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6768U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96768U CN215896768U CN202121398771.2U CN202121398771U CN215896768U CN 215896768 U CN215896768 U CN 215896768U CN 202121398771 U CN202121398771 U CN 202121398771U CN 215896768 U CN215896768 U CN 2158967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terminal
- groove
- bending
- abu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包括:设有多个收容槽上下贯穿的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每一端子具有分体设置的一金属板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用于对接一上对接元件,所述金属板具有呈平板状的一基部及一体连接所述基部的弯折部,所述弹性件具有上下伸缩的一伸缩部,伸缩部设有与基部保持间隙的一拱起部,所述拱起部的拱起方向与所述弯折部接触弹性件的接触方向相反,伸缩部于拱起部的相对两侧设有抵接部,所述基部接触抵接部的方向与弯折部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相反,使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弹性件之间保持稳定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尤其涉及一种缩短导电路径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096118254的台湾专利公布了一种端子,包括一曲簧以及位于所述曲簧后方的一插板,所述曲簧的上端设有一顶触端,用以对接一对接元件,所述曲簧的下端与所述插板相连接,所述曲簧冲压呈C型,且向远离所述插板方向拱起,当所述端子抵接所述对接元件时,所述曲簧可能会向远离所述插板的方向倾斜,从而无法保证曲簧与插板接触,造成电流可能从顶触端经过曲簧到达插板底部的凸部,导致导电路径过长,降低端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及造成所述端子容易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稳定保证缩短导电路径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槽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每一端子具有:一金属板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用于对接上对接元件,所述端子的底部用于对接下对接元件,所述金属板具有一基部及一体连接所述基部的弯折部,所述弹性件具有上下伸缩的一伸缩部,所述伸缩部设有与所述基部保持间隙的一拱起部,所述拱起部的拱起方向与所述弯折部接触弹性件的接触方向相反,所述伸缩部于所述拱起部的相对两侧设有抵接部,所述基部接触抵接部的方向与所述弯折部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相反;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经过所述金属板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短于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经过所述伸缩部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
进一步,所述弯折部有两个且自所述基部的顶部中间朝所述弹性件弯折延伸再相向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一让位槽贯穿所述基部的厚度,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让位槽的上缘,所述让位槽的下缘低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基部呈平板状。
进一步,一通槽贯穿所述基部的厚度,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所述通槽与所述拱起部重叠设置。
进一步,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弹性件分体设置,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伸缩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所述拱起部的拱起方向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
进一步,所述拱起部具有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弯折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抵接部形成两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间隙自所述平板部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抵接部的板面接触所述基部的板面;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弹性件的接触区域与所述平板部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所述收容槽内表面向内凸伸一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拱起部背向所述基部的一侧而挡止所述拱起部。
进一步,每一端子的底部连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线缆,多个端子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中的端子平行排列,第一组中的基部与第二组中的基部不平行,且第一组与第二组中相邻两个弹性件位于第一组与第二组中相邻两个基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端子,包括:一弹性件,其具有对接部,用于对接上对接元件,所述端子的底部用于对接下对接元件,自所述对接部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下延伸形成上下伸缩的伸缩部,沿左右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伸缩部;一金属板,从所述对接部经过所述金属板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短于从所述对接部经过所述伸缩部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所述金属板具有一基部位于所述伸缩部后方,所述基部向前接触所述伸缩部,自所述基部的顶部中间朝前弯折延伸再相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前方且向后接触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一让位槽前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让位槽的上缘,所述让位槽的下缘低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基部呈平板状。
进一步,所述对接部呈半球状,所述连接部具有一圆柱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圆柱部由板材卷绕而成,一狭缝自所述圆柱部的后侧向上延伸至所述对接部的后侧再向下延伸于所述对接部的前侧。
进一步,所述伸缩部具有向前拱起的拱起部,所述伸缩部于所述拱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部;沿前后方向所述拱起部与所述基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基部向前接触所述抵接部。
进一步,所述拱起部具有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弯折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抵接部形成两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间隙自所述平板部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连接部的接触区域与所述平板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部相对两侧分别凹设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下缘连接对应的所述延伸部,沿前后方向所述凹槽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重叠。
进一步,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弹性件分体设置,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伸缩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焊接部,第一焊接部向前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
进一步,一通槽前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通槽位于所述伸缩部的正后方;一让位槽前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让位槽的上缘,所述让位槽的下缘低于所述弯折部,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通槽上方且两者上下隔开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基部接触所述抵接部的方向与所述弯折部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所述弹性件的正反两面均被所述金属板接触),使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弹性件之间保持稳定接触;具体而言,当所述对接部对接所述上对接元件时,若所述弹性件向前倾斜,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弹性件保持稳定接触;若所述弹性件向后倾斜,所述基部与所述抵接部保持稳定接触,从而电流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经过所述金属板而可无需流经伸缩部,且从所述对接部经过所述金属板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短于从所述对接部经过所述伸缩部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可减少端子发热及导电路径,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所述拱起部的拱起方向与所述弯折部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接触方向相反,故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弹性件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图4为图3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连接线缆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连接线缆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端子1 | 金属板11 | 弹性件12 | 基部111 |
弯折部112 | 接触面1121 | 第一焊接部113 | 让位槽114 |
通槽115 | 对接部121 | 连接部122 | 伸缩部123 |
第二焊接部124 | 凹槽1221 | 拱起部1231 | 抵接部1232 |
平板部a | 延伸部b | 绝缘本体2 | 电连接器100 |
上本体21 | 下本体22 | 收容槽23 | 逃料槽24 |
凸部231 | 凹口232 | 线缆3 | 狭缝4 |
第一尾部116 | 第二尾部125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描述的准确性,本文凡是涉及方向,其中X轴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X轴正向为前),Y轴的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右),Z轴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Z轴正向为上)。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1,所述端子1具有分体设置的一金属板11及一弹性件1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板11与所述弹性件 12也可以一体成型,如所述金属板11的底部一体连接所述弹性件12的底部),所述金属板11具有一基部111以及一体连接所述基部111的弯折部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12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个弯折部112),所述基部 111呈平板状,所述基部111的前后表面为板面,所述弯折部112自所述基部111的顶部中间朝所述弹性件12弯折延伸再相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112具有接触面1121 ,所述金属板11还包括自所述基部111向下延伸的一第一焊接部113,以及贯穿所述基部111的厚度的一让位槽114和一通槽115,所述弯折部112连接所述让位槽114的上缘,所述让位槽114的下缘低于所述弯折部112,在冲压头(未图示,下同)冲压所述基部11的顶部中间形成所述弯折部112时,所述让位槽114可防止所述基部111其他部分被所述冲压头撞坏。
如图1,图3,图5所示,所述弹性件12位于所述金属板11的前方,所述弹性件 12具有一对接部121,用以对接一上对接元件(未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121 向上抵接上对接元件),所述端子1的底部用于对接下对接元件,自所述对接部121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22,自所述连接部122向下延伸形成沿上下方向伸缩的一伸缩部 123(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部123由多个S型连接而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部123也可呈其它形状),自所述伸缩部123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焊接部124,所述对接部121和所述连接部122的前后表面均为板面,所述对接部121的上端为圆弧形,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连接部122的宽度小于所述伸缩部123的宽度,所述连接部122相对两侧分别凹设一凹槽1221,沿前后方向,所述凹槽1221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112重叠;所述接触面1121向后接触所述连接部122;所述伸缩部123的长度大于所述金属板11的长度,从而从所述对接部121经过所述金属板11到端子1的底部的长度,短于从所述对接部121经过所述伸缩部123到端子1的底部的长度,因此,从所述对接部121经过所述金属板11到端子1的底部的导电路径(定义为第一导电路径),短于从所述对接部 121经过所述伸缩部123到端子1的底部的导电路径(定义为第二导电路径),在本实施例中,电流可只流经第一导电路径,也可以同时流经第一导电路径和第二导电路径;所述伸缩部123包括向前拱起的一拱起部1231以及设置于所述拱起部1231相对两侧的抵接部1232,沿所述基部111的厚度方向即前后方向,所述通槽115与所述拱起部1231 重叠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115位于所述拱起部1231的正后方),所述让位槽114 位于所述通槽115上方,且所述让位槽114与所述通槽115上下隔开设置;所述拱起部 1231包括一平板部a以及自所述平板部a相对两侧弯折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抵接部1232 形成两延伸部b,所述凹槽1221的下缘连接对应的所述延伸部b,如图4所示,所述接触面1121与所述连接部122的接触区域与所述平板部a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板部a 与所述基部111平行,如图5所示,所述延伸部b与所述基部111之间的间隙自所述平板部a向所述抵接部1232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基部111向前接触所述抵接部1232,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232的板面接触所述基部111的板面;所述第一焊接部113 沿所述拱起部1231的拱起方向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124。
如图6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2 及组装于绝缘本体2中的多个端子1,每一端子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一上本体21,一下本体22以及上下贯穿所述上本体21和所述下本体22的多个收容槽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本体21与所述下本体22分体设置且均为塑胶材料,所述下本体22沿水平方向超出所述上本体21 ,所述下本体22沿水平方向超出所述上本体21的部分设有多个逃料槽24,且所述逃料槽24贯穿所述下本体22上、下表面其中之一,在成型下本体22时,由于设置了多个逃料槽24,使所述下本体22每一处的厚度大致相同,塑胶材料在冷却的时候冷却速度相同,使所述下本体22不易变形;所述收容槽23分别对应收容所述端子1,每一所述收容槽23内表面向内凸伸一凸部231,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拱起部1231背向所述基部111 的一侧(即所述拱起部1231的前方),所述收容槽23还设有位于所述凸部231的相对两侧的向外凹设的两凹口232。
如图6,图7,图8所示,多个所述端子1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中的端子1 平行排列,第二组中的端子1平行排列,第一组中的端子1的基部111与第二组端子1 的基部111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中的端子1的基部111与第二组端子1的基部111垂直),且第一组与第二组中相邻两个弹性件12位于第一组与第二组中相邻两个基部111之间,多个所述端子1先组装于所述下本体22中,再将所述上本体21组装于所述下本体22,所述对接部121显露于所述上本体2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焊接部113 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124的底部伸出所述下本体22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对接元件为线缆3,第一焊接部113的底部板面用于焊接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线缆3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焊接部124焊接线缆3,或者第一焊接部113 和第二焊接部124共同焊接线缆3。所述下对接元件也可不是线缆3如是电路板,另外,所述端子的底部与下对接元件的对接方式不限于焊接),所述抵接部1232与所述基部 111的相对两侧收容于所述凹口232中,从而所述凹口232限位所述端子1的相对两侧。所述凸部231挡止所述平板部a(所述凸部231可抵接或不抵接所述平板部a),防止所述伸缩部123在压缩时向外过度拱起而损坏端子1。
如图9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端子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对接部121呈半球状,所述连接部122具有一圆柱部,所述对接部121与所述圆柱部由板材卷绕而成,一狭缝4自所述圆柱部的后侧向上延伸至所述对接部121的后侧再向下延伸于所述对接部121的前侧;自所述第一焊接部113下端向远离所述弹性件12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尾部116,自所述第二焊接部124的下端向远离所述金属板1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尾部125,所述第一尾部116及所述第二尾部125 的下表面共同用以焊接于所述线缆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是第一尾部116 的下表面焊接线缆3,或者只是第二尾部125的下表面焊接线缆3)。所述端子1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如图13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端子1与所述第三实施例的端子1结构相同,所述上本体21和所述下本体22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端子1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收容槽23 中,所述第一尾部116与所述第二尾部125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本体22的下表面平齐,共同焊接所述线缆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线缆3只焊接于所述第一尾部的下表面或只焊接于所述第二尾部的下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及其端子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基部111接触所述抵接部1232的方向与所述弯折部112接触所述弹性件12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所述弹性件12的正反两面均被所述金属板11接触),使所述金属板11与所述弹性件12之间保持稳定接触;具体而言,当所述对接部121对接所述上对接元件时,若所述弹性件12向前倾斜,所述接触面1121与所述弹性件12保持稳定接触;若所述弹性件12向后倾斜,所述基部111与所述抵接部1232保持稳定接触,从而电流从所述弹性件12的上端经过所述金属板11而可无需流经伸缩部123,且从所述对接部121经过所述金属板11到端子1的底部的导电路径,短于从所述对接部121经过所述伸缩部123到端子1的底部的导电路径,可减少端子1发热及导电路径,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所述拱起部1231的拱起方向与所述接触面1121接触所述弹性件12的接触方向相反,故所述弯折部112与所述弹性件12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可靠。
2.沿所述基部111的厚度方向所述通槽115与所述伸缩部123重叠设置,减少所述基部111与所述伸缩部123之间的正对面积,降低所述端子1的容性,提高所述端子 1的高频性能;同时所述拱起部1231与所述基部111保持间隙,也降低所述端子1的容性。
3.两个所述弯折部112自所述基部111的顶部中间朝弹性件12的方向弯折延伸再相向弯折延伸形成,即两个所述弯折部112从基部111顶部中间冲压形成,故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4.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121呈半球状,在与所述上对接元件接触时,使所述对接部121不易磨损,延长所述端子1的寿命。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槽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
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每一端子具有:
一金属板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用于对接上对接元件,所述端子的底部用于对接下对接元件,所述金属板具有一基部及一体连接所述基部的弯折部,所述弹性件具有上下伸缩的一伸缩部,所述伸缩部设有与所述基部保持间隙的一拱起部,所述拱起部的拱起方向与所述弯折部接触弹性件的接触方向相反,所述伸缩部于所述拱起部的相对两侧设有抵接部,所述基部接触抵接部的方向与所述弯折部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方向相反;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经过所述金属板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短于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经过所述伸缩部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有两个且自所述基部的顶部中间朝所述弹性件弯折延伸再相向弯折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让位槽贯穿所述基部的厚度,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让位槽的上缘,所述让位槽的下缘低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基部呈平板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通槽贯穿所述基部的厚度,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所述通槽与所述拱起部重叠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弹性件分体设置,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伸缩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所述拱起部的拱起方向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起部具有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弯折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抵接部形成两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间隙自所述平板部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抵接部的板面接触所述基部的板面;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弹性件的接触区域与所述平板部位于同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内表面向内凸伸一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拱起部背向所述基部的一侧而挡止所述拱起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的底部连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线缆,多个端子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中的端子平行排列,第一组中的基部与第二组中的基部不平行,且第一组与第二组中相邻两个弹性件位于第一组与第二组中相邻两个基部之间。
9.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弹性件,其具有对接部,用于对接上对接元件,所述端子的底部用于对接下对接元件,自所述对接部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下延伸形成上下伸缩的伸缩部,沿左右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伸缩部;
一金属板,从所述对接部经过所述金属板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短于从所述对接部经过所述伸缩部到所述端子的底部的导电路径,所述金属板具有一基部位于所述伸缩部后方,所述基部向前接触所述伸缩部,自所述基部的顶部中间朝前弯折延伸再相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前方且向后接触所述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一让位槽前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让位槽的上缘,所述让位槽的下缘低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基部呈平板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呈半球状,所述连接部具有一圆柱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圆柱部由板材卷绕而成,一狭缝自所述圆柱部的后侧向上延伸至所述对接部的后侧再向下延伸于所述对接部的前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具有向前拱起的拱起部,所述伸缩部于所述拱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抵接部;沿前后方向所述拱起部与所述基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基部向前接触所述抵接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起部具有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弯折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抵接部形成两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间隙自所述平板部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接触面与所述连接部的接触区域与所述平板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部相对两侧分别凹设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下缘连接对应的所述延伸部,沿前后方向所述凹槽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重叠。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弹性件分体设置,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一第一焊接部,自所述伸缩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焊接部,第一焊接部向前焊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一通槽前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通槽位于所述伸缩部的正后方;一让位槽前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让位槽的上缘,所述让位槽的下缘低于所述弯折部,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通槽上方且两者上下隔开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98771.2U CN215896768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98771.2U CN215896768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96768U true CN215896768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34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9877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96768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96768U (zh) |
-
2021
- 2021-06-22 CN CN202121398771.2U patent/CN21589676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6040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098505B (zh) |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 |
KR101223515B1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US7980860B2 (en) |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3314869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49820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952428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713482B (zh) | 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 |
CN11210368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06402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06139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896768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1765609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493648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254809U (zh) | 连接器组合 | |
CN214204036U (zh) | 改良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 | |
CN10956040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37697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247214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19322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416789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149179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35488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11503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256667B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