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6728U -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6728U
CN220406728U CN202322028347.4U CN202322028347U CN220406728U CN 220406728 U CN220406728 U CN 220406728U CN 202322028347 U CN202322028347 U CN 202322028347U CN 220406728 U CN220406728 U CN 220406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ending
channel
preset direction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83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pe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83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6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6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6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指向下模组件的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分离;还包括滑块凸模,滑块凸模与上模座组件可活动的连接,滑块凸模可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滑块凸模上设置有第一折弯面,第一折弯面与第一预设方向呈锐角或者钝角。本实用新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解决了冲压模具,对板材进行折弯的过程中,容易破坏板材的外表面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使得产品合格率提高。

Description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板材包括立板和底板,在工业需求中,板材通常需要通过折弯工艺进行折弯;在折弯工艺之前,板材的立板与板材的底板之间呈直角设置,在折弯工艺之后,板材的立板与板材的底板之间呈负角;进一步的,在折弯工艺之前,假设立板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底板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在折弯工艺的过程中,全部或者部分立板,以竖直方向为轴,朝向底板所在方向弯曲,折弯工艺完成后,全部或者部分立板,与底板之间形成U型,折弯后弯曲的部分或者全部立板,与竖直方向所呈的角度,被定义为负角。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对板材折负角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通常包括上模座、折弯凸模,上模座用于带动折弯凸模沿竖直方向运动,折弯凸模的一侧设置有折弯面,折弯面与水平方向呈锐角或钝角,在折弯凸模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折弯凸模通过折弯面将板材的立板折弯呈负角。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折弯凸模的硬度大于板材的硬度,折弯面与水平方向呈锐角或钝角,立板的端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折弯的整个过程中,折弯凸模由上到下挤压板材,折弯面与立板的端面之间始终形成点与点的接触,容易造成折弯凸模与立板之间的压强过大,在折弯过程中,造成立板的端面被刮伤、磨损、脱落等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采用现有技术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对板材进行折弯负角的过程中,容易对板材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中,采用现有技术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对板材进行折弯负角的过程中,容易对板材造成破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指向下模组件的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分离;
还包括滑块凸模,滑块凸模与上模座组件可活动的连接,滑块凸模可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
滑块凸模上设置有第一折弯面,第一折弯面与第一预设方向呈锐角或者钝角。
进一步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插刀,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插刀的一端与上模座相连;
上模组件还包括卸料板,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座与卸料板之间可活动;
卸料板上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贯通卸料板;第一通道内设置轨道,轨道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滑块凸模与轨道组成滑动副;
插刀朝向滑块凸模的一端形成第一斜面,滑块凸模朝向插刀的一端形成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与第一预设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
插刀背离上模座的一端可沿第一预设方向插入至第一通道内,第一斜面可与第二斜面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上模组件还包括垫板,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垫板位于上模座和卸料板之间,垫板与卸料板可拆卸连接;
垫板上设置第二通道,第二通道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贯通垫板,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相通,插刀穿透第二通道设置;
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与滑块凸模的顶部相连,安装部插入至第二通道内;
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轴线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安装部,另一端抵接第二通道的通道内壁。
进一步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滑块凹模,滑块凹模位于第一通道内,沿着第二预设方向,滑块凸模位于滑块凹模和插刀之间;
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第一折弯面位于滑块凸模朝向滑块凹模的一侧,并且,滑块凹模朝向滑块凸模的一侧,形成第二折弯面,第一折弯面和第二折弯面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第一通道内,固定座上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锐角;
滑块凹模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不可分离的被限制在滑槽内,并可沿着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还包括顶杆,顶杆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可弹性活动,并且,顶杆的一端穿透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并抵接至滑块凹模。
进一步的,上模座设置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螺塞;
还包括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通孔相通,另一端至少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相通;
第一通孔内设置第二弹性件,顶杆背离滑块凹模的一端,插入至第一通孔内并抵接至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背离顶杆的一端抵接至所述螺塞。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柱组件,垫板和卸料板均套设在导柱组件上;
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接至垫板,另一端抵接至上模座。
进一步的,卸料板上还设置导向孔,导向孔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上模座上设置有导向销,导向销的外表面与导向孔的内壁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与第一通道的通道内壁可拆卸连接,轨道设置在定位板上;
定位板的数量为两个,滑块凸模位于两个定位板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角度为直角。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本实用新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在折弯立板的过程中,随着滑块凸模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一折弯面与立板的侧面之间,由初始的点与点的接触,逐渐转换为面与面的接触,避免了板材的立面在折弯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滑块凸模较大的压强作用;换个角度说,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在折弯过程中,滑块凸模的运动方向,由现有技术中的竖直运动,转变为了水平运动,这使得在折弯过程中,第一折弯面与板材的立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从而在第一折弯面和板材的立板初始接触之后,逐渐减小第一折弯面和立板之间的压强,进而避免了在第一折弯面和板材的立板初始接触之后,滑块凸模将立板外表面刮伤、磨损、脱落等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即本实用新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解决了冲压模具,对板材进行折弯的过程中,容易破坏板材的外表面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折弯负角冲压模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弯负角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滑块凸模、滑块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道内零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通道内部分零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块凹模和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滑块凸模(1)、插刀(2)、卸料板(3)、上模座(4)、第一通道(5)、轨道(6)、第一斜面(7)、第二斜面(8)、垫板(9)、第二通道(10)、安装部(11)、第一弹性件(12)、滑块凹模(13)、固定座(14)、滑槽(15)、凸起部(16)、顶杆(17)、第一通孔(18)、第二弹性件(19)、导柱组件(20)、第三弹性件(21)、导向孔(22)、导向销(23)、定位板(24)、第一折弯面(25)、第二折弯面(26)、上板(27)、固定板(2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指向下模组件的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分离;还包括滑块凸模1,滑块凸模1与上模组件可活动的连接,滑块凸模1可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滑块凸模1上设置有第一折弯面25,第一折弯面25与第一预设方向呈锐角或者钝角。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折弯负角冲压模具使用时,第一预设方向为竖直方向,即图3中的X方向,第二预设方向为水平方向,即图3中的Y方向,即第一预设角度为直角。优选的,第一折弯面25为平面,第一折弯面25与第一预设方向所呈的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在此不做限制。
使用时,滑块凸模1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即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当滑块凸模1的第一折弯面25初始接触板材的立板,第一折弯面25与立板为点与点的接触,随着滑块凸模1继续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立板逐渐被折弯,第一折弯面25与立板之间,逐渐转换为面与面的接触,直至将立板折弯为负角。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在折弯工艺过程中,折弯凸模沿着竖直方向运动,折弯面与立板的端面之间始终形成点与点的接触,这容易造成立板的端面材料被刮伤、磨损、脱落等情况的发生;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采用现有技术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对板材进行折弯负角的过程中,容易对板材造成破坏。
在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在折弯立板的过程中,随着滑块凸模1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一折弯面25与立板的侧面之间,由初始的点与点的接触,逐渐转换为面与面的接触,避免了板材的立面在折弯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滑块凸模1较大的压强作用;换个角度说,本实施例改变了在折弯过程中,滑块凸模1的运动方向,由现有技术中的竖直运动,转变为了水平运动,这使得在折弯过程中,第一折弯面25与板材的立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从而在第一折弯面25和板材的立板初始接触之后,逐渐减小第一折弯面25和立板之间的压强,进而避免了在第一折弯面25和板材的立板初始接触之后,滑块凸模1将立板外表面刮伤、磨损、脱落等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即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解决了冲压模具,对板材进行折弯的过程中,容易破坏板材的外表面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现有技术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容易对板材造成破坏,使得板材被刮落的碎屑掉落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的缝隙内,在后续的冲压过程中,碎屑积累的越来越多,过多的碎屑会导致板材表面被压伤等不良现象,使得产品合格率降低。
本实施例中,由于避免了立板外表面刮伤、磨损、脱落等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进一步减少了在折弯立板过程中,从板材表面被刮落的碎屑,进而也避免了过多的碎屑残存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的缝隙内,导致板材表面被压伤等不良现象,本实施例使得产品合格率提高。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提到,滑块凸模1可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那么,如何使得滑块凸模1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
参照图3~图5,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插刀2,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4,插刀2的一端与上模座4相连;上模组件还包括卸料板3,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座4与卸料板3之间可活动;卸料板3上设置有第一通道5,第一通道5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贯通卸料板3;第一通道5内设置轨道6,轨道6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滑块凸模1与轨道6组成滑动副;插刀2朝向滑块凸模1的一端形成第一斜面7,滑块凸模1朝向插刀2的一端形成第二斜面8,第一斜面7和第二斜面8均与第一预设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插刀2背离上模座4的一端可沿第一预设方向插入至第一通道5内,第一斜面7可与第二斜面8滑动接触。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定位板24,定位板24与第一通道5的通道内壁可拆卸连接,其可拆卸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中一种,轨道6设置在定位板24上;优选的,定位板24的数量为两个,滑块凸模1位于两个定位板24之间;进一步的,第二预设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例如,第二预设角度可为30°、45°或者60°。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上板27和固定板28,上板27设置在上模座4和固定板28之间,固定板28通过上板27与上模座4相连;优选的,固定板28的板面、上板27的板面相互平行;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垫板9,垫板9与卸料板3相连,并且,垫板9设置在卸料板3和固定板28之间,垫板9和固定板28之间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分离。
在使用时,上模座4与机床的运动部件相连,上模座4可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在模具由开模到闭模的过程中,上模座4竖直向下运动,上模座4带动插刀2、固定板28、上板27、卸料板3等一同向下运动,直至卸料板3的底面接触到下模组件,此时,卸料板3、滑块凸模1停止运动,上模座4继续带动插刀2、固定板28、上板27一同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斜面7和第二斜面8滑动接触,而插刀2沿着水平方向无法移动,这使得插刀2通过第一斜面7和第二斜面8,推动滑块凸模1水平方向移动;因此,本实施例解决了如何使得滑块凸模1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提到,滑块凸模1可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模具由开模到闭模的过程中,插刀2推动滑块凸模1朝向立板活动,模具由闭模到开模的过程中,在插刀2与滑块凸模1分离后,如何使得滑块凸模1朝向背离立板的方向活动;即在插刀2与滑块凸模1分离后,如何使得滑块凸模1自动退回原始位置,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
参照图2~图,5,垫板9与卸料板3可拆卸连接;垫板9上设置第二通道10,第二通道10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贯通垫板9,第二通道10与第一通道5相通,插刀2穿透第二通道10设置;还包括安装部11,安装部11与滑块凸模1的顶部相连,安装部11插入至第二通道10内;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2,第一弹性件12的轴线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件12的一端抵接安装部11,另一端抵接第二通道10的通道内壁。
第一弹性件12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中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弹性件12为弹簧。
使用时,模具由开模到闭模的过程中,插刀2推动滑块凸模1朝向立板活动,第一弹性件12被压缩;模具由闭模到开模的过程中,在插刀2与滑块凸模1分离后,第一弹性件12受到自身弹力的作用而弹开,第一弹性件12的一端抵接在通道内壁,另一端通过安装部11推动滑块凸模1,朝向背离立板的方向活动,可通过实际测试和预演,选择合适弹力的第一弹性件12,使得第一弹性件12弹开后并处于放松状态时,滑块凸模1处于原始位置;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解决了,在插刀2与滑块凸模1分离后,如何使得滑块凸模1自动退回原始位置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提到,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用于将板材的立板折弯为负角,因此,如何使得板材的立板形成负角,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
参照图4~图8,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滑块凹模13,滑块凹模13位于第一通道5内,沿着第二预设方向,滑块凸模1位于滑块凹模13和插刀2之间;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第一折弯面25位于滑块凸模1朝向滑块凹模13的一侧,并且,滑块凹模13朝向滑块凸模1的一侧,形成第二折弯面26,第一折弯面25和第二折弯面26相互平行。
使用时,立板设置在滑块凸模1与滑块凹模13之间,即立板设置在第一折弯面25和第二折弯面26之间,当滑块凸模1朝向滑块凹模13运动,使得第一折弯面25推动立板朝向第二折弯面26弯曲,直至立板与第二折弯面26接触并贴合,立板被折弯为负角;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解决了如何使得板材的立板折弯形成负角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在折弯完成后,如何便于立板与滑块凹模13相互分离,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
如图5~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固定座14,固定座14固定在第一通道5内,固定座14上设置有滑槽15,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锐角,在实际应用中,该锐角不得超过45°;滑块凹模13上设置有凸起部16,凸起部16不可分离的被限制在滑槽15内,并可沿着滑槽15的延伸方向滑动;还包括顶杆17,顶杆17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可弹性活动,并且,顶杆17的一端抵接至滑块凹模13。
具体的,固定座14与第一通道5的固定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中一种,在此不做限制;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所呈锐角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例如,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20°、30°或者35°,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滑块凹模13与凸起部16的连接关系,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中一种,在此不做限制;优选的,沿着水平方向,凸起部16设置在滑块凹模13背离滑块凸模1的一侧;在前述内容中提到,顶杆17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可弹性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上模座4设置第一通孔18,第一通孔18内设置螺塞;还包括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8相通,另一端至少通过第二通道10与第一通道5相通;第一通孔18内设置第二弹性件19,顶杆17背离滑块凹模13的一端,插入至第一通孔18内并抵接至第二弹性件19,第二弹性件19背离顶杆17的一端抵接至螺塞;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容纳通道贯通于上板27和固定板28;优选的,第二弹性件19为弹簧。
使用时,在模具由开模到闭模的过程中,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的空间逐渐缩小,第二弹性件19被顶杆17挤压而收缩,凸起部16相对于滑槽15斜向上运动,同时,第二弹性件19的弹性作用使得顶杆17沿竖直方向抵住滑块凹模13,滑块凹模13向下压紧板材的底板,依靠滑块凹模13的底面与下模组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板材定位在下模组件上,之后对立板进行折弯;折弯完成后,在模具由闭模到开模的过程中,上模组件向上抬起,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的空间逐渐扩大,第二弹性件19受到自身弹力作用而伸开,第二弹性件19推动凸起部16相对于滑槽15斜向下运动,由于滑槽15与竖直方向呈锐角,这使得,凸起部16的运行轨迹可分解为一个沿水平方向背离滑块凸模1的运动、和一个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的运动,即这使得滑块凹模13沿着背离滑块凸模1的方向运动,滑块凹模13可与被折弯后的立板分开;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解决了,在折弯完成后,如何便于立板与滑块凹模13相互分离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方便操作人员将折弯后的板材进行卸料。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提到,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座4与卸料板3之间可活动;通常来讲,能够实现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座4与卸料板3之间可活动的结构有很多,本实施例列举其中一种,详情如下。
如图3~图4所示,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导柱组件20,垫板9和卸料板3均套设在导柱组件20上;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1,第三弹性件21的一端抵接至垫板9,另一端抵接至上模座4;优选的,第三弹性件21为弹簧。
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的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卸料板3上还设置导向孔22,导向孔22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上模座4上设置有导向销23,导向销23的外表面与导向孔22的内壁滑动接触。
本实施例通过导向销23与导向孔22内壁滑动接触,对上模组件相对于下模组件,沿着竖直方向运行的轨迹,起到了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形式的折弯模具,其包括插刀、折弯凸模,其中,插刀与上模座相连,折弯凸模设置在下模组件上,插刀上设置有第一挤压斜面,折弯凸模上设置有第二挤压斜面,上模座带动插刀竖直向下运动,插刀通过第一挤压斜面和第二挤压斜面,推动折弯凸模水平运动;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折弯凸模设置在下模组件上,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的距离应足够大,以容纳折弯凸模;本实施例中,滑块凸模1设置在第一通道内,沿着竖直方向,本实施例可节约滑块凸模1所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下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已公开文献中容易被获得,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指向下模组件的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分离;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滑块凸模(1),滑块凸模(1)与上模座组件可活动的连接,滑块凸模(1)可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
滑块凸模(1)上设置有第一折弯面(25),第一折弯面(25)与第一预设方向呈锐角或者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插刀(2),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4),插刀(2)的一端与上模座(4)相连;
上模组件还包括卸料板(3),沿着第一预设方向,上模座(4)与卸料板(3)之间可活动;
卸料板(3)上设置有第一通道(5),第一通道(5)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贯通卸料板(3);第一通道(5)内设置轨道(6),轨道(6)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滑块凸模(1)与轨道(6)组成滑动副;
插刀(2)朝向滑块凸模(1)的一端形成第一斜面(7),滑块凸模(1)朝向插刀(2)的一端形成第二斜面(8),第一斜面(7)和第二斜面(8)均与第一预设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
插刀(2)背离上模座(4)的一端可沿第一预设方向插入至第一通道(5)内,第一斜面(7)可与第二斜面(8)滑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组件还包括垫板(9),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垫板(9)位于上模座(4)和卸料板(3)之间,垫板(9)与卸料板(3)可拆卸连接;
垫板(9)上设置第二通道(10),第二通道(10)沿着第一预设方向贯通垫板(9),第二通道(10)与第一通道(5)相通,插刀(2)穿透第二通道(10)设置;
还包括安装部(11),安装部(11)与滑块凸模(1)的顶部相连,安装部(11)插入至第二通道(10)内;
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2),第一弹性件(12)的轴线沿着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件(12)的一端抵接安装部(11),另一端抵接第二通道(10)的通道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折弯负角冲压模具还包括滑块凹模(13),滑块凹模(13)位于第一通道(5)内,沿着第二预设方向,滑块凸模(1)位于滑块凹模(13)和插刀(2)之间;
沿着第二预设方向,第一折弯面(25)位于滑块凸模(1)朝向滑块凹模(13)的一侧,并且,滑块凹模(13)朝向滑块凸模(1)的一侧,形成第二折弯面(26),第一折弯面(25)和第二折弯面(26)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14),固定座(14)固定在第一通道(5)内,固定座(14)上设置有滑槽(15),滑槽(1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呈锐角;
滑块凹模(13)上设置有凸起部(16),凸起部(16)不可分离的被限制在滑槽(15)内,并可沿着滑槽(15)的延伸方向滑动;
还包括顶杆(17),顶杆(17)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可弹性活动,并且,顶杆(17)的一端穿透第二通道(10)、第一通道(5),并抵接至滑块凹模(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座(4)设置第一通孔(18),第一通孔(18)内设置螺塞;
还包括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8)相通,另一端至少通过第二通道(10)与第一通道(5)相通;
第一通孔(18)内设置第二弹性件(19),顶杆(17)背离滑块凹模(13)的一端,插入至第一通孔(18)内并抵接至第二弹性件(19),第二弹性件(19)背离顶杆(17)的一端抵接至所述螺塞。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柱组件(20),垫板(9)和卸料板(3)均套设在导柱组件(20)上;
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1),第三弹性件(21)的一端抵接至垫板(9),另一端抵接至上模座(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卸料板(3)上还设置导向孔(22),导向孔(22)沿着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上模座(4)上设置有导向销(23),导向销(23)的外表面与导向孔(22)的内壁滑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板(24),定位板(24)与第一通道(5)的通道内壁可拆卸连接,轨道(6)设置在定位板(24)上;
定位板(24)的数量为两个,滑块凸模(1)位于两个定位板(2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负角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预设角度为直角。
CN202322028347.4U 2023-07-31 2023-07-31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Active CN220406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8347.4U CN220406728U (zh) 2023-07-31 2023-07-31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8347.4U CN220406728U (zh) 2023-07-31 2023-07-31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6728U true CN220406728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8347.4U Active CN220406728U (zh) 2023-07-31 2023-07-31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6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37964B1 (ko) 코루게이트 핀 제조장치
CN115921700A (zh)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CN220406728U (zh) 折弯负角冲压模具
US11318582B2 (en) Positioning guide device
CN107377779B (zh) 一种传递模上模脱料板滑块结构
KR100858728B1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의 스크랩 절단장치
CN212822202U (zh) 一种筒状工件扣位成型模具
CN211071483U (zh) 连续模冲裁组件及模内出料结构和连续模
CN212397838U (zh) 一种一次性成型双向折边带侧冲孔的复合模
CN210253689U (zh) 板簧折弯工装
CN217890082U (zh) 一种引脚保护弹片的连续冲压模具
US2189086A (en) Material working apparatus
JPH05154576A (ja) プレス打ち抜き金型
CN111215523A (zh) 一种支架弯曲成型装置
CN215824057U (zh) 一种l型板模具
KR200235125Y1 (ko) 벤딩 성형용 프레스 금형 장치
CN110586760A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218361465U (zh) 冲压模具
CN113020406B (zh) 冲裁模具
CN215544314U (zh) 冲压墩厚模具
CN218049873U (zh) 一种铝型材冲压设备
CN218532468U (zh) 一种引深件侧冲装置
CN217726859U (zh) 五金冲压模具
CN215845082U (zh) 一种快速压边成型装置
CN210450692U (zh)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顶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