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2017U -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2017U
CN220542017U CN202321856529.4U CN202321856529U CN220542017U CN 220542017 U CN220542017 U CN 220542017U CN 202321856529 U CN202321856529 U CN 202321856529U CN 220542017 U CN220542017 U CN 220542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transmission rod
sliding block
connection structure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65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岳林
苏艳茜
杨初星
林波
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65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2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2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2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该连接结构包括传动杆、连接件和感应滑块组件,传动杆用于在位移检测装置的壳体内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连接件与传动杆连接固定;感应滑块组件与连接件连接,并跟随连接件在传动杆的轴向上移动。通过传动杆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通过与其连接固定的连接件带动感应滑块组件跟随传动杆移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感应滑块组件能够跟随运动的传动杆移动,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Description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位移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汽车的舒适性、操控性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车型开始配置了后轮转向功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后轮转向功能通过后轮转向器驱动后轮偏转而实现,而后轮转向器通常需要检测后轮转向器中传动杆的直线位移量,以用于计算后轮的偏转角度,进而确定后轮的转向角度。检测直线位移量通常采用位移检测装置实现。
目前的位移检测装置通常采用传感器检测传动杆的直线位移量实现,然而,目前的位移检测装置装配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解决装配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包括:传动杆,用于在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壳体内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连接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固定;感应滑块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跟随所述连接件在所述传动杆的轴向上移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滑块组件包括滑块和设置于所述滑块的感应片;所述滑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与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检测件的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延伸的滑轨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壳体的内壁面滑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为一体式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杆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用于与传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沿自身轴向移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杆的外周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孔的深度,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密封圈,多个所述密封圈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共同围合容置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容置孔,多个所述密封圈均与所述容置孔的内壁抵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呈杆状,在轴向上间隔开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均沿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各自收容一个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限位部的端面还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位移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检测件和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连接结构的传动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容纳腔内做沿自身轴向的运动,所述检测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且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连接结构的感应滑块组件的位置。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器,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转向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轮转向器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通过传动杆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通过与其连接固定的连接件带动感应滑块组件跟随传动杆移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感应滑块组件能够跟随运动的传动杆移动,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位移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滑块的爆炸图;
图4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滑块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位移检测装置;
10-壳体,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三开口,14-限位板;
20-传动杆,21-传动部,22-连接孔;
30-连接件,31-第一连接部,32-限位部,33-第二连接部,331-第一环形槽,332-第二环形槽,333-安装部;
40-密封圈;
50-滑块,51-第一滑块,52-第二滑块,53-端板,54-半套筒,55-配合板,551-减重孔,56-滑槽,57-容置孔,58-凸柱,59-凹槽;
60-感应片;
70-检测件,71-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转向器,该转向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移检测装置100。该车辆可为小轿车、越野车、商用车、工业用车等,不做限制。该转向器用于驱动车辆的前轮或后轮进行转向,具体结构可不做限定。
相较于常规的位移检测装置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位移检测装置100具有安装简单的优点。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位移检测装置100,包括壳体10、连接结构和检测件70。位移检测装置100的连接结构包括传动杆20、连接件30和感应滑块组件。感应滑块组件可包括滑块50和感应片60。
壳体10具有容纳腔(图中未示出),壳体10的结构不做限制,壳体10用于固定至车辆的车身上,用作其他结构的安装基础。壳体10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以及在壳体10的侧面位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之间的第三开口13。
传动杆20用于在位移检测装置100的壳体10内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具体的,传动杆20容置于容纳腔,且在容纳腔内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传动杆20的两端分别对应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传动杆20的端部可伸出或不伸出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以后轮转向器为例,在第一开口11处的传动杆20的端部用于与后轮的调节轴(图中未示出)连接固定,壳体10在第二开口12处用于设置传动机构,传动杆20用于与传动机构配合连接,传动机构用于驱动传动杆20作沿自身轴向的移动,以带动调节轴移动而带动后轮偏转,实现后轮转向的功能。
可选的,请参考图1,传动杆20包括传动部21,传动部21用于与传动机构配合连接,传动机构用于驱动传动杆20沿自身轴向移动。
传动部21可为螺纹,使得传动杆20为丝杠,传动机构可为螺母。通过传动机构的螺母转动,可带动传动杆20移动而不转动,传动机构简单,装配容易。
连接件30与传动杆20连接固定。连接件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感应滑块组件与连接件30连接,并跟随连接件30在传动杆20的轴向上移动。
检测件70与壳体10连接固定,且与感应片60相对设置。检测件70可通过任意可行的方式与壳体10连接固定,且检测件70封闭壳体10的第三开口13,检测件70可为传感器。
使用时,传动杆20沿自身轴向移动时,带动连接件30也在传动杆20的轴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架及感应片60在传动杆20的轴向上移动,即感应片60会相对于检测件70在传动杆20的轴向上移动,检测件70通过检测感应片60在某些时间段的位置变化,即可确定传动杆20在其自身轴向上的位移量,进而可确定前轮或后轮的转向角度。检测件70检测感应片60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制,可参考现有的任意可行的方式。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位移检测装置还可应用于其他任意的直线位移机构的位移检测,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移检测装置100的连接结构,通过传动杆20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通过与其连接固定的连接件30带动感应滑块组件跟随传动杆20移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感应滑块组件能够跟随运动的传动杆20移动,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一种实施例中,感应滑块组件包括滑块50和感应片60。滑块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均与连接件30连接。滑块50的结构不做限制,滑块50可为塑料、金属等材质,塑料材质的重量轻,成本低;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寿命更长。感应片60设置于滑块50,感应片60可贴设于滑块50的表面,也可埋设于滑块50的内部。
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结构相同,两者可互换,能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可通过一种模具即可制造,也可方便维修,成本低。具体的,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均包括端板53和半套筒54,半套筒54的一端与端板53连接,半套筒54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半圆状,围合了容置孔57的一半。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对接后,两个半套筒54大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套筒,其中心孔即为容置孔57。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3和图4,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均与检测件70滑动连接。如此设置,确保了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与检测件70之间的位置相对精确,即确保了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上的感应片60与检测件70之间的位置相对精确,便于准确的检测到位移的距离。
可选的,请参考图1、图3和图4,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上设有滑槽56,滑槽56用于与位移检测装置100的检测件70的沿传动杆20的轴向延伸的滑轨71滑动连接。具体的,检测件70设有沿传动杆20的轴向延伸的滑轨71,滑轨71与滑槽56配合连接,以使滑块50沿滑轨71移动。端板53大致为平板状,端板53突出于半套筒54的外周表面,端板53用于与检测件70滑动连接。
滑轨71位于检测件70伸入第三开口13内的部分,滑槽56位于端板53和配合板55之间。滑轨71可为2条,滑块50上亦可设置有对应的两个滑槽56,即第一滑块51背向第二滑块52的表面开设有一个滑槽56,第二滑块52背向第一滑块51的表面开设有另一个滑槽56。安装时,将滑块50的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对接后,将滑块50从2个滑轨71的一端插入,使得滑轨71伸入滑槽56,从而实现滑块50与检测件70的安装,通过滑槽56与滑轨71的配合,使得滑块50也只能沿着滑动的方向移动,而不能作其他方向的移动或转动,从而使得结构的运动可靠稳定。
可选的,请参考图1、图3和图4,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与位移检测装置100的壳体10的内壁面滑动连接。具体的,壳体10包括相对的两个限位板14,两个限位板14相对的内侧表面与传动杆20的轴向平行,且两个限位板14相对的内侧表面与第一滑块51背向第二滑块52的表面滑动连接,和/或第二滑块52背向第一滑块51的表面滑动连接。
两个限位板14位于第三开口13处,两个限位板14均为平板,各自的内侧表面均为平面。第一滑块51在半套筒54的外表面设有配合板55,配合板55背向半套筒54的表面为平面,用于与限位板14的内侧表面的平面接触且能相对滑动。两个限位板14用于限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朝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始终保持相对固定。配合板55还可开设有减重孔551,用于减轻重量,降低能耗。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拆卸连接。可选的,第一滑块51用于与第二滑块52对接的表面设有凸柱58和凹槽59,第二滑块52用于与第一滑块51对接的表面也设有凸柱58和凹槽59,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对接时,第一滑块51的凸柱58伸入第二滑块52的凹槽59内,第二滑块52的凸柱58伸入第一滑块51的凹槽59内,从而实现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可拆卸连接。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为一体式结构。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块51的端板53和第二滑块52的端板53为同一块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移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0、检测件70和连接结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通过滑块50和连接件30与传动杆20的整体在传动杆20的轴向上可以相对壳体10移动,在传动杆20的周向上相对壳体10固定,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传动杆20的外周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孔22。连接孔22可为通孔或盲孔,连接孔22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多边形,连接孔22为圆形时可为螺孔。
连接件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限位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连接部可为旋转对称结构,例如连接件30任意位置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第一连接部31、限位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可具有相同的中轴线,结构简单。
第一连接部31与连接孔22配合连接。当连接孔22为螺孔时,第一连接部31可为螺柱,第一连接部31旋入连接孔22,使得连接件30与传动杆20连接固定。当连接孔2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时,第一连接部31可为柱状且横截面为与连接孔22对应的多边形,可将第一连接部31直接插入连接孔22,即可实现连接件30与传动杆20的连接固定。
限位部32用于限制第一连接部31伸入连接孔22的深度。以第一连接部31和限位部32均为圆柱形为例,限位部32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部31的外径,也大于连接孔22的内径,当第一连接部31伸入连接孔22且持续伸入时,限位部32的一端会与传动杆20的外周表面接触,从而限制第一连接部31伸入连接孔22的深度。
位移检测装置100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密封圈40,多个密封圈40间隔设置在连接件30上。多个密封圈40套设在连接件30的外周,密封圈40的数量可为2、3、4……等,如图1中示出了密封圈40的数量为2的实施例。密封圈40为弹性材质,在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定的形变,并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在连接件30上设置多个间隔的密封圈40,相对于单个密封圈40,可以使得连接件30和滑块50之间有多个支撑点,支撑力居中,避免单个密封圈40的支撑力不居中导致的滑块50偏摆的情况。
多个密封圈40抵接滑块50,由于多个密封圈40具有间隔,使得滑块50有多个位置与连接件30通过密封圈40连接,从而使得滑块50和连接件30之间具有多个安装定位位置,通过多个安装定位位置能够较为容易的控制安装精度,避免只有一个安装定位位置而导致安装精度不足。
可选的,多个密封圈40间隔设置于第二连接部33。以第二连接部33为圆柱杆状为例,多个密封圈40套设在第二连接部33的外周且沿轴向间隔设置。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共同围合容置孔57,容置孔57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33的形状对应,第二连接部33伸入容置孔57,多个密封圈40均与容置孔57的内壁抵接。如此,使得第二连接部33与容置孔57的内壁之间具有多个安装定位位置,将第二连接部33伸入到容置孔57,自然就能使得多个密封圈40与容置孔57的内壁抵接,安装精度易于控制,且密封圈40能进行弹性变形,能牢牢的将连接件30与滑块50进行固定。
通过在传动杆20开设连接孔22,将连接件30的第一连接部31与连接孔22配合连接固定,连接件30的第二连接部33套设多个密封圈40并伸入滑块50的容置孔57,装配简单,也易于控制安装精度。
可选的,请参考图1和图2,第二连接部33呈杆状,在轴向上间隔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31和第二环形槽332,第一环形槽331和第二环形槽332均沿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一环形槽331和第二环形槽332各自收容一个密封圈40。通过开设第一环形槽331和第二环形槽332,能够收容密封圈40,避免密封圈40在第二连接部33的轴向上移动,更好的起到安装固定作用。
第二连接部33背向限位部32的端面还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部333。安装部333可为安装槽、安装凸起等,具体可为内六角槽、十字槽、一字槽、六边形凸起等,不做限制,安装部333可与螺丝刀、扳手等工具配合,以将连接件30与连接孔22配合连接固定。安装时先将连接件30安装到安装孔中,再将连接件30与支撑架安装,无需在支撑架的顶部(即后续的端板53)上开设用于安装连接件30的通孔,避免增加制造难度,同时不影响感应片60的放置位置,感应片60可放置在端板53上,也避免端板53上的孔会增加间隙而影响检测件70的检测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杆,用于在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壳体内做沿自身轴向的移动;
连接件,与所述传动杆连接固定;
感应滑块组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跟随所述连接件在所述传动杆的轴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滑块组件包括滑块和设置于所述滑块的感应片;所述滑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与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检测件的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延伸的滑轨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壳体的内壁面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用于与传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沿自身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外周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限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孔的深度,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密封圈,多个所述密封圈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共同围合容置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容置孔,多个所述密封圈均与所述容置孔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杆状,在轴向上间隔开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均沿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各自收容一个所述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限位部的端面还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部。
8.一种位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检测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连接结构的传动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并在所述容纳腔内做沿自身轴向的运动,所述检测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且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连接结构的感应滑块组件的位置。
9.一种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位移检测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器。
CN202321856529.4U 2023-07-14 2023-07-14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Active CN220542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6529.4U CN22054201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6529.4U CN22054201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2017U true CN220542017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6529.4U Active CN22054201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2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426A (zh) 电动辅助转向装置的减速器
EP0869365B1 (en) Rolling bearing unit with rotational speed sensor
EP1939020B1 (en) Telescopic actuator
JP4459278B2 (ja)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20542017U (zh) 位移检测装置及其连接结构、转向器和车辆
US20220396091A1 (en) Omnidirectional wheel
CN109591881B (zh) 后轮转向器、车辆及其后轮转向系统
CN109689474B (zh) 转向装置
KR101951374B1 (ko) 모터
CN108466994B (zh) 一种传动装置和升降立柱
CN114102660A (zh) 一种带力传感协作机器人关节及协作机器人
EP1803607B1 (en) Mirror surface angle adjuster
CN212674176U (zh) 分体式角度编码器及其接收组件和接收组件的安装总成
CN109915456A (zh) 一种定扭矩螺母组件
CN111497702A (zh) 滚轮及滑轨和车辆
JP6080441B2 (ja) モータ装置の組立方法
CN110043556B (zh) 一种扭力可调的铰链、铰链连接结构及眼镜
US20080304902A1 (en) Ball joint
CN117021863B (zh) 阻尼可调的悬挂装置及轮式机器人
WO2021095407A1 (ja) 流路切換弁
CN108725574B (zh) 一种汽车助力转向传感器
GB2248659A (en) Gear lever structure with two part joint ball
CN219996090U (zh) 汽车车身高度传感器
CN219379640U (zh) 轴承压装治具
CN214247976U (zh) 一种采用组装式轴体的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