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8172U -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8172U
CN220368172U CN202322097245.8U CN202322097245U CN220368172U CN 220368172 U CN220368172 U CN 220368172U CN 202322097245 U CN202322097245 U CN 202322097245U CN 220368172 U CN220368172 U CN 220368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ssembly
relay adapter
adapter
extern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972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红
陈汉城
黄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eno Aurora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feno Aurora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eno Aurora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feno Aurora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972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8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8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8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转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转接组件,绝缘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体;转接组件包括基台和转接端子,基台设置于容置腔体中,包括设有基面以及贯穿于基面的多个插槽;转接端子包括保持部、从保持部向两侧延伸出来的弹臂、以及设置于弹臂末端的接触部,转接端子整体插入安装于插槽中;在每一个转接端子中,接触部同方向地凸出于基面。该中继转接器在绝缘壳体的容置腔体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并且配置转接端子同向凸出设置的转接组件,可在其中的第一接口插接排线组件,第二接口便可插接线缆组件、排线组件或板端组件,其通用性好,便于不同组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该中继转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Description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器和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器件的FFC/FPC连接器中,多采用线对板连接器、线对线连接器或板对板连接器,这些连接器的接口较为单一,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接线端子还是以压接端子为主,在配置部件时,接线总成需要压接端子与FFC/FPC排线中间转接的部件,或者需要FFC/FPC排线与FFC/FPC排线中间转接的部件。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接连接器,该转接连接器适合用于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可平移的连接。该转接连接器包括具有表面的壳体,该表面包括开口和位于开口中的端子。端子设置为绕开口枢转,使得当转接器用于促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耦合时,端子可以沿着第一平面平移,以适应沿着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第一方向的对准。该转接连接器通过端子平移从而对不同的连接器进行转接,在通用性上仍有待验证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继转接器,其在绝缘壳体的容置腔体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并且配置转接端子同向凸出设置的转接组件,可在其中的第一接口插接排线组件,第二接口便可插接线缆组件、排线组件或板端组件,其通用性好,便于不同组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该中继转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中继转接器,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转接组件,
所述绝缘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体;
所述转接组件,包括基台和转接端子,所述基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中,所述包括设有基面以及贯穿于所述基面的多个插槽;
所述转接端子包括保持部、从所述保持部向两侧延伸出来的弹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弹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转接端子整体插入安装于所述插槽中;在每一个转接端子中,所述接触部同方向地凸出于所述基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体包括分设于两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设置有排线组件的第一外接体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设置有排线组件或线缆组件的第二外接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面包括互相背向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相邻的两个转接端子中,其中一个转接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第一接触面凸出,另一个转接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接触面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转接端子的每一侧,均具有双弹臂和双接触部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部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基台在中部设有呈增厚状的固定座,所述插槽在水平面上贯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凸块插入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中,且所述第二凸块从所述固定座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均设置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中继转接器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设置有排线组件的第二外接体连接时,所述第二接口设置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与外部安装基础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以上述的中继转接器,所述中继转接器在容置腔体中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外接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排线组件,所述第一外接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中继转接器连接,所述第一排线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所述第二外接体包括第二排线组件和锁扣件,所述第二接口设置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排线组件插接于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中,且由所述锁扣件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第二排线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另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以及上述的中继转接器,所述中继转接器在容置腔体中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外接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排线组件,所述第一外接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中继转接器连接,所述第一排线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所述第二外接体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线缆组件,所述第二外接体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中继转接器连接,所述线缆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另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继转接器,转接组件的转接端子通过在两侧设置同样的弹臂和转接端子,并同方向从基台的基面中凸出,可与外部的不同类型的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相连接,从而满足排线组件与排线组件、排线组件与线缆组件、排线组件与板端组件的转接要求,其通用性高,可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或其他电子设备装配领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通过中继转接器分别与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相接,在每一个连接结构中,转接端子具有双弹臂、双触点结构,可确保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中继转接器的爆炸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转接组件的爆炸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转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转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1的中继转接器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2的中继转接器的爆炸分解图。
图8为实施例3的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
图9为实施例4的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0中继转接器,200第一外接体、300第二外接体,
1绝缘壳体、2转接组件、3卡扣件、4安装基础,
10容置腔体、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21槽口,
1211第一槽口、1212第二槽口,
21基台、22转接端子,
211基面、212插槽、213固定座、2111第一接触面、2112第二接触面,
221保持部、222弹臂、223接触部,
2211第一凸块、2212第二凸块,
201第一壳体、202第一排线组件、301第二壳体、302线缆组件,
303第二排线组件、304锁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中继转接器100,包括绝缘壳体1和转接组件2,其中,绝缘壳体1为中继转接器的主体框架,可采用塑胶模内一体注塑成型,在绝缘壳体1内部设置有一容置腔体10,容置腔体10在水平方向上贯通于绝缘壳体1,该容置腔体10包括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分设于容置腔体10的两端,用于与不同类型的外接体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1用于与设置有排线组件的第一外接体连接,第二接口12用于与设置有线缆组件(压接端子)的第二外接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12也可加装容纳排线组件的支架,通过在支架上设置有槽口(图中未标出),将排线组件插接于槽口中,从而实现第二接口12通过支架与排线组件相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12还可以直接与设置有排线组件或板端组件的第二外接体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口12用于与设置了线缆组件(压接端子)的第二外接体相连接。而且,本实施例的中继转接器100主要通过设置于绝缘壳体1中的转接组件2与其他外接体相接。
具体来说,转接组件2包括基台21和转接端子22,基台21也为注塑成型的塑胶件,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将基台21安装于容置腔体10中。基台21包括基面211和插槽212,基面211分布于基台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体来说,基面211又包括位于基台21上表面的第一接触面2111,以及位于基台21下表面的第二接触面2112。第一接触面2111和第二接触面2112相互背离。插槽212贯穿于基面211,即插槽211同时贯通于第一接触面2111和第二接触面2112。插槽212用于安装转接端子22。
转接端子22为经过切削加工制备得到的金属件。如图4和图5所示,该转接端子22包括保持部221、弹臂222和接触部223,其中保持部211用于在转接端子22插入基台21时保持转接端子22的位置稳定,不会发生左右、上下松动以及其他位移情况。弹臂222从保持部221向两侧延伸出来形成,接触部223设置在弹臂222的末端、并呈增厚状。转接端子22整体插接入插槽212中,在每一个转接端子22中,接触部223均同方向地从基面211中凸出。
由于需要与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两端的外接体相连接,因此转接端子22在保持部221的两侧均设置有接触部223,而且在每一侧的转接端子22上,弹臂222和接触部223均为两个。即转接端子22的每一侧,均具有双弹臂和双接触部的结构,可满足大电流的通电需求,以及多针脚(PIN)的要求。双弹臂双触点的结构,还可在外接体插入中继转接器100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转接端子22具有4个弹臂222和4个接触部223,而且接触部223均同方向凸出于基面211。而且,相邻的两个转接端子22,其接触部233的朝向是相反的。参考图5,其中一个插接入插槽的转接端子22,该转接端子22的接触部223均从位于基台21上表面的第一接触面2111中向上凸出。而与该转接端子相邻的另一个转接端子,其接触部则均从位于基台21下表面的第二接触面2112向下凸出。转接端子22设置为四个弹臂和四个接触部,而且相邻的转接端子反向设置,便于与具有上、下排线的排线组件,或具有上、下线缆的线缆组件连接。
继续参考图4,转接端子22的保持部221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凸块2211和第二凸块2212,其中,第一凸块2211朝向插槽212,第二凸块2212背离插槽212。对应地,基台21在中部设置有呈增厚状的固定座213,插槽212在水平面上贯通于固定座213。在转接端子22嵌入安装至插槽212时,第一凸块2211插入连接于固定座213中,而且第二凸块2212从固定座213中凸出。在本实施例的转接端子22中,第一凸2211块和第二凸块2212均设置为两个,这样可使转接端子22嵌入组装至基台21的插槽212时更加平稳、紧固,不容易发生上下晃动和水平晃动的情况。
图6为本实施例的中继转接器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中继转接器100,还包括卡扣件3,卡扣件3可拆卸地连接于绝缘壳体1的下方,而且卡扣件设置有卡爪31,卡爪31与外部安装基础4,比如印刷电路板卡扣连接。卡扣件3为中继转接器100提供了可拆卸的卡扣连接结构基础,可满足使用者在不同环境的需求,灵活性高。
本实施例的中继转接器,转接组件的转接端子通过在两侧设置同样的弹臂和转接端子,并同方向从基台的基面中凸出,可与外部的不同类型的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相连接,从而满足排线组件与线缆组件的转接要求,其通用性高,可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或其他电子设备装配领域。
实施例2
图7为本实施例的中继转接器的爆炸分解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转接器100,包括绝缘壳体1和转接组件2,其中,绝缘壳体1为中继转接器的主体框架,可采用塑胶模内一体注塑成型,在绝缘壳体1内部设置有一容置腔体10,容置腔体10在水平方向上贯通于绝缘壳体1,该容置腔体10包括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分设于容置腔体10的两端,用于与不同类型的外接体相连接。
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接口12设置有两排的槽口121,可将上、下两排的排线组件插入槽口121中。与实施例1一样,第一接口11也用于与排线组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组件22也包括基台21和转接端子22,基台21也为注塑成型的塑胶件,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将基台21安装于容置腔体10中。转接端子22包括保持部、弹臂和接触部;而且,转接端子22的每一侧,均具有双弹臂和双接触部的结构,可满足大电流的通电需求,以及多针脚(PIN)的要求。
关于本实施例的中继转接器100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请参考实施例1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的中继转接器,转接组件的转接端子通过在两侧设置同样的弹臂和转接端子,并同方向从基台的基面中凸出,可与外部的不同类型的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相连接,从而满足排线组件与排线组件的转接要求,其通用性高,可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或其他电子设备装配领域。
实施例3
图8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接体200和第二外接体300,以及实施例1的中继转接器100。中继转接器100在容置腔体10中设置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第一外接体200包括第一壳体201和第一排线组件202,第一排线组件202安装于第一壳体201中,第一外接体200通过第一接口11与中继转接器100连接,而且第一排线组件202与转接端子22的接触部223连接。
第二外接体300包括第二壳体301和线缆组件302,线缆组件302设置于第二壳体301中,而且第二外接体300通过第二接口12与中继转接器100连接,线缆组件302与转接端子22另一侧的接触部223连接。
实施例4
图9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接体200和第二外接体300,以及实施例2的中继转接器100。中继转接器100在容置腔体10中设置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第一外接体200包括第一壳体201和第一排线组件202,第一排线组件202安装于第一壳体201中,第一外接体200通过第一接口11与中继转接器100连接,而且第一排线组件202与转接端子22的接触部223连接。
第二外接体300包括第二排线组件303和锁扣件304,第二接口12设置有槽口121,分别是第一槽口1211和第二槽口1212,第二排线组件303插接于第一槽口1211和第二槽口1212中,且由锁扣件304固定于绝缘壳体1上。第二排线组件303与转接端子22另一侧的接触部223连接。
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中的转接组件,
所述绝缘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体;
所述转接组件,包括基台和转接端子,所述基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中,所述包括设有基面以及贯穿于所述基面的多个插槽;
所述转接端子包括保持部、从所述保持部向两侧延伸出来的弹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弹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转接端子整体插入安装于所述插槽中;在每一个转接端子中,所述接触部同方向地凸出于所述基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体包括分设于两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设置有排线组件的第一外接体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设置有排线组件或线缆组件的第二外接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面包括互相背向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相邻的两个转接端子中,其中一个转接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第一接触面凸出,另一个转接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接触面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接端子的每一侧,均具有双弹臂和双接触部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基台在中部设有呈增厚状的固定座,所述插槽在水平面上贯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凸块插入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中,且所述第二凸块从所述固定座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均设置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继转接器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设置有排线组件的第二外接体连接时,所述第二接口设置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与外部安装基础卡扣连接。
9.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中继转接器,所述中继转接器在容置腔体中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外接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排线组件,所述第一外接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中继转接器连接,所述第一排线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所述第二外接体包括第二排线组件和锁扣件,所述第二接口设置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排线组件插接于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中,且由所述锁扣件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第二排线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另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10.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接体和第二外接体,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中继转接器,所述中继转接器在容置腔体中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外接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排线组件,所述第一外接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中继转接器连接,所述第一排线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所述第二外接体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线缆组件,所述第二外接体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中继转接器连接,所述线缆组件与所述转接端子另一侧的接触部连接。
CN202322097245.8U 2023-08-04 2023-08-04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368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7245.8U CN220368172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7245.8U CN220368172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8172U true CN220368172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5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97245.8U Active CN220368172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8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5641A (en) Modular drawer connector
CN113078510B (zh) 连接器组件
JP2627908B2 (ja) Lanアウトレット用リセプタクル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データコネクタ
CN220368172U (zh) 中继转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246978U (zh) 双头连接器
CN219018019U (zh) 螺纹端头插座连接器
JP3331409B2 (ja) 光電複合型コネクタ
CN212085284U (zh) Pc板端防松脱免干扰母座连接器
CN211404810U (zh) 用于高压连接器的高压互锁机构
CN210866692U (zh) 一种低高度连接器
CN111883957B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9247077U (zh) 基于错位接触的fpc连接器组件
CN221201689U (zh) 一种易拆卸rj45信号连接器
CN219371579U (zh) 双排错位板端连接器
CN21518462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18525851U (zh) 一种通讯连接器
CN219247036U (zh) 单边接触fpc连接器
CN219591695U (zh) 一种线对线连接器
CN116914469B (zh) 连接器组件及bms连接器
CN219610879U (zh) 一种电气连接器及电子产品
CN210607943U (zh) 转接头
CN212626388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9477035U (zh) 立式板端连接器
CN219321781U (zh) 一种光电适配器
CN219809172U (zh) 一种无线安装的风扇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