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0663U -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0663U
CN220480663U CN202322083371.8U CN202322083371U CN220480663U CN 220480663 U CN220480663 U CN 220480663U CN 202322083371 U CN202322083371 U CN 202322083371U CN 220480663 U CN220480663 U CN 220480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conveying
fixedly connected
communicate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33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段世铭
曾新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20833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0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0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0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缓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包括:输送部,固定在地面上,用于运输工件;隔热部,固接在输送部的上方,用于对工件进行保温;通气部,设置在隔热部的上方且与隔热部的内腔连通;通气部包括若干与隔热部内腔连通的进气管,若干进气管沿隔热部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若干进气管远离隔热部的一端均与输气管连通,输气管通过电控阀连通有通风组件,通风组件、输送部以及电控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装置通过向隔热部内通入热风,一方面可以通过热风实现对隔热部内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热风的通入还可以带走部分焊件的温度,实现焊件保温缓冷的同时加快焊件的冷却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缓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企业生产中,缓冷是常用的工艺。缓冷可以避免高温焊件快速冷却造成的损坏。
现有技术中的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多数采用了明火加热等方式进行缓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内部温度难以控制,影响了缓冷工艺的效果。
有公开号为CN21894671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柱、缓冲垫、传送机、缓冷组件、冷却组件、导料板、收集箱、固定环、挂钩和控制器,通过缓冷组件可以有效的对焊件起到缓冷的作用,通过暖灯管可以避免明火带来的危险性,通过第一灯架和第二灯架可以使缓冷箱的内部温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缓冷效果更佳,通过温控器可以更好地控制内部温度,便于不同类型焊件的使用。
然而,暖灯管的设置只能够对缓冷箱内进行加热,无法加快缓冷箱内焊件的冷却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包括:
输送部,固定在地面上,用于运输工件;
隔热部,固接在所述输送部的上方,用于对工件进行保温;
通气部,设置在所述隔热部的上方且与所述隔热部的内腔连通;
所述通气部包括若干与所述隔热部内腔连通的进气管,若干所述进气管沿所述隔热部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若干所述进气管远离隔热部的一端均与输气管连通,所述输气管通过电控阀连通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电控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部包括:
机架;
多个辊轴,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的上方,多个辊轴平行设置,多个辊轴沿机架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输送辊,同轴固接在所述辊轴的外侧壁上;
输送带,套设在若干输送辊的外侧;
位于端部的所述输送辊的一端穿出所述机架且传动连接有输送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电机,通过安装板固接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第一带轮,同轴固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第二带轮,同轴固接在所述输送辊穿出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热部包括:
外壳层,固接在所述机架相对的两侧,所述外壳层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输送带位于所述外壳层内;
反射层,固接在所述外壳层的内侧壁上,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外侧;
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外壳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层固接,所述隔热层的内侧壁与所述反射层固接。
优选的,所述通风组件包括:
鼓风机,固接在所述外壳层的顶端,所述鼓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空气加热机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连通,出口与所述输气管连通,所述空气加热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加热机构包括:
隔热壳,固接在所述外壳层的顶端,所述隔热壳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连通,所述隔热壳的出口与所述输气管连通;
多个导流板,在所述隔热壳内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相对的两侧壁均固接在所述隔热壳的外侧壁上,所述导流板的两端与所述隔热壳的出口侧以及入口侧均留有距离;
多个加热棒,固接在所述隔热壳内,多个加热棒阵列分布且竖直设置,所述多个加热棒贯穿若干所述导流板且与所述导流板固接,所述加热棒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层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铰接在所述反射层的内侧顶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件首先掉落在输送带上,输送带将工件传送至隔热部,通过通气部向隔热部内通入热风,从而对换件实现缓冷作用;隔热组件减少工件与外界低温空气的接触,进一步实现缓冷的作用;根据焊件冷却速度要求的不同,通过控制器控制隔热部内的热风通入量;同时,根据焊件冷却速度要求的不同,还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热风通入的温度,从而实现对隔热部内温度的控制,更好的提升本装置的缓冷性能。
本装置通过向隔热部内通入热风,一方面可以通过热风实现对隔热部内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热风的通入还可以带走部分焊件的温度,实现焊件保温缓冷的同时加快焊件的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机架;2、安装板;3、电机;4、第一带轮;5、第二带轮;6、辊轴;7、输送辊;8、输送带;9、外壳层;10、隔热层;11、反射层;12、电控阀;13、挡板;14、鼓风机;15、输气管;16、进气管;17、隔热壳;18、加热棒;19、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包括:
输送部,固定在地面上,用于运输工件;
隔热部,固接在输送部的上方,用于对工件进行保温;
通气部,设置在隔热部的上方且与隔热部的内腔连通;
通气部包括若干与隔热部内腔连通的进气管16,若干进气管16沿隔热部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若干进气管16远离隔热部的一端均与输气管15连通,输气管15通过电控阀12连通有通风组件,通风组件、输送部以及电控阀1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件首先掉落在输送带8上,输送带8将工件传送至隔热部,通过通气部向隔热部内通入热风,从而对换件实现缓冷作用;隔热组件减少工件与外界低温空气的接触,进一步实现缓冷的作用;根据焊件冷却速度要求的不同,通过控制器控制隔热部内的热风通入量;同时,根据焊件冷却速度要求的不同,还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热风通入的温度,从而实现对隔热部内温度的控制,更好的提升本装置的缓冷性能。
进一步优化方案,输送部包括:
机架1;
多个辊轴6,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的上方,多个辊轴6平行设置,多个辊轴6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输送辊7,同轴固接在辊轴6的外侧壁上;
输送带8,套设在若干输送辊7的外侧;
位于端部的输送辊7的一端穿出机架1且传动连接有输送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位于端部的辊轴6,进而通过输送辊7带动输送带8运动移动焊件。控制器优选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优化方案,动力机构包括:
电机3,通过安装板2固接在机架1的下方,电机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第一带轮4,同轴固接在电机3的输出轴上;
第二带轮5,同轴固接在输送辊7穿出机架1的一端,第二带轮5通过同步带与第一带轮4传动连接。
通过电机3带动第一带轮4转动,第一带轮4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二带轮5,从而带动输送带8运动移动焊件。
进一步优化方案,隔热部包括:
外壳层9,固接在机架1相对的两侧,外壳层9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输送带8位于外壳层9内;
反射层11,固接在外壳层9的内侧壁上,反射层11位于输送带8的外侧;
隔热层10,设置在外壳层9与反射层11之间,隔热层10的外侧壁与外壳层9固接,隔热层10的内侧壁与反射层11固接。
反射层11朝向工件的一侧设置为反光面,用于将热辐射反射,起主要保温作用,隔热层10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发,外壳层9的作用是固定隔热层10以及反射层11。外壳层9优选为不锈钢,反射层11优选为钢化玻璃,且钢化玻璃表层涂覆有银漆,隔热层10优选为隔热棉。
进一步优化方案,通风组件包括:
鼓风机14,固接在外壳层9的顶端,鼓风机1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空气加热机构,入口与鼓风机14连通,出口与输气管15连通,空气加热机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化方案,空气加热机构包括:
隔热壳17,固接在外壳层9的顶端,隔热壳17的入口与鼓风机14连通,隔热壳17的出口与输气管15连通;
多个导流板19,在隔热壳17内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多个导流板19相对的两侧壁均固接在隔热壳17的外侧壁上,导流板19的两端与隔热壳17的出口侧以及入口侧均留有距离;
多个加热棒18,固接在隔热壳17内,多个加热棒18阵列分布且竖直设置,多个加热棒18贯穿若干导流板19且与导流板19固接,加热棒18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加热棒18的顶端穿出隔热壳17且电性连接有外部电源,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棒18的功率,从而起到调控热风温度的作用,通过调控鼓风机14的功率,从而对热风的风速进行控制。
加热棒18发热,将热量传递给导流板19,从而对经过导流板19的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后的空气通入反射层11内部,对工件进行保温。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壳层9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13,挡板13铰接在反射层11的内侧顶壁上。
挡板13的作用是减少热风出外壳层9的速度,减少温度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部,固定在地面上,用于运输工件;
隔热部,固接在所述输送部的上方,用于对工件进行保温;
通气部,设置在所述隔热部的上方且与所述隔热部的内腔连通;
所述通气部包括若干与所述隔热部内腔连通的进气管(16),若干所述进气管(16)沿所述隔热部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若干所述进气管(16)远离隔热部的一端均与输气管(15)连通,所述输气管(15)通过电控阀(12)连通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所述输送部以及所述电控阀(1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包括:
机架(1);
多个辊轴(6),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的上方,多个辊轴(6)平行设置,多个辊轴(6)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输送辊(7),同轴固接在所述辊轴(6)的外侧壁上;
输送带(8),套设在若干输送辊(7)的外侧;
位于端部的所述输送辊(7)的一端穿出所述机架(1)且传动连接有输送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电机(3),通过安装板(2)固接在所述机架(1)的下方,所述电机(3)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第一带轮(4),同轴固接在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
第二带轮(5),同轴固接在所述输送辊(7)穿出所述机架(1)的一端,所述第二带轮(5)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带轮(4)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包括:
外壳层(9),固接在所述机架(1)相对的两侧,所述外壳层(9)沿所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输送带(8)位于所述外壳层(9)内;
反射层(11),固接在所述外壳层(9)的内侧壁上,所述反射层(11)位于所述输送带(8)的外侧;
隔热层(10),设置在所述外壳层(9)与所述反射层(11)之间,所述隔热层(10)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层(9)固接,所述隔热层(10)的内侧壁与所述反射层(11)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包括:
鼓风机(14),固接在所述外壳层(9)的顶端,所述鼓风机(14)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空气加热机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14)连通,出口与所述输气管(15)连通,所述空气加热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机构包括:
隔热壳(17),固接在所述外壳层(9)的顶端,所述隔热壳(17)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14)连通,所述隔热壳(17)的出口与所述输气管(15)连通;
多个导流板(19),在所述隔热壳(17)内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19)相对的两侧壁均固接在所述隔热壳(17)的外侧壁上,所述导流板(19)的两端与所述隔热壳(17)的出口侧以及入口侧均留有距离;
多个加热棒(18),固接在所述隔热壳(17)内,多个加热棒(18)阵列分布且竖直设置,所述多个加热棒(18)贯穿若干所述导流板(19)且与所述导流板(19)固接,所述加热棒(18)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层(9)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铰接在所述反射层(11)的内侧顶壁上。
CN202322083371.8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Active CN220480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3371.8U CN220480663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3371.8U CN220480663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0663U true CN220480663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3371.8U Active CN220480663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0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926B (zh) 一种钢化玻璃均质炉
CN20273450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高温隧道炉
CN103060531A (zh) 退火高温炉
CN206478696U (zh) 高效节能微波烤箱
CN106229385A (zh) 太阳电池辐照退火炉
CN220480663U (zh) 一种增材制造堆焊件保温缓冷装置
CN113149412A (zh) 一种热处理玻璃出炉保温装置
CN216584720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对流加热结构及玻璃钢化炉
CN213494735U (zh) 高效节能台车式火焰低温炉
CN212702835U (zh) 一种水平式光伏玻璃膜层固化炉
CN112939434B (zh) 一种玻璃生产的钢化炉
CN210215152U (zh) 一种玻璃仪器生产用烧制成型装置
CN210420063U (zh) 一种航空铝材时效炉炉温精准控制装置
CN219232979U (zh) 一种冶金板材生产用隧道炉
CN113772936A (zh) 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
CN203128617U (zh) 退火高温炉
CN209292403U (zh) 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
CN21053294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hit或hjt工艺固化炉
CN208883715U (zh) Ug玻璃单面镀膜生产线
CN219567796U (zh) 一种用于玻璃面板生产的钢化炉
CN217709599U (zh) 一种连续式热风回火炉
CN215365484U (zh) 一种玻璃钢化加工用冷却系统
CN205940045U (zh) 一种蜂窝状催化剂干燥装置
CN216473366U (zh) 一种六角嵌件回火热处理恒温保温装置
CN214155994U (zh) 一种可以自动调控加工环境的食品加工用隧道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