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7653U - 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87653U CN220387653U CN202320451589.1U CN202320451589U CN220387653U CN 220387653 U CN220387653 U CN 220387653U CN 202320451589 U CN202320451589 U CN 202320451589U CN 220387653 U CN220387653 U CN 2203876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groove
- shaping
- mold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下端开设有上成型腔,上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一斜形槽、第二斜形槽和第二通槽;下模上端开设有下成型腔,下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三通槽、第三斜形槽、第四通槽、第四斜形槽和第五通槽;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配合构成封闭状态的成型腔,成型腔沿模具的中线对称,还包括与一半成型腔形状一致的两个模芯。本专利的目的在于如何提升拉线外壳对输电线路的紧固作用,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在公司为克服气孔、冷缩、收缩、应力集中等缺陷而研发的拉线外壳的压力成型工艺中,为了避免将水涨成型之后形成的工件坯体一次性整形成为最终产品的尺寸和形状而发生的行变量较大,而造成工件坯体在整形加工过程中发生报废,因此采用三次整形对工件坯体进行加工,在第一次整形和第二次整形之后形成如图1所示的第二次整形工件,在第二次整形中对第一次整形工件的第一侧面进行调整,在对第一侧面进行整形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第一次整形关键在模具中由于形变量过大而导致报废的概率,在设计模具时特意将下成型腔中的斜形槽的倾斜角度设置为小于成品在该位置的倾斜角度,从而减小第一次整形工件在第二次整形模具中的形变量。
但是,拉线外壳的使用关乎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拉线外壳的尺寸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第二次整形之后形成的第二次整形工件的第二侧面的尺寸并未全部达到要求,因此,还需要对第二次整形工件的尺寸进行调整,本申请中成品的尺寸需求设计了第三次整形的加工模具,使得在第三次整形之后形成最终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目的在于如何提升拉线外壳的尺寸精度从而提升拉线外壳对输电线路的紧固作用,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下端开设有上成型腔,上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一斜形槽、第二斜形槽和第二通槽;下模上端开设有下成型腔,下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三通槽、第三斜形槽、第四通槽、第四斜形槽和第五通槽;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配合构成封闭状态的成型腔,成型腔沿模具的中线对称,还包括与一半成型腔形状一致的两个模芯。
本方案产生的技术原理是:将上模和下模安装在多向液压机上,然后将模芯安装在上模和下模两侧的多向液压机上,使得模芯的中心位置与上模和下模扣合时形成的成型腔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将第二次整形工件放置下成型腔中,第二次整形工件以小头朝模具内大头朝外且第一侧面与下成型腔贴触的方式放置在下成型腔中,因为模具的下成型腔的底面与第二次整形工件的第一侧面相吻合,因此将第二次整形工件放置在下成型腔中时,可以保证第二次整形工件在模具中的稳定性,然后启动多向液压机驱动上模往下压,使得上成型腔与第二次整形工件的第二侧面贴触,然后控制多向液压机驱动模芯向成型腔中移动,在模芯伸入第二次整形工件中部之后,控制上模继续往下压,以实现对第二侧面的整形,使得第三次整形模具完成整形之后的产品与实际加工拉线外壳所需的尺寸一致,从而使得拉线外壳能够更好地对输电线路进行紧固,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申请的模具对第二次整形之后的第二次整形工件的第二侧面进行调整,使得调整之后的成品各位置对应的尺寸和形状与最终拉线外壳所需的尺寸和形状一致,从而提升拉线外壳的精度,确保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拉线外壳与楔子和输电线路更加贴合,能够更好地对输电线路进行紧固,以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进一步,第二斜形槽的倾角为11°-11.5°,第四斜型槽的倾角为44.5°-45.5°。
进一步,模芯包括大端和小端,在模芯的大端端部一体成型有锥形缓冲头,锥形缓冲头的倾角为19°-21°且在锥形缓冲头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台。在将模芯伸入第二次整形工件的中部时,锥形缓冲头能够避免第二次整形工件的端部与多向液压机产生直接的挤压,且圆锥形的缓冲效果更好。
进一步,还包括模芯压圈,模芯压圈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模芯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形状与锥形缓冲头的形状一致,并在模芯压圈与限位台贴合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且安装孔四周均匀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通孔。将模芯安装在模芯压圈的安装孔中,安装孔与模芯的锥形缓冲头相贴合,并且通过模芯上的限位台与模芯压圈的配合使得模芯与模芯压圈的安安装更加稳定,同时通过模芯压圈的限位槽与模芯的限位台的配合,能够避免模芯与模芯压圈完成安装之后产生转动而导致模具工作时模芯不能伸入第二次整形工件的中部,并且,通过模芯压圈的设置,实现多向液压机和模芯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对不同形状或者不同大小的模芯进行更换。
进一步,上模呈三层台阶状,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并在上模上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安装盲孔。通过盲孔将上模安装在多向液压机上,并且通过第一台阶实现上摸与多向液压机的卡合限位,防止上摸掉落或产生晃动,通过第二台阶实现上摸下压时与下模之间的限位,防止上摸下压过程中无限下压,导致工件被压至扁平,通过在第三台阶下端开设上成型腔,且第三台阶能够伸入下模开设的下成型腔中,以实现对拉线外壳的尺寸进行调整。
进一步,下模下端两侧对称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凹槽。通过凹槽将下模固定在多向液压机上,防止下模产生晃动。
进一步,下成型腔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安装顶针的顶针孔。通过顶针能够对下模进行定位,并且顶针在模具对待整形工件进行整形完成之后,顶针将整完成的工件顶起,方便工作人员将工件从模具中取出,且顶针安装在中心处,能够同时将两个工件都顶起。
进一步,下成型腔开口处设置有导角。通过导角的导向,方便上摸的第三台阶压入下成型腔中以对拉线外壳进行尺寸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的第二次整形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的下模的透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的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的模芯压圈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模101、第一台阶1011、第二台阶1012、第三台阶1013、下模102、模芯103、锥形缓冲头1031、限位台1032、大端1033、小端1034、模芯压圈104、通孔1041、限位槽1042、安装孔1043、第一通槽1051、第一斜形槽1052、第二斜形槽1053、第二通槽1054、盲孔106、凹槽107、导角108、顶针孔109、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第三通槽2021、第三斜形槽2022、第四通槽2023、第四斜形槽2024、第五通槽20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结构示意图,在设计第二次整形模具时为了减小在加工过程中第二侧面发生的形变量,将下成型腔的斜形槽的倾斜角度设置在40°~45°,因此,通过第二次整形之后的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第二侧面的尺寸与最终拉线外壳的尺寸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本申请中的拉线外壳加工模具使用时安装在多向液压机上,多向液压机可以采用型号为YLST-600/450/450的三通液压成型液压机,通过控制多向液压机工作,从而带动模具的上模101、下模102以及模芯103运动,使模具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进行加工,在模具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进行加工时,是需要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第二侧面进行调整,因此,在设计第三次整形模具时,模具的上成型腔中的第一斜形槽1052和第二斜形槽1053以及下成型腔中的第三斜形槽2022和第四斜形槽2024的倾斜角度和尺寸都需要与最终产品所需的倾斜角度以及尺寸一致,从而提升最终生产出来的拉线外壳的进度,进而提升拉线外壳对输电线路的紧固作用,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如图1-5所示,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上模101和下模102,上模101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台阶1011、第二台阶1012和第三台阶1013,第一台阶1011用于将上模101安装到多向液压机上时与多向液压机进行卡接限位,以达到放置上模101发生掉落或产生晃动,第二台阶1012用于上模101向下挤压时,上模101与下模102之间的限位,第三台阶1013下端开设有上成型腔,上成型腔从左至右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1051、第一斜形槽1052、第二斜形槽1053和第二通槽1054,并将第二斜形槽1053的倾角设置为11°,上成型腔与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第一侧面帖触;下模102上端开设与上成型腔对应的下成型腔,下成型腔上端设置有导角108,便于上模101往下挤压时,第三台阶1013压入下成型腔中,下成型腔从左至右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通槽2021、第三斜形槽2022、第四通槽2023、第四斜形槽2024、第五通槽2025,并可以将第四斜形槽2024的倾角设置为44°,下成型腔与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第二侧面帖触,在下模102的下端两侧开设有用于将下模102固定在多向液压机上的凹槽107,当上模101和下模102扣合时形成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成型腔,成型腔沿模具的中线对称。在上模101上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盲孔106,在将上模101安装在多向液压机上时,通过盲孔106可以实现上模101的定位,在下模102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安装顶针的顶针孔109,在将下模102安装在多向液压机上时,通过顶针与顶针孔109的配合实现下模102的定位,通过上模101的盲孔106和下模102的顶针孔109的配合,实现上模101和下模102的安装和定位,从而使得上模101和下模102在安装后能够完全配合在一起。
还包括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中部进行尺寸定位的模芯103,且在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进行尺寸调整之后第二次整形工件201中部的形状与模芯103的形状一致,在模芯103伸入成型腔以实现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进行尺寸调整时,模芯103的小端1034伸入第二次整形工件201中部,在模芯103不伸入第二次整形工件201内部的大端1033端部一体成型有锥形缓冲头1031,同时还包括用于固定模芯103的模芯103压圈,模芯103压圈中心开设与锥形缓冲头1031形状一致且与锥形缓冲头1031匹配的安装孔1043,并在安装孔1043四周的模芯103压圈上均匀开设有用于将模芯103压圈与多向液压机固定的通孔1041,为了更好的实现模芯103与模芯压圈104的固定,锥形缓冲头1031远离模芯10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台1032,同时为了避免在将模芯压圈104与模芯103安装之后,模芯103转动产生错位导致多向液压机不能驱动模芯103伸入第一次整形工件的中部,在模芯103压圈与模芯安装之后限位台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与限位台1032能够匹配的限位槽1042,将模芯103安装到模芯103压圈中时,通过限位槽1042和限位台1032的配合实现模芯103的限位,并且在需要对模芯103进行更换使用不同尺寸的模芯103时,只需要将模芯103和模芯压圈104分离即可进行更换,而模芯压圈104可针对不同尺寸的模芯103进行使用,只需要将各模芯103的锥形缓冲头1031的尺寸设置为形状、尺寸一致即可。
在下模102开设的下成型腔上端,开设有便于上模101的第三台阶1013压入下成型槽的导角108。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将上模101和下模102安装在多向液压机上,使得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相对,将模芯103穿过模芯103压圈的安装孔1043与模芯103压圈固定在一起,然后将模芯103压圈固定在多向液压机上,模芯103压圈和模芯103固定的位置的中心与上模101和下模102扣合时形成的成型腔的中轴线对应,在需要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尺寸进行调整时,将第二次整形工件201以小头朝模具内大头朝模具外且第一侧面与下成型腔地面帖触的方式放置在下成型腔中,然后控制多向液压机启动,控制上模101往下压,当上模101的上成型腔与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上表面接触时,控制模芯103伸入第二次整形工件201中部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进行固定,控制上模101继续下压,上成型腔不断挤压第二次整形工件201,以实现对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尺寸进行调整。当上模101的第二台阶1012抵触在下模102的上表面时,限制上模101继续下压,即达到了第二次整形工件201需要被调整的尺寸,此时控制模芯103在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内孔中来回挤压以将内孔中多余的材料挤压出去,即完成第二次整形工件201的尺寸的调整得到成品,然后模芯103从成品中移出,并控制上模101上抬,将成品从第三次整形模具中取出即可。
本申请中的模具在设计是便将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的尺寸设置为与终于拉线外壳所需的尺寸一致,从而确保通过模具加工得到的成品对应的尺寸和形状都与最终拉线外壳所需的尺寸和形状一致,从而提升拉线外壳的尺寸的精度,进而提升拉线外壳对输电线路的紧固作用,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下端开设有上成型腔,上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通槽、第一斜形槽、第二斜形槽和第二通槽;下模上端开设有下成型腔,下成型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连通的第三通槽、第三斜形槽、第四通槽、第四斜形槽和第五通槽;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配合构成封闭状态的成型腔,成型腔沿模具的中线对称,还包括与一半成型腔形状一致的两个模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形槽的倾角为11°-11.5°,第四斜型槽的倾角为44.5°-4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大端和小端,在模芯的大端端部一体成型有锥形缓冲头,锥形缓冲头的倾角为19°-21°,且在锥形缓冲头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芯压圈,模芯压圈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模芯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形状与锥形缓冲头的形状一致,并在模芯压圈与限位台贴合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且安装孔四周均匀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呈三层台阶状,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第三台阶,并在上模上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安装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下端两侧对称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成型腔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安装顶针的顶针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成型腔开口处设置有导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51589.1U CN220387653U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51589.1U CN220387653U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87653U true CN220387653U (zh) | 2024-01-26 |
Family
ID=8961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51589.1U Active CN220387653U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87653U (zh) |
-
2023
- 2023-03-06 CN CN202320451589.1U patent/CN2203876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02153B (zh) | 一种铝合金深抛物面圆筒形零件拉深成形工艺 | |
CN203245236U (zh) | 一种制造增厚旋压皮带轮的旋压工装 | |
CN110918844B (zh) | 一种薄壁多环高筋构件空间包络成形方法 | |
CN110586845B (zh) | 汽车底盘连接系统用大四方螺母的制造方法 | |
CN206316303U (zh) | 结合齿轮小齿圈径向楔压模 | |
CN107876679B (zh) | 一种导电铜排成型方法及模具 | |
CN220387653U (zh) | 一种拉线外壳整形用加工模具 | |
CN205599803U (zh) | 带定位机构的导管扩口装置 | |
CN208033545U (zh) | 一种汽车车轮杯形螺母多工位冷镦模具 | |
CN108788624A (zh) | 一种精密喷口加工方法 | |
CN220049714U (zh) | 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 | |
CN108213162B (zh) | 制造不同直径台阶式旋压皮带轮的旋压工艺及其专用工装 | |
CN206316297U (zh) | 薄壁筒内壁一道径向内环成形模 | |
CN220387655U (zh) | 拉线外壳整形模具 | |
CN206794406U (zh) | 铝合金热挤压可更换模芯模具 | |
CN204182848U (zh) | 在差速锥齿轮齿部大端面齿廓上预制倒角模 | |
CN106984664A (zh) | 铝合金热挤压可更换模芯模具 | |
CN210188364U (zh) | 用于齿轮精锻工艺的模具 | |
CN107335768A (zh) | 结合齿轮小齿圈径向楔压模 | |
CN214768669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终端螺栓生产用锻造机主模 | |
CN111112363A (zh) | 铝合金产品成型方法及其模具 | |
CN205522331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结构 | |
CN104308062A (zh) | 差速锥齿轮精整底模 | |
CN219724139U (zh) | 一种具有分流结构的模具 | |
CN114769513B (zh) | 具备精密镶块配合结构的砂芯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