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2554U -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2554U
CN220352554U CN202321791228.8U CN202321791228U CN220352554U CN 220352554 U CN220352554 U CN 220352554U CN 202321791228 U CN202321791228 U CN 202321791228U CN 220352554 U CN220352554 U CN 22035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pavement
surface layer
water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912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政
王朝
滕宇
许鑫
何奇庚
李敬成
周靖宇
陈明丽
白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912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道路路基、道路基层和防滑面层;防滑面层的顶面设置有防滑用的凸起颗粒;还包括排水疏水机构,其包括疏水槽、过滤网、疏水通道和排水管;疏水槽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设于防滑面层的顶面,过滤网覆盖疏水槽;疏水通道的一端连通疏水槽底部,疏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地下的排水管,排水管将水排到人行道外部的地下集水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疏水槽设置在防滑面层上,雨水通过疏水槽的凹面进行导流,通过疏水槽流入疏水通道内,由于疏水槽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能够阻挡颗粒较大的杂质进入,避免堵塞,雨水通过疏水通道进入排水管,再通过排水管流入市政井等地下集水设备。具有快速排水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行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一般包含机动车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以人行道设计。其中人行道的防滑设计显得极其重要,目前解决防滑的措施一般是在路面上设置凸起的防滑条,但凹凸不平的路面易出现行人绊倒,且路人在行走时会产生不适感;除此之外,现有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防滑结构路面的防滑槽结构未能与排水结构有效结合,在夏季降雨量较大时,路面上的水很难快速排入雨水管道,易造成路面积水,同时在冬季多雪季节,人行道路面易积雪,路的防滑性能将大大折扣也易使人滑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防滑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道路路基、道路基层和防滑面层;
所述防滑面层的顶面设置有防滑用的凸起颗粒;
还包括排水疏水机构,其包括疏水槽、过滤网、疏水通道和排水管;
所述疏水槽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设于防滑面层的顶面,所述过滤网覆盖所述疏水槽;
所述疏水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疏水槽底部,所述疏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地下的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将水排到人行道外部的地下集水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疏水槽有两个,其中一个疏水槽位于所述防滑面层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另一个疏水槽位于防滑面层的坡脚处。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沿人行道的宽度方向延伸,每个排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疏水通道与两个疏水槽连通。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防滑面层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疏水槽所连通的疏水通道的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朝向人行道的倾斜方向。
进一步的,连通所述防滑面层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疏水槽的疏水通道与所述排水管的角度为135°。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所在平面与所述防滑面层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框架结构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以包围所述防滑面层且固定于所述道路基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安装板上开设的安装孔后插入所述道路基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面层采用自融雪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预埋在道路基层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疏水槽设置在防滑面层上,雨水通过疏水槽的凹面进行导流,通过疏水槽流入疏水通道内,由于疏水槽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能够阻挡颗粒较大的杂质进入,避免堵塞,雨水通过疏水通道进入排水管,再通过排水管流入市政井等地下集水设备。具有快速排水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人行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人行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道路路基1、道路基层2、防滑面层3、疏水槽4、过滤网5、疏水通道6、排水管7、安装板8、安装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道路路基1、道路基层2和防滑面层3;这三层组成了人行道的基础结构。
其中,防滑面层3的顶面设置有防滑用的凸起颗粒31。
人行道还包括疏水机构,其包括疏水槽4、过滤网5、疏水通道6和排水管7。具体的,疏水槽4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设于防滑面层3的顶面,将人行道的防滑面层分隔开。过滤网5覆盖在疏水槽4上,用以过滤人行道上的水。疏水通道6的一端连通疏水槽4底部,疏水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地下的排水管7,排水管7将水排到人行道外部的地下集水设备。疏水槽4的截面可以为矩形,过滤网5的截面可选为开口向下的矩形,扣装在疏水槽4的槽底上。疏水槽4的深度优选开设到道路基层2和防滑面层3之间。沿疏水槽4的长度方向可阵列一列的疏水通道6。每个疏水通道6的另一端可连通一个地下的排水管7,也可以是两个及以上的多个或所有的疏水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到同一个排水管7上。排水管7连通市政井、下水道等地下集水设备。所有过滤网5的总长度和疏水槽4的长度一致,疏水槽4的宽度优选为2-5cm;疏水槽4上阵列一列的过滤网5,彼此相邻的过滤网紧挨着,过滤网5的长度优选为1m。因人行道是不走车的,开设疏水槽4对路面的强度几乎没有影响。
优选的,疏水槽4有两个,其中一个疏水槽4位于防滑面层3宽度方向的中间,另一个疏水槽4位于防滑面层3的坡脚处。因我国的人行道的设计规范是带有微小坡度的,所以在这两处设计疏水槽4,利于人行道上的积水沿坡度经过两个疏水槽4。另一个疏水槽4位于防滑面层3的坡脚处中的坡脚是指人行道离水平地面高度最低的地方。通过疏水槽设置在防滑面层中间,以及面层坡脚处,雨水通过防滑面层之间的凹面进行导流,通过疏水槽流入疏水通道内,由于疏水槽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能够阻挡颗粒较大的杂质进入,避免堵塞,雨水通过疏水通道进入疏水管,再通过疏水管流入排水管内,便于排水。
更为具体的,排水管7沿人行道的宽度方向延伸,每个排水管7的两端分别通过疏水通道6与两个疏水槽4连通。排水管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优选排水管7的数量与每个疏水槽4上的疏水通道6的数量相同。如图2所示,排水管7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一个疏水通道6的一端,每个疏水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疏水槽4。
优选的,位于防滑面层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疏水槽4所连通的疏水通道6的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朝向人行道的倾斜方向。即沿着疏水通道6的上方到下方,疏水通道6距离人行道的坡地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样积水能顺着疏水通道6的方向快速汇入排水管7。
优选的,连通防滑面层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疏水槽4的疏水通道6与排水管7的角度为135°。
优选的,过滤网5的所在平面与防滑面层3的顶面平齐。便于人行道的表面平坦。当路面下雨有积水时,积水通过防滑面层之间的凹面进行导流,流向中间的疏水槽处,并通过疏水槽上方设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避免颗粒较大的杂质落入,导致堵塞。
优选的,人行道还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框架结构的安装板8,安装板8用以包围防滑面层3且固定于道路基层2上。这样安装板8为一个矩形的框架,仅仅围住防滑面层3,防止防滑面层3开裂。另外使防滑面层进行组合,防止防滑面层之间滑动,同时便于更换和组装,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地,固定机构还包括多个固定杆,固定杆穿过安装板8上开设的安装孔81后插入道路基层2。固定杆是紧固件的作用,将安装板8固定到道路基层2上。
优选的,防滑面层3采用自融雪材料。自融雪材料是现有技术,可参见总第280期、2023年2月的《山西交通科技》的《自融雪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抗冻及路用性能评价》一文,作者为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张涛。通过防滑面层采用自融雪材料,上表面设置凸起颗粒,使防滑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排水管7预埋在道路基层2的内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道路路基(1)、道路基层(2)和防滑面层(3);
所述防滑面层(3)的顶面设置有防滑用的凸起颗粒(31);
还包括疏水机构,其包括疏水槽(4)、过滤网(5)、疏水通道(6)和排水管(7);
所述疏水槽(4)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设于防滑面层(3)的顶面,所述过滤网(5)覆盖所述疏水槽(4);
所述疏水通道(6)的一端连通所述疏水槽(4)底部,所述疏水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地下的所述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将水排到人行道外部的地下集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槽(4)有两个,其中一个疏水槽(4)位于所述防滑面层(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另一个疏水槽(4)位于所述防滑面层(3)的坡脚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7)沿人行道的宽度方向延伸,每个排水管(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疏水通道(6)与两个疏水槽(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防滑面层(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疏水槽(4)所连通的疏水通道(6)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朝向人行道的倾斜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防滑面层(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疏水槽(4)的疏水通道(6)与所述排水管(7)的角度为1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5)的所在平面与所述防滑面层(3)的顶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框架结构的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用以包围所述防滑面层(3)且固定于所述道路基层(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安装板(8)上开设的安装孔(81)后插入所述道路基层(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面层(3)采用自融雪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7)预埋在所述道路基层(2)的内部。
CN202321791228.8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Active CN22035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1228.8U CN220352554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1228.8U CN220352554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2554U true CN220352554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7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91228.8U Active CN220352554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2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38707A (ja) 透水性舗装用歩車道境界ブロック及び透水性舗装の排水構造
EP0355014A1 (de) Befestigte Erdoberfläche
CN220352554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人行道
KR101282914B1 (ko) 비투수성 도로의 배수시스템
CN112647379B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丰富铺设结构
JP3477633B2 (ja) 排水性舗装用集水装置及び排水性舗装における集排水構造
CN2128957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道排水装置
CN210621457U (zh) 一种沥青桥面排水结构
JP3728635B2 (ja) 排水性舗装用排水路
JP3258270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暗渠ブロック
JPH08109673A (ja) 側溝用ブロック及び道路の構造
CN221094729U (zh) 一种市政排水道路
CN219772586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CN213173196U (zh) 一种带有快速排水结构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JP2017096079A (ja) エプロンにアスファルト舗装する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副水路付きl形街渠用ブロック
JP3553899B2 (ja) 排水性舗装路面用側溝
CN216838828U (zh) 一种新型市政人行道防滑结构
CN216786743U (zh) 一种智慧海绵城市全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CN210737274U (zh) 一种多车道排水沥青路面横向快速排水结构
CN219930620U (zh) 一种透水防滑的地铺石
CN213772778U (zh) 一种隧道防渗漏复合式路面
JP3232449U (ja) 暗渠型側溝
CN113605614B (zh) 一种人行道路口坡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507893U (zh) 一种骑行道透水路面
RU2764407C1 (ru) Способ дренажного обустройства доро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