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0707U -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0707U
CN215600707U CN202121340284.0U CN202121340284U CN215600707U CN 215600707 U CN215600707 U CN 215600707U CN 202121340284 U CN202121340284 U CN 202121340284U CN 215600707 U CN215600707 U CN 215600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power connection
connection section
data lin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02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清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ydix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ydix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ydix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ydix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02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0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0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0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和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包括导电条、中部连接件、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导电条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接电段、中部连接段和第二接电段;中部连接件设于导电条的中部连接段;第一插接端与中部连接件相连接,且第一插接端与第一接电段固连;第一插接端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第一接电段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第二插接端与中部连接件相连接,且第二插接端与第二接电段固连;第二插接端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第二接电段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本申请能够有效提升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减少转接器因反复拔插而电路导通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和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数据线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件。现有的数据线都具有充电和传输数据的功能,在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各种电子设备充电等都需要使用到数据连接线。而随着当前市场中各种电子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连接口也逐渐发展出了多种结构;为了增加一根数据线连接头的兼容适配性能,市场中也相应出现了用于数据线的转接器。
公告号为CN2075881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设于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印刷电路板,其中,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用于适配不同结构的连接口/连接头,且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内部均设有连接端子。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的连接端子,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端子。通过印刷电路板的设置将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通,即可令转接器具有对连接口/连接头进行转接的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转接器中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导通是利用印刷电路板与连接端子的连接来实现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反复多次对转接器的拔插操作而降低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电路导通稳定性,这会降低转接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反复拔插对转接器中电路导通稳定性的影响,以使转接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包括:
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接电段、中部连接段和第二接电段;
中部连接件,所述中部连接件设于导电条的中部连接段;
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与中部连接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插接端与第一接电段固连;所述第一插接端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一接电段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
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二插接端与中部连接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插接端与第二接电段固连;所述第二插接端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二接电段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电条的第一接电段与第二接电段作为与被转接端接电端子接触导通的端子,即令转接器内的导通电路为一体成型的导电条;从而,有效提升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减少转接器因反复拔插而电路导通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同时,直接将导电条作为转接器的导通电路,也可使得转接器制备过程更加简易便捷,在一定程度降低转接器的生产成本、提升转接器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均为对称设置的双面插接端,所述导电条有相互独立的两组,所述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连接于两个被转接端之间时,至少有一组导电条将两个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无需区分插接方向都能够与相对应的被转接端实现电路导通,从而使得转接器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利,且可减少因插接不适配而令导电条的第一接电段或第二接电段造成磨损的情况,从而延长转接器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电段包括被包覆部和凸起外露部,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第一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设有容置被包覆部的包覆腔,且所述第一插接板设有连通至包覆腔以供凸起外露部外露的外露槽,所述凸起外露部凸出于第一插接板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外露部与外露槽之间的配合能够构成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之间的限位结构,以使得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实际在对转接器进行拔插的过程中,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存在相对移动的趋势,利用凸起外露部与外露槽之间的配合,可有效减少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令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的连接稳定性能更佳,从而保持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被包覆部背离凸起外露部的表面设有第一沉槽,所述第一插接板的包覆腔内设有能够伸入第一沉槽的第一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条与第一沉槽的配合能够构成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之间的限位结构,以使得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减少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令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的连接稳定性能更佳,从而保持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端还包括能够将第一插接板封装在内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设有下沉台,以使第一外壳形成有台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外壳能够对第一插接板与第一接电段起到防护作用;并且,第一外壳上下沉台的设置,使得第一外壳形成有台阶,便于拔插转接器的过程中对第一外壳进行施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电段包括依次连接的平直连接部、弯折翘起部和平直接电部,所述平直连接部连接于中部连接段;所述第二插接端包括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二插接板设有包覆弯折翘起部的的弯折孔,所述第二插接板设有连通于弯折孔以供平直连接部伸入的伸入孔,所述第二插接板的表面设有容置平直接电部的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翘起部与弯折孔的配合能够形成第二插接板与第二接电段之间的限位结构,以使得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实际在对转接器进行拔插的过程汇总,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存在相对移动的趋势,利用弯折翘起部与弯折孔的配合,可有效减少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令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的连接稳定性更佳,从而保持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电段还包括设于平直接电部的下沉连接部,所述第二插接板设有连通于容置槽用于容置下沉连接部的连接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沉连接部与连接腔的配合能够形成第二插接板与第二接电板之间的限位结构,以提升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少转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令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的连接稳定性更佳,进而能够保持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平直接电部的外露表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凸出于第二插接板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部的设置能够令平直接电部与被转接端接电端子的接触更为紧密,以便于实现电路的导通。
可选的,所述平直接电部背离凸起部的表面设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的位置与尺寸均对应于所述凸起部的位置与尺寸,且所述第二插接板的容置槽内设有能够伸入第二沉槽的第二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条与第二沉槽的配合能够构成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之间的限位结构,以使得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减少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令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的连接稳定性能更佳,从而保持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此外,第二沉槽的位置与尺寸均对应于凸起部的位置与尺寸,实际成型过程中,可通过在平直接电部施压形成第二沉槽的过程中同时形成凸起部,令制备过程更为简便。
可选的,所述第二插接端还包括能够将第二插接板与中部连接件封装在内的第二外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外壳的设置能够将第二插接板与中部连接件防护在内,且利用第二外壳对第二插接板与中部连接件的同时连接,也可进一步提升第二插接板与中部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有效提升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减少转接器因反复拔插而电路导通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降低转接器的生产成本、提升转接器的生产效率;
2.可减少因插接不适配而令导电条的第一接电段或第二接电段造成磨损的情况,延长转接器的使用寿命;
3.可有效减少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令第一接电段与第一插接板、第二接电段与第二插接板的连接稳定性能更佳,从而保持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条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条与中部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隐去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导电条、第一插接板与第二插接板配合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电条;11、第一接电段;111、被包覆部;112、凸出外露部;113、第一沉槽;12、中部连接段;13、第二接电段;131、平直连接部;132、弯折翘起部;133、平直接电部;1331、凸起部;1332、第二沉槽;134、下沉连接部;2、中部连接件;3、第一插接端;31、第一插接板;311、包覆腔;312、外露槽;313、第一凸条;32、第一外壳;321、下沉台;4、第二插接端;41、第二插接板;411、伸入孔;412、弯折孔;413、容置槽;414、连接腔;415、第二凸条;42、第二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参照图1和图2,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包括导电条1、中部连接件2、第一插接端3和第二插接端4,其中,导电条1呈长条状,且导电条1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电段11、中部连接段12和第二接电段13。中部连接件2固定设置于导电条1的中部连接段12,本实施例中,中部连接件2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硬质塑胶块。第一插接端3固定连接于中部连接件2,且第一插接端3与第一接电段11固定连接;第二插接端4固定连接于中部连接件2,且第二插接端4与第二接电段13固定连接。
当第一插接端3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第一接电段11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当第二插接端4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第二接电段13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以此实现转接器在两个被转接端的电路导通,从而达到线路连通充电的目的。
参照图1和图3,为了提升转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第一插接端3与第二插接端4均为对称设置的双面插接端;本实施例中,导电条1总计有四根,四根导电条1被均分为相互独立的两组。当第一插接端3与第二插接端4连接于两个被转接端之间时,至少有一组导电条1能够将两个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导通。
具体的,被转接端可以是作为转接头的连接公头,也可以是作为转接口的连接母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端3所连接的被转接端为TYPE-C接头,第二插接端4所连接的被转接端为USB母座。
参照图1和图4,第一插接端3包括第一插接板31和能够将第一插接板31封装在内的第一外壳32;其中,第一插接板31与第一接电段11固定连接,并利用第一插接板31与中部连接件2之间的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一接电段11能够保持稳定的姿态,减少第一接电段11受外力而弯折变形的情况。并且,同属一组的两根导电条1的第一接电段11能够露出于第一插接板31的一表面,同属另一组的两根导电条1的第一接电段11能够露出于第一插接板31的另一表面。
参照图5和图6,具体的,第一接电段11包括被包覆部111和凸出外露部112;相应的,第一插接板31内开设有将被包覆部111容置在内的包覆腔311,并且,第一插接板31开设有连通至至包覆腔311以供凸出外露部112外露的外露槽312,使得凸出外露部112能够经由外露槽312凸出于第一插接板31的表面。此外,被包覆部111背离凸起外露部的表面冲压成型有第一沉槽113,相应的,第一插接板31的包覆腔311内成型有能伸入第一沉槽113的第一凸条313,进一步加强第一接电段11与第一插接板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板31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硬质塑胶板,且第一插接板31与中间连接件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相应的,第一插接板31的包覆腔311、外露槽312和第一凸条313均为第一插接板31注塑成型过程中将第一接电段11包覆时自然形成。
参照图1和图4,第一外壳32在第一外壳32封装在内;具体的,第一外壳32呈内部中空状。其中,第一外壳32远离中部连接件2的一端敞口,第一外壳32靠近中部连接件2的一端包覆于第一插接板31外壁。同时,第一外壳32包覆于第一插接板31的一端的外壁下沉有下沉台321,以使得第一外壳32的外壁形成有台阶;在实际插接转接器的过程中,下沉台321的设置便于对第一外壳32施力。
参照图1和图4,第二插接端4包括第二插接板41和能够将第二插接板41和中部连接件2封装在内的第二外壳42,其中,第二插接板41与第二接电段13固定连接,并利用第二插接板41与中部连接件2之间的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二接电段13能够保持稳定的姿态,减少第二接电段13受外力作用弯折变形的情况。并且,同属一组的两根导电条1的第二接电段13能够露出于第二插接板41的一表面,同属另一组的两根导电条1的第二接电段13能够露出于第二插接板41的另一表面。
参照图5和图7,具体的,第二接电段13包括沿远离中部连接段12方向依次连接的平直连接部131、弯折翘起部132和平直接电部133。相应的,第二插接板41开设有能够将弯折翘起部132包覆的弯折孔412;同时,第二插接板41开设有与弯折孔412相连通以供平直连接部131伸入的伸入孔411。此外,第二插接板41的表面开设有与弯折孔412相连通的容置槽413;平直接电部133容置于容置槽413内,且平直接电板能够自容置槽413槽口与外界接触的表面还成型有凸起部1331,以便于实现电路的导通。
为了提升第二接电段13与第二插接板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接电段13还包括连接于平直接电部133的下沉连接部134;相应的,第二插接板41开设有连通于容置槽413以用于容置下沉连接部134的连接腔414。此外,平直接电部133背离凸起部1331的表面冲压成型有第二沉槽1332;相应的,第二插接板41的容置槽413内成型有能够第二沉槽1332的第二凸条415。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沉槽1332的位置与尺寸均对应于凸起部1331的位置与尺寸,在实际成型过程中,可通过在平直接电部133冲压成型的方式同时成型第二沉槽1332与凸起部1331,令制备过程更为简便、高效。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板41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硬质塑胶板,且第二插接板41与中间连接件可经由注塑过程的黏附力实现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令第二插接板41与中间连接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相应的,第二插接板41的弯折孔412、伸入孔411、容置槽413、连接腔414和第二凸条415均为第二插接板41包覆第二接电段13注塑成型过程中将第二接电段13包覆时自然形成。
参照图1和图4,第二外壳42为内部中空的壳体,且第二外壳42能够将第二插接端4与中部连接件2封装在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壳42呈长方形壳体状,且第二外壳42的一端固定包覆于中部连接件2,以此实现第二外壳42与中部连接件2的固定连接。同时,第二外壳42的另一端呈敞口设置,以便于与被插接端进行插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数据线转接器的实施原理为:将导电条1的第一接电段11与第二接电段13作为与被转接端接电端子接触导通的端子,即令转接器内的导通电路为一体成型的导电条1;从而有效提升转接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减少转接器因反复拔插而电路导通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同时,第一插接板31注塑成型与第一接电段11相连接,并利用第一插接板31与第二接电段13之间的包覆腔311与被包覆部111、第一凸条313与第一沉槽113的配合关系,提升第一插接板31与第一接电段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插接板41注塑成型与第二接电段13相连接,并利用第二插接板41与第二接电段13之间的弯折孔412与弯折翘起部132、连接腔414与下沉连接部134、第二凸条415与第二沉槽1332的配合关系,提升第二插接板41与第二接电段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最终令导电条1与第一插接端3、第二插接端4实现稳定连接,减少实际对转接器进行拔插的过程中,减少导电条1与第一插接端3、导电条1与第二插接端4之间的出现相对移动的情况,从而保持转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电路导通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延长转接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条(1),所述导电条(1)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接电段(11)、中部连接段(12)和第二接电段(13);
中部连接件(2),所述中部连接件(2)设于导电条(1)的中部连接段(12);
第一插接端(3),所述第一插接端(3)与中部连接件(2)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插接端(3)与第一接电段(11)固连;所述第一插接端(3)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一接电段(11)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
第二插接端(4),所述第二插接端(4)与中部连接件(2)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插接端(4)与第二接电段(13)固连;所述第二插接端(4)与被转接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二接电段(13)能够与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3)与第二插接端(4)均为对称设置的双面插接端,所述导电条(1)有相互独立的两组,所述第一插接端(3)与第二插接端(4)连接于两个被转接端之间时,至少有一组导电条(1)将两个被转接端的接电端子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段(11)包括被包覆部(111)和凸起外露部,所述第一插接端(3)包括第一插接板(31);所述第一插接板(31)设有容置被包覆部(111)的包覆腔(311),且所述第一插接板(31)设有连通至包覆腔(311)以供凸起外露部外露的外露槽(312),所述凸起外露部凸出于第一插接板(31)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包覆部(111)背离凸起外露部的表面设有第一沉槽(113),所述第一插接板(31)的包覆腔(311)内设有能够伸入第一沉槽(113)的第一凸条(3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3)还包括能够将第一插接板(31)封装在内的第一外壳(32),所述第一外壳(32)的外壁设有下沉台(321),以使第一外壳(32)形成有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电段(13)包括依次连接的平直连接部(131)、弯折翘起部(132)和平直接电部(133),所述平直连接部(131)连接于中部连接段(12);所述第二插接端(4)包括第二插接板(41),所述第二插接板(41)设有包覆弯折翘起部(132)的的弯折孔(412),所述第二插接板(41)设有连通于弯折孔(412)以供平直连接部(131)伸入的伸入孔(411),所述第二插接板(41)的表面设有容置平直接电部(133)的容置槽(4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电段(13)还包括设于平直接电部(133)的下沉连接部(134),所述第二插接板(41)设有连通于容置槽(413)用于容置下沉连接部(134)的连接腔(4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接电部(133)的外露表面设有凸起部(1331),所述凸起部(1331)凸出于第二插接板(41)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接电部(133)背离凸起部(1331)的表面设有第二沉槽(1332),所述第二沉槽(1332)的位置与尺寸均对应于所述凸起部(1331)的位置与尺寸,且所述第二插接板(41)的容置槽(413)内设有能够伸入第二沉槽(1332)的第二凸条(41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据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端(4)还包括能够将第二插接板(41)与中部连接件(2)封装在内的第二外壳(42)。
CN202121340284.0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Active CN215600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0284.0U CN215600707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0284.0U CN215600707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0707U true CN215600707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5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0284.0U Active CN215600707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0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43475U (zh) 电连接器的舌板补强结构及Type-C连接器
CN215600707U (zh)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CN219086403U (zh) 一种具有usb接口的插头、插座以及延长线
CN2202979Y (zh) 防触电插头、插座
CN213816658U (zh) 壳体结构、连接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607710U (zh) 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
CN215870052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
CN111525357A (zh) 切换转接头、手持终端及双充式手持设备
CN113131257A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CN211700646U (zh) 电连接器、数据线、连接器母座和充电头
CN212725685U (zh) 一种电连接器公端
CN212725697U (zh) 智能排插
CN21987412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1182633U (zh) 复合型连接器
CN217036235U (zh) 一种双输出模式的插头
CN219696730U (zh) 简易型Type-C插头连接器
CN218525861U (zh) 一种pcb板导通的转接插头
CN211700645U (zh) 电连接器、数据线、连接器母座和充电头
CN21965906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17848505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插接结构
CN210517235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6357212U (zh) 一种无线传输麦克风转接装置
CN217062562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xh电连接器
CN219591684U (zh) 保护壳的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3816533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