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2596U - 集尘容器、集尘装置、安装腔室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集尘容器、集尘装置、安装腔室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2596U
CN220442596U CN202322110017.XU CN202322110017U CN220442596U CN 220442596 U CN220442596 U CN 220442596U CN 202322110017 U CN202322110017 U CN 202322110017U CN 220442596 U CN220442596 U CN 220442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dust
guide
mounting memb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00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宇
王振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2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2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尘容器、安装腔室、集尘装置和清洁设备,集尘容器包括:安装件;尘袋,连接安装件,并与安装件围成腔体;安装件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导向部沿安装件的上下方向延伸;安装腔室的内侧表面具有与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安装件装入安装腔室时,导向部沿放置仓的导向配合部插入;在安装件装入安装腔室的状态下,安装件靠近安装腔室的第一壁。本申请通过将尘袋连接安装件,在集尘容器的安装件两端设置导向部,在安装腔室的内侧表面设置导向配合部,在集尘容器装入安装腔室或从安装腔室取出的过程中,安装件的导向部可以与导向配合部配合,引导集尘容器的装入或拆卸过程,因此,提高了集尘容器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集尘容器、集尘装置、安装腔室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尘容器、集尘装置、安装腔室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也走进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例如,扫地机器人可以对指定区域进行清洁,将灰尘等垃圾收集至集尘容器中。
为了提升集尘容器的清洁便利性,目前有的扫地机器人的集尘容器被构造为安装于机器外壳内的透气材质的尘袋,机器外壳上的开口作为进尘口,尘袋的开口端固定安装在机器外壳的进尘口上,尘袋本身作为出气口和过滤空气中垃圾的过滤网。在扫地机器人工作过程中,扫地机器人内部通过抽吸装置抽负压,使空气从进尘口进入尘袋,空气中的灰尘等垃圾被尘袋过滤后收集在尘袋内,可以方便清理,经尘袋过滤后的空气从进尘口对侧流出。
但是,由于尘袋为柔性材质,相关技术中尘袋的拆装方式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尘容器及集尘装置,可以实现尘袋的快捷拆装。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容器,用于安装于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具有安装腔室,所述集尘容器包括:
安装件;
尘袋,连接所述安装件,并与所述安装件围成腔体;
所述安装件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件的上下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安装腔室的内侧表面具有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
所述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时,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腔室的所述导向配合部插入;在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状态下,所述安装件靠近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腔室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接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进风口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和垃圾,以使空气和垃圾经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尘袋内;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尘袋抽出的空气,以使空气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所述尘袋外;所述第一进风口周围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周围设有密封圈,在所述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状态下,所述密封圈挤压于所述安装件和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之间,以使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密封对接。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配合部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安装腔室的深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集尘容器的装入方向,所述导向槽的宽度逐渐减小。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部包括呈条状的肋部;
所述安装件包括设于所述肋部的顶端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安装件装入安装腔室时与所述导向配合部顶部接触,以限制所述安装件的装入深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部包括呈条状的肋部;
两个所述肋部的背向彼此的表面呈外凸的弧形,且沿所述肋部的长度方向,所述肋部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肋部的两端的宽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部的顶部朝向所述尘袋的表面凸设有抵紧部,所述抵紧部用于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抵顶,以使所述安装件在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槽的槽壁能够向所述安装件施加朝向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的抵顶力;
所述抵紧部的背向所述安装件的顶部的一端呈倒角设置,形成导向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件还包括设于其顶部的提手部;
所述提手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提手部在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地设置,且关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或者,所述提手部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件还包括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安装件,用于在所述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时与所述安装腔室上的卡扣配合部卡合,以阻碍所述安装件向上脱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两端;
和/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
和/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和/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卡扣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卡扣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左右两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扣部包括:
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件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所述弹性臂自连接端朝向或背离所述安装件的顶部延伸;
凸起部,设于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且朝所述安装腔室的卡扣配合部凸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安装件背离所述尘袋的一侧,所述卡扣部包括卡持壁,所述卡持壁包括朝向所述尘袋所在侧的第一抵接面;所述安装腔室的卡扣配合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壁的第二抵接面;
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扣配合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以阻碍所述安装件沿背离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的方向运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抵接面的上部设有加厚部,或者所述安装件上与所述卡持壁相对的表面的上部设有加厚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扣部包括一对卡持壁,所述一对卡持壁背向所述尘袋凸出,所述一对卡持壁的顶部相连接,所述一对卡持壁的底部间隔设置,以围成开口背向所述安装件的顶部的卡持仓;
所述卡扣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的凸起,所述凸起包括连接部和卡合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卡持壁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卡合部上朝向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抵接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对卡持壁的中间部分的间距小于其在所述卡持仓的开口的宽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
第一阻挡壁,设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第一端,沿所述集尘容器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阻挡壁朝背离所述安装件的方向凸出;
第二阻挡壁,设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第二端,沿所述集尘容器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二阻挡壁朝背离所述安装件的方向凸出;
所述第二阻挡壁与所述第一阻挡壁相对设置,所述尘袋位于所述第一阻挡壁和所述第二阻挡壁之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阻挡壁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连接;
及/或,所述第二阻挡壁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连接。
及/或,所述第一阻挡壁和所述第二阻挡壁的外侧下端具有倒角。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腔室,用于安装清洁设备的集尘容器,所述集尘容器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集尘容器的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腔室的内侧表面具有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集尘容器装入所述安装腔室时,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腔室的所述导向配合部插入;
在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状态下,所述安装件靠近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
所述导向配合部包括沿所述安装腔室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且沿所述集尘容器的装入方向,所述导向槽的宽度逐渐减小。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装置,用于安装于清洁设备,包括:
安装腔室,包括设于其内侧表面两端的导向配合部;及,如上述的集尘容器。
本申请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有上述的安装腔室和上述的集尘容器。
本申请通过将尘袋连接安装件,在集尘容器的安装件两端设置导向部,在安装腔室的内侧表面设置导向配合部,在集尘容器装入安装腔室或从安装腔室取出的过程中,安装件的导向部可以与导向配合部配合,引导集尘容器的装入或拆卸过程,因此,提高了集尘容器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清洁机器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清洁机器人的另一个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打开盖体后的清洁机器人的状态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内部的集尘容器的安装件与安装腔室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集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一个视角下的图3A中的集尘容器的安装件与安装腔室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另一视角下的图3A中的集尘容器的安装件与安装腔室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3D示出了图3A中的集尘容器的安装件与安装腔室的配合部位的剖视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集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图4A中的集尘容器的安装件与安装腔室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4C示出了图4A中的集尘容器与安装腔室的配合部位的放大图;
图5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种集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图5A中的集尘容器与安装腔室的配合部位的放大图;
图6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种集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B示出了与图6A的集尘容器配合的安装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种集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B示出了图7A中的集尘容器与安装腔室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8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种集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B示出了图8A中的集尘容器与安装腔室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8C为图8A的集尘容器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集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清洁设备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机器人、清洁基站或手持清洁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清洁机器人为自移动机器人,其包括但不限于仅用于扫地的扫地机器人,或者,可扫地和拖地的扫拖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中需要设置集尘容器,以在清洁机器人在对待清洁表面执行扫地、吸尘任务过程中收集待清洁表面的灰尘颗粒垃圾。而手持清洁设备用于供用户手握着清理待清洁表面的灰尘颗粒,手持清洁设备(例如手持式吸尘器),其同样也具有集尘容器,以用于清洁设备在对待清洁表面执行扫地、吸尘等任务过程中收集待清洁表面的灰尘颗粒垃圾。
基站是指与清洁机器人或手持清洁设备配合使用的清洁设备。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往往通过基站配合清洁机器人的使用,为清洁机器人提供护理,减少用户对清洁机器人的维护频次。例如,基站可用于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集尘、清洗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等,特别的,基站可以具有尘袋,基站可以在清洁机器人每次执行扫地任务后,将清洁机器人收集到的灰尘颗粒抽吸至基站的尘袋中,以实现集尘,多次集尘后(如2~3个月),用户可以将基站的尘袋丢弃,以降低用户维护集尘容器的频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具有扫地和拖地功能的清洁机器人来说,基站还可以清洁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如拖布),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拖擦地面后,拖擦件往往变得脏污,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为此,基站可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清洗。具体来说,清洁机器人可移动到基站上,从而基站上的清洁机构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自动清洗。基站除了实现上述功能,还可以通过基站对清洁机器人进行维护和管理,使清洁机器人在执行清洁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智能地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控制,提高机器人工作的智能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待清洁表面”可以是地面、墙面、床面、沙发表面、桌面等。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灰尘颗粒”包括但不限于:污垢、小石子、毛发、纸张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被配置为通过产生气流而去除、收集灰尘颗粒垃圾。下面以清洁设备为清洁机器人为例进行说明,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容器,集尘容器被配置为收集清洁机器人在执行扫地、吸尘操作过程中所清理的灰尘颗粒垃圾,集尘容器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柔性材料制成。示例性的,集尘容器可以包括有机或非有机柔性材料制成的袋子,例如塑料、羊毛、棉毛或本领域已知的其他任何织物。柔性材料可以是透气的或不透气的。集尘容器可以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清洁机器人对待清洁表面执行清洁操作期间,进风口接收携带灰尘颗粒的气流,灰尘颗粒垃圾被收集在集尘容器内,而气流则通过集尘容器的出风口排出。
为了使得待清洁表面的灰尘颗粒可以进入集尘容器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还可以包括扫地模块。扫地模块可以包括滚刷组件和/或边刷组件。其中,滚刷组件可以包括滚刷安装外壳,以及安装于滚刷安装外壳中的滚刷,滚刷可以呈圆柱状,并旋转设置于滚刷安装外壳中,在滚刷组件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安装状态下,滚刷的旋转轴线可以与待清洁表面平行。边刷组件的旋转轴线可以与待清洁表面垂直或呈锐角设置,以将清洁机器人外侧的垃圾从外至内汇聚至清洁机器人内侧,滚刷清洁机器人具有连通集尘容器的进风口,滚刷和/或边刷被配置为将待清洁表面的灰尘颗粒垃圾引导至进风口。
由上可知,无论是清洁机器人、手持清洁设备还是基站,当尘袋内垃圾装满后,都需要及时更换尘袋。因此,提高尘袋的拆装便利性有利于提升清洁设备的用户体验。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洁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3A、图4A、图5A、图6A、图7A、图8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集尘容器12包括安装件123和尘袋124,尘袋124连接安装件123,并与安装件123围成腔体,即第二腔12C(如图4C);清洁设备在执行扫地任务过程中收集的垃圾进入尘袋124与安装件123围成的腔体中。安装件123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1231,导向部1231沿安装件123的上下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123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可以参照图3A、图4A、图5A、图6A、图7A、图8A所示,对应的,集尘容器12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同样可以参照图3A、图4A、图5A、图6A、图7A、图8A所示。
如图3B、图4B、图6B、图7B、图8B所示,安装腔室11的内侧表面具有与导向部1231配合的导向配合部1101,安装件123装入安装腔室11时,导向部1231沿安装腔室11的导向配合部1101插入,在安装件123装入安装腔室11的状态下,安装件123靠近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从而引导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清洁设备(图示为清洁机器人)可以包括设备主体10,以及能够自设备主体10打开或移出的盖体13,安装腔室11设于设备主体10,且安装腔室11具有开口,以供盖体13至少盖设于安装腔室11的开口侧。该盖体13可以将集尘容器12罩设于安装腔室11内,至少可以起到限制集尘容器12脱出和美观的作用。
如图1A和图1B所示,安装腔室11内部形成第一腔11C,第一腔11C由安装腔室11的腔壁所围成,安装腔室11上设有连通第一腔11C的第一进风口111,从外界收集的灰尘颗粒等垃圾经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安装腔室11后存储于集尘容器12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腔室11以安装集尘容器12。该安装腔室11可以是单独的仓体,其与设备主体10分别单独制造,并组装于设备主体10中。集尘容器12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1231,导向部1231沿集尘容器12的上下方向延伸;与之相应地,安装腔室11的内侧表面具有与导向部1231配合的导向配合部1101,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时,导向部1231沿壳体的导向配合部1101插入。本实施例通过将尘袋124连接安装件123,在集尘容器12的安装件123两端设置导向部1231,在安装腔室11的内侧表面设置导向配合部1101,在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或从安装腔室11取出的过程中,安装件123的导向部1231可以与导向配合部1101配合,引导集尘容器12的装入或拆卸过程,因此,提高了集尘容器12的拆装效率。
具体地,集尘容器12内部形成的第二腔12C用于收集垃圾,安装腔室11具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安装件123包括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0,第二进风口121用于与第一进风口111对接连通,第二出风口120用于与第一出风口112对接连通。其中,第二进风口121被配置为接收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的空气和垃圾,以使空气和垃圾经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尘袋124内;第二出风口120被配置为接收从尘袋124抽出的空气,以使空气经第一出风口112流出尘袋124外;第一进风口111周围和/或第二进风口121周围可以设有密封圈,在安装件123装入安装腔室11的状态下,密封圈挤压于安装件123和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之间,以使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一进风口111密封对接。由此,使得灰尘垃圾不易从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21之间的间隙泄露。第二出风口120可以与负压装置连通,当负压装置工作时,空气在清洁设备内的流向为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0、第一出风口112。在负压作用下,混有垃圾的空气经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尘袋124内,空气经第一出风口112流出尘袋124外,从而将垃圾收集于尘袋124与安装件123围成的第二腔12C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过滤从第一腔11C流出的气体的过滤装置122。过滤装置122可以设于集尘容器12上,且位于第二出风口120处,在负压装置抽气过程中,混有垃圾的空气依次经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21后进入第二腔12C,空气由过滤装置122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毛发等垃圾则被过滤装置122阻挡而收集于第二腔12C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装置122也可以设置在安装腔室11上。例如,过滤装置122位于安装腔室11上,且第一出风口112处设有过滤装置122。过滤装置122与第二出风口120密封对接,使得过滤装置122与尘袋124的第一腔11C连通,过滤装置122与第二出风口120密封对接可以避免在集尘过程中,尘袋124内的灰尘颗粒垃圾从第二出风口120处泄漏。结合图2,当安装腔室11是单独的仓体时,集尘装置包括安装腔室11和集尘容器12,集尘装置可作为一个整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清洁设备内,安装腔室11内部形成第一腔11C,安装腔室11的内侧表面两端具有与导向部1231配合的导向配合部1101,当安装件123装入安装腔室11时,导向配合部1101可以引导集尘容器21装入安装腔室11,导向部1231即可沿安装腔室11的导向配合部1101插入安装腔室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图4B、图6B和图8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配合部1101包括沿安装腔室11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101A,沿集尘容器12的装入方向,导向槽1101A的宽度逐渐减小。当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时,只需使安装件123两端的导向部1231对准安装腔室11两端的导向槽1101A,顺着导向槽1101A将安装件123朝下推动即完成集尘容器12的装入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图3C,图4A~4B、图5A、图6A、图7B、图8A导向部1231包括呈条状的肋部,安装件123包括设于肋部的顶端的限位部1232,限位部1232用于在安装件123装入安装腔室11时与导向配合部1101顶部接触,以限制安装件123的装入深度。
示例性地,限位部1232可以与导向部1231围成L形,二者形成为安装件123端部的翻边,导向部1231可插入导向槽1101A内,限位部1232则可在安装件123装入安装腔室11到位后接触导向槽1101A的顶部,可以精确限制安装件123的装入深度。同时,限位部1232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遮挡导向槽1101A,起到美观的作用。
如图3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1101A可以由两条导向筋:第一导向筋1101B、第二导向筋1101C限定形成,即安装腔室11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内侧壁均凸设有第一导向筋1101B、第二导向筋1101C,第一导向筋1101B、第二导向筋1101C均沿安装腔室11的高度方向(即深度方向)延伸,二者之间的缝隙即为导向槽1101A,导向部1231可插入第一导向筋1101B、第二导向筋1101C之间的缝隙内。例如,第二导向筋1101C相对于第一导向筋1101B更靠近安装腔室1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一面,限位部1232可自导向部1231的顶部朝尘袋124侧延伸,导向部1231可插入导向槽1101A内后,限位部1232搭接于第一导向筋1101B的顶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筋1101B、第二导向筋1101C可以设于安装腔室11的同一个侧壁上,例如,第一导向筋1101B、第二导向筋1101C可同时凸设于安装腔室11上临近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侧壁。或者,第一导向筋1101B、第二导向筋1101C可以分别设于安装腔室11的不同侧壁,例如,第一导向筋1101B凸设于安装腔室11上临近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侧壁,第二导向筋1101C凸设于安装腔室1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侧壁。又或者,如图4B所示,安装腔室11上的第二导向筋1101C可以省去,仅第一导向筋1101B凸设于安装腔室11上临近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侧壁,第一导向筋1101B与安装腔室1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侧壁之间形成与导向部1231配合的导向槽1101A。
沿集尘容器12的装入方向,导向槽1101A的宽度逐渐减小。如此,导向槽1101A的顶部具有最大的宽度,导向槽1101A的底部具有最小的宽度,一方面,导向槽1101A的顶部设置为具有更大的宽度,更方便引导安装件123的导向部1231插入;另一方面,导向槽1101A的底部设置为具有更小的宽度,可以对安装件123进行限位,限制其插入导向槽1101A后的摆动幅度,例如,当导向槽1101A的底部具有与安装件123的导向部1231厚度匹配的宽度时,导向部1231可卡持于导向槽1101A的底部,从而对其进行可靠的限位;再一方面,导向槽1101A的宽度自顶部朝底部逐渐减小,用户在将安装件123插入导向槽1101A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安装件123与安装腔室11的配合越来越紧,使得安装件123与安装腔室11装配越来越牢靠。
为实现导向部1231与导向槽1101A的导向作用,导向槽1101A的顶部可呈倾斜的倒角面,如斜面或弧面,使得导向槽1101A的顶部的宽度最大,其倒角面还能更好地引导安装件123的导向部1231插入,用户无需可以将导向部1231对准导向槽1101A,只需将导向部1231顺着导向槽1101A顶部的倒角面滑入,即可完成导向部1231与导向槽1101A的对准,操作更方便,装配效率更高。
如图3A~图3C,图4A~4B,图5A、图6A~图8A,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123还可以包括设于其顶部的提手部1233,用户可以操作该提手部1233,方便地将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或将集尘容器12从安装腔室11取出。
示例性地,提手部1233包括多个,例如两个,两个提手部1233在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地设置,且两个提手部1233可以关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例如图5A);或者,提手部1233呈连续的长条形,其沿安装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例如图6A)。如此,用户可以通过抓住不同的提手部1233,或抓住提手部1233的不同部位,例如,如图5A所示,用户可以左右捏住左边的提手部1233,右手捏住右边的提手部1233,然后将集尘容器12向上提出,或者,如图6A所示,用户可以左手捏住提手部1233的左端,右手捏住提手部1233的右端,然后将集尘容器12向上提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安装件123的左右两端同时都被用户提拉,因此可以有利于安装件123在取出过程中受力平衡,不易出现安装件123偏摆而导致取出过程中卡滞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通过上述提手部1233的设置,可以实现集尘容器12的拆装,灵活性更好。
进一步结合图3A、图3A~图3D、图4A~图4C、图5A~图5B和图6A、图8A所示,安装件123还可以包括卡扣部1234,卡扣部1234设于安装件123,安装腔室11上相应设有卡扣配合部1102,在安装件123装入安装腔室11时,卡扣部1234与安装腔室11上的卡扣配合部1102卡合,以阻碍安装件123向上脱出,从而实现安装件123与安装腔室11的卡持配合。
通过在安装腔室11上的导向槽1101A与安装件123的导向部1231配合,实现安装件123在安装腔室11的引导安装,并利用安装腔室11上的卡扣配合部1102与安装件123的卡扣部1234的配合,实现安装件123与安装腔室11的卡持配合,使得安装件123可以精确稳固地固定在安装腔室11内而不易松脱,实现安装件123与安装腔室11在风口处的对接;而且,可对卡扣部1234位置进行具体设计,以使得在将安装件123即将安装到位时,卡扣配合部1102才与卡扣部1234卡持,用户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安装到位的反馈,使得用户可以在每次安装集尘容器12都能准确地安装到位,避免出现因未安装到位引起的集尘容器12的第二进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0未与安装腔室11上的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21完全正对的情况出现。
为实现到位反馈,对于卡扣部1234的设置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在图3A、图3C、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卡扣部1234位于第二出风口120的靠近第二进风口121的一侧。或者,如图4A~图4C,图5A~图5B,至少两个卡扣部1234设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例如两个卡扣部1234分别设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端面。或者两个卡扣部1234分别设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面,即两个卡扣部1234位于安装件123的设有第二出风口120、第二进风口121的侧面。或者,如图7A~图7B,卡扣部1234包括两个,两个卡扣部1234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120的左右两侧。又或者,如图8A所示,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0沿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排布,卡扣部1234设于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卡扣部1234的位置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单个实施例,卡扣部1234的设置位置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也可以是仅部分卡扣部1234如图2~3D所示的方式设置,或者仅部分卡扣部1234如图4A~5B所示的方式设置,或者仅部分卡扣部1234如图7A所示的方式设置。
而对于卡扣部1234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D、或者图4B、图5A~图5B所示,卡扣部1234包括弹性臂1234A,弹性臂1234A的一端与安装件123连接形成连接端,弹性臂1234A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弹性臂1234A自连接端朝向或背离安装件123的顶部延伸;凸起部1234B设于弹性臂1234A的自由端,且安装腔室11的卡扣配合部1102凸出。卡扣配合部1102为设于安装腔室11内表面的卡持槽、卡持孔或凸部,对应于卡扣部1234的位置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部1234也可以为卡持槽或卡持孔,卡扣配合部1102相应具有弹性臂。
如图4A~图5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卡扣部1234设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且分别设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端面。相应地,卡扣配合部1102则相应设置在安装腔室1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内壁。在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安装件123两端的卡扣部1234分别运动至与集尘容器12上的卡扣配合部1102弹性卡持,两端的卡扣配合部1102对安装件123施加相向的弹性推力。
示例性地,安装件123的限位部1232、导向部1231绕卡扣部1234的外围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保护。
如图4A~图4C,示出的是弹性臂1234A自下朝上延伸、凸起部1234B在弹性臂1234A顶端的情形。卡扣配合部1102为水平延伸的凸条,其设于第一导向筋1101B的背向第一进风口111所在侧壁的一侧。在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安装件123逐渐插入导向槽1101A内,当卡扣部1234的凸起部1234B接触卡扣配合部1102后,弹性臂1234A被卡扣配合部1102压缩而形变量增大,当凸起部1234B越过卡扣配合部1102后,用户能明显感觉到安装件123已安装到位,弹性臂1234A恢复形变,卡扣部1234的与卡扣配合部1102实现卡持。如图5A~图5B,示出的是卡扣部1234自上朝下延伸、凸起部1234B在弹性臂1234A底端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或图8A所示,卡扣部1234设于安装件123背离尘袋124的一侧,卡扣部1234可以包括卡持壁12341,卡持壁12341包括朝向尘袋124所在侧的第一抵接面S1(如图6A和图8A中卡持壁12341的背面);如图6B或图8B所示,安装腔室11的卡扣配合部1102具有朝向第一壁M的第二抵接面S2;在卡扣部1234与卡扣配合部1102卡合的状态下,第一抵接面S1与第二抵接面S2抵接,以阻碍安装件123沿背离安装腔室的第一壁M的方向运动。当卡扣部1234设于安装件123朝向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的一侧时,可以通过卡扣部1234实现阻碍安装件123沿背离第一壁M的方向运动,进而可以更好的保证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二进风口121之间的密封。因此,该种实施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卡扣部1234实现安装到位反馈,还可以保证集尘容器12的第二进风口121与安装腔室11的第一进风口111逐渐的密封,实现功能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图8C所示,卡扣部1234包括一对卡持壁12341,一对卡持壁12341背向尘袋124凸出,一对卡持壁12341的顶部相连接,且底部间隔设置,以围成开口背向安装件123的顶部的卡持仓。卡扣配合部1102为形成于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的凸起,凸起包括连接部11021和卡合部11022,连接部11021的一端连接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连接部11021的另一端连接卡合部11022,卡合部11022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部11021的横截面积;其中,卡持壁12341的内表面形成第一抵接面S1,卡合部11022上朝向连接部11021的表面形成第二抵接面S2。
在将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安装腔室11的凸起进入卡持仓,并由卡持壁12341卡持于两侧,从而实现卡扣部1234与卡扣配合部1102的卡持配合。示例性地,该对卡持壁12341的中间部分的间距小于其在卡持仓的开口的宽度,即,卡扣配合部1102可以在较宽的开口端很顺利地进入卡持仓,凸起的连接部11021沿着该对卡持壁12341之间的间隙卡入到该对卡持壁12341的中间部分,而卡合部11022则容纳于卡持仓内,卡持仓阻碍卡合部11022横向脱出,即可阻碍集尘容器12沿远离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的方向横向脱出,使得第二进风口121与安装腔室11上的第一进风口111密封且对接连通,可以保证集尘容器12与安装腔室11对接的密封性能。
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可以设计得对卡持壁12341的中间部分具有更窄的间隙,卡扣配合部1102插入需要克服的阻尼更大,从而将卡扣配合部1102稳固地卡持限位于其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户感受到安装到位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C所示,第一抵接面S1的上部设有加厚部H,或者安装件123上与卡持壁12341相对的表面的上部设有加厚部H。也就是说,在卡扣部1234卡入卡扣配合部1102的过程中,卡扣部1234的下部较薄处先于卡扣配合部1102配合,随着装入的过程,卡扣配合部1102抵顶卡扣部1234上部较厚之处,使得卡扣部1234能够具有朝向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靠近的趋势,从而使安装件123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进而更能够可靠保证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二进风口121之间的密封,使得灰尘垃圾不易从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二进风口121之间泄露。
当然,加厚部H的设计不仅仅适用于图8C所示实施例,上述设置有卡扣部1234的其他图示中,也可以设计加厚部H,以达到更进一步使得安装件123更靠近于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的目的,进而更好的保证集尘容器12的第二进风口121与安装腔室11的第一进风口111之间的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图7B所示,导向部1231的顶部朝向尘袋124的表面凸设有抵紧部1231C,抵紧部1231C用于与导向槽1101A的槽壁抵顶,以使安装件123在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导向槽1101A的槽壁能够向安装件123施加朝向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的抵顶力。
抵紧部1231C的背向安装件123的顶部的一端呈倒角设置,形成导向面1231D。也即,自下而上,导向面1231D到尘袋124的距离越来越小。在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安装件123逐渐插入导向槽1101A内,导向部1231的抵紧部1231C则被导向槽1101A的内壁朝向安装腔室1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21的侧壁推压,从而将安装件123抵紧在安装腔室1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21的侧壁,使得第二进风口121与安装腔室11上的第一进风口111密封且对接连通,可以保证集尘容器12与安装腔室11对接的密封性能。
另外,如图7A~图8A,导向部1231包括呈条状的肋部,两个肋部的背向彼此的表面呈外凸的弧形,且沿肋部的长度方向,肋部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大于肋部的两端的宽度。如此,导向部1231的肋部呈上下窄中间宽的弧形,在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安装件123装入导向槽1101A的过程更顺畅,而且,弧形的肋部允许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相对于导向槽1101A具有一定的偏移,这样,即使用户在拆装集尘容器时,左右摆动偏移,仍然能够保证安装件123与导向槽1101A的拔插的配合,不易出现卡滞的现象。
请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容器12还包括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第一阻挡壁1235设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第一端,沿集尘容器12的前后方向,第一阻挡壁1235朝背离安装件123的方向凸出;第二阻挡壁1236设于安装件123的左右方向的第二端,沿集尘容器12的前后方向,第二阻挡壁1236朝背离安装件123的方向凸出。第二阻挡壁1236与第一阻挡壁1235相对设置,尘袋124位于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之间。示例性的,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可以对称设于集尘容器12的两端。尘袋124设置在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之间,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可以在将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阻碍尘袋124卡入安装腔室11的导向配合部1101中,避免集尘容器12在装入过程中,尘袋124钩住导向配合部1101,而被拉扯损坏。由此有利于提高整个集尘容器12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挡壁1235与安装件123可转动连接;及/或,第二阻挡壁1236与安装件123可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本身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PP)塑料,其具有一定的柔性度。第一阻挡壁1235与安装件123的连接处的厚度可以比第一阻挡壁1235的其他部分的厚度稍薄,由此可以使得第一阻挡壁1235相对于安装件123可转动。同样的,第二阻挡壁1236与安装件123的连接处的厚度可以比第二阻挡壁1236的其他部分的厚度稍薄,由此可以使得第二阻挡壁1236相对于安装件123可转动。由于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可以相对于安装件123转动,因此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可以转动至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当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贴近安装件123时,可以使得整个集尘容器12的体积较小,以便于存储和运输。当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至张开状态时,可以使得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不影响尘袋124本身的鼓起,不影响尘袋124的有效使用容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的外侧下端具有倒角C。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挡壁1235未与安装件123连接的一侧为第一阻挡壁1235的外侧,同样的,第二阻挡壁1236未与安装件123连接的一侧为第二阻挡壁1236的外侧。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的外侧下端具有倒角C。通过该倒角C可以形成引导斜面,以至少使得当第一阻挡壁1235与安装件123可转动连接,第二阻挡壁1236与安装件123可转动连接时,即使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两者处于相对远离的张开状态的情况下,在将集尘容器12装入安装腔室11的过程中,首先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的下端的倒角C会抵顶到安装腔室11的顶部边缘,在将集尘容器12向下装入的过程,倒角C与安装腔室11的顶部边缘抵接,从而使得第一阻挡壁1235和第二阻挡壁1236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集尘容器12能够顺利装入安装腔室11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安装腔室,用于安装清洁设备的集尘容器,集尘容器12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1231,导向部1231沿集尘容器12的上下方向延伸;安装腔室11的内侧表面具有与导向部1231配合的导向配合部1101,集尘容器装入安装腔室11时,导向部1231沿安装腔室11的导向配合部1101插入;在安装件装入安装腔室11的状态下,安装件123靠近安装腔室11的第一壁M。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腔室11可以是单独的仓体,其与设备主体10分别单独制造,并组装于设备主体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配合部1101包括沿安装腔室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101A,且沿集尘容器12的装入方向,导向槽1101A的宽度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安装腔室11和集尘容器12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尘装置,用于安装于清洁设备,包括:安装腔室11以及如上实施例所提供的集尘容器12,其中,安装腔室11包括设于其内侧表面两端的导向配合部11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安装腔室11和集尘容器12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有如上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腔室11;及如上实施例所提供的集尘容器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安装腔室11和集尘容器12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集尘容器,用于安装于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具有安装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容器包括:
安装件;
尘袋,连接所述安装件,并与所述安装件围成腔体;
所述安装件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件的上下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安装腔室的内侧表面具有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
所述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时,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腔室的所述导向配合部插入;在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状态下,所述安装件靠近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接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周围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周围设有密封圈,在所述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状态下,所述密封圈挤压于所述安装件和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之间,以使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密封对接;所述第二进风口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和垃圾,以使空气和垃圾经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尘袋内;所述第二出风口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尘袋抽出的空气,以使空气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所述尘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配合部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安装腔室的深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集尘容器的装入方向,所述导向槽的宽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呈条状的肋部;
所述安装件包括设于所述肋部的顶端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安装件装入安装腔室时与所述导向配合部顶部接触,以限制所述安装件的装入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呈条状的肋部;
两个所述肋部的背向彼此的表面呈外凸的弧形,且沿所述肋部的长度方向,所述肋部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肋部的两端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顶部朝向所述尘袋的表面凸设有抵紧部,所述抵紧部用于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抵顶,以使所述安装件在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槽的槽壁能够向所述安装件施加朝向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的抵顶力;
所述抵紧部的背向所述安装件的顶部的一端呈倒角设置,形成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包括设于其顶部的提手部;
所述提手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提手部在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地设置,且关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或者,所述提手部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包括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安装件,用于在所述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时与所述安装腔室上的卡扣配合部卡合,以阻碍所述安装件向上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两端;
和/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
和/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和/或,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排布,所述卡扣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卡扣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左右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包括:
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与所述安装件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臂自连接端朝向或背离所述安装件的顶部延伸;
凸起部,设于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且朝所述安装腔室的卡扣配合部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安装件背离所述尘袋的一侧,所述卡扣部包括卡持壁,所述卡持壁包括朝向所述尘袋所在侧的第一抵接面;所述安装腔室的卡扣配合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壁的第二抵接面;
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扣配合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以阻碍所述安装件沿背离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的方向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上部设有加厚部,或者所述安装件上与所述卡持壁相对的表面的上部设有加厚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包括一对卡持壁,所述一对卡持壁背向所述尘袋凸出,所述一对卡持壁的顶部相连接,所述一对卡持壁的底部间隔设置,以围成开口背向所述安装件的顶部的卡持仓;
所述卡扣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的凸起,所述凸起包括连接部和卡合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卡持壁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卡合部上朝向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抵接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卡持壁的中间部分的间距小于其在所述卡持仓的开口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阻挡壁,设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第一端,沿所述集尘容器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阻挡壁朝背离所述安装件的方向凸出;
第二阻挡壁,设于所述安装件的左右方向的第二端,沿所述集尘容器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二阻挡壁朝背离所述安装件的方向凸出;
所述第二阻挡壁与所述第一阻挡壁相对设置,所述尘袋位于所述第一阻挡壁和所述第二阻挡壁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壁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连接;
及/或,所述第二阻挡壁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连接;
及/或,所述第一阻挡壁和所述第二阻挡壁的外侧下端具有倒角。
17.一种安装腔室,用于安装清洁设备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容器上设有位于其左右方向的两端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集尘容器的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腔室的内侧表面具有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集尘容器装入所述安装腔室时,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腔室的所述导向配合部插入;
在安装件装入所述安装腔室的状态下,所述安装件靠近所述安装腔室的第一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安装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配合部包括沿所述安装腔室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且沿所述集尘容器的装入方向,所述导向槽的宽度逐渐减小。
19.一种集尘装置,用于安装于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腔室,包括设于其内侧表面两端的导向配合部;
如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集尘容器。
2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安装腔室;及
如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集尘容器。
CN202322110017.XU 2023-07-05 2023-08-04 集尘容器、集尘装置、安装腔室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204425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8778 2023-07-05
CN202321758778X 2023-07-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2596U true CN220442596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0017.XU Active CN220442596U (zh) 2023-07-05 2023-08-04 集尘容器、集尘装置、安装腔室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2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70035B1 (ko) 진공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CN112168071B (zh) 机器人清洁器工作站
KR102029079B1 (ko) 진공 청소기기용 바닥 도구
US7144438B2 (en) Dust collecting container for vacuum cleaner
JP3507034B2 (ja) 吸引掃除機バッグドッキングアセンブリ
CN115363475A (zh)
CN115426929A (zh) 吸尘器基站
CN217039984U (zh) 拖布盘装卸机构及清洁系统
US20040194249A1 (en) Bagless vacuum cleaner
CN113616120A (zh) 一种集尘回收站
CN220442596U (zh) 集尘容器、集尘装置、安装腔室及清洁设备
CN214856378U (zh) 一种清洁装置
HUT74542A (en) Electrical vacuum cleaner with a chamber for a dust bag
KR20210130461A (ko) 청소기거치대
WO2023124078A1 (zh) 尘袋、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6495158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6854604U (zh) 尘袋、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WO2023124015A1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6495159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5687487U (zh) 一种集尘回收站
CN114587222A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114587214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KR20220115253A (ko) 진공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CN218132602U (zh) 集尘分离器、集尘装置及基站
CN220360371U (zh) 集尘容器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