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8604U -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8604U
CN220298604U CN202321695781.1U CN202321695781U CN220298604U CN 220298604 U CN220298604 U CN 220298604U CN 202321695781 U CN202321695781 U CN 202321695781U CN 220298604 U CN220298604 U CN 220298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guiding groove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57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帅
刘衡
刘彦梅
李伟
郑颢
孙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57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8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8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8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B柱防撕裂结构包括侧围外板、门槛加强板、B柱内板以及B柱加强板;门槛加强板和B柱加强板均安装在侧围外板上,B柱加强板的下部连接门槛加强板,B柱内板安装在B柱加强板的内侧;B柱加强板上凹陷形成间隔分布的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均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中B柱开始变形时,由于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处的结构比较薄弱,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会优先B柱加强板的其他部位变形,避免了B柱加强板因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以外的部位变形过大而导致钣金开裂的事故,提高了车辆的侧碰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B柱加强板是汽车顶盖和地板间支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安装汽车后门的重要支撑结构。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加强板总成起着保护乘员舱安全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若采用低延伸率热成型钢制备B柱加强板,其防撞性能较差,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时,容易产生钣金开裂现象,甚至会导致B柱完全断裂,进而产生降级并影响生存空间;而若采用高延伸率低强度材料制备B柱加强板,为了防止钣金开裂则整车需要增加较多重量,且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车辆B柱防撞性能较差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柱防撕裂结构,包括侧围外板、门槛加强板、B柱内板以及B柱加强板;所述门槛加强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均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上,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部连接所述门槛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安装在所述B柱加强板的内侧;
所述B柱加强板上凹陷形成间隔分布的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所述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均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均朝向所述B柱内板凹陷。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车门铰链的铰链安装部,所述铰链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上设有朝向所述侧围外板凸出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且穿过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
所述第一诱导槽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上方;所述凸筋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上方的第一凸筋和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下方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筋的凸出高度;
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二凸筋上的B柱下加强板;所述B柱下加强板位于所述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上还设有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焊接边;所述B柱内板以及所述B柱下加强板均与所述焊接边焊接;
所述B柱下加强板远离所述焊接边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凸筋之间的距离为30mm~40mm。
可选地,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B柱内板上且连接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后门板内板。
可选地,所述B柱内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孔;沿车身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与所述B柱内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0mm。
可选地,所述B柱内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有防开裂翻边。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加强板上设有用于焊接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加强板的至少两排焊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的宽度范围为[90mm,110mm];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的凹陷深度范围为[15mm,25mm]。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B柱防撕裂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B柱加强板上凹陷形成间隔分布的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所述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均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当车辆发生碰撞,车辆B柱开始变形时,由于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会优先B柱加强板的其他部位变形,从而所述B柱加强板除去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以外的部位的应变将相对降低,避免了所述B柱加强板因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以外的部位变形过大而导致钣金开裂的事故,提高了车辆的侧碰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从车辆内部观看B柱防撕裂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从车辆外部观看B柱防撕裂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从车辆外部观看B柱防撕裂结构去除B柱加强板的部分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侧围外板;2、门槛加强板;3、B柱内板;31、安装孔;4、B柱加强板;41、第一诱导槽;42、第二诱导槽;43、铰链安装部;44、第一凸筋;45、第二凸筋;46、焊接边;5、后门板内板;6、B柱下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地,本申请中描述的“上”即为车辆的上方,“下”即为车辆的下方,“前”即为车辆的前方,“后”即为车辆的后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柱防撕裂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门槛加强板2、B柱内板3以及B柱加强板4;所述门槛加强板2和所述B柱加强板4均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1上,所述B柱加强板4的下部连接所述门槛加强板2,所述B柱内板3安装在所述B柱加强板4的内侧;可以理解地,所述B柱加强板4上端连接所述侧围外板1,所述B柱加强板4的下端连接所述门槛加强板2,所述B柱内板3贴合在所述B柱加强板4的内表面;所述侧围外板1、所述门槛加强板2、所述B柱内板3以及所述B柱加强板4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细致赘述。
所述B柱加强板4上凹陷形成间隔分布的第一诱导槽41和第二诱导槽42;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第二诱导槽42均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诱导槽41和第二诱导槽42均朝向所述B柱内板3凹陷。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4上,且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均贯穿车辆B柱,且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均朝向车体内部的方向凹陷。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B柱加强板4上凹陷形成间隔分布的第一诱导槽41和第二诱导槽42,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第二诱导槽42均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当车辆发生碰撞,车辆B柱开始变形时,由于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会优先B柱加强板4的其他部位变形,从而所述B柱加强板4除去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以外的部位的应变将相对降低,避免了因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以外的部位变形过大而导致钣金开裂的事故,提高了车辆的侧碰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B柱加强板4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车门铰链的铰链安装部43,所述铰链安装部43位于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诱导槽41位于所述铰链安装部43的上方,所述第二诱导槽42位于所述铰链安装部43的下方;车门铰链安装在所述铰链安装部43上后,所述B柱对应于铰链安装部43的位置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远离所述铰链安装部43,从而避免了较硬的所述铰链安装部43影响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形变,进而保证了车辆碰撞时,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形变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B柱加强板4上设有朝向所述侧围外板1凸出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且穿过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可以理解地,所述凸筋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B柱加强板4上,且所述凸筋朝向外侧凸起。
所述第一诱导槽41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42上方;所述凸筋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42上方的第一凸筋44和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42下方的第二凸筋45,所述第一凸筋44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筋45的凸出高度;可以理解地,对于MPV车型,所述凸筋的底部(也即所述第二凸筋45)的凸起角度变缓,导致所述B柱加强板4的下部(也即所述第二诱导槽42下方的B柱加强板4)相对较软,所述B柱加强板4的上部(也即述第二诱导槽42上方的B柱加强板4)相对较硬,那么所述B柱的下部更加容易因变形过大而发生撕裂。
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二凸筋45上的B柱下加强板6;所述B柱下加强板6位于所述B柱加强板4和B柱内板3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B柱下加强板6包覆在凸起高度较小的所述第二凸筋45上,从而增加了所述B柱加强板4的底部强度(也即,增加了位于所述第二凸筋45下方的所述B柱加强板4的强度),避免了所述B柱加强板4下部因变形过大而发生撕裂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B柱加强板4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诱导槽41和第二诱导槽42,且在所述B柱加强板4底部薄弱的位置加装有所述B柱下加强板6,进一步保证了车辆B柱受到侧碰时,第一诱导槽41和第二诱导槽42的部位优先发生变形,进一步降低了B柱加强板4发生撕裂的事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B柱加强板4上还设有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焊接边46;所述B柱内板3以及所述B柱下加强板6均与所述焊接边46焊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焊接边46设置在所述B柱的后侧。
所述B柱下加强板6远离所述焊接边46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凸筋45之间的距离为30mm~40mm(例如,可以为30mm、35mm以及40mm等)。本实施例中,所述B柱下加强板6的前端延伸到所述B柱加强板4的中间部位,在保证了所述B柱下加强板6可以增强所述B柱加强板4下部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该B柱防撕裂结构的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B柱内板3上且连接所述门槛加强板2的后门板内板5。可以理解地,所述后门板内板5连接在所述B柱内板3的内表面且位于所述B柱内板3的下方,所述后门板内板5的设计,提高了车辆后门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B柱内板3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孔31;沿车身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孔31的边缘与所述B柱内板3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0mm。可以理解地,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安装孔31的孔边缘与B柱内板3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mm,在车辆发生侧碰时,避免了所述B柱内板3因在安装孔31处的宽度过小而出现撕裂的事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B柱内板3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的边缘设有防开裂翻边。可以理解地,所述翻边的设计,使得所述安装孔31的边缘不会出现裂缝等现象,在车辆发生侧碰时,避免了所述B柱内板3在所述安装孔31处出现撕裂的事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B柱加强板4和所述门槛加强板2上设有用于焊接所述B柱加强板4和所述门槛加强板2的至少两排焊点(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地,每一排的焊点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所述B柱加强板4和所述门槛加强板2通过至少两排焊点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了所述B柱加强板4和所述门槛加强板2之间不会出现因所有焊点断裂而出现碰撞降级的事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宽度范围为[90mm,110mm],也即,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宽度均大于或者等于90mm,且均小于或者等于110mm;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凹陷深度范围为[15mm,25mm],也即,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凹陷深度均大于或者等于15mm,且均小于或者等于25mm。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宽度是指,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宽度。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的深度和宽度的设计,保证了所述第一诱导槽41和所述第二诱导槽42在车辆碰撞时的形变量。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B柱防撕裂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门槛加强板、B柱内板以及B柱加强板;所述门槛加强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均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上,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部连接所述门槛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安装在所述B柱加强板的内侧;
所述B柱加强板上凹陷形成间隔分布的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所述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均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诱导槽和第二诱导槽均朝向所述B柱内板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车门铰链的铰链安装部,所述铰链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上设有朝向所述侧围外板凸出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且穿过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
所述第一诱导槽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上方;所述凸筋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上方的第一凸筋和位于所述第二诱导槽下方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筋的凸出高度;
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二凸筋上的B柱下加强板;所述B柱下加强板位于所述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上还设有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焊接边;所述B柱内板以及所述B柱下加强板均与所述焊接边焊接;
所述B柱下加强板远离所述焊接边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凸筋之间的距离为30mm~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B柱内板上且连接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后门板内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孔;沿车身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与所述B柱内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卷收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有防开裂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加强板上设有用于焊接所述B柱加强板和所述门槛加强板的至少两排焊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B柱防撕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的宽度范围为[90mm,110mm];所述第一诱导槽和所述第二诱导槽的凹陷深度范围为[15mm,25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B柱防撕裂结构。
CN202321695781.1U 2023-06-29 2023-06-29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298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5781.1U CN220298604U (zh) 2023-06-29 2023-06-29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5781.1U CN220298604U (zh) 2023-06-29 2023-06-29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8604U true CN220298604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5781.1U Active CN220298604U (zh) 2023-06-29 2023-06-29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8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7372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EP2310246B1 (en) Pillar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115878A (en) Hood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JP2007083830A (ja) 車体上部構造
CN112660244B (zh) 一种偏置碰防撞车体结构
CN103625554A (zh) 用于车身的增强单元
CN112937697B (zh) 一种纵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US10293862B1 (en) Side sill assembly reinforced with a tube and box-shaped brackets
CN220298604U (zh)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CN210555169U (zh) 门槛梁及车辆
US20180244317A1 (en) Automobile front body structure
KR102067746B1 (ko) 측부 충격의 경우에 중앙 필러 구조물의 변형을 안내할 수 있는 추가 보강부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4295849U (zh) 后防撞梁的安装结构
JP4431161B2 (ja)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US8079638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4248674A (zh) 能够减小碰撞变形的汽车座椅骨架
CN215513564U (zh) 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147902B (zh) 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249631U (zh) 车门结构及车辆
CN113968281A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20220929U (zh)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CN221119522U (zh) 一种后车门锁保护板及车辆
CN216468089U (zh) 一种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18877398U (zh) 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0437271U (zh) 一种前轮罩上加强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