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0929U -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0929U
CN220220929U CN202321506579.XU CN202321506579U CN220220929U CN 220220929 U CN220220929 U CN 220220929U CN 202321506579 U CN202321506579 U CN 202321506579U CN 220220929 U CN220220929 U CN 220220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hicle
fender
protective structure
platform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65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65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0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0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0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该防护结构能使翼子板不会阻碍车门打开,从而能保证车上成员及时逃生、安全性能更好。这种防护结构应用于车辆,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其中第二板件靠近第一板件的侧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导向沉台结构,导向沉台结构位于第一板件的内侧,导向沉台结构与第二板件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翼子板与车门的配合结构中,在发生碰撞后翼子板后移变形会卡入车门后侧,阻碍车门打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翼子板是安装在汽车左右前轮上方且凸出于轮眉的一块钣金材料,也称为叶子板,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等溅到车厢的底部、影响车辆运行。
现有翼子板与车门的配合结构一般是,翼子板与车门的边缘对齐,在车辆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翼子板容易受力变形,而这种配合结构的翼子板在发生变形后,容易插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的位置,进而阻碍车门的打开路径,导致车门无法正常打开,影响车上成员逃生,具有较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翼子板与车门的配合结构中,在发生碰撞后翼子板容易阻碍车门打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在发生碰撞后翼子板不会阻碍车门打开、能保证车上成员及时逃生、安全性能好的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结构,用于车辆,包括:
第一板件;
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靠近所述第一板件的侧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导向沉台结构,所述导向沉台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内侧,所述导向沉台结构与所述第二板件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连接。
作为上述防护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板件在靠近所述导向沉台结构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加强沉台结构,所述导向沉台结构与所述加强沉台结构平滑过渡连接。
作为上述防护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板件包括内板和位于所述内板外侧的外板,所述加强沉台结构设置于所述内板上,所述加强沉台结构的凸出部与所述外板贴合设置。
作为上述防护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出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板厚度的三倍。
作为上述防护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出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5mm。
作为上述防护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沉台结构远离所述导向沉台结构的一侧与所述内板的其他部分也平滑过渡连接。
作为上述防护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沉台结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
作为上述防护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沉台结构与所述第一板件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一种车身钣金总成,包括上述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中的第一板件为翼子板,所述第二板件为车门板。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防护结构或者包括上述的车身钣金总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结构,用于车辆,该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二板件靠近第一板件的侧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导向沉台结构,导向沉台结构位于第一板件的内侧,导向沉台结构与第二板件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连接。通过设置导向沉台结构,在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如果第一板件发生向后的变形,导向沉台结构可对第一板件进行向外侧的导向,使第一板件向外侧移动,而不会插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因而不会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逃生,安全性能更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结构,第二板件在靠近导向沉台结构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加强沉台结构,导向沉台结构与加强沉台结构平滑过渡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沉台结构能够增强第二板件的结构强度,确保在第二板件向后变形时,导向沉台结构可以支撑第二板件并将其向外导出,提高防护结构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结构,其中第二板件包括内板和位于内板外侧的外板,加强沉台结构设置于内板上,加强沉台结构的凸出部与外板贴合设置。上述结构设置,在不影响车体整体外观的情况下,第二板件的导向沉台结构具有对第一板件的向外导向作用,保证车门正常开启,提高安全性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钣金总成,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中的第一板件为翼子板,第二板件为车门板,在车辆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如果翼子板发生向后的变形,导向沉台结构可对翼子板进行向外侧的导向,使翼子板向外侧移动,而不会插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因而不会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逃生,安全性能更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结构或者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钣金总成,在车辆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如果翼子板发生向后的变形,导向沉台结构可对翼子板进行向外侧的导向,使翼子板向外侧移动,而不会插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因而不会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逃生,安全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板件;2、第二板件;201、内板;202、外板;3、导向沉台结构;4、加强沉台结构;5、翼子板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结构的优选实施例。该防护结构应用于车辆,在车辆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翼子板变形后不会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进行逃生,安全性能更好,能确保车上乘客的安全。
这种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在第二板件2靠近第一板件1的侧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导向沉台结构3,导向沉台结构3位于第一板件1的内侧,并且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二板件2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均安装于车身、属于车身钣金总成的一部分,具体的,第一板件1为翼子板,第二板件2为车门板,优选的,第二板件2为前车门板,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A侧为车身外侧,B侧为车身内侧,第一板件1的内侧设置有翼子板加强板5,翼子板加强板5的一端与第一板件1连接,翼子板加强板5的另一端自第一板件1向内侧延伸,翼子板加强板5用于增强翼子板的结构强度,以增强其抗冲击能力。进一步的,在第一板件1靠近第二板件2的侧边位置,翼子板与翼子板加强板5进行包边连接,以增加翼子板边缘结构处的平滑度和美观性。第二板件2包括内板201和外板202,外板202位于内板201的外侧,外板202的外表面与第一板件1的外表面齐平,以使车身整体平滑、美观。内板201和外板20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其中内板201为具有一定厚度,其厚度为t。
进一步的,导向沉台结构3设置于第二板件2靠近第一板件1的侧边处,导向沉台结构3由内板201和外板202共同形成,导向沉台结构3的位置相对于外板202的外表面来说向内凹进,导向沉台结构3为翼子板向后变形(后移变形)的导向结构,向后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向沉台结构3能避免在翼子板发生后移变形后、插入车门内侧,从而造成车门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
进一步的,外板202在导向沉台结构3处对内板201进行包边连接,以使结构平滑、美观。导向沉台结构3位于第一板件1的内侧位置,且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近似于平行设置,并且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进一步的,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即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的间距H≥5mm,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的间距优选为5mm,即H=5mm。
进一步的,在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之间的间隙位置处(或者称为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的搭接位置处)还可以设置防尘条,以将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之间的间隙封堵住,使尘土不会从该间隙处进入车内,从而增加车门的密封性,提升乘车体验。
进一步的,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二板件2的其他部分是平滑过渡连接的,即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二板件2的其他部分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折痕,而是通过弧形面或曲面平滑过渡的,这种结构设计能增加第二板件2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力,使第二板件2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导向沉台结构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即导向沉台结构3的宽度W≥10mm,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沉台结构3的宽度等于外板202对内板201的包边宽度。优选的,导向沉台结构3的宽度等于10mm,即W=10mm。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二板件2的结构强度,第二板件2在靠近导向沉台结构3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加强沉台结构4,导向沉台结构3与加强沉台结构4平滑过渡连接。具体的,加强沉台结构4设置于内板201上,加强沉台结构4为朝向内侧的敞口结构,加强沉台结构4具有朝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但该凸出部与外板202位置齐平、并不会凸出于车身表面,加强沉台结构4的凸出部与外板202贴合设置。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加强沉台结构4的宽度大于导向沉台结构3的宽度。
进一步的,导向沉台结构3与加强沉台结构4平滑过渡连接,即导向沉台结构3与加强沉台结构4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折痕,而是通过弧形面或曲面平滑过渡的,这种结构设计能进一步增加第二板件2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力、使其结构强度更好,使第二板件2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加强沉台结构4远离导向沉台结构3的一侧与内板201的其他部分也平滑过渡连接,即加强沉台结构4远离导向沉台结构3的一侧与内板201的其他部分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折痕,而是通过弧形面或曲面平滑过渡的,这种结构设计能进一步增加第二板件2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力、使其结构强度更好,使第二板件2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加强沉台结构4的凸出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内板201厚度的三倍。内板201的厚度为t,凸出部的深度为T,T≥3t。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的深度等于内板201厚度的三倍,即T=3t。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的防护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结构的防护过程进行详细叙述:
当车辆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如果第一板件1(即翼子板)发生向后移动的变形,导向沉台结构3会阻止第一板件1插入车门后方,并且导向沉台结构3会向外侧(图中A侧)导向第一板件1,使第一板件1向第二板件2的外侧滑出,而第一板件1滑出到第二板件2的外侧后,第一板件1的所在位置不会影响第二板件2(即车门板)的正常开启,车上成员可以及时打开车门,从车上逃生。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身钣金总成,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结构,防护结构中的第一板件1为翼子板,第二板件2为车门板,具体为前车门板。
防护结构中的导向沉台结构3为翼子板向后变形(后移变形)的导向结构,当车辆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如果翼子板发生向后的变形(即后移变形),导向沉台结构可对翼子板进行向外侧的导向,使翼子板向外侧移动、滑出,翼子板不会插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车门后侧位置)的位置,因而不会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逃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防护结构中的加强沉台结构4能够增强车门板的结构强度,特别是车门板靠近导向沉台结构3处的结构强度,提高车门板的承载力和抗冲击力,当翼子板发生向后变形时,加强沉台结构4能对导向沉台结构3进行有力支撑,使导向沉台结构3能可靠地支撑住翼子板的向后移动,使翼子板向外侧滑出移动,使翼子板不会进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车门后侧位置)的位置,从而保证车门不会被卡住,保证车门能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逃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当然,本实施例的车身钣金总成还包括现有车身钣金总成都具有的其他板材结构,由于本实施例不涉及,故此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结构或者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钣金总成。其中,防护结构中的第一板件1为翼子板,第二板件2为车门板,具体为前车门板。
防护结构中的导向沉台结构3为翼子板向后变形(后移变形)的导向结构,当车辆发生正碰或追尾碰撞后,如果翼子板发生向后的变形(即后移变形),导向沉台结构可对翼子板进行向外侧的导向,使翼子板向外侧移动、滑出,翼子板不会插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车门后侧位置)的位置,因而不会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逃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防护结构中的加强沉台结构4能够增强车门板的结构强度,特别是车门板靠近导向沉台结构3处的结构强度,提高车门板的承载力和抗冲击力,当翼子板发生向后变形时,加强沉台结构4能对导向沉台结构3进行有力支撑,使导向沉台结构3能可靠地支撑住翼子板的向后移动,使翼子板向外侧滑出移动,使翼子板不会进入车门与侧围外板之间(车门后侧位置)的位置,从而保证车门不会被卡住,保证车门能正常开启,使车上成员能及时打开车门逃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当然,本实施例的车辆还包括现有车辆都具有的其他结构和装置,由于本实施例不涉及,故此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设计或使用需要,导向沉台结构3与第一板件1的间距H还可为6mm、8mm、10mm等。同样的,导向沉台结构3的宽度W还可为11mm、12mm、14mm等。同样的,加强沉台结构4的凸出部的深度T还可为内板201厚度t的四倍、五倍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内板201采用铝制门内板时,加强沉台结构4的凸出部的深度T大于或等于5mm,如5mm、6mm、8mm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防护结构,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件(1);
第二板件(2),所述第二板件(2)靠近所述第一板件(1)的侧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导向沉台结构(3),所述导向沉台结构(3)位于所述第一板件(1)的内侧,所述导向沉台结构(3)与所述第二板件(2)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2)在靠近所述导向沉台结构(3)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加强沉台结构(4),所述导向沉台结构(3)与所述加强沉台结构(4)平滑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2)包括内板(201)和位于所述内板(201)外侧的外板(202),所述加强沉台结构(4)设置于所述内板(201)上,所述加强沉台结构(4)的凸出部与所述外板(202)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板(201)厚度的三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沉台结构(4)远离所述导向沉台结构(3)的一侧与所述内板(201)的其他部分也平滑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沉台结构(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沉台结构(3)与所述第一板件(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9.一种车身钣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中的第一板件(1)为翼子板,所述第二板件(2)为车门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结构或者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钣金总成。
CN202321506579.XU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20220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6579.XU CN220220929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6579.XU CN220220929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0929U true CN220220929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6579.XU Active CN220220929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0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4264B2 (ja) 自動車のピラー構造
US697673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2221238B1 (en) A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JP5001907B2 (ja) 車両のロック部構造
CN211731584U (zh) 一种车辆的前舱总成及具有该前舱总成的车辆
CN214450199U (zh) 一种汽车尾门门框
CN220220929U (zh)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CN113165702B (zh) 机动车辆的前立柱加强件
CN213799905U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CN212500670U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12590941A (zh)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CN208745794U (zh) 一种座椅横梁的搭接结构及汽车
JP3437754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ドア構造
CN113968281A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8986319U (zh) 车辆及其零面差车门组件
CN215513564U (zh) 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367349U (zh) 一种汽车中门防撞梁总成
JP3519788B2 (ja) 自動車のリヤフロア部側面衝突対策構造
CN219339162U (zh) 一种货箱盖板组件和汽车
JP2603707Y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CN213007531U (zh) 车门腰线的加强件、车门和车辆
CN220298604U (zh) B柱防撕裂结构及车辆
CN220199425U (zh) 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2149041U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6805080U (zh) 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