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7463U -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7463U
CN220497463U CN202322138742.8U CN202322138742U CN220497463U CN 220497463 U CN220497463 U CN 220497463U CN 202322138742 U CN202322138742 U CN 202322138742U CN 220497463 U CN220497463 U CN 220497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ing
material belt
belt
workpiece
rive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87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攀峰
谭真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j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j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j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ju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387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7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7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7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包括:料带组件包括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第一冲压模料带设于第二冲压模料带的一侧,且第一冲压模料带与第二冲压模料带相互平行;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的送料方向相同;第一冲压机构用于冲压第一冲压模料带形成第一工件,用于冲压第二冲压模料带以形成第二工件;铆合机构设于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的出料端;铆合机构用于将第一冲压模料带上的第一工件输送至第二冲压模料带,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的送料方向相同,合理设置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的位置,具有减小双料带冲压装置的占用空间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指依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成品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可以制造出形状更加复杂的工件外形,适合五金料的加工。
目前对五金进行铆合一般将主件成品和附件成品置入铆合模进行铆合,这种加工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下,每次产出一般不高于3000件,且不能进一步对主件和附件进行加工成形;另一种加工方式是在生产主件的过程中,利用模内送料机构将主件或附件从模具前后方向送入主件进行铆合,但此方案存在占用面积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五金铆合装置存在生产效率低、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包括:
料带组件,包括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送料方向相同;
第一冲压机构,用于冲压第一冲压模料带形成第一工件,用于冲压第二冲压模料带以形成第二工件;
铆合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出料端;所述铆合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上的第一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使所述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一连续模具,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工件沿所述第一连续模具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包括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二连续模具,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带动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二连续模具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频率与所述第一冲压机构的冲压频率相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频率与所述第一冲压机构的冲压频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续模具上设有若干第一工位,每个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一工件的冲压步骤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续模具上设有若干第二工位,每个第二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件的冲压步骤对应
可选地,所述铆合机构包括移动机构和铆接设备,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的第一工件送至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上,所述铆接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铆合。
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三传送机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连接,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与所述铆接设备连接。
可选地,所述铆接设备包括铆接冲头和铆接凹槽,所述铆接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上,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所述铆接凹槽连接。
可选地,所述铆接设备包括铆接冲头和铆接凹槽,所述铆接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上;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于抓夹所述第一工件至所述铆接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第一冲压模料带加工形成和传送第一工件,利用第二冲压模料带加工形成和传送第一工件,具体地,第一冲压机构冲压第一冲压模料带上的原材料形成第一工件,第二冲压机构冲压第二冲压模料带上端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形成第二工件;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同时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往出料端传送,最后利用铆合机构将第一冲压模料带上的第一工件输送至第二冲压模料带,再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该双料带冲压装置实现冲压加工形成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后,直接完成铆接步骤,可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可以进行连续加工,减少工件转移的步骤和投入的时间;另外,该双料带冲压装置还通过使第一冲压模料带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送料方向相同,合理设置第一冲压模料带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位置,具有减小双料带冲压装置的占用空间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料带冲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料带组件 11 第一冲压模料带
111 第一传送机构 112 第一连续模具
12 第二冲压模料带 2 铆合机构
21 移动机构 22 铆接设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双料带冲压装置,包括料带组件1、第一冲压机构和铆合机构2,料带组件1包括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第二冲压模料带12,第一冲压模料带11设于第二冲压模料带12旁,且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与第二冲压模料带12相互平行;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第二冲压模料带12的送料方向相同;第一冲压机构用于冲压第一冲压模料带11形成第一工件,用于冲压第二冲压模料带12以形成第二工件;铆合机构2设于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第二冲压模料带12的出料端;铆合机构2用于将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上的第一工件输送至第二冲压模料带12,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
通过利用第一冲压模料带11加工形成和传送第一工件,利用第二冲压模料带12加工形成和传送第一工件,具体地,第一冲压机构冲压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上的原材料形成第一工件,第二冲压机构冲压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端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形成第二工件;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第二冲压模料带12同时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往出料端传送,最后利用铆合机构2将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上的第一工件输送至第二冲压模料带12,再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该双料带冲压装置实现冲压加工形成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后,直接完成铆接步骤,可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可以进行连续加工,减少工件转移的步骤和投入的时间;另外,该双料带冲压装置还通过使第一冲压模料带11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12旁,且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1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12的送料方向相同,合理设置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12的位置,具有减小双料带冲压装置的占用空间的优点。
可选地,第一冲压模料带11包括第一传送机构111和第一连续模具112,第一传送机构111用于带动第一工件沿第一连续模具112移动。
第一传送机构111用于带动第一工件沿第一连续模具112移动,使第一工件位于第一连续模具112的上方,第一冲压机构对第一工件进行冲压,使第一工件逐步被加工形成。
可选地,第二冲压模料带12包括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二连续模具,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带动第二工件沿第二连续模具移动。
同理的,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带动第二工件沿第二连续模具移动,使第二工件位于第二连续模具的上方,第二冲压机构对第二工件进行冲压,使第二工件逐步被加工形成。由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加工步骤不同,因此第一传送机构111和第二传送机构的前进步距不同。其中第一传送机构111包括第一送料机,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送料机,第一送料机和第二送料机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文件CN201710938725.9。
可选地,第一传送机构111的传送频率与第一冲压机构的冲压频率相同;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频率与第一冲压机构的冲压频率相同。第一传送机构111带动第一工件前进一个步距,第一冲压机构对第一工件进行一次冲压;同时第二传送机构带动第二工件前进一个步距,第二冲压机构对第二工件进行一次冲压。
可选地,第一连续模具112上设有若干第一工位,每个第一工位与第一工件的冲压步骤对应。规划第一工件的加工工程的顺序,按照加工顺序和步骤设置若干第一工位于第一连续模具112上。
可选地,第二连续模具上设有若干第二工位,每个第二工位与第二工件的冲压步骤对应。规划第二工件的加工工程的顺序,按照加工顺序和步骤设置若干第二工位于第二连续模具上。
可选地,铆合机构2包括移动机构21和铆接设备22,移动机构21用于将第一冲压模料带11的第一工件送至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铆接设备22用于将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
利用移动机构21将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上加工已经完成加工的第一工件移动至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再利用铆接设备22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铆合。
可选地,移动机构21包括第三传送机构,第三传送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冲压模料带11连接,第三传送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冲压模料带12连接,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与铆接设备22连接。
具体地,第三传送机构一端与第一冲压模料带11的端部连接,第三传送额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冲压模料带12连接;其中,第三传送机构为传送带,第三传送机构的具体设置方式可根据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铆合方式进行调整。
可选地,铆接设备22包括铆接冲头和铆接凹槽,铆接凹槽位于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第三传送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冲压模料带11连接,第三传送机构与铆接凹槽连接。
铆接凹槽位于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第三传送结构将第一工件从第一冲压模料带11移动至铆接凹槽,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第二工件落入铆接凹槽,再利用铆接冲头对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进行冲压,使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铆接。铆接设备22的结构可参照专利文件CN201820130125.X。
可选地,铆接设备22包括铆接冲头和铆接凹槽,铆接凹槽位于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移动机构21包括机械手,机械手用于抓夹第一工件至铆接凹槽内。
移动机构21还可以采用机械手,利用机械手将第一工件抓夹后移动至铆接凹槽内;采用机械手可精准移动第一工件的位置,确保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位置,提高铆合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第一冲压模料带11加工形成和传送第一工件,利用第二冲压模料带12加工形成和传送第一工件,具体地,第一冲压机构冲压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上的原材料形成第一工件,第一冲压机构冲压第二冲压模料带12上端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形成第二工件;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第二冲压模料带12同时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往出料传送,最后利用铆合机构2将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上的第一工件输送至第二冲压模料带12,再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该双料带冲压装置实现冲压加工形成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后,直接完成铆接步骤,可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可以进行连续加工,减少工件转移的步骤和投入的时间;另外,该双料带冲压装置还通过使第一冲压模料带11设于第二冲压模料带12旁,且第一冲压模料带11与第二冲压模料带12相互平行;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第二冲压模料带12的送料方向相同,合理设置第一冲压模料带11和第二冲压模料带12的位置,具有减小双料带冲压装置的占用空间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带组件,包括第一冲压模料带和第二冲压模料带,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送料方向相同;
第一冲压机构,用于冲压第一冲压模料带形成第一工件,用于冲压第二冲压模料带以形成第二工件;
铆合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和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的出料端;所述铆合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上的第一工件输送至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使所述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铆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一连续模具,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用于带动第一工件沿所述第一连续模具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包括第二传送机构和第二连续模具,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带动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二连续模具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送频率与所述第一冲压机构的冲压频率相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频率与所述第一冲压机构的冲压频率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模具上设有若干第一工位,每个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一工件的冲压步骤对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续模具上设有若干第二工位,每个第二工位与所述第二工件的冲压步骤对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机构包括移动机构和铆接设备,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的第一工件送至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上,所述铆接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铆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三传送机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连接,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与所述铆接设备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设备包括铆接冲头和铆接凹槽,所述铆接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上,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冲压模料带连接,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所述铆接凹槽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料带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设备包括铆接冲头和铆接凹槽,所述铆接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料带上;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于抓夹所述第一工件至所述铆接凹槽内。
CN202322138742.8U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Active CN220497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8742.8U CN220497463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8742.8U CN220497463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7463U true CN220497463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6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8742.8U Active CN220497463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7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9656B2 (ja) 順送プレス加工に変換可能なトランスファー機構を備えた簡易トランスファーユニットダイセット
CN103286200A (zh) 一种制动蹄弯板连续模及使用该连续模加工制动蹄弯板的方法
CN105537393A (zh) 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
CN210754490U (zh) 一种引弧片冲压折弯设备
US7562551B2 (en) Press die set for a multi-step press system
CN206065229U (zh) 自动化冲压模具及其送料装置
CN220497463U (zh) 一种双料带冲压装置
CN104148536B (zh) 一种双道餐叉自动生产系统
CN206253524U (zh) 框架冲压成型模具
CN112605222A (zh) 一种冲压模内铆接工艺
KR100722297B1 (ko) 다공정 프레스 시스템용 프레스다이
CN212238879U (zh) 一种五金双料带冲压模具
CN209811025U (zh) 无废料冲裁的冲孔下料连续模
CN212397773U (zh) 一种用于非一致性工件的冲压设备
CN212019175U (zh) 一种分度盘式夹持装置及机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CN206597841U (zh) 冲压设备及其上料装置
CN208131762U (zh) 高效冲压机
CN108356143B (zh) 一种冲孔翻边冲商标一体化工艺及其装置
CN207464678U (zh) 一种螺母自冲铆接辊压件集成设备
CN220295632U (zh) 一种悬架支撑加强板的加工模具
CN110252890A (zh) 集成式汽车散热器加水口多工位传递模
CN214133572U (zh) 一种用于汽车门框上条的机器人自动弯曲、冲切系统
CN109676026A (zh) 一种安装板级进模连续成型工艺及成型装置
CN220028374U (zh) 一种可实现不同长度定挡的金属型材切断模具
CN106424431A (zh) 一种多工位加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