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675U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2675U
CN212132675U CN202020438089.0U CN202020438089U CN212132675U CN 212132675 U CN212132675 U CN 212132675U CN 202020438089 U CN202020438089 U CN 202020438089U CN 212132675 U CN212132675 U CN 212132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middle partition
module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80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元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80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2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2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2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中隔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中隔板配置于所述进风腔和出风腔之间,所述中隔板设有将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通风孔。其中,所述中隔板构造有第一预定位件,所述底壳构造有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适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定位件连接,以将所述中隔板定位于所述底壳上;而后所述底壳与所述中隔板、所述壳盖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能够降低新风模块装配的难度,以提高新风模块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市场上的空调器通常配置有新风模块,以利用该新风模块将室外环境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环境中,来补充室内环境的新风量。常规新风模块的壳体包括底壳及与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所述新风模块还在新风风道内配置中隔板。然而,该中隔板与底壳、壳盖等部件通常是采用多个连接件(如螺钉)连接,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错位而不易精准对位连接,安装难度较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即使申请人认为该技术还存在不足并将其写入背景技术中,但不代表申请人承认该技术为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旨在降低新风模块装配的难度,以提高新风模块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中隔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中隔板配置于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之间,所述中隔板设有将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通风孔。其中,所述中隔板构造有第一预定位件,所述底壳构造有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适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定位件连接,以将所述中隔板定位于所述底壳上;而后所述底壳与所述中隔板、所述壳盖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中隔板构造有多个所述第一预定位件,多个所述第一预定位件沿所述中隔板的环周排布;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中隔板配合形成所述出风腔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环周构造有多个所述第一配合件,以与多个所述第一预定位件配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壳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一侧并与所述壳盖配合形成所述进风腔的第二腔体,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共同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中隔板和所述壳盖之间间隔形成有过风腔,所述过风腔将所述中隔板的通风孔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中隔板的迎风面的周缘构造有与所述壳盖配合的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在所述过风腔和所述第一腔体对接的位置设置有过风缺口。
可选地,所述壳盖的环周还构造有多个第二预定位件,所述底壳的环周构造有多个第二配合件,多个所述第二配合件适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二预定位件连接,以将所述壳盖定位于所述底壳上。
可选地,所述壳盖的多个所述第二预定位件沿其环周间隔排布;所述底壳的多个第二配合件沿其外周壁间隔排布,其中部分第一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背对第二腔体的外侧壁,另一部分第一配合件位于第二腔体的背对第一腔体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位件和所述第一配合件其中一者为弹性卡扣,另一者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卡扣位;和/或,所述第二预定位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其中一者为弹性卡扣,另一者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卡扣位。
可选地,所述底壳的环周构造有多个连接部;所述壳盖和所述中隔板均朝侧向凸设有凸耳,所述连接件依次从所述壳盖及所述中隔板凸耳穿过,而后连接到所述底壳的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壳的第一腔体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轮和电机,所述离心风轮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离心风轮的另一端形成进风端,并与所述中隔板的通风孔对应。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中隔板,并位于所述中隔板的通风孔的进风侧,所述净化组件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离心风轮的进风端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机壳和新风模块。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中隔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所述中隔板配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以将所述新风风道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中隔板设有将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通风孔。
其中,所述中隔板构造有第一预定位件,所述底壳构造有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适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定位件连接,以将所述中隔板定位于所述底壳上;而后所述底壳与所述中隔板、所述壳盖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固定。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腔适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腔适用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柜式空调室内机、或空气机、或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或移动式空调器中任意一者。
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包括底盘、面框及面板,所述面板的端部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底盘的端部,所述新风模块在出风腔的前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新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中隔板构造第一预定位件,并在底壳构造与所述第一预定位件对应的第一配合件,在装配时,可以先将所述中隔板的第一预定位件与底壳的第一配合件连接,以将中隔板定位在底壳上;然后将壳盖盖设到底壳上,使得中隔板包围于壳盖和底壳之间;最后采用连接件将所述壳盖、所述中隔板及所述底壳穿设连接。由于在穿设连接件之前,先将中隔板定位在底壳上,从而可确保在穿设连接件的过程中,中隔板难以发生活动,从而使得连接件能够精准对位穿设前述三者,不易发生错位。所述连接件可以是螺钉或者插销等具有连接功能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模块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新风模块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沿I-I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新风模块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新风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底壳与中隔板及壳盖三者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底壳与中隔板及壳盖三者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器 302 新风出口
110 机壳 400 风机组件
111 底盘 410 离心风轮
112 面框 420 电机
113 面板 500 净化组件
101 进风口 510 安装架
102 第一出风口 520 净化件
103 第二出风口 600 中隔板
200 新风模块 610 通风孔
300 壳体 620 密封翻边
310 底壳 621 过风缺口
311 第一腔体 700 新风管
312 第二腔体 10 第一预定位件
320 壳盖 20 第二预定位件
330 新风风道 30 第一配合件
331 进风腔 40 第二配合件
332 出风腔 50 连接部
333 过风腔 60 凸耳
301 新风进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及包括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其中,图4和图5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图8中的虚线箭头表示装配方向。新风模块能够降低新风模块装配的难度,以提高新风模块的装配效率。空调器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柜式空调室内机、或空气机、或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或移动式空调器中任意一者。在后文的实施例中,主要以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介绍,其他类型可以参照实施。
请参阅图2、图7及图8,在新风模块200的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200 包括壳体300和中隔板600;壳体300包括底壳310及与底壳310配合形成新风风道330的壳盖320,新风风道330包括进风腔331和出风腔332;中隔板 600配置于进风腔331和出风腔332之间,中隔板600设有将出风腔332与所述进风腔331连通的通风孔610。其中,中隔板600构造有第一预定位件10,底壳310构造有第一配合件30,第一配合件30适用于与第一预定位件10连接,以将中隔板600定位于底壳310上;而后底壳310与中隔板600、壳盖 320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固定。
具体而言,新风模块200的壳体300可在其底部开设有新风进口301,新风进口301与进风腔331连通;壳体300可在其顶部或前侧部或左侧部或右侧部开设新风出口302,新风出口302和出风腔332连通。可选地,壳体300 在其底部开设有新风进口301,并朝新风模块200后侧开放,以自后进风;壳体300在其前侧部开设新风出口302,以朝新风模块200前侧进风。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当所述当新风模块200工作时,新风空气从新风进口301进入的进风腔331内,然后从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通过而进入到出风腔332中,最后从出风腔332流向新风出口302,并经新风出口302 向外吹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中隔板600构造第一预定位件10,并在底壳310构造与第一预定位件10对应的第一配合件30,在装配时,可以先将中隔板600的第一预定位件10与底壳310的第一配合件30连接,以将中隔板600定位在底壳310上;然后将壳盖320盖设到底壳310上,使得中隔板 600包围于壳盖320和底壳310之间;最后采用连接件将壳盖320、中隔板600 及底壳310穿设连接。由于在穿设连接件之前,先将中隔板600定位在底壳 310上,从而可确保在穿设连接件的过程中,中隔板600难以发生活动,从而使得连接件能够精准对位穿设前述三者,不易发生错位。所述连接件可以是螺钉或者插销等具有连接功能的结构。
请参阅图7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中隔板600构造有多个第一预定位件 10,多个第一预定位件10沿中隔板600的环周排布;底壳310具有与中隔板 600配合形成出风腔332的第一腔体311,第一腔体311的环周构造有多个第一配合件30,以与多个第一预定位件10配合连接。
具体说来,中隔板600安装于第一腔体311的敞口处,以与第一腔体311 配合形成出风腔332。其中,中隔板600在其中心部分贯设形成通风孔610,中隔板600在其环周部分则构造有多个第一预定位件10;第一腔体311环周的外壁面或内壁面构造有多个第一配合件30,多个第一配合件30与多个第一预定位件10分别一一对应配合。据此可见将中隔板600压紧定位于底壳310 上,使得中隔板600不易发生活动。
请参阅图4、图7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底壳310还具有位于第一腔体 311一侧并与壳盖320配合形成所述进风腔331的第二腔体312,至少其中一个第一配合件30位于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的共同侧壁上,并位于第二腔体312的内侧。
具体说来,壳盖320盖设在底壳310上,其中,壳盖320的其中一部分罩盖在底壳310的第二腔体312上方,并与第二腔体312配合形成所述进风腔331;壳盖320的另一部分则罩盖在中隔板600上方,并与中隔板600间隔形成过风腔333。该过风腔333将进风腔331和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连通。如图5所示,当新风模块200工作时,气流经新风入口进入,而后经所述进风腔331、所述过风腔333、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进入到出风腔332中,最后从新风出口302吹出。
由于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的共同侧壁支撑于中隔板600的下方,如果该共同侧壁和中隔板600之间形成有狭缝,则出风腔332的气流可能会逆流回到进风腔331中。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故而将至少其中一个第一配合件30设在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的共同侧壁上,并限定该第一配合件30位于第二腔体312的内侧,以通过该第一配合件30和中隔板600对应的第一预定位件10连接,从而将中隔板600压紧在第一腔体311和第二腔体312的共同侧壁上,避免在此两者之间出现较大的夹缝,减少气流逆向回流的情况出现。
请参阅图4和图7,进一步地,中隔板600的迎风面的周缘构造有与壳盖 320配合的密封翻边620,密封翻边620在所述过风腔333和第一腔体311对接的位置设置有过风缺口621。具体说来,在壳盖320的环周设有与密封翻边 620对应的密封插槽,以供密封翻边620插置,从而密封中隔板600和壳盖 320之间的配合位置的缝隙,减少风量泄漏。而在密封翻边620设置过风缺口 621,是为了供进风腔331的气流进入到过风腔333中,避免密封翻边620遮挡到气流通过。
请继续参阅图4、图7及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在穿设连接件之前,壳盖320可有可能会发生活动而错位,连接件也不易将壳盖320、中隔板 600及底壳310三者对位穿设以连接。故鉴于此,壳盖320的环周还构造有多个第二预定位件20,底壳310的环周构造有多个第二配合件40,多个第二配合件40适用于与多个第二预定位件20连接,以将壳盖320定位于底壳310 上。
在前述装配新风模块200的过程中,当将壳盖320盖设到底壳310上之后,还将壳盖320的第二预定位和底壳310的第二配合件40连接,以将壳盖 320定位于底壳310上;最后才采用连接件将壳盖320、中隔板600及底壳310 穿设连接。由于在穿设连接件之前,已经将中隔板600和壳盖320定位在底壳310上,从而可确保在穿设连接件的过程中,中隔板600和壳盖320均难以发生活动,连接件能够精准对位穿设前述三者,不易发生错位,大大降低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壳盖320的多个第二预定位件20沿其环周间隔排布;底壳310 的多个第二配合件40沿其外周壁间隔排布,其中部分第一配合件30位于第一腔体311的背对第二腔体312的外侧壁,另一部分第一配合件30位于第二腔体312的背对第一腔体311的外侧壁。这样可以确保壳盖320与底壳310 的第一腔体311及第二腔体312均有连接固定,从而可以提高壳盖320安装的牢固性,减少壳盖320周缘出现狭缝而导致进风腔331或出风腔332漏风的情况出现。此外,壳盖320上的第二预定位件20还需与中隔板600上的第一预定位件10错位设置,以避免此两者在装配时,第一预定位件10和第二预定位件20发生干涉。
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第一预定位件10和第一配合件30其中一者为弹性卡扣,另一者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卡扣位;和/或,第二预定位件20和所述第二配合件40其中一者为弹性卡扣,另一者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卡扣位。所述弹性卡扣可以是呈环形设置的扣环,或者是呈挂钩状设置的扣钩等;相应地,所述卡扣位可以是供扣环扣持的凸起,或者是供扣钩钩持的钩槽。
在一实施例,为方便连接件将壳盖320、中隔板600及底壳310三者连接在一起,可选地,底壳310的环周构造有多个连接部50;壳盖320和中隔板600均朝侧向凸设有凸耳60,所述连接件依次从壳盖320及中隔板600凸耳 60穿过,而后连接到底壳310的连接部50。
具体在此,底壳310的环周构造有三个连接部50,所述连接部50上构造有螺接柱;相应地,壳盖320和中隔板600的凸耳60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螺接柱对应的螺孔。在中隔板600和壳盖320均定位到底壳310上之后,将所述连接件依次从壳盖320及中隔板600的凸耳60的螺孔穿过,而后穿入到底壳 310的连接部50的螺接柱中,从而实现将壳盖320与中隔板600、底壳310 三者连接成一体。这样可以减少连接件的使用量,实现快速连接。底壳310 通过三个连接部50与中隔板600、壳盖320连接固定后,三个连接位置形成三角稳定结构,不轻易活动松脱,稳定性较佳。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新风模块200还包括风机组件400,风机组件400安装于底壳310的第一腔体311内,风机组件400包括离心风轮 410和电机420,所述离心风轮41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420连接,所述离心风轮410的另一端形成进风端,并与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对应。以在新风模块200工作过程中,进风腔331的气流从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通过后,直接从离心风轮410的进风端进入到离心风轮410内部,进而由离心风轮410 高速甩出,增强离心风轮410送风的效率。
此外,由于风机组件400的电机420安装于底壳的第一腔体311的底部,以远离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避免挡风。并且,电机420可以与离心风轮 410自底壳310的同一侧安装到第一腔体311内,如在同一侧打螺钉固定,无需反复调整装配方向,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新风模块200还包括净化组件500,所述净化组件500沿壳体300的内外向可抽拉地安装于中隔板600上,并位于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的进风侧。
具体说来,壳体300在新风出口30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呈长条形设置,并与新风出口302的一侧边同向延伸。净化组件500自安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中隔板600上。用户可将净化组件500从该安装口向外抽出,以进行清洁或更换;也可以将净化组件500从该安装口推入到中隔板600的通风孔610进风侧,以对从进风腔331经通风孔610流入到出风腔332的气流进行净化,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至于净化组件5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在此没有局限。例如但不局限于:净化组件500包括安装架510及安装于安装架510上的净化件 520。净化件520可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粉尘、细颗粒物、微生物、有机挥发性气体(如甲醛等)等空气污染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净化件520的具体类型可依据其功能进行选取,净化件520可以是普通过滤网或HEPA网或除甲醛器或IFD过滤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还可以是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此外,由于风机组件400的进风端与该通风孔610对应,故也就相当于,所述净化组件500与风机组件400的进风端对应。进风腔331内的气流先被净化组件500净化成较为洁净的新风空气,而后该洁净的新风空气自通风孔 610进入到风机组件400的进风端,最后被风机组件400沿其径向吹出。相对于进风腔331而言,在中隔板600和壳盖320之间的过风腔333空间较大,从而可根据通风孔610的大小相应将净化组件500的供空气通过以实现净化的净化面设计得较大,进而提高增大净化组件500净化空气的效率。由于净化组件500相应设计得较大,从而净化组件500可净化的空气量相应增大,进而还可延长净化组件500的寿命,延长更换净化组件500的周期。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10及安装于机壳110内的新风模块200。新风模块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所述空调器10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柜式空调室内机、或空气机、或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或移动式空调器中任意一者。后文以所述空调器10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介绍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机壳110设有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及第二出风口 103;其中,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连通。新风模块200安装于所述机壳110内,新风模块200的进风腔331适用于通过新风管700与室外环境连通,新风模块200的出风腔332适用于与第二出风口103连通。由此,所述空调器100具有室内风循环模式和新风模式,其中:
在所述室内风循环模式下,室内环境的空气经进风口101进入到机壳110 内部,经机壳110内部的换热组件换热后形成冷风或热风,而后从第一出风口102吹回到室内环境,实现室内风循环;
在所述新风模式下,室外环境的空气经新风管700进入到新风模块200 中,经新风模块200的净化组件500净化后形成洁净的新风空气,而后从新风模块200的新风出口302吹到机壳110的第二出风口103,最后从第二出风口103吹到室内环境,实现为室内环境补充新风。
可选地,所述机壳110包括底盘111、面框112及面板113,面板113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03;新风模块200安装于底盘111的端部,新风模块 200在出风腔332的前侧壁开设有与第二出风口103对应的新风出口302,以使得空调器100向前送出新风空气,使得新风空气准确到达用户所在方位。
此外,为避免新风直吹用户,可选将第二出风口103由贯设于面板113 上的多个微孔组成,以在新风空气从多个微孔吹出后,气流被打散成一缕缕较小的细丝气流,风速降低,气流变得柔和,不会直接吹向用户,避免用户产生不适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进风腔和出风腔;以及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配置于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之间,所述中隔板设有将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通风孔;其中,
所述中隔板构造有第一预定位件,所述底壳构造有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适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定位件连接,以将所述中隔板定位于所述底壳上;而后所述底壳与所述中隔板、所述壳盖通过连接件穿设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构造有多个所述第一预定位件,多个所述第一预定位件沿所述中隔板的环周排布;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中隔板配合形成所述出风腔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环周构造有多个所述第一配合件,以与多个所述第一预定位件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一侧并与所述壳盖配合形成所述进风腔的第二腔体,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共同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和所述壳盖之间间隔形成有过风腔,所述过风腔将所述中隔板的通风孔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中隔板的迎风面的周缘构造有与所述壳盖配合的密封翻边,所述密封翻边在所述过风腔和所述第一腔体对接的位置设置有过风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的环周还构造有多个第二预定位件,所述底壳的环周构造有多个第二配合件,多个所述第二配合件适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二预定位件连接,以将所述壳盖定位于所述底壳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的多个所述第二预定位件沿其环周间隔排布;所述底壳的多个第二配合件沿其外周壁间隔排布;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中隔板配合形成所述出风腔的第一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一侧并与所述壳盖配合形成所述进风腔的第二腔体;
其中部分第一配合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背对第二腔体的外侧壁,另一部分第一配合件位于第二腔体的背对第一腔体的外侧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位件和所述第一配合件其中一者为弹性卡扣,另一者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卡扣位;和/或,所述第二预定位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其中一者为弹性卡扣,另一者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卡扣位。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环周构造有多个连接部;所述壳盖和所述中隔板均朝侧向凸设有凸耳,所述连接件依次从所述壳盖及所述中隔板凸耳穿过,而后连接到所述底壳的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壳的第一腔体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轮和电机,所述离心风轮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离心风轮的另一端形成进风端,并与所述中隔板的通风孔对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中隔板,并位于所述中隔板的通风孔的进风侧,所述净化组件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离心风轮的进风端对应。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腔适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腔适用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柜式空调室内机、或空气机、或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或移动式空调器中任意一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包括底盘、面框及面板,所述面板的端部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底盘的端部,所述新风模块在出风腔的前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的新风出口。
CN202020438089.0U 2020-03-30 2020-03-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132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8089.0U CN212132675U (zh) 2020-03-30 2020-03-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8089.0U CN212132675U (zh) 2020-03-30 2020-03-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2675U true CN21213267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8089.0U Active CN212132675U (zh) 2020-03-30 2020-03-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2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1744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5260170U (zh) 空调器
CN111306633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2132675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1306631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1536590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1649389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1306635A (zh) 新风模块与空调器
CN211854211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4307474U (zh) 空气净化器
CN111306632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1306634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6744612U (zh) 新风模组和空调器
CN111306630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2132678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1854209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2132677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JPS6333060Y2 (zh)
CN212132674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1854210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18542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817061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112921U (zh) 空调进风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060197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462678U (zh) 滤网组件及蒸发式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