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0774U -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0774U
CN220280774U CN202322179397.2U CN202322179397U CN220280774U CN 220280774 U CN220280774 U CN 220280774U CN 202322179397 U CN202322179397 U CN 202322179397U CN 220280774 U CN220280774 U CN 220280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ass
glass substrate
film layer
pvb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93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雪峰
肖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93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0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0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0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片、第一反射层、第一PVB薄膜层、中空层、EVA薄膜层、第二PVB薄膜层、第二玻璃基片和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玻璃基片与第二玻璃基片相对面边缘通过密封胶粘接使中空层形成密闭腔体,并在该密闭腔体设有惰性气体。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隔热以及隔紫外线的性能。

Description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审美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外观愈发趋向流线型造型。全幅式天幕车顶因其优异的布置空间及采光逐渐替代金属顶盖和全景天窗成为汽车主流设计。目前汽车行业天幕玻璃普遍使用夹胶玻璃进行热量及辐射阻隔。夹胶玻璃通过在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添加一层或多层特殊材料(聚醋酸乙烯(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经高温高压制成,部分热量最终经过固体传导至车内,隔热能力有限。而中空玻璃作为另一种隔热玻璃结构,是通过在两片及以上玻璃之间保留间隙从而降低热量传导,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幕墙等建筑中,在汽车行业应用较少。
如专利文献CN112706479B公开了一种夹胶中空玻璃,该玻璃在第一玻璃基片内侧依次粘接有PVB薄膜、聚乙烯薄膜、PE树脂薄膜和PO树脂薄膜,在第二玻璃基片内侧依次粘接PVB薄膜、塑料薄膜、抗老化薄膜和EVA薄膜。该结构虽然通过PE、PO、EVA及PVB薄膜层实现了一定的紫外线阻隔,但普通中空玻璃内部使用空气填充时在隔热及产品耐久方面相对一般,且PE、PO膜在隔紫外线方面性能相比金属镀膜较差。
又如专利文献CN105563958B公开了一种高隔热降噪防辐射真空玻璃及其制造方法,该结构包括真空玻璃基板、防辐射涂层和隔热保温涂层。所述真空玻璃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基片和第二玻璃基片,玻璃基片相对面之间涂覆有PVB胶膜,且密封形成真空腔体。所述防辐射涂层及隔热保温涂层分别涂覆于第一玻璃基片和第二玻璃基片的对立面。该真空玻璃虽然隔音、隔热以及防辐射的效果均比较好,但该玻璃的保温隔热涂层置于外层玻璃以外,汽车复杂的外部工况可能影响涂层耐久,且由于真空结构苛刻的密封要求导致制造成本较高,真空玻璃内外压差也比较大,容易因外界撞击导致炸裂。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以解决隔热以及隔紫外线的性能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片、第一反射层、第一PVB薄膜层、中空层、EVA薄膜层、第二PVB薄膜层、第二玻璃基片和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玻璃基片与第二玻璃基片相对面边缘通过密封胶粘接使中空层形成密闭腔体,并在该密闭腔体设有惰性气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为双银层,厚度为45nm ~75nm,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氧化锌铝层、银层及硅铝合金层;第二反射层采用氧化锌铝+银+硅铝合金层,相较于PE、PO膜所表现的隔热隔紫外线能力更强。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与第一PVB薄膜层相粘接在一起,第一反射层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其中第一反射层不使用其他介质,第一反射层的表面粘接第一PVB薄膜层,用于加强玻璃防爆性能及银层耐久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PVB薄膜层分别与EVA薄膜层、第二玻璃基片相粘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涂覆于第二玻璃基片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PVB薄膜层的灰度为3%~8%;所述第二PVB薄膜层的灰度为3%~8%;相较于汽车玻璃行业普遍使用的2%的灰度膜(2%的灰度膜虽吸热能力较强,但制备成本较高,且透光性较差),在保证透光性的同时,实现了成本优化。
可选地,所述密闭腔体内的惰性气体含量大于90%,能够增加玻璃的使用寿命,降低膜层老化速率。
可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采用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作为汽车天幕玻璃时,在当太阳光照射在玻璃表面后,大部分热量和紫外线由第一反射层进行反射,其余少部分穿过第一反射层后经第一PVB膜层、第二PVB薄膜层和EVA薄膜层吸收一部分后,再由第二反射层进行二次反射,从而降低了车辆内外的热交换及车内紫外线强度,能够解决当前汽车天幕玻璃隔热以及隔紫外线的性能较差的问题。
(2)第一反射层采用双银层,第二反射层采用氧化锌铝+银+硅铝合金层,相较于现有PE树脂薄膜、PO树脂薄膜所表现的隔热隔紫外线能力更强,且中空层填充的惰性气体及第一反射层对大部分外界紫外线的反射效果也能够降低内部薄膜层的老化速度。
(3)相较于真空镀膜隔热玻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由于采用惰性气体填充,避免了因内外压差产生的炸裂风险,并将第一反射层布置于第一玻璃基片的内侧,另外在第一反射层远离第一玻璃基片侧布置PVB+惰性气体,以保证第一反射层的银不易被氧化,提高了涂层耐久。
(4)相较于直接在两组玻璃基片上涂覆两层Low-E涂层的夹胶玻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其制造成本更低,在隔热隔紫外线方面的性能差距也能够通过两组反射层之间的PVB薄膜层、中空层以及EVA薄膜层共同作用进行弥补,且PVB+惰性气体+EVA+PVB的布置中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玻璃的隔音性能。
(5)在行车安全方面,两层玻璃基片+两层PVB薄膜层的布置能增强玻璃抗冲击能力,且即便外层玻璃破裂,也不会出现天幕玻璃塌陷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玻璃基片;2-第一反射层;3-第一PVB薄膜层;4-中空层;5-密封胶;6-EVA薄膜层;7-第二PVB薄膜层;8-第二玻璃基片;9-第二反射层;91-氧化锌铝层;92-银层;92-硅铝合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片1、第一反射层2、第一PVB薄膜层3、中空层4、EVA薄膜层6、第二PVB薄膜层7、第二玻璃基片8和第二反射层9;所述第一玻璃基片1与第二玻璃基片8相对面边缘通过密封胶粘接使中空层4形成密闭腔体,为了增加玻璃的使用寿命,降低膜层的老化速率,在该密闭腔体设有惰性气体。密闭腔体内的惰性气体含量大于90%,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2和第二反射层9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2为双银层,厚度为45nm ~75n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2与第一PVB薄膜层3相粘接在一起,在第一反射层2的表面上粘接第一PVB薄膜层3,用于加强玻璃防爆性能及双银层的耐久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VB薄膜层7分别与EVA薄膜层6、第二玻璃基片8相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反射层9涂覆于第二玻璃基片8上。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层9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氧化锌铝层91、银层92及硅铝合金层9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VB薄膜层3的灰度为3%~8%;所述第二PVB薄膜层7的灰度为3%~8%。相较于汽车玻璃行业普遍使用的2%灰度膜(即PVB薄膜层的灰度为2%),在保证透光性的同时,实现了成本优化。
本实施例中,采用两层反射层(即第一反射层2和第二反射层9)的设置,大幅度提升了玻璃的隔热隔紫外线能力。第一反射层2可反射大部分外界紫外线,再加上中空层4中的惰性气体,可降低内部薄膜层的老化速度。在中空层4中填充惰性气体的方式,相较于真空结构,避免了因压差过大产生的炸裂风险。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2采用双银层,且布置于第一玻璃基片1的内侧,并在第一反射层2远离第一玻璃基片1的一侧面上布置有第一PVB薄膜层3+惰性气体,能够保证第一反射层2的银不易被氧化,提高了涂层的耐久性。相较于直接涂覆两层Low-E涂层的夹胶玻璃,本实施例中的玻璃,其制造成本更低。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2和第二反射层9之间的PVB+惰性气体+EVA+PVB的设计,可进一步加强玻璃的隔热隔紫外线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玻璃的隔音性能。
在行车安全方面上,两层玻璃基片+两层PVB薄膜层的布置,可增强玻璃抗冲击能力,且即便外层玻璃破裂,也不会出现天幕玻璃塌陷的风险。
当太阳光照射在玻璃表面后,大部分热量和紫外线由第一反射层2进行反射,其余少部分穿过第一反射层2后经第一PVB膜层3、第二PVB薄膜层7和EVA薄膜层6吸收一部分后,再由第二反射层9进行二次反射,从而降低了车辆内外的热交换及车内紫外线强度。
本实施例中,一种汽车,采用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
上述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基片(1)、第一反射层(2)、第一PVB薄膜层(3)、中空层(4)、EVA薄膜层(6)、第二PVB薄膜层(7)、第二玻璃基片(8)和第二反射层(9);所述第一玻璃基片(1)与第二玻璃基片(8)相对面边缘通过密封胶粘接使中空层(4)形成密闭腔体,并在该密闭腔体设有惰性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2)为双银层,厚度为45nm ~7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9)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氧化锌铝层(91)、银层(92)及硅铝合金层(9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2)与第一PVB薄膜层(3)相粘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VB薄膜层(7)分别与EVA薄膜层(6)、第二玻璃基片(8)相粘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9)涂覆于第二玻璃基片(8)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VB薄膜层(3)的灰度为3%~8%;所述第二PVB薄膜层(7)的灰度为3%~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腔体内的惰性气体含量大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
CN202322179397.2U 2023-08-14 2023-08-14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Active CN220280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9397.2U CN22028077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9397.2U CN22028077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0774U true CN220280774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9397.2U Active CN22028077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0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2084B2 (ja) 機能的安全グレージングユニット
US9102123B2 (en) Glazing
EP3310574B1 (fr) Vitrage feuillete
US4943484A (en) Solar control glas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16525951A (ja) 積層グレージング
US20040233499A1 (en) Electrically controllable controllable device having variable optical and/or energetic properties
JP2018537379A (ja) 高分子分散型液晶ガラス構造体
JP2015512854A (ja) 熱放射反射コーティングを有するプレート
JP2008534429A (ja) 改善された選択性を有する多層板ガラス
WO2012115111A1 (ja) 積層体
CN201802258U (zh) 大巴汽车用镀膜钢化中空玻璃
US20090311449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sulated, impact resistant window
CN114616097B (zh) 在经化学强化的薄玻璃上设有低辐射镀膜的夹层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130714A1 (en) Composite pane having solar protection coating and thermal-radiation-reflecting coating
US20220371949A1 (en) Automotive glazing with neutral color solar control coating
JP6309534B2 (ja) 耐火板ガラスおよび耐火グレージングアセンブリ
CN220280774U (zh) 低辐射隔热中空玻璃及汽车
CN106346920A (zh) 一种车窗节能反射膜
WO2020261925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2666663Y (zh) 一种安全节能夹层玻璃
CN220907384U (zh) 一种双飞边复合中空夹层玻璃
CN209161856U (zh) 冰花中空玻璃
US20240026730A1 (en) Fire resistant vacuum insulating glazing
CN111331971A (zh) 一种单相透视玻璃
CN117616328A (zh) 调光窗体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