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8367U -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8367U
CN220288367U CN202322362782.0U CN202322362782U CN220288367U CN 220288367 U CN220288367 U CN 220288367U CN 202322362782 U CN202322362782 U CN 202322362782U CN 220288367 U CN220288367 U CN 220288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chamber
return
stor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627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ui Xiang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ui Xiang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ui Xiang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ui Xiang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627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8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8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8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包括储风室与导风管,所述储风室内分隔设置进风腔和回风腔,所述进风腔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腔两侧连通若干所述导风管,若干所述导风管一一连通若干集热管,若干所述集热管连通所述回风腔,所述回风腔具有回风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将进风腔体和回风腔体都设计在一个联箱内,从而提升了保温性能,也节省了制作成本,设计了导热管导风至真空管底部,再与真空管壁接触换热,将热量带至回风腔体,带出集热器,使流经路径更长、滞留时间更长,进而热效率更高,进风腔两侧均连通有导风管,导风管一一连通集热管,增加了集热面积,使得换热效果更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风联箱主要有三款,一款是2个箱体中间采用中通的玻璃真空管,其成本较高,安装复杂,且热效率不高;另一款是普通联箱将内腔增大,插接超导玻璃热管,存在接触面积较小,热效率低,且容易炸管等问题;还有一款是采用真空管内插金属热管,上端安装翅片散热,但此款产品造价昂贵,市场接受度较低。故现有技术方案均存在不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热风联箱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套管配合,以及气流路径规划,增大接触面积和滞留时间,提升换热效果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包括储风室、导风管和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风室内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将储风室内腔等分形成进风腔和回风腔,所述进风腔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腔左右两侧连通若干所述导风管,若干所述导风管的外周套接有集热管,所述导风管与集热管一一连通,所述集热管远离储风室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集热管靠近储风室的一端为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连通所述回风腔,所述回风腔具有回风口,所述尾座对称设置在储风室的左右两侧,若干所述集热管的封闭端固装于尾座上。
在上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中,所述储风室包括外壁,所述外壁的内侧面上贴覆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侧面上贴覆内胆。
在上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中,所述储风室于所述回风腔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口,所述隔板对应若干所述通口一一开设若干接口,所述导风管穿入所述通口经过所述回风腔,使所述导风管的进口穿接所述接口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导风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储风室延伸至所述集热管的底部。
在上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中,所述回流口与所述通口之间套接密封圈形成密封卡接。
在上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中,所述导风管的边沿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嘴,所述锥形嘴抵接所述集热管内壁形成卡接定位。
在上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中,所述进风口于所述储风室的一端侧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回风口于所述储风室的另一端侧连通所述回风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回风口呈相反方向设置。
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将进风腔体和回风腔体都设计在一个联箱内,从而提升了保温性能,也节省了制作成本,设计了导热管导风至真空管底部,再与真空管壁接触换热,将热量带至回风腔体,带出集热器,使接触面积更大、流经路径更长、滞留时间更长,进而热效率更高,进风腔两侧均连通有导风管,导风管一一连通集热管,增加了集热面积,使得换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储风室;1a、保温层;1b、内胆;2、进风腔;2a、进风口;3、回风腔;3a、回风口;4、隔板;5、导风管;5a、锥形嘴;6、集热管;7、密封圈;8、尾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包括储风室1、导风管5和尾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风室1内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个隔板4,所述隔板4将储风室1内腔等分形成进风腔2和回风腔3,所述进风腔2具有进风口2a,所述进风腔2左右两侧连通若干所述导风管5,若干所述导风管5的外周套接有集热管6,所述导风管5与集热管6一一连通,所述集热管6远离储风室1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集热管6靠近储风室1的一端为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连通所述回风腔3,所述回风腔3具有回风口3a,所述尾座8对称设置在储风室1的左右两侧,若干所述集热管6的封闭端固装于尾座8上。
在本实施例中,冷空气经过进风口2a吹进进风腔2内,再流进各分支的导风管5内,再由导风管5底端的出口吹出,流进每根集热管6的环形管腔,通过真空状态的集热管6吸收太阳能热量,使集热管6管壁温度较高,空气从集热管6回流口往中间吹,直接将热量带出,加热后的空气回流至回风腔3,最后从回风口3a流出。隔板4伸入储风室1的墙壁内,从而确保进风腔2和回风腔3的绝对隔离,避免进风和出风混杂。通过尾座8对若干集热管6及导风管5形成末端支撑作用,从而保持集热管6及导风管5的竖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风室1包括外壁,所述外壁的内侧面上贴覆保温层1a,所述保温层1a的内侧面上贴覆内胆1b。通过外壁实现储风室1的外部结构,并提供内腔的支撑强度。通过保温层1a起到隔热作用,以避免换热风流发生热量损失。通过内胆1b直接接触风流,且内胆1b具有耐热性和防腐蚀性,以延长储风室1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风室1于所述回风腔3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口,所述隔板4对应若干所述通口一一开设若干接口,所述导风管5穿入所述通口经过所述回风腔3,使所述导风管5的进口穿接所述接口连通所述进风腔2,所述导风管5的出口伸出所述储风室1延伸至所述集热管6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口与所述通口之间套接密封圈7形成密封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管5的边沿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嘴5a,所述锥形嘴5a抵接所述集热管6内壁形成卡接定位。通过锥形嘴5a的扩张形态内撑集热管6,形成导风管5的固定,同时利用外扩辐射状结构导向气流,进一步优化气量周向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换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2a于所述储风室1的一端侧连通所述进风腔2,所述回风口3a于所述储风室1的另一端侧连通所述回风腔3,所述进风口2a与所述回风口3a呈相反方向设置。通过将进风口2a、回风口3a分别置于储风室1的相对两端,由此最大化延长换热路径,使气流换热时间增加,提升换热效果。
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进风腔2体和回风腔3体都设计在一个联箱内,从而提升了保温性能,也节省了制作成本,设计了导热管导风至真空管底部,再与真空管壁接触换热,将热量带至回风腔3体,带出集热器,使接触面积更大、流经路径更长、滞留时间更长,进而热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技术领域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包括储风室(1)、导风管(5)和尾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风室(1)内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个隔板(4),所述隔板(4)将储风室(1)内腔等分形成进风腔(2)和回风腔(3),所述进风腔(2)具有进风口(2a),所述进风腔(2)左右两侧连通若干所述导风管(5),若干所述导风管(5)的外周套接有集热管(6),所述导风管(5)与集热管(6)一一连通,所述集热管(6)远离储风室(1)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集热管(6)靠近储风室(1)的一端为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连通所述回风腔(3),所述回风腔(3)具有回风口(3a),所述尾座(8)对称设置在储风室(1)的左右两侧,若干所述集热管(6)的封闭端固装于尾座(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风室(1)包括外壁,所述外壁的内侧面上贴覆保温层(1a),所述保温层(1a)的内侧面上贴覆内胆(1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风室(1)于所述回风腔(3)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口,所述隔板(4)对应若干所述通口一一开设若干接口,所述导风管(5)穿入所述通口经过所述回风腔(3),使所述导风管(5)的进口穿接所述接口连通所述进风腔(2),所述导风管(5)的出口伸出所述储风室(1)延伸至所述集热管(6)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口与所述通口之间套接密封圈(7)形成密封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5)的边沿上固定连接有锥形嘴(5a),所述锥形嘴(5a)抵接所述集热管(6)内壁形成卡接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a)于所述储风室(1)的一端侧连通所述进风腔(2),所述回风口(3a)于所述储风室(1)的另一端侧连通所述回风腔(3),所述进风口(2a)与所述回风口(3a)呈相反方向设置。
7.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
CN202322362782.0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Active CN220288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2782.0U CN220288367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2782.0U CN220288367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8367U true CN220288367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62782.0U Active CN220288367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8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1425U (zh) 换热装置
CN10870934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式冷凝器
US20210091432A1 (en) Uniform flow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210092152U (zh) 电池包壳体、动力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88367U (zh) 一种双通式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CN105737635A (zh) 换热装置
CN208139911U (zh) 循环回收用冷设备余热的冷热连供装置
CN204830249U (zh) 空调系统
CN2083364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冷却装置
CN208753409U (zh) 一种客车用电池箱体强制散热装置
CN220288368U (zh) 一种优化型热风联箱装置及换热系统
CN212667110U (zh) 汽车复合冷却模块
CN211177506U (zh) 一种采用帕尔贴效应的导风器
CN218033742U (zh) 一种热水器换热器及空气能热水器系统
CN211575225U (zh) 一种高导热石墨烯铝塑复合导热器
CN218001876U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用热交换器
CN220249265U (zh) 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组件的连接机构
CN218489432U (zh) 一种水冷式利于散热的风口套
CN216770291U (zh) 换热机构、换热系统
CN210569206U (zh) 一种具有并联式多通路冷凝蒸发器的热水器
CN215864107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联箱
CN217131536U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CN217005447U (zh) 一种生活热水换热系统
CN213630737U (zh) 一种节能空调
CN217900571U (zh) 一种双排管换热的减重节能防腐低噪型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