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3535U - 一种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3535U
CN219123535U CN202223119798.0U CN202223119798U CN219123535U CN 219123535 U CN219123535 U CN 219123535U CN 202223119798 U CN202223119798 U CN 202223119798U CN 219123535 U CN219123535 U CN 219123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lug
conductive
piece
tai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97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97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3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3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3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头,包括壳体、插脚以及导电组件;插脚具有位于壳体外侧的头端以及伸入壳体的容纳腔的尾端,插脚可相对壳体绕第一预设轴向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导电组件位于容纳腔,导电组件包括导电件,导电件位于尾端远离头端的一侧,导电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插脚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尾端与第一接触部触接;插脚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尾端与第二接触部触接。可以防止插脚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壳体遮挡邻近插孔。

Description

一种插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插头也越来越多,通过将插头的插脚插入插座中,可以为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然而,将插头的插脚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插头容易遮挡邻近插孔,导致邻近插孔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可以防止插脚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壳体遮挡邻近插孔。
一种插头,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插脚,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头端以及伸入所述容纳腔的尾端,所述插脚可相对所述壳体绕第一预设轴向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预设轴向与所述插脚的延伸方向平行;导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且位于所述尾端远离所述头端的一侧,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插脚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尾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触接;所述插脚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尾端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触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插脚可以相对于壳体绕第一预设轴向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将插脚插入插座前,可以将插脚相对于壳体转动,以调整插脚插入插座后壳体在插座上的位置,可以防止插脚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壳体遮挡邻近插孔,同时可以防止壳体与插座上的其他插接设备相互干扰,此外,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插脚通过导线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插脚转动过程中导线随插脚转动导致导线发生缠绕的方式,本申请中插脚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插脚分别与导电件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触接,从而通过导电件实现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性连接,插脚转动过程中导电件无需随插脚转动,可以避免插脚转动过程中导线随插脚转动导致导线发生缠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组成插头的多个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组成插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脚、导电组件以及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组成插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脚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脚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容纳腔;12、开口;13、插槽;14、滑槽;20、插脚;21、头端;22、尾端;23、第一插脚;24、第二插脚;30、导电组件;31、绝缘件;32、导电件;321、第一接触部;322、第二接触部;323、转接部;324、连接部;33、滑块;34、第一导电件;35、第二导电件;40、旋转件;41、连通孔;50、支撑件;60、弹性件;61、弹片;70、导向结构;71、第一凸起部;72、第二凸起部;73、第三凸起部;74、第四凸起部;75、凹陷部;80、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以解决将插头的插脚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插头容易遮挡邻近插孔,导致邻近插孔无法使用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包括壳体10、插脚20以及导电组件30。
其中,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插脚20具有位于壳体10外侧的头端21以及伸入容纳腔11的尾端22;导电组件30位于容纳腔11,导电组件30包括导电件32,导电件32位于尾端22远离头端2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用于为插脚20等器件提供支撑和保护,壳体10的整体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状或其他形状,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插脚20由金属材料制成,插脚20的头端21用于插入插座中,插脚20的尾端22用于与导电件32电性连接,以通过插脚20实现插头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性连接,将插脚20的头端21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插脚20通过导电件32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待充电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桌面计算设备或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为电子手表、电子眼镜、电子头盔、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等设备。
更具体的,插脚20可相对壳体10绕第一预设轴向AA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如图5)和第二预设位置(如图6)之间切换,第一预设轴向AA与插脚20的延伸方向(即其长度方向)平行,导电件32包括第一接触部321(如图3)和第二接触部322(如图3),插脚2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尾端22与第一接触部321触接;插脚2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尾端22与第二接触部322触接。
可以理解的是,插脚20可以相对于壳体10绕第一预设轴向AA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将插脚20插入插座前,可以将插脚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以调整插脚20插入插座后壳体10在插座上的位置,可以防止插脚20插入插座中后壳体10遮挡邻近插孔41,同时可以防止壳体10与插座上的其他插接设备相互干扰。
还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插脚20通过导线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插脚20转动过程中导线随插脚20转动导致导线发生缠绕的方式,本申请中第一接触部321和第二接触部322位于不同位置,使得插脚2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时,插脚20分别与导电件32的第一接触部321和第二接触部322触接,从而通过导电件32实现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性连接,插脚20转动过程中导电件32无需随插脚20转动,可以避免插脚20转动过程中导线随插脚20转动导致导线发生缠绕。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脚20由第一预设位置转动90度至第二预设位置,使得壳体10在插座上的位置可以在较大角度范围内进行调整,防止插脚20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壳体10遮挡邻近插孔。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上设置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开口12,插头还包括旋转件40,旋转件40位于开口12且可相对壳体10绕第一预设轴向AA转动,插脚20安装于旋转件40;其中,旋转件40上设置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连通孔41,尾端22从连通孔41伸入容纳腔11。可以理解的是,插脚20通过旋转件40与壳体10绕第一预设轴向AA转动连接;开口12可以圆形,旋转件40的整体可以为圆盘状,旋转件40可以在开口12内转动并封闭开口12,以避免灰尘等脏污通过开口12进入容纳腔11,插脚20可以固定于旋转件40上,并通过旋转件40实现与壳体10的转动连接,旋转件40转动时带动插脚20转动。
进一步的,壳体10上设置有围绕旋转件40的周侧设置的插槽13,旋转件40的部分位于插槽13内并可在插槽13内转动,以实现旋转件40与壳体10的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旋转件40可以相对于壳体10绕第一预设轴向AA360度旋转,以使得插头插入插座的方向可调,可以防止插脚20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遮挡邻近插孔,同时可以防止插头与插座上的其他插接设备相互干扰。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插头还包括绝缘件31、支撑件50以及弹性件60;绝缘件31可相对壳体10沿插脚20的延伸方向滑动,导电件32位于绝缘件31靠近尾端22的一侧;支撑件50位于容纳腔11且位于绝缘件31远离尾端22的一侧,支撑件50与壳体10连接;弹性件60位于支撑件50与绝缘件31之间,且与支撑件50以及绝缘件31连接,弹性件60用于为绝缘件31提供靠近尾端22的弹性力。绝缘件31为导电件32提供支撑,支撑件50用于为弹性件60提供支撑和限位,支撑件50的制备材料可以绝缘塑料等绝缘材料,以防止导电件32与支撑件50发生短接。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50的整体形状可以为圆盘状、方盘状或其他形状;支撑件50可以通过卡接、焊接、铆接、胶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壳体10连接;弹性件60可以为弹簧、弹性海绵或弹性橡胶等,弹性件60可以用于为绝缘件31提供靠近尾端22的弹性力,从而使得尾端22与绝缘件31上的导电件32触接时,尾端22与导电件32能够保持紧密接触,从而保证尾端22与导电件32的电性导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上可以设置有位于支撑件50侧方的滑槽14,滑槽14沿插脚20的延伸方向延伸,绝缘件31上连接有位于滑槽14的滑块33,滑块33可以滑槽14内沿着滑槽14滑动,以实现绝缘件31与壳体10的滑动连接。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0靠近尾端2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结构70,导向结构70沿插脚20的转动轨迹延伸,导向结构70包括两个凸起部以及位于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75,凸起部与凹陷部75沿插脚20的转动轨迹交替排布,第一接触部321覆盖于一个凸起部,第二接触部322覆盖于另一个凸起部。
其中,插脚20移动至与凸起部对应时,绝缘件31与支撑件50之间的间距为a1,弹性件60为绝缘件31提供的弹性力为b1;插脚20移动至与凹陷部75对应时,绝缘件31与支撑件50之间的间距为a2,弹性件60为绝缘件31提供的弹性力为b2,a1小于a2,以使得b1大于b2。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60为绝缘件31提供的弹性力的大小与弹性件60的压缩程度相关,绝缘件31与支撑件50之间的间距越小时,弹性件60的压缩程度越大,使得弹性件60为绝缘件31提供的弹性力越大,此时转动插脚20时插脚20受到的由于摩擦引起的阻尼力越大;将插脚20绕第一预设轴向AA转动时,在弹性件60提供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插脚20移动至与凸起部对应时受到的阻尼力,和插脚20移动至与凹陷部75对应时受到的阻尼力不同,从而使得用户在将插脚20绕第一预设轴向AA转动时能够感受到阻尼力的变化,从而便于用户将插脚20转动至所需要的位置,并且凸起部与凹陷部75沿插脚20的转动轨迹交替排布,使得插脚20旋转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出现多次阻尼力的变化,更加方便用户将插脚20转动至所需要的位置。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至图4所示,凹陷部75的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由凹陷部75的凹底延伸至位于凹陷部75一侧的凸起部,第二侧壁由凹陷部75的凹底延伸至位于凹陷部75另一侧的凸起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为凹陷部75的内侧壁中,沿凹陷部75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插脚20移动至与凹陷部75的凹底对应时,绝缘件31与支撑件50之间的间距最大,此时弹性件60为绝缘件31提供的弹性力最小,以插脚20与凹陷部75的凹底对应作为起点,用户将插脚20由起点向凹陷部75的任意一侧的凸起部移动的过程中,绝缘件31与支撑件50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此时弹性件60为绝缘件31提供的弹性力逐渐变大,用户可以感受到逐渐变化的阻尼力,从而便于用户将插脚20更加准确的转动至所需要的位置,并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还包括连接部324,连接部324连接第一接触部321和第二接触部322,连接部324覆盖于凹陷部75。可以理解的是,将插脚20移动至与凹陷部75对应时,插脚20的尾端22可以与连接部324触接,从而使得插脚20移动至与凹陷部75对应时仍然可以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从而在保证插头可以正常使用的基础上,可以对插脚20进行更多位置的调整,以更好的调整插脚20插入插座后壳体10在插座上位置,防止插脚20插入插座的插孔中后壳体10遮挡邻近插孔。
需要说明的是,插头一般具有多个插脚20,以插脚20设置有两个为例,插脚20、导电件32以及导向结构70均设置有两个,导向结构70与导电件32以及插脚20一一对应,两个导电件32沿插脚20的转动方向间隔排布,两个导向结构沿插脚20的转动方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插脚20可以绕第一预设轴向AA间隔排布且两个插脚20相对设置,一个导电件32设置在一个导向结构70上,另一个导电件32设置在另一个导向结构70上,当一个插脚20移动至与一个导电件32对应时,另一个插脚20与另一个导电件32对应。
具体的,以一个导向结构70包括第一凸起部71和第二凸起部72,另一个导向结构70包括第三凸起部73和第四凸起部74为例,第一凸起部71、第二凸起部72、第三凸起部73以及第四凸起部74沿插脚20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布,第一凸起部71与第三凸起部73相对设置,第二凸起部72与第四凸起部74间隔排布,一个导电件32覆盖第一凸起部71和第二凸起部72,另一个导电件32第三凸起部73以及第四凸起部74。
更具体的,以一个导电件32为第一导电件34,另一个导电件32为第二导电件35为例,第一导电件34与第二导电件35相间隔,第一导电件34由第一凸起部71处延伸至第二凸起部72,第二导电件35由第三凸起部73处延伸至第四凸起部74。需要说明的是,不需要使用插头时,可以将插脚20转动至与第一导电件34与第二导电件35之间的间隔区域,此时插脚20与第一导电件34以及第二导电件35之间的电性连接断开,插脚20的尾端22可以直接与绝缘件31触接,即使将插脚20插入插座,插脚20仍然无法通过待充电设备形成导电回路,使得无需将插头从插座中抽出也可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更具体的,以一个插脚20为第一插脚23,另一个插脚20为第二插脚24为例,第一插脚2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插脚23的尾部与第一凸起部71对应且与第一导电件34触接,第二插脚24的尾部与第三凸起部73对应且与第二导电件35触接;第一插脚23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插脚23的尾部与第二凸起部72对应且与第一导电件34触接,第二插脚24的尾部与第四凸起部74对应且与第二导电件35触接。
继续参见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还包括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导电件32还包括转接部323,转接部323位于绝缘件31以及支撑件50的侧方,第一导电段321和第二导电段322通过转接部323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具体的,导电组件30还可以包括导电线(图中未示出),转接部323位于绝缘件31以及支撑件50的侧方,第一导电段321和第二导电段322通过转接部323以及导电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可以通过数据线等连接线与待充电设备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插脚20与待充电设备的电性连接。
继续参见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凸起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凹槽80,插脚20移动至与凸起部对应时,尾端22卡合于定位凹槽80。可以在插脚20转动过程中利用定位凹槽80对插脚20进行定位,便于用户更加准确的将插脚20转动至与凸起部对应。
进一步的,定位凹槽80的纵截面形状可以呈弧形(如图4),尾端22的顶面可以为弧面,以在尾端22卡合于定位凹槽80时,使用较大力量转动插脚20即可将尾端22从定位凹槽80中移出,避免尾端22卡死于定位凹槽80。
继续参见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弹性件60可以包括多个弹片61,多个弹片61沿支撑件50的周侧间隔排布,弹片61的一端与支撑件50固定连接,弹片61的另一端翘起以与绝缘件31抵接。进一步的,弹片61可以通过模内注塑成型工艺与支撑件50形成一体式组件,以加强弹片61与支撑件50的连接强度,防止弹片61与支撑件50脱离。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
插脚,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头端以及伸入所述容纳腔的尾端,所述插脚可相对所述壳体绕第一预设轴向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预设轴向与所述插脚的延伸方向平行;
导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且位于所述尾端远离所述头端的一侧,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插脚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尾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触接;所述插脚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尾端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插头还包括:
旋转件,位于所述开口且可相对所述壳体绕所述第一预设轴向转动,所述插脚安装于所述旋转件;
其中,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尾端从所述连通孔伸入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
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可相对所述壳体沿所述插脚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绝缘件靠近所述尾端的一侧;
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且位于所述绝缘件远离所述尾端的一侧,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弹性件,位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绝缘件之间,且与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绝缘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为所述绝缘件提供靠近所述尾端的弹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靠近所述尾端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沿所述插脚的转动轨迹延伸,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个凸起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插脚的转动轨迹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接触部覆盖于一个凸起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覆盖于另一个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由凹陷部的凹底延伸至位于所述凹陷部一侧的凸起部,所述第二侧壁由凹陷部的凹底延伸至位于所述凹陷部另一侧的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覆盖于所述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所述导电件以及所述导向结构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导电件以及所述插脚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导电件沿所述插脚的转动方向间隔排布,两个导向结构沿所述插脚的转动方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插脚移动至与所述凸起部对应时,所述尾端卡合于所述定位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导电件还包括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绝缘件以及所述支撑件的侧方,所述导电件通过转接部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由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动90度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CN202223119798.0U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插头 Active CN219123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9798.0U CN219123535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9798.0U CN219123535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3535U true CN219123535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35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9798.0U Active CN219123535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3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3267B1 (en) USB plug with a multi-directional rotation structure
JP5761530B2 (ja) 着脱式アダプタとハンドヘルドデバイス
US6126460A (en) Safety dual plug structure
JP3223610U (ja) 複数の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ケーブル
US7435119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US20130130524A1 (en) Electrical device with a clamshell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40273613A1 (en) Connector cable for multiple connectors
US9077133B2 (en) Multi-position duckhead adapter plugs and associated moveable plug assemblies
US9627900B2 (en) Power adapter
US879498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w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US10483704B1 (en) Cable with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8408924B1 (en) Multi-orientation plug
JP2020504874A (ja) フレキシブル電子装置
CN101645552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090111008A1 (en) Batter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TW201427189A (zh) 電子裝置
TW201716911A (zh) 電源適配器
US11038310B2 (e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1224263A (zh)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CN219123535U (zh) 一种插头
US20220006247A1 (e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CN220510422U (zh)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GB2412019A (en) USB plug with ball and socket joint
CN113725668A (zh) 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CN107093820B (zh) 一种卡托及具有该卡托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