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7080U - V型杆吊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V型杆吊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7080U
CN220317080U CN202321517657.6U CN202321517657U CN220317080U CN 220317080 U CN220317080 U CN 220317080U CN 202321517657 U CN202321517657 U CN 202321517657U CN 220317080 U CN220317080 U CN 220317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adjusting frame
clamping
arms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76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伟波
郜亮
樊吉义
韩文学
谢志双
赵景春
郭加
陈唏
刘玉龙
时敬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76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7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7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7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V型杆吊装装置,该V型杆吊装装置包括支撑臂和夹紧臂,支撑臂的顶部与第一吊索连接,夹紧臂与支撑臂间隔设置,夹紧臂的顶部与支撑臂的顶部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夹紧臂的底部设有朝向支撑臂的方向弯折的折边,且折边弯折的轴线与第一轴线平行,支撑臂、夹紧臂和第一吊索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支撑臂呈夹角设置,且两个支撑臂背离于夹紧臂的一侧相连接,该V型杆吊装装置利用V型杆自身的重力即可较为牢固地夹紧V型杆,不仅操作简单,还具有较高的吊装安全性。

Description

V型杆吊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型杆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车新产品试制验证的过程中,需要对汽车的中、后桥V型杆进行装配,装配时,需要对V型杆进行吊装。
目前常见的V型杆包括两个支杆,两个支杆固定连接,且大致呈V字型结构。对V型杆进行吊装时,通常是先用绑带捆绑两个支杆,然后再用与天车连接的挂钩勾住绑带,以实现V型杆的吊装。
这种绑带捆绑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严重影响装配效率,而且容易出现绑带滑脱的问题,进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V型杆吊装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型杆吊装装置,该V型杆吊装装置利用V型杆自身的重力即可较为牢固地夹紧V型杆,不仅操作简单,还具有较高的吊装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V型杆吊装装置,包括:
支撑臂,支撑臂的顶部与第一吊索连接;
夹紧臂,夹紧臂与支撑臂间隔设置,夹紧臂的顶部与支撑臂的顶部转动连接,且转动的轴线为第一轴线,夹紧臂的底部设有折边,折边朝向支撑臂的方向弯折,且弯折的轴线与第一轴线平行;
支撑臂、夹紧臂以及第一吊索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支撑臂呈夹角设置,且两个支撑臂背离于夹紧臂的一侧相连接。
可选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支撑臂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件与夹紧臂的顶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夹紧臂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三端与第二端转动连接,第四端与第一吊索连接。
可选地,第四端搭设在支撑臂的顶部。
可选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吊索,第二吊索与夹紧臂背离于支撑臂的一侧连接。
可选地,支撑臂朝向夹紧臂一侧的表面上和折边朝向支撑臂一侧的表面上均设有防护条。
可选地,两个支撑臂背离于夹紧臂的一侧活动连接,以调节两个支撑臂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两个支撑臂背离于夹紧臂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连接,第一调节架与第二调节架转动连接,且转动的轴线与夹角所在的平面垂直。
可选地,第一调节架设有第一通槽,第二调节架设有第二通槽,第一通槽的槽口与第二通槽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通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互插设。
可选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固定螺栓和锁紧螺母,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的转动轨迹均为调节弧线,第一通槽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穿孔,第二通槽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均为弧形孔,且第一穿孔的曲率和第二穿孔的曲率均与调节弧线的曲率相同,固定螺栓穿设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以锁紧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型杆吊装装置,夹紧臂与支撑臂间隔设置,以在夹紧臂与支撑臂之间形成夹持间隙,夹紧臂的顶部与支撑臂的顶部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夹紧臂的底部设有朝向支撑臂的方向弯折的折边,且折边弯折的轴线与第一轴线平行,支撑臂的顶部与第一吊索连接,支撑臂、夹紧臂和第一吊索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支撑臂呈夹角设置,且两个支撑臂背离于夹紧臂的一侧相连接,采用该V型杆吊装装置吊装V型杆时,将V型杆的两个支杆分别插入两个夹持间隙内,再将两个第一吊索固定在与天车连接的挂钩上,天车将V型杆吊装装置向上吊起,支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折边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折边将该作用力传递给夹紧臂,使得夹紧臂相对于支撑臂绕第一轴线转动,进而将支杆夹紧在支撑臂与夹紧臂之间,可见,该V型杆吊装装置省去了在枝杆上捆绑绑带的操作,只需将V型杆吊装装置吊挂起来,利用支杆自身的重力即可实现对支杆的夹紧固定,进而实现对V型杆的固定,操作简单,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并且,只要是V型杆吊装装置处于吊挂的状态,则支杆始终是被夹紧在支撑臂与夹紧臂之间的状态,V型杆掉落的几率较低,提高了吊装V型杆的安全性,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型杆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型杆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00、支撑臂;200、夹紧臂;210、折边;220、挂钩;310、第一吊索;311、第一锁扣;320、第二吊索;321、第二锁扣;410、第一连接件;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20、第二连接件;421、第三端;422、第四端;423、吊耳;424、容纳孔;500、防护条;610、第一调节架;611、第一通槽;620、第二调节架;621、第二通槽;710、固定螺栓;720、转轴;800、夹持间隙;910、支撑套;920、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V型杆吊装装置,主要用于V型杆的固定和吊装,本实施例提到的V型杆包括两个支杆,两个支杆固定连接,且大致呈V字型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V型杆吊装装置利用V型杆自身的重力即可较为牢固地夹紧V型杆,不仅操作简单,还具有较高的吊装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V型杆吊装装置包括支撑臂100和夹紧臂200,其中,支撑臂100的顶部与第一吊索310连接夹紧臂200与支撑臂100间隔设置,夹紧臂200的顶部与支撑臂100的顶部转动连接,且转动的轴线为第一轴线(图中未示出),夹紧臂200的底部设有折边210,折边210朝向支撑臂100的方向弯折,且弯折的轴线与第一轴线平行,支撑臂100、夹紧臂200以及第一吊索31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支撑臂100呈夹角设置,且两个支撑臂100背离于夹紧臂200的一侧相连接。
基于以上设计的V型杆吊装装置,夹紧臂200与支撑臂100间隔设置,以在夹紧臂200与支撑臂100之间形成夹持间隙800,夹紧臂200的顶部与支撑臂100的顶部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夹紧臂200的底部设有朝向支撑臂100的方向弯折的折边210,且折边210弯折的轴线与第一轴线平行,支撑臂100的顶部与第一吊索310连接,支撑臂100、夹紧臂200和第一吊索31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支撑臂100呈夹角设置,且两个支撑臂100背离于夹紧臂200的一侧相连接,由此形成了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间隙800,采用该V型杆吊装装置吊装V型杆(图中未示出)时,将V型杆的两个支杆(图中未示出)分别插入两个夹持间隙800内,再将两个第一吊索310固定在与天车连接的挂钩220上,天车将V型杆吊装装置向上吊起,支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折边21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折边210将该作用力传递给夹紧臂200,使得夹紧臂200相对于支撑臂100绕第一轴线转动,进而将支杆夹紧在支撑臂100与夹紧臂200之间,可见,该V型杆吊装装置省去了在枝杆上捆绑绑带的操作,只需将V型杆吊装装置吊挂起来,利用支杆自身的重力即可实现对支杆的夹紧固定,进而实现对V型杆的固定,操作简单,具有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并且,只要是V型杆吊装装置处于吊挂的状态,则支杆始终是被夹紧在支撑臂100与夹紧臂200之间的状态,V型杆掉落的几率较低,提高了吊装V型杆的安全性,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第一连接件4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第一端411与支撑臂10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端412与第二连接件420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件420与夹紧臂200的顶部固定连接,由此实现夹紧臂200与支撑臂100间隔设置,且夹紧臂200的顶部与支撑臂100的顶部转动连接的结构。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42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421和第四端422,第三端421与夹紧臂200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三端421与第二端412转动连接,第四端422与第一吊索310连接,也就是说,支撑臂100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件420和夹紧臂200与第一吊索310连接,该结构设置有利于实现对V型杆的支杆进一步夹紧的效果,具体而言,当V型杆吊装装置处于吊挂状态时,第一吊索310向上提拉第二连接件420的第四端422,使得第二连接件420的第三端42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垂落,进而带动夹紧臂200相对于支撑臂100绕第一轴线转动,达到进一步夹紧支杆的效果,对吊装V型杆的安全性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直接将第一吊索310固定在支撑臂100的顶端,此时,第一吊索310向上提拉支撑臂100,夹持间隙800内的支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折边21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夹紧臂200相对于支撑臂100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下简称正向转动),进而将支杆夹紧在支撑臂100与夹紧臂200之间。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吊索320,第二吊索320与夹紧臂200背离于支撑臂100的一侧连接,当需要将V型杆从V型杆吊装装置上拆卸下来时,向上拉动第二吊索320,使得夹紧臂200相对于支撑臂100反向转动,以松开支撑臂100与夹紧臂200之间的支杆,第二吊索320的设置简化了拆卸V型杆的操作,具有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当支杆被夹紧在支撑臂100与夹紧臂200之间时,第二吊索320是松弛的状态,使得夹紧臂200能够在支杆的重力作用下持续与支撑臂100配合夹紧支杆。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420的第四端422搭设在支撑臂100的顶部,当夹紧臂200反向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支撑臂100的顶部能够对第二连接件42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夹紧臂200反向转动的角度过大,有效减小了夹紧臂200的转动空间,进而减小了V型杆吊装装置所需的使用空间,同时,第四端422与支撑臂100顶部的搭设关系也不会阻碍第二连接件420随着夹紧臂200进行正向转动,进而能够确保夹紧臂200进行正向转动并与支撑臂100配合夹紧支杆。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臂100朝向夹紧臂200一侧的表面上和折边210朝向支撑臂100一侧的表面上均粘贴有防护条500,以避免V型杆的支杆与支撑臂100发生磕碰,以及避免V型杆的支杆与折边210发生磕碰,对V型杆和V型杆吊装装置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两个支撑臂100背离于夹紧臂200的一侧活动连接,以调节两个支撑臂100之间的夹角,当V型杆的型号不同时,V型杆的两个支杆之间的夹角不同,此时,调节两个支撑臂100之间的夹角,即可实现对两个夹持间隙800之间夹角的调节,使V型杆吊装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的V型杆,提高V型杆吊装装置的普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两个支撑臂100背离于夹紧臂200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连接,第一调节架610与第二调节架620转动连接,且转动的轴线与夹角所在的平面垂直,由此实现两个支撑臂100之间夹角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两个支撑臂100之间夹角的调节,示例性地,在两个支撑臂100之间设置两个伸缩杆,两个伸缩杆的驱动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臂100背离于夹紧臂200的一侧连接,两个伸缩杆的固定端均固定在连接板上,且两个伸缩杆呈夹角设置,需要调节两个支撑臂100之间的夹角时,启动两个伸缩杆,或者启动两个伸缩杆中的一个,伸缩杆的驱动端驱动支撑臂100移动,以实现调节两个支撑臂100之间的夹角。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调节架610设有第一通槽611,第二调节架620设有第二通槽621,第一通槽611的槽口与第二通槽621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通过第一通槽611和第二通槽621相互插设,该结构设计不仅能够减小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的重量,进而减小吊装难度,还能够减小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了V型杆吊装装置所需的使用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相互插设的结构可以是多种形式,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通槽611的一个内壁与第二通槽621的一个外壁相贴合且滑动连接,第一通槽611的另一个外壁与第二通槽621的另一个内壁相贴合且滑动连接;或者,也可以是第一通槽611的两个内壁均与第二通槽621的两个外壁相贴合且滑动连接;此外,还可以是第一通槽611的两个侧壁与第二通槽621的两个侧壁相互交错且不贴合,对于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相互插设的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固定螺栓710和锁紧螺母(图中未示出),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的转动轨迹均为调节弧线,第一通槽61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穿孔(图中未示出),第二通槽62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穿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均为弧形孔,且第一穿孔的曲率和第二穿孔的曲率均与调节弧线的曲率相同,固定螺栓710穿设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以锁紧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将两个支撑臂100之间的夹角调节到合适的大小后,旋拧锁紧螺母,对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进行固定,对两个支撑臂100之间的夹角进行保持。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夹紧臂200为激光切割成型的板料,且夹紧臂200的底部朝向支撑臂100的方向弯折呈半圆形,以形成折边210;支撑臂100为弯型的方型钢,且支撑臂100的弯曲方向为朝向夹紧臂200的方向,以提高对支杆的夹紧效果。
实际应用中,V型杆的两个支杆上往往间隔设有若干凸出部,因此本实施例中,折边21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折边210在夹紧臂200的底部间隔设置,以实现对凸出部的避位;进一步地,上述折边210的数量为四个,本实施例中,在支撑臂100上与折边210相对应的区域粘贴防护条500,也就是说,在支撑臂100和折边210上粘贴共计八个防护条500即可,以避免防护条500的浪费。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410为方型短钢,第一连接件410的第一端411与支撑臂100顶部的中间位置焊接固定,且第一端411的端面与支撑臂100背离于夹紧臂200的一侧端面平齐。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420与夹紧臂200的顶部中间位置焊接固定,第二连接件420设有容纳孔424,第一连接件410设置在容纳孔424内,第一连接件410的第二端412和容纳孔424的孔壁上均开设连接孔,支撑套910穿设连接孔,连接销920穿设支撑套910,且连接销920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母螺纹连接,由此实现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的转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夹紧臂200上设有挂钩220,第二吊索320具有第二锁扣321,且第二吊索320通过第二锁扣321固定在挂钩220上;第二连接件420设有吊耳423,第一吊索310具有第一锁扣311,且第一吊索310通过第一锁扣311固定在吊耳423上。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分别与两个支撑臂100焊接固定,固定螺栓710位于第一通槽611的一端,第一调节架610与第二调节架620通过转轴720转动连接,且转轴720位于远离固定螺栓710的一端,由此扩大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的转动角度,进而扩大两个支撑臂100之间夹角的可调节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撑臂100、夹紧臂200、第一连接件410以及第二连接件420等部件的材料、制备工艺以及焊接工艺均为本实施例作为示例性的说明,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工艺以及连接方式生产本实施例提出的V型杆吊装装置,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臂(100),所述支撑臂(100)的顶部与第一吊索(310)连接;
夹紧臂(200),所述夹紧臂(200)与所述支撑臂(100)间隔设置,所述夹紧臂(200)的顶部与所述支撑臂(100)的顶部转动连接,且转动的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夹紧臂(200)的底部设有折边(210),所述折边(210)朝向所述支撑臂(100)的方向弯折,且弯折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
所述支撑臂(100)、所述夹紧臂(200)以及所述第一吊索(31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支撑臂(100)呈夹角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臂(100)背离于所述夹紧臂(200)的一侧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10)和第二连接件(420),所述第一连接件(4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所述第一端(411)与所述支撑臂(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4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20)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420)与所述夹紧臂(200)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2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421)和第四端(422),所述第三端(421)与所述夹紧臂(200)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端(421)与所述第二端(41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端(422)与所述第一吊索(3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422)搭设在所述支撑臂(100)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吊索(320),所述第二吊索(320)与所述夹紧臂(200)背离于所述支撑臂(100)的一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100)朝向所述夹紧臂(200)一侧的表面上和所述折边(210)朝向所述支撑臂(100)一侧的表面上均设有防护条(50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臂(100)背离于所述夹紧臂(200)的一侧活动连接,以调节两个所述支撑臂(100)之间的所述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架(610)和第二调节架(620),两个所述支撑臂(100)背离于所述夹紧臂(200)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架(610)和所述第二调节架(620)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架(610)与所述第二调节架(620)转动连接,且转动的轴线与所述夹角所在的平面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架(610)设有第一通槽(611),所述第二调节架(620)设有第二通槽(621),所述第一通槽(611)的槽口与所述第二通槽(621)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架(610)和所述第二调节架(620)通过所述第一通槽(611)和所述第二通槽(621)相互插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V型杆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杆吊装装置还包括固定螺栓(710)和锁紧螺母,所述第一调节架(610)和所述第二调节架(620)的转动轨迹均为调节弧线,所述第一通槽(61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通槽(62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均为弧形孔,且所述第一穿孔的曲率和所述第二穿孔的曲率均与所述调节弧线的曲率相同,所述固定螺栓(710)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并与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以锁紧所述第一调节架(610)和所述第二调节架(620)。
CN202321517657.6U 2023-06-14 2023-06-14 V型杆吊装装置 Active CN220317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7657.6U CN220317080U (zh) 2023-06-14 2023-06-14 V型杆吊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7657.6U CN220317080U (zh) 2023-06-14 2023-06-14 V型杆吊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7080U true CN220317080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2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7657.6U Active CN220317080U (zh) 2023-06-14 2023-06-14 V型杆吊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7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1061B (zh) 爬架
CN214091279U (zh) 电力工程用电杆矫正装置
CN220317080U (zh) V型杆吊装装置
WO200511149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lacing a utility pole
CN107226422B (zh) 一种单臂架固定吊及臂架铰点安装方法
CN109066420A (zh) 一种手车式断路器检修装置
CN209024056U (zh) 一种通用型多晶硅锭吊装夹具
CN209637049U (zh) 一种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CN204096935U (zh) 起升机构及使用该起升机构的起重机
CN207061738U (zh) 一种防侧倒的升降辅助装置
CN109553009A (zh) 臂架以及起重机的臂架拆卸方法
CN109914247A (zh) 一种桥梁配件的吊挂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13668937B (zh) 内悬浮抱杆吊装组塔用腰环装置及提升系统
CN210505261U (zh) 一种铝锻件吊装安全夹具
CN202147111U (zh) 一种翻转起重机伸缩臂的链式翻转机
CN108775075A (zh) 一种用于悬挑钢结构的调整装置
CN202609759U (zh)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电机吊装用平衡装置
CN217417929U (zh)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翻转夹具
WO2023206967A1 (zh) 小车及塔机
CN219839389U (zh) 一种重型风炮升降工装
CN205555870U (zh) 一种工程用起重设备
CN110803666A (zh) 一种井盖铣刨作业用提升装置
CN220201170U (zh) 一种可调式钢结构吊装用具
CN110340680A (zh) 一种用于端法兰车加工的翻转装置及方法
CN210619991U (zh) 一种用于起吊大型海上叶片腹板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