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0102U - 包装盒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0102U
CN220350102U CN202321840170.1U CN202321840170U CN220350102U CN 220350102 U CN220350102 U CN 220350102U CN 202321840170 U CN202321840170 U CN 202321840170U CN 220350102 U CN220350102 U CN 220350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urntable
box
assembly
assemb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01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捷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ash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ash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ash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asha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01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0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0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0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包装盒上料机构,包括:机架;输送组件,可向前输送包装盒,输送组件的前端设置有下料口;转盘,位于输送组件左右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多组吸附组件,沿转盘的周向均匀分布于转盘上,转盘可带动多组吸附组件同步移动,吸附组件连通有负压源并可吸附或释放包装盒,吸附组件可吸附下料口位置处的包装盒;开盒挡块,固设于机架上,开盒挡块位于吸附组件移动路径的外围,开盒挡块被配置为止挡吸附组件吸附的包装盒的边缘以打开包装盒;传送带,水平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转盘的下方,传送带可承接吸附组件释放的包装盒。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组吸附组件通过回转的方式进行包装盒的转移,可显著提高包装盒的上料速度,进而可提高生产速度。

Description

包装盒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膜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包装盒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面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多张面膜进行装盒,因此会使用到面膜包装机,面膜包装机主要包括包装盒上料机构、面膜推料机构、包装盒折盒机构、产品下料机构等。
现有包装机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多需要通过吸盘吸附呈偏平状的包装盒后,再将包装转移至传送带上并顺势撑开包装盒,使偏平状包装盒成为立体形状的包装盒,但现有上料机构仅设置有一组吸盘来完成上述的包装盒上料动作,生产效率较低。例如,在公开号为CN20522123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包装盒自动开封装置,其中仅设置了一组吸盘进行包装盒的上料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包装盒上料机构,能够提高包装盒的上料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包括:机架;输送组件,用于承托若干竖直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叠放的包装盒,所述输送组件可向前输送所述包装盒,所述输送组件的前端设置有下料口;转盘,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可相对所述机架转动,所述转盘位于所述输送组件左右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多组吸附组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可带动多组所述吸附组件同步移动,所述吸附组件连通有负压源并可吸附或释放所述包装盒,所述吸附组件可吸附所述下料口位置处的所述包装盒;开盒挡块,固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开盒挡块位于所述吸附组件移动路径的外围,所述开盒挡块被配置为止挡所述吸附组件吸附的所述包装盒的边缘以打开所述包装盒;传送带,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传送带可承接所述吸附组件释放的所述包装盒。
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转盘带动其上的多组吸附组件同步转动,当吸附组件转动至输送组件的下料口位置处时,吸附组件可吸附最前端的包装盒,当转盘经过多次转动后,上述吸附组件吸附的包装盒会经过开盒挡块,开盒挡块可止挡包装盒的边缘并打开包装盒,而后在转盘的转动下,该吸附组件可带动打开的包装盒移动至与传送带对应的区域并释放包装盒。本实用新型中的转盘每转动一定角度即有一个位于输送组件上的包装盒被吸附下来,同时,也有一个被打开的包装盒落入传送带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组吸附组件通过回转的方式进行包装盒的转移,可显著提高包装盒的上料速度,进而可提高生产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盒挡块呈柱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开盒挡块的表面距离所述转盘中心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吸附组件的吸附面距离所述转盘中心的直线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吸盘,所述支撑杆沿左右方向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吸盘位置可调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吸盘连通所述负压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两个所述吸盘,两个所述吸盘的吸附面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送带包括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链条套设于所述链轮上,所述链条上设置有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包括两个止挡件,同一组所述止挡组件内的两个所述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包装盒打开状态下的宽度一致,所述吸附组件释放的所述包装盒落入所述止挡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链条设置有两条,两条链条并排设置于所述链轮上,其中一根所述链条上排列有多个第一止挡件,另一根所述链条上排列有多个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两两一组形成所述止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组件在所述下料口位置处向下倾斜并设置有同步向下倾斜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抵顶包装盒的上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附组件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吸附组件之间间隔120°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位置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盒挡块止挡包装盒并将扁平状态的包装盒变为打开状态的包装盒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机架100;
输送组件200、下料口210、导向板220;
转盘300;
吸附组件400、支撑杆410、吸盘420;
开盒挡块500;
传送带600、链轮610、链条620、第一止挡件621、第二止挡件622;
包装盒700、第一表面710、第二表面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上料机构,包括机架100、输送组件200、转盘300、开盒挡块500、传送带600以及多组吸附组件400。
其中,输送组件200用于承托若干竖直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叠放的包装盒700,输送组件200可向前输送包装盒700,输送组件200的前端设置有下料口210,转盘30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机架100上并可相对机架100转动,转盘300位于输送组件200左右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多组吸附组件400沿转盘300的周向均匀分布于转盘300上,转盘300可带动多组吸附组件400同步移动,吸附组件400连通有负压源并可吸附或释放包装盒700,吸附组件400可吸附下料口210位置处的包装盒700,开盒挡块500固设于机架100上,开盒挡块500位于吸附组件400移动路径的外围,开盒挡块500被配置为止挡吸附组件400吸附的包装盒700的边缘以打开包装盒700,传送带600水平设置于机架100上并位于转盘300的下方,传送带600可承接吸附组件400释放的包装盒700。
可以理解的是,转盘300带动其上的多组吸附组件400同步转动,当吸附组件400转动至输送组件200的下料口210位置处时,吸附组件400可吸附最前端的包装盒700,当转盘300经过多次转动后,上述吸附组件400吸附的包装盒700会经过开盒挡块500,开盒挡块500可止挡包装盒700的边缘并打开包装盒700,而后在转盘300的转动下,该吸附组件400可带动打开的包装盒700移动至与传送带600对应的区域并释放包装盒。本实用新型中的转盘300每转动一定角度即有一个位于输送组件200上的包装盒700被吸附下来,同时,也有一个被打开的包装盒落入传送带600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组吸附组件400通过回转的方式进行包装盒700的转移,可显著提高包装盒700的上料速度,进而可提高生产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转盘300上的多组吸附组件400可以围绕转盘300的中线均匀分布,当吸附组件400数量为n时,相邻吸附组件400之间间隔的角度可以为360/n度,因此,转盘300间歇转动且每次转动的角度即为360/n度。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盒挡块500呈柱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开盒挡块500的表面距离转盘300中心的直线距离大于吸附组件400的吸附面距离转盘300中心的直线距离,以此保证开盒挡块500不会与吸附组件400内的吸盘420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转盘300会在图1视角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图1中三组吸附组件400分别用于吸附包装盒700、带动包装盒700经过开盒挡块500以打开包装盒700、释放包装盒700。
具体地,参照图3至图5,下面以转盘300上其中一组吸附组件400在经过开盒挡块500时的移动路径为例对包装盒700的打开过程进行描述:假设包装盒上面积较大的两个面均为第一表面710,面积较小的两个面均为第二表面720,则两个第一表面710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表面720也相对设置,并且两个第一表面与两个第二表面720间隔设置并首尾围合成一圈,当包装盒700处于扁平状态时,除被吸附的第一表面710外的其他三个表面均向该被吸附的第一表面710的其中一侧偏移。包装盒700在输送组件200内堆叠时会呈扁平状态,吸附组件400会首先吸取扁平状态的包装盒700的第一表面710,当吸附组件400带动扁平状态的包装盒700经过开盒挡块500位置时(如图2虚线包装盒700的位置),参照图3,包装盒700的端部的位置会首先受到开盒挡块500的止挡,包装盒700被止挡的部位为第二表面720相对第一表面710偏移的一侧;而后,参照图4,受到止挡的包装盒700会随着转盘300的转动逐渐反向偏移;最后,参照图5,当反向偏移后的包装盒700脱离开盒挡块500的止挡后,该包装盒700会有恢复扁平状态的趋势而再次相对图4的状态反向偏移,但此时的反向偏移并不会完全恢复至初始的扁平状态,从而可使得包装盒700被打开。
参照图1,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包装盒700在打开状态下的第一表面710和第二表面720之间的夹角可能接近90度,而不是90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带600可设置为包括链轮610和链条620,链轮610转动设置于机架100上,链条620套设于链轮610上,链条620上设置有止挡组件,止挡组件包括两个止挡件,同一组止挡组件内的两个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与包装盒700打开状态下的宽度一致,即与包装盒700第一表面的宽度一致,吸附组件400释放的包装盒700落入止挡组件内,进而可使得打开状态的包装盒700能够呈第一表面710与第二表面720夹角90度的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链条620可设置有两条,两条链条620并排设置于链轮610上,其中一根链条620上排列有多个第一止挡件621,另一根链条620上排列有多个第二止挡件622,第一止挡件621和第二止挡件622两两一组形成止挡组件,通过以上设置方式可随时调节第一止挡件621与第二止挡件622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包装盒7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附组件400包括支撑杆410和吸盘420,支撑杆410沿左右方向设置于转盘300上,吸盘420位置可调地套设于支撑杆410上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包装盒700,吸盘420连通负压源。具体地,支撑杆410上设有两个吸盘420,两个吸盘420的吸附面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附组件400设置有三组,三组吸附组件400之间间隔120°设置。
当各组吸附组件400之前间隔角度不为90度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输送组件200可设置为在下料口210位置处向下倾斜并设置有同步向下倾斜的导向板220,导向板220用于抵顶包装盒700的上端,输送组件200的前端则可设置挡板对包装盒700进行间歇止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输送组件,用于承托若干竖直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叠放的包装盒,所述输送组件可向前输送所述包装盒,所述输送组件的前端设置有下料口;
转盘,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可相对所述机架转动,所述转盘位于所述输送组件左右方向上的其中一侧;
多组吸附组件,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可带动多组所述吸附组件同步移动,所述吸附组件连通有负压源并可吸附或释放所述包装盒,所述吸附组件可吸附所述下料口位置处的所述包装盒;
开盒挡块,固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开盒挡块位于所述吸附组件移动路径的外围,所述开盒挡块被配置为止挡所述吸附组件吸附的所述包装盒的边缘以打开所述包装盒;
传送带,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传送带可承接所述吸附组件释放的所述包装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盒挡块呈柱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开盒挡块的表面距离所述转盘中心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吸附组件的吸附面距离所述转盘中心的直线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吸盘,所述支撑杆沿左右方向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吸盘位置可调地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吸盘连通所述负压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两个所述吸盘,两个所述吸盘的吸附面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链条套设于所述链轮上,所述链条上设置有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包括两个止挡件,同一组所述止挡组件内的两个所述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包装盒打开状态下的宽度一致,所述吸附组件释放的所述包装盒落入所述止挡组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设置有两条,两条链条并排设置于所述链轮上,其中一根所述链条上排列有多个第一止挡件,另一根所述链条上排列有多个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两两一组形成所述止挡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在所述下料口位置处向下倾斜并设置有同步向下倾斜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抵顶包装盒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吸附组件之间间隔120°设置。
CN202321840170.1U 2023-07-12 2023-07-12 包装盒上料机构 Active CN220350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0170.1U CN220350102U (zh) 2023-07-12 2023-07-12 包装盒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0170.1U CN220350102U (zh) 2023-07-12 2023-07-12 包装盒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0102U true CN220350102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0170.1U Active CN220350102U (zh) 2023-07-12 2023-07-12 包装盒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0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68491B2 (ja) 多数個パックの包装装置
US5155968A (en) Continuous to intermittent feeding interface
KR101859077B1 (ko) 제품봉지 취출장치
JP4753780B2 (ja) 包装機の給袋装置
JP2015168456A (ja) 袋の供給方法及び袋供給装置
JPH06143896A (ja) 封筒の封入封緘機
JP2014008993A (ja) 容器供給装置
CN216887458U (zh) 一种医疗检测卡自动包装入袋设备
CN220350102U (zh) 包装盒上料机构
JP2014019450A (ja) 給袋装置
US3396507A (en) Containerization of tetrahedronshaped packages
CN111776294B (zh) 信件封装系统
CN210853161U (zh) 一种纸盒自动展开成型装置
CN112046843A (zh) 一种转盘式镜头装盒装置
KR20100117933A (ko) 파우치 제품 공급 및 적재장치
JP5621384B2 (ja) 袋状容器の処理装置
JP4319608B2 (ja) 容器取り出し供給装置
JP2018188157A (ja) 分別装置
JP5621385B2 (ja) 袋状容器の供給装置
CN113772151A (zh) 一种柑普茶包装机
JP2021187497A (ja) 物品袋詰装置
CN217554924U (zh) 上料装置
JP4155028B2 (ja) 同封物供給装置
JP2012030811A (ja) 袋状容器の開口装置
US3627309A (en) Package-form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