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3514U -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3514U
CN220293514U CN202321687145.4U CN202321687145U CN220293514U CN 220293514 U CN220293514 U CN 220293514U CN 202321687145 U CN202321687145 U CN 202321687145U CN 220293514 U CN220293514 U CN 220293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turbulent flow
flow channel
lower cover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71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杨勤
刘同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71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3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3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3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杯体组件和电机,所述杯体组件包括粉碎杯和盖合于粉碎杯的杯盖组件,所述粉碎杯内设有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和投料盖组件,所述杯盖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盖组件安装于所述投料口;所述投料盖组件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设于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的扰流盖,所述上盖设有出气孔,所述下盖设有进气孔,所述扰流盖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之间设有弯曲的扰流流道,所述扰流流道分别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连通。本申请通过形成弯曲的扰流流道,可延长噪音传播路径,增加沿途噪声能量的衰减,可增加声波的反射、折射,增大声波传播阻力,可有效衰减排气噪音,降低传到外部的噪音大小。

Description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品加工机,粉碎杯的杯盖包括两种:一种是杯盖直接封闭粉碎杯的杯口,投料时需打开杯盖才能进行,另一种是杯盖上设有投料口和与之配合的投料盖,投料时只需打开投料盖即可,方便操作,并且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户可随时打开投料盖进行加料,更利于用户操作。
现有的投料盖方案,为避免噪音过大,投料盖采用组合式结构,避免采用单层盖时隔音效果差,投料盖通常包括上盖、下盖、上盖密封圈和下盖密封圈,使用时,先将上盖密封圈装于上盖,然后将下盖密封圈装于下盖,然后将上盖和下盖扣合,涉及的配件数目多,导致装配复杂,且上盖与下盖组合形成的投料盖,气流沿投料盖排出过程中,气流直接穿过投料盖内部排出,气流流动路径短,使得气流排出时携带的噪音较大,产品降噪性能差,难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层投料盖的结构和装配复杂且降噪效果不明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在优化投料盖组成的基础上,改进投料盖内部的气流流道,旨在排气的同时降低气流传播噪音,以达到提升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杯体组件和电机,所述杯体组件包括粉碎杯和盖合于粉碎杯的杯盖组件,所述粉碎杯内设有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和投料盖组件,所述杯盖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盖组件安装于所述投料口;所述投料盖组件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设于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的扰流盖,所述上盖设有出气孔,所述下盖设有进气孔,所述扰流盖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之间设有弯曲的扰流流道,所述扰流流道分别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降噪的食品加工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扰流流道包括设于所述扰流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第一扰流流道以及设于所述扰流盖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第二扰流流道;所述第一扰流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扰流流道的下方,所述第一扰流流道和所述第二扰流流道相错位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扰流流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扰流流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所述扰流盖包括扰流盖主体和沿扰流盖主体底部向下延伸的扰流筋,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盖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一过流间隙。
所述扰流筋底部设有交替连接的凸部与凹部,所述凸部抵接于所述下盖的底壁,所述凹部与所述下盖的底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流间隙;或者所述扰流盖主体卡接于所述下盖的内侧壁,所述扰流筋相对于所述下盖的底壁悬空设置。
所述上盖包括上盖主体和沿上盖主体底部向下延伸的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扰流盖顶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流间隙。
所述挡筋相对于所述扰流盖顶部悬空设置。
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扰流流道,所述挡筋内侧形成所述第二扰流流道;所述扰流盖主体位于所述扰流筋内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扰流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所述第二扰流流道连通。
所述扰流筋内侧形成所述第一扰流流道,所述挡筋、所述扰流盖以及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扰流流道;所述扰流盖主体位于所述扰流筋外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扰流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所述第二扰流流道连通。
所述下盖上端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下盖下端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上盖扣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扰流盖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径向收缩。
所述上盖具有顶壁和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下盖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在双层投料盖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扰流盖,可优化投料盖内部气流流道,通过形成弯曲的扰流流道,气流沿投料盖排出过程中,可延长噪音传播路径,增加沿途噪声能量的衰减,以及可增加声波的反射、折射,增大声波传播阻力,因而可有效衰减排气噪音,降低传到外部的噪音大小,从而愉悦用户体验。由于上盖和下盖之间有充足的空间,在两者之间增加扰流盖,可充分利用上下盖之间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且相较于分别在上盖和下盖装设密封圈的方案,本申请安装扰流盖更加简单,使得投料盖拆装更加便捷,方便了用户对其进行清洗等操作。
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扰流流道包括设于所述扰流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第一扰流流道以及设于所述扰流盖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第二扰流流道;所述第一扰流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扰流流道的下方,所述第一扰流流道和所述第二扰流流道相错位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扰流流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扰流流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扰流流道和第二扰流流道,气流可沿进气孔-第一扰流流道-第二扰流流道-出气孔的路径流动并排出,气流经过两次迂回,可进一步延长噪音的传播路径,增加吸音面积,从而提升降噪效果。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扰流盖包括扰流盖主体和沿扰流盖主体底部向下延伸的扰流筋,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盖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一过流间隙;由此,通过形成第一过流间隙,可使扰流筋内侧和外侧(即扰流筋和下盖之间的空间)连通,为气流排出提供了条件,保证了排气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扰流筋底部设有交替连接的凸部与凹部,所述凸部抵接于所述下盖的底壁,所述凹部与所述下盖的底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流间隙;由此,通过优化扰流盖的造型,使扰流筋底部呈波浪造型,利用扰流筋自身的形态形成第一过流间隙,可避免专门使扰流筋与下盖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时需要增高扰流盖的安装位置或缩短扰流筋的长度,而由此会造成投料盖整体轴向尺寸大或扰流筋太短时不利于第一扰流流道的形成而影响气流迂回效果。
优选的,所述扰流盖主体卡接于所述下盖的内侧壁,所述扰流筋相对于所述下盖的底壁悬空设置;由此,扰流盖安装到位时,扰流筋与下盖的底壁之间自然形成第一过流间隙,保证了气流排出的可靠性。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上盖包括上盖主体和沿上盖主体底部向下延伸的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扰流盖顶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流间隙;由此,通过形成第二过流间隙,可使挡筋内侧和外侧连通,为气流排出提供了条件,保证了排气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挡筋相对于所述扰流盖顶部悬空设置;由此,投料盖装配完成后,挡筋与扰流盖顶部之间自然形成第二过流间隙,保证了气流排出的可靠性。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扰流流道,所述挡筋内侧形成所述第二扰流流道;所述扰流盖主体位于所述扰流筋内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扰流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所述第二扰流流道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流道位于第二扰流流道的径向外侧,气流流动路径为:气流通过进气孔流入第一扰流流道,气流在第一扰流流道内经过第一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一过流间隙流入扰流筋内侧,气流通过连通孔流入第二扰流流道,气流在第二扰流流道内经过第二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二过流间隙流至挡筋的外侧,最后通过出气孔排至大气中;在此过程中,噪音经过不断地曲折迂回,可极大消耗噪声能量,且声波传播方向不断变化使声波相互干涉消减,可极大的降低噪音,提升投料盖的隔音降噪性能。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扰流筋内侧形成所述第一扰流流道,所述挡筋、所述扰流盖以及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扰流流道;所述扰流盖主体位于所述扰流筋外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扰流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所述第二扰流流道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流道位于第二扰流流道的径向内侧,气流流动路径为:气流通过进气孔流入第一扰流流道,气流在第一扰流流道内经过第一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一过流间隙流至扰流筋的外侧,气流通过连通孔流入第二扰流流道,气流在第二扰流流道内经过第二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二过流间隙流至挡筋的内侧,最后通过出气孔排至大气中;在此过程中,噪音经过不断地曲折迂回,可极大消耗噪声能量,且声波传播方向不断变化使声波相互干涉消减,可极大的降低噪音,提升投料盖的隔音降噪性能。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盖上端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下盖下端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上盖扣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扰流盖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径向收缩;由此,装配时,先将扰流盖装入第二安装腔,然后扣合上盖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下盖下端适配于投料口,可方便插入投料口,下盖上端的径向尺寸相对较大,可加强对投料口的封闭作用,以进一步阻止噪音从该位置传出,从而优化降噪。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具有顶壁和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下盖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由此,上盖与下盖扣合之后,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重叠的位置可形成双层壁结构,可防止漏气,使得蒸汽只能沿既定的路径排出,且能够进一步阻止噪音从该位置传出,加强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杯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投料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扰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下的扰流流道的排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扰流流道的排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粉碎杯,11-粉碎刀,12-杯盖,121-投料口,13-投料盖组件,14-上盖,15-下盖,16-扰流盖,141-出气孔,151-进气孔,17-第一扰流流道,18-第二扰流流道,161-扰流盖主体,162-扰流筋,163-第一过流间隙,164-凸部,165-凹部,166-连通孔,142-上盖主体,143-挡筋,144-第二过流间隙,152-第一安装腔,153-第二安装腔,154-支撑部,145-第一侧壁,146-顶壁,155-第二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的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杯体组件和电机,杯体组件包括粉碎杯10和盖合于粉碎杯10的杯盖组件,粉碎杯10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11,杯盖组件包括杯盖12和投料盖组件13,杯盖12设有投料口121,投料盖组件13安装于投料口121;投料盖组件13包括上盖14、下盖15以及设于上盖14与下盖15之间的扰流盖16,上盖14设有出气孔141,下盖15设有进气孔151,扰流盖16与上盖14及下盖15之间设有弯曲的扰流流道,扰流流道分别与进气孔151和出气孔141连通。
尽管本申请附图仅示意了杯体组件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主机和电机均为食品加工机中常见的组成结构,两者的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的方案,本申请在此不再过多展开。杯体组件与主机可拆卸安装,或者杯体组件与主机为一体式结构(免手洗机型)。电机可安装于主机内,也可以直接固定于杯体组件的下方,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投料盖组件13采用三层结构,在未增加过多的结构件/配件、且未增加过多的装配步骤的前提下,可优化投料盖内部气流流道,通过形成弯曲的扰流流道,气流沿投料盖排出过程中,可延长噪音传播路径,增加沿途噪声能量的衰减,以及可增加声波的反射、折射,增大声波传播阻力,因而可有效衰减排气噪音,降低传到外部的噪音大小,从而愉悦用户体验。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扰流流道包括设于扰流盖16和下盖15之间的第一扰流流道17以及设于扰流盖16和上盖14之间的第二扰流流道18;第一扰流流道17位于第二扰流流道18的下方,第一扰流流道17和第二扰流流道18相错位布置且相互连通,第一扰流流道17与进气孔151连通,第二扰流流道18与出气孔141连通。
通过设置第一扰流流道17和第二扰流流道18,气流可沿进气孔151-第一扰流流道17-第二扰流流道18-出气孔141的路径流动并排出,气流经过两次迂回,可进一步延长噪音的传播路径,增加吸音面积,从而提升降噪效果。
第一扰流流道17和第二扰流流道18相错位布置,是指两个流道在径向方向上存在错位,可避免两者沿同一竖直方向排布时,气流直吹排出时将带出较大的噪音,且无法形成迂回路径,不利于降噪。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扰流盖16包括扰流盖主体161和沿扰流盖主体161底部向下延伸的扰流筋162,扰流筋162与下盖15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一过流间隙163。
如图6和图7,气流沿第一扰流流道17迂回之后需要通过第一过流间隙163流向第二扰流流道18,因而第一过流间隙163的设置可确保气流顺利流动并最终排出,保证了排气的可靠性。
关于第一过流间隙163的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扰流筋162底部设有交替连接的凸部164与凹部165,凸部164抵接于下盖15的底壁,凹部165与下盖15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流间隙163。在该实施例中,扰流筋162底部例如呈波浪造型,外形美观且有利于形成第一过流间隙163,由此可避免增高扰流盖16的安装位置来形成第一过流间隙163时造成投料盖整体轴向尺寸大,还可避免缩短扰流筋162的长度来形成第一过流间隙163时,不利于第一扰流流道17的形成而影响气流迂回效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扰流盖主体161卡接于下盖15的内侧壁,扰流筋162相对于下盖15的底壁悬空设置。在该实施例中,下盖15的内侧壁例如设有卡槽,可供扰流盖主体161的边缘卡合,以实现扰流盖16的固定,卡槽与扰流盖主体161相配合的高度满足,扰流筋162与下盖15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流间隙163,由此来确保正常排气。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盖14包括上盖主体142和沿上盖主体142底部向下延伸的挡筋143,挡筋143与扰流盖16顶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流间隙144。
如图6和图7,气流沿第二扰流流道18迂回之后需要通过第二过流间隙144流向出气孔141,通过设置第二过流间隙144确保了排气的可靠性。
优选的,挡筋143相对于扰流盖16顶部悬空设置。如图6所示,上盖14与下盖15例如扣合连接,挡筋143的长度满足,上盖14与下盖15装配好之后挡筋143与扰流盖16顶部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间隙144,由此来确保正常排气。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可提供如下两种扰流流道的排布。
实施例1:
扰流筋162与下盖15之间形成第一扰流流道17,挡筋内143侧形成第二扰流流道18;扰流盖主体161位于扰流筋162内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166,第一扰流流道17通过连通孔166与第二扰流流道18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流道17位于第二扰流流道18的径向外侧,气流流动路径为:气流通过进气孔151流入第一扰流流道17,气流在第一扰流流道17内经过第一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一过流间隙163流入扰流筋162内侧,气流通过连通孔166流入第二扰流流道18,气流在第二扰流流道18内经过第二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二过流间隙144流至挡筋143的外侧,最后通过出气孔141排至大气中;在此过程中,噪音经过不断地曲折迂回,可极大消耗噪声能量,且声波传播方向不断变化使声波相互干涉消减,可极大的降低噪音,提升投料盖的隔音降噪性能。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进气孔151设置在下盖15底部外边缘的区域,进气孔151设有一个或多个,例如进气孔151设有多个时,多个进气孔151沿周向间隔排布。进一步的,出气孔141设置在上盖位于挡筋143外侧的区域,出气孔141设有一个或多个。此外,进气孔151与连通孔166相错位布置,出气孔141与连通孔166相错位布置。
实施例2:
扰流筋162内侧形成第一扰流流道17,挡筋143、扰流盖16以及下盖15之间形成第二扰流流道18;扰流盖主体161位于扰流筋162外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166,第一扰流流道17通过连通孔166与第二扰流流道18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流道17位于第二扰流流道18的径向内侧,气流流动路径为:气流通过进气孔151流入第一扰流流道17,气流在第一扰流流道17内经过第一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一过流间隙163流至扰流筋162的外侧,气流通过连通孔166流入第二扰流流道18,气流在第二扰流流道18内经过第二次迂回,然后气流通过第二过流间隙144流至挡筋143的内侧,最后通过出气孔141排至大气中;在此过程中,噪音经过不断地曲折迂回,可极大消耗噪声能量,且声波传播方向不断变化使声波相互干涉消减,可极大的降低噪音,提升投料盖的隔音降噪性能。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进气孔151设置在下盖15底部靠近中心的区域,进气孔151设有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出气孔141设置在上盖靠近中心的区域,出气孔141设有一个或多个。并且,进气孔151与连通孔166相错位布置,出气孔141与连通孔166相错位布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下盖15上端设有第一安装腔152,下盖15下端设有第二安装腔153,上盖14扣合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52,扰流盖16安装于第二安装腔153;第二安装腔153相对于第一安装腔152径向收缩。
如图5、图6或图7所示,下盖15呈T型造型,装配投料盖时,先将扰流盖16装入第二安装腔153,然后扣合上盖14即可。为防止气流吹动扰流盖16发生晃动或移位,扰流盖16与下盖15之间可通过定位结构或限位结构配合,从而加强扰流盖16安装的牢靠性。上盖14与下盖15可通过相关结构扣合连接,例如,如图6所示,上盖14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145,下盖15设有水平延伸的支撑部154,第一侧壁145向下抵接支撑于支撑部154。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14与下盖15之间还可通过螺纹连接或旋扣连接等方式实现安装,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进一步的,上盖14具有顶壁146和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145,下盖15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155,第一侧壁145和第二侧壁155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侧壁155位于第一侧壁145的内侧,且第一侧壁145和第二侧壁155沿径向形成双层结构,有利于增强隔音降噪效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55位于第一侧壁145的外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45和第二侧壁155在轴向上仅部分重叠。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杯体组件和电机,所述杯体组件包括粉碎杯和盖合于粉碎杯的杯盖组件,所述粉碎杯内设有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盖组件包括杯盖和投料盖组件,所述杯盖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盖组件安装于所述投料口;所述投料盖组件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设于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的扰流盖,所述上盖设有出气孔,所述下盖设有进气孔,所述扰流盖与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之间设有弯曲的扰流流道,所述扰流流道分别与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流道包括设于所述扰流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第一扰流流道以及设于所述扰流盖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第二扰流流道;所述第一扰流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扰流流道的下方,所述第一扰流流道和所述第二扰流流道相错位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扰流流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扰流流道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盖包括扰流盖主体和沿扰流盖主体底部向下延伸的扰流筋,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盖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一过流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筋底部设有交替连接的凸部与凹部,所述凸部抵接于所述下盖的底壁,所述凹部与所述下盖的底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流间隙;或者
所述扰流盖主体卡接于所述下盖的内侧壁,所述扰流筋相对于所述下盖的底壁悬空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包括上盖主体和沿上盖主体底部向下延伸的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扰流盖顶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流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筋相对于所述扰流盖顶部悬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筋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扰流流道,所述挡筋内侧形成所述第二扰流流道;所述扰流盖主体位于所述扰流筋内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扰流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扰流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筋内侧形成所述第一扰流流道,所述挡筋、所述扰流盖以及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扰流流道;所述扰流盖主体位于所述扰流筋外侧的区域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扰流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扰流流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上端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下盖下端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上盖扣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扰流盖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
所述第二安装腔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径向收缩。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具有顶壁和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下盖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CN202321687145.4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20293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7145.4U CN22029351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7145.4U CN22029351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3514U true CN220293514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5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7145.4U Active CN22029351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3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4620B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20293514U (zh)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CN113892871A (zh) 一种洗地机
CN108980947A (zh) 吸油烟机
CN207125667U (zh) 杯盖组件及破壁机
CN212157518U (zh) 一种内进风的超声波雾化加湿器
JP3688864B2 (ja) 自動車用空気清浄器のエアインテーク構造
CN208740890U (zh) 一种洗碗机排风风道、洗碗机排风组件及洗碗机
CN107990394B (zh) 一种具有双进气结构的降噪吸油烟机
CN115530188B (zh) 一种散热效果佳的和面机
CN220695081U (zh)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CN211432776U (zh) 一种洗碗机
KR100256437B1 (ko) 전기청소기
CN220917280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09540982U (zh) 一种油烟净化一体机
CN210300698U (zh) 电饭煲
CN207778538U (zh) 吸油烟机
CN208186470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8943096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9962675U (zh)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CN216147853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消音排气盒及烹饪器具
CN216724276U (zh) 一种低噪声食品加工机
CN215687172U (zh) 一种排气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06214024U (zh)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1299647U (zh) 一种带有隔音杯盖的便携式料理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