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6388U -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6388U
CN212626388U CN202021552236.3U CN202021552236U CN212626388U CN 212626388 U CN212626388 U CN 212626388U CN 202021552236 U CN202021552236 U CN 202021552236U CN 212626388 U CN212626388 U CN 212626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ixing frame
plug
socket
oute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22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文杰
周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22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6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6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6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其中,电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第一固定架,固定于插座本体上;及第二固定架,固定于插头本体上;其中,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中的一个设置有锁扣结构,及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锁孔结构;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锁扣结构与锁孔结构配合锁紧以阻止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分离。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使得电连接器连接更稳固,并且拆装方便。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各电子元件之间、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均需要有线传输器件连接,以传输电流或信号。可插拔的电子连接器(也称为插接件)作为有线传输器件,其具有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便于后续维修更换电子元件等优点,已成为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常造成电子连接器脱落,使电子连接器的连接不稳定,使电流或信号传输不良,导致电子设备的运作失常。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插座本体;及第二固定架,设置于插头本体;其中,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中的一个设置有锁扣结构,及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锁孔结构;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锁扣结构与锁孔结构配合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在插座本体的与插头本体对接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插头本体可插入凹槽;第一固定架包括设置于插座本体的内端面的第一内端面板;第二固定架包括设置于插头本体外端面的第二外端面板;锁扣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外端面板的弹臂、以及设置于弹臂上的朝第一内端面板的突出部;锁孔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内端面板的孔口,突出部可卡入孔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外端面板上开设有槽口;弹臂的自由端自第二外端面板向槽口的内部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锁扣结构还包括自突出部朝向槽口延伸的操作部。
在一实施例中,插座本体的端部开设有与孔口相贯通的通孔,通孔与操作部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插座本体外端面的第一外端面板,第一外端面板上设置有与通孔和孔口相贯通的操作孔。
在一实施例中,在插头本体的外端面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与弹臂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进一步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一内端面板及上盖板一体成型,其中,第一内端面板与上盖板相结合的表面为弧形面。
在一实施例中,插座本体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及位于两个第一侧壁之间的舌板,在舌板与第一侧壁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插头本体包括两个第二侧壁,在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端子相对应的第二导电端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两侧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及自第一接触部向插座本体外部延伸的导接部,其中,第二接触部的自由端经弯折形成朝向第一接触部的弹性凸部;弹性凸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分别突出于舌板和第一侧面相对的表面;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两侧的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及自第三接触部向插头本体外部延伸的第二导接部,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分别显露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第三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弹性凸部接触,第四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插座本体和插头本体分别增设固定架,并在固定架上形成的锁扣结构和锁孔结构的配合锁紧,将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稳固的固定在一起,相较于只依靠端子之间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接触力连接固定的方式,使得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连接的更稳固,进而能够保持良好的电导通性能,可靠性高。
此外,避免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频繁插拔可能导致的自身磨损、变形或损坏的问题,固定架对电连接器形成了有效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1中插座连接器沿E-E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A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自锁状态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解除自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器包括具有U形插座端子的插座连接器(母座连接器)和具有插头端子的插头连接器(公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固定在各自的电路板上。对接时,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使得插头端子插入U形插座端子与之接触,依靠U形插座端子两侧壁的弹性变形,产生接触力以夹持插头端子。这样的方式,导致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之间的接触力较弱,可能导致接触不良或脱落。
此外,可通过增大U形插座端子两侧壁的弹性变形量,来提高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之间的接触力。然而,由于接触力太大,在电子连接器的对接或解除对接时,插头端子和插座端子易划伤,且组装、拆卸不方便,可靠性差。
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在不改变原有端子结构,即在确保端子之间的适度接触力的情况下,提高电子连接器的连接稳固性。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1插座连接器E-E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更具体地,图3为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对接状态下沿E-E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用于对电子设备内部的板对板(Board-to-board)的连接,也可以是线对线的连接,以实现两个有源器件的电流或信号的导通。
电连接器100包括插座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20。插座连接器10可固定在第一电路板(图未示)上,插头连接器20可固定在第二电路板(图未示)上。通过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对接,实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FPC)等,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基板。
插座连接器10包括具有第一端子12的插座本体11。插头连接器20具有第二端子22的插头本体21。在插座本体11上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30,在插头本体21上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40。其中,在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中的一个设置锁扣结构,及在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中的另一个设置锁孔结构。在插座连接器10与所述插头连接器20对接时,即在插头本体21插入插座本体11的状态下,锁扣结构与锁孔结构配合锁紧,以阻止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分离;同时,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接触以实现电性导通。
通过锁扣结构和锁孔结构的配合锁紧,将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稳固的固定在一起,相较于只依靠端子之间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接触力连接固定的方式,使得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连接的更稳固,进而能够保持良好的电导通性能,可靠性高。
此外,在插座本体11和插头本体21分别增设固定架,即第一固定架30和第二固定架40,在固定架分别形成锁扣结构和锁孔结构,避免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频繁插拔可能导致的插座本体11和插头本体21自身磨损或损坏的问题,对电连接器100形成了有效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
再者,锁扣结构和锁紧结构形成于固定架上,而非形成于插座本体11和插头本体21自身,还可以避免由于锁扣结构和锁孔结构彼此作用产生的锁紧力,作用于插座本体11和插头本体21,而自身变形,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插座本体11为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壳体。插座本体11的整体形状大致为长方体。
插座本体11包括开设在插座本体11的与插头本体21对接的表面的凹槽114、以及位于凹槽114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导引端部112,即插座本体11的端部。插头本体21可插入凹槽114内,且包括沿长度方向两端的与第一导引端部112对接的第二导引端部213,即插头本体的端部。当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对接时,插头本体21通过两端的第二导引端部213与插座本体11两端的第一导引端部112导引对接,将插头本体21收容于凹槽内。
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插座本体11还包括底壁113、自底壁113朝向与插头本体21对接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两个相对的端部(即第一导引端部112)。在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111上可安装第一端子12。其中,底壁113、两个第一侧壁111及两个第一导引端部112共同围绕形成开口朝向与插头本体21对接方向的长方形的凹槽114。凹槽114的尺寸可刚好供插头本体21插入。例如,凹槽114的尺寸几乎与插头本体21的外轮廓尺寸相同。
插头本体21也为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壳体。插头本体21的整体形状大致为长方体。插头本体21包括顶壁211、自顶壁211向与插座本体11对接的方向延伸的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212和两个相对的端部(即第二导引端部213)。其中,顶壁211、两个第二侧壁212及两个第二导引端部213共同围绕形成开口朝向与插座本体11对接方向的槽口(图3所示)。在两个侧壁上可安装与第一端子12相对应的第二端子22。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架30包括设置于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内端面的第一内端面板32。在第一内端面板32开设有孔口321,以形成锁孔结构。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内端面也是凹槽114的长度方向上两端的内侧面,也即插座本体11的内端面。第一内端面板32贴接在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内端面的中部区域,例如,可以在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内端面的中部区域开具有固定槽,第一内端面板32嵌入固定槽内,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工艺将第一内端面板固定于固定槽内。孔口321可开设在第一内端面板32的中部偏下的位置。孔口321可以是方形口。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架30可包括覆盖至少一部分第一导引端部112上表面的上盖板31、自上盖板31向第一导引端部112的两个外侧表面延伸的侧板33、自上盖板31向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内端面延伸的第一内端面板32、以及自上盖板31向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外端面延伸的第一外端面板34。其中,侧板33以嵌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导引端部112两个外侧表面。同样的,第一内端面板32及第一外端面板34也可分别嵌入贴接于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内端面和外端面。第一固定架30可以是金属材质。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固定架40包括设置于第二导引端部213的外端面的第二外端面板。锁扣结构形成于第二外端面板,包括固定于第二外端面板的弹臂41、以及设置于弹臂41上的朝向第一内端面板32的突出部。例如,在第二外端面板开设槽口44、自第二外端面板朝向槽口44的内部延伸的弹臂41、自弹臂41朝向第一内端面板32(图4所示)延伸形成突出部42,其中,弹臂41具有固定于第二外端面板的固定端、以及向槽口44延伸的自由端。
在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对接的状态下,突出部42刚好伸入设置在第一内端面板32上的孔口321内形成自锁结构(图9A所示),以阻止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分离,使连接更加稳固。
第二固定架40可包括嵌入固定在第二导引端部213朝向与插座本体11对接的方向的表面的底板(图未示出),第二外端面板可自底板延伸形成。
U字形槽口44可开设在第二外端面板的中部位置,且凹陷部朝向与插座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图中下方)。弹臂41形成为自第二外端面板的上部向下延伸。
此外,如图9A所示,突出部42具有一卡接平面421,第一内端面板32的孔口321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孔口,且具有与卡接平面相抵的止挡平面322,以阻止突出部42从孔口321非正常脱离。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3中C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第一导引端部112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通孔116,该通孔116与第一内端面板32上的孔口321相贯通。该通孔116可供一工具(图未示)插入以抵顶设置在弹臂41上的突出部42,使弹臂41弹性形变,以将突出部42从孔口321脱离,从而可将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分离(图9B所示),拆卸方便。
此外,在用工具插入通孔时,由于电连接器100日趋小型化的设计,可能存在一次插入通孔116不准的情况,不可避免的进行试探性插入,易划伤插座本体10。为避免划伤插座本体10,在第一导引端部112的外端面贴接第一外端面板34,且在第一外端面板34上开设与通孔116、孔口321相贯通的操作孔341。优选的,第一内端面板32上的通孔116的直径略大于操作孔341的直径,可避免工具插入时与插座本体11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弹臂41还包括自弹臂41的自由端向槽口44延伸的操作部43,操作部43可与操作孔341相对应,用于与工具相抵,将突出部42从孔口321脱离,更方便快捷准确的实现插座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20的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二导引端部213的外端面开设有与弹臂41的位置相对应的避让空间2131,以避让弹臂41因突出部42自锁伸入孔口321或通过工具使突出部42脱离孔口321产生的形变量所需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内端面板32与上盖板31相结合的表面为弧形面,使得在插头本体21插入插座本体11时,突出部42能够更顺畅的滑入孔口3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插座本体11还包括自底壁113中部向与插头本体21对接的方向延伸的舌板115,舌板115将凹槽114分割成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长条形第一凹槽114a及沿长度方向上两端的第二凹槽114b。第一凹槽114a用于容纳插座本体11的两个第二侧壁212,第二凹槽114b用于容纳插座本体11的两个端部,及第二导引端部213,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在舌板115与第一侧壁111相对的表面凸露出多个并排的第一端子12。第一端子12包括沿舌板115与第一侧壁111之间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1、自第一连接部121两侧朝向与第二端子22对接方向延伸的第一接触部122和第二接触部123、以及自第一接触部122向插座本体11外部延伸的第一导接部124。第一导接部124与第一电路板焊接以电性导通。进一步的,第一端子12还包括自第二接触部123的自由端面向第一接触部122弯折形成的凸部1231。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端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插头本体21的两个第二侧壁212设置有与第一端子12相对应的第二端子22。第二端子22包括沿第二侧壁21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21、自第二连接部221两侧朝向与第一端子12对接方向延伸的第三接触部222和第四接触部223、以及自第四接触部223向插头本体21外部延伸的第二导接部224,第二导接部与224第二电路板焊接以电性导通。第二连接部221贴接在第二侧壁212的与第一端子12对接方向的表面,第三接触部222和第四接触部223分别贴接在第二侧壁21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第一端子12和第二端子22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分别与插座本体11和插头本体21一体成型。
在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对接时,第二端子22插入第一端子12的内部,即,第二端子22的第三接触部222和第四接触部223分别与第一端子12的第二接触部123的凸部1231和第一接触部122接触,以将第三接触部222和第四接触部223夹持在第一接触部122和第二接触部123之间。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100。
本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使电子设备内部的板对板连接的更稳固,确保板对板连接导电性能,并且组装拆卸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
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
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及
第二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
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中的一个设置有锁扣结构,及在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锁孔结构;
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锁扣结构与所述锁孔结构配合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座本体的与所述插头本体对接的表面开设有凹槽;
所述插头本体可插入所述凹槽;
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端面的第一内端面板;
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端面的第二外端面板;
所述锁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端面板的弹臂、以及设置于所述弹臂上的朝向所述第一内端面板的突出部;
所述锁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端面板的孔口,所述突出部可卡入所述孔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外端面板上开设有槽口;
所述弹臂的自由端自所述第二外端面板向所述槽口的内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扣结构还包括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向所述槽口延伸的操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本体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孔口相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操作部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外端面的第一外端面板,
所述第一外端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和所述孔口相贯通的操作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头本体的外端面设置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与所述弹臂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架进一步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第一内端面板及所述第一外端面板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内端面板与所述上盖板相结合的表面为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本体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舌板,在所述舌板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
所述插头本体包括两个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对应的第二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所述插座本体外部延伸的导接部,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自由端经弯折形成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弹性凸部;所述弹性凸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分别突出于所述舌板和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表面;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侧的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三接触部向所述插头本体外部延伸的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分别显露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当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所述弹性凸部接触,所述第四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2021552236.3U 2020-07-30 2020-07-30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626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2236.3U CN212626388U (zh) 2020-07-30 2020-07-30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2236.3U CN212626388U (zh) 2020-07-30 2020-07-30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6388U true CN212626388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3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2236.3U Active CN212626388U (zh) 2020-07-30 2020-07-30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6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2232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1024330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244654A (zh) 连接器
CN113078510B (zh) 连接器组件
KR20100031471A (ko) 블레이드 및 리셉터클 전원 커넥터
US7527522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EP0717468A2 (en) Make-first-break-last ground connections
US2004016670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pin alignment plate
US10879633B2 (en) Connector housin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90066470A1 (en) Slow Blow Fuse and Electric Junction Box
WO2011047539A1 (zh) 电连接器
CN113437556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TWI235529B (en) Inverse fitting preventing connector
JP3898643B2 (ja)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10098518B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12626388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6764312B2 (en) Connector for coupling panels and method of coupling panels using the connector
CN216698783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210866692U (zh) 一种低高度连接器
US10122104B2 (en) Connector for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20200203880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2022082172A (ja) 電気接続構造
US20240022021A1 (en)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US10135178B2 (en) Electrical device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rewith
CN219917779U (zh) 导电优良的插座、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