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2416U -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92416U CN210092416U CN201920896274.1U CN201920896274U CN210092416U CN 210092416 U CN210092416 U CN 210092416U CN 201920896274 U CN201920896274 U CN 201920896274U CN 210092416 U CN210092416 U CN 2100924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tact arm
- contact
- connector
- elastic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属于连接器领域,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固定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的端子本体,连接器壳体内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组端子安装孔,两组端子安装孔均设置有多个,端子本体包括位于下端的端子基体,端子基体的底部固定嵌设有安装脚,端子基体的上端设有端子接触臂,端子接触臂包括位于端子基体上端两侧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端子基体固定插设在安装孔内,且安装脚与连接器壳体的底端面倒扣连接,通过设置安装脚与插杆的配合,实现将端子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孔内,同时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实现双触点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端子设计接触点一般为单个触点或双个触点,端子的一端为固定结构,另一端则为弹性结构,触点设置在弹性结构的一端,当接触靠近或接触时,得以保证接触可靠性。
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端子不易于稳固安装于连接器壳体内,同时接触点位单个或两个,触发性能还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来有效提高现有技术中触点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通过设置安装脚与插杆的配合,实现将方便将端子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孔内,同时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实现双触点安装。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固定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的端子本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组端子安装孔,两组所述端子安装孔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端子本体包括位于下端的端子基体,所述端子基体的底部固定嵌设有安装脚,所述端子基体的上端设有端子接触臂,所述端子接触臂包括位于端子基体上端两侧的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所述端子基体固定插设在安装孔内,且安装脚与连接器壳体的底端面倒扣连接,所述安装腔的相对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端子接触臂相匹配的触发槽,且触发槽与安装孔相连通,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端两侧侧壁上均嵌设有多个散热条,通过设置安装脚实现将端子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孔内,同时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实现双触点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且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的上端均为弧形结构,有利于双触点的触发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靠近上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的顶端分别设置第三触点、第四触点,且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分别位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的下侧前方,增设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实现多端子触点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接触可靠程度,提升使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脚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连接器壳体内底部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插杆相匹配的插槽,插杆与插槽的紧密配合,有利于提高端子本体位于安装孔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安装孔内嵌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四周边缘处包覆有弹性垫,密封块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端子基体位于安装孔内的稳定性,且提高了安装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端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散热条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与散热条均为相匹配的锥形结构,多个散热条的嵌设,有利于将连接器壳体内部的热量传导出去,提高了连接器散热性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设置安装脚与插杆的配合,实现方便将端子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孔内,同时端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实现双触点安装,提高触发性能。
(2)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且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的上端均为弧形结构,有利于双触点的触发操作。
(3)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靠近上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的顶端分别设置第三触点、第四触点,且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分别位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的下侧前方,增设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实现多端子触点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接触可靠程度,提升使用性能。
(4)连接器壳体的外端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散热条的散热腔,散热腔与散热条均为相匹配的锥形结构,多个散热条的嵌设,有利于将连接器壳体内部的热量传导出去,提高了连接器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端子本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部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条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本体处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本体处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本体加设第三弹性接触臂、第四弹性接触臂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连接器壳体、2安装腔、3触发槽、4端子本体、41端子基体、42安装脚、43插杆、44第一弹性接触臂、45第二弹性接触臂、46第三弹性接触臂、47第四弹性接触臂、5端子安装孔、6密封块、7散热腔、8散热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和固定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内的端子本体4,连接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安装腔2,安装腔2的内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组端子安装孔5,两组端子安装孔5均设置有多个,端子本体4配合安装在安装孔5内。
请参阅图5-6,端子本体4包括位于下端的端子基体41,端子基体41的底部固定嵌设有安装脚42,端子基体41的上端设有端子接触臂,端子接触臂包括位于端子基体41上端两侧的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且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的上端均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以及其下端部位均具有弹性,弧形结构位于触点下端,有利于双触点的触发操作,提高触发有效性。
请参阅图3,端子基体41固定插设在安装孔5内,且安装脚42与连接器壳体1的底端面倒扣连接,安装脚4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插杆43,连接器壳体1内底部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插杆43相匹配的插槽,插槽图中未标出,插杆43与插槽的紧密配合,有利于提高端子本体4位于安装孔5内的稳定性,多个安装孔5内嵌设有密封块6,密封块6的四周边缘处包覆有弹性垫,密封块6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端子基体41位于安装孔5内的稳定性,且提高了安装密封性。
请参阅图7,安装腔2的相对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端子接触臂相匹配的触发槽3,且触发槽3与安装孔5相连通,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位于触发槽3处,且为了提高触点触发性能,在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靠近上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接触臂46和第四弹性接触臂47,第三弹性接触臂46和第四弹性接触臂47的顶端分别设置第三触点、第四触点,且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分别位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的下侧前方,增设第三弹性接触臂46和第四弹性接触臂47,实现多端子触点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接触可靠程度,有效提升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1-4,连接器壳体1的外端两侧侧壁上均嵌设有多个散热条8,连接器壳体1的外端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散热条8的散热腔7,散热腔7与散热条8均为相匹配的锥形结构,多个散热条8的嵌设,有利于将连接器壳体1内部的热量传导出去,提高了连接器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将多个端子本体4插设在安装孔5处,端子本体4上端的端子接触臂与触发槽3相匹配,端子本体4下端的安装脚42倒扣在安装孔5底部,由插杆43与插槽的配合插接,提高了端子本体4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内的稳固性,并根据需要可在安装孔5处嵌设密封块6,提高安装密封性,而端子本体4上端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44、第二弹性接触臂45,第一弹性接触臂44、第二弹性接触臂45上分别另设置第三弹性接触臂46、第四弹性接触臂47,构成多弹性接触臂,多弹性接触臂上分别设置接触点,同一连接器端子设计有两个以上接触点,当其中一个接触点失效时,也可以保证其它接触点的导通,大大提升了接触可靠性,而嵌设在连接器壳体1外端上的多个散热条8则起到一定的热传导作用,有利于连接器的散热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和固定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内的端子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内部开设有安装腔(2),所述安装腔(2)的内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两组端子安装孔(5),两组所述端子安装孔(5)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端子本体(4)包括位于下端的端子基体(41),所述端子基体(41)的底部固定嵌设有安装脚(42),所述端子基体(41)的上端设有端子接触臂,所述端子接触臂包括位于端子基体(41)上端两侧的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所述端子基体(41)固定插设在安装孔(5)内,且安装脚(42)与连接器壳体(1)的底端面倒扣连接,所述安装腔(2)的相对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端子接触臂相匹配的触发槽(3),且触发槽(3)与安装孔(5)相连通,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外端两侧侧壁上均嵌设有多个散热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且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的上端均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44)和第二弹性接触臂(45)靠近上端的内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接触臂(46)和第四弹性接触臂(47),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46)和第四弹性接触臂(47)的顶端分别设置第三触点、第四触点,且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分别位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的下侧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4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插杆(43),所述连接器壳体(1)内底部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插杆(43)相匹配的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孔(5)内嵌设有密封块(6),所述密封块(6)的四周边缘处包覆有弹性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外端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散热条(8)的散热腔(7),所述散热腔(7)与散热条(8)均为相匹配的锥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96274.1U CN210092416U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96274.1U CN210092416U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92416U true CN210092416U (zh) | 2020-02-18 |
Family
ID=69483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96274.1U Active CN210092416U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924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38056A (zh) * | 2021-04-26 | 2021-06-11 | 江苏富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自动检测及生产包装设备 |
-
2019
- 2019-06-14 CN CN201920896274.1U patent/CN21009241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38056A (zh) * | 2021-04-26 | 2021-06-11 | 江苏富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自动检测及生产包装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51344B2 (en) | Power connector carrying larger current | |
CN203466319U (zh) |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TW201503497A (zh) | 電連接器 | |
CN107275840B (zh) | 防松脱插脚组件、防松脱插座及插座的防松脱方法 | |
CN21009241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触点连接器 | |
US656896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CN204885550U (zh) | 一种带绝缘片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 | |
CN206471607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12271495A (zh) |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6671423U (zh) |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 |
CN212304002U (zh) | 一种usb母插座 | |
CN209844087U (zh) | 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 | |
CN2045170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744234U (zh) | 一种正反插usb插头 | |
CN115296096B (zh) | 一种快速插拔小型化大电流连接器 | |
CN214673218U (zh) | 一种磁性接地连接器 | |
CN220382427U (zh) | 提高屏蔽效果的type-c连接器母座 | |
CN203631872U (zh) | 防误插的新型连接器 | |
CN202585862U (zh) | 卡连接器 | |
CN216903554U (zh) | 一种智能测试夹 | |
CN216312218U (zh) | 一种稳定连脚sata硬盘接口 | |
TWI356542B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20306551U (zh) | 一种充电插座 | |
CN216720329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21508553U (zh) | 一种易插拔耐抗振动的刺破式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