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0379U -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0379U
CN220400379U CN202321626931.3U CN202321626931U CN220400379U CN 220400379 U CN220400379 U CN 220400379U CN 202321626931 U CN202321626931 U CN 202321626931U CN 220400379 U CN220400379 U CN 220400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structure
winding
reac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69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臻
赖增凤
苏中信
侯绪坤
张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tai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Wuhan Co ltd
Chi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tai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Wuhan Co ltd
Chi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tai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Wuhan Co ltd, Chi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tai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69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0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0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0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包括支架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结构,至少两个夹持结构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绕组位于第二夹持空间内;至少两个夹持结构与至少两个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部上,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夹持结构和连接部上连接夹持结构和连接部;其中,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各夹持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绕组的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并联电抗器在电网中主要起到无功补偿、抑制工频电压升高等作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之一。而高压并联电抗器由于较为特殊的铁芯结构,而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振动,进而会缩短并联电抗器的使用寿命,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延长并联电抗器的使用寿命,会在并联电抗器的制造过程中对并联电抗器的器身进行有效、可靠地压装,即在器身的压板上放置垫块并开设螺纹孔,螺杆将垫块与铁芯上设置的夹件紧固,并通过垫块压紧绕组以对绕组进行固定,进而避免绕组在并联电抗器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振动而与铁芯之间碰撞、损坏。
然而,上述设置仅确保了绕组的轴向压装,忽略了绕组的幅向压装,即用于轴向压装的螺杆与夹件的穿设孔之间存在较大缝隙,而导致垫块在电抗器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而导致夹持在垫块之间的绕组会跟随垫块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移动后的绕组会与铁芯之间碰撞,产生变形、甚至损坏,严重影响并联电抗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绕组的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支架本体具有用于夹持电抗器的铁芯的第一夹持空间,铁芯的框架位于第一夹持空间内;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结构,至少两个夹持结构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电抗器的绕组位于第二夹持空间内;至少两个夹持结构与至少两个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部上,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夹持结构和连接部上连接夹持结构和连接部;其中,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各夹持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夹持结构位于绕组的上方,至少另一个夹持结构位于绕组的下方,以分别夹持绕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进一步地,夹持结构朝向连接部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设的穿设孔;其中,穿设孔为一个;或者,穿设孔为多个,多个穿设孔沿夹持结构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沿夹持结构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穿设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配合部。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为凸起,第二配合部为凹部,连接部和支架本体均为板状结构且呈第一夹角设置,凸起位于连接部和支架本体之间;其中,凹部朝向连接部和支架本体设置。
进一步地,凹部为缺口,缺口与凸起的形状相适配,缺口设置在夹持结构朝向连接部的表面上且延伸至夹持结构朝向支架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地,凸起为三角形板且与连接部和支架本体之间均呈第二夹角设置,凸起远离连接部的表面为斜边,缺口为三角形缺口。
进一步地,夹持结构远离支架本体的表面为倾斜面;其中,沿连接部至绕组的方向上,夹持结构的尺寸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还包括过渡接触组件,过渡接触组件设置在夹持结构和绕组之间,以用于增大夹持结构和绕组之间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过渡接触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呈环形且设置在绕组的上表面上,第一板体的通孔用于供铁芯的绕设部穿过;第二板体,设置在第一板体上且位于夹持结构和第一板体之间;垫片,设置在第二板体上且位于夹持结构和第二板体之间。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夹持组件由绝缘材质制成;和/或,至少部分过渡接触组件由绝缘材质制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支架本体具有用于夹持电抗器的铁芯的第一夹持空间,铁芯的框架位于第一夹持空间内,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结构,至少两个夹持结构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电抗器的绕组位于第二夹持空间内,至少两个夹持结构与至少两个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部上,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夹持结构和连接部上连接夹持结构和连接部。其中,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各夹持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卡接配合。这样,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卡接配合能够将各夹持结构稳定地固定在与其对应设置的连接部上,以避免夹持结构在电抗器的运行过程中带动夹持在第二夹持空间内的绕组幅向移动,而导致绕组与铁芯之间碰撞变形、甚至损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绕组的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电抗器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的实施例装配在电抗器上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装配在电抗器上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装配在电抗器上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装配在电抗器上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的支架装配在电抗器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支架的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支架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的夹持组件的夹持结构的正视透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夹持组件的夹持结构的俯视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夹持组件的夹持结构的侧视透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铁芯组件;11、铁芯;111、框架;112、绕设部;12、支架;121、支架本体;122、连接部;1221、第一配合部;20、绕组;30、夹持组件;31、夹持结构;311、第二配合部;312、穿设孔;313、倾斜面;40、过渡接触组件;41、第一板体;42、第二板体;43、垫片;44、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绕组的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如图1至图10所示,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包括支架12和夹持组件30,支架12包括支架本体12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21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122,支架本体121具有用于夹持电抗器的铁芯11的第一夹持空间,铁芯11的框架111位于第一夹持空间内。夹持组件30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1,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1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电抗器的绕组20位于第二夹持空间内;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1与至少两个连接部1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31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部122上,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夹持结构31和连接部122上连接夹持结构31和连接部122。其中,各连接部12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221,各夹持结构31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11,第一配合部1221和第二配合部311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配合部1221和第二配合部311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卡接配合。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的支架12包括支架本体12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21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122,支架本体121具有用于夹持电抗器的铁芯11的第一夹持空间,铁芯11的框架111位于第一夹持空间内,夹持组件30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1,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1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电抗器的绕组20位于第二夹持空间内,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1与至少两个连接部1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31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部122上,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夹持结构31和连接部122上连接夹持结构31和连接部122。其中,各连接部12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221,各夹持结构31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11,第一配合部1221和第二配合部311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配合部1221和第二配合部311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卡接配合。这样,通过第一配合部1221和第二配合部311之间的卡接配合能够将各夹持结构31稳定地固定在与其对应设置的连接部122上,以避免夹持结构31在电抗器的运行过程中带动夹持在第二夹持空间内的绕组20幅向移动,而导致绕组20与铁芯11之间碰撞变形、甚至损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绕组的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电抗器的运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21为两个,两个支架本体121之间通过螺杆进行连接,以围绕形成第一夹持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2为四个,两个支架本体121远离彼此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部122。
在本实施例中,铁芯11包括框架111和绕设部112,绕组20绕设在绕设部112上,支架12夹持在框架111上以与铁芯11装配形成铁芯组件10。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0包括四个夹持结构31,两个夹持结构31设置在一侧支架本体121的一个连接部122上,另外两个夹持结构31设置在另一个连接部122上,四个夹持结构31之间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夹持组件30的夹持面积,以提升夹持组件30的夹持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夹持结构31的设置个数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结构31的设置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夹持结构31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0为两组,一组夹持组件30设置在一个支架本体121上,另一组夹持组件30设置在另一个支架本体121上。这样,上述设置能够提升夹持组件30对绕组20的夹持均匀性,进而提升了绕组20的固定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组件30的设置组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夹持组件30为两组、或三组、或四组、或五组、或六组、或七组、或多组。
可选地,至少一个夹持结构31位于绕组20的上方,至少另一个夹持结构31位于绕组20的下方,以分别夹持绕组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样,夹持绕组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夹持结构31一方面能够对绕组20进行轴向限位并通过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的摩擦力对绕组20进行幅向限位,以提升绕组20的固定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夹持结构31夹持在绕组20的外周面上,而导致绕组20上的导线损坏,进而提升了夹持组件30的夹持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夹持结构31位于绕组20的上方,四个夹持结构31位于绕组20的下方。
可选地,夹持结构31朝向连接部12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设的穿设孔312。其中,穿设孔312为一个;或者,穿设孔312为多个,多个穿设孔312沿夹持结构31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沿夹持结构31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穿设孔3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配合部311。这样,在夹持结构31产生运动趋势时,穿设在穿设孔312内的紧固件作用在夹持结构31上的力与第二配合部311作用在夹持结构31上的力分布的更加均匀,以延长夹持结构31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穿设孔312的设置个数和排布方向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穿设孔312为两个,两个穿设孔312沿夹持结构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穿设孔沿夹持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穿设孔沿夹持结构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穿设孔31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配合部311。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穿设孔312之间的第二配合部311的设置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两个穿设孔312之间的第二配合部311的设置个数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多个。
具体的,穿设在穿设孔312内的紧固件会向夹持结构31施加沿电抗器高度方向上的力,而第二配合部311会在夹持结构31具有幅向运动趋势时向夹持结构31施加沿电抗器水平方向上的力,两个穿设孔31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配合部311,使得两种不同方向上的力的分布更加均匀,以避免夹持结构31局部的受力过大而导致其变形、损坏,进而延长了夹持结构31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及图4至图10所示,第一配合部1221为凸起,第二配合部311为凹部,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均为板状结构且呈第一夹角设置,凸起位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其中,凹部朝向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设置。这样,由于凸起位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夹持结构31上的凹部与凸起进行配合后,夹持结构31还能够与支架本体121进行限位止挡,进而提升了绕组20的固定稳定性。同时,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避免在连接部122上加工凹部,进而确保了呈板状设置的连接部12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连接部122与支架本体121之间的夹角取值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2与支架本体121之间呈90°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122与支架本体121之间的第一夹角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连接部122与支架本体121之间的第一夹角为45°、或60°、或75°、或105°、或120°、或135°。
如图8至图10所示,凹部为缺口,缺口与凸起的形状相适配,缺口设置在夹持结构31朝向连接部122的表面上且延伸至夹持结构31朝向支架本体121的表面。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凸起和夹持结构31之间的配合范围,以使凸起能够从夹持结构31的两个表面伸入至凹部内并对夹持结构31进行固定,进而提升了连接部122和夹持结构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凸起为三角形板且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均呈第二夹角设置,凸起远离连接部122的表面为斜边,缺口为三角形缺口。这样,呈三角形板设置的凸起能够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小凸起的尺寸,以减少与凸起相配合的凹部的尺寸,进而提升了夹持结构31的结构强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凸起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的第二夹角的取值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均呈90°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的第二夹角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凸起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的第二夹角为45°、或60°、或75°、或105°、或120°、或135°。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与连接部122和支架本体121之间均连接,以提升凸起和支架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2和图8至图10所示,夹持结构31远离支架本体121的表面为倾斜面313。其中,沿连接部122至绕组20的方向上,夹持结构31的尺寸逐渐增大。这样,上述设置能够在确保夹持结构31与绕组20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夹持面积的前提下,减少夹持结构31的用料,进而降低了夹持结构31的加工成本。
如图1至图4所示,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还包括过渡接触组件40,过渡接触组件40设置在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以用于增大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夹持结构31与绕组20之间的夹持面积过小,而导致夹持结构31将绕组20夹坏,进而提升了夹持结构31的夹持可靠性。
如图1至图4所示,过渡接触组件40包括第一板体41、第二板体42及垫片43,第一板体41呈环形且设置在绕组20的上表面上,第一板体41的通孔用于供铁芯11的绕设部112穿过。第二板体42设置在第一板体41上且位于夹持结构31和第一板体41之间。垫片43设置在第二板体42上且位于夹持结构31和第二板体42之间。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增大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的夹持面积的前提下,减小过渡接触组件40的用料,进而降低了过渡接触组件40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过渡接触组件40能够对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以确保夹持结构31能够对绕组20进行夹持。同时,垫片43能够调整过渡接触组件40的高度,以使夹持结构31能够夹持不同规格、尺寸的绕组20,进而提升了夹持组件30的通用性。
具体地,呈环形设置的第一板体41与绕组20的上表面相适配,以确保过渡接触组件40和绕组20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而由于夹持结构31与绕组2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若将第一板体41的厚度设置的较厚以使第一板体41直接与夹持结构31接触,不仅会导致过渡接触组件40的用料增多,也会导致过渡接触组件40的重量增大,而通过设置第二板体42能够减小第一板体41的厚度,以减少第一板体41的用料。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接触组件40还包括垫板44,垫板44设置位于绕组20下方的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以增大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的接触面积。
具体地,由于绕组20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朝向位于绕组20下方的夹持结构31运动,使得位于绕组20的下方的夹持结构31和绕组20之间仅需设置厚度较小的垫板44。
可选地,至少部分夹持组件30由绝缘材质制成;和/或,至少部分过渡接触组件40由绝缘材质制成。这样,在电抗器的运行过程中,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绕组20在夹持组件30和过渡接触组件40上产生涡流效应,进而避免了电抗器的涡流损耗,提升了电抗器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0和过渡接触组件40均由绝缘材质制成。
可选地,夹持组件30中的各夹持结构31由层压木制成。
可选地,过渡接触组件40中的第一板体41、第二板体42、垫片43及垫板44由层压纸板制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支架本体具有用于夹持电抗器的铁芯的第一夹持空间,铁芯的框架位于第一夹持空间内,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结构,至少两个夹持结构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电抗器的绕组位于第二夹持空间内,至少两个夹持结构与至少两个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夹持结构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部上,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夹持结构和连接部上连接夹持结构和连接部。其中,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各夹持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凸起,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卡接配合。这样,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卡接配合能够将各夹持结构稳定地固定在与其对应设置的连接部上,以避免夹持结构在电抗器的运行过程中带动夹持在第二夹持空间内的绕组幅向移动,而导致绕组与铁芯之间碰撞变形、甚至损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绕组的固定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电抗器的运行稳定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2),所述支架(12)包括支架本体(12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21)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122),所述支架本体(121)具有用于夹持电抗器的铁芯(11)的第一夹持空间,所述铁芯(11)的框架(111)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
夹持组件(30),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结构(31),至少两个所述夹持结构(31)围绕形成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电抗器的绕组(20)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空间内;至少两个所述夹持结构(31)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1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夹持结构(31)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连接部(122)上,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设在所述夹持结构(31)和所述连接部(122)上连接所述夹持结构(31)和所述连接部(122);
其中,各所述连接部(12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221),各所述夹持结构(31)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11),所述第一配合部(12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11)中的一个为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12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11)中的另一个为凹部,所述凸起伸入至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凹部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结构(31)位于所述绕组(20)的上方,至少另一个所述夹持结构(31)位于所述绕组(20)的下方,以分别夹持所述绕组(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31)朝向所述连接部(12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穿设孔(312);其中,所述穿设孔(312)为一个;或者,所述穿设孔(312)为多个,多个所述穿设孔(312)沿所述夹持结构(31)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夹持结构(31)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穿设孔(3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配合部(3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221)为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311)为凹部,所述连接部(122)和所述支架本体(121)均为板状结构且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连接部(122)和所述支架本体(121)之间;其中,所述凹部朝向所述连接部(122)和所述支架本体(12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夹持结构(31)朝向所述连接部(122)的表面上且延伸至所述夹持结构(31)朝向所述支架本体(121)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三角形板且与所述连接部(122)和所述支架本体(121)之间均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凸起远离所述连接部(122)的表面为斜边,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31)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21)的表面为倾斜面(313);其中,沿所述连接部(122)至所述绕组(20)的方向上,所述夹持结构(31)的尺寸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还包括过渡接触组件(40),所述过渡接触组件(40)设置在所述夹持结构(31)和所述绕组(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接触组件(40)包括:
第一板体(41),所述第一板体(41)呈环形且设置在所述绕组(2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板体(41)的通孔用于供所述铁芯(11)的绕设部(112)穿过;
第二板体(4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41)上且位于所述夹持结构(31)和所述第一板体(41)之间;
垫片(43),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且位于夹持结构(31)和所述第二板体(4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夹持组件(30)由绝缘材质制成;和/或,至少部分所述过渡接触组件(40)由绝缘材质制成。
CN202321626931.3U 2023-06-25 2023-06-25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Active CN220400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6931.3U CN220400379U (zh) 2023-06-25 2023-06-25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6931.3U CN220400379U (zh) 2023-06-25 2023-06-25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0379U true CN220400379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6931.3U Active CN220400379U (zh) 2023-06-25 2023-06-25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0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00379U (zh) 电抗器器身压紧装置
CN102881742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压装装置
CN109623250A (zh) 焊接夹具
CN214393861U (zh) 一种高频感应加热用工件内孔夹具及其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CN211939957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2763004U (zh) 一种钢丝绳夹紧装置
CN212411815U (zh) 增强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器身结构
CN220393082U (zh) 夹具
CN211249204U (zh) 一种缸盖夹具
CN114141519A (zh) 用于品形电抗器的压紧结构
CN211471982U (zh) 一种轻轨压板固定装置
CN108597806B (zh) 一种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安装的加固方法及结构
CN111490505A (zh) 一种卡装式母线槽
CN218966729U (zh)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接触网密封上压板
CN212462722U (zh) 母线软支撑结构
CN217761563U (zh) 一种新型夹具装置
CN205090570U (zh) 空调器及其电机固定装置
CN220895327U (zh) 一种高压串联电抗器拉紧结构
CN213367625U (zh) 一种供电所用智能供电控制器
CN114373610B (zh) 一种低压串联电抗器
CN213989681U (zh) 一种提高连接强度的高压配电柜
CN220421395U (zh) 一种四分裂跳线悬垂线夹
CN212750575U (zh) 一种铁芯夹件拉板组件以及干式变压器
CN219055257U (zh) 交联电缆生产用挤出机的过滤板顶出机构
CN20944764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油浸式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