴段的直径,以与所述料卷存放件的直径匹配设置;和/或,所述放卷轴或所述料卷存放件移动设置,以使备用料卷和所述放料段相靠近或相远离。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卷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包括:
推动件,用于与料卷的端部相抵;
推料动力,驱动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放卷轴的轴向移动而能推动料卷。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卷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芯部包括:
第一杆段,倾斜设置并用于插入芯筒的筒腔内,当位于所述放卷轴的出料端时,沿远离所述放卷轴的方向,所述第一杆段逐渐向下倾斜;
第二杆段,沿所述第一杆段的径向延伸;
第三杆段,沿所述第二杆段的径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杆段、所述第二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依次相连,所述第三杆段与所述接料动力相连,而使得所述取芯部围绕所述第三杆段的轴线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81033.2U CN220549789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81033.2U CN220549789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49789U true CN220549789U (zh) | 2024-03-01 |
Family
ID=90006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81033.2U Active CN220549789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49789U (zh) |
-
2023
- 2023-07-17 CN CN202321881033.2U patent/CN2205497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S5931244A (ja) | 給紙装置の紙継ぎ方法 | |
CN112186272A (zh) | 极耳换卷装置及卷绕设备 | |
JP4590399B2 (ja) | リール交換段階で巻戻された材料のための一時的アキュムレータ部材を有する、ウエブ状の材料リール用巻き出し装置ならびに関連する方法 | |
CN219009427U (zh) | 一种自动换卷设备及卷绕机 | |
JP3597180B2 (ja) | ウエブの巻取方法及び装置 | |
CN218595641U (zh) | 一种收废机构、拾取装置及换卷设备 | |
CN211619469U (zh) | 一种自动上料送料机 | |
CN216583209U (zh) | 一种自动换卷的贴胶装置及极片卷绕设备 | |
CN115490053A (zh) | 一种锂电池极片自动换料接带装置及接带方法 | |
JPH05123152A (ja) | ウエブリールの自動交換装置 | |
CN220549789U (zh) | 一种接带单元及换卷接带装置 | |
CN110040548B (zh) | 一种复卷机 | |
WO2024082954A1 (zh) | 芯棒上料设备及电池卷绕机 | |
CN111891803B (zh) | 一种自动缠绕机 | |
JPH08259062A (ja) | ウェブ材の巻き戻し装置及びその装填方法 | |
CN218707698U (zh) | 一种换卷设备 | |
CN218595657U (zh) | 一种搬运装置及换卷设备 | |
CN218595661U (zh) | 一种拾取机构、拾取装置及换卷设备 | |
EP0327048B1 (en) | Winding apparatus for sheet-shaped molding material | |
CN213401287U (zh) | 极耳换卷装置及卷绕设备 | |
CN114104800A (zh) | 一种带材收卷机器人 | |
JPH11124258A (ja) | 巻取ユニ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装着装置 | |
CN218707710U (zh) | 一种起头处理装置及自动换卷设备 | |
CN217009268U (zh) | 备胶装置及换卷设备 | |
CN220886324U (zh) | 一种贴胶机构及自动换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