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9746U -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 Google Patents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9746U
CN220299746U CN202322367780.0U CN202322367780U CN220299746U CN 220299746 U CN220299746 U CN 220299746U CN 202322367780 U CN202322367780 U CN 202322367780U CN 220299746 U CN220299746 U CN 220299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assembly
magnetic suspension
femal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677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677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9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9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9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Mechanical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包括设于外部载体上的第一输送组件,滑动设于第一输送组件上的第二输送组件,以及滑动设于第二输送组件上的治具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及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输送组件在第一输送组件上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治具组件在第二输送组件上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输送装置,通过滑动设置的第二输送组件及治具组件,能够带动电芯在多个方向移动,以便于第二输送组件带动电芯跨线输送,并能够利用治具组件带动电芯跨输送装置输送,从而提高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

Description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悬浮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该磁悬浮输送装置的磁悬浮输送线体。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输送速度和输送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磁悬浮输送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池生产中。
对于现有电池生产中的磁悬浮输送装置,通常采用单一的磁悬浮输送,也即通磁悬浮驱动装置驱动治具沿线体方向移动,将装载于治具上的电芯的输送到加工区域,再通过抓取装置将治具上的电芯移动到相应工位上进行加工。另外,相应设备也可直接对输送线体上的电芯进行加工。
无论是上述通过抓取装置将电芯移动到相应工位,还是相应设备直接对线体上的电芯进行加工,都需要装载电芯的治具在磁悬浮输送线体上停靠一定时间,从而影响磁悬浮输送线体上其他电芯的输送,导致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磁悬浮输送装置,以提高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磁悬浮输送装置,包括设于外部载体上的第一输送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的第二输送组件,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治具组件;
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之间的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与所述治具组件之间的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所述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治具组件在第二输送组件上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的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导轨;
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一滚轮;
所述第一导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滚轮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能够使所述第二输送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第二磁悬浮定子模块,以及设于所述治具组件上的第二磁悬浮动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设于第二板体上的第二导轨;
所述治具组件包括第三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板体上的第二滚轮;
所述第二导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滚轮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能够使所述治具组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电池包,以及自动充电组件;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连接;
所述自动充电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公头组件,以及相对于所述外部载体固定设置的母头组件;
所述公头组件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所述公头组件随所述第二输送组件滑动,能够使所述公头组件与所述母头组件对接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公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公头支座,以及滑动设于所述公头支座上的公头接线端子;
所述母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外部载体一侧的母头支座,以及设于所述母头支座上的母头接线端子;
所述公头组件通过所述公头接线端子与所述母头组件的所述母头接线端子对接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母头接线端子滑动设于所述母头支座上,所述母头支座上设有与所述母头接线端子连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母头接线端子相对于所述母头支座滑动,以与所述公头接线端子对接;和/或,
所述公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公头支座与所述公头接线端子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母头接线端子与所述公头接线端子对接过程中蓄能,所述弹性件释能能使所述公头接线端子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母头支座上设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母头接线端子于所述母头支座上的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通过滑动设于第一输送组件上的第二输送组件,以及滑动设于第二输送组件上的治具组件,能够带动电芯在多个方向移动,以便于第二输送组件带动电芯跨线输送,同时能够利用治具组件带动电芯跨输送装置输送,从而提高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
另外,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输送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通过设置用于引导第一滚轮滑动的第一导轨,能够使第二输送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第二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时,能够带动治具组件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
此外,通过设置用于引导第二滚轮滑动的第二导轨,能够使治具组件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通过设置电池包,能够为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的供电,以利于在第二输送组件跨线移动时,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仍能驱动治具组件滑动,提高磁悬浮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其次,通过设置自动充电组件为电池包充电,使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能够持续工作。通过设置公头接线端子以及与公头接线端子对接的母头接线端子,以便于公头组件和母头组件对接。通过设置升降机构,有利于驱动母头接线端子与公头接线端子对接并提高对接的可靠性。
再者,通过设置在公头支座和公头接线端子之间的弹性件,有利于公头接线端子与母头接线端子对接牢固,并降低母头接线端子对公头接线端子的冲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和控制升降机构驱动母头接线端子升降的高度,以利于提高母头接线端子与公头接线端子对接的可靠性,防止升降机构过度上升而损坏自动充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磁悬浮输送线体,所述磁悬浮输送线体包括外部载体,以及设于所述外部载体上的磁悬浮输送装置,所述外部载体为线体导轨;
所述线体导轨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之间设有第三磁悬浮驱动单元,所述第三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沿所述线体导轨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输送线体,通过应用磁悬浮输送装置以及设置第三磁悬浮单元,能够驱动磁悬浮输送装置在外部载体上滑动,以便于第二输送组件带动电芯跨线输送,同时能够利用治具组件带动电芯跨输送装置输送,从而提高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磁悬浮输送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输送组件以及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输送组件、第二磁悬浮定子模块以及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治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公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母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输送组件;11、第一板体;12、第一导轨;
2、第二输送组件;21、第二板体;22、第二导轨;23、第一滚轮;24、安装板;
3、治具组件;31、第三板体;32、第二滚轮;33、治具压辊;34、治具垫板;
4、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1、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
5、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1、第二磁悬浮定子模块;
6、自动充电组件;61、公头组件;611、公头支座;612、公头接线端子;613、弹性件;614、公头端子安装板;
62、母头组件;621、母头支座;622、母头接线端子;623、升降机构;624、检测模块;625、模块支架;626、母头导向结构;6261、直线轴承;6262、导向轴;6263、导向安装支座;627、外接端子排;628、母头端子安装板;
7、电池包;8、外部载体;9、电芯;a-a、第一预设方向;b-b、第二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磁悬浮输送装置(以下简称输送装置),整体结构上,如图1至图8所示,该输送装置包括设于外部载体8上的第一输送组件1,滑动设于第一输送组件1上的第二输送组件2,以滑动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治具组件3。
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输送组件1与第二输送组件2之间的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以及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与治具组件3之间的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其中,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用于驱动第二输送组件2在第一输送组件1上沿第一预设方向a-a滑动,而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则用于驱动治具组件3在第二输送组件2上沿第二预设方向b-b滑动。
如上结构,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通过滑动设于第一输送组件1上的第二输送组件2,以及滑动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治具组件3,能够带动电芯9在多个方向移动,以便于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电芯9跨线输送,同时能够利用治具组件3带动电芯9跨输送装置输送,从而提高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具体来说,为便于描述和相关内容的介绍,本实施例在图2中通过箭头所示方向示出了第一预设方向a-a以及第二预设方向b-b。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电芯9仅作为一种示例性说明,具体实施时,输送装置除了输送电芯9之外,还能用于输送其它工件。
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方向a-a与第二预设方向b-b之间的夹角为9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方向a-a和第二预设方向b-b之间的夹角还可以采用其他角度,例如采用45°、60°等。另外,为便于调整第一预设方向a-a和第二预设方向b-b,还可设置用于调整方向的旋转机构,如此也是可行的。
具体实施时,外部载体8上设有多个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各输送装置沿外部载体8分布。当相邻两个输送装置上的两个第二输送组件2对接时,相邻两个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能够对接。在对接后的两个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的驱动下,治具组件3能够在两个相邻的第二输送组件2之间滑动,从而便于治具组件3带动电芯9跨输送装置输送。
同样的,相邻布置的两个外部载体8上均设有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当相邻两个输送装置上的两个第一输送组件1对接时,相邻两个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能够对接。对接后的两个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的驱动下,第二输送组件2能够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输送组件1之间滑动,从而实现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电芯9跨线输送。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包括设于第一输送组件1上的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以及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此时,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用于驱动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输送组件2沿第一预设方向a-a滑动。
详细来讲,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组件1上设有两个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第一磁悬浮浮动子模块与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对应设置,并共同组成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位于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下方的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能够产生磁力驱动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滑动。
与此同时,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固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底部,在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滑动时,带动第二输送组件2同步滑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送组件1上除了设置两个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外,还可根据第一输送组件1的长度或第二输送组件2滑动精度要求,设置多个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组件1包括第一板体11,以及设于第一板体11上的第一导轨12。同时,第二输送组件2包括第二板体21,以及设于第二板体21上的第一滚轮23。其中,第一导轨12用于引导第一滚轮23沿第一预设方向a-a滑动,能够使第二输送组件2沿第一预设方向a-a滑动。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用于引导第一滚轮23滑动的第一导轨12,能够使第二输送组件2沿第一预设方向a-a滑动。具体实施时,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导轨12分别设于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两侧,以提高第二输送组件2滑动的稳定性。
详细而言,第一导轨12呈倒“凸”字形截面,与之对应的,第一滚轮23上具有“V”形槽。第一滚轮23成对布置,使第一导轨12嵌设于从成对布置的第一滚轮23上的“V”形槽中。同时,第一导轨12沿第一预设方向a-a布置,从而使第一导轨12能够引导第一滚轮23沿第一预设方向a-a滑动,进而使第二输送组件2沿第一预设方向a-a滑动。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包括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第二磁悬浮定子模块51,以及设于治具组件3上的第二磁悬浮动子模块。
此时,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用于驱动第二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第二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时,能够带动治具组件3沿第二预设方向b-b滑动。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的实施形式与上述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的实施形式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输送组件2包括设于第二板体21上的第二导轨22。同时,治具组件3包括第三板体31,以及设于第三板体31上的第二滚轮32。其中,第二导轨22用于引导第二滚轮32沿第二预设方向b-b滑动,能够使治具组件3沿第二预设方向b-b滑动。如上结构,通过设置用于引导第二滚轮32滑动的第二导轨22,能够使治具组件3沿第二预设方向b-b滑动。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22以及第二辊轮的实施形式与上述第一导轨12及第一滚轮23的实施形式相同,此处不在赘述。另外,治具组件3上还设有用于夹持电芯9的治具压辊33,以及用于承托电芯9的治具垫板34。需要说明的是,治具组件3上固定电芯9的形式,除了采用治具压辊33和治具垫板34外,也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4以及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电池包7,以及自动充电组件6。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7与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电连接。
其中,自动充电组件6则包括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公头组件61,以及相对于外部载体8固定设置的母头组件62。公头组件61与电池包7电连接,并且,公头组件61随第二输送组件2滑动,能够使公头组件61与母头组件62对接导通。
此时,电池包7能够为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的供电,以利于在第二输送组件2跨线移动时,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仍能驱动治具组件3滑动,提高输送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自动充电组件6为电池包7充电,使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能够持续工作。
具体实施时,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电池包7设于第二板体21下方,并且电池包7与第二磁悬浮定子模块51连接,为第二磁悬浮定子模块51提供电能。当然,电池包7除了设于第二板体21下方,其设置位置还可根据第二输送组件2的结构做适应性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母头组件62除了设于与外部载体8相对固定的充电区域,也可设于外部载体8一侧的任意位置,以便于公头组件61就近与母头组件62对接,提高电池包7充电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并且,母头组件62上还设有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的外接端子排627,使自动充电组件6获得外部供电。
与此同时,第二输送组件2上还设有与电池包7连接的公头组件61,该公头组件61能够为电池包7充电。具体而言,公头组件61通过安装板24安装在第二输送组件2上,当需要对电池包7进行充电时,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公头组件61滑动至母头组件62上方,使公头组件61与母头组件62对接导通,从而实现对电池包7的充电。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也可采用上述电池包7供电的形式,除了采用电池包7外,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还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结构或产品。由于第一输送组件1不需要跨线或跨装置滑动,采用例如拖链线供电的形式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至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公头组件61包括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公头支座611,以及滑动设于公头支座611上的公头接线端子612。其中,母头组件62包括设于外部载体8一侧的母头支座621,以及设于母头支座621上的母头接线端子622。公头组件61通过公头接线端子612与母头组件62的母头接线端子622对接导通。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公头接线端子612以及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的母头接线端子622,以便于公头组件61和母头组件62对接。具体实施时,公头接线端子612和母头接线端子622采用现有的具有对插功能的电源连接器结构或产品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母头接线端子622滑动设于母头支座621上,母头支座621上设有与母头接线端子622连接的升降机构623,该升降机构623用于驱动母头接线端子622相对于母头支座621滑动,以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此时,通过设置升降机构623,有利于驱动母头接线端子622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并提高对接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时,母头支座621上设置的升降机构623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结构或产品,例如采用升降电缸。该升降机构623固定连接在母头支座621上,其输出端上设有用于固定母头接线端子622的母头端子安装板628。这样,通过升降机构623能够驱动母头端子安装板628以及母头接线端子622升降。
与此同时,为保证母头接线端子622相对于母头支座621滑动方向,母头支座621上还设有用于对母头接线端子622升降时进行导向的母头导向结构626。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升降机构623两侧分别设有母头导向结构626,该母头导向结构626包括导向轴6262,用于导向轴6262与母头支座621连接的导向安装支座6263,以及套设于导向轴6262上的直线轴承6261。
详细而言,直线轴承6261能够沿导向轴6262轴线方向滑动,且直线轴承6261上部与母头端子安装板628连接。在升降机构623驱动母头端子安装板628升降时,使母头端子安装板628也沿导向轴6262轴向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母头接线端子622的定向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母头导向结构626除了采用直线轴承6261和导向轴6262的形式,也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相关结构或产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6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公头组件61还包括设于公头支座611与公头接线端子612之间的弹性件613,该弹性件613在母头接线端子622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过程中蓄能,而弹性件613释能则能使公头接线端子612复位。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公头支座611和公头接线端子612之间的弹性件613,有利于公头接线端子612与母头接线端子622对接牢固,并在母头接线端子622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时,降低母头接线端子622对公头接线端子612的冲击。
具体实施时,公头支座61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公头端子的公头端子安装板614,公头端子安装板614通过弹性件613连接在公头支座611上,使公头接线端子612能够相对于公头支座611滑动。其中,弹性件613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结构或产品,例如弹簧。
如此设置,在母头组件62与公头组件61对接时,母头接线端子622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后继续上升一定高度,使弹性件613压缩蓄能。通过弹性件613压缩时产生的压紧力,使公头接线端子612与母头接线端子622对接时具有可靠的压紧力。同时,弹性件613还能吸收母头接线端子622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时的冲击力,以防止冲击损坏与公头组件61连接的第二输送组件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母头支座621上设有检测模块624,该检测模块624用于检测母头接线端子622于母头支座621上的位置。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检测模块624,能够检测母头接线端子622升降的高度,以利于提高母头接线端子622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对接的可靠性,防止升降机构623过度上升而损坏输送装置。
详细而言,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母头支座621上设有用于固定检测模块624的模块支架625,而检测模块624则通过模块支架625设于母头端子安装板628下方。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检测模块624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结构或产品,例如采用接近传感器。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的检测模块624通过检测母头端子安装板628与母头支座621之间的距离,判断母头接线端子622相对于母头支座621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采用检测模块624控制升降机构623,通常还设有控制装置以接收检测模块624输出的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转化为用来控制升降机构623动作的控制信号。
具体而言,在升降机构623驱动母头接线端子622上升过程中,母头端子安装板628与母头支座621的距离增加,检测模块624通过检测母头端子安装板628与母头支座621的距离,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检测信号后,判断母头接线端子622与公头接线端子612完成对接,此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升降机构623停止驱动母头端子安装板628上升。
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外部载体8上设有多个输送装置,各输送装置沿外部载体8分布。当相邻两个输送装置上的两个第二输送组件2对接时,对接后的两个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第二导轨22以及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也均能对接。
此时,在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5的驱动下,治具组件3从一个输送装置的第二输送组件2上,滑动到相邻输送装置的第二输送组件2上,实现治具组件3带动电芯9跨输送装置输送。这样,当外部载体8上的输送装置出现停留或拥堵时,能够通过驱动相邻的输送装置与上述输送装置对接,将电芯9跨输送装置输送。
与上述跨输送装置输送类似的是,相邻布置的两个外部载体8上均设有输送装置,当相邻两个输送装置上的两个第一输送组件1对接时,对接后的两个第一输送组件1上的第一导轨12,以及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也均能够对接。
当然,外部载体8一侧还可以设置用于电芯9加工的工位,外部载体8与工位之间设有与第一导轨12相同的导轨,以及用于驱动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的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41。
如上结构,能够实现外部载体8上的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电芯9由第一输送组件1移动至工位上,并且在电芯9加工工序完成后,第二输送组件2再带动电芯9返回到第一输送组件1上。
如此,在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4的驱动下,第二输送组件2从一个外部载体8上的第一输送组件1上,滑动至工位或设于相邻外部载体8上的第一输送组件1上,从而实现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电芯9跨线输送。这样,当一个外部载体8上的输送装置出现拥堵,或者需要将电芯9输送至其他外部载体8或工位上时,可通过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电芯9跨线输送。
当然,除了上述跨输送装置输送以及跨线输送外,也可通过二者结合的形式,使电芯9在不同的外部载体8以及输送装置之间实现多种输送路径输送,使电芯9的输送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通过滑动设于第一输送组件1上的第二输送组件2,以及滑动设于第二输送组件2上的治具组件3,能够带动电芯9在多个方向移动,便于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电芯9跨线输送,还能够利用治具组件3带动电芯9跨输送装置输送,从而提高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磁悬浮输送线体,该磁悬浮输送线体包括外部载体8,以及设于外部载体8上的实施例一中的输送装置,外部载体8为线体导轨。与此同时,线体导轨与第一输送组件1之间设有第三磁悬浮驱动单元,该第三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一输送组件1沿线体导轨滑动。
本实施例的磁悬浮输送线体,通过应用实施例一的输送装置以及第三磁悬浮单元,能够驱动输送装置在外部载体8上滑动,以便于第二输送组件2带动电芯9跨线输送,同时能够利用治具组件3带动电芯9跨输送装置输送,从而有利于提高磁悬浮输送线体的柔性。
具体实施时,第三磁悬浮驱动单元包括设于线体导轨上的第三磁悬浮定子模块以及设于第一输送组件1上的第三磁悬浮动子模块。其中,第三磁悬浮定子模块用于驱动第三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在第三磁悬浮动子模块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输送组件1沿线体导轨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于外部载体上的第一输送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的第二输送组件,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治具组件;
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之间的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与所述治具组件之间的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所述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治具组件在第二输送组件上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悬浮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上的第一磁悬浮定子模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第一磁悬浮动子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导轨;
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一滚轮;
所述第一导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滚轮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能够使所述第二输送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第二磁悬浮定子模块,以及设于所述治具组件上的第二磁悬浮动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设于第二板体上的第二导轨;
所述治具组件包括第三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板体上的第二滚轮;
所述第二导轨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滚轮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能够使所述治具组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电池包,以及自动充电组件;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第二磁悬浮驱动单元连接;
所述自动充电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公头组件,以及相对于所述外部载体固定设置的母头组件;
所述公头组件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所述公头组件随所述第二输送组件滑动,能够使所述公头组件与所述母头组件对接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上的公头支座,以及滑动设于所述公头支座上的公头接线端子;
所述母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外部载体一侧的母头支座,以及设于所述母头支座上的母头接线端子;
所述公头组件通过所述公头接线端子与所述母头组件的所述母头接线端子对接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头接线端子滑动设于所述母头支座上,所述母头支座上设有与所述母头接线端子连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母头接线端子相对于所述母头支座滑动,以与所述公头接线端子对接;和/或,
所述公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公头支座与所述公头接线端子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母头接线端子与所述公头接线端子对接过程中蓄能,所述弹性件释能能使所述公头接线端子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头支座上设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母头接线端子于所述母头支座上的位置。
10.一种磁悬浮输送线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悬浮输送线体包括外部载体,以及设于所述外部载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输送装置,所述外部载体为线体导轨;
所述线体导轨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之间设有第三磁悬浮驱动单元,所述第三磁悬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沿所述线体导轨滑动。
CN202322367780.0U 2023-08-31 2023-08-31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Active CN220299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7780.0U CN220299746U (zh) 2023-08-31 2023-08-31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7780.0U CN220299746U (zh) 2023-08-31 2023-08-31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9746U true CN220299746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6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67780.0U Active CN220299746U (zh) 2023-08-31 2023-08-31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9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345961A1 (en) Battery cell inser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1272767A (zh) 电芯侧面检测装置及外观检测设备
CN220299746U (zh) 磁悬浮输送装置及磁悬浮输送线体
CN110052751A (zh) 自动传输焊接装置
CN218808944U (zh) 上下料装置
CN215358496U (zh) 一种无线自动充电式动力电池专用夹爪
CN113655329B (zh) 一种充电器的性能自动测试装置
CN113104563B (zh) 一种装载治具以及治具回流装置
CN216104386U (zh) 一种移载平台及生产线
CN114212513A (zh) 光伏接线盒传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CN210914317U (zh) 充电头上料设备
CN207303061U (zh) 一种硅片批量影像定位装置
CN215755210U (zh) 玻璃搬运装置和玻璃生产线
CN220787120U (zh) 一种柔性输送小车用轨道
CN215248686U (zh) 线缆全自动夹持输送机构
KR20100046257A (ko) 팰릿 이송 설비
CN220131782U (zh) 移载机器人
CN217920318U (zh) 一种磁吸式移载机
CN216541523U (zh) 焊接片上料装置
CN219325253U (zh) 电芯夹爪及电芯移动设备
CN211337439U (zh) 测试仓储装置
CN219598407U (zh) 电芯壳体顶盖预焊满焊一体化焊接设备
CN211442019U (zh) 电池插拔机构
CN216546453U (zh) 一种用于升降滑板的柔性供电装置
CN218464726U (zh) 一种耳罩装配线治具往复运输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