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9827U -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9827U
CN220439827U CN202320856904.9U CN202320856904U CN220439827U CN 220439827 U CN220439827 U CN 220439827U CN 202320856904 U CN202320856904 U CN 202320856904U CN 220439827 U CN220439827 U CN 220439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est
tray body
positioning plate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69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少滕
刘博�
李艳坤
郭立新
李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12096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08797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9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9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s with integrated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6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related to manufacture, e.g. testing afte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在测试过程中,将电池放置在托盘本体上,并将电池与连接端子电连接,使得电池的测试端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上。这样在与充放电装置连接时,只需将测试连接排上连接端子以接触方式进行连接,即可实现电池与充放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如此,将电池上的测试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上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测试操作,提升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交叉引用
本申请引用于2023年01月10日递交的名称为“电池托盘、电池的测试系统”的第202320071459.5号中国专利申请,其通过引用被全部并入本申请。
本申请引用于2022年10月27日递交的名称为“电池充放电测试装置”的第202222849415.9号中国专利申请,其通过引用被全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均需要进行测试,比如,对电池进行大电流充放电测试、电压采集测试、温度采集测试、压力采集测试等,以确保产品符合生产要求。在测试过程中,需人工将电池与充放电装置进行手动连接,然而这种方式操作复杂,导致测试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简化测试操作,提升测试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托盘,电池托盘包括:托盘本体,用于承托电池;测试连接排,设于托盘本体上,且具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用于与电池电连接,并用于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
上述的电池托盘,在测试过程中,将电池放置在托盘本体上,并将电池与连接端子电连接,使得电池的测试端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上。这样在与充放电装置连接时,只需将测试连接排上连接端子以接触方式进行连接,即可实现电池与充放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如此,将电池上的测试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上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测试操作,提升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贯穿测试连接排设置,连接端子包括分别位于测试连接排相对两侧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第二端用于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如此,将连接端子以贯穿嵌入方式固定在测试连接排上,有利于提升连接端子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利用分别位于测试连接排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使得电池与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操作分别在测试连接排两侧进行,有利于提升连接操作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连接排上设有穿孔,连接端子穿设于穿孔中,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对应伸出穿孔相对两端外。如此,在测试连接排上贯穿设置穿孔,方便连接端子安装在测试连接排上;同时,也方便连接端子分别与两侧的电池和充放电装置电连接,提升连接操作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连接排背向电池的一侧面凸设有防触部,防触部在预设方向上超出连接端子的一端部,预设方向相交于测试连接排的长度方向与托盘本体的厚度方向之间构成的平面。如此,在测试连接排设置防触部,使得防触部能够优先连接端子抵触在导电物体上,从而使得连接端子不会与导电物体接触,减少连接端子因误触而导致出现短路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包括电流端子与通讯端子,电流端子用于供充放电装置向电池充放电,通讯端子用于供充放电装置采集电池的运行参数,其中,运行参数包括电压、压力、温度及电阻中的至少一者。如此,将连接端子分类成电流端子与通讯端子,使得充放电装置能通过电池托盘既能向电池充放电,又能采集电池的运行参数,提升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讯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全部通讯端子中,多个通讯端子在测试连接排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如此,将多个通讯端子沿测试连接排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实现多个信号采集端子的有序排布,不仅方便与电池上的测试线路连接,而且方便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连接排设于托盘本体上沿预设方向的一端。如此,通过将测试连接排设置在托盘本体的预设方向的一端,不占用托盘本体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在托盘本体上预留出支撑电池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托盘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设于托盘本体,用于对电池进行定位。如此,通过定位件对电池进行定位,可以快速地将电池安装至托盘本体上,提高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连接,并与第一定位板相交设置;其中,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中的至少一个适于止挡电池。如此,通过将定位件设置成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增加电池的定位方式,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定位板或者第二定位板对电池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定位孔。如此,在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上设置定位孔,便于将电池和第一定位板或者第二定位板固定在一起,实现电池的定位安装,装拆方便、操作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板沿测试连接排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测试连接排正对,第一定位板沿预设方向延伸,预设方向相交于测试连接排的长度方向与托盘本体的厚度方向之间构成的平面。如此,合理布局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之间的位置,在满足电池稳定定位的同时,也方便电池在电池托盘上的连接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本体沿测试连接排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壁外表面上设有防护部。如此,在托盘本体的侧壁外表面设置防护部,能减少电池托盘在测试过程中的磨损,提升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本体的底部设有凸部,凸部沿与测试连接排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如此,在托盘本体的底部设置凸部,有利于抬高托盘本体,便于测试连接排上的连接端子能更好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同时,也便于实现电池托盘的自动搬运。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部包括两个,两个凸部彼此相背的侧壁上设有导向面。如此,利用两个凸部的导向面,使得电池托盘能够顺利安装至测试工位上,提升测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凸部的导向面之间的间距D沿从导向面靠近托盘本体的一端至导向面远离托盘本体的一端逐渐减小。如此,合理设计两个导向面之间的间距,使得托盘本体能更好受两个导向面的引导,从而使得电池托盘更顺利安装至测试工位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托盘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设于测试连接排与托盘本体之间。如此,在测试连接排与托盘本体之间设置加强筋,提升测试连接排与托盘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电池托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连接排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测试连接排沿托盘本体的厚度方向依次堆叠设置。如此,设置多个测试连接排,使得电池托盘能同时进行多电池测试,进一步提升电池测试效率;同时,将各测试连接排沿厚度方向依次堆叠,使得各个测试连接排上连接端子均朝同一方向设置,便于同时与充放电装置上对应的测试端完成电接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模块包括:如以上任一项的电池托盘;电池,设于托盘本体上,并与连接端子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系统,电池测试系统包括以上的电池测试模块。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系统,电池生产系统包括以上的电池测试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电池托盘结构又一视角图。
图3为图1中所述的电池托盘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的电池托盘结构另一视角图。
图5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托盘与测试工位配合示意图。
图6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层测试连接排的电池托盘结构示意图。
100、电池托盘;10、托盘本体;11、凸部;111、导向面;12、防护部;13、安装孔;14、加固件;20、测试连接排;21、穿孔;30、连接端子;31、第一端;32、第二端;33、电流端子;34、通讯端子;40、定位件;41、第一定位板;42、第二定位板;43、定位孔;50、加强筋;60、防触部;X、长度方向;Y、预设方向;Z、厚度方向;200、测试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为使产出的产品符合生产要求,需对电池进行测试,比如: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电压采集测试、温度采集测试、压力采集测试等。因电池型号的不同,其尺寸不同,电池上测试端的位置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不同型号的电池与充放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不统一,难以实现自动化连接。
为此,传统测试过程中,通常采用手动连接方式,利用导线将电池的测试端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进行电连接。然而这种连接方式,需作业人员伸入充放电装置内,并在有限空间内开展连接作业,导致测试连接变得复杂,降低电池的测试效率。
基于此,为解决电池测试连接操作复杂导致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电池托盘。在托盘本体上设置测试连接排,而测试连接排上集成有连接端子。在测试过程中,将电池放置在托盘本体上,并将电池与连接端子电连接,使得电池的测试端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上。这样在与充放电装置连接时,只需将测试连接排上连接端子以接触方式进行连接,即可实现电池与充放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如此,将电池上的测试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上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测试操作,提升测试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托盘100。电池托盘100包括:托盘本体10与测试连接排20。托盘本体10用于承托电池,测试连接排20设于托盘本体10上,且具有连接端子30。连接端子30用于与电池电连接,并用于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
托盘本体10是指作为一种载具,能够承托电池进行测试的结构,其可以有多种形状设计,比如:托盘本体10的形状可为但不限于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托盘本体10可以采用钣金和电木等制成,有利于提高托盘本体10的耐磨损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由于托盘本体10的结构强度高,因此可以承载不同重量的电池,例如可以承载1kg~50kg的电池,可以充分利用电池托盘100的空间,实现电池托盘100的反复循环利用。
为进一步提升托盘本体10的结构强度,请参考图2,可在托盘本体10上设置加固件14,比如:在托盘本体10的底部间隔设置若干加固件14,其中,加固件14的间隔方向可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相交等。
测试连接排20是指为连接端子30的安装提供支撑的结构,其可设计成但不限于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杆状结构等。测试连接排20在托盘本体10上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测试连接排20的安装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销接或一体成型等。其中,一体成型可为注塑、压铸、挤出、3D打印等。
连接端子30是指实现电池与充放电装置之间电连接的部件,其可设计成但不限于导电柱、导电片、导电针等结构。在测试过程中,承托在托盘本体10上的电池与连接端子30电连接;接着,将电池托盘100与电池作为一整体,以电接触的方式,将连接端子30接触在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上,便于快速、自动化完成测试连接。
其中,连接端子30与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设计,例如:利用导线或铜片等导电部件将电池与连接端子30进行电连接,这样能将连接场地由充放电装置内部转移至托盘本体10上,提升操作的便利性;或者,利用具有视觉功能的设备,自动获取电池上测试端的位置信息,再利用导电部件压接在电池的测试端和连接端子30上,以实现全自动化测试等。
连接端子30可安装在测试连接排20的表面,也可贯穿式嵌在测试连接排20上等。同时,连接端子30在测试连接排20的安装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等。
不难理解的,电池是指一种统称,其可为电池单体形式,也可为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并联或混联形成的电池模组形式。充放电装置是指至少具有能向电池充放电功能的设备;同时充放电装置内部还集成有对电池的温度、电阻、电压、压力等参数进行采集的模块。由于充放电装置内部结构非本申请所改进的对象,其具体结构可直接参考现有产品或文献,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如此,将电池上的测试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20上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测试操作,提升测试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连接端子30贯穿测试连接排20设置。连接端子30包括分别位于测试连接排20相对两侧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第一端31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第二端32用于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
连接端子30贯穿测试连接排20应理解为:连接端子30沿测试连接排20的厚度方向贯穿测试连接排20,使得连接端子30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分别位于测试连接排20的相对两侧。在测试过程中,电池与第一端31进行连接,第二端32则以电接触方式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连接,此时电池与充放电装置则分别位于测试连接排20的相对两侧,互不干扰,方便连接操作。
连接端子30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其各自的形状可以有多种设计,比如:连接端子30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的形状分别可为但不限于方形、圆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当然,还可为非规则形状等。在设计连接端子30时,可以将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尺寸分别设计成大于连接端子30的中间部分尺寸,这样连接端子30的两端可在测试连接排20上分别形成限位,使得连接端子30被稳定固定。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均为圆形结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的直径分别大于连接端子30中间部分的直径。
将连接端子30以贯穿嵌入方式固定在测试连接排20上,有利于提升连接端子30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利用分别位于测试连接排20两侧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使得电池与充放电装置的连接操作分别在测试连接排20两侧进行,有利于提升连接操作的便利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测试连接排20上设有穿孔21。连接端子30穿设于穿孔21中,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分别对应伸出穿孔21相对两端外。
穿孔21是指测试连接排20上沿测试连接排2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测试连接排20的安装通道。穿孔21内可对应容置一个连接端子30,也可对应容置多个连接端子30。当穿孔21内同时具有多个连接端子30时,应注意连接端子30之间需隔开或绝缘处理。
在测试连接排20上贯穿设置穿孔21,方便连接端子30安装在测试连接排20上;同时,也方便连接端子30分别与两侧的电池和充放电装置电连接,提升连接操作的便利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与图4,测试连接排20背向电池的一侧面凸设有防触部60。防触部60在预设方向Y上超出连接端子30的一端部,预设方向Y相交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
防触部60是指测试连接排20背向电池的一侧面上具有向外凸起,并超出连接端子30一端部的结构。这样当测试连接排20背向电池的一侧面与导电物体(比如:金属面等)接触时,防触部60则会优先抵触在导电物体上,使得连接端子30不会与导电物体接触,减少连接端子30因误触而导致出现短路的风险。其中,导电物体是指电池测试过程中,与电池托盘100发生误触碰,且自身具有导电功能的物体。
防触部60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当防触部60为多个时,防触部60在测试连接排20上的分布可有多种设计,比如:全部防触部60绕连接端子30的外周间隔分布;或者,全部防触部60在测试连接排20上呈矩阵分布等。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防触部60为多个,其中两个防触部60分别位于全部连接端子30沿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的相对两端。
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和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与预设方向Y相交,这说明预设方向Y与测试连接排20的厚度方向保持一致或近似一致。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方向Y垂直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
防触部60在测试连接排20上的安装方式有多种,比如:其可为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或者一体成型方式等。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防触部60为防误触螺栓,螺接在测试连接排20背向电池的一侧面上。
另外,在进行测试过程中,可将防触部60从测试连接排20上拆除或回缩,这样能降低测试过程中防触部60与其他结构进行干涉而影响连接端子30与充放电装置之间的连接;当然,也可不将其拆除,比如:可在测试工位200上设置与防触部60对应的避空结构;或者,可将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设计成可移动伸缩或弹性伸缩结构,使得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能主动伸至与连接端子30,降低防触部60的干涉影响。
在测试连接排20设置防触部60,使得防触部60能够优先连接端子30抵触在导电物体上,从而使得连接端子30不会与导电物体接触,减少连接端子30因误触而导致出现短路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连接端子30包括电流端子33与通讯端子34。电流端子33用于供充放电装置向电池充放电,通讯端子34用于供充放电装置采集电池的运行参数,其中,运行参数包括电压、压力、温度及电阻中的至少一者。
电流端子33是指能够实现电池与充放电装置之间电流流通的接口,而通讯端子34是指供充放电装置采集电池运行参数的接口。当运行参数同时包括电压、压力、温度及电阻时,通讯端子34则至少具有四种,当然,为了便于采集连接,可将电压、压力、温度及电阻各自所对应的通讯端子34集合形成航空插头。另外,充放电装置内可集成有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等元器件,以获取电池的各个运行参数。由于充放电装置内部结构非本实施例所改进的对象,因此,在此不作具体介绍。
当通讯端子34包括四种,分别对应采集电压、压力、温度及电阻时,其中一种通讯端子34可通过电压采集线与电池连接;一种通讯端子34通过压力采集线与电池上的压力传感器连接;一种通讯端子34通过温度采集线与电池上的温度传感器连接;一种通讯端子34通过电阻采集线与电池连接等。
将连接端子30分类成电流端子33与通讯端子34,使得充放电装置能通过电池托盘100既能向电池充放电,又能采集电池的运行参数,提升测试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通讯端子34包括至少两个。全部通讯端子34中,多个通讯端子34在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间隔布置。
全部通讯端子34中,可全部通讯端子34沿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间隔排开;也可部分沿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间隔排列,另一部分在测试连接排20上按照其他方式进行排列,比如:呈圆环间隔分布;或者,呈矩阵式排列等。
全部通讯端子34中,通讯端子34两两为一对,在一对通讯端子34中,其中一个为正极通讯端子34,另一个为负极通讯端子34。这样在测试过程中,正负极的通讯端子34可在充放电装置与电池之间构成电路回路,以使充放电装置稳定获取电池的运行参数。另外,电流端子33也可以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为正极电流端子33,另一个为负极电流端子33,以构成充放电测试的回路。
将多个通讯端子34沿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间隔排列,实现多个信号采集端子的有序排布,不仅方便与电池上的测试线路连接,而且方便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测试连接排20设于托盘本体10上沿预设方向Y的一端。
预设方向Y和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相交,则说明测试连接排20不仅位于托盘本体10沿预设方向Y的一端,且其长度方向X沿与预设方向Y相交的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可使得测试连接排20整体更好布置在托盘本体10的一端处。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方向Y和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垂直。
预设方向Y可为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也可为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当预设方向Y为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时,测试连接排20则位于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沿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为便于理解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以方形托盘本体10为例,请参考图3,预设方向Y可为托盘本体10的长度方向托盘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平行。
通过将测试连接排20设置在托盘本体10的预设方向Y的一端,不占用托盘本体10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在托盘本体10上预留出支撑电池的空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电池托盘100还包括定位件40。定位件40设于托盘本体10,用于对电池进行定位。
定位件40是指安装在托盘本体10上,并能对承托在托盘本体10上的电池进行限位的结构,其可设计成但不限于板状、块状、凸包状等。定位件40在托盘本体10上的安装方式有多种,比如: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销接等。
通过定位件40对电池进行定位,可以快速地将电池安装至托盘本体10上,提高测试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定位件40包括:第一定位板41与第二定位板42。第二定位板42与第一定位板41连接,并与第一定位板41相交设置。其中,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中的至少一个适于止挡电池。
第一定位板41与第二定位板42分别指在两个不同方位上对电池进行限位的结构。第一定位板41与第二定位板42可同时与电池的两个侧面进行止挡;也可不同时与电池的两个侧面进行止挡,比如:在将电池安装至托盘本体10上时,电池的一侧可以抵靠在第一定位板41上,从而通过第一定位板41对电池进行定位,电池的一侧也可以抵靠在第二定位板42上,从而通过第二定位板42对电池进行定位。
第一定位板41与第二定位板42的具体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相交的夹角均可以根据电池的形状、尺寸或者其他要求进行设计。
由此,通过将定位件40设置成包括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增加电池的定位方式,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定位板41或者第二定位板42对电池进行定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考图3,可选地,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定位孔43。
定位孔43是指第一定位板41或第二定位板42上供电池进行定位的孔状结构,在定位时,可通过固定物件将电池定位在第一定位板41或第二定位板42上。其中,固定物件可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可有多种选择,比如:固定物件可为但不限于扎带、螺栓、销钉等部件。定位孔43可设计成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设计成不规则形状。当固定物件可为扎带时,可将固定物件绕在电池的外周,并将固定物件的两端穿在相邻两个定位孔43之间的部分处或者单个定位孔43顶部的部分处并进行绑接。
同时,在第一定位板41或第二定位板42上,定位孔43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当定位孔43的数量为多个时,全部定位孔43的位置可根据电池的定位需求而设计。
在第一定位板41或第二定位板42上设置定位孔43,便于将电池和第一定位板41或者第二定位板42固定在一起,实现电池的定位安装,装拆方便、操作简单。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第二定位板42沿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延伸并与测试连接排20正对。第一定位板41沿预设方向Y延伸,预设方向Y相交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
预设方向Y相交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则说明预设方向Y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相交,此时第一定位板41与第二定位板42之间呈现出“L”形状设计。
第二定位板42与测试连接排20正对应理解为:在垂直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的方向上,第二定位板42与测试连接排20相对,两者不会完全错开的设计。当然,也可理解为第二定位板42沿垂直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的方向进行投影,所得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测试连接排20上。
第一定位板41沿预设方向Y延伸,说明第一定位板41能在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对电池起到限位作用。第一定位板41可设置在第二定位板42朝向测试连接排20的一侧,也可设置在第二定位板42背向测试连接排20的一侧;当然,第一定位板41一部分还可位于第二定位板42朝向测试连接排20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定位背向测试连接排20的一侧。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41设置在第二定位板42朝向测试连接排20的一侧,这样第一定位板41、第二定位板42及测试连接排20之间可形成容纳电池的空间,这样不仅能使得电池安装更加稳定,而且还便于各个部件之间分布紧凑,使得电池连接更为便利。
合理布局第一定位板41与第二定位板42之间的位置,在满足电池稳定定位的同时,也方便电池在电池托盘100上的连接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托盘本体10沿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的至少一侧壁外表面上设有防护部12。
防护部12是指能对托盘本体10的侧壁外表面进行防护,以降低外界对托盘本体10磨损或碰撞的结构。在测试过程中,当连接有电池的电池托盘100放入测试工位200时,托盘本体10的侧壁外表面易受到测试工位200上的结构摩擦或碰撞等。为此,在侧壁外表面设置防护部12,可减少托盘本体10结构的磨损。
防护部12可采用不锈钢材质,也可采用橡胶材质等。当防护部12为缓冲结构(如橡胶结构等)时,不仅能降低结构磨损,而且还能实现缓冲作用。
在托盘本体10的侧壁外表面设置防护部12,能减少电池托盘100在测试过程中的磨损,提升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4,托盘本体10的底部设有凸部11。凸部11沿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
凸部11是指托盘本体10底部向外凸出的结构,能作为托盘本体10的支撑结构。凸部11作为托盘本体10的支撑结构,可抬高托盘本体10的高度,使得测试连接排20上的连接端子30与充放电装置中的测试端对齐。另外,在底部设置凸部11,可将托盘本体10的底部抬离地面或台面,便于叉臂或其他搬运工具插入托盘本体10的底部,方便自动搬运。
凸部11沿与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当凸部11的一部分延伸至测试连接排20的下方时,可在凸部11上开设安装孔13,使得螺栓或销钉等紧固部件能穿入至测试连接排20上。同时,该安装孔13也可作为定位结构,当电池托盘100放入测试工位200中时,安装孔13可与测试工位200上的定位结构配合,以实现电池托盘100在测试工位200上的精准定位。
如此,在托盘本体10的底部设置凸部11,有利于抬高托盘本体10,便于测试连接排20上的连接端子30能更好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同时,也便于实现电池托盘100的自动搬运。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4,凸部11包括两个。两个凸部11彼此相背的侧壁上设有导向面111。
导向面111是指凸部11上能为凸部11起到导向作用的一侧面,导向面111可为倾斜平面,也可为弧形曲面。当电池托盘100放入测试工位200的过程中,请参考图5,两个凸部11的导向面111会与测试工位200上的结构接触,利用自身的导向功能,将电池托盘100准确、顺利导入至测试工位200中。
利用两个凸部11的导向面111,使得电池托盘100能够顺利安装至测试工位200上,提升测试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4,两个凸部11的导向面111之间的间距D沿从导向面111靠近托盘本体10的一端至导向面111远离托盘本体10的一端逐渐减小。
两个导向面111之间间距D越远离托盘本体10则越小,即两个导向面111之间呈现近似倒八字形结构。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各导向面111为倾斜平面,且各导向面111远离托盘本体10的一端朝向托盘本体10的中部倾斜。
合理设计两个导向面111之间的间距,使得托盘本体10能更好受两个导向面111的引导,从而使得电池托盘100更顺利安装至测试工位200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4,电池托盘100还包括加强筋50。加强筋50设于测试连接排20与托盘本体10之间。
加强筋50是指能提升测试连接排20与托盘本体10之间连接强度的结构。加强筋50在测试连接排20与托盘本体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其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等。加强筋50可设计成三角形结构,也可设计成方形结构等,对于其具体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当加强筋50位于测试连接排20朝向电池的一侧时,可对承托在托盘本体10上的电池起到抵触限位,有利于提升电池在电池托盘100上安装的稳定性。此外,加强筋50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当加强筋50的数量为多个时,全部加强筋50可沿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依次分布。
在测试连接排20与托盘本体10之间设置加强筋50,提升测试连接排20与托盘本体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电池托盘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6,测试连接排20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测试连接排20沿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依次堆叠设置。
测试连接排20的数量为多个时,说明在同一电池托盘100上可同时电连接多个电池,使得多个电池同时进行测试。全部测试连接排20沿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依次堆叠,这不仅能节省托盘本体10上的空间,为电池的安装预留更多空间;而且沿厚度方向Z依次堆叠,使得各个测试连接排20上的连接端子30朝同一方向设置,从而使得各个测试连接排20的连接端子30能同时与充放电装置上对应的测试端接触。
各测试连接排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等;也可为一体成型方式,比如:挤出、注塑、压铸等。
设置多个测试连接排20,使得电池托盘100能同时进行多电池测试,进一步提升电池测试效率;同时,将各测试连接排20沿厚度方向Z依次堆叠,使得各个测试连接排20上连接端子30均朝同一方向设置,便于同时与充放电装置上对应的测试端完成电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模块包括:电池及如以上任一方案中的电池托盘100。电池设于托盘本体10上,并与连接端子30电连接。
电池测试模块是指连接有电池的电池托盘100。在测试过程中,可将电池与电池托盘100之间的电连接在充放电装置外面完成;电连接完成后,以电池测试模块为一整体结构,放入充放电装置中的测试工位200中。
如此设计,采用上述的电池托盘100,有利于将电池上的测试端转移至测试连接排20上的连接方式,简化测试操作,提升测试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系统,电池测试系统包括以上方案中的电池测试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系统,电池生产系统包括以上方案中的电池测试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托盘100,在托盘本体10上设计了具有连接端子30的测试连接排20、定位件40、定位孔43等结构。同时,可在托盘本体10上集成多个测试连接排20,多合一设计,使托盘本体10能够单次承载多个电池并且能够应用支持自动转运与定位对接,具备无人化测试应用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盘包括:
托盘本体(10),用于承托电池;
测试连接排(20),设于所述托盘本体(10)上,且具有连接端子(30),所述连接端子(30)用于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并用于与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30)包括电流端子(33)与通讯端子(34),所述电流端子(33)用于供所述充放电装置向所述电池充放电,所述通讯端子(34)用于供所述充放电装置采集所述电池的运行参数,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电压、压力、温度及电阻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30)贯穿所述测试连接排(20)设置,所述连接端子(30)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相对两侧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所述第一端(31)用于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端(32)用于与所述充放电装置的测试端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上设有穿孔(21),所述连接端子(30)穿设于所述穿孔(21)中,所述第一端(31)与所述第二端(32)分别对应伸出所述穿孔(21)相对两端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背向所述电池的一侧面凸设有防触部(60),所述防触部(60)在预设方向(Y)上超出所述连接端子(30)的一端部,所述预设方向(Y)相交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所述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端子(34)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所述通讯端子(34)中,多个所述通讯端子(34)在所述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上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设于所述托盘本体(10)上沿所述预设方向(Y)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盘还包括定位件(40),所述定位件(40)设于所述托盘本体(10),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0)包括:
第一定位板(41);
第二定位板(42),与所述第一定位板(4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定位板(41)相交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板(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2)中的至少一个适于止挡所述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定位孔(4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板(42)沿所述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延伸并与所述测试连接排(20)正对,所述第一定位板(41)沿预设方向(Y)延伸,所述预设方向(Y)相交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与所述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0)沿所述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的至少一侧壁外表面上设有防护部(12)。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0)的底部设有凸部(11),所述凸部(11)沿与所述测试连接排(20)的长度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1)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凸部(11)彼此相背的侧壁上设有导向面(11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凸部(11)的导向面(111)之间的间距D沿从所述导向面(111)靠近所述托盘本体(10)的一端至所述导向面(111)远离所述托盘本体(10)的一端逐渐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托盘还包括加强筋(50),所述加强筋(50)设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与所述托盘本体(10)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连接排(20)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所述测试连接排(20)沿所述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Z)依次堆叠设置。
17.一种电池测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测试模块包括:
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托盘;
电池,设于所述托盘本体(10)上,并与所述连接端子(30)电连接。
18.一种电池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测试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测试模块。
19.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生产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测试系统。
CN202320856904.9U 2022-10-27 2023-04-17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Active CN220439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120967 WO2024087978A1 (zh) 2022-10-27 2023-09-25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49415 2022-10-27
CN2022228494159 2022-10-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9827U true CN220439827U (zh) 2024-02-02

Family

ID=8797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1029.8A Pending CN117949825A (zh) 2022-10-27 2023-04-17 测试连接机构、电池测试装置、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02320856904.9U Active CN220439827U (zh) 2022-10-27 2023-04-17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02310410938.XA Pending CN117949846A (zh) 2022-10-27 2023-04-17 充放电测试装置、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1029.8A Pending CN117949825A (zh) 2022-10-27 2023-04-17 测试连接机构、电池测试装置、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0938.XA Pending CN117949846A (zh) 2022-10-27 2023-04-17 充放电测试装置、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240145796A1 (zh)
EP (1) EP4386405A1 (zh)
CN (3) CN117949825A (zh)
WO (1) WO20240875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9640B2 (ja) * 2012-01-13 2015-08-26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充放電試験装置、試験用トレイ及び充放電試験システム
CN105190986B (zh) * 2013-05-01 2018-07-1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薄型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检查装置及充放电检查方法
KR102650807B1 (ko) * 2018-08-02 2024-03-25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충방전 장치
CN208888351U (zh) * 2018-09-26 2019-05-21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测试装置
CN211653026U (zh) * 2019-12-31 2020-10-09 东莞市科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电容测试夹具及电容老化测试系统
CN112557934B (zh) * 2020-12-09 2021-12-28 浙江纽联科技有限公司 线束收缩轨迹可控的恒温式锂电池性能测试系统
CN215415796U (zh) * 2021-03-26 2022-01-04 中山易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老化测试装置
CN215297614U (zh) * 2021-04-27 2021-12-24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测试台架及电池测试结构
CN114768910A (zh) * 2022-05-23 2022-07-22 江苏拓米洛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温试验箱
CN217587444U (zh) * 2022-05-24 2022-10-14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治具及高低温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9846A (zh) 2024-04-30
US20240145796A1 (en) 2024-05-02
EP4386405A1 (en) 2024-06-19
CN117949825A (zh) 2024-04-30
US20240145795A1 (en) 2024-05-02
WO2024087507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8169B2 (en) Energy storage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EP3293786B1 (en) Battery pack with busbar fixation
EP4358276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108075068B (zh) 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箱
CN106384794B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组
CN217641491U (zh) 一种内置信息采集及无线传输的电池
CN204596862U (zh) 锂电池模组
EP3293788A1 (en) Battery system housing with fastener
CN220439827U (zh)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15342672U (zh) 燃料电池装配的定位件、燃料电池单电池和燃料电池
EP3896794A1 (en) Connector
CN111952525B (zh) 同侧集流装置、电池模组和电动车
CN111816946A (zh) 一种电池模组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池模组
EP4160755A1 (en) Current collection plate and battery
WO2024087978A1 (zh) 电池托盘、电池测试模块、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1066851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13093308U (zh) 一种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05388982U (zh) 导电接触端结构及电池模块
CN220019824U (zh) 充放电设备、测试装置、电池测试系统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19122358U (zh) 一种兼容多种类型电池测试的上柜连接的可拆卸装置
CN214122281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锂电池单体及模组测试的夹具
CN216636223U (zh) 一种电池存储底托及换电站
CN219591598U (zh) 导电件和电源装置
CN214793563U (zh) 软包电芯膨胀力测试工装
CN212587567U (zh) 一种电池模组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