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3240U - 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3240U
CN220543240U CN202321613159.1U CN202321613159U CN220543240U CN 220543240 U CN220543240 U CN 220543240U CN 202321613159 U CN202321613159 U CN 202321613159U CN 220543240 U CN220543240 U CN 220543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element
moving frame
focusing
lens mov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31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3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3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镜头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缺陷。本镜头动框,在镜头动框连续分布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防抖感测元件,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为X轴感测元件,另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为Y轴感测元件,所述镜头动框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侧边设有对焦感测元件。本申请优点:在承载有镜头的镜头动框外壁侧边同时设计了防抖感测元件和对焦感测元件,可以集中于一部件上设置不同方位的感测元件,可以降低加工繁琐性,从而无形中提高产能。

Description

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镜头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电式三轴摄像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申请号CN202110871187.2,所述X向位置感应组件、Y向位置感应组件和Z向位置感应组件分别包括位置感应器和与位置感应器对应的信号接收器,所述基座的底板上表面设有两个用于嵌装X向位置感应组件、Y向位置感应组件的信号接收器的水平定位槽,所述第二移动体的内侧面设有一个用于嵌装Z向位置感应组件的信号接收器的竖向定位槽,所述水平定位槽和竖向定位槽的槽底分别设有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移动体的底面设有用于嵌装X向位置感应组件的位置感应器的固定槽Ⅰ,第二移动体的底面设有用于嵌装Y向位置感应组件的位置感应器的固定槽Ⅱ,镜头载体的外侧面设有一个用于嵌装Z向位置感应组件的位置感应器的固定槽Ⅲ。
上述方案在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上分别设置了位置感应组件,虽然可以实现防抖和对焦时相应移动体的位置感测,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在不同的移动体上都设置了感测元件,需要在不同的移动体上进行感测元件的开槽并固定于开槽中,制造过程相对繁琐。例如,需要在第一移动体上开两个槽,然后把X向位置感应组件、Y向位置感应组件分别固定于槽中,以及需要在第二移动体上开槽,然后把Z向位置感应组件固定于第二移动体的槽中。
其次,第二移动体上设计了Z向位置感应组件其会破坏第二移动体的重心平衡性,使得对焦精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镜头动框,在镜头动框连续分布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防抖感测元件,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为X轴感测元件,另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为Y轴感测元件,所述镜头动框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侧边设有对焦感测元件。
在上述的驱动装置中,所述镜头动框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一所述的对焦感测元件。
作为另外一种方案,本镜头动框,所述镜头动框连续分布的两个外角部分别设有防抖感测元件,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为X轴感测元件,另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为Y轴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动框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个外角部分别设有对焦感测元件。
在上述的镜头动框中,在所述镜头动框的外壁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防抖感测元件和对焦感测元件的定位槽体,所述防抖感测元件和对焦感测元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定位槽体中。
在上述的镜头动框中,所述防抖感测元件和对焦感测元件均为感测磁块。
在上述的镜头动框中,所述防抖感测元件的外立面齐平于所述镜头动框的外壁;所述对焦感测元件的外立面齐平于所述镜头动框的外壁。
在上述的镜头动框中,在所述镜头动框的后侧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四根分别贯穿所述镜头动框四个角部的悬吊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包括所述的镜头动框。
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对焦框、电路板、和四根悬吊线,所述对焦框套在所述镜头动框的前端外围,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镜头动框的后端,在所述镜头动框的每个角部分布有一根所述的悬吊线,所述悬吊线的一端贯穿所述镜头动框的相应角部并且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悬吊线的另一端弹性连接于所述对焦框天面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在承载有镜头的镜头动框外壁侧边同时设计了防抖感测元件和对焦感测元件,可以集中于一部件上设置不同方位的感测元件,可以降低加工繁琐性,从而无形中提高产能。
在同一部件上设计了防抖感测元件和对焦感测元件,可以在对焦框上省略开槽工序,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对焦框的重心均衡性,毕竟在对焦框上单独设计感测元件会破坏对焦框重心的平衡度,可以提高对焦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天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沿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去除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角部第一台面10、角部第二台面11、感测芯片12、导电件13、FPC电路板14、第二导电片15、对焦框2、对焦线圈组20、前侧端面21、镜头动框3、防抖线圈组30、内凹避让槽31、吊线贯穿避让孔32、吊线定位孔33、检测磁石34、防抖感测元件340、对焦感测元件341、电路板35、悬吊线4、外壳5、磁石组6、前侧表面60、前簧片7、悬臂簧部70、后簧片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X轴和Y轴是处于同一平面上,以及Z轴是垂直于X轴和Y轴的交汇点,Z轴也可以理解为光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镜头动框通过注塑制得,以及镜头动框为四边形构造并且本实施例的镜头动框直接承载镜头,以及本实施例的镜头动框是在垂直于光轴的X轴或Y轴上移动。
在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防抖感测元件340,一个防抖感测元件340为X轴感测元件,另一个防抖感测元件340为Y轴感测元件,在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侧边设有对焦感测元件341。
优选方式,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设于相应侧边的一端。
作为最优选方案,在本实施例的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一对焦感测元件341,两对焦感测元件341呈对称分布,而两防抖感测元件340中的X轴感测元件则沿着X轴分布,以及Y轴感测元件沿着Y轴分布。
如图1和图8所示,在镜头动框3的外壁设有用于固定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的定位槽体36,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固定于相应的定位槽体36中。
定位槽体36的槽口以镜头动框3的径向朝外,并且定位槽体36的轴向后端与外界连通,以利于感测元件的安装拆卸。
定位槽体36的数量依据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的数量设定,例如,三个定位槽体36或四个定位槽体36。
定位槽体36可以在镜头动框注塑时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是后期加工形成。
当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固定于相应定位槽体36中时,可以采用胶进行进一步固定连接。
例如,在定位槽体36的槽底设有凹口,胶储存于凹口中,以提高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固定牢固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均为感测磁块,每一感测磁块外侧对应一感测芯片12,或者两个对焦感测元件341中的至少一个对焦感测元件341对应一个感测芯片12,感测芯片12和X轴感测元件检测X轴移动,感测芯片12和Y轴感测元件检测Y轴移动。
在底座1的后端面开设有与检测磁石34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感测芯片12可以从底座1的后端面装入安装槽内和FPC电路板14连接,并且对应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进行感应检测。可以在驱动装置整体的机械性能验证无误后再对感测芯片12进行安装,避免感测芯片12安装之后而产生结构问题导致感测芯片12的浪费。
感测芯片12和对焦感测元件341检测Z轴移动。
在承载有镜头的镜头动框外壁侧边同时设计了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可以集中于一部件上设置不同方位的感测元件,可以降低加工繁琐性,从而无形中提高产能。
在同一部件上设计了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可以在对焦框上省略开槽工序,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对焦框的重心均衡性,毕竟在对焦框上单独设计感测元件会破坏对焦框重心的平衡度,可以提高对焦精度。
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均为感测磁块。为了防止运动干涉,本实施例的防抖感测元件340的外立面齐平于镜头动框3的外壁;以及对焦感测元件341的外立面齐平于镜头动框3的外壁。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给镜头外框周向的防抖线圈组30供电以及确保防抖性能的稳定性,在镜头动框3的后侧设有电路板35,在电路板35上连接有四根分别贯穿镜头动框3四个角部的悬吊线4。悬吊线4起到悬吊和导电的多个作用。
电路板35给防抖线圈组30供电,悬吊线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参阅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动框3在防抖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X轴或Y轴移动,在对焦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实现镜头动框3在Z轴移动。
镜头动框3在X轴或Y轴移动时,此时的X轴感测元件和相应感测芯片12实现磁场变化感测,以及Y轴感测元件和相应感测芯片12实现磁场变化感测,以及对焦感测元件341和相应感测芯片12实现磁场变化感测,以上的感测以实时调整防抖驱动机构和对焦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及驱动距离。
其次,防抖驱动机构和对焦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式均为电磁驱动方式,具体结构参见实施例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结构在于:如图1所示,本镜头动框,在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两个外角部分别设有防抖感测元件340,一个防抖感测元件340为X轴感测元件,另一个防抖感测元件340为Y轴感测元件,在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个外角部分别设有对焦感测元件341。
实施例三
如图2-图5所示,本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对焦框2、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镜头动框3、前簧片7和后簧片8。
本实施例对焦框2连接于底座1并且对焦框2在光轴轴向运动。对焦框2可以通过前后簧片方式连接于底座1,也可以通过滚珠和簧片组合的方式连接于底座1。
以及在光轴轴向运动采用电磁驱动方式,即,磁石和线圈的配合方式。
镜头动框3通过悬吊线4连接于对焦框2并且镜头动框3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移动。
悬吊线4使得镜头动框3能够连接于对焦框2,并且能够实现防抖运动。
对焦框2套在镜头动框3的前端外围,以及对焦框2的内壁和镜头动框3的外壁预留防抖运动间隙。
当对焦框2向前运动对焦时,本实施例的对焦框2处于镜头动框3的天面一端,此时对焦框2会拉动镜头动框3一并向前移动,而在这种状态下,此时的悬吊线处于被拉的状态,以及悬吊线并不会发生弯曲现象,以使得镜头动框3中的镜头轴心线始终重合于光轴,以确保对焦效率和对焦精度。
其次,对焦框2处于镜头动框3的前端外围,可以在光轴方向大幅减薄对焦框2的厚度以降低成本,厚度的减小可以使得对焦框2的重量减轻以及可以使得磁石组6在光轴方向的磁石宽度,磁石宽度的增加使得磁力推力进一步增强。
另外,对焦框2厚度减薄(重量轻),使得对焦驱动力可以相对减小,以降低成本。
而对焦框2向前对焦后则通过簧片复位。
如图2-图5所示,在底座1上扣合有外壳5,外壳5为金属材质,外壳5和底座1的内部形成腔室,以上的对焦框2和镜头动框3处于腔室内,在外壳5的内壁设有磁石组6,磁石组6共用于对焦和防抖,从成本上可以大幅降低,从安装难度上,设置于外壳内壁,可以使得外壳单独组装磁石组后再与底座1组装即可完成整体组装,效率更高。
其次,外壳5因为是金属材料,其会对磁石组形成增磁作用,以使得磁石组的磁力更强。
在对焦框2外周设有位于磁石组6内立面内侧的对焦线圈组20,磁石组6和对焦线圈组20通电后配合,以产生在光轴方向(即,Z轴方向)的洛伦兹力,满足对焦要求。
在镜头动框3的外周设有位于磁石组6内立面内侧的防抖线圈组30,防抖线圈组30通电后和磁石组6配合以产生垂直于光轴平面上的防抖驱动力,即,X方向和Y方向的洛伦兹力,以满足防抖要求。
对焦线圈组20和防抖线圈组30以光轴方向呈前后间隔分布。间隔分布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以及可以防止相互之间运动接触及干扰,同时结合固定式的磁石组6,可以防止磁干扰而影响防抖和对焦性能,使得对焦和防抖运动更加精准,精度大幅提升。
对焦框2在光轴轴向的厚度为镜头动框3在光轴轴向厚度的1/3-1/N,N大于3。
如图3所示,对焦线圈组20和磁石组6内立面之间形成的间距一小于防抖线圈组30和磁石组6内立面之间形成的间距二。对焦线圈组20更加靠近于磁石组6内立面的设计,可以使得对焦线圈组20和防抖线圈组30错位分布,以防止对焦和防抖的磁场相互干扰影响。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磁石组6有四组并且分布于外壳5的四内壁,每一磁石组6分别包括至少一块磁石。
因为外壳是冲压制得,外壳精度高并且结构稳定,直接将磁石组固定于外壳的四内壁上并且前侧表面60抵顶于外壳5的内顶面,可以确保磁石组和光轴的平行度。
每一磁石组6的前侧表面60超出对焦框2的前侧端面21。因为对焦框2需要完成对焦运动,而超出的部分则可以满足整个对焦过程的运动需求。
其次,对焦线圈组20为环绕对焦框2外周一圈的线圈,例如,在对焦框2外周设有环形线圈槽,而对焦线圈组20则绕设于环形线圈槽中。
本实施例的防抖线圈组30有四组,并且一组磁石组6对应一组防抖线圈组30。满足防抖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驱动要求。
如图5-图7所示,前簧片7连接于底座1的角部第一台面10和对焦框2的前端面,并且悬吊线4的前端连接于前簧片7的悬臂簧部70悬空侧,悬吊线4的后端经过镜头动框3和对焦框之间的间隙并且连接于镜头动框3的后侧;
前簧片7起到导电和弹性驱动的作用,例如,在底座1中嵌入有与前簧片7电连的导电件13,导电件13远离前簧片7的一端从底座1的后表面伸出以与外接电源连通。
导电件13和前簧片7的导通采用面与面的接触方式,同时面与面接触后再通过电焊进行导通点的稳固,以使得整体结构能够保证导电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5-图8所示,在底座1的前侧四个角部分别设有角部凸台,而角部第一台面10设于相应的角部凸台上。以及导电件13则嵌入相应的角部凸台中。
后簧片8连接于底座1的角部第二台面11和对焦框2的后端面。角部第二台面11设于相应的角部凸台上。
角部第一台面10和角部第二台面11相互平行。
后簧片8和前簧片7相互平行,以使得对焦能够可靠进行。以及本实施例的后簧片8有至少两片,并且后簧片8与对焦线圈组20电连。
与传统的设计区别较大,本实施例的后簧片8也起到导电和弹性驱动力的作用,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后簧片8有四片,其中两片后簧片8和内嵌于底座1中的第二导电片15连接,第二导电片15优选嵌入至角部凸台,但是,导电件13和第二导电片15相互之间不接触。
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悬臂簧部70包括与前簧片7连接的第一簧片部,以及与第一簧片部连接的第二簧片部,在第二簧片部远离第一簧片部的一侧有吊线固定槽,悬吊线的前端固定于吊线固定槽中,以及第二簧片部呈“W”形,在第二簧片部上设有“W”形孔,以使得悬吊线4的受力更加均衡,同时,封闭式的第二簧片部使得对焦框2能够稳定拉动镜头动框3向前对焦运动。
四前簧片7分布于对焦框2四个角部,并且四前簧片7相互独立。四后簧片8分布于对焦框2四个角部,并且四后簧片8相互独立。
另外,为了实现闭环控制,如图4-图6所示,在镜头动框3的后侧端面设有电路板35,电路板35为FPC板或金属材质板,电路板35与防抖线圈组30电连,悬吊线4为金属线并且与电路板35电连。防抖运动时,前簧片7连通外界电源,通过前簧片7导通于悬吊线4,以及悬吊线4导通于电路板35,以及电路板35导通于防抖线圈组30,则可以实现防抖线圈组的供电。
因为镜头动框3需要防抖运动,在镜头动框3的外壁设有避让悬臂簧部70的内凹避让槽31,在镜头动框3的后侧设有与内凹避让槽31连通的吊线贯穿避让孔32,在电路板35上设有与吊线贯穿避让孔32连通的吊线定位孔33,悬吊线4贯穿内凹避让槽31、吊线贯穿避让孔32并且悬吊线4的后端固定于吊线定位孔33中,两者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方式。在内凹避让槽31和吊线贯穿避让孔32内可以在后续进行点阻尼胶操作,起到对悬吊线4的保护作用。
悬吊线4后端固定于电路板35,可以使得悬吊线4的固定更加稳定。
如图9所示,为了能够精准得到防抖和对焦数据,在镜头动框3的外壁远离对焦框2的后侧设有检测磁石34,在底座1上设有位于检测磁石34外侧的感测芯片12。感测芯片12为IC芯片。感测芯片12和固定在底座1上的FPC电路板14连接。
具体地,检测磁石34有四组并固定于镜头动框3四个外角部,以及镜头动框3的外角部设有磁石定位槽36,在磁石定位槽36中设有检测磁石34,检测磁石34外立面和镜头动框3的外壁齐平,以防止对焦运动和防抖运动时的干涉现象。
检测磁石34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
本实施例的这种检测方式,可以在防抖线圈组绕设完毕后或之前再安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对焦运动,第二导电片15导通外界电源,对焦线圈组20被导通后则和磁石组6产生光轴方向的驱动力,以使得对焦框2在光轴方向对焦运动。
防抖运动,导电件13导通外界电源,通过前簧片7、悬吊线4、电路板35导通于防抖线圈组30,防抖线圈组30和磁石组6产生垂直于光轴平面的X轴驱动力和Y轴驱动力,以满足防抖要求。
以上的对焦运动和防抖运动可以复合运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的结构在于:如图7所示,在底座1前侧设有磁石组6,在对焦框2外周设有位于磁石组6内立面内侧的对焦线圈组20,在镜头动框3的外周设有位于所述磁石组6内立面内侧的防抖线圈组30,对焦线圈组20和防抖线圈组30以光轴方向呈前后间隔分布。磁石组6固定的位置和实施例一不同,但是也能满足使用要求。
以及磁石组6有四组并且分布于底座1的前侧四边。
实施例五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驱动装置,镜头安装于驱动装置的镜头动框3中。
实施例六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五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例如是手机和平板等等。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镜头动框,在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防抖感测元件(340),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为X轴感测元件,另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为Y轴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侧边设有对焦感测元件(3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一所述的对焦感测元件(341)。
3.镜头动框,所述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两个外角部分别设有防抖感测元件(340),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为X轴感测元件,另一个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为Y轴感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动框(3)连续分布的另外两个外角部分别设有对焦感测元件(34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头动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头动框(3)的外壁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的定位槽体(36),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固定于相应的所述定位槽体(36)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和对焦感测元件(341)均为感测磁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感测元件(340)的外立面齐平于所述镜头动框(3)的外壁;所述对焦感测元件(341)的外立面齐平于所述镜头动框(3)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镜头动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头动框(3)的后侧设有电路板(35),所述电路板(35)上连接有四根分别贯穿所述镜头动框(3)四个角部的悬吊线(4)。
8.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头动框(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还包括对焦框(2)、电路板(35)、和四根悬吊线(4),所述对焦框(2)套在所述镜头动框(3)的前端外围,所述电路板(35)固定于所述镜头动框(3)的后端,在所述镜头动框(3)的每个角部分布有一根所述的悬吊线(4),所述悬吊线(4)的一端贯穿所述镜头动框(3)的相应角部并且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5),所述悬吊线(4)的另一端弹性连接于所述对焦框(2)天面侧。
10.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CN202321613159.1U 2022-09-26 2023-06-25 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Active CN2205432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425814 2022-09-26
CN202222542581 2022-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3240U true CN220543240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5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3159.1U Active CN220543240U (zh) 2022-09-26 2023-06-25 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3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09950B (zh) 光学防抖弹性支撑机构、防抖和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电子设备
CN109683431B (zh) 镜头驱动装置、摄影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1123464A (zh) 一种vcm马达的带有电路的一体式支架结构
CN110058378B (zh) 用于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载体
CN220543240U (zh) 镜头动框、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WO2024145989A1 (zh) 一种自动对焦结构及其摄像装置
CN115185138B (zh) 驱动机构、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设备
CN218733800U (zh) 一种音圈马达对焦控制组件
CN115145090B (zh) 光学防抖纠偏方法、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设备
CN113985563B (zh) 双支架弹片式防抖系统、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16482913A (zh) 防抖马达及具有该防抖马达的摄像设备
CN220985765U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203563A (zh) 光学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79284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668826A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383442U (zh) 透镜驱动机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936258U (zh) 防抖驱动机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981977U (zh) 闭环导电结构、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设备
CN217404601U (zh) 透镜驱动底座、装置及摄像设备
CN11261600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842587U (zh) 镜头驱动装置、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CN216253000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859627B (zh) 驱动机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232001A1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217767145U (zh) 透镜驱动导电结构、驱动装置及摄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