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5176U -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5176U
CN220315176U CN202321501385.0U CN202321501385U CN220315176U CN 220315176 U CN220315176 U CN 220315176U CN 202321501385 U CN202321501385 U CN 202321501385U CN 220315176 U CN220315176 U CN 220315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assembly
lining
front wall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13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成
黄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de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13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5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5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5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前车身结构及车辆。该前车身结构包括前内挡风、前围组件和内衬组件,前内挡风连接于车架,前围组件包括前围本体和前照灯组件,前照灯组件设置于前围本体,内衬组件设置于前内挡风与前围组件之间,前围组件连接于内衬组件,前内挡风与车架均连接于内衬组件,内衬组件用于将前围组件的重量分摊至所述车架和前内挡风。这种前车身结构通过增设内衬组件能够将与之连接的前围组件的重量分摊至前内挡风和车架上,提升前围本体与前照灯组件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后期出现松动,提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踏板电动摩托车具有可稳定支撑前照灯和前围的安装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前照灯和灯罩普遍直接安装在前围的塑料件上,前围通过若干自攻螺钉与前内挡风连接,前照灯与灯罩的重量全部由前内挡风的塑料件和自攻螺钉来承受,在骑行的过程中,路面不平会导致的振动,进而引起自攻螺钉松动,导致前围以及前围上的前照灯和灯罩的稳定性较差;另外平时的拆装容易造成前围和前内挡风的变形,导致出现装配缝隙,前照灯的插件也容易松动,另外为保证前照灯安装位置,横向空间浪费大。因此,如何保证前围、前照灯的装配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车身结构及车辆,该前车身结构能够对前围组件的重量进行分摊,确保前围本体与前照灯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前车身结构,所述前车身结构包括:
前内挡风,所述前内挡风连接于车架;
前围组件,所述前围组件包括前围本体和前照灯组件,所述前照灯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围本体,且所述前照灯组件位于所述前围本体远离所述前内挡风的一侧;
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内挡风与所述前围组件之间,且所述前围本体连接于所述内衬组件,所述前内挡风与所述车架均连接于所述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用于将所述前围组件的重量分摊至所述前内挡风与所述车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衬组件包括连接的内衬和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内衬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前内挡风,所述内衬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所述前围本体,且所述车架位于所述内衬和所述前内挡风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一下连接部,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用于连接所述内衬的上部,所述第二螺纹孔用于连接所述内衬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一下连接部不同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连接车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衬设置有第三上连接部和第三下连接部,所述第三上连接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下连接部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以将所述第三上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后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接,以将所述第三下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所述车架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三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后与螺母螺接,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架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衬还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前内挡风。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内挡风、所述前围组件和所述内衬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器元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衬组件还设置有散热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照灯组件包括前照灯和灯罩,所述前照灯通过自攻螺钉连接于所述前围本体,所述灯罩罩设于所述前照灯的外周,且所述灯罩与所述前围本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灯罩设置有卡扣,所述前围本体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以将所述灯罩连接于所述前围本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前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车身结构,该前车身结构包括前内挡风、前围组件和内衬组件,前内挡风连接于车架,前围组件包括前围本体和前照灯组件,前照灯组件设置于前围本体,内衬组件设置于前内挡风与前围组件之间,前围组件连接于内衬组件,前内挡风与车架均连接于内衬组件,内衬组件用于将前围组件的重量分摊至所述车架和前内挡风。这种设置通过在前内挡风和车架之间设置内衬组件,内衬组件能够将与之连接的前围组件的重量分摊至前内挡风和车架上,提升前围本体与前照灯组件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后期出现松动,提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前车身结构,确保了前围及前照灯组件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出现前照灯或前围本体的松脱,提升车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车身结构与车架连接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衬组件与车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与车架连接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照灯与前围本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车架;101、第四通孔;
10、前内挡风;
20、前围组件;21、前围本体;211、卡槽;212、容纳腔;22、前照灯;23、灯罩;231、卡扣;
30、内衬组件;31、内衬;311、第二通孔;312、第三通孔;313、安装部;312、散热格栅;32、支架;321、第一连接部;3211、第一上连接部;3212、第一螺纹孔;3213、第一下连接部;3214、第二螺纹孔;322、第二连接部;3221、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前车身结构,该前车身结构包括前内挡风10、前围组件20和内衬组件30,前内挡风10连接于车架1,前围组件20包括前围本体21和前照灯组件,前照灯组件设置于前围本体21,且位于前围本体21远离前内挡风10的一侧,内衬组件30设置于前内挡风10和前围组件20之间,前围本体21连接于内衬组件30,前内挡风10和车架1均连接于内衬组件30,内衬组件30用于将前围组件20的重量分摊至车架1和前内挡风1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在前车身结构中增设了内衬组件30,内衬组件30与车架1和前内挡风10均连接,且前围组件20的前围本体21连接于内衬组件30,前照灯组件又连接于前围本体21,这种设置使得内衬组件30能够将前照灯组件和前围本体21的重量分摊至车架1和前内挡风10,确保前照灯组件和前围本体21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出现松动,导致产生缝隙,不仅影响美观度,还会导致寿命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2与图3所示,内衬组件30包括连接的内衬31和支架32,支架32连接于车架1,内衬31的一侧连接于前内挡风10,内衬31的另一侧用于连接前围本体21,且车架1位于内衬31和前内挡风10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衬31通过支架32连接于车架1,且内衬31连接于前内挡风10,这种设置能够提升内衬31本身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前围组件20的稳定性,且支架32能够使得内衬31与车架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确保内衬31具有足够的布置空间,便于在内衬31上进行电器元件的布置。
进一步地,支架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第一连接部321包括第一上连接部3211和第一下连接部3213,第一上连接部3211与第一下连接部3213位于同一侧,第一上连接部3211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212,第一下连接部3213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214,第一螺纹孔3212用于连接内衬31的上部,第二螺纹孔3214用于连接内衬31的下部,第二连接部322位于第一上连接部3211与第一下连接部3213之间,且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一上连接部3211和第一下连接部3213不同侧,第二连接部322开设有第一通孔3221,第一通孔3221用于连接车架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架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用于分别连接内衬31和车架1,且第一连接部321包括第一上连接部3211和第一下连接部3213,用于分别连接内衬31的上部和下部,这种设置能够使得内衬31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前围组件2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前围本体21设置有第三上连接部和第三下连接部,第三上连接部开设有第二通孔311,第三下连接部开设有第三通孔312,第一螺栓穿过第二通孔311后与第一螺纹孔3212螺接,以将第三上连接部连接于第一上连接部3211,第二螺栓穿过第三通孔312后与第二螺纹孔3214螺接,以将第三下连接部连接于第一下连接部3213;车架1上开设有第四通孔101,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四通孔101、第一通孔3221后与螺母螺接,以将第二连接部322与车架1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上连接部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312,第一上连接部3211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3212,且第一上连接部3211呈树杈状,两个第一螺纹孔3212分别位于两个分支上,这种设置能够使得第三上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321连接时,连接面积更大,提升稳定性;第三下连接部开设有三个第四通孔101,相应地,第一下连接部3213开设有三个第二螺纹孔3214,同理,能够提升前围本体21与支架32连接的稳定性;车架1上开设有第四通孔101,第二连接部322呈C字形,C字形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221,第三螺栓穿过第一通孔3221、第四通孔101后与螺母螺接,用于将车架1与第二连接部322连接,且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221、第四通孔101、第三螺栓和螺母均设置有两组,这种设置能够对支架32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避免出现支架32安装角度有问题的情况,确保支架32和内衬31的安装稳定性和角度正确,提升安装精度。
进一步地,内衬31还设置有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用于连接前内挡风1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衬31的第四连接部位于内衬31的顶部一侧,且高于第一上连接部3211设置,且第四连接部开设有第五通孔,前内挡风10开设有第三螺纹孔,螺栓穿过第五通孔后与第三螺纹孔螺接,以将内衬31连接于前内挡风10,进一步提升内衬31的连接稳定性,进而确保前围组件2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将内衬31的各个部分分别连接于支架32和前内挡风10,既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还能够便于拆装,提升检修效率。
进一步地,前内挡风10、前围组件20和内衬组件3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313,安装部313用于安装电器元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部313设置于内衬31,由于内衬31通过支架32连接于车架1,且内衬31贴合与前围本体21的外形设置,即内衬31向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前方凸出,使得内衬31与车架1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故在内衬31上加工安装部313,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既能够对电器元件的线束进行整合,提高了整体的布线布管一致性和可靠性,便于后续维修,又能够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13为安装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313也可以根据实际电器元件的布置设置于前内挡风10,或者前围本体21,或者支架32上,也能够便于对电器元件进行整合,提高空间利用率,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内衬组件30还设置有散热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衬组件30的内衬31开设散热格栅312,使得风能够在骑行过程中通过散热格栅312进入内衬31中,对电器元件进行散热,提升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内衬30上设置有散热板等能够对电器元件具有散热功能的零件,用于对电器元件进行散热,提升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6所示,前照灯组件包括前照灯22和灯罩23,前照灯22通过自攻螺钉连接于前围本体21,灯罩23罩设于前照灯22的外周,且灯罩23与前围本体2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前围本体21具有安装柱,前照灯22具有安装通孔,自攻螺钉穿过安装通孔后螺纹连接于安装柱,进而将前照灯22安装于前围本体21,且前围本体21具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容纳前照灯22,并对前照灯22进行一定的定位。
进一步地,灯罩23设置有卡扣231,前围本体21设置有卡槽211,卡扣231卡接于卡槽211,以将灯罩23连接于前围本体2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灯罩23周围为凸台,凸台上凸设有卡扣231,前围本体21具有容纳腔212,容纳腔212中开设有卡槽211,卡扣231能够卡接于卡槽211,进而使得灯罩23可拆卸连接于前围本体21,且容纳腔212与凸台抵接,使得灯罩23与前围本体21形成插入式限位,装配完成后灯罩23表面与前围本体21的表面平滑过渡,既确保灯罩23对前照灯22的限位作用,提升前照灯22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前照灯22脱落,又使得装配表面平滑美观。本实施例中,灯罩23卡接至前围本体21后,再通过螺栓将灯罩23锁定至前围本体21,进一步提升灯罩23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前车身结构,使得前围组件20的前围本体21与前照灯组件安装稳定,增加使用寿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身结构包括:
前内挡风(10),所述前内挡风(10)连接于车架(1);
前围组件(20),所述前围组件(20)包括前围本体(21)和前照灯组件,所述前照灯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围本体(21),且所述前照灯组件位于所述前围本体(21)远离所述前内挡风(10)的一侧;
内衬组件(30),所述内衬组件(30)设置于所述前内挡风(10)与所述前围组件(20)之间,且所述前围本体(21)连接于所述内衬组件(30),所述前内挡风(10)与所述车架(1)均连接于所述内衬组件(30),所述内衬组件(30)用于将所述前围组件(20)的重量分摊至所述前内挡风(10)与所述车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组件(30)包括连接的内衬(31)和支架(32),所述支架(32)连接于所述车架(1),所述内衬(31)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前内挡风(10),所述内衬(31)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所述前围本体(21),且所述车架(1)位于所述内衬(31)和所述前内挡风(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包括第一上连接部(3211)和第一下连接部(3213),所述第一上连接部(3211)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3213)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上连接部(3211)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212),所述第一下连接部(3213)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214),所述第一螺纹孔(3212)用于连接所述内衬(31)的上部,所述第二螺纹孔(3214)用于连接所述内衬(31)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位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3211)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3213)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3211)和所述第一下连接部(3213)不同侧,所述第二连接部(322)开设有第一通孔(3221),所述第一通孔(3221)用于连接车架(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1)设置有第三上连接部和第三下连接部,所述第三上连接部开设有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三下连接部开设有第三通孔(312),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11)后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212)螺接,以将所述第三上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3211),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12)后与所述第二螺纹孔(3214)螺接,以将所述第三下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3213);所述车架(1)上开设有第四通孔(101),第三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3221)后与螺母螺接,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322)与所述车架(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1)还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前内挡风(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挡风(10)、所述前围组件(20)和所述内衬组件(3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313),所述安装部(313)用于安装电器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组件(30)还设置有散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组件包括前照灯(22)和灯罩(23),所述前照灯(22)通过自攻螺钉连接于所述前围本体(21),所述灯罩(23)罩设于所述前照灯(22)的外周,且所述灯罩(23)与所述前围本体(21)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23)设置有卡扣(231),所述前围本体(21)设置有卡槽(211),所述卡扣(231)卡接于所述卡槽(211),以将所述灯罩(23)连接于所述前围本体(21)。
10.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车身结构。
CN202321501385.0U 2023-06-13 2023-06-13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315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1385.0U CN220315176U (zh) 2023-06-13 2023-06-13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1385.0U CN220315176U (zh) 2023-06-13 2023-06-13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5176U true CN220315176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4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1385.0U Active CN220315176U (zh) 2023-06-13 2023-06-13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5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3303A (zh) 摩托车前导流罩总成及其摩托车
KR20090088631A (ko)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구조
CN102514660B (zh) 一种摩托车车头结构
CN220315176U (zh) 前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2107046U (zh) 摩托车前导流式头部总成及其摩托车
CN103759203A (zh) Led汽车灯组合结构
CN201424073Y (zh) 前灯支架
CN108860423A (zh) 摩托车车头安装结构
CN210600435U (zh) 一种汽车油管支架
CN203958273U (zh) 防电磁干扰及线间干扰的车用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组件
CN219969869U (zh) 摩托车头部结构及摩托车
CN217684623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隧道照明装置
CN210363576U (zh) 一种高位制动灯安装组件
CN101513904B (zh) 摩托车前灯总成
CN210151362U (zh) 一种一体式罗拉车电控箱
CN1268516C (zh) 摩托车及其尾灯机构
CN204197060U (zh) 一种可满足多种座椅安装结构的地板总成
CN215361624U (zh) 一种车体前部的支撑结构及摩托车
CN215793583U (zh) 牌照安装结构
CN220914118U (zh) 一种继电器模块安装固定架
CN220905189U (zh) 一种c型转向灯安装结构及摩托车
CN104015800B (zh) 一种汽车助力转向控制器与安装支架的组合安装结构
CN217730577U (zh) 前端模块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203125U (zh) 一种汽车尾灯结构
CN221138420U (zh) 一种集成式摩托车灯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