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4575U - 书写工具 - Google Patents

书写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4575U
CN220314575U CN202190000944.2U CN202190000944U CN220314575U CN 220314575 U CN220314575 U CN 220314575U CN 202190000944 U CN202190000944 U CN 202190000944U CN 220314575 U CN220314575 U CN 220314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tip
front portion
view
writing instrument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09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元大介
原田耕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lo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lo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lot Corp filed Critical Pilot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4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4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1/00Nibs; Writing-points
    • B43K1/12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p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以笔尖整体与纸面接触的方式自如倾摆地被支承,能够相对容易地按照意图画直线。笔尖的前方部沿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直线方向延伸,笔尖的前方部的相对于延伸的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保持部件具有包围笔尖的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持部。保持部在笔尖的前方部的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长边侧设置有开口部。笔尖的顶部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相对于笔尖的前方部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开口部的后端缘部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直线状,与笔尖的顶部大致平行。保持部在笔尖的前方部的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短边侧、即在侧视观察下内侧的短边侧具有延伸片,该延伸片沿与笔尖的前方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书写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笔尖和保持所述笔尖的保持部件的书写工具(记号笔等)。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书写工具,其通过随着书写而施加给轴筒的力,将书写部整体以与书写面接触的方式自如倾摆地支承。由于使笔身以书写部整体与书写面接触的方式倾摆,因此能够容易地描绘一定宽度的画线。
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书写工具,其通过使书写部整体可靠地接触纸面,从而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
图11是专利文献2的书写工具101的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4是图12的纵剖视图。
如图11至图14所示,专利文献2的书写工具101具有笔尖102和保持笔尖102的保持部件103。
并且,笔尖102的前方部123沿轴线方向延伸,
笔尖102的前方部123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
保持部件103的顶端部具有包围笔尖102的前方部123的保持部131,
保持部131在笔尖102的前方部123的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长边侧设有缺口状的开口部133,
笔尖102的顶部122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相对于笔尖102的前方部123的延伸方向呈锐角,
开口部133的后端缘部134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与笔尖102的顶部122平行,
在笔尖102的前方部123的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短边侧,保持部131具有沿与笔尖102的前方部12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片135。
通过缺口状的开口部133,在书写时笔尖102能够向长边侧挠曲变形。据此,书写部整体与纸面接触,能够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另外,通过一对延伸片135与纸面相接触,能够促使以按照设计的笔压进行书写,并且能够防止笔尖102的过度挠曲(甚至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9754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9-155879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2的书写工具具有上述那样的优点,但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的改良点。
即,如图15所示,在使用尺画直线时,由于内侧的延伸片135与尺倾斜地接触,因此笔尖102不稳定。因此,有时不容易按照意图画直线。
或者,如图16所示,在不使用尺来画直线时,由于笔尖102的顶部122相对于笔尖102的前方部123(以及一对延伸片135)的延伸方向呈锐角,因此,使笔尖102挠曲(相对于纸面下沉)的方向A与使笔尖102移动的方向B呈锐角(在俯视观察下交叉)。据此,可能不容易按照意图画直线。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的见解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以笔尖整体与纸面接触的方式自如倾摆地被支承,在使用尺画直线时和在不使用尺画直线时,能够相对容易地按照意图画直线。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书写工具,
其具有笔尖和保持所述笔尖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的前方部沿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相对于所述延伸的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包围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长边侧设置有开口部,
所述笔尖的顶部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相对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大致垂直,
所述开口部的后端缘部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直线状,与所述笔尖的所述顶部大致平行,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短边侧、即在侧视观察下内侧的短边侧具有延伸片,该延伸片沿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延伸片沿与笔尖的前方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用尺画直线时,该延伸片能够与尺线接触或面接触,使得笔尖稳定(参照图7)。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直线。另外,即使在不使用尺而画直线时,使笔尖挠曲(相对于纸面下沉)的方向与使笔尖移动的方向在俯视观察时也一致(参照图8)。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直线。
优选为,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短边侧具有一对延伸片,该一对延伸片沿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对延伸片与纸面接触,能够更有效地促使以按照设计的笔压进行书写,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笔尖的过度挠曲(甚至损伤)。
另外,优选为,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连续的所述前方部的后侧的连接部沿大致轴线方向延伸。
据此,能够实现仅将笔尖的前方部和包围该前方部的保持部件的保持部基于现有技术的书写工具进行设计变更的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为,在所述笔尖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发生变化。
据此,能够使将笔尖插入保持部件内的作业变得容易(参照图5)。
另外,优选为,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长边侧的宽度大。
据此,由于笔尖的前方部在书写时不与延伸片的内表面压接,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向长边侧挠曲变形,笔尖整体与纸面接触,能够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而与笔尖相对于纸面的角度无关。
另外,优选为,还具有与所述保持部件连接的轴筒,所述保持部件的后方部被安装于所述轴筒的前方部,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第1抵接壁部,在所述轴筒的内表面形成有第2抵接壁部,通过所述第1抵接壁部和所述第2抵接壁部在前后方向上夹持所述笔尖的外表面。
据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笔尖从保持部件脱落、或者笔尖埋入保持部件,并且,能够正确地维持笔尖从保持部件的突出量。
另外,优选为,所述笔尖是纤维笔尖、毛毡笔尖、由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质体构成的笔尖、和具有轴向毛细管通路的塑料笔尖中的任一种。
据此,笔尖能够具有所希望的柔软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向长边侧挠曲变形,笔尖整体与纸面接触,能够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而与笔尖相对于纸面的角度无关。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顶端部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一侧设置有倒角部。
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笔尖的前方部呈锐角倾斜的一侧(内侧)的顶端部的缺损、剥离。特别是,在笔尖为纤维笔尖的情况下,在制造工序上,由于纤维沿轴线方向排列,因此,当笔尖的前方部的内侧的顶端部为直角时,该部分成为短纤维的集合体,从而成为非常脆的状态。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倒角部,构成该部分的纤维变得更长,因此,显著地减轻脆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缺损、剥离。即使在笔尖是由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质体构成的笔尖的情况下,当笔尖的前方部的内侧的顶端部是直角时,该部分也成为非常脆的状态。在该情况下,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倒角部,也能够显著地减轻该部分的脆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缺损、剥离。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延伸片沿与笔尖的前方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用尺画直线时,该延伸片能够与尺线接触或面接触,使得笔尖稳定(参照图7)。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直线。另外,即使在不使用尺而画直线时,使笔尖挠曲(相对于纸面下沉)的方向与使笔尖移动的方向在俯视观察时也一致(参照图8)。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直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的(a)是图1的笔尖的侧视图,图3的(b)是立体图。
图4的(a)是图1的保持部件的侧视图,图4的(b)是立体图。
图5是将图3的笔尖插入图4的保持部件的途中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6的(a)是将图3的笔尖插入图4的保持部件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的(b)是立体图。
图7是使用尺由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画直线的情况的说明图,图7的(a)是概略立体图,图7的(b)是概略主视图,图7的(c)是概略俯视图。
图8是没有使用尺而由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画直线的情况的说明图,图8的(a)是概略立体图,图8的(b)是概略俯视图。
图9的(a)是笔尖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9的(b)是立体图。
图10是保持部件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1是专利文献2的书写工具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4是图12的纵剖视图。
图15是使用尺由专利文献2的书写工具画直线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5的(a)是概略立体图,图15的(b)是概略主视图,图15的(c)是概略俯视图。
图16是没有使用尺而由专利文献2的书写工具画直线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6的(a)是概略立体图,图16的(b)是概略俯视图。
图17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尖的侧视图,图17的(b)是立体图。
图18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保持部件的侧视图,图18的(b)是立体图。
图19是使用尺由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画直线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9的(a)是概略立体图,图19的(b)是概略主视图。
图20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保持部件的侧视图,图20的(b)是立体图。
图21是使用尺由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用具画直线的情况的说明图,图21的(a)是概略立体图,图21的(b)是概略主视图。
图22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尖的侧视图,图22的(b)是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的(a)是图1的笔尖2的侧视图,图3的(b)是图1的笔尖2的立体图,图4的(a)是图1的保持部件3的侧视图,图4的(b)是图1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将图3的笔尖2插入图4的保持部件3的途中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6的(a)是将图3的笔尖2插入图4的保持部件3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的(b)是其立体图。
(整体结构)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具有笔尖2、和保持该笔尖2的保持部件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还具有墨水吸藏体6、和在内部收容有该墨水吸藏体6的前轴4以及后轴5。保持部件3被压入嵌合于前轴4。
(笔尖2)
笔尖2由纤维笔尖(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构成。当然,笔尖2具体而言能够举出具有连续气泡的合成树脂的多孔质体、毛毡笔尖、毛笔笔尖、具有轴向的毛细管通路的塑料笔尖等,只要是墨水能够流通且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
而且,笔尖2的前方部23沿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倾斜的直线方向延伸。笔尖2的前方部23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呈大致长方形(长边4.5mm、短边1~3mm)。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长度(维持大致长方形的截面的长度)为2.6mm。
笔尖2的前方部23被后述的保持部件3的一对延伸片35夹持(局部包围),笔尖2的顶部22从保持部件3的顶端部稍向前方(斜前方)突出。笔尖2的顶部22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相对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此优选为,笔尖2的顶部22具有凸曲面状的R形状。本实施方式的书写用具1为,由于笔尖2挠曲,因此笔尖2的整体与纸面接触而能够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而与笔尖2相对于纸面的角度无关,因此为了使顶部22可靠地与纸面接触,优选为顶部22具有R形状。
另外,在笔尖2的前方部23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一侧,在笔尖2的前方部23或连接部23b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缺口23d。据此,能够通过磨削、冲裁等使笔尖23的前方部23容易地形成沿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直线方向延伸的笔尖形状。
另一方面,与笔尖2的前方部23连续的该前方部23的后侧的连接部23b大致沿轴线方向延伸。但是,在该连接部23b上设置有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发生变化的缩径部23c。缩径部23c的前端侧与笔尖2的前方部23连续(相对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缩径部23c的后端侧为大致四棱柱状(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即,前方部23的后侧的连接部23b的横截面呈大致长方形。另外,缩径部23c是缺口23d的至少一部分,缩径部23c也能够通过磨削、冲裁等容易地加工。
另外,在笔尖2的连接部23b的后侧设置有圆筒状(大径)的中央部24和圆筒状(小径)的后端部25,其中,中央部24由保持部件3和前轴4沿前后方向夹持外表面,后端部25与墨水吸藏体6的前端部以插入状连接。
(保持部件3)
保持部件3是两端部开口的、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得到的筒状体。如图3至图6所示,笔尖2从后侧嵌合(轴向上的防脱卡止)于保持部件3内。
在保持部件3的后端部的横截面呈圆形的内表面等间隔地形成有多条(在此为4条)沿轴向延伸的内表面肋,笔尖2的中央部24压入嵌合于该内表面肋。另一方面,在保持部件3的后端部的横截面呈圆形的外表面等间隔地形成有多条(在此为6条)沿轴向延伸的外表面肋,该外表面肋压入嵌合于前轴4。由于保持部件3的后端部的横截面为圆形,因此在使保持部件3与前轴4嵌合时,前轴4的保持部件嵌合部的外表面的横截面为圆形,从而能够获得笔帽内表面与前轴4外表面的可靠的气密嵌合。此外,由外表面肋和前轴4形成的连通孔作为空气流通孔发挥作用,可从笔尖2顺畅地排出墨水。
如图1至图6所示,保持部件3具有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的保持部31,保持部31大致包围笔尖2的前方部23和连接部23b。由于上述的笔尖2的连接部23b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并且保持部件3的保持部31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因此,在将笔尖2插入保持部件3进行组装时,成为能够进行旋转方向(周向)的位置对准的引导件。据此,能够容易地使笔尖2与保持部件3的旋转方向的朝向一致。而且,在笔尖2的前方部23的上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长边侧设置有缺口状的开口部33。
开口部33的宽度比笔尖2的前方部23的上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长边侧的宽度大。
在非书写时,笔尖2位于书写工具1的轴线上。另一方面,在书写时,笔尖2向开口部33侧(长边侧)挠曲变形,能够从书写工具1的轴线上脱离。据此,与书写工具1的轴线和纸面的角度无关,笔尖2的顶部22整体能够与纸面接触,能够始终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
另外,笔尖2的顶部22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并沿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开口部33的后端缘部34也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并沿与笔尖2的顶部22平行的方向延伸。据此,由笔尖2挠曲引起的对笔尖2的负荷均匀地施加于笔尖2的前方部23,避免笔尖2的局部的应力集中,实现笔尖2的长寿命化。
另外,由于从保持部件3露出的笔尖2的侧视观察的形状为长方形,因此能够通过后端缘部34的朝向来掌握笔尖2的朝向。因此,在使笔尖2露出后,能够立即进行书写使用。
在此,至少在本申请的申请时间点,仅在保持部31的单侧的侧壁设置开口部33的方式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但是,在将开口部33设置于两侧壁的情况下,无论使用者是右利手还是左利手,均能够始终发挥所期望的挠曲效果,便利性优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1在笔尖2的前方部23的上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短边侧,具有比开口部33的后端缘部34向前方(后端缘部34的垂直方向)突出的一对延伸片35(内侧延伸片35a和外侧延伸片35b)。而且,该一对延伸片35沿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书写时与纸面接触。
一对延伸片35与纸面接触,这样能够防止笔尖2因过度挠曲而折断、损伤,另外能够使笔尖2整体与纸面接触。
优选为,一对延伸片35分别随着靠向前方(后端缘部34的垂直方向)而成为尖细状,在其前端形成有凸曲面。
另外,通过使一对延伸片35与纸面接触,在使用尺等在纸面上画线的情况下,内侧的延伸片35能够与尺等线接触或面接触,使得笔尖2稳定(参照图7)。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线。另外,由于笔尖2不与尺等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尺等被墨水弄脏,相反,也能够防止附着于尺等的污渍转移到笔尖2而导致书写时的笔迹污渍。
另外,即使在不使用尺等而画线时,使笔尖2挠曲(相对于纸面下沉)的方向A与使笔尖2移动的方向B在俯视观察下也一致(参照图8)。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线。
另外,由于保持部件3具有一对延伸片35,因此在将笔尖2插入书写用具1的笔帽等时,能够防止因笔尖2与笔帽内表面接触而导致墨水附着于笔帽内表面。当笔帽内表面附着有墨水时,在将笔帽嵌合于书写工具1时,附着于笔帽内表面的墨水能够转印附着于前轴4的外表面。据此,在使用者再次取下笔帽而把持书写工具1的前轴4时,手可能会被墨水弄脏。
另外,保持部件3具有内侧延伸片35a,由此,通过内侧延伸片35a、和由笔尖的前方部23与缺口23d(缩径部23c)形成的台阶,在轴向上被防脱卡止。据此,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笔尖2与保持部件3的嵌合。
另外,笔尖2的顶部22从一对延伸片35的顶端部向延伸方向突出,其突出量大于0.2mm且小于5.0mm,优选大于0.5mm且小于2.0mm为有效。在该优选范围内突出量越小,越能得到有刚性感的扎实的笔感,在该优选范围内突出量越大,越能得到柔软的笔感。
另外,优选在后端缘部34上设置倒角或圆角。特别是至少在笔尖2有可能接触的笔尖2侧的边缘上,优选设置倒角或圆角。据此,即使在笔尖2过度挠曲而与后端缘部34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施加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负荷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笔尖2的折断、损伤。
另外,至少在本申请的申请时间点,将延伸片35仅设置于在侧视观察下内侧的短边侧的方式(即仅设置内侧延伸片35a的方式)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
另外,保持部件3的颜色优选与笔尖2的颜色(即墨水颜色)不同。据此,后端缘部34的朝向更加明显,更容易确认笔尖2的朝向。特别是,在笔尖2本身用黑色等暗颜色着色而保持部件3用与笔尖2不同的亮颜色着色的情况下,后端缘部34的朝向更加明显,更容易确认笔尖2的形状。
另外,保持部件3也可以整体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视觉确认墨水的颜色。另外,能够提供在设计(美观)方面也优异的形态。
或者,也可以仅对保持部件3的前端附近区域进行着色,剩余部分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构成。该实施方式在书写对象物(例如纸面)的颜色与墨水的颜色类似的情况下具有容易掌握书写工具与书写对象物的相对位置的效果。
(前轴4)
前轴4是两端部开口的、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型或挤压成型而得到的筒状体。如图1和图2所示,在前轴4的前端部内表面压入嵌合有保持部件3的后端部外表面(外表面肋)。
另外,在前轴4的后方内周面,等间隔地一体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条(在此为8条)纵肋43。通过保持部件3的第1抵接壁部36和上述纵肋43的前端的第2抵接壁部41,在前后方向上夹持笔尖2的中央部24。
据此,能够防止笔尖2从保持部件3脱落或者笔尖2埋入保持部件3(前轴4),并且能够准确地控制笔尖2从保持部件3的突出量。另外,通过纵肋43的后端的第3抵接壁部42和后述的轴筒5的底壁在前后方向夹持墨水吸藏体6的前端部。
(后轴5)
与前轴4的后端部连接的后轴5是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的、由底壁和周壁构成的圆筒状的有底筒体,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等)的注射成型而得到。前轴4通过旋合或压入而与后轴5气密嵌合。
(墨水吸藏体6)
墨水吸藏体6由具有可含浸墨水的连续气孔的部件构成。例如可以举出纤维束的热熔加工体、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毛毡的树脂加工体、毛毡的针刺加工体、多孔质体(例如海绵等合成树脂的连续气泡体)等。另外,墨水吸藏体6也可以在其外周面具有由合成树脂薄膜等构成的外皮。
(作用效果)
以上那样构成的书写工具1能够起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由于延伸片35沿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用尺进行画线时,该延伸片35能够与尺线接触或面接触,使得笔尖2稳定(参照图7)。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线。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即使在不使用尺画线时,使笔尖2挠曲(相对于纸面下沉)的方向A与使笔尖2移动的方向B在俯视观察下也一致(参照图8)。因此,容易按照意图画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的保持部31在笔尖2的前方部23的上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短边侧具有一对延伸片35,该一对延伸片35沿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通过该一对延伸片35与纸面的接触,能够更有效地促使以按照设计的笔压进行书写,并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笔尖2的过度挠曲(甚至损伤)。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与笔尖2的前方部23连续的该前方部23的后侧的连接部23b大致沿轴线方向延伸。据此,只要仅将笔尖2的前方部23和包围该前方部23的保持部件3的保持部31基于现有技术的书写工具101进行设计变更即可。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在笔尖2的连接部23b上设置有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发生变化的缩径部23c。据此,能够使将笔尖2插入保持部件3内的作业变得容易(参照图5)。
当然,至少在本申请的申请时间点,未设置缩径部23c的方式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即,如图9的(a)所示,笔尖2'在连接部23b'的整体中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也可以一定。与此对应的保持部件3'成为图10所示的形态。另外,如图9的(b)所示,笔尖2'的顶部22也可以具有长方形的书写面。据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笔尖2'的顶部22的形状的加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开口部33的宽度比笔尖2的前方部23的上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长边侧的宽度大。据此,笔尖2在书写时能够更可靠地向长边侧挠曲变形,笔尖2整体与纸面接触,能够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而与笔尖2相对于纸面的角度无关。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还具有与保持部件3连接的前轴4,保持部件3的后方部被安装于前轴4的前方部,在保持部件3的内表面形成有第1抵接壁部36,在前轴4的内表面形成有第2抵接壁部51,通过第1抵接壁部36与第2抵接壁部41在前后方向上夹持笔尖2的外表面。据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笔尖2从保持部件3脱落、或者笔尖2埋入保持部件3,而且能够准确地维持笔尖2从保持部件3的突出量。
此外,笔尖2是纤维笔尖(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毛毡笔尖、由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质体构成的笔尖、或具有轴向的毛细管通路的塑料笔尖中的任一种。据此,笔尖2能够具有所希望的柔软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向长边侧挠曲变形,笔尖2整体与纸面接触,能够可靠地得到一定的线宽,而与笔尖2相对于纸面的角度无关。
(第2实施方式)
图17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尖202的侧视图,图17的(b)是该笔尖202的立体图。如图17的(a)和图17的(b)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笔尖202由于设置有缺口223d,使得前方部223具有板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顶部222为平坦面,未设置凸曲面状的R形状。
笔尖202的前方部223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笔尖2的前方部23大致相同,沿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倾斜的直线方向延伸。笔尖202的前方部223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长边4.5mm、短边(厚度)1.5mm)。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长度(维持大致长方形的截面的长度)为2.5mm。
笔尖202的前方部223被所对应的保持部件(未图示)的一对延伸片夹持(局部地包围),并且笔尖202的顶部222从保持部件的顶端部稍向前方(斜前方)突出。笔尖202的顶部222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相对于笔尖202的前方部223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此,笔尖202的顶部222不具有凸曲面状的R形状而成为平坦面,因此该顶部22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笔尖2的顶部22相比,书写时与纸面的接触面积小。据此,在书写结束后使笔尖202离开纸面时,能够抑制在纸面上形成的“墨积存”的程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笔尖202的前方部223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方式,在笔尖202的前方部223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一侧设置有缺口223d。在此,在图17的(a)和图17的(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缺口223d的前方端位于比顶部222稍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笔尖202的前方部223不是完全的长方体形状,但也可以使缺口223d的前方端的位置与顶部222对齐,使笔尖202的前方部223为完全的长方体形状。
另一方面,与笔尖202的前方部223连续的该前方部223的后侧的连接部223b大致沿轴线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223b包括缩径部223c、过渡部223e和后方部223f,其中,缩径部223c一方面为具有与前方部223相同厚度的板状,另一方面其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发生变化,过渡部223e从缩径部223c的后端向后侧延伸且厚度逐渐增加,后方部223f从过渡部223e的后端向后侧以一定厚度延伸,缩径部223c和过渡部223e之间的边界线及过渡部223e和后方部223f之间的边界线均相对于顶部222平行。在此,缩径部223c的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的变化为,通过利用磨削、冲裁等形成缺口223d,能够相对容易地加工成所希望的形状。
另外,在图17的(a)和图17的(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由包含缩径部223c和过渡部223e之间的边界线的平面得到的截面为大致长方形(长边5.8mm、短边(厚度)1.5mm),由包含过渡部223e和后方部223f之间的边界线的平面得到的截面为大致长方形(长边5.8mm、短边(厚度)3.2mm)。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笔尖202的连接部223b的后侧(后方部223f的后侧)设置有圆筒状(大径)的中央部224和圆筒状(小径)的后端部225,其中,中央部224的外表面被保持部件和前轴4在前后方向上夹持,后端部225与墨水吸藏体6的前端部以插入状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笔尖202,由于连接部223b中的缩径部223c是具有与前方部223相同的厚度的板状,并且缩径部223c与过渡部223e之间的边界线相对于顶部222平行(而且,由于过渡部223e与后方部223f之间的边界线也相对于顶部222平行),因此,在书写时笔尖202能够更柔软地挠曲。因此,即使在笔尖202存在不期望的尺寸上的偏差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轴线方向上过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显著地抑制书写时笔尖202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笔尖202也由纤维笔尖(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构成。笔尖202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具有连续气泡的合成树脂的多孔质体、毛毡笔尖、毛笔笔尖、具有轴向的毛细管通路的塑料笔尖等,只要是墨水能够流通且具有挠性的笔尖即可。
(第3实施例)
图18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保持部件303的侧视图,图18的(b)是该保持部件303的立体图。另外,图19的(a)是使用尺由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画直线时的概略立体图,图19的(b)是其概略主视图。
如图18的(a)~图19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03的保持部331与使用图4的(a)~图6的(b)说明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笔尖2的前方部23的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短边侧,具有比开口部333的后端缘部334向前方(后端缘部334的垂直方向)突出的一对延伸片(内侧延伸片335a和外侧延伸片335b)。并且,该一对延伸片335a、335b沿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在书写时与纸面接触。
在此,一对延伸片335a、335b各自的内侧被实施例如45°左右的倒角,成为大致截头圆锥面的半部状的倾斜面335c。通过设置这样的倾斜面335c,在书写时各延伸片335a、335b与纸面接触的面积下降(例如仅0.2mm左右的宽度以大致圆弧状(参照图19的(a))接触),从延伸片335a、335b施加给纸面的压力增强,延伸片335a、335b容易咬入纸面。据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书写痕迹向不希望的方向偏移。
例如,如图19的(a)和图19的(b)所示,当使用尺等在纸面上画线时,更容易按照意图画线。
(第4实施方式)
图20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保持部件403的侧视图,图20的(b)是该保持部件403的立体图。另外,图21的(a)是使用尺由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画直线时的概略立体图,图21的(b)是其概略主视图。
如图20的(a)~图21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403的保持部431与使用图4的(a)~图6的(b)说明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笔尖2的前方部23的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短边侧,具有比开口部433的后端缘部434向前方(后端缘部434的垂直方向)突出的一对延伸片(内侧延伸片435a和外侧延伸片435b)。并且,该一对延伸片435a、435b沿与笔尖2的前方部23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书写时与纸面接触。
在此,一对延伸片435a、435b各自的内侧通过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倾斜平面435c实施倒角。通过设置这样的多个倾斜平面435c,书写时各延伸片435a、435b与纸面接触的面积下降(例如仅0.1mm左右的宽度以仅1.4mm左右的长度(参照图21的(a))呈直线状接触),从延伸片435a、435b施加于纸面的压力增强,延伸片435a、435b容易咬入纸面。据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书写痕迹向不希望的方向偏移。
例如,如图21的(a)和图21的(b)所示,当使用尺等在纸面上画线时,更容易按照意图画线。
(第5实施方式)
图22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尖502的侧视图,图22的(b)是该笔尖502的立体图。
笔尖502的前方部523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笔尖2的前方部23大致相同,沿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倾斜的直线方向延伸。笔尖502的前方部523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长边5.0mm、短边1~3.2mm)。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长度(维持大致长方形的截面的长度)为2.6mm。
笔尖502的前方部523通过所对应的保持部件(未图示)的一对延伸片被夹持(局部地包围),笔尖502的顶部522从保持部件的顶端部稍向前方(斜前方)突出。笔尖502的顶部522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相对于笔尖502的前方部523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此,笔尖502的前方部523具有厚度随着靠向顶部522侧而变薄的形状,但笔尖502的顶部522为平坦面,而不具有凸曲面状的R形状。因此,该顶部52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笔尖2的顶部22相比,书写时与纸面的接触面积小。据此,在书写结束后笔尖502离开纸面时,能够抑制在纸面上形成的“墨积存”的程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笔尖502的前方部523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一侧设置有缺口523d,以使笔尖502的前方部523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523d的前方端位于比顶部522的内侧端靠后方1.3mm的位置,笔尖502的前方部523不是完全的长方体形状。即,在笔尖502的前方部523的顶端部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一侧(内侧)设置有倒角部522d。
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笔尖502的前方部523呈锐角倾斜的一侧(内侧)的顶端部的缺损、剥离。特别是,在笔尖502为纤维笔尖的情况下,在制造工序上,成为纤维沿轴线方向排列的结构,因此,当笔尖502的前方部523的内侧的顶端部为直角时,该部分成为短纤维的集合体,而成为非常脆的状态。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倒角部522d使构成该部分的纤维变得更长,因此能够显著地减轻脆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缺损、剥离。即使在笔尖502为由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质体构成的笔尖的情况下,当笔尖502的前方部523的内侧的顶端部为直角时,该部分也成为非常脆的状态。在该情况下,通过在该部分设置倒角部522d,也能够显著地减轻该部分的脆性,从而有效地抑制缺损、剥离。
另一方面,与笔尖502的前方部523连续的该前方部523的后侧的连接部523b大致沿轴线方向延伸。但是,在该连接部523b上设置有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发生变化的缩径部523c。缩径部523c的前端侧与笔尖502的前方部523连续(笔尖502的前方部523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缩径部523c的后端侧与大致四棱柱状(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的后方部523f连续。通过磨削、冲裁等形成缺口523d,由此,能够相对容易地将缩径部523c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的变化加工成所希望的形状。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笔尖502的连接部523b的后侧(后方部523f的后侧)设置有圆筒状(大径)的中央部524和圆筒状(小径)的后端部525,其中,中央部524由保持部件和前轴4在前后方向上夹持外表面,后端部525与墨水吸藏体6的前端部以插入状连接。
此外,笔尖502也不限于纤维笔尖(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或具有连续气泡的合成树脂的多孔质体,也可以是毛毡笔尖、毛笔笔尖、具有轴向的毛细管通路的塑料笔尖等。
[附图标记说明]
1:书写工具;2、2':笔尖;22:顶部;23:前方部;23b、23b':连接部;23c:缩径部;23d:缺口;24:中央部;25:后端部;3、3':保持部件;31:保持部;33:开口部;34:后端缘部;35:延伸片;35a:内侧延伸片;35b:外侧延伸片;36:第1抵接壁部;4:前轴;41:第2抵接壁部;42:第3抵接壁部;43:纵肋;5:后轴;51:第2抵接壁部;6:墨水吸藏体;101:书写工具;102:笔尖;122:顶部;123:前方部;103:保持部件;131:保持部;133:开口部;134:后端缘部;135:延伸片;202:笔尖;222:顶部;223:前方部;223b:连接部;223c:缩径部;223d:缺口;223e:过渡部;223f:后方部;224:中央部;225:后端部;303:保持部件;331:保持部;333:开口部;334:后端缘部;335a:内侧延伸片;335b:外侧延伸片;335c:倾斜面;403:保持部件;431:保持部;433:开口部;434:后端缘部;435a:内侧延伸片;435b:外侧延伸片;435c:倾斜平面;502:笔尖;522:顶部;523:前方部;523b:连接部;523c:缩径部;523d:缺口;523f:后方部;524:中央部;525:后端部。

Claims (9)

1.一种书写工具,其具有笔尖和保持所述笔尖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的前方部沿相对于轴线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相对于所述延伸的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包围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长边侧设置有开口部,
所述笔尖的顶部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相对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大致垂直,
所述开口部的后端缘部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直线状,与所述笔尖的所述顶部大致平行,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短边侧、即在侧视观察下内侧的短边侧具有延伸片,该延伸片沿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两短边侧具有一对延伸片,该一对延伸片沿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连续的所述前方部的后侧的连接部沿大致轴线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连续的所述前方部的后侧的连接部沿大致轴线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笔尖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相对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发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所述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的长边侧的宽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所述保持部件连接的轴筒,
所述保持部件的后方部被安装于所述轴筒的前方部,
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第1抵接壁部,
在所述轴筒的内表面形成有第2抵接壁部,
通过所述第1抵接壁部和所述第2抵接壁部在前后方向上夹持所述笔尖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是纤维笔尖、毛毡笔尖、由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质体构成的笔尖、和具有轴向毛细管通路的塑料笔尖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部的顶端部在侧视观察下呈锐角倾斜的一侧设置有倒角部。
CN202190000944.2U 2020-12-24 2021-12-20 书写工具 Active CN2203145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4418 2020-12-24
JP2020214418 2020-12-24
PCT/JP2021/046939 WO2022138534A1 (ja) 2020-12-24 2021-12-20 筆記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4575U true CN220314575U (zh) 2024-01-09

Family

ID=8215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90000944.2U Active CN220314575U (zh) 2020-12-24 2021-12-20 书写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38534A1 (zh)
CN (1) CN220314575U (zh)
TW (1) TW202229024A (zh)
WO (1) WO20221385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085U (ja) * 1983-06-29 1985-01-21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セラミツク製ペン先
US20020076254A1 (en) * 2000-12-01 2002-06-20 John Calabro Doublet applicator device
EP3805008A4 (en) * 2018-05-28 2022-03-02 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 WRITING DEVICE
JP7356127B2 (ja) * 2019-05-31 2023-10-04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筆記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38534A1 (zh) 2022-06-30
TW202229024A (zh) 2022-08-01
WO2022138534A1 (ja)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5359B2 (ja) 筆記具
JP2019214216A (ja) 筆記具
CN220314575U (zh) 书写工具
KR100946440B1 (ko) 필기도구
JP3133495U (ja) インキタンク交換式筆記具
JP4585777B2 (ja) 筆記具
JP2017144581A (ja) 筆記具
US6244775B1 (en) Writing implement
US9981499B2 (en) Ballpoint pen
JP2005324336A (ja) インキタンク交換式筆記具
CA1102739A (en) Nib retaining assembly for a writing instrument
JP2017119385A (ja) 筆記具
JP6915962B2 (ja) 筆記具
JP4577939B2 (ja) 筆記具
JP2019181892A (ja) 筆記具
JP7080077B2 (ja) 筆記具
CN210881415U (zh) 书写工具和笔尖
JP3841936B2 (ja) 筆記具
US4386867A (en) Multangular pen nib construction
CA1055892A (en) Disposable marker having plastic-sheathed fibrous ink reservoir
CN114286754B (zh) 书写工具
JP4149052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TWI827627B (zh) 筆記具
CN115666963A (zh) 书写工具和相关联的笔尖组件
JPH077189Y2 (ja) 多角型ペ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