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4125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74125U CN219874125U CN202321016774.4U CN202321016774U CN219874125U CN 219874125 U CN219874125 U CN 219874125U CN 202321016774 U CN202321016774 U CN 202321016774U CN 219874125 U CN219874125 U CN 219874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ocket
- power
- electrical connector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接座、检测端子和电源端子,插接座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插接座的第一侧用于外接电源,检测端子和电源端子均连接于插接座的第二侧,插接座用于沿预设插拔方向移动,以使检测端子和电源端子插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至少电源端子可沿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检测端子具有远离插接座的第一接触端,电源端子具有远离插接座的第二接触端;在预设插拔方向上及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第二接触端相对第一接触端更远离插接座的第二侧。本电连接器在于待连接设备连接后,电源端子首先接触待连接设备中的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检测端子延后接触待连接设备中的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以避免瞬间产生较大电流,进而避免产生电弧打火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磁吸式充电器是通过磁吸方式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口对吸接通,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相较于以插拔方式连接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器,极大减少了插拔次数,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现有的磁吸式充电器在与待充电设备对吸瞬间,磁吸式充电器的电源端子与待充电设备中相应触头或触点之间会产生电弧打火现象,进而容易导致磁吸式充电器烧坏,并损坏待充电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避免插接瞬间产生电弧打火现象。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接座、检测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插接座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插接座的第一侧用于外接电源,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均连接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所述插接座用于沿预设插拔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插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至少所述电源端子可沿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所述检测端子具有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一接触端,所述电源端子具有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二接触端;在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上及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端相对所述第一接触端更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
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上,所述电源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检测端子的长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分布于所述检测端子的同侧或者周围。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结构安装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所述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结构用于使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保持弹性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结构安装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所述检测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结构用于使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保持弹性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座包括:收容体,所述收容体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敞口,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内部,所述敞口可显露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座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部分所述收容体,未被所述外壳包覆的其余部分所述收容体凸露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座还包括:绝缘内模,所述绝缘内模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包覆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所述收容体之间。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座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均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容体为磁吸件或被磁吸件,或者,所述收容体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端面设有磁吸部或被磁吸部。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插接座、检测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插接座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插接座的第一侧用于外接电源,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均连接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所述插接座用于沿预设插拔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插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至少所述电源端子可沿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所述检测端子具有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一接触端,所述电源端子具有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二接触端;在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上及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端相对所述第一接触端更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在将本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插接后,电源端子能够首先接触待连接设备中的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而检测端头延后接触待连接设备中的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当检测端子检测的插接信号为高电平且立即协议沟通达到最大充电功率时,电源端子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电源触点或电源触头接触后瞬间所产生的较大电流不会产生电弧打火现象,进而不会损坏电连接器,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一;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二;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在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部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插接座10,第一侧11,第二侧12,收容体14,收容腔,141,敞口142,第一连接部143,外壳15,容纳腔151,容纳口152,绝缘内模16,内模安装腔161,第二连接部162,插入部163,电路板17;
检测端子20,检测主体部21,检测凸部22,第一接触端200;
电源端子30,正极端子31,负极端子32,电源主体部33,电源凸部34第二接触端300;
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第一容置体41,第一容置通道410,第一容置口411,第一弹性件42;
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第二容置体51,第二容置通道510,第二容置口511,第二弹性体52;
线缆70,承插槽71,插接腔711,应力消除部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以与智能穿戴设备、数码产品、智能家居、车载导航、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进行连接,以为这些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者信号传输。以下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为例进行说明,相应的,该电连接器可以作为充电器进行使用。更为具体的是,该电连接器应用于充电线,该充电线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进行充电使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也可应用于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充电使用。
以往的电连接器通常设置有长度一样的检测端子和电源端子,在将该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连接后,检测端子与待连接设备中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接触,电源端子与待连接设备中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接触,此时,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之间通过检测端子与待连接设备中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之间协议沟通达到最大充电功率,从而容易导致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与待连接设备中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之间产生电弧打火现象,进而容易导致电连接器烧坏,并损坏待连接设备。
以下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为充电器公头,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为母头,电连接器以插拔的方式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连接或断开,公头插接在母头上,可将电源与待连接设备连接,从而为待连接设备进行充电。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插接座10,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
插接座10具有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插接座10的第一侧11用于外接电源,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均连接于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插接座10用于沿预设插拔方向移动,以使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插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在插接座10沿预设插拔方向移动,并使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插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的过程中,至少电源端子30可沿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
本实施例中,检测端子20具有远离插接座10的第一接触端200,在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充电口插接时,第一接触端200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接触,电源端子30具有远离插接座10的第二接触端300,在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充电口插接时,第二接触端300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接触。在电连接器预设插拔方向上及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第二接触端300相对第一接触端200更远离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源端子30可沿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则该电源端子30相当于与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之间弹性连接,并且,在电连接器未插接至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电源端子30的第二接触端300相对于检测端子20的第一接触端200更远离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则相当于,在电连接器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电源端子30的长度大于检测端子20的长度。
在弹性连接的作用下,当电源端子30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时,电源端子30处于伸出的初始状态。当电连接器沿预设插拔方向(如图1所示的插拔方向)插接至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时,电源端子30回缩,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电源端子30能够保持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充分接触。当电连接器沿预设插拔方向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拔出时,则电源端子30伸出,复位至初始状态。
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端子20远离插接座10的第一接触端200可以为平面、弧面、点中的其中一种,同样的,电源端子30远离插接座10的第二接触端300也可以为平面、弧面、点中的其中一种,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1所示,在电连接器“插”方向上、“拔”方向上、以及电连接器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电源端子30的第二接触端300相对于检测端子20的第一接触端200更远离于插接座10。如此,当将本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插接后,电源端子30的第二接触端300能够首先接触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而检测端子20的第一接触端200延后接触待连接设备充电口中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检测端子20的第一接触端200在与待连接设备充电口中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接触后,会对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的插接信号(insert)进行检测,当插接信号为低电平时,表示电连接器待连接设备未连接,当插接信号为高电平时,表示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已连接。在电连接器的检测端子20与待连接设备已连接时,检测端子20立即检测协议沟通达到最大充电功率。
本申请中,在电连接器预设插拔方向上或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采用电源端子30的第二接触端300相对于检测端子20的第一端面200更远离插接座10的设置方式,则当检测端子20检测协议沟通达到最大充电功率时,由于电源端子30已经接触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的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则电源端子30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之间不会瞬时产生较大电流,不会产生电弧打火现象,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在电连接器沿预设插拔方向上,电源端子20的长度大于检测端子30的长度。
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安装于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电源端子30连接于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用于使电源端子30与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保持弹性连接。
继续参见图6所示,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包括:第一容置体41和第一弹性件42,第一容置体41固定于插接座10,第一容置体41设有第一容置通道410,电源端子30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容置通道410,并可延伸至第一容置体41的外部。第一弹性件42设置于第一容置通道410的内部,并且,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抵顶第一容置通道410的底部,第一弹性件42的另一端抵顶电源端子30,第一弹性体42能够提供弹性力,从而使得电源端子30可沿电连接器的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
具体的是,第一容置通道410的一端设有第一容置口411,另一端封闭,则电源端子30可从第一容置通道410的第一容置口411延伸至第一容置体41的外部,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抵顶在第一容置通道410的封闭端。
本实施例中,电源端子30具有电源主体部33和电源凸部34,第一容置口411的大小小于电源凸部34的横截面面积大小,但第一容置口411的大小能够保证电源主体部33向外延伸至第一容置体41的外部,第一容置通道410的大小能够容纳电源凸部34,并保证电源凸部34在第一容置通道410内能够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端子20也可与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之间采用弹性连接的方式,同样的,在电连接器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检测端子20处于伸出的初始状态。当电连接器沿预设插拔方向插接至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时,检测端子20回缩,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检测端子20能够保持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充分接触。当电连接器沿预设插拔方向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拔出时,则检测端子20伸出,复位至初始状态。
继续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同样安装于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检测端子20连接于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用于使检测端子20与插接座10的第二侧12保持弹性连接。
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包括:第二容置体51和第二弹性件52,第二容置体51固定于插接座10,第二容置体51设有第二容置通道510,检测端子20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容置通道510,并可延伸至第二容置体51的外部。第二弹性件52设置于第二容置通道510的内部,并且,第二弹性件52的一端抵顶第二容置通道510的底部,第二弹性件52的另一端抵顶检测端子20,第二弹性件52同样可提供弹性力,从而使得检测端子20可沿电连接器的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
具体的,第二容置通道510的一端设有第二容置口511,另一端封闭,则检测端子20可从第二容置通道510的第二容置口511延伸至第二容置体51的外部,第二弹性件52的一端抵顶在第二容置通道510的封闭端。
本实施例中,检测端子20具有检测主体部21和检测凸部22,第二容置口511的大小小于检测凸部22的横截面面积大小,但第二容置口511的大小能够保证检测主体部21向外延伸至第二容置体51的外部,第二容置通道510的大小能够容纳检测凸部22,并保证检测凸部22在第二容置通道510内能够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端子30包括: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分布于检测端子20的同侧或周围。
具体而言,在检测端子20的两侧依次排开都分别设置有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如此,使得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设置在检测端子20的两侧。当然,也可以检测端子20为圆心,在同一圆周的一个半圆上设置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并在该圆周的另一个半圆上再设置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并保证两个半圆上的正极端子31关于检测端子20对称、保证两个半圆上的负极端子32关于检测端子20对称,如此,使得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设置在检测端子20的周围。本实施方式中,将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设置在检测端子20的同侧或周围的方式,在将本电连接器插接至待连接设备时,可不考虑电连接器的正反方向,提高用户体验。
当然,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都具有远离插接座10的第二接触端300,在电连接器的预设插拔方向上及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的第二接触端300相对于检测端子20更远离插接座10。
同样的,在电连接器沿预设插拔方向上,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的长度都大于检测端子20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
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检测端子20的两侧依次排开的方式设置正极端子31和负极端子32。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和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的安装,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支架60,在支架60上设有检测安装孔61、正极安装孔62和负极安装孔63,其中,在检测安装孔61的两侧依次设置有正极安装孔62和负极安装孔63,将检测端子20对应的第二弹性伸缩结构50的第二容置体51安装于检测安装孔61,将正极端子31对应的第一弹性伸缩结构40的第一容置体41安装于正极安装孔62,将负极端子32对应的第二弹性伸缩结构40的第二容置体41安装于负极安装孔63。
如图7和图8所示,正极端子31的长度与负极端子32的长度相同,或者,正极端子31的长度小于负极端子32的长度,但,检测端子20的长度既小于正极端子31的长度,也小于负极端子32的长度。
参见图1-图8所示,插接座10包括:收容体14,该收容体14具有收容腔141,收容腔141具有敞口142,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均位于收容腔141的内部,敞口142可显露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以便于在电连接器插接至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时,能够使得检测端子20接触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的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使得电源端子30能够接触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的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
本实施例中,将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均设置于收容腔141的内部,可避免因误碰损坏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插接座10还包括:外壳15,外壳15包覆部分收容体14,未被外壳15包覆的其余部分收容体14凸露至外壳15的外部,凸露至外壳15外部的其余部分收容体14形成为凸出结构,在将本电连接器插接至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时,该凸出结构可以插入至充电口中,以引导检测端子20与待连接设备的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接触,引导电源端子30与待连接设备的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接触。
具体的,在外壳15的内部设有容纳腔151,在外壳15上还开设有容纳口152,部分收容体14容纳在容纳腔151中,其余部分收容体14经容纳口152凸露至外壳15的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收容体14为磁吸件或被磁吸件,或者,该收容体14背向插接座10的端面设有磁吸部或被磁吸部,从而在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插接时,通过磁吸力进行对吸,以提供连接力,可使本电连接器快速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连接。
当收容体14为磁吸件或者在收容体14背向插接座10的端面设置磁吸部时,该收容体14或者磁吸部可以采用磁铁制作,相应的,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处设置有能够被磁吸的部件,例如,充电口周围有铁制作而成。当收容体14为被磁吸件或者在收容体14背向插接座10的端面设置被磁吸部时,该收容体14或者被磁吸部可以采用铁制作,相应的,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处设置有能磁铁。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5可以为采用铝材质制作而成的铝壳,为避免触电,插接座10还包括:绝缘内模16,该绝缘内模16设置于外壳15与包覆于外壳15内的其余部分收容体14之间。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15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制成,即可不设置绝缘内模16。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17,电路板17设置于绝缘内模16的内部,检测端子20和电源端子30均与电路板17的电性连接。
绝缘内模16包覆电路板17,具体的是,绝缘内模16的内部设有内模安装腔161,电路板17安装于内模安装腔161。
电路板17可用于控制电路的状态,该状态可以是正在充电、已充满等状态,当然,也可在电路板上设置两个发光单元(例如,发光二极管),两个发光单元用来指示电路所处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收容体14的后端两侧设有第一连接部143,绝缘内模16还设有第二连接部162,第一连接部143与第二连接部162之间连接,从而将绝缘内模与收容体14连接。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43与第二连接部162之间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二者也可采用其他诸如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线缆70,线缆70的一端贯穿绝缘内模16并与电路板17电性连接,线缆70的另一端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电源接口,电源适配器等。
在一实施例中,线缆70的一端还设有承插槽71,承插槽71安装于外壳30的内部。承插槽71具有插接腔711,绝缘内模16朝向承插槽71的一侧设有插入部163,插入部163可插接连接至插接腔711。
本实施例中,在线缆70与承插槽71之间还设有应力消除部72,该应力消除部72包覆于线缆70尾部并连接承插槽71,可防止线缆70尾部弯折破裂。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端子30具有多个,检测端子20相对于多个电源端子30位于中部位置,该中部位置可以是插接座10一侧的中部位置,多个电源端子30分布于检测端子20的两侧或周围,换言之,多个电源端子30相对于检测端子20对称式设置,如此,在将本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插接连接时,则可不考虑插接方向,在任意方向上将本电连接器插接至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便于用于快速插接,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中,在将本电连接器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插接后,电源端子能够首先接触待连接设备中的电源触头或电源触点,而检测端头延后接触待连接设备中的检测触头或检测触点。当检测端子检测的插接信号为高电平且立即协议沟通达到最大充电功率时,电源端子与待连接设备的充电口中电源触点或电源触头接触后瞬间所产生的较大电流不会产生电弧打火现象,进而不会损坏电连接器,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座、检测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插接座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插接座的第一侧用于外接电源,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均连接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所述插接座用于沿预设插拔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插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至少所述电源端子可沿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伸缩移动;所述检测端子具有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一接触端,所述电源端子具有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二接触端;在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上及未插接待连接设备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端相对所述第一接触端更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插拔方向上,所述电源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检测端子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分布于所述检测端子的同侧或者周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结构安装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所述电源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伸缩结构用于使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保持弹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结构安装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所述检测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二弹性伸缩结构用于使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插接座的第二侧保持弹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包括:收容体,所述收容体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具有敞口,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内部,所述敞口可显露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部分所述收容体,未被所述外壳包覆的其余部分所述收容体凸露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还包括:绝缘内模,所述绝缘内模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包覆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所述收容体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电源端子均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体为磁吸件或被磁吸件,或者,所述收容体远离所述插接座的端面设有磁吸部或被磁吸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16774.4U CN219874125U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一种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16774.4U CN219874125U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一种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74125U true CN219874125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7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16774.4U Active CN219874125U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一种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74125U (zh) |
-
2023
- 2023-04-27 CN CN202321016774.4U patent/CN219874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27191B1 (en) | Robust magnetic connector | |
US8317528B2 (en) |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EP3703197B1 (en) | Connector having surge prevention function and circuit board including same | |
CN219419597U (zh) | 充电器插头及充电器 | |
CN21987412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7405745U (zh) | 一种电源插座 | |
CN207116857U (zh) | 一种带自短路机构的连接器 | |
CN105577865B (zh) |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 |
CN109326911B (zh) | 连接器及充电数据线 | |
CN209561818U (zh) | 一种micro usb转接头及其连接器 | |
CN109687542B (zh) |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 |
CN208257019U (zh) | 一种短路连接器开关 | |
CN102347534A (zh) | 智能电连接器 | |
CN206332248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3401713U (zh) | 电连接器公端、母端、电连接器及供电或耗电设备 | |
CN215600707U (zh) |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 |
CN220895908U (zh) | 一种连接器插座及连接器 | |
CN218448511U (zh) | 一种通信可控插接头及数据线 | |
CN220774866U (zh) | 一种数码设备的外置附件连接结构 | |
CN217036100U (zh) | 电源插座连接器 | |
CN211700646U (zh) | 电连接器、数据线、连接器母座和充电头 | |
CN219959569U (zh) | 一种电动车的电连接器结构 | |
CN211700645U (zh) | 电连接器、数据线、连接器母座和充电头 | |
CN221574269U (zh) | 一种混合型连接器 | |
CN212725697U (zh) | 智能排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