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295U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295U
CN220510295U CN202321534834.1U CN202321534834U CN220510295U CN 220510295 U CN220510295 U CN 220510295U CN 202321534834 U CN202321534834 U CN 202321534834U CN 220510295 U CN220510295 U CN 220510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nductive block
connector
pie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48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传输电力的第一导电块,第一导电块具有第一上表面、第一下表面和第一侧表面;第二连接器,包括传输电力的第二导电块及与第二导电块导接的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块具有第二上表面、第二下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第一导电件具有延伸臂;第二连接器沿上下方向与第一连接器对接,第二导电块的第二上表面与第一导电块的第一下表面直接或间接连接形成电性导接,第一导电件的延伸臂在上下方向朝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一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接触而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形成电性导接。如此,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增加并联电路,降低整体电阻,减少热量产生,同时提高了电源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传输大电流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的互连中,电源连接器是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电源连接器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设计十分关键,因为接触端子在传输大电流的过程中,如果电阻较大,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将会在局部区域产生很高的温度,造成电力电路的电性能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减小导体电阻,是大电流连接系统设计的关键,它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传输电路的最终性能。
现有电源连接器包括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平板状的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平板状的接触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设计为板面对板面接触,用以传输电力,但在实际产品中,板面的平面度很难控制,造成小面积接触,达不到大面积接触,接触电阻较大,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在局部区域产生很高的温度,进而影响电源连接器的电性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源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电阻,改善运载大电流时的发热问题的电源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传输电力的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第一上表面、第一下表面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之间的第一侧表面;第二连接器,包括传输电力的第二导电块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电性导接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块具有第二上表面、第二下表面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下表面之间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至少一延伸臂;所述第二连接器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二导电块的所述第二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下表面直接或间接连接形成电性导接,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延伸臂在上下方向朝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一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接触而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形成电性导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所述延伸臂,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多个所述延伸臂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形成多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臂设有一锁扣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向内凹陷而形成扣持槽,所述锁扣部扣持于所述扣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多个所述第一侧表面,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表面前后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侧表面左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块具有多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前后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左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前后两侧,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与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与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或所述第二导电块,或者所述第一导电件被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一起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导接,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围设在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周围,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块被所述第一导电件分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一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形成的多个接触弹臂,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中的一者,所述接触弹臂在上下方向上抵接接触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中的另一者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弹臂在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中的另一者刚接触时,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所述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导电路径;当所述接触弹臂受压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完全对接时,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所述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二导电路径,所述第二导电路径短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所述固定部均固定于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第二上表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相向且并排交叉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二对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其中一者具有板状结构,另一者具有夹持板状结构的夹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一者包括第一对接件,另一者包括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彼此对接,所述第二对接件包括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臂及插脚,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第二导电块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凹设形成插槽,所述插脚嵌设于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对接件包括多个所述插脚及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夹持臂和自所述第二夹持臂分别延伸形成多个所述插脚,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第二导电块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凹设形成多个所述插槽,自所述第一夹持臂延伸形成的所述插脚与自所述第二夹持臂延伸形成的所述插脚嵌设于不同的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面向所述第一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定位多个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块与一第一电子元件,或/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面向所述第二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定位多个第二焊料,所述第二焊料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与一第二电子元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锁固件,所述锁固件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中的一者,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中另一者的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自所述第一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盲孔或自所述第二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自所述第一上表面向下凹设的第一间隔槽,从而形成分离设置的多个第一焊脚;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块具有自所述第二下表面向下凹设的第二间隔槽,从而形成分离设置的多个第二焊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脚具有弹性,所述第一间隔槽为所述第一焊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和/或所述第二焊脚具有弹性,所述第二间隔槽为所述第二焊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多个相互间隔的所述延伸臂,多个所述延伸臂围设形成供所述第一导电块插入的一围设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紧箍件,所述紧箍件具有导电性,每一所述延伸臂背离所述围设空间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紧箍件安装于多个所述延伸臂上的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一导电的环形弹簧,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自所述第一侧表面凹设形成的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延伸至所述第一下表面,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环形弹簧收容于所述环形槽,所述环形弹簧侧向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块。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环形弹簧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及一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矩形,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其中心区域设有一第一槽,所述第一槽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圆形,并且定义该圆形有一外切正方形,所述外切正方形的四边与所述矩形的四边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电块收容于所述第一槽,所述外切正方形与所述圆形之间形成四个第一角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位于四个所述第一角落;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一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矩形,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在其中心区域设有一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圆形,并且定义该圆形有一外切正方形,所述外切正方形的四边与所述矩形的四边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电块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外切正方形与所述圆形之间形成四个第二角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位于四个所述第二角落,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用以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接。
一种源连接器,包括:传输电力的第一导电块;传输电力的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块两者在上下方向面向彼此的一侧直接或间接接触形成电性导接;多个第一导电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块形成电性导接,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在上下方向上向上超过所述第二导电块并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中的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左右两侧,另外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前后两侧,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对应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左右两侧并与之抵接形成电性导接,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对应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前后两侧并与之抵接形成电性导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多个延伸臂,多个所述延伸臂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形成多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块设有多个扣持槽,多个所述扣持槽包括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左右相对两侧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的两个第一扣持槽和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前后相对两侧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的两个第二扣持槽,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至少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具有一锁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锁扣部与所述第一扣持槽扣持,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锁扣部与所述第二扣持槽扣持。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多个接触弹臂,所述接触弹臂在上下方向上受到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中另一者的压接且电性连接;当所述接触弹臂在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中另一者刚接触时,所述导电件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之间形成一第一导电路径;当所述接触弹臂受压且所述锁扣部与对应的所述扣持槽彼此扣持时,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之间形成一第二导电路径,所述第二导电路径短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第一对接件和多个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导电块在上下方向上面向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二导电块在上下方向上面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通过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对接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其中一者具有夹持另一者的夹持结构。
进一步地,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所述第一对接件或所述第二对接件的导电率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导电率和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导电率。
进一步地,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所述第一对接件或所述第二对接件设有自所述夹持结构延伸形成多个插脚,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其中一者在面向另一者的一侧凹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脚嵌设于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分别在上下方向彼此背离的一侧沿上下方向凹设间隔槽,而形成相互分离的多个焊脚。
进一步地,所述焊脚具有弹性,所述间隔槽为所述焊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导电块彼此在面向侧之间直接或间接连接传输电力的基础上,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将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电性连接,用以传输电力,如此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增加并联电路,降低了整体电阻,减少热量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第一连接器与第一电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中第二连接器与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在沿平行于Y-Z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不完全对接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继续插接且在完全对接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2中多个第二导电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对接状态沿平行于Y-Z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后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的立体组合图;
图15为图12沿平行于X-Z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完全对接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7沿平行于X-Z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完全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四实施例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图;
图22为图21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3为图21沿平行于X-Z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完全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4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26为图21中第一连接器与第一电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7为图26中第一导电块的立体图;
图28为图27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29为图21中第二连接器与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0为图29中第二导电块上下倒置的立体图;
图31为图30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第五实施例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图;
图33为图32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4为图32沿平行于X-Z平面的一个平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35为图34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完全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36为图32中第一连接器及第一电子元件的仰视图;
图37为图32中第一连接器与第一电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8为图37中第二导电块的立体图;
图39为图38中F的局部放大图;
图40为图32中第二连接器、环形弹簧及第二电子元件的俯视图;
图41为图32中第二连接器、环形弹簧及第二电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2为图41中第二导电块上下倒置的立体图;
图43为图42中G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定义前后方向用X表示,左右方向用Y表示,上下方向用Z表示,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与上下方向Z两两彼此垂直。
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可拆卸对接的一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2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对接,所述电源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200和第二电子元件300,所述第一连接器1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所述第二连接器2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均为电路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元器件。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导电块10、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3、收容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的第一绝缘本体12、一第一绝缘层14及定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4的多个第一焊料15,所述第一导电块10通过所述第一焊料15将其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括一第二导电块20、多个第一导电件21、多个第二导电件22、多个第二信号端子25、一第二绝缘本体24、一第二绝缘层26及定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26的多个第二焊料27,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收容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一导电件2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所述第二导电块20通过所述第二焊料27将其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块10、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一导电件21及所述第二导电件22均可为铜或铜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焊料15与所述第二焊料27均为锡球。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料15与所述第二焊料27可以为其他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块10用于传输电力,所述第一导电块10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所述第一导电块10具有第一上表面101、第一下表面102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一上表面10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02之间的第一侧表面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表面103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10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02的第一侧表面103,所述第一侧表面103向内凹陷而形成扣持槽104;所述第二导电块20用于传输电力,具有第二上表面201、第二下表面202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和所述第二下表面202之间的第二侧表面2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表面203连接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和所述第二下表面2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均为矩形体,所述第一导电块10包括两个左右相对的所述第一侧表面103和两个前后相对的所述第一侧表面103,每一个所述第一侧表面103均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向内凹陷而形成所述扣持槽104,定义在左右相对的所述第一侧表面103向内凹陷而形成的所述扣持槽104为第一扣持槽104a,定义在前后相对的所述第一侧表面103向内凹陷而形成的所述扣持槽104为第二扣持槽104b,所述第二导电块20包括两个左右相对的所述第二侧表面203和两个前后相对的所述第二侧表面203。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具有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通过焊料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焊接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具有夹持结构231,用以夹持具有板状结构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通过焊料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焊接形成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具有夹持结构231或者其他结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具有板状结构或者其他结构。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层14收容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所述第一绝缘层14面向所述第一上表面101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14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41,所述第一通孔141上下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14,多个第一焊料15一一对应定位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41;所述第二绝缘层26收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且面向所述第二下表面202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26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61,所述第二通孔261上下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26,多个第二焊料27一一对应定位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61,多个第二焊料27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6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2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41与所述第二通孔261均为圆孔,所述第一焊料15的球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41的直径,所述第二焊料27的球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261的直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41与所述第二通孔26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如图4、图5和图8和所示,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21具有一基部211及自所述基部211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延伸臂212,所述基部211抵接所述第二侧表面203,所述延伸臂212向上超出所述第二上表面201,所述延伸臂212上具有一锁扣部2121。所述第一导电件21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所述基部21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块20导接,同时被所述第二导电块20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夹持。所述延伸臂212用以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所述第一侧表面103抵接而电性导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所述延伸臂212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所述基部211可以通过干涉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或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块20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共同夹持固定。
如图4、图5和图8和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21其中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左右两侧,另外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前后两侧,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所述延伸臂212的所述锁扣部2121用以扣持于所述第一扣持槽104a,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所述延伸臂212的所述锁扣部2121用以扣持于所述第二扣持槽104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1设有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调整。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导电件22为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每一所述第二导电件22具有一固定部221及沿所述固定部221纵长侧边延伸的多个接触弹臂222,所述固定部221焊接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其中位于最左侧、最右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仅在两者相向的一侧边延伸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其余的所述第二导电件22在左右两侧边均延伸设置有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件22中相向延伸的所述接触弹臂222并排交叉排布(相互错位),即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朝向另一相邻所述第二导电件22延伸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延伸至另一相邻所述第二导电件22相向延伸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之间的间隙。
如图5至图9所示,为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沿上下方向从未对接到完全对接的示意图。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携带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相对所述第二连接器2朝向彼此移动,当所述接触弹臂222在与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刚接触时,所述第二导电件22在所述第一下表面102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之间形成一第一导电路径L1,所述第一导电路径L1经由所述第二上表面201、所述固定部221、大致整个长度的所述接触弹臂222至所述第一下表面102,此时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导接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被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夹持,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所述延伸臂212在上下方向朝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103接触而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形成电性导接。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携带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继续相对所述第二连接器2朝向彼此移动,所述接触弹臂222继续受压,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完全对接,所述延伸臂212的所述锁扣部2121扣持于对应的所述扣持槽104,可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连的情况,此时,所述第二导电件22在所述第一下表面102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之间形成一第二导电路径L2,所述第二导电路径L2经由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少部分长度的所述接触弹臂222至所述第一下表面102,此时所述接触弹臂222的自由末端抵接所述第一下表面102,所述接触弹臂222靠近所述固定部221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上表面201,所述第二导电路径L2短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L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件22的所述固定部221可以焊接到所述第一下表面102,而所述接触弹臂222用以接触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形成电性连接;在又一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弹臂222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完全对接时,所述接触弹臂222完全平贴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如此所述第一下表面102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之间的路径长度为成型所述第二导电件22金属板材的板厚。
如图12至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电源连接器100还包括一锁固件3,所述锁固件3为一螺栓,所述锁固件3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电块10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一固定孔204,所述固定孔204为自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向下凹陷但未贯通所述第二下表面202的盲孔。所述第二导电件22对应所述锁固件3让位,即对应所述固定孔204的所述第二上表面201不设有所述第二导电件22。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锁固件3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块20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一固定孔204,所述固定孔204为自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向上凹陷但未贯通所述第一上表面101的盲孔。
如图17至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用第一对接件11和第二对接件23代替所述第二导电件22,所述第一对接件11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所述第二对接件23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一对接件11与所述第二对接件23彼此可拆卸插接,所述电源连接器100的其他结构同第一实施例及其相关变形实施例,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第一对接件1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下表面102,所述第二对接件2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所述第一对接件11设有多个且沿前后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对接件23也设有多个且沿前后并排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对接件11的排列方向可以改变,多个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排列方向可以改变,只要所述第一对接件11与所述第二对接件23彼此可以对接即可。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件11具有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对接件23具有夹持结构231,即所述第二对接件23具有夹持弹臂(未图示),所述第二对接件23夹持所述第一对接件11,如此可以将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和所述第二上表面201电性导接,其中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导电率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所述弹性性能高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接件23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对接件11为夹持结构231,即所述第一对接件11具有夹持弹臂(未图示),所述第一对接件11夹持所述第二对接件23,如此可以将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和所述第二上表面201电性导接,其中所述第一对接件11的导电率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一对接件11的所述弹性性能高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导电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可以为圆柱体或其他形状,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数量根据需求调整,例如,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可以分别具有六个所述第一侧表面103和六个所述第二侧表面203,而所述扣持槽104可以间隔设置在其中三个所述第一侧表面103,所述第一导电件21对应间隔设置在其中三个所述第二侧表面203,即所述扣持槽104和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数量为三个。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使用过程中相互脱离即可;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和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可以直接导接,不需要额外设置所述第二导电件22、所述第一对接件11和所述第二对接件23。
如图21至图3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一对接件11和所述第二对接件23各自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所述电源连接器100的其他元件结构同第三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而区别点的描述下面详细说明。
其中如图26、图28、图29和图31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分别具有自对应的所述第一上表面101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下表面202沿上下方向凹设形成的间隔槽,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分别具有由所述间隔槽间隔而形成的相互分离的多个焊脚,所述焊脚具有弹性,所述间隔槽为所述焊脚发生弹性变形时提供让位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槽为网格式结构,定义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所述间隔槽为第一间隔槽105,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所述焊脚为第一焊脚106,定义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所述间隔槽为第二间隔槽205,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所述焊脚为第二焊脚206,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多个所述第一焊脚106通过焊料(未图示)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一个焊盘,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多个所述第二焊脚206通过焊料(未图示)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的一个焊盘,如此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焊接时可以不设用于定位所述焊料的第一绝缘层14,所述第二导电块20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焊接时可以不设用于定位所述焊料的第二绝缘层26。因所述第一焊脚106与所述第二焊脚206均具有弹性,故当所述第一焊脚106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上时,当所述第二焊脚206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上时,均不容易产生锡裂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多个所述第一焊脚106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多个所述焊盘,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多个所述第二焊脚206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的多个所述焊盘。
如图25、图26和图29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分别具有自对应的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凹设形成的多个插槽,定义自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凹设形成的所述插槽为第一插槽107,自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凹设形成的所述插槽为第二插槽207,多个所述第一插槽107在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上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插槽207在所述第二导电块20上并排设置。
如图25、图26和图2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件11具有板状结构,且整体呈平板状,每一所述第一对接件11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一个所述第一插槽107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块10电性连接,其下端自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向下凸出;所述第二对接件23具有夹持结构231,所述第二对接件23具有自所述夹持结构231向下延伸的多个插脚232,具体地,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所述夹持结构231包括多个第一夹持臂2311、与所述第一夹持臂2311相对的多个第二夹持臂2312和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231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2312的连接部2313。每一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多个所述插脚232呈两排设置,其中一排所述插脚232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臂2311延伸形成,另一排所述插脚232自多个所述第二夹持臂2312延伸形成,同一排所述插脚232嵌设于同一个所述第二插槽207,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两排所述插脚232嵌设于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插槽207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块2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所述夹持结构231夹持所述第一对接件11的所述板状结构并电性连接,所述插槽的设置,可以便于定位所述第一对接件11与所述第二对接件2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件11和所述第二对接件23可以互换位置,即所述第一对接件11安装于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二对接件23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在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上设置嵌设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插槽。在又一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对接件23可以仅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夹持臂2311、一个所述第二夹持臂2312以及一个所述插脚232,当然,所述第一夹持臂2311、所述第二夹持臂2312以及所述插脚232三者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如图32至图4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100的第五实施例。
如图32所示,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可拆卸对接的一第二连接器2及一环形弹簧4,所述电源连接器100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200和一第二电子元件300,所述第一连接器1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所述第二连接器2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均为电路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元器件。
如图32、图33、图37和图4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导电块10、一第一绝缘本体12及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3,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收容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括一第二导电块20、一第一导电件21、多个第二导电件22、一第二绝缘本体24、多个第二信号端子25及一紧箍件28,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收容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一导电件2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与所述第二导电块20均用以传输电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可以包括所述第二导电件22,而所述第二连接器2不包括所述第二导电件22。
如图36、图38、图40和图42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在上下方向的投影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块10具有一第一上表面101、一第一下表面102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一上表面101和所述第一下表面102之间的一第一侧表面103,所述第二导电块20具有一第二上表面201、一第二下表面202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和所述第二下表面202之间的一第二侧表面203。
如图38、图39、图42和图43所示,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一样,所述第一导电块10具有自对应的所述第一上表面101沿上下方向凹设形成网格式结构的第一间隔槽105和由所述第一间隔槽105间隔而形成的相互分离的、具有弹性的多个第一焊脚106,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所述第一焊脚106通过焊料(未图示)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一个焊盘,所述第二导电块20具有自对应的所述第二下表面202沿上下方向凹设形成网格式结构的第二间隔槽205和由所述第二间隔槽205间隔而形成的相互分离的、具有弹性的多个第二焊脚206,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所述第二焊脚206通过焊料(未图示)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的一个焊盘,因所述第一焊脚106与所述第二焊脚206均具有弹性,当所述第一焊脚106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上时,当所述第二焊脚206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上时,均不容易产生锡裂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多个所述第一焊脚106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的多个所述焊盘,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多个所述第二焊脚206焊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的多个所述焊盘。
如图32、图34和图41所示,所述第一导电件21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导电件21包括多个延伸臂212,所述延伸臂212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多个所述延伸臂212围设形成供所述第一导电块10插入的一围设空间R。所述延伸臂212背离所述围设空间R的外侧面凹设有凹槽2122,所述紧箍件28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多个所述延伸臂212的所述凹槽2122,如此可以提高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箍件28为金属材质制成,具有导电性,可以将多个所述延伸臂212之间形成导电通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紧箍件28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其他材料制成,例如导电塑胶。所述环形弹簧4为金属件制成,具有导电性,收容于所述围设空间R的底部,且所述环形弹簧4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1侧向弹性接触,使得所述环形弹簧4轻易不能从所述围设空间R掉落,而脱离与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被所述环形弹簧4围设。
如图34、图35和图4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所述第二导电件22为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每一所述第二导电件22具有一固定部221及沿所述固定部221纵长侧边延伸的多个接触弹臂222,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的所述固定部221焊接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并排设置,其中位于并排方向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仅在两者相向的一侧边延伸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其余的所述第二导电件22在并排方向的相对两侧边均延伸设置有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件22中相向延伸的所述接触弹臂222并排交叉排布(相互错位),即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2朝向另一相邻所述第二导电件22延伸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延伸至另一相邻所述第二导电件22相向延伸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沿上下方向彼此移动从未对接导完全对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电件22在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与所述第二导电块20之间形成的导电路径变化跟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可参考第一实施例。
如图34、图37和图41所示,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不再赘述,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分别通过焊料(未图示)对应焊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300。
如图34、图35和图37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块10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凹设一环形槽108,所述环形槽108向下贯通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完全对接时,所述环形弹簧4收容于所述环形槽108,所述环形弹簧4分别与所述延伸臂212和所述第一导电块10在侧向上形成多点接触,同时所述环形弹簧4与所述第二上表面201在上下方向上也形成多点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弹簧4还可以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多点接触。
如图36和图37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第一正方形,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在其中心区域设有一第一槽121,所述第一槽121上下贯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所述第一槽121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第一圆形C1,定义所述第一圆形C1有一第一外切正方形S1,所述第一外切正方形S1的各边长对应平行于所述第一正方形的各边长,所述第一外切正方形S1与所述第一圆形C1之间形成四个第一角落J1,所述第一导电块10收容于所述第一槽121,从仰视角度观察,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位于四个所述第一角落J1。
如图40和图41所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第二正方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也可以为长方形,但第二正方形更能比较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设置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同时满足容设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及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需求。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在其中心区域设有一第二槽241,所述第二槽241上下贯穿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所述第二槽241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第二圆形C2,定义所述第二圆形C2有一第二外切正方形S2,所述第二外切正方形S2的各边长对应平行于所述第二正方形的各边长,所述第二外切正方形S2与所述第二圆形C2之间形成四个第二角落J2,所述第二导电块20收容于所述第二槽241,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位于四个所述第二角落J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两者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正方形,所述第一槽121与所述第二槽241两者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圆形,如此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的空间利用率,进而实现所述电源连接器小型化设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也可以为长方形,但第一正方形更能比较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同时满足容设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及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在上下方向的投影可以为矩形且大小可以不同,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3可以不位于所述第二角落J2而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2在上下方向的投影形成的矩形与所述第一外切正方形S1之间,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5可以不位于所述第二角落J2而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4在上下方向的投影形成的矩形与所述第二外切正方形S2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所述第二导电块20彼此在面向侧之间直接或间接连接传输电力的基础上,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所述第一导电件21将所述第一导电块10与所述第二导电块20电性连接,用以传输电力,如此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之间增加并联电路,降低了整体电阻,减少热量的产生。
(2)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所述第一导电件21的所述锁扣部212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所述扣持槽104扣持,提高了两个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在使用过程中相互脱离。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源连接器100为用于超大电流的电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相互对接时,通过中间的所述第二导电件22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222,既有良好的接触性能,又能满足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在运载超大电流时不过度产热。
(4)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件22中相向延伸的所述接触弹臂222并排交叉排布,增加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所述第二上表面20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接触电阻。
(5)所述第一导电件2121具有多个延伸臂212,多个所述延伸臂212与对应的所述扣持槽104形成多点接触,如此既增加了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之间的导电路径,降低了电阻,减少热量的产生,又增加了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连接稳定性。
(6)所述第一导电块1010的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所述第二上表面201通过所述第一对接件11和所述第二对接件23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对接件11具有所述夹持弹臂,导电路径增加,进而降低电阻;另外所述第一对接件11的导电率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一对接件11的弹性性能高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如此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之间接触更加稳定。
(7)所述第一导电块10的所述第一下表面102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的所述第二上表面201通过所述第一对接件11和所述第二对接件23间接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对接件23具有夹持弹臂,导电路径增加,进而降低电阻;另外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导电率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所述第二对接件23的弹性性能高于所述第一导电块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如此所述第一导电块1010和所述第二导电块20之间接触更加稳定。
(8)通过所述锁固件3将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紧固,提高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稳定连接,且所述固定孔204为盲孔而非贯穿孔,也可以避免所述第二导电块20电流流过的面积减少导致发热过高。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包括传输电力的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第一上表面、第一下表面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之间的第一侧表面;
第二连接器,包括传输电力的第二导电块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电性导接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块具有第二上表面、第二下表面和在上下方向上界于所述第二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下表面之间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至少一延伸臂;
所述第二连接器沿上下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二导电块的所述第二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下表面直接或间接连接形成电性导接,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延伸臂在上下方向朝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一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表面接触而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形成电性导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的多个所述延伸臂,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块连接,多个所述延伸臂与所述第一侧表面形成多点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设有一锁扣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向内凹陷而形成扣持槽,所述锁扣部扣持于所述扣持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多个所述第一侧表面,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表面前后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侧表面左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块具有多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前后相对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左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前后两侧,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与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与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或所述第二导电块,或者所述第一导电件被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一起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导接,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围设在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周围,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块被所述第一导电件分隔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一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形成的多个接触弹臂,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中的一者,所述接触弹臂在上下方向上抵接接触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中的另一者形成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臂在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中的另一者刚接触时,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所述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导电路径;当所述接触弹臂受压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完全对接时,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所述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二导电路径,所述第二导电路径短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所述固定部均固定于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第二上表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多个所述接触弹臂相向且并排交叉排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二对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其中一者具有板状结构,另一者具有夹持板状结构的夹持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一者包括第一对接件,另一者包括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彼此对接,所述第二对接件包括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臂及插脚,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第二导电块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凹设形成插槽,所述插脚嵌设于所述插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件包括多个所述插脚及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夹持臂和自所述第二夹持臂分别延伸形成多个所述插脚,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所述第一下表面或所述第二导电块的所述第二上表面凹设形成多个所述插槽,自所述第一夹持臂延伸形成的所述插脚与自所述第二夹持臂延伸形成的所述插脚嵌设于不同的所述插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面向所述第一上表面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定位多个第一焊料,所述第一焊料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块与一第一电子元件,或/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面向所述第二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定位多个第二焊料,所述第二焊料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与一第二电子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锁固件,所述锁固件在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中的一者,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中另一者的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自所述第一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盲孔或自所述第二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盲孔。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自所述第一上表面向下凹设的第一间隔槽,从而形成分离设置的多个第一焊脚;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块具有自所述第二下表面向下凹设的第二间隔槽,从而形成分离设置的多个第二焊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具有弹性,所述第一间隔槽为所述第一焊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和/或所述第二焊脚具有弹性,所述第二间隔槽为所述第二焊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多个相互间隔的所述延伸臂,多个所述延伸臂围设形成供所述第一导电块插入的一围设空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紧箍件,所述紧箍件具有导电性,每一所述延伸臂背离所述围设空间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紧箍件安装于多个所述延伸臂上的所述凹槽。
20.如权利要求1或1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导电的环形弹簧,所述第一导电块具有自所述第一侧表面凹设形成的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延伸至所述第一下表面,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环形弹簧收容于所述环形槽,所述环形弹簧侧向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块。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环形弹簧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及一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矩形,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其中心区域设有一第一槽,所述第一槽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圆形,并且定义该圆形有一外切正方形,所述外切正方形的四边与所述矩形的四边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电块收容于所述第一槽,所述外切正方形与所述圆形之间形成四个第一角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位于四个所述第一角落;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及一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矩形,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在其中心区域设有一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在上下方向的投影为圆形,并且定义该圆形有一外切正方形,所述外切正方形的四边与所述矩形的四边对应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电块收容于所述第二槽,所述外切正方形与所述圆形之间形成四个第二角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位于四个所述第二角落,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用以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接。
23.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电力的第一导电块;
传输电力的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块两者在上下方向面向彼此的一侧直接或间接接触形成电性导接;
多个第一导电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块形成电性导接,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在上下方向上向上超过所述第二导电块并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中的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左右两侧,另外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前后两侧,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对应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左右两侧并与之抵接形成电性导接,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对应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前后两侧并与之抵接形成电性导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多个延伸臂,多个所述延伸臂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形成多点接触。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设有多个扣持槽,多个所述扣持槽包括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左右相对两侧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的两个第一扣持槽和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前后相对两侧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的两个第二扣持槽,每一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至少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具有一锁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锁扣部与所述第一扣持槽扣持,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块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锁扣部与所述第二扣持槽扣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块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多个接触弹臂,所述接触弹臂在上下方向上受到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中另一者的压接且电性连接;当所述接触弹臂在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中另一者刚接触时,所述导电件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之间形成一第一导电路径;当所述接触弹臂受压且所述锁扣部与对应的所述扣持槽彼此扣持时,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之间形成一第二导电路径,所述第二导电路径短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对接件和多个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导电块在上下方向上面向所述第二导电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二导电块在上下方向上面向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通过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对接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对接件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其中一者具有夹持另一者的夹持结构。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所述第一对接件或所述第二对接件的导电率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导电率和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导电率。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所述第一对接件或所述第二对接件设有自所述夹持结构延伸形成多个插脚,所述第一导电块和所述第二导电块其中一者在面向另一者的一侧凹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脚嵌设于所述插槽。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块分别在上下方向彼此背离的一侧沿上下方向凹设间隔槽,而形成相互分离的多个焊脚。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脚具有弹性,所述间隔槽为所述焊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
CN202321534834.1U 2023-03-29 2023-06-15 电源连接器 Active CN2205102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86730 2023-03-29
CN202320658673 2023-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295U true CN220510295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4834.1U Active CN220510295U (zh) 2023-03-29 2023-06-15 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3068B (zh) 電連接器
US1043931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4498200B (zh) 电连接器
CN113314869A (zh) 电连接器
CN113410706A (zh) 线缆连接器
CN112151986A (zh) 电连接器
CN111555058B (zh) 电连接器
CN220510295U (zh) 电源连接器
WO2022193996A1 (zh) 连接器、光电器件及网络设备
CN210744234U (zh) 一种正反插usb插头
CN211981052U (zh) 电连接器
CN210182635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1376973U (zh) 电连接器
CN22062827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M626843U (zh) 具分流結構的連接器組件及其分流裝置
CN109149179B (zh) 电连接器
CN217334407U (zh) 大电流Type-C连接器
CN219498229U (zh)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10897702U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CN215184626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5896768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20138733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220324752U (zh)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116505334B (zh) 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CN220527236U (zh) 电源连接器及电源端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