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7469U -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7469U
CN220417469U CN202322039514.5U CN202322039514U CN220417469U CN 220417469 U CN220417469 U CN 220417469U CN 202322039514 U CN202322039514 U CN 202322039514U CN 220417469 U CN220417469 U CN 220417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ing
fresh air
filter screen
air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95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伯春
聂旺辉
苏运宇
白建雄
杨丽
曾锦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95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7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7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7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和风管机。新风模块包括:外壳,外壳设有第一检修口;检修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一检修口处;蜗壳,蜗壳的轴向一端设有安装开口,安装开口面向第一检修口;导流圈,套设于安装开口处,并围设出与安装开口连通的进风口;且导流圈与蜗壳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由第一检修口进出外壳;和滤网组件,包括固定架和安装于固定架的滤网,固定架固定于导流圈。这样,新风模块的外壳只需设置一个检修口,即可实现风轮、电机的检修和滤网的更换,解决了吊顶结构限制导致的新风模块维修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为了美观,目前市场上风管机的装修风格都是吊顶上没有单独的检修口,而是将检修口与机组的回风口设计成一样大,即检修口和回风口成设计成一体,也就是把回风口加长。回风口内安装回风格栅,因此从外观上看只能看到回风格栅。但是这就导致检修口的位置以及宽度尺寸受限。现在有些机组新增加了新风模块,由于新风模块尺寸大,内部零部件的拆卸维修成为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和风管机,可以解决新风模块的拆卸维修问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检修口;检修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一检修口处;蜗壳,所述蜗壳的轴向一端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面向所述第一检修口;导流圈,套设于所述安装开口处,并围设出与所述安装开口连通的进风口;且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蜗壳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由所述第一检修口进出所述外壳;和滤网组件,包括固定架和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滤网,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导流圈。
本申请实施例将导流圈与蜗壳设计成分体式结构,使得导流圈可以从蜗壳上拆卸下来。这样,当风轮或电机需要检修时,可以将导流圈与蜗壳分离开来,然后将导流圈拆下从第一检修口取出,这样风轮不受导流圈的遮挡,可以充分外露,即可将风轮从蜗壳中取出进行检修,而无需将整个蜗壳取出。而电机的尺寸相对较小,也可以轻松经第一检修口取出进行维修。
并且,滤网组件的固定架固定在导流圈上。因此,当滤网需要更换时,可以将检修盖板拆下,然后通过第一检修口对滤网进行更换,满足滤网的定期更换需求。而风轮或电机需要检修时,滤网组件可以与导流圈一起拆下,不会影响风轮和电机的检修。
这样,新风模块的外壳只需设置一个检修口(即第一检修口),即可实现风轮、电机的检修和滤网的更换,解决了吊顶结构限制导致的新风模块维修难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检修盖板遮挡所述安装开口的一部分,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所述第一检修口和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第一检修口相邻设置且连为一体;和端板,盖设于所述避让缺口处,并遮挡所述安装开口的另一部分,设置成压住所述滤网组件。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还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安装开口的径向外侧,并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滤网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径向外侧,并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导流圈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开口处,所述导流圈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基于所述导流圈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滤网组件至少部分被所述端板遮挡并被所述端板压住;基于所述导流圈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滤网组件脱离所述端板,且正对所述第一检修口。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端板能够压住所述滤网组件或脱离所述滤网组件。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限位孔,所述端板远离所述检修盖板的一端设有插舌;所述插舌插设并限位于所述限位孔,并能够相对所述限位孔运动,以使所述端板能够压住所述滤网组件或脱离所述滤网组件。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圈包括:导流板,套设于所述安装开口内,并围设出所述进风口;和安装板,与所述导流板的径向外端相连,并与所述蜗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包括:连接盖板,与所述导流板的径向外端相连,并封盖所述安装开口的一部分;和侧围板,与所述连接盖板的径向外端相连,并套设在所述安装开口的径向外侧,且所述侧围板与所述蜗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连接盖板和/或所述侧围板。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安装开口的周向设置;所述连接盖板朝向所述安装开口的板面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相抵靠。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所述安装开口;所述端盖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导流圈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导流圈与所述端盖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端盖合围出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设置成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旋转进出所述卡槽。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扣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卡槽沿所述导流圈周向的一端封闭设置,以限制所述导流圈相对所述蜗壳的转动幅度。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所述固定架的周向方向的两端设有挡板;所述蜗壳设有密封凸起,所述挡板、所述密封凸起、所述外壳以及所述检修盖板合围出与新风入口连通的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过风通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流圈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流圈为分体式装配结构。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圈设有限位凸起和插孔;所述固定架设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设置成穿设于所述插孔并钩住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面,以限制所述固定架脱离所述导流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设置成暗装于吊顶内,所述风管机包括:风管机主体,所述风管机主体设有回风口;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设于所述风管机主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风管机主体相连;所述吊顶设有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口与所述回风口以及所述检修盖板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检修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检修盖板的总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装配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中的箭头示意了气流方向;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去掉滤网、风轮、电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导流圈及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去掉检修盖板后第一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新风模块第二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新风模块第三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新风模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端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端板与前侧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所示导流圈与图20所示固定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新风模块;
1外壳,11壳体,111第一检修口,112避让缺口,113限位孔,1131插入孔,1132防脱孔,114前侧板,1141折边,1142排风口,12端板,121插舌,1211连接部,1212防脱部,122第三连接孔,123第三翻边,124第四翻边,13新风入口;
2检修盖板;
3蜗壳,31端盖,311安装开口,312第一翻边,313第一卡扣,3131第一连接孔,314卡槽,315密封凸起,32进风通道,321第一过风口,322第二过风口,33出风口,34过风通道;
4导流圈,41导流板,411进风口,42安装板,421连接盖板,4211第二翻边,422侧围板,423第二卡扣,4231第二连接孔,424限位凸起,425插孔;
5滤网组件,51固定架,511挡板,512第三卡扣,52滤网;
6风轮;
7电机;
200风管机主体;
300吊顶,302第二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100及风管机。其中,新风模块100可以用于风管机,也可以用于其他种类的空气处理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包括风管机主体200和新风模块100。风管机主体200可以为风管内机。风管内机可以与风管外机连接。风管内机暗装在吊顶内,风管外机安装在室外。风管机主体200也可以为一体机。
风管机主体200设有回风口,风管机主体200的回风口供室内空气进入风管机主体200内。风管机主体200还设有出风口,风管机主体200的出风口供风管机主体200内换热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内。风管机主体200通常为长方体形,风管机主体200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风管机的前侧壁上,风管机主体200的回风口可以设置在风管机的底壁上。
如图1所示,风管机暗装在吊顶300内。吊顶300的侧板上设有与风管机主体200的出风口对应设置的送风口,送风口处可以设置送风格栅。吊顶300的底板上设有与风管机主体200的回风口对应设置的回风口,吊顶300的回风口处可以设置回风格栅。并且,吊顶300的回风口也是风管机的检修口(记为第二检修口302,如图1所示),用于使用过程中对风管机的检修。检修时,可以将回风格栅拆卸下来,即可露出第二检修口302,对风管机进行检修。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新风模块100设于风管机主体200长度方向(即图1至图6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并与风管机主体200相连。
这样不会加大风管机的进深尺寸(即风管机水平伸入吊顶300侧壁内的深度),且使得第二检修口302可以形成狭长的结构,比较符合现在的主流装修风格。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二检修口302与风管机主体200的回风口以及新风模块100的检修盖板2对应设置,且第二检修口302的面积大于风管机主体200的回风口与新风模块100的检修盖板2的总面积。
这样,当回风格栅拆卸下来后,风管机主体200的进风口以及检修盖板2都可以露出。通过打开风管机主体200进风口所在的底壁(或检修板),可以对风管机主体200进行检修。通过打开检修盖板2,可以对新风模块100进行检修。因此,只需在吊顶300上设置一个检修口(即第二检修口302),即可实现风管机主体200及新风模块100的检修。并且,第二检修口302可以保持狭长的形状,符合现在的主流装修风格,有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
相关技术中导流圈与蜗壳都是一体化结构,由于风轮的直径大于导流圈进风口的直径,当需要拆卸风轮时通常需要把蜗壳整个拆卸出来。但由于第二检修口的尺寸限制,蜗壳无法全部拆出,导致风轮的检修较为困难。
请一并参考图2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100,包括:外壳1、检修盖板2、蜗壳3、导流圈4和滤网组件5。新风模块100还包括设于蜗壳3内的风轮6以及与风轮6相连的电机7。风轮6可以为但不限于离心风轮。
其中,外壳1设有第一检修口111,如图9所示。
检修盖板2(如图2所示)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一检修口111处。
如图5所示,蜗壳3的轴向一端设有安装开口311。安装开口311面向第一检修口111,请一并参考图7至图9所示。蜗壳3还设有进风通道32,如图5所示,进风通道32位于安装开口311的径向外侧。
如图4所示,导流圈4套设于安装开口311处,并围设出与安装开口311及进风通道32连通的进风口411。导流圈4与蜗壳3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由第一检修口111进出外壳1。
如图3和图4所示,滤网组件5包括固定架51和安装于固定架51的滤网52。固定架51固定于导流圈4。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9所示,滤网52位于进风口411的径向外侧,并位于进风通道32与进风口411之间,且沿导流圈4的周向设置。滤网52可以为但不限于海帕滤网(即HEPA滤网)。滤网52的高度可以大于固定架51的高度,如图3所示,以保证滤网52能够与外壳1抵紧实现密封,防止滤网52与外壳1之间发生漏风而影响对新风的过滤净化效果。
外壳1还设有新风入口13,如图9所示。进风通道32与新风入口13连通。蜗壳3还设有出风口33,如图5所示。蜗壳3的出风口33与导流圈4的进风口411连通。电机7驱动风轮6转动,可以使室外新鲜空气经新风入口13进入进风通道32,经滤网52过滤后进入导流圈4的进风口411,然后经蜗壳3的出风口33排出,经吊顶300的送风口送入至室内环境中,实现新风功能。
由于进风通道32位于安装开口311的径向外侧,因此,如图3所示,新风经进风通道32后需流动至安装开口311的轴向外侧,然后经导流圈4的进风口411流向风轮6。如图5所示,进风通道32可以包括第一过风口321和第二过风口322。第一过风口321与新风入口13连通,第二过风口322与导流圈4的进风口411连通。第一过风口321的中心轴线可以沿水平方向,以便于与新风管道对接。第二过风口322可以相对第一过风口321倾斜设置,如图5所示,以便于将新风引向蜗壳3的轴向一侧,使新风能够经滤网52过滤后再经导流圈4进入蜗壳3内。为了缩短进风通道32的长度以减小风力损失,第一过风口321可以设置在蜗壳3的侧壁上,该侧壁可以与蜗壳3设有出风口33的侧壁相邻设置,如图5所示。第二过风口322可以设置在蜗壳3设有安装开口311的端壁上,且第二过风口322所在部位可以相对于安装开口311处向外凸出,如图5所示,以起到更好的导风效果。考虑到成本,滤网组件5无需设置成圆柱形,只需设置成圆柱形的一部分(如半圆柱形),如图3所示,保证对进入导流圈4的气流起到过滤净化效果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将导流圈4与蜗壳3设计成分体式结构,使得导流圈4可以从蜗壳3上拆卸下来(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4所示)。这样,当风轮6或电机7需要检修时,可以将导流圈4与蜗壳3分离开来,然后将导流圈4拆下从第一检修口111取出,这样风轮6不受导流圈4的遮挡,可以充分外露,即可将风轮6从蜗壳3中取出进行检修,而无需将整个蜗壳3取出。而电机7的尺寸相对较小,也可以轻松经第一检修口111取出进行维修。
并且,滤网组件5的固定架51固定在导流圈4上,如图6所示。因此,当滤网52需要更换时,可以将检修盖板2拆下,然后通过第一检修口111对滤网52进行更换,满足滤网52的定期更换需求。而风轮6或电机7需要检修时,滤网组件5可以与导流圈4一起拆下,不会影响风轮6和电机7的检修。
这样,新风模块100的外壳1只需设置一个检修口(即第一检修口111),即可实现风轮6、电机7的检修和滤网52的更换,解决了吊顶300结构限制导致的新风模块100维修难题。
并且,滤网52用于对吸入的新风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新风再进入风轮6,即滤网52设在风轮6的上游,而不是设置在风轮6的下游,这样可以减少风阻增大排风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滤网52的内侧壁的半径R在90mm至180mm的范围内,如90mm、100mm、120mm、150mm、180mm等。滤网52的弧度α在60°至270°的范围内,如60°、90°、120°、150°、180°、210°、240°、270°等。滤网52的厚度T(径向厚度)在10mm至60mm的范围内,如10mm、20mm、30mm、40mm、50mm、60mm等。
如此,滤网52的大小合适,既能够保证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以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又能够避免尺寸过大导致取出更换过程过于不便,保证滤网52能够经第一检修口111取出进行更换。
当然,滤网52的内侧壁的半径、滤网52的弧度、滤网52的厚度不限于上述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检修盖板2遮挡安装开口311的一部分。外壳1包括:壳体11和端板12。
其中,壳体11设有第一检修口111和避让缺口112,避让缺口112与第一检修口111相邻设置且连为一体。
请一并结合图9、图10和图11所示,端板12盖设于避让缺口112处,并遮挡安装开口311的另一部分。端板12设置成压住滤网组件5。风管机正常工作过程中,端板12能够压住滤网组件5实现密封,防止部分气流经滤网组件5与外壳1之间的空间流过因没有经过滤网52的过滤而影响对新风的过滤净化效果。
换言之,蜗壳3的安装开口311并非完全正对着第一检修口111,而是一部分正对着第一检修口111,另一部分正对着避让缺口112。当检修盖板2拆下后,蜗壳3的安装开口311并非完全露出,还有一部分位于吊顶300内,位于吊顶300内的部分被避让缺口112处的端板12遮挡。由于第一检修口111与吊顶300之间并非完全接触,还有一部分空间,因此虽然导流圈4和风轮6会有一部分隐藏在吊顶300内,但是通过将导流圈4和风轮6倾斜移动,也可以将导流圈4及风轮6从第一检修口111取出。
并且,这样设置,第一检修口111的宽度可以相对小一些,使得第二检修口302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相对较小,以避免第二检修口302的宽度过大而影响装修后的美观度,由此兼顾了吊顶300的美观度以及吊顶300结构限制导致的新风模块100维修问题。
另一方面,滤网组件5也可以设置得相对较大,这有利于提高滤网52对新风的过滤净化效果,保证大风量新风的过滤净化需求。
其中,第一检修口111与避让缺口112沿第二检修口302的宽度方向(即图1至图11中的前后方向)排布。第一检修口111的面积可以大于避让缺口112的面积。安装开口311的中心轴线可以正对第一检修口111,如图7和图8所示。这样,导流圈4、风轮6的大部分可以正对着第一检修口111,只有少部分对着避让缺口112隐藏在吊顶300内,如此有利于降低导流圈4、风轮6从第一检修口111取出的难度,从而降低检修更换难度。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流圈4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开口311处,导流圈4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请一并结合图7和图8所示。
如图7所示,基于导流圈4转动至第一位置,滤网组件5至少部分被端板12遮挡并被端板12压住。当滤网组件5只有部分被端板12遮挡并被端板12压住时,滤网组件5的另外一部分则能够被检修盖板2遮挡并被检修盖板2压住。
如图8所示,基于导流圈4转动至第二位置,滤网组件5脱离端板12,且正对第一检修口111。
这样,当滤网52需要更换时,可以将检修盖板2拆下,解除导流圈4与蜗壳3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转动导流圈4,将滤网组件5转动至正对着第一检修口111的位置(即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既能够避免端板12的压紧作用不利于滤网52的拆卸,又能够使滤网52充分露出,进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拆下滤网52进行更换。待新的滤网52装到固定架51上,再转动导流圈4,使滤网组件5复位至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即可。如此,滤网52的拆卸更换更加十分便捷。
当然,更换滤网52的过程也可以不转动导流圈4。比如:正常工作过程中,滤网52的一端被端板12遮挡,另一端被检修盖板2遮挡。当滤网52需要更换时,拆下检修盖板2后,滤网52会有一部分露出,可以拉着滤网52露出的一端直接将滤网52抽出。新的滤网52可以沿着固定架51露出的一端塞入,然后沿着固定架51塞到位,实现滤网52的更换。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端板12与壳体11活动连接,以使端板12能够压住滤网组件5或脱离滤网组件5。
将端板12设计成活动结构,更换滤网52时,只要松开端板12(不需要取出端板12),即可解除端板12对滤网组件5的抵压约束,有利于滤网52方便取出,解决了端板12既要压紧滤网52起到密封作用,又要松开滤网52方便滤网52取出的问题。
至于端板12与壳体11的活动连接方式,不受限制。比如:端板12远离检修盖板2的一端与壳体11可转动连接(如通过转轴、铰链等方式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这样端板12的另一端可以向下转动,进而松开对滤网52的约束,如图9和图11所示;或者,端板12整体可以相对壳体11上下运动,以压住滤网组件5或脱离滤网组件5。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壳体11设有限位孔113,如图14所示。端板12远离检修盖板2的一端设有插舌121,如图12和图13所示。插舌121插设并限位于限位孔113,并能够相对限位孔113运动,以使端板12能够压住滤网组件5或脱离滤网组件5。
这样,端板12远离检修盖板2的一端可以与壳体11插接配合,并能相对壳体11运动,且不易脱离壳体11,既满足了检修需求,也不需要取出端板12。
其中,插舌1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多个插舌121间隔设置。限位孔113的数量可以与插舌1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插舌121的数量为三个,限位孔113的数量为三个。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端板12与蜗壳3通过紧固件相连。
这样有利于提高端板1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端板12上可以设置第三连接孔122,如图12和图13所示。紧固件穿设于第三连接孔122与壳体11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孔122可以设置在端板12靠近检修盖板2的一侧。这样,拆掉紧固件后,端板12靠近检修盖板2的一端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打开(如图9和图11所示),解除对滤网52的压紧约束。
端板12靠近检修盖板2的一端可以设置第三翻边123,如图12所示,第三翻边123可以被检修盖板2遮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插舌121包括与端板12相连的插入部1211以及与插入部1211相连的防脱部1212,如图13和图17所示。限位孔113包括插入孔1131以及与插入孔1131连通的防脱孔1132,如图15和图17所示。
插入孔1131设置成供防脱部1212及插入部1211穿过。防脱孔1132设置成供插入部1211穿过并限制防脱部1212穿过,以限制插舌121脱出限位孔113。
其中,插入孔1131的面积大于防脱孔1132的面积。插入部1211的宽度小于防脱部1212的宽度。插入部1211的宽度小于防脱孔1132的宽度,防脱部1212的宽度小于插入孔1131的宽度。因此,插入部1211能够穿过插入孔1131和防脱孔1132。但防脱部1212只能穿过插入孔1131,而不能穿过防脱孔1132。插入部1211的宽度、防脱部1212的宽度、防脱孔1132的宽度、插入孔1131的宽度,指的都是图12至图18中左右方向的宽度。
这样,插舌121与限位孔113装配时,先将插舌121对着插入孔1131插入,然后将插舌121向防脱孔1132的方向移动,使端板12与壳体11对齐,如图16所示。此时,防脱部1212受到防脱孔1132的限制,无法穿过防脱孔1132脱出而实现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完成后,防脱孔1132位于插入孔1131的下方,请一并结合图16和图17可知。插舌12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使插入部1211进入防脱孔1132,防止端板12被水平拉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前侧板114,如图14至图16所示。前侧板114的侧壁设有与蜗壳3的出风口33对接连通的排风口1142,如图14所示。前侧板114的底壁靠近端板12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L形的折边1141,限位孔113设置在折边1141的转角部位,如图14和图15所示。端板12靠近前侧板114的一端可以设有第四翻边124,如图12所示。第四翻边124可以与前侧板114的折边1141相抵靠,使端板12与前侧板114保持齐平。插舌121设于第四翻边124。插舌121插入限位孔113后,会受到前侧板114底壁的限制,而不能沿竖直方向脱离前侧板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部1211与防脱部1212相连,形成L形结构,如图13和图17所示。防脱孔1132的中心线与插入孔1131的中心线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如图15所示),以使插入部1211插入防脱孔1132后,防脱部1212与插入孔1131沿水平方向至少部分错开,如图18所示。这样,即使插入部1211沿竖直方向进入插入孔1131内,防脱部1212也无法穿过插入孔1131,端板12必须先向一侧水平移动使防脱部1212对准插入孔1131,防脱部1212才能反向脱出插入孔1131。
这样,插舌121与限位孔113的配合可以对端板12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有利于防止检修更换过程中端板12脱离前侧板114。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流圈4包括:导流板41和安装板42,如图6所示。
其中,导流板41套设于安装开口311内,并围设出进风口411。进风口411可以大致呈喇叭口的形状,以引导气流进入风轮6。
安装板42与导流板41的径向外端相连,并与蜗壳3可拆卸连接。固定架51固定于安装板42。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安装板42包括:连接盖板421和侧围板422,如图11所示。
其中,连接盖板421与导流板41的径向外端相连,并封盖安装开口311的一部分。这样,安装开口311的尺寸可以设置得相对较大,便于风轮6及电机7的拆卸。
侧围板422与连接盖板421的径向外端相连,并套设在安装开口311的径向外侧;且侧围板422与蜗壳3可拆卸连接,固定架51固定于连接盖板421和/或侧围板422。
侧围板422可以起到挡风作用,防止导流圈4与蜗壳3之间的间隙处发生漏风。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蜗壳3设有第一翻边312,如图5和图11所示。第一翻边312沿安装开口311的周向设置。连接盖板421朝向安装开口311的板面设有第二翻边4211,第二翻边4211与第一翻边312相抵靠,如图11所示。
第一翻边312与第二翻边4211的配合,也能够起到挡风作用,有利于防止导流圈4与蜗壳3之间的间隙处发生漏风。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翻边312向靠近连接盖板421的方向凸出于安装开口311,如图5所示。第二翻边4211与第一翻边312沿蜗壳3的轴向相抵靠,如图11所示。
侧围板422套设于第一翻边312外侧并与第一翻边312间隙配合,如图11所示。这样便于导流圈4相对于蜗壳3转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蜗壳3设有端盖31,如图5所示。端盖31设有安装开口311。端盖31设有第一连接部,导流圈4设有第二连接部,导流圈4与端盖31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结构、紧固件连接结构、插接结构等。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313,如图5所示。第一卡扣313与端盖31合围出卡槽314,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卡扣423,如图6所示。第二卡扣423设置成沿导流圈4的周向旋转进出卡槽314。
第一卡扣313与第二卡扣423相配合可以起到卡接固定作用,且便于导流圈4相对蜗壳3转动。
第一卡扣313可以大致呈L形,第二卡扣423可以大致呈块状。第一卡扣3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多个第一卡扣313沿导流圈4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卡扣423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卡扣31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卡扣313与对应的第二卡扣423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这样可以提高导流圈4与蜗壳3的连接可靠性,有效防止导流圈4发生松动。
在一个示例中,其中一个第一卡扣313设有第一连接孔3131,如图5所示。对应的第二卡扣423设有第二连接孔4231,如图6所示。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3131和第二连接孔4231,使导流圈4与蜗壳3固定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卡槽314沿导流圈4周向的一端封闭设置,如图5所示,以限制导流圈4相对蜗壳3的转动幅度。
由于卡槽314的一端封闭,则第二卡扣423只能由卡槽314的另一端进出,且最多只能转动到相邻卡槽314的封闭端。因此,导流圈4的转动幅度由相邻两个卡槽314之间的距离决定。这样可以对导流圈4的转动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当导流圈4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二卡扣423由卡槽314脱出后转动至与相邻第一卡扣313相抵,即表明导流圈4转动到第二位置。反之,当导流圈4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第二卡扣423反向转动至进入卡槽314并与相邻第一卡扣313相抵,即表明导流圈4转动到第一位置。这样可以省去人工定位的过程,进一步降低了新风模块100的检修难度和检修工作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卡扣313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卡扣423的数量为三个,则导流圈4的转动幅度大约为120°,可以有效保证滤网组件5能够转动至正对第一检修扣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卡扣423与对应的卡槽314过盈配合。过盈配合可以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有利于防止导流圈4发生松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固定架51沿导流圈4的周向延伸,固定架51的周向方向的两端设有挡板511,如图6所示。
蜗壳3设有密封凸起315,如图5所示。挡板511、密封凸起315、外壳1以及检修盖板2合围出过风通道34,如图9所示。过风通道34通过进风通道34与新风入口13连通。进风通道32通过过风通道34与进风口411连通。滤网52设于过风通道34靠近进风口411的一端。
这样有利于保证进风通道32输出的新风能够尽可能全部经过滤网52进入风轮6,防止发生漏风而影响新风的过滤净化效果。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挡板511设置成与滤网52相止抵,如图3所示。以限制滤网52脱离固定架51。挡板511沿导流圈4的径向延伸,挡板511的径向内端设置成与滤网52端面的中部相止抵,挡板511的径向外端设置成与密封凸起315相止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固定架51与导流圈4为一体式结构,如图6所示。这样可以省去固定架51的装配工序,且有利于提高固定架51与导流圈4的连接可靠性。
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19至图21所示,固定架51与导流圈4为分体式装配结构。这样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导流圈4及固定架51的结构,也便于根据需要更换固定架51或导流圈4。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圈4设有限位凸起424和插孔425,如图19所示。固定架51设有第三卡扣512,如图20所示。第三卡扣512设置成穿设于插孔425并钩住限位凸起424的端面,如图21所示,以限制固定架51脱离导流圈4。
安装时,直接将第三卡扣512对准插孔425插下去,直至第三卡扣512钩住限位凸起424,即可实现固定架51与导流圈4的装配固定,非常便捷。第三卡扣512可以设置导向斜面,引导第三卡扣512插入插孔425
第三卡扣5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多个第三卡扣512可以沿固定架51的周向间隔设置。限位凸起424和插孔425的数量可以与第三卡扣51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限位凸起424与第二卡扣423在导流圈4的周向上错开设置,如图21所示。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卡扣512的数量为三个,限位凸起424和插孔425的数量均为三个,如图19至图21所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和风管机,解决了吊顶结构限制导致的新风模块维修难题,且兼顾了吊顶的美观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第一检修口;
检修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一检修口处;
蜗壳,所述蜗壳的轴向一端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面向所述第一检修口;
导流圈,套设于所述安装开口处,并围设出与所述安装开口连通的进风口;且所述导流圈与所述蜗壳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由所述第一检修口进出所述外壳;和
滤网组件,包括固定架和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滤网,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导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盖板遮挡所述安装开口的一部分,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所述第一检修口和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第一检修口相邻设置且连为一体;和
端板,盖设于所述避让缺口处,并遮挡所述安装开口的另一部分,设置成压住所述滤网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还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安装开口的径向外侧,并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滤网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径向外侧,并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导流圈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安装开口处,所述导流圈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基于所述导流圈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滤网组件至少部分被所述端板遮挡并被所述端板压住;基于所述导流圈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滤网组件脱离所述端板,且正对所述第一检修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端板能够压住所述滤网组件或脱离所述滤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限位孔,所述端板远离所述检修盖板的一端设有插舌;所述插舌插设并限位于所述限位孔,并能够相对所述限位孔运动,以使所述端板能够压住所述滤网组件或脱离所述滤网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包括:
导流板,套设于所述安装开口内,并围设出所述进风口;和
安装板,与所述导流板的径向外端相连,并与所述蜗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
连接盖板,与所述导流板的径向外端相连,并封盖所述安装开口的一部分;和
侧围板,与所述连接盖板的径向外端相连,并套设在所述安装开口的径向外侧,且所述侧围板与所述蜗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连接盖板和/或所述侧围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安装开口的周向设置;
所述连接盖板朝向所述安装开口的板面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相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所述安装开口;
所述端盖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导流圈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导流圈与所述端盖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端盖合围出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设置成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旋转进出所述卡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扣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卡槽沿所述导流圈周向的一端封闭设置,以限制所述导流圈相对所述蜗壳的转动幅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所述固定架的周向方向的两端设有挡板;
所述蜗壳设有密封凸起,所述挡板、所述密封凸起、所述外壳以及所述检修盖板合围出与新风入口连通的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滤网设于所述过风通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流圈为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导流圈为分体式装配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圈设有限位凸起和插孔;
所述固定架设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设置成穿设于所述插孔并钩住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面,以限制所述固定架脱离所述导流圈。
15.一种风管机,设置成暗装于吊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包括:
风管机主体,所述风管机主体设有回风口;和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设于所述风管机主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风管机主体相连;所述吊顶设有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口与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检修盖板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检修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检修盖板的总面积。
CN202322039514.5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Active CN220417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514.5U CN220417469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514.5U CN220417469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7469U true CN220417469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9514.5U Active CN220417469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7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1123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5260170U (zh) 空调器
CN205002237U (zh) 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105091299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模块及其初效滤网安装结构
CN220417469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CN105091122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及其空气净化模块
CN105098545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模块及其中心连接器
CN105615767A (zh) 吸尘器
CN101017011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205359359U (zh) 吸尘器
CN218296095U (zh) 一种倾斜式滤网的净化模块
CN204786809U (zh)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挂壁式空调器
CN205980054U (zh) 新风空气净化器
CN112377428B (zh) 风机系统、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及其安装方法
CN205338835U (zh) 吸尘器
CN113623755B (zh) 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净化腔、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204786808U (zh) 空调器
CN210292101U (zh) 一种加湿器进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5112921U (zh) 空调进风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WO2022257744A1 (zh) 空调器
CN220417468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CN212132675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012842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595009B (zh) 室内机壳体和空调器
CN21744181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