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6787U -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6787U
CN220456787U CN202322012385.0U CN202322012385U CN220456787U CN 220456787 U CN220456787 U CN 220456787U CN 202322012385 U CN202322012385 U CN 202322012385U CN 220456787 U CN220456787 U CN 220456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handle portion
handle
main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23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先节
陈涛
张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23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6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6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6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插头包括主体以及插脚组件;主体包括硬质的支撑板以及软质的外壳,外壳包括主壳体以及拉环,主壳体包裹支撑板;拉环包括连接部以及拉手部,连接部与主壳体连接,拉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主壳体转动,以由初始位置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转动,且拉手部能够在外力解除后回弹复位至初始位置;插脚组件包括多个插脚,插脚与支撑板连接,且向远离支撑板方向延伸以伸出主壳体,拉环位于支撑板远离插脚组件的一侧。可以通过拉环向插头施加向远离插座方向的拉力,使得可以更加轻松的将插脚从插座上拔出。

Description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如电脑、吹风机、充电器等)一般会配备有插头,将插头插在插座中后,可以通过插头为电子设备充电。
然而,用户使用手指夹持插头以将插头从插座上拔插时,手指不易夹到受力位置,导致插头较难拔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可以通过拉环向插头施加向远离插座方向的拉力,使得可以更加轻松的将插脚从插座上拔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包括:主体,包括硬质的支撑板以及软质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以及拉环,所述主壳体包裹所述支撑板;所述拉环包括连接部以及拉手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拉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主壳体转动,以由初始位置向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转动,且所述拉手部能够在外力解除后回弹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插脚组件,包括多个插脚,所述插脚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且向远离所述支撑板方向延伸以伸出所述主壳体,所述拉环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插脚组件的一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部沿所述主壳体的外周延伸。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周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位于所述周侧面的两端,所述插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且所述插脚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其中,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用于供所述拉手部出入所述容纳槽,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容纳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还具有位于所述周侧面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以形成供所述拉手部转动的避位缺口。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包括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二槽口相对设置;其中,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部与所述第一壁面以及所述第二壁面均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拉手部方向凹陷的避让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环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间距。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环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端面齐平。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部还具有抽拉位置,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抽拉位置时,所述拉手部与所述主壳体垂直设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抽拉位置时,所述拉手部的中心与所述主壳体的中心位置相对。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环具有两个所述连接部,且两个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主壳体的中心对称分布。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环与所述主壳体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以及插头;其中,所述充电线包括线壳以及多条电源线,所述线壳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电源线与所述插脚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壳的整体呈扁平管状,且所述线壳的厚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平行。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拉环的拉手部位于初始位置时,拉环处于收纳状态,此时主体的整体厚度较小,使得插头在电器靠墙位置、沙发背面、作业台靠墙位置等空间狭窄的区域也可以正常使用;当需要将插脚从插座上拔出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其他工具转动拉环的拉手部,使得拉手部由初始位置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转动至凸出于主壳体,方便用户持拿拉手部,并通过拉环轻松的将插脚从插座上拔出,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将插脚从插座上拔出后,松开手指对拉手部施加的外力,拉手部可以在外力解除后自动回弹复位至初始位置,无需用户将拉手部复位,使得插头的使用更加方便,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环位于初始位置时插头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环位于初始位置时插头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环位于初始位置时插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环位于抽拉位置时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拉环位于初始位置时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充电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体;11、支撑板;12、外壳;121、主壳体;121a、第一端面;121b、第二端面;121c、周侧面;122、拉环;122a、连接部;122b、拉手部;123、容纳槽;123a、第一槽口;123b、第二槽口;123c、第一壁面;123d、第二壁面;124、避让槽;125、限位部;125a、过线通道;20、插脚组件;21、插脚;30、导电件;40、充电线;41、线壳;42、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使用手指夹持插头以将插头从插座上拔插时,手指不易夹到受力位置,导致插头较难拔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可以通过插头为电子设备充电,电子设备可以为台式电脑、吹风机、充电器、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汽车、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诸如电子手表、电子眼镜、电子头盔、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电子衣物等设备。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包括主体10以及插脚组件20。
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主体10包括硬质的支撑板11以及软质的外壳12,外壳12包括主壳体121,主壳体121包裹支撑板11。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11用于固定插脚组件20,支撑板11可以由硬质的材料注塑成型,如通过硬质塑料或硬质橡胶等材料注塑成型;外壳12用于提供绝缘保护,防止用户与支撑板11上的导电器件接触导致触电,提升插头的安全性;外壳12可以由软质的绝缘材料形成,如通过软质的绝缘塑料或软质的绝缘橡胶等材料形成,主壳体121包裹支撑板11是指支撑板11容纳于主壳体121所形成的空腔内,外壳12可以通过包胶注塑等方式成型固定在支撑板11上,以使得外壳12与支撑板11接触的更加紧密,可以减小主体10的整体厚度,便于插头在电器靠墙位置、沙发背面、作业台靠墙位置等空间狭窄的区域的使用,当然,也可以单独形成具有空腔的主壳体121,并且主壳体121上具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将支撑板11通过开口插入主壳体121的空腔内。
插脚组件20包括多个插脚21,插脚21与支撑板11连接,且向远离支撑板11方向延伸以伸出主壳体121。需要说明的是,插脚21的一端位于主壳体121的腔体内且与支撑板11连接,插脚21的另一端伸出主壳体121,插脚21用于与插座插接,利用插头为电子设备充电时,需要将插脚21插入到插座的插孔中,插脚组件20中插脚21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或更多个,以插脚组件20中插脚21的数量为3个为例,3个插脚21分别为正极插脚、负极插脚以及接地插脚。
更具体地,外壳12还包括拉环122,拉环122位于支撑板11远离插脚组件20的一侧,拉环122包括连接部122a以及拉手部122b,连接部122a与主壳体121连接,拉手部122b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主壳体121转动,以由初始位置(如图1)向远离支撑板11的方向转动,且拉手部122b能够在外力解除后回弹复位至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需要将插头从插座上拔出时,用户可以持拿拉环122,并通过拉环122向插头施加向远离插座方向的拉力,使得可以更加轻松的将插脚21从插座上拔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拉环122的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环122处于收纳状态,此时主体10的整体厚度较小,使得插头在电器靠墙位置、沙发背面、作业台靠墙位置等空间狭窄的区域也可以正常使用;当需要将插脚21从插座上拔出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其他工具转动拉环122的拉手部122b,使得拉手部122b由初始位置向远离支撑板11的方向转动至抽拉位置(如图4),此时拉手部122b凸出于主壳体121,方便用户持拿拉手部122b,并通过拉环122轻松的将插脚21从插座上拔出,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抽拉位置为拉手部122b的可活动轨迹中的一个位置,拉手部122b位于抽拉位置时,拉手部122b可以与主壳体121呈一定角度设置,此角度可以优选为90度,以方便用户对插头施加远离插座方向的拉力;当然,根据实际需求,此角度也可以为45度、60度、70度或其他度数;此外,将插脚21从插座上拔出后,松开手指对拉手部122b施加的外力,由于拉环122由软质材料制成,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拉手部122b可以在外力解除后自动回弹复位至初始位置,无需用户将拉手部122b复位,使得插头的使用更加方便,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环122可以与主壳体121一体成型,可以提升拉环122与主壳体121的连接强度,防止拉环122与主壳体121分离,同时拉环122与主壳体121不需要进行组装,使得插头的组成零件少,从而使得插头的组装更加方便,可以降低插头的制造成本和组装成本。拉环122可以是形成外壳12后,通过对外壳12的部分进行切割形成的,拉环122也可以是通过注塑等方式形成外壳12时,利用特定形状的模具直接形成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手部122b沿主壳体121的外周延伸,可以降低此时主体10的整体厚度,便于插头的使用和收纳。
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壳体121的外表面包括第一端面121a、第二端面121b以及周侧面121c,第一端面121a和第二端面121b分别位于周侧面121c的两端,插脚21设置于支撑板11靠近第一端面121a的一侧,且插脚21贯穿第一端面121a。
其中,主壳体121上设置有容纳槽123,容纳槽123具有位于第二端面121b的第一槽口123a,第一槽口123a用于供拉手部122b出入容纳槽123,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手部122b位于容纳槽123。可以理解的是,容纳槽123可以为拉手部122b提供活动空间,不需要使用拉环122时,可以将拉手部122b隐藏在容纳槽123内,可以降低此时主体10的整体厚度,便于插头的使用和收纳;需要使用拉环122时,转动拉手部122b使拉手部122b从第一槽口123a转动至容纳槽123外,此时拉手部122b凸出于第二端面121b,方便用户持拿拉手部122b,并通过拉环122向插头施加向远离插座方向的拉力。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容纳槽123还具有位于周侧面121c的第二槽口123b,第二槽口123b与第一槽口123a连通,以形成供拉手部122b转动的避位缺口。可以理解的是,容纳槽123位于主壳体121的边缘位置,且容纳槽123贯穿第二端面121b以及周侧面121c,以分别形成第一槽口123a和第二槽口123b,需要将拉手部122b从容纳槽123中移出时,用户可以将手指放在避位缺口处,通过手指拨动拉手部122b,使得拉手部122b向远离主壳体121方向转动出容纳槽123,无需用户额外使用其他工具将拉手部122b从容纳槽123中移出,使得拉环122的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容纳槽123的槽壁包括第一壁面123c以及第二壁面123d,第一壁面123c与第一槽口123a相对设置,第二壁面123d与第二槽口123b相对设置;其中,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手部122b与第一壁面123c以及第二壁面123d均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手部122b与第一壁面123c和第二壁面123d均不接触,可以减小用户转动拉手部122b时受到的阻力,使得转动拉手部122b时更加顺畅。其中,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手部122b与第一壁面123c以及第二壁面123d之间的间距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23c上设置有向远离拉手部122b方向凹陷的避让槽124。需要将拉手部122b从容纳槽123中移出时,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避让槽124内后,通过手指向上拨动拉手部122b,即可使得拉手部122b向远离主壳体121方向拨转动出容纳槽123,使得拉环122的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环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一端面121a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端面121b与第一端面121a之间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环122处于收纳状态,拉环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侧的侧面低于第一端面121a或与第一端面121a齐平,可以减小此时主体10的厚度,从而可以在拉环122处于收纳状态时,避免拉环122导致主体10的整体厚度增加影响插头在狭窄区域的使用。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环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二端面121b齐平。需要说明的是,以图1为例,拉手部122b位于初始位置时,拉环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一端面121a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端面121b与第一端面121a之间的间距时,拉环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一端面121a齐平;拉环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一端面121a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端面121b与第一端面121a之间的间距的时,拉环122远离支撑板11的一侧的侧面低于第一端面121a。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拉手部122b还具有抽拉位置,拉手部122b位于抽拉位置时,拉手部122b与主壳体121垂直设置,即拉手部122b位于抽拉位置时,拉手部122b与主壳体121呈90度夹角;可以理解的是,当拉手部122b位于抽拉位置,用户对拉手部122b施加远离插座方向的拉力时,拉力与插脚21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更易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
进一步地,拉手部122b位于所述抽拉位置时,拉手部122b的中心O1与主壳体121的中心O2位置相对。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使用手指拉动拉手部121时,拉力主要集中于拉手部122b的中心O1或拉手部122b的中心O1附近,当拉手部122b位于所述抽拉位置,且用户对拉手部122b施加远离插座方向的拉力时,拉手部122b的中心O1与主壳体121的中心O2位于沿拉力方向的同一直线上,使得拉力更加集中,从而使得可以更轻松的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拉环122可以具有两个连接部122a,使得拉动拉手部122b时,拉手部122b对主壳体121施加的拉力被两个受力位置分担,可以减小每个连接部122a受到的作用力,从而防止连接部122a处断裂。进一步地,两个连接部122a关于主壳体121的中心O2对称分布,使得每个连接部122a受到的作用力更加均匀,防止拉动插头时插头的某一侧翘起导致插头难以拔出。
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拉手部122b位于所述抽拉位置时,连接部122a的外表面整体呈弧形,以使得拉手部122b与主壳体121连接处平滑过渡。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2a的厚度可以小于拉手部122b的厚度,使得连接部122a更易弯折,从而更易于将拉手部122b由初始位置转动至抽拉位置。其中,可以通过注塑或压塑等方式在形成拉环122时直接形成厚度较薄的连接部122a,也可以在形成拉环122后,通过在连接部122a处开槽以减薄连接部122a的厚度。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1远离插脚组件2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导电件30,导电件30与插脚21一一对应并电连接,导电件30用于将插脚21与充电线40(如图7)的电源线42(如图7)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充电线40用于将插脚21与电源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与电源的电连接。导电件30可以通过铆接、卡接、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电源线42连接,以将电源线42固定在支撑板11上,可以防止电源线42与支撑板11分离,此外,导电件30位于支撑板11远离插脚组件20的一侧,电源线42与导电件30连接时,可以将电源线42布置在支撑板11远离插脚组件20的一侧,可以避免一根电源线42与多个插脚21接触导致插脚21之间出现短接。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2还包括限位部125,限位部125具有与主壳体121的腔体连通的过线通道125a,充电线40通过过线通道125a穿至主壳体121的腔体内。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125可以为充电线40提供与插脚21连接的过线通道125a,此外,限位部125还可以为充电线40上位于限位部125处的部分提供保护,防止充电线40上位于限位部125处的部分容易因弯折而断裂。其中,限位部125可以与主壳体121一体成型,以提升限位部125与主壳体121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4中仅示意了外壳12的整体形状呈圆盘状的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如图5所示,外壳12的整体形状也可以呈方盘状或其他形状。
第二方面,基于上述插头,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组件,如图6和图7所示,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40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插头;其中,充电线40包括线壳41以及多条电源线42,线壳41与主壳体121连接,电源线42与插脚21一一对应并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充电线40用于将插头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源与电子设备的电连接;以插脚组件20中插脚21的数量为3个为例,3个插脚21分别为正极插脚21、负极插脚21以及接地插脚21,此时充电线40包括3根电源线42,3根电源线42分别为火线、零线和接地线,火线与正极插脚21对应连接,零线与负极插脚21对应连接,接地线与接地插脚21对应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线壳41的整体呈扁平管状,且线壳41的厚度方向与主体10的厚度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6和图7所示,主体10的厚度方向即为插脚21的长度延伸方向,主体10的厚度需要大于充电线40的厚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线壳41的整体形状设计成扁平管状,使得在线壳41具有足够容纳电源线42的空间的基础上,可以将电源线42的整体厚度设计的较薄,使得主体10的厚度也可以设计的较薄,从而便于插头在狭窄区域的使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包括硬质的支撑板以及软质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以及拉环,所述主壳体包裹所述支撑板;所述拉环包括连接部以及拉手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拉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主壳体转动,以由初始位置向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转动,且所述拉手部能够在外力解除后回弹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插脚组件,包括多个插脚,所述插脚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且向远离所述支撑板方向延伸以伸出所述主壳体,所述拉环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插脚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部沿所述主壳体的外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周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位于所述周侧面的两端,所述插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且所述插脚贯穿所述第一端面;
其中,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用于供所述拉手部出入所述容纳槽,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容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还具有位于所述周侧面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以形成供所述拉手部转动的避位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包括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二槽口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手部与所述第一壁面以及所述第二壁面均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拉手部方向凹陷的避让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环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拉环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端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部还具有抽拉位置,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抽拉位置时,所述拉手部与所述主壳体垂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部位于所述抽拉位置时,所述拉手部的中心与所述主壳体的中心位置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具有两个所述连接部,且两个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主壳体的中心对称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与所述主壳体一体成型。
13.一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
其中,所述充电线包括线壳以及多条电源线,所述线壳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电源线与所述插脚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壳的整体呈扁平管状,且所述线壳的厚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平行。
CN202322012385.0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Active CN220456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2385.0U CN220456787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2385.0U CN220456787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6787U true CN22045678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6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2385.0U Active CN220456787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6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96832A1 (en) Bidirec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socket, bidirec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plug and combination thereof
US7500882B2 (en) Releasable connector system
US6494736B2 (en)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charger
JP3223610U (ja) 複数の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ケーブル
US10483704B1 (en) Cable with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EP2246941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and socket coupling arrangements
US20100167574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plug and receptacle coupling arrangements
WO2010124711A1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US6884125B2 (en) Secured connector and using process thereof
US11038310B2 (e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220006247A1 (e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8753132B2 (en) Euro power plug
CN111224263A (zh)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CN220456787U (zh) 一种插头及充电组件
US20110028042A1 (en) Power plug and power plug assembly
CN211351041U (zh) 耳机插头
WO2016124046A1 (zh) 一种电线转换头组合
EP2256869B1 (en) Improved charging interface for rechargeable devices
CN219123535U (zh) 一种插头
CN214706420U (zh) 便于更换音频插头的音频连接器
CN215600707U (zh)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CN214254823U (zh) Usb接口及usb设备
CN218215950U (zh) 电源插座及应用该电源插座的电器
CN21987412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4849330U (zh) 一种可更换插头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