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1415U - 书写工具和笔尖 - Google Patents

书写工具和笔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1415U
CN210881415U CN201921102096.7U CN201921102096U CN210881415U CN 210881415 U CN210881415 U CN 210881415U CN 201921102096 U CN201921102096 U CN 201921102096U CN 210881415 U CN210881415 U CN 210881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tip
core
cylinder
core portion
writing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20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尚利
饭岛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lo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lo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lot Corp filed Critical Pilot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1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1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具有:笔尖,其具有前方芯部、中央芯部和后方芯部;墨水吸收体,其接触后方芯部并向后方芯部供给墨水;主体筒,其收装墨水吸收体;和笔尖保持筒,其保持笔尖的中央芯部且被保持于主体筒。前方芯部比中央芯部细,后方芯部也比中央芯部细。前方芯部的前端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为7mm以上。笔尖保持筒具有预备筒部,预备筒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为5mm以上。预备筒部与前方芯部之间的间隔为0.2~1.0mm。据此,在提供柔软(容易弯曲)的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书写后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过度变形,从而实现较长的寿命。

Description

书写工具和笔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笔尖和墨水吸收体的书写工具(记号笔(marking pen)等)。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笔尖和墨水吸收体的书写工具,以往开发出了具有各种类型的结构的商品来进行销售。
在一般的结构中,笔尖具有足够的刚性,通过用户在书写时所施加的力使笔尖不会产生实质上的变形。这样“坚硬”的笔尖给用户带来可靠的书写感,因此成为必要的结构。
另一方面,也存在期望像毛笔那样柔软的书写感的用户。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对于通过用户在书写时所施加的力而使笔尖变形(弯曲) 的结构,也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结构。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根据笔压来使接合芯和圆珠笔芯弹性变形的圆珠笔。在安装有接合芯的圆珠笔芯上,留有纵肋而形成有矩形的窗孔,从而使圆珠笔芯(纵肋)容易发生变形。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由多孔质液体供给体构成,且具有适当数量的环状槽的毛笔用笔尖,其中所述多孔质液体供给体用合成树脂制弹性体(elastomer)粘结合成纤维而成且具有可挠性。根据该毛笔用笔尖,具有环状槽的部分成为缓冲物,能够根据笔压的强弱从细线到粗线自如地进行书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实公昭59-16227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3-221494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通过用户在书写时所施加的力而使笔尖变形(弯曲)的结构中,笔尖的变形容易度(弯曲容易度)主要取决于笔尖的材料特性。
因此,在想要实现柔软的书写感的情况下,需要用柔软(容易弯曲) 的特性的材料构成笔尖。
然而,柔软(容易弯曲)的特性的材料有自身的形状保持力较弱的倾向,因此存在书写后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提前结束作为笔尖的寿命的问题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那样的见解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提供柔软(容易弯曲)的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书写后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过度变形,从而实现较长的寿命的书写工具。【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书写工具的特征在于,具有:笔尖,其具有前方芯部、中央芯部和后方芯部;墨水吸收体,其接触所述笔尖的所述后方芯部并向该后方芯部供给墨水;主体筒,其收装所述墨水吸收体;和笔尖保持筒,其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进行保持且被保持在所述主体筒,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比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细,所述笔尖的所述后方芯部也比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细,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为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为7mm以上,所述笔尖保持筒具有在除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的前端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的周围延伸的预备筒部,所述预备筒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为5mm 以上,所述预备筒部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之间的间隔为0.03~ 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笔尖的前方芯部比被保持在笔尖保持筒的笔尖的中央芯部细,因此,能够提供笔尖的前方芯部相对于笔尖的中央芯部的足够的弯曲容易度。尤其是,笔尖的前方芯部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为切割刃状,笔尖的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上端的长度) 为7mm以上,据此,用户能够享受独特的书写感,该独特的书写感为通过被施加在笔尖的前方芯部的前端的力而使笔尖的前方芯部弯曲的感觉。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笔尖保持筒的预备筒部在除笔尖的前方芯部的前端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的周围延伸,当对笔尖的前方芯部施加过度的力时,笔尖的前方芯部抵接于该预备筒部而抑制该前方芯部的过度变形。尤其是,预备筒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上端的长度) 为5mm以上,预备筒部与笔尖的前方芯部之间的间隔为0.03~1.0mm,据此,有效地抑制笔尖的前方芯部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过度变形,从而能够实现较长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笔尖保持筒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的前方部进行保持,所述主体筒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的后方部进行保持。
据此,由于笔尖的中央芯部在轴向上至少被保持在两个位置,因此,能够实现对笔尖的中央芯部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优选为,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具有圆筒形状。
据此,能够使笔尖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能够实现对笔尖的中央芯部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优选为,所述笔尖保持筒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在多个位置进行保持。
据此,能够平衡而良好地对笔尖的中央芯部进行保持,从而能够实现对笔尖的中央芯部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优选为,所述预备筒部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之间的间隔大致恒定。
据此,能够通过预备筒部在全方位上有效地提供抑制笔尖的前方芯部的过度变形的效果。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例如,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除了所述前端区域之外能够形成为圆柱形状。在该情况下,所述预备筒部能够形成为与之对应的圆筒形状。
或者,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除了所述前端区域之外能够形成为大致多棱柱形状,例如大致方柱形状。在该情况下,所述预备筒部能够形成为与之对应的大致多棱柱形状,例如大致方管形状。
另外,优选为,所述预备筒部的前端也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的所述前端和所述预备筒部的所述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
据此,能够全方位更有效地提供抑制在侧面观察时为切割刃状的笔尖的前方芯部的过度变形的效果。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另外,优选为,所述笔尖保持筒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
据此,易于视觉确认墨水的颜色。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主体筒和/或所述笔尖保持筒上标注有表示所述笔尖的角度位置的标记。
据此,能够更容易地把握笔尖的角度位置(朝向)。标记并不限定于视觉上的标记,也可以为能够用触觉判断的凹凸。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笔尖的前方芯部比被保持在笔尖保持筒的笔尖的中央芯部细,因此,能够提供笔尖的前方芯部相对于笔尖的中央芯部的足够的弯曲容易度。尤其是,笔尖的前方芯部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为切割刃状,笔尖的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上端的长度) 为7mm以上,据此,用户能够享受独特的书写感,该独特的书写感为通过被施加在笔尖的前方芯部的前端的力而使笔尖的前方芯部弯曲的感觉。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笔尖保持筒的预备筒部在除笔尖的前方芯部的前端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的周围延伸,当对笔尖的前方芯部施加过度的力时,该预备筒部抵接于笔尖的前方芯部而抑制该前方芯部的过度变形。尤其是,预备筒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上端的长度)为 5mm以上,预备筒部与笔尖的前方芯部之间的间隔为0.03~1.0mm,据此,有效地抑制笔尖的前方芯部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过度变形,从而能够实现较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拆下图1的书写工具的笔帽(cap)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书写工具的笔尖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笔尖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的笔尖的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笔尖的B-B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书写工具的笔尖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笔尖保持筒的立体剖视图。
图9是图7的笔尖保持筒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笔尖保持筒的A-A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书写工具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A-A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中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B-B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C部放大图。
图16是表示图1的书写工具的笔尖弯曲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8是拆下图17的书写工具的笔帽(cap)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7的书写工具的笔尖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笔尖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中的笔尖的A-A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0中的笔尖的B-B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17的书写工具的笔尖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笔尖保持筒的立体剖视图。
图25是图23的笔尖保持筒的俯视图。
图26是图25中的笔尖保持筒的A-A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图17的书写工具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27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侧视图。
图29是图28中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A-A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8中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B-B的剖视图。
图31是图30中的笔尖和笔尖保持筒的C部放大图。
图32是表示对笔尖保持筒的顶端区域进行着色的例子的与图28相同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书写工具;10、110:笔尖;11、111:前方芯部;11a、111a:前端部;11b、111b:锐角形成平面部;11c、111c:锐角形成平面部; 12、112:中央芯部;12t、112t:锥部;13、113:后方芯部;13t、113t:锥部;20:墨水吸收体;30:前筒(主体筒);40:后筒(主体筒); 50、150:笔尖保持筒;51、151:预备筒部;51f、151f:凸缘部;51r、 151r:空气孔;52、152:保持筒部;52p、152p:保持突起;52s、152s:狭缝;52r、152r:纵肋;60:笔帽;G1、G2:间隔;L1、L11: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2、L12: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下端长度;L3、L13:预备筒部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4、L14:预备筒部在侧面观察时的下端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的概略纵剖视图。图2是拆下书写工具1的笔帽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图3是表示书写工具1的笔尖10的立体图,图4是笔尖10 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的笔尖10的A-A的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笔尖10的B-B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具有笔尖10 和墨水吸收体20,其中,所述笔尖10具有前方芯部11、中央芯部12 和后方芯部13;所述墨水吸收体20与笔尖10的后方芯部13接触并向该后方芯部13供给墨水。墨水吸收体20被构成主体筒的前筒30和后筒40收装。笔帽60相对于前筒30或后筒40能够拆装。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中央芯部12和后方芯部13具有同心的圆柱形状(详细而言,除后述的前方芯部11的前端区域和锥部12t、13t之外),但前方芯部11比中央芯部12 细。另外,后方芯部13也比中央芯部12细。例如,前方芯部11的直径为4.2mm,中央芯部12的直径为5.1mm,后方芯部13的直径为3.5mm。
在后方芯部13的后方侧设置有平缓的倾斜的锥部13t,从而使后方芯部13容易向墨水吸收体20插入。另外,在中央芯部12的后方侧设置有比较陡峭的倾斜的锥部12t,并与后方芯部13相连续。例如,后方芯部13的长度(包括锥部13t)为7.7mm,中央芯部12的长度(包括锥部12t)为11.8mm。
前方芯部11的前端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参照图4),且具有前端部11a和锐角形成平面部11b、11c(锐角形成平面部11b、11c的延长面的交线为位于比前端部11a更靠前方的位置且与前端部11a平行地延伸的直线),其中,所述前端部 11a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倒角(R角)(参照图5),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参照图4);所述锐角形成平面部11b、11c设置于该前端部 11a的左右两侧且彼此成锐角(例如60度)(参照图5)。例如,前方芯部11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1(最大长度)为13.8mm,前方芯部11在侧面观察时的下端长度L2(最小长度)为12.3mm。前端部11a 和锐角形成平面部11b、11c可以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也可以通过预成型加工来形成。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具有笔尖保持筒50,该笔尖保持筒50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进行保持,另一方面,被保持于作为主体筒的前筒30。
图7是表示书写工具1的笔尖保持筒50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笔尖保持筒50的立体剖视图,图9是图7的笔尖保持筒50的俯视图,图10是图9中的笔尖保持筒50的A-A的剖视图。
另外,图11是表示书写工具1的笔尖10和笔尖保持筒50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笔尖10和笔尖保持筒50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笔尖10和笔尖保持筒50的A-A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中的笔尖 10和笔尖保持筒50的B-B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中的笔尖10和笔尖保持筒50的C部放大图。
如图7至图15所示,笔尖保持筒50具有保持筒部52和预备筒部 51,其中,所述保持筒部52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进行保持;所述预备筒部51在除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前端区域(包括前端部11a 和锐角形成平面部11b、11c的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11的周围延伸。保持筒部52和预备筒部51具有同心的大致圆筒形状。
例如,预备筒部51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3(最大长度)为 10mm,预备筒部51在侧面观察时的下端长度L4(最小长度)为8mm,预备筒部51的外表面(除后述的凸缘部51f之外)为直径5.4mm的圆筒面,预备筒部51的内表面为直径4.6mm的圆筒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备筒部51的内周面与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图15的标记G1)为0.2mm且恒定(如使用图16后述的那样,当书写时对笔尖10施加力时发生变化)。另外,也可以在预备筒部51 的内周面或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方设置轴向的拔模角度(Draft Angle)。据此,不仅能够提高预备筒部51和笔尖10的生产性,还能够提供前方芯部11的足够的弯曲容易度。
另外,预备筒部51的前端也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参照图10),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前端和预备筒部5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参照图12)。
另外,保持筒部52为了将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的前方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保持在四个位置,而在直径5.5mm的圆筒面、即内周面上的四个位置设置有保持突起52p(参照图8和图10)。各保持突起52p 例如为周向宽度0.6mm,长度3.6mm,且向内侧突出到距轴心的径向距离2.4mm的位置为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备筒部51的后方端部设置有凸缘部 51f,在该凸缘部51f上设置有凹状的空气孔51r。经由该空气孔51r,主体筒内部和主体筒外部能够通气。据此,伴随着墨水消耗,空气进入到主体筒内部,从而能够维持适当的墨水排出性能。另外,在保持筒部 52上设置有纵肋52r和狭缝52s,其中,所述纵肋52r为了与前筒30卡合而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狭缝52s用于提高笔尖10和笔尖保持筒50 的组装性。通过利用该狭缝52s,能够在组装机上容易地进行笔尖10 和笔尖保持筒50相对于轴心的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对准(使前端部11a 和预备筒部5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
并且,如图1所示,前筒30利用笔尖保持筒50的纵肋52r对笔尖保持筒50进行保持。另外,保持筒部52的长度比中央芯部12的长度短(参照图11至图13),前筒30也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的后方部的锥部12t进行保持。
此外,笔尖10例如由具有连续气泡的合成树脂的多孔质体构成,但只要为墨水能够流通且具有可挠性的笔尖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为纤维笔尖、毡头(felt)笔尖、毛笔笔尖和具有轴向的毛细管通路的塑料笔尖等。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变形容易度例如优选为,当从使前端部11a的整体抵接于纸面且使前方芯部11的轴心相对于纸面呈60度倾斜的状态(类似于图16的状态)将前方芯部11进一步按压到纸面上时,前端部11a相对于100gf(克力)的按压力的位移量(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在0.40~0.48mm范围内。另外,笔尖保持筒50的预备筒部51需要与前方芯部11相比不容易变形,例如优选为,当从使在预备筒部51 的前端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处的侧面角部抵接于纸面且使该侧面相对于纸面呈60度倾斜的状态(类似于图16的状态)将预备筒部51 按压到纸面上时,预备筒部51相对于100gf的按压力的位移量(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在0.02~0.04mm范围内。
另外,墨水吸收体20由具有能够含浸墨水的连续气孔的部件构成即可,例如能够列举出纤维束的热熔接加工体、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毛毡的树脂加工体、毛毡的针刺(needle punched)加工体、多孔质体(例如,海绵等合成树脂的连续气泡体)等。另外,墨水吸收体20也可以构成为在其外周面具有由合成树脂薄膜等构成的外皮。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以上那样构成的书写工具1能够发挥以下这样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由于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比被保持在笔尖保持筒50的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细,因此,能够提供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相对于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的足够的弯曲容易度。
并且,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为切割刃状,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1(最大长度)为13.8mm 且足够长(7mm以上),与此特征相辅相成,用户能够享受独特的书写感,该独特的书写感为通过被施加在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前端的力而使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弯曲的感觉。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笔尖保持筒50的预备筒部51在除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的前端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11的周围延伸,当对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施加过度的力时,该预备筒部51 抵接于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从而抑制该前方芯部11过度变形。该状态在图16中被图示出。图16是表示书写工具1的笔尖10弯曲的状态的概略图。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备筒部51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3 (最大长度)为10mm且足够长(5mm以上),预备筒部51和笔尖10 的前方芯部11之间的无负载时的间隔G1为0.2mm且恒定(参照图15),与此特征相辅相成,有效地抑制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不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过度变形,从而能够实现较长的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笔尖保持筒50的保持突起 52p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的前方部进行保持,主体筒、即前筒30 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的锥部12t进行保持。据此,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在轴向上被保持在两个位置,从而实现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 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具有圆筒形状。据此,能够使笔尖10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实现对笔尖10 的中央芯部12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笔尖保持筒50的保持突起 52p将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优选为等间隔)地保持在四个位置。据此,能够平衡良好地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进行保持,从而实现对笔尖10的中央芯部12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在没有对笔尖10施加力的状态下,预备筒部51和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之间的间隔G1恒定。据此,能够通过预备筒部51全方位有效地提供抑制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过度变形的效果。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预备筒部51的前端也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参照图10),笔尖 10的前方芯部11的前端和预备筒部5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参照图12)。据此,能够全方位更有效地提供抑制切割刃状的笔尖10的前方芯部11过度变形的效果。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
接着,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的概略纵剖视图。图18是拆下书写工具101的笔帽(cap)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图19是表示书写工具101的笔尖110的立体图,图20是笔尖110的侧视图,图21是图20中的笔尖110的A-A的剖视图,图22 是图20中的笔尖110的B-B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17至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具有笔尖 110和墨水吸收体20,其中,所述笔尖110具有前方芯部111、中央芯部112和后方芯部113;所述墨水吸收体20与笔尖110的后方芯部113 接触并向该后方芯部113供给墨水。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墨水吸收体 20被构成主体筒的前筒30和后筒40收装。笔帽60能够相对于前筒30 或后筒40拆装。
如图19至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和后方芯部113具有同心的圆柱形状(详细而言,除后述的锥部112t、113t 之外),但后方芯部113比中央芯部112细。例如,中央芯部112的直径为5.1mm,后方芯部113的直径为3.5mm。
另外,如图19至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 除后述的前端区域之外而呈具有角部被倒圆的长方形截面的大致方柱形状(尤其是参照图22)。中央芯部112的轴心穿过前方芯部111的大致长方形截面的中心(重心),该大致长方形截面(参照图22)的对角线的长度比中央芯部112的直径小。即,前方芯部111比中央芯部112 细。更详细而言,前方芯部111的大致长方形截面(参照图22)的长边的长度为4.1mm,短边的长度为3.2mm。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后方芯部113的后方侧设置有平缓的倾斜的锥部113t,从而使后方芯部113容易向墨水吸收体20插入。另外,在中央芯部112的后方侧设置有比较陡峭的倾斜的锥部112t,并与后方芯部113相连续。例如,后方芯部113的长度(包括锥部113t) 为7.7mm,中央芯部112的长度(包括锥部112t)为11.8mm。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前方芯部111的前端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参照图20),且具有前端部111a和锐角形成平面部111b、111c(锐角形成平面部111b、111c 的延长面的交线为位于比前端部111a更靠前方的位置且与前端部111a 平行地延伸的直线),其中,所述前端部111a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倒角(R角)(参照图21),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参照图20);所述锐角形成平面部111b、111c设置于该前端部111a的左右两侧且彼此成锐角(例如60度)(参照图21)。例如,前方芯部111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11(最大长度)为13.8mm,前方芯部111在侧面观察时的下端长度L12(最小长度)为12.3mm。前端部111a和锐角形成平面部111b、111c可以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也可以通过预成型加工来形成。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具有笔尖保持筒150,该笔尖保持筒150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进行保持,另一方面,被保持于作为主体筒的前筒30。
图23是表示书写工具101的笔尖保持筒150的立体图,图24是图 23的笔尖保持筒150的立体剖视图,图25是图23的笔尖保持筒150 的俯视图,图26是图25中的笔尖保持筒150的A-A的剖视图。
另外,图27是表示书写工具101的笔尖110和笔尖保持筒150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笔尖110和笔尖保持筒150的侧视图,图29是图 28中的笔尖110和笔尖保持筒150的A-A的剖视图,图30是图28中的笔尖110和笔尖保持筒150的B-B的剖视图,图31是图30中的笔尖 110和笔尖保持筒150的C部放大图。
如图23至图31所示,笔尖保持筒150具有保持筒部152和预备筒部151,其中,所述保持筒部152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进行保持;所述预备筒部151在除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前端区域(包括前端部111a和锐角形成平面部111b、111c的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111 的周围延伸。保持筒部152具有与中央芯部112对应的大致圆筒形状,预备筒部151具有与前方芯部111对应的大致方筒形状。
例如,预备筒部151在侧面观察时的上端长度L13(最大长度)为 10mm,预备筒部151在侧面观察时的下端长度L14(最小长度)为 8.3mm,预备筒部151(除后述的凸缘部151f之外)的外周面的大致长方形截面(参照图30)的长边的长度为5.3mm,短边的长度为4.4mm,预备筒部151的内周面的大致长方形截面(参照图30)的长边的长度为 4.5mm,短边的长度为3.6mm。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备筒部151 的内周面与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图31的标记G2)为0.2mm且恒定(当书写时对笔尖10施加力时发生变化:参照图16)。另外,也可以在预备筒部151的内周面或笔尖110的前方芯部 11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方设置轴向的拔模角度。据此,不仅能够提高预备筒部151和笔尖110的生产性,还能够提供前方芯部111的足够的弯曲容易度。
另外,预备筒部151的前端也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参照图26),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前端和预备筒部15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参照图28)。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保持筒部152为了将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的前方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保持在四个位置,而在直径 5.5mm的圆筒面、即内周面上的四个位置设置有保持突起152p(参照图24和图26)。各保持突起152p例如为周向宽度0.6mm,长度3.6mm,且向内侧突出到距轴心的径向距离2.4mm的位置为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备筒部151的后方端部设置有凸缘部 151f,在该凸缘部151f上设置有凹状的空气孔151r。通过该空气孔151r,主体筒内部和主体筒外部能够通气。据此,伴随着墨水消耗,空气进入主体筒内部,从而能够维持适当的墨水排出性能。另外,在保持筒部152 上设置有纵肋152r和狭缝152s,其中,所述纵肋152r为了与前筒30 卡合而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狭缝152s用于提高笔尖110和笔尖保持筒150的组装性。通过利用该狭缝152s,能够在组装机上容易地进行笔尖110和笔尖保持筒150相对于轴心的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对准(使前端部111a和预备筒部15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
并且,如图17所示,前筒30利用笔尖保持筒150的纵肋152r对笔尖保持筒150进行保持。另外,保持筒部152的长度比中央芯部112 的长度短(参照图27至图29),前筒30也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 的后方部的锥部112t进行保持。
此外,上述关于笔尖10的材料的内容也能够适用于笔尖110。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以上那样构成的书写工具101能够发挥以下这样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也是由于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比被保持在笔尖保持筒150的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细,因此,能够提供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相对于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的足够的弯曲容易度。
并且,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为切割刃状,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上端长度L11(最大长度)为13.8mm且足够长(7mm以上),与此特征相辅相成,用户能够享受独特的书写感,该独特的书写感为通过被施加在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前端的力而使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弯曲的感觉。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也是笔尖保持筒150 的预备筒部151在除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前端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111的周围延伸,当对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施加过度的力时,该预备筒部151抵接于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从而抑制该前方芯部111 过度变形(与使用图16对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情况相同)。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预备筒部151的最大长度(上端的长度)为10mm且足够长(5mm以上),预备筒部151和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之间的无负载时的间隔G2为0.2mm且恒定(参照图31),与此特征相辅相成,有效地抑制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不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过度变形,从而能够实现较长的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也是笔尖保持筒150的保持突起152p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的前方部进行保持,主体筒、即前筒30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的锥部112t进行保持。据此,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在轴向上被保持在两个位置,从而实现对笔尖110 的中央芯部112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也是笔尖110的中央芯部 112具有圆筒形状。据此,能够使笔尖110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实现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也是笔尖保持筒150的保持突起152p将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在周向上隔开间隔(优选为等间隔)地保持在四个位置。据此,能够平衡良好地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进行保持,从而实现对笔尖110的中央芯部112的更可靠的保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也是在没有对笔尖110施加力的状态下,预备筒部151和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之间的间隔 G2恒定。据此,能够通过预备筒部151全方位有效地提供抑制笔尖110 的前方芯部111过度变形的效果。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101,也是预备筒部151的前端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参照图26),笔尖110的前方芯部111的前端和预备筒部151的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参照图28)。据此,能够全方位更有效地提供抑制切割刃状的笔尖 110的前方芯部111过度变形的效果。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笔尖保持筒50、150的颜色)
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笔尖保持筒50、150整体由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在该情况下,易于视觉确认墨水的颜色。另外,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或者,也采用仅笔尖保持筒50、150的前端附近区域被着色,剩余部分由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的方式。该方式在书写对象物(例如纸面)的颜色和墨水的颜色类似的情况下,有容易把握书写工具和书写对象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效果。尤其是,通过使笔尖保持筒的前端附近区域为如图32所示那样的平行四边形的着色区域,能够提供设计(美观)上也优异的形态。
但是,至少在本申请阶段,笔尖保持筒50、150整体为不透明材料的方式也不被从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排除。
(角度位置的标记)
另外,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在主体筒、即前筒30和/或笔尖保持筒50、150上标注有表示笔尖10、110的角度位置的标记。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把握笔尖10、110的角度位置(上端和下端的朝向)。该标记并不限定于视觉上的标记,也可以为能够用触觉判断的凹凸。也可以使前筒30构成为多角形(三角形、六角形等),而将整体形态作为标记来发挥作用。
(零部件的一体化)
至少在本申请阶段,前筒30和笔尖保持筒50、150一体形成为一个零部件的方式也不被从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排除。
另外,至少在本申请阶段,前筒30和后筒40一体形成为一个零部件的方式也不被从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排除。

Claims (17)

1.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笔尖,其具有前方芯部、中央芯部和后方芯部;
墨水吸收体,其接触所述笔尖的所述后方芯部并向该后方芯部供给墨水;
主体筒,其收装所述墨水吸收体;和
笔尖保持筒,其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进行保持且被保持在所述主体筒,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比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细,
所述笔尖的所述后方芯部也比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细,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的前端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为7mm以上,
所述笔尖保持筒具有预备筒部,所述预备筒部在除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的前端区域之外的该前方芯部的周围延伸,
所述预备筒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为5mm以上,
所述预备筒部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之间的间隔为0.03~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保持筒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的前方部进行保持,
所述主体筒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的后方部进行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具有圆筒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保持筒对所述笔尖的所述中央芯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在多个位置进行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笔尖保持筒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纵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筒部与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之间的间隔大致恒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除了所述前端区域之外具有圆柱形状,
所述预备筒部具有圆筒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除了所述前端区域之外具有大致方柱形状,
所述预备筒部具有大致方筒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筒部的前端也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的所述前端和所述预备筒部的所述前端在侧面观察时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的所述前方芯部的所述前端具有前端部和锐角形成平面部,其中,
所述前端部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倒角,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倾斜;
所述锐角形成平面部设置于该前端部的左右两侧且彼此成锐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尖保持筒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筒和/或所述笔尖保持筒上标注有表示所述笔尖的角度位置的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预备筒部的后方端部设置有凸缘部,
在所述凸缘部设置有凹状的空气孔。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笔尖的所述后方芯部的后方侧设置有锥部。
15.一种笔尖,其具有前方芯部、中央芯部和后方芯部,该笔尖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芯部具有圆筒形状,
所述前方芯部比所述中央芯部细,
所述后方芯部也比所述中央芯部细,
所述前方芯部的前端为在侧面观察时上端位于比下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切割刃状,
所述前方芯部在侧面观察时的最大长度为7mm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笔尖,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芯部的所述前端具有前端部和锐角形成平面部,其中,
所述前端部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倒角,且在上下方向上倾斜;
所述锐角形成平面部设置于该前端部的左右两侧且彼此成锐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笔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方芯部的后方侧设置有锥部。
CN201921102096.7U 2018-07-18 2019-07-15 书写工具和笔尖 Active CN2108814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4808 2018-07-18
JP2018134808A JP7186533B2 (ja) 2018-07-18 2018-07-18 筆記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1415U true CN210881415U (zh) 2020-06-30

Family

ID=69170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2096.7U Active CN210881415U (zh) 2018-07-18 2019-07-15 书写工具和笔尖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7186533B2 (zh)
CN (1) CN21088141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3060U (ja) * 2001-06-29 2002-01-18 興和化学産業株式会社 ペン型画線消去器具およびそのペン先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11437A (ja) 2020-01-23
JP7186533B2 (ja) 2022-12-09
JP2023011032A (ja)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5359B2 (ja) 筆記具
JP7184955B2 (ja) マーキングペン
US6659672B1 (en) Writing implement
CN210881415U (zh) 书写工具和笔尖
JP6545451B2 (ja) 消去部材付筆記具
US5984550A (en) Writing device
JP2018030287A (ja) 筆記具
JP2005324336A (ja) インキタンク交換式筆記具
JP6143429B2 (ja) 筆記具
WO2015087852A1 (ja) ボールペン
JP6915962B2 (ja) 筆記具
WO2022138534A1 (ja) 筆記具
JP7080077B2 (ja) 筆記具
US7837404B2 (en) Applicator
JP7492071B2 (ja) 筆記具の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560611B2 (ja) 筆記具
CN220973757U (zh) 中性笔
JP4218497B2 (ja) 筆記具
JP3238987U (ja) 筆ペン
TWI827627B (zh) 筆記具
JP2537913Y2 (ja) 筆記具などのキャップ
JP2001341490A (ja) 筆記具等用キャップ
WO2008069776A1 (en) Multi-tip writing device
JP4848544B2 (ja) インキ補充用具
JP2517486Y2 (ja) マスコット付き筆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