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422U -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422U
CN220510422U CN202321592631.8U CN202321592631U CN220510422U CN 220510422 U CN220510422 U CN 220510422U CN 202321592631 U CN202321592631 U CN 202321592631U CN 220510422 U CN220510422 U CN 220510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dapter
housing
conductor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26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旭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rgy Ful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ergy Ful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ergy Ful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ergy Full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该转接组件包括可旋转式的转接头或可旋转式的转接座。转接头包括第一绝缘壳体、第一旋转壳体、第一极导电端子、第二极导电端子、第三极导电端子、第二旋转壳体、外部环形端子、内部环形端子、内间隔件、第二绝缘壳体、中心导体、第一外部导体及第二外部导体。转接座包括第三绝缘壳体、上旋转壳体、下旋转壳体、第一极端子、第二极端子、外部环形导体、内部环形导体、中心端子、间隔件及第四绝缘壳体。转接组件借由可旋转式的转接头或可旋转式的转接座,在电路布局上将会有更大的灵活度,使用上也因转接头或转接座可以随意调整方向,增加便利性。

Description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接组件,特别是指一种转接头或转接座为可旋转式的转接组件。
背景技术
现今对不同接口的转接组件需求越来越高,然而,通常转接头与转接座之间具有特定方向的连接,在使用上会遇到的困难,像是若使用者插接错误,造成组件零件的毁损,又或者因防呆结构的增设,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高等。
因此,若在转接组件当中,转接头或转接座是可旋转的,在收纳上将能够有更多的配置收容方式,也间接地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且在使用的途中能够随意调整角度,将大幅增加便利性,电路布局也将能更不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组件,包括可旋转式的转接头或可旋转式的转接座。转接头包括第一绝缘壳体、第一旋转壳体、第一极导电端子、第二极导电端子、第三极导电端子、第二旋转壳体、外部环形端子、内部环形端子、内间隔件、第二绝缘壳体、中心导体、第一外部导体及第二外部导体。第一旋转壳体设置于第一绝缘壳体下方,并设置有至少一插孔。第二极导电端子邻设于第一极导电端子。第三极导电端子邻设于第一极导电端子及第二极导电端子。第二旋转壳体设置于第一旋转壳体下方,并与第一旋转壳体对应设置。内部环形端子邻设于外部环形端子。第二绝缘壳体设置于第一绝缘壳体下方,并与第一绝缘壳体对应设置。内间隔件设置于第二旋转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之间。中心导体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并与第三极导电端子接触。第一外部导体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邻设于中心导体,并与第二极导电端子及外部环形端子接触。第二外部导体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邻设于中心导体及第一外部导体,并与第一极导电端子及内部环形端子接触。
转接座则包括第三绝缘壳体、上旋转壳体、第一极端子、第二极端子、下旋转壳体、外部环形导体、内部环形导体、中心端子、间隔件及第四绝缘壳体。上旋转壳体设置于第三绝缘壳体下方,并设置有至少一插口。第一极端子、第二极端子设置于上旋转壳体下方。下旋转壳体设置于上旋转壳体下方,并与上旋转壳体对应设置。内部环形导体邻设于外部环形导体。中心端子邻设于内部环形导体。第四绝缘壳体设置于第三绝缘壳体下方,并与第三绝缘壳体对应设置。间隔件设置于下旋转壳体与第四绝缘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组件借由可旋转式的转接头或转接座,在电路布局上将会有更大的灵活度,使用上也因转接头或转接座可以随意调整方向,增加便利性,并使得多种电子装置在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组件时,可以视情况调整方向,收容方式的增加,也间接地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为图1沿线A-A’的剖面图。
图6为图1沿线B-B’的剖面图。
图7为图1沿线C-C’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座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座的分解图。
图10为图8沿线D-D’的剖面图。
图11为图8沿线E-E’的剖面图。
图12为图8沿线F-F’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沿线G-G’的剖面图。
图15为图13沿线H-H’的剖面图。
图16为图13沿线I-I’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可替换式插座装置的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头另一角度的分解图。由图3及图4可见,转接头10包括第一绝缘壳体110、第一旋转壳体111、第一极导电端子121、第二极导电端子122、第三极导电端子123、第二旋转壳体112、外部环形端子132、内部环形端子131、内间隔件140、第二绝缘壳体120、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第一旋转壳体100设置于第一绝缘壳体110下方,并设置有至少一插孔1111。第二极导电端子122邻设于第一极导电端子121。第三极导电端子123邻设于第一极导电端子121及第二极导电端子122。第二旋转壳体112设置于第一旋转壳体111下方,并与第一旋转壳体111对应设置。内部环形端子131邻设于外部环形端子132。第二绝缘壳体120设置于第一绝缘壳体111下方,并与第一绝缘壳体110对应设置。内间隔件140设置于第二旋转壳体112与第二绝缘壳体120之间。中心导体150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并与第三极导电端子123接触。第一外部导体151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邻设于中心导体150,并与第二极导电端子122及外部环形端子132接触。第二外部导体152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邻设于中心导体150及第一外部导体151,并与第一极导电端子121及内部环形端子131接触。
具体地,第一绝缘壳体110与第二绝缘壳体120组装,第一旋转壳体111则与第二旋转壳体112组装,并设置于第一绝缘壳体110与第二绝缘壳体120之间,且容纳上述组件。第一旋转壳体111所设置的插孔1111,供其他电子装置连接。如图1所示,转接头10接口为三孔规格,但插孔1111的形状与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孔111的数量可为一或二,形状可为方形或圆形,仅需符合使用者需求。
由图1及图2可见,转接头10为一立体方块,但不以此为限。另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10可设置于电子装置或连接线中,灵活运用于电路布局。更详细地,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极导电端子121、第二极导电端子122及第三极导电端子123容设于第一旋转壳体111与第二旋转壳体112之间,分别对应第一旋转壳体111上的插孔1111。在此,第一极导电端子121、第二极导电端子122及第三极导电端子123的规格及实际状况下所对应的用途,以及第一极导电端子121、第二极导电端子122及第三极导电端子123固设于第一旋转壳体111与第二旋转壳体112之间的方式,皆不以此为限。另一些实施例中,会因为与转接头10对接的电子装置具有不同的接脚,第一极导电端子121、第二极导电端子122及第三极导电端子123的结构会有所差异,而固设于第一旋转壳体111与第二旋转壳体112之间的方式也有可能会随之调整。
本实施例中,外部环形端子132及内部环形端子131则容设于第二旋转壳体112与第二绝缘壳体120之间,内部环形端子131设置于外部环形端子132之中,内间隔件140用以形成绝缘屏蔽,使转接头10内部的端子组件在传输上维持一定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同样地,外部环形端子132、内部环形端子131及内间隔件140容设于第二旋转壳体112与第二绝缘壳体120之间的方式,以及外部环形端子132及内部环形端子131的规格及实际状况下所对应的用途,此处并不加以限定。
接着,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用以与其他电子装置对接,其中,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固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的方式,以及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的规格及实际状况下所对应的用途,在此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设置于同一直在线,但亦不以此为限。另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不一定要设置于同一直在线。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转接头10更包括旋转定位滑块160及弹簧161,用以提高可旋转式的转接头10的定位精准度,第一旋转壳体111或第二旋转壳体112设置有数个定位凹槽162,与旋转定位滑块160及弹簧161对应设置。并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7,图5为图1沿线A-A’的剖面图,图6为图1沿线B-B’的剖面图,图7为图1沿线C-C’的剖面图。由图5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壳体111设置有数个定位凹槽162,并与旋转定位滑块160对应设置,弹簧161容设于旋转定位滑块160当中,以使转接头10内部的第一旋转壳体111及第二旋转壳体112沿着可旋转的方向作动的途中,借由旋转定位滑块160及弹簧161的搭配,用以将转接头10接口调整并固定至使用当下所需旋转至的角度及位置。
具体地,弹簧161容设于旋转定位滑块160中,而旋转定位滑块160容设于第一旋转壳体111所设置的定位凹槽162之间,在转动转接头10接口的途中,弹簧161受到旋转定位滑块160的压缩,使得第一旋转壳体111及第二旋转壳体112能够转动,而当作用力停止,弹簧161会将旋转定位滑块160推至当下所对应的定位凹槽162。因此,当转接头10与其他电子装置对接时,若需视情况调整接触接口的方向,用户可直接转动至需要的角度及位置,且停止调整时,借由旋转定位滑块160、弹簧161及定位凹槽162的设置,也能对后续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功能。然而,旋转定位滑块160的结构、材质,弹簧161是否用其他弹性材质的组件代替,定位凹槽162设置的密度、形状,弹簧161容设于旋转定位滑块160中的方式,以及旋转定位滑块160与定位凹槽162对应设置的方式等,在此皆不作任何限定。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5,此剖面图能够同时看到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的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由图5可见,中心导体150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的长度,大于第一外部导体151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的长度,以及第二外部导体152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的长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另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导体150、第一外部导体151及第二外部导体152凸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的长度可以等长,亦可视情况调整,仅需能够使得转接头10与其他电子装置对接即可。
由图5可见,沿着此插孔111的剖面线A-A’所呈现出来的剖面图,仅能看到部分的第三极导电端子123,本实施例中,第三极导电端子123与中心导体150接触,使用途中的旋转系以此二组件为轴心。并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图6沿着此二插孔111的剖面线B-B’所呈现出来的剖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极导电端子121及第二极导电端子122,而图7沿着此插孔111的剖面线C-C’所呈现出来的剖面图,亦仅能看到部分的第三极导电端子123,而剖面线A-A’与剖面线C-C’之间的交点,为本实施例的转接头10的中心点,因此,图7亦绘示出第三极导电端子123与中心导体150接触,且此二组件为转接头10旋转的轴心。
进一步地,借由外部环形端子132及内部环形端子131的设置,第一旋转壳体111及第二旋转壳体112旋转至任意角度,容设于第一旋转壳体111与第二旋转壳体112之间的第一极导电端子121及第二极导电端子122,皆能够与容设于第二旋转壳体112与第二绝缘壳体120之间的外部环形端子132及内部环形端子131保持接触。并且,由图5至图7可见,本实施例中,内部环形端子131具有第一接触部1311,外部环形端子132具有第二接触部1321,第一接触部1311与第二接触部1321平行,但并不以此为限。另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环形端子132及内部环形端子131仅需与第一极导电端子121及第二极导电端子122有接触即可,第一接触部1311与第二接触部1321之间不一定平行。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第二绝缘壳体120设置有一凹部1201或一防呆部1202,本实施例中,此凹部1201环设于第二绝缘壳体120底部。此防呆部1202设置的方向与转接头10与其他电子装置的对接方向平行,并与其他电子装置的对接接口对应设置,以作为防呆结构。然而,防呆部1202是凹设或凸设于在第二绝缘壳体120,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仅需具有与防呆结构相同的功能即可。
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座的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座的分解图。如图8及图9所示,转接座20包括第三绝缘壳体213、上旋转壳体221、第一极端子261、第二极端子262、下旋转壳体222、外部环形导体232、内部环形导体231、中心端子230、间隔件240及第四绝缘壳体214。上旋转壳体221设置于第三绝缘壳体213下方,并设置有至少一插口2211。第一极端子261、第二极端子262设置于上旋转壳体221下方。下旋转壳体222设置于上旋转壳体221下方,并与上旋转壳体221对应设置。内部环形导体231邻设于外部环形导体232。中心端子230邻设于内部环形导体231。第四绝缘壳体214设置于第三绝缘壳体213下方,并与第三绝缘壳体213对应设置。间隔件240设置于下旋转壳体222与第四绝缘壳体214之间。第一极端子261及内部环形导体231接触,第二极端子262及外部环形导体232接触。
由图8可见,上旋转壳体221具有与防呆部1202对应设置的凸部2212,设置的方向与转接座20与其他电子装置的对接方向平行,以作为防呆结构。然而,凸部2212的细部特征,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仅需与防呆部1202对应设置,并具有与防呆结构相同的功能即可。
具体地,第三绝缘壳体213与第四绝缘壳体214组装,上旋转壳体221与下旋转壳体222组装,并设置于第三绝缘壳体213与第四绝缘壳体214之间。上旋转壳体221所设置的插口2211,供其他电子装置连接。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转接座20的插口2211接口为五孔规格,并具有两组,但插口2211的形状、数量及组数,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口2211的数量可为其他数量,形状可为方形或圆形,仅需符合使用者需求。
转接座20更包括第一端子连接件251及第二端子连接件252。第一端子连接件251与第一极端子261及内部环形导体231接触,第二端子连接件252与第二极端子262及外部环形导体232接触。由图9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容设于上旋转壳体221与下旋转壳体222之间,并与上旋转壳体221上的插口2211对应设置,当转接座20与其他电子装置对接时,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与能够与其接触导通。在此,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的规格及实际状况下所对应的用途,以及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固设于上旋转壳体221与下旋转壳体222之间的方式,皆不以此为限。另一些实施例中,会因为与转接座20对接的电子装置具有不同的接脚,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的结构会有所差异,而固设于上旋转壳体221与下旋转壳体222之间的方式也有可能会随之调整。
本实施例中,外部环形导体232及内部环形导体231则容设于下旋转壳体222与第四绝缘壳体214之间,内部环形导体231设置于外部环形导体232之中,间隔件240用以形成绝缘屏蔽,使转接座20内部的导体组件在传输上维持一定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同样地,外部环形导体232、内部环形导体231及间隔件240容设于下旋转壳体222与第四绝缘壳体214之间的方式,以及外部环形导体232及内部环形导体231的规格及实际状况下所对应的用途,此处并不加以限定。
接着,第四绝缘壳体214与第一端子连接件251及第二端子连接件252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连接件251及第二端子连接件252与中心端子230平行排列于第四绝缘壳体214,然而,第一端子连接件251、第二端子连接件252及中心端子230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第一端子连接件251、第二端子连接件252及中心端子230的规格及实际状况下所对应的用途,此处并不加以限定。
如图9所示,转接座20更包括中旋转壳体220、屏蔽滑块270及底座第一弹簧271。中旋转壳体220与上旋转壳体221及下旋转壳体222组装,并设置于上旋转壳体221与下旋转壳体222之间。并请同时参阅图10至图12,图10为图8沿线D-D’的剖面图,图11为图8沿线E-E’的剖面图,图12为图8沿线F-F’的剖面图。由图10可见,本实施例中,屏蔽滑块270及底座第一弹簧271设置于上旋转壳体221与中旋转壳体220之间,底座第一弹簧271容设于屏蔽滑块270中,且屏蔽滑块270与上旋转壳体221的插口2211对应设置,借由屏蔽滑块270及底座第一弹簧271的搭配以形成绝缘屏蔽,使转接座20内部的导体组件在传输上维持一定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地,当转接座20与其他电子装置对接时,屏蔽滑块270具有一斜面,受到外部垂直的作用力后,屏蔽滑块270水平移动,使得底座第一弹簧271受到压缩。当电子装置解除时,屏蔽滑块270因承受的作用力消失,底座第一弹簧271未受到压缩,屏蔽滑块270即回复初始位置,并对中心端子230、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造成屏蔽。然而,屏蔽滑块270的结构、材质,底座第一弹簧271是否用其他弹性材质的组件代替,底座第一弹簧271容设于屏蔽滑块270中的方式,以及屏蔽滑块270及底座第一弹簧271固设于中旋转壳体220的方式,在此皆不作任何限定。
接着,转接座20更包括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及底座第二弹簧281,用以提高可旋转式的转接座20的定位精准度,上旋转壳体221、中旋转壳体220或下旋转壳体222设置有数个底座定位凹槽282,与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及底座第二弹簧281对应设置。由图12可见,本实施例中,上旋转壳体221设置有数个底座定位凹槽282,并与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对应设置,底座第二弹簧281容设于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当中,以使转接座20内部的上旋转壳体221及下旋转壳体222沿着可旋转的方向作动的途中,借由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及底座第二弹簧281的搭配,用以将转接座20接口调整并固定至使用当下所需旋转至的角度及位置。
具体地,底座第二弹簧281容设于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中,而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容设于上旋转壳体221所设置的底座定位凹槽282之间,在转动转接座20接口的途中,底座第二弹簧281受到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的压缩,使得上旋转壳体221及下旋转壳体222能够转动,而当作用力停止,底座第二弹簧281会将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推至当下所对应的底座定位凹槽282。因此,当转接座20与其他电子装置对接时,若需视情况调整接触接口的方向,用户可直接转动至需要的角度及位置,且停止调整时,借由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底座第二弹簧281及底座定位凹槽282的设置,也能对后续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功能。然而,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的结构、材质,底座第二弹簧281是否用其他弹性材质的组件代替,底座定位凹槽282设置的密度、形状,底座第二弹簧281容设于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中的方式,以及底座旋转定位滑块280与底座定位凹槽282对应设置的方式等,在此皆不作任何限定。
由图10可见,沿着此插口2211的剖面线D-D’所呈现出来的剖面图,仅能看到部分的中心端子230,本实施例中,使用途中的旋转系以此组件为轴心。并请同时参阅图11及图12,图6沿垂直方向的剖面线E-E’所呈现出来的剖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而图12沿着插口2211当中的剖面线F-F’所呈现出来的剖面图,亦仅能看到部分的中心端子230,而剖面线D-D’与剖面线F-F’之间的交点,为本实施例的转接座20转接接口的中心点,因此,图12亦绘示出中心端子230为转接座20旋转的轴心。
进一步地,借由外部环形导体232及内部环形导体231的设置,上旋转壳体221及下旋转壳体222旋转至任意角度,容设于上旋转壳体221与下旋转壳体222之间的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皆能够与容设于下旋转壳体222与第四绝缘壳体214之间的外部环形导体232及内部环形导体231保持接触。并且,由图10至图12可见,本实施例中,内部环形导体231具有第三接触部2311,外部环形导体232具有第四接触部2321,第三接触部2311与第四接触部2321平行,但并不以此为限。另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环形导体232及内部环形导体231仅需与第一极端子261及第二极端子262有接触即可,第三接触部2311与第四接触部2321之间不一定平行。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接组件的立体图。转接组件100包括不可旋转式的转接头10以及可旋转式的转接座20。接着,请同时参阅图14至图16,图14为图13沿线G-G’的剖面图,图15为图13沿线H-H’的剖面图,图16为图13沿线I-I’的剖面图。由图14至图16可见,当转接头10与转接座20如图13所示的连接状态,转接头10中的中心导体150与转接座20的中心端子230接触,转接头10中的第一外部导体151与转接座20的第一极端子261接触,转接头10中的第二外部导体152与转接座20的第二极端子262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组件100通过可旋转式的转接头10或转接座20,在电路布局上将会有更大的灵活度,使用上也因转接头10或转接座20可以随意调整方向,增加便利性,并使得多种电子装置在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接组件100时,可以视情况调整方向,收容方式的增加,也间接地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将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绝缘壳体;
一第一旋转壳体,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下方,并设置有至少一插孔;
一第一极导电端子;
一第二极导电端子,邻设于该第一极导电端子;
一第三极导电端子,邻设于该第一极导电端子及该第二极导电端子;
一第二旋转壳体,设置于该第一旋转壳体下方,并与该第一旋转壳体对应设置;
一外部环形端子;
一内部环形端子,邻设于该外部环形端子;
一第二绝缘壳体,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下方,并与该第一绝缘壳体对应设置;
一内间隔件,设置于该第二旋转壳体与该第二绝缘壳体之间;
一中心导体,凸设于该第二绝缘壳体,并与该第三极导电端子接触;
一第一外部导体,凸设于该第二绝缘壳体,邻设于该中心导体,并与该第二极导电端子及该外部环形端子接触;以及
一第二外部导体,凸设于该第二绝缘壳体,邻设于该中心导体及该第一外部导体,并与该第一极导电端子及该内部环形端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旋转定位滑块及一弹簧,且该第一旋转壳体或该第二旋转壳体设置有数个定位凹槽,并与该旋转定位滑块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环形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该外部环形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平行。
4.一种转接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三绝缘壳体;
一上旋转壳体,设置于该第三绝缘壳体下方,并设置有至少一插口;
一第一极端子及一第二极端子,设置于该上旋转壳体下方;
一下旋转壳体,设置于该上旋转壳体下方,并与该上旋转壳体对应设置;
一外部环形导体,并与该第二极端子接触;
一内部环形导体,邻设于该外部环形导体,并与该第一极端子接触;
一中心端子,邻设于该外部环形导体或该内部环形导体;
一第四绝缘壳体,设置于该第三绝缘壳体下方,并与该第三绝缘壳体对应设置;以及
一间隔件,设置于该下旋转壳体与该第四绝缘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座,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第一端子连接件及一第二端子连接件,该第一端子连接件与该第一极端子及该内部环形导体接触,该第二端子连接件与该第二极端子及该外部环形导体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座,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中旋转壳体、一屏蔽滑块及一底座第一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座,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底座旋转定位滑块及一底座第二弹簧,且该上旋转壳体、该中旋转壳体或该下旋转壳体设置有数个底座定位凹槽,并与该底座旋转定位滑块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座,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环形导体具有一第三接触部,该外部环形导体具有一第四接触部,该第三接触部与该第四接触部平行。
9.一种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头;以及
一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座;
其中,当该转接头与该转接座连接时,该中心导体与该中心端子接触。
CN202321592631.8U 2022-12-06 2023-06-21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Active CN2205104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430383P 2022-12-06 2022-12-06
US63/430383 2022-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422U true CN220510422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2631.8U Active CN220510422U (zh) 2022-12-06 2023-06-21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422U (zh)
TW (2) TWM650690U (zh)
WO (1) WO20241203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0392A1 (zh) * 2022-12-06 2024-06-13 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4694B (zh) * 2009-11-02 2013-02-01 Xyz Science Co Ltd Coaxial rotating power connector
CN101872911B (zh) * 2010-05-18 2012-11-07 智嘉通讯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旋转选择推出式多国电源转接器
JP5055445B2 (ja) * 2011-02-16 2012-10-24 淳溢科學股▲ふん▼有限公司 極性補正可能な多機能コネクタースイッチ
TWI644488B (zh) * 2017-08-07 2018-12-11 勝德國際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旋轉式插座裝置及其插座模組
CN207625046U (zh) * 2017-11-16 2018-07-17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充电连接器插头
CN214068945U (zh) * 2020-07-10 2021-08-27 东莞舜威电业有限公司 模块化可替换式插座结构
CN220510422U (zh) * 2022-12-06 2024-02-20 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0392A1 (zh) * 2022-12-06 2024-06-13 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20392A1 (zh) 2024-06-13
TWM652355U (zh) 2024-03-01
TWM650690U (zh) 202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510422U (zh) 转接头、转接座以及转接组件
US9077133B2 (en) Multi-position duckhead adapter plugs and associated moveable plug assemblies
US9721735B2 (en) Multi-function charger
CN219246994U (zh) 电连接器、底座及电连接器与底座组合
CN201616553U (zh) 珠式快速插拔连接器
CN218498497U (zh) 电连接器及其底座
WO2015089893A1 (zh)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CN201601317U (zh) 一种珠式快速插拔连接器
CN114207950B (zh) 电插塞式连接器
CN113725668A (zh) 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CN113131257A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WO2015089906A1 (zh)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CN21009241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CN219554115U (zh) 一种可旋转网线接头
CN217387612U (zh) 插脚组件及充电插头
CN201066755Y (zh) 一种插接器的结构
CN219123535U (zh) 一种插头
CN219123639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20963986U (zh) 电源连接器及轨道插座
CN220544428U (zh) 转换器
CN210379704U (zh) 旋转导电连接结构
CN113381255B (zh) 转换插头及插座组件
CN220984999U (zh) 电连接结构、板端和线端连接器、转接线及连接组件
CN218005479U (zh) 一种可互换和旋转插头的充电器
CN217562903U (zh) 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