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1592U - 一种新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1592U
CN220491592U CN202322141092.2U CN202322141092U CN220491592U CN 220491592 U CN220491592 U CN 220491592U CN 202322141092 U CN202322141092 U CN 202322141092U CN 220491592 U CN220491592 U CN 220491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point
electrode
signal
signal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10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婉雯
陈廷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P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10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1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1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1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电路,包括:晶体管T1至晶体管T24与电容C1;所述晶体管T18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1点连接;晶体管T19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晶体管T20的栅极与释放控制端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晶体管T21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CK信号输入端连接,漏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成互不干涉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当显示信号输出端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时,不干涉级传信号输出端的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GIP驱动显示的一种新型电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是通过控制液晶面板内像素TFT来完成的,具体是通过横向设置的栅极线控制像素TFT的开与关,以及纵向设置的源极线写入想要显示的资料电压。其中栅极线信号的由面板两侧的栅极驱动电路产生,简称GIP(Gate In Panel)电路。多个GIP电路级联而成,本级的GIP电路的输出信号不仅会传输至显示区作为对应行的像素TFT的栅极线信号,还会参与前后级的GIP电路的工作。
随着液晶显示器应用范围越广,应用场景多变,所需承受温度范围的性能也相对提升,其中,以中、大尺寸的显示面板的设计更为复杂,除了需要考量显示面板边框的大小外,显示面板还要能支持长时间操作于高温极端天气的条件。以常温为基准,温度越高,TFT薄膜晶体管开启能力越弱。在高温条件下,TFT器件一直工作会消耗过大而发生短路、断路等异常。
参阅图1,为传统的基于17T1C的GIP电路的示意图。此GIP电路的Gn信号输出端不仅连接显示区对应行像素TFT的栅极线,还参加前后级的GIP电路的工作;在高温极端天气的条件下,由于显示区里Gn信号输出端与像素TFT连接线容易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从而直接干涉后级的GIP电路的级传功能,导致无法级传正常显示画面。
因此,如何实现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成互不干涉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是目前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路,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成互不干涉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电路,包括:
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T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与电容C1;
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源极都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2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3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Q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4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CK信号输入端连接,漏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5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6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7的栅极与释放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8的栅极、源极都与V1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1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9的栅极、漏极都与V2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0的栅极与V2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
所述晶体管T11的栅极与V1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2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3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4的栅极与CLR_P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5的栅极与CLR_P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16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7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18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1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9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20的栅极与释放控制端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1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CK信号输入端连接,漏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2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3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4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电容C1的左端与Q点连接,右端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级传信号输出端是第n级GIP电路的Xn信号输出端,所述预充控制端与第n-4级GIP电路的Xn-4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释放控制端与第n+4级GIP电路的Xn+4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信号输出端是第n级GIP电路的Gn信号输出端,还与LCD面板的显示区第n行栅极线连接。
进一步地,在最前四级GIP电路,所述预充控制端与STV信号端连接,在最后四级GIP电路,所述释放控制端与RST信号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IC,所述驱动IC与所述CK信号输入端、VGL信号端、V1信号端、V2信号端、CLR信号端、CLR_P信号端、STV信号端、RST信号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均为TFT薄膜晶体管。
进一步地,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与电容C1均固定设置在LCD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设置24T1C的GIP电路,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成互不干涉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当显示信号输出端的连接线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时,不干涉级传信号输出端的工作,GIP电路仍然继续正常级传工作;强化GIP电路的级传和输出能力,提升显示器于高温天气操作的产品信赖性能力。
2、通过晶体管T18/T19的功能,在晶体管T1开启对Q点进行预充时,可同时将P1/P2点拉至低电位,避免Q点的电压持续受到P1/P2点的下拉影响而降低作为输出器件的晶体管T4、晶体管T21开启能力,有助于本实用新型GIP电路的输出显示。
3、当晶体管T7受长时间操作而老化时,晶体管T7不能稳定开启,降低下拉Q点电压的能力,使晶体管T4没有稳定关闭,导致显示信号输出端无法完全拉至低电位,显示信号输出端存在杂讯,进而影响显示功能,设置的晶体管T20与晶体管T7同时进行开启动作,有助于下拉显示信号输出端的电压。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基于17T1C的GIP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与背景技术的GIP电路的高温波形对比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电路,克服了背景技术中GIP电路在高温极端天气的条件下,显示区里Gn信号输出端与像素TFT的连接线容易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从而直接干涉后级的GIP电路的级传功能,导致无法正常显示画面的缺点,实现了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成互不干涉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强化GIP电路的级传和输出能力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在传统的17T1C的GIP电路的基础上作改进,增加设置晶体管T18至T24,形成24T1C的GIP电路,即GIP电路具有24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成互不干涉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由晶体管T4、T5、T6、T17参与显示信号输出端的工作,由晶体管T21、T22、T23、T24参与级传信号输出端的工作,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区对应行像素TFT的栅极线,级传信号输出端参与前后级GIP电路的工作,当显示信号输出端与像素TFT连接线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时,GIP电路仍然继续正常级传工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新型电路,包括:
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T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与电容C1;
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源极都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2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3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Q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4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CK信号输入端连接,漏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5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6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7的栅极与释放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8的栅极、源极都与V1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1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9的栅极、漏极都与V2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0的栅极与V2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
所述晶体管T11的栅极与V1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2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3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4的栅极与CLR_P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5的栅极与CLR_P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16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7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18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1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9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20的栅极与释放控制端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1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CK信号输入端连接,漏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2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3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4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电容C1的左端与Q点连接,右端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
与背景技术的17T1C的GIP电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增加设置晶体管T18至T24,形成24T1C的GIP电路,即本实用新型的GIP电路具有24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成互不干涉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由晶体管T4、T5、T6、T17参与显示信号输出端的工作,由晶体管T21、T22、T23、T24参与级传信号输出端的工作,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区对应行像素TFT的栅极线,级传信号输出端参与前后级GIP电路的工作,当显示信号输出端与像素TFT的连接线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时,不干涉级传信号输出端的工作,GIP电路仍然继续正常级传工作。
通过晶体管T18/T19的下拉功能,在晶体管T1开启对Q点进行预充时,可同时将P1/P2点拉至低电位,避免Q点的电压持续受到P1/P2点的下拉影响而降低作为输出器件的晶体管T4、晶体管T21开启能力,有助于本实用新型GIP电路的输出显示。由于在高温条件下,晶体管T4与晶体管T21的开启能力较弱,再加上在GIP电路工作过程中,P1/P2点也在同步下拉Q点的电压,从而降低了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的输出能力;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增由晶体管T18和T19组成的下拉电路,在晶体管T1开启时,可同时将P1/P2点拉至低电位,使晶体管T3与晶体管T13更好地保持关闭状态,避免Q点在预充时被下拉而降低作为输出器件的晶体管T4晶体管T21开启能力,进而影响输出显示,所以可以提升GIP电路在低温条件下的驱动能力。
当晶体管T7受长时间操作而老化时,晶体管T7不能稳定开启,降低下拉Q点电压的能力,使晶体管T4没有稳定关闭,导致显示信号输出端无法完全拉至低电位,显示信号输出端存在杂讯,进而影响显示功能,设置的晶体管T20与晶体管T7同时进行开启动作,有助于下拉显示信号输出端的电压。晶体管T7开启时,Q点释放电压,电压拉低,从而关闭晶体管T4,如果晶体管T4没有完全关闭,则CK信号会传到显示信号输出端,就影响了显示区对应行的栅极线电压;在晶体管T20开启时,显示信号输出端与VGL信号端接通,帮助拉低显示信号输出端的电压,使显示信号输出端以及显示区对应行的栅极线保持低电压状态。
所述级传信号输出端是第n级GIP电路的Xn信号输出端,所述预充控制端与第n-4级GIP电路的Xn-4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释放控制端与第n+4级GIP电路的Xn+4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显示信号输出端是第n级GIP电路的Gn信号输出端,还与LCD面板的显示区第n行栅极线连接。
在最前四级GIP电路,所述预充控制端与STV信号端连接,在最后四级GIP电路,所述释放控制端与RST信号端连接。
还包括:驱动IC,所述驱动IC与所述CK信号输入端、VGL信号端、V1信号端、V2信号端、CLR信号端、STV信号端、RST信号端连接。驱动IC产生对应的信号。
CK信号输入端是连接时钟电压信号;VGL信号端是连接负电压或零电压信号;V1信号端与V2信号端是交替连接正电压信号,当V1信号端工作拉高P1的电压时,V2信号端为零电压;当V1信号端为零电压时,V2信号端工作拉高P2的电压。CLR信号端与CLR_P信号端是另外两组连接时钟电压信号,在显示级传完成后,通过CLR信号,将GIP电路的各级Q点、显示信号输出端、级传信号输出端持续拉低至低电压状态;通过CLR_P信号,将GIP电路的P1点、P2点持续拉低至低电压状态。STV信号端是连接正电压信号用于开启最前四级GIP电路,RST信号端是连接正电压信号用于关闭最后四级GIP电路。
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均为TFT薄膜晶体管。此处TFT薄膜晶体管是参照N型MOS管的导通原理。
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与电容C1均固定设置在LCD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路的工作方式:
(1)预充阶段,前级GIP电路的级传输出信号端输出高电压,即Xn-4为高电压并作用于晶体管T1的栅极、晶体管T18的栅极、晶体管T19的栅极,同时开启晶体管T1、晶体管T18、晶体管T19,进行预充Q点,晶体管T4、晶体管T21、晶体管T2、晶体管T12栅极连接高电压,此时CK信号输入端为低电压,由于P1点与P2点都接通VGL信号端,P1点与P2点都处于低电压状态,晶体管T3与晶体管T13都处于关闭状态,避免在Q点预充过程中Q点电压经过晶体管T3与晶体管T13泄漏;在电容C1完成充电后,晶体管T4与晶体管T21保持开启状态,由于CK信号输入端为低电压,显示信号输出端Gn与级传信号输出端Xn无输出信号。
背景技术的GIP电路是没有设置晶体管T18与晶体管T19,所以当Xn-4为高电压并作用于晶体管T1的栅极时,开启晶体管T1,由于TFT器件本身在高温下开启能力较弱,在预充Q点的过程中,当晶体管T2与晶体管T12没有稳定开启时,P1点与P2点没有接通VGL信号端,但是V1信号端给P1点提供高电压,或者V2信号端给P2点提供高电压,就使晶体管T3开启,或者晶体管T13开启,Q点电压泄漏从而降低作为输出器件的晶体管T4、晶体管T21开启能力。
所以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晶体管T18与晶体管T19,有助于GIP电路的输出显示,可提升在低温条件下的GIP电路的驱动能力。
(2)输出阶段,晶体管T4与晶体管T21处于打开状态,CK信号输入端变为高电压,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从无输出信号变为输出高电压,由于电容的耦合作用,Q点的电压进一步上升,确保晶体管T4与晶体管T21完全打开,以及晶体管T2与晶体管T12完全打开,P1点与P2点分别经过晶体管T2与晶体管T12接通VGL信号端,此阶段Xn-4变为低电压,晶体管T1、晶体管T18、晶体管T19处于关闭状态。显示信号输出端将高电压输送给显示区对应行的栅极线,级传信号输出端将高电压输送给后级GIP电路。
(3)关闭阶段,后级GIP电路的级传输出信号端输出高电压,即Xn+4为高电压并作用于晶体管T7与晶体管T20;同时开启晶体管T7与晶体管T20,此时Q点经过晶体管T7接通VGL信号端,电容C1释放电量,拉低Q点电压,然后晶体管T4、晶体管T21、晶体管T2、晶体管T12都关闭,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都不输出CK信号。由于显示信号输出端与级传信号输出端是互不干涉的,当显示信号输出端与像素TFT的连接线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信号时,此异常信号不会传输到级传信号输出端,所以不干涉级传信号输出端的工作,GIP电路仍然继续正常级传工作,强化GIP电路的级传和输出能力,提升显示器于高温天气操作的产品信赖性能力;此技术思路在运用于双边驱动的电路上更具有优势。
背景技术的GIP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不仅连接显示区对应行的栅极线,还参加后级的GIP电路的工作,在高温极端天气的条件下,由于显示区里Gn信号输出端与像素TFT连接线容易出现杂讯或者短路、断路等异常信号,这些异常信号就会干涉到后级的GIP电路的功能,导致无法正常显示画面。以及在背景技术的GIP电路,当晶体管T7受长时间操作而老化时,晶体管T7不能稳定开启,降低下拉Q点电压的能力,使晶体管T4没有稳定关闭,导致显示信号输出端无法完全拉至低电位,显示信号输出端存在杂讯,进而影响显示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之中,除了原先设置的用于下拉Q点的晶体管T7,还新增了晶体管T20作为显示信号输出端的下拉器件,设置的晶体管T20与晶体管T7同时进行开启动作,当晶体管T4没有稳定关闭时,显示信号输出端通过晶体管T20接通VGL信号端,有助于下拉显示信号输出端的电压,此技术思路可强化GIP电路的级传能力,避免晶体管T7老化,降低下拉Q点的能力,导致显示信号输出端存在杂讯,而有重复输出。
(4)稳压阶段,此阶段Xn+4变为低电压,晶体管T7与晶体管T20处于关闭状态;由于在上个阶段,晶体管T2、晶体管T12都关闭,从而在V1信号端与V2信号端的作用下,P1点或P2点处于高电压状态,晶体管T3或晶体管T13处于开启状态,保持Q点与VGL信号端接通,以及晶体管T5或晶体管T6处于开启状态,保持是显示信号输出端Gn接通VGL信号端,以及晶体管T22或晶体管T23处于开启状态保持级传信号输出端Xn接通VGL信号端。
在显示级传完成后,通过CLR信号,将GIP电路的各级Q点、显示信号输出端、级传信号输出端持续拉至低电压状态,通过CLR_P信号,将GIP电路的各级P1点、P2点持续拉至低电压状态;即Q点通过晶体管T16连接VGL信号端,P1点通过晶体管T15连接VGL信号端,P2点通过晶体管T14连接VGL信号端,显示信号输出端通过晶体管T17连接VGL信号端,级传信号输出端通过晶体管T24连接VGL信号端。
结合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与背景技术的GIP电路的高温波形对比结果图。本实用新型24T1C的GIP电路的预充电压高于背景技术17T1C的GIP电路,所以本实用新型24T1C的GIP电路可解决旧电路预充电压较小的问题,强化预充能力。背景技术17T1C在高温环境下,Q点稳压有明显漏电,而本实用新型24T1C的GIP电路无明显漏电,故本实用新型24T1C的GIP电路可解决旧电路稳压能力较弱的问题。综上,本实用新型24T1C的GIP电路可强化电路的级传和输出能力,改善面板长时间信赖性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路可广泛应用于中大尺寸显示器应用及长时间于极端天气操作的场景,且可同时兼容a-Si、Metal Oxide、LTPS等制程,提高各产品别应用的弹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T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与电容C1;
所述晶体管T1的栅极、源极都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2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3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Q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4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CK信号输入端连接,漏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5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6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7的栅极与释放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8的栅极、源极都与V1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1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9的栅极、漏极都与V2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0的栅极与V2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
所述晶体管T11的栅极与V1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2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3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4的栅极与CLR_P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5的栅极与CLR_P信号端连接,源极与P1点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16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Q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7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18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1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19的栅极与预充控制端连接,源极与VGL信号端连接,漏极与P2点连接;
所述晶体管T20的栅极与释放控制端连接,源极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1的栅极与Q点连接,源极与CK信号输入端连接,漏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2的栅极与P1点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3的栅极与P2点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晶体管T24的栅极与CLR信号端连接,源极与级传信号输出端连接,漏极与VGL信号端连接;
所述电容C1的左端与Q点连接,右端与显示信号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级传信号输出端是第n级GIP电路的Xn信号输出端,所述预充控制端与第n-4级GIP电路的Xn-4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释放控制端与第n+4级GIP电路的Xn+4信号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信号输出端是第n级GIP电路的Gn信号输出端,还与LCD面板的显示区第n行栅极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最前四级GIP电路,所述预充控制端与STV信号端连接,在最后四级GIP电路,所述释放控制端与RST信号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IC,所述驱动IC与所述CK信号输入端、VGL信号端、V1信号端、V2信号端、CLR信号端、CLR_P信号端、STV信号端、RST信号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均为TFT薄膜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晶体管T4、晶体管T5、晶体管T6、晶体管T7、晶体管T8、晶体管T9、晶体管T10、晶体管T11、晶体管T12、晶体管T13、晶体管T14、晶体管15、晶体管T16、晶体管T17、晶体管T18、晶体管T19、晶体管T20、晶体管T21、晶体管T22、晶体管T23、晶体管T24与电容C1均固定设置在LCD面板。
CN202322141092.2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新型电路 Active CN220491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1092.2U CN220491592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新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1092.2U CN220491592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新型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1592U true CN220491592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1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1092.2U Active CN220491592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新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1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1418B (zh)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4157260B (zh) 基于igzo制程的栅极驱动电路
CN108573673B (zh) 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US11749154B2 (en)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CN104318904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移位寄存器、显示装置
JP6773305B2 (ja) Goa回路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106448588A (zh) Goa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2053655B (zh) Goa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2233628B (zh) Goa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CN104008738A (zh) 显示面板与栅极驱动器
CN105761758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WO2020206816A1 (zh) Goa 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02778796B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与液晶显示器
CN213545875U (zh) 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
CN106991958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2447151A (zh) 一种单级多输出gip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13035109B (zh) 一种内嵌式显示屏的gip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11749223B2 (en) Liquid crystal pixel driving circuit solving instability problem during pull-down holding phase
CN213519205U (zh) 一种新型双输出gip电路
CN106297714B (zh) 扫描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20491592U (zh) 一种新型电路
CN213844093U (zh) 一种gip电路
CN117253458A (zh) 一种新型电路
CN213400499U (zh) 一种双输出gip电路
CN113658539A (zh) Goa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