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9800U -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9800U
CN220349800U CN202321693771.4U CN202321693771U CN220349800U CN 220349800 U CN220349800 U CN 220349800U CN 202321693771 U CN202321693771 U CN 202321693771U CN 220349800 U CN220349800 U CN 220349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vehicle
supporting
front compartment
s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37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进
方海燕
蔡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Valeo Engine Coo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Valeo Engine Coo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Valeo Engine Coo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Valeo Engine Coo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37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9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9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9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杆、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所述底杆、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相互连接成整体为多边形的形状,其中,所述支撑部件为单件式部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这种支撑部件。

Description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车辆尤其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前舱中通常设置有用于支撑前舱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通常包括彼此分离且因此需要组装在一起的多个金属部件,因此对各个金属部件的制造精度有较高的要求以确保组装精度,且这种组装过程费时费力,且组装后的多个金属部件可能随着使用而由于振动相对于彼此松动,从而无法确保期望的支撑效果。此外,目前使用的前舱支撑部件通常使用钢材或者铝合金材料,防腐性能不佳,密度高,不利于整车轻量化和二氧化碳减排,这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尤其如此。并且,使用金属材料对零件的结构设计上有所限制,无法集成更多的功能。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些。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杆、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所述底杆、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相互连接成整体为多边形的形状,其中,所述支撑部件为单件式部件。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部件提供为单件式部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部件数量,从而允许省去组装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人工成本,大大提升了成本效益。且单件式部件不会由于随着使用经受振动而变得松散,从而能够延迟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操作,进一步有利于成本效益。
根据各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可以包括以下进一步发展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通过设置支撑部件包括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由于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防腐性能强、密度低、强度高、可回收,能够让支撑部件在达到相同性能的同时降低其重量,从而降低整车重量,达到增加车辆续航。另外,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上柔性大,从而允许方便地集成其它功能,进一步有利于减少相关零件数量,减少装配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侧杆和/或所述第二侧杆与所述底杆之间延伸的罩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形成为所述罩部分中的凹部并设置为接收配合部件。这允许集成其它功能部件,从而允许进一步减少相关零件数量,减少装配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杆、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覆盖有网状加强筋。
各种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增强支撑部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并确保其支撑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前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前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且包括空调组件和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构造为将气流引导到所述空调组件的进气口,其中,所述罩部分构成所述进风通道的周壁的一部分。这允许充分利用车辆前舱内的有限空间,且减少零件数量,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减重和节省人力,提高车辆性能和成本效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前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且包括散热器,其中,所述安装座构造成安装用于所述散热架的支架。这允许支撑部件与车辆的其他部件配合使用,节省空间,且减少零件数量,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减重和节省人力,提高车辆性能和成本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部分车辆部件立体示意图;
图2以另一角度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部分车辆部件立体示意图;
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示出了散热器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支撑部件
20 下饰板
30 减震塔
40 散热器的支架
100 第一侧杆
110 第一对接端部
120 第二对接端部
121 第二弧形段
130 第一中间部段
200 第二侧杆
210 第三对接端部
220 第四对接端部
221 第四弧形段
230 第二中间部段
300 底杆
310 第五对接端部
311 第五弧形段
320 第六对接端部
321 第六弧形段
330 底杆中间部段
400 罩部分
410 安装座
430 盖件
500 网状加强筋
SR1 第一加强筋
SR2 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为使本实用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结合附图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定义,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具有”、等在本文中用于指定所述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组合。
另外,即使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用于描述各种部件,但这些部件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并且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其他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10,该支撑部件10可以构造为包括底杆300、第一侧杆100和第二侧杆200,底杆300、第一侧杆100和第二侧杆200相互连接成整体为多边形的形状,例如大体为三角形的形状,其中,支撑部件10为单件式部件。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部件10提供为单件式部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部件数量,从而允许省去组装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人工成本,大大提升了成本效益。且作为单件式部件的支撑部件10不会由于随着使用经受振动而变得松散,从而能够延迟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操作,进一步有利于成本效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尤其如图4所示,第一侧杆100可以设置有第一对接端部110,第二侧杆200可以设置有第三对接端部210,第一对接端部110与第三对接端部210设置为相互面对以相互对接,从而实现第一侧杆100与第二侧杆100的联接。更加具体地,第一侧杆100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对接端部110相对的第二对接端部120和位于第一对接端部110与第二对接端部120之间的第一中间部段130,第二侧杆200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三对接端部210相对的第四对接端部220和位于第三对接端部210与第四对接端部220之间的第二中间部段230,底杆300则可以设置有彼此相对的第五对接端部310和第六对接端部320以及位于第五对接端部310与第六对接端部320之间的底杆中间部段330,第一侧杆100的第二对接端部1120与底杆300的第五对接端部310设置为相互面对以相互对接从而实现第一侧杆100与底杆300的联接,第二侧杆200的第四对接端部220与底杆300的第六对接端部320设置为相对面对以相互对接从而实现第二侧杆200与底杆300的联接。更加具体地,如图所示,第一侧杆100的第一对接端部110和第二对接端部120可以相对于第一侧杆100的第一中间部段130加宽;类似地,第二侧杆200的第三对接端部210和第四对接端部220可以相对于第二侧杆200的第二中间部段230加宽;类似地,底杆300的第五对接端部310和第六对接端部320可以相对于底杆300的底杆中间部段330加宽。由此,实现了底杆300、第一侧杆100和第二侧杆200彼此之间的增大的对接面,允许增强对接部处的机械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尤其如图4中清楚地示出的,由底杆300、第一侧杆100和第二侧杆200相互连接形成的多边形不包括尖锐的角部,更具体地该多边形的角部中的一些是弧形的,从而避免应力集中部的存在,进一步确保支撑部件10的坚固性和良好的支撑性能。更加具体地,第一侧杆100的第二对接端部120与底杆300的第五对接端部310构造为在对接部处不会形成尖锐的角,而是在对接部处形成弧形过渡部。更加具体地,第一侧杆100的第二对接端部120可以以第二弧形段121过渡到第一中间部段130;附加地,底杆300的第五对接端部310可以以第五弧形段311过渡到底杆中间部段330。类似地,第二侧杆200的第四对接端部220与底杆300的第六对接端部320构造为在对接部处不会形成尖锐的角,而是在对接部处形成弧形过渡部。更加具体地,第二侧杆200的第四对接端部220可以以第四弧形段221过渡到第二中间部段230;附加地,底杆300的第六对接端部320可以以第六弧形段321过渡到底杆中间部段330。
在一种具体的例中,尤其如图4中清楚地示出的,支撑部件10可以构造为大体上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其中底杆300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第一侧杆100和第二侧杆200分别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更具体地,等腰三角形的与底边对应的顶角是钝角,即第一侧杆100与第二侧杆20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等腰三角形的整体形状允许增强支撑部件1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根据一些实施例,支撑部件10包括塑料材料,更具体地是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更加具体地,支撑部件10的底杆300、第一侧杆100和第二侧杆200均由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例如一体地注塑成型。通过设置支撑部件10包括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由于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防腐性能强、密度低、强度高、可回收,能够让支撑部件10在达到与传统金属支撑部件相同性能的同时降低其重量,从而降低整车重量,达到增加车辆续航。另外,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上柔性大,从而允许方便地集成其它功能,进一步有利于减少相关零件数量,减少装配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撑部件10可以包括在第一侧杆100与底杆300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延伸的罩部分400;替代地或附加地,支撑部件10也可以包括在第二侧杆200与底杆300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延伸的罩部分(未示出);替代地,支撑部件10还可以包括在第一侧杆100和第二侧板200与整个底杆300之间延伸的罩部分(未示出)。更具体地,支撑部件10包括一体成型的罩部分400。罩部分400一方面可以加强支撑部件10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允许集成其他功能,或与配合部件相配合。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罩部分400上设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座410,安装座410例如可以形成为罩部分400中的凹部或开口并设置为可以接收配合部件,例如以过盈配合或卡扣配合的方式接收并保持配合部件。这允许集成其它功能部件,从而允许进一步减少相关零件数量,减少装配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罩部分40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加强筋SR1,以加强罩部分400的机械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示,支撑部件10的底杆300和/或第一侧杆100和/或第二侧杆200上可以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加强筋SR2,第二加强筋SR2可在相应杆上纵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整个支撑部件10覆盖有网状加强筋500。各种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增强支撑部件1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并确保其支撑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前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10。车辆例如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支撑部件10例如设置在前挡风玻璃下方,且例如在下方与车辆的前舱中的下饰板20联接,在侧部与车辆前轮的减震塔30联接。根据一些实施例,车辆还包括空调组件和进风通道,进风通道构造为将气流、例如经过滤的气流引导到空调组件的进气口以供空调组件使用,其中,支撑部件10的罩部分400可以设置为构成进风通道的周壁的一部分。更加具体地,罩部分400设置为将进风通道中气流与前舱中的废气隔离。这允许充分利用车辆前舱内的有限空间,且减少零件数量,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减重和节省人力,提高车辆性能和成本效益。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可以包括散热器,其中,支撑部件10的罩部分400中的安装座410构造成安装用于散热架的支架40。这允许支撑部件10与车辆的其他部件配合使用,节省空间,且减少零件数量,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减重和节省人力,提高车辆性能和成本效益。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罩部分400依然可以限定进风通道的周壁的一部分,罩部分400中的开口形式的安装座410可以由相应的盖件430盖住。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杆、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所述底杆、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相互连接成整体为多边形的形状,其中,所述支撑部件为单件式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侧杆和/或所述第二侧杆与所述底杆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延伸的罩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形成为所述罩部分中的凹部并设置为接收配合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覆盖有网状加强筋。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且包括空调组件和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构造为将气流引导到所述空调组件的进气口,其中,所述罩部分构成所述进风通道的周壁的一部分。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且包括散热器,其中,所述安装座构造成安装用于所述散热器的支架。
CN202321693771.4U 2023-06-29 2023-06-29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Active CN220349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771.4U CN220349800U (zh) 2023-06-29 2023-06-29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771.4U CN220349800U (zh) 2023-06-29 2023-06-29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9800U true CN220349800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3771.4U Active CN220349800U (zh) 2023-06-29 2023-06-29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9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97976B2 (ja)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US7117926B2 (en) Heat exchanger support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JP4877537B2 (ja) 乗用車の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の支持部
CN100572143C (zh) 车辆保险杠结构
CN107757725B (zh) 汽车的整流构造
KR20100027469A (ko) 초저상 버스의 루프 구조
CN209241171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220349800U (zh) 用于支撑车辆的前舱的支撑部件和车辆
CN21356613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前舱连接加强及零部件安装结构
CN212889832U (zh) 集成有蓄电池托盘的左悬置系统及车辆
KR100568710B1 (ko) 센터서포트브라켓의 구조
CN217227487U (zh) 一种大件牵引车牵引一体式保险杠
CN215944253U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重型汽车驾驶室顶盖总成
CN211195757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机构及车辆
CN211943520U (zh) 发动机组件、发动机装饰罩安装支架、车辆
CN210257925U (zh) 一种加强型车载空调进气口挡水板
JP5556479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16916049U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挡泥板支架总成
CN211468223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76131U (zh) 汽车多功能集成电机悬置支架
CN218463737U (zh) 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及汽车
CN20251835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装饰板的进风结构
CN219635331U (zh) 一种顶盖横梁、顶盖总成及车辆
CN112440639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机构及车辆
JP3919483B2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補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