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0470U -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0470U
CN220280470U CN202322153002.1U CN202322153002U CN220280470U CN 220280470 U CN220280470 U CN 220280470U CN 202322153002 U CN202322153002 U CN 202322153002U CN 220280470 U CN220280470 U CN 220280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nnecting shaft
mounting
floating
align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30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俊飞
李海强
王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30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0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0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0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涉及套筒对位装置技术领域,所述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悬浮式套筒机构和感应机构,悬浮式套筒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多齿套筒,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相连,且能相对于第二连接轴轴向移动,多齿套筒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轴上,感应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且能感测多齿套筒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感应机构相互配合,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多齿套筒的对位效果,避免传动过程发生故障,提高生产稼动率,减少皮膜废弃数量,提高产品合格率,另一方面在后续使用或维护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多齿套筒对位故障的快速排查。

Description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筒对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成型是仪表台的重要生产工艺,其目的是将一层皮膜加热后覆盖在仪表板骨架上,通过合模抽真空形成产品,以提升产品的商品性。过往的真空工艺,通常采用1张2000mmⅹ1250mm的皮膜加热后对应生产,随着车型的增加,需要用最小尺寸为1200mmⅹ1500mm的皮膜对应生产,由于皮膜尺寸较小,无法有效覆盖仪表板骨架,针对此,当前多增设拉伸机构,在生产时对皮膜进行拉伸,从而使其尺寸与仪表板骨架相对应,现有的拉伸机构需要靠内部含齿的套筒结构进行动力传递,如图12所示,现有套筒4为简单的套筒结构,对位连接时,其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另一端套设并啮合于传动轴上,由于在对位连接的过程中,所要求的精度较高,而现有套筒4对位效果较差,因此系统通常会因对位不准而发生故障,不但会延长稼动时间20min,降低生产稼动率,而且还会报废皮膜1张,影响产品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套筒对位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悬浮式套筒机构和感应机构,其中: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多齿套筒;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连,且能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轴轴向移动,所述多齿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感应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且能感测所述多齿套筒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连接端沿轴向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传动端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连接端滑动插入至所述移动腔内,且能沿所述移动腔移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安装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多齿套筒的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移动腔相连通的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导向槽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组件能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安装块,所述多齿套筒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块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块插入至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定位销,其中: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多齿套筒上的筒壁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移动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相抵。
优选地,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对位感应器和感应件,其中:所述对位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同步运动,所述对位感应器能感测所述感应件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环形安装凸缘,所述感应件套设在所述环形安装凸缘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悬空支架,所述悬空支架设置在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的上方,所述对位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悬空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套筒支撑座,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悬空支架和所述套筒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筒支撑座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悬浮式套筒机构和感应机构,支撑机构用于悬浮式套筒机构和感应机构的安装,悬浮式套筒机构用于套筒对位,感应机构用于对位位置的感应。
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多齿套筒,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连,且能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轴轴向移动,所述多齿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感应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且能感测所述多齿套筒的相对位置,对位连接时,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同步转动,当多齿套筒与传动轴对应时,第二连接轴伸出,多齿套筒同步伸出与传动轴啮合,此时感应机构感测多齿套筒的相对位置,并发出对位信号,对位连接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相对伸缩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能够实现多齿套筒的伸缩,便于其对位连接,通过感应机构感测多齿套筒的相对位置,一方面对位效果显著,避免发生故障,提高生产稼动率,减少皮膜废弃数量,提高产品合格率,另一方面在后续使用或维护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位故障的快速排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悬浮式套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轴的主视角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轴的主视角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轴的半剖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齿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齿套筒的半剖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齿套筒的主视角示意图;
图12是现有套筒的主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机构;11、悬空支架;12、支撑架;13、套筒支撑座;2、悬浮式套筒机构;21、第一连接轴;211、安装块;212、安装孔;213、第一连接孔;214、环形安装凸缘;22、第二连接轴;221、移动腔;222、导向槽;23、多齿套筒;231、安装槽;232、第二连接孔;24、连接组件;241、带肩销轴;242、开口销;25、定位销;26、弹性件;3、感应机构;31、对位感应器;32、感应件;4、现有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参考图1-图3所示,所述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悬浮式套筒机构2和感应机构3。
悬浮式套筒机构2设置在支撑机构1上,悬浮式套筒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轴21、第二连接轴22和多齿套筒23,第一连接轴21与第二连接轴22相连,且能相对于第二连接轴22轴向移动,多齿套筒23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轴21上。
感应机构3设置在支撑机构1上,用于多齿套筒23相对位置的感测。
对位连接时,第一连接轴21、第二连接轴22和多齿套筒23同步转动,当多齿套筒23与传动轴对位时,第一连接轴21和多齿套筒23同步伸出,实现多齿套筒23与传动轴的啮合。
在上述过程中,感应机构3感测多齿套筒23的相对位置,当对位连接时,感应机构3发出对位信号。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伸缩的第一连接轴21和第二连接轴22,与感应机构3相互配合,有效保证多齿套筒23的对位效果,不但能够避免传动过程发生故障,提高生产稼动率,而且能够减少废弃皮膜的数量,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在后续使用或者维护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多齿套筒23对位故障的快速排查。
实施例2:
实施例2建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5-图8所示,第二连接轴22的连接端沿轴向开设有移动腔221,移动腔221与第一连接轴21相适配,第二连接轴22的传动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第一连接轴21的连接端滑动插入至移动腔221内,且能沿移动腔221移动,第一连接轴21的安装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多齿套筒23的安装部。
移动腔221能够有效限定第一连接轴21和多齿套筒23相对于第二连接轴22的移动轨迹,在不影响第一连接轴21、第二连接轴22和多齿套筒23同步转动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多齿套筒23的轴向伸缩效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悬浮式套筒机构2包括连接组件24,连接组件24包括带肩销轴241和开口销242。
第二连接轴22的轴壁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导向槽222,导向槽222与移动腔221相连通,第一连接轴21的轴壁上贯通设置有安装孔212。
第一连接轴21的连接端插入至移动腔221内,带肩销轴241穿过导向槽222和安装孔212并与开口销242连接,带肩销轴241能沿导向槽222移动。
带肩销轴241和开口销242相互配合,在连接第一连接轴21和第二连接轴22的前提下,配合导向槽222,不影响二者实现相对轴向移动。
第一连接轴21的连接端与移动腔221间隙配合,带肩销轴241与导向槽222间隙配合,如此,在对位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轴21与第二连接轴22能够实现小角度的径向相对转动,能够有效吸收对位偏差,便于多齿套筒23的对位。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6以及图9-图11所示,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安装块211,多齿套筒23设置有与安装块211相适配的安装槽231。
安装多齿套筒23时,安装块211插入至安装槽231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悬浮式套筒机构2包括定位销25,安装块211上贯通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13,多齿套筒23上的筒壁上贯通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32,第二连接孔232与安装槽231相连通,定位销25穿过第一连接孔213和第二连接孔232,第一连接孔213和第二连接孔232均与定位销25过盈配合。
插接结构与销孔结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保证多齿套筒23与第一连接轴21的连接牢固性。
如图9所示,多齿套筒23的内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单元齿槽,采用多齿结构,与传动轴相适配,在保证啮合传动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减小多齿套筒23的对位难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悬浮式套筒机构2包括弹性件26,弹性件26设置为弹簧,弹性件26设置在移动腔221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轴2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22相抵。
弹性件26具有缓冲压紧作用,在传动过程中,弹性件26牢固压紧多齿套筒23,避免第一连接轴21和第二连接轴22发生相对径向转动,保证多齿套筒23与传动轴的传动效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感应机构3包括对位感应器31和感应件32。
对位感应器31设置在支撑机构1上,感应件32设置在第一连接轴21上,且与第一连接轴21同步运动,对位感应器31通过感测感应件32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第一连接轴21和多齿套筒23的感测。
在实际使用及维护的过程中,当对位感应器31感测到感应件32发生错移时,能够及时输出错移信号,从而实现故障的快速排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轴21上设置有环形安装凸缘214,感应件32设置为环状,其内壁设置有环形固定槽,感应件32通过垫圈固定套设于环形安装凸缘214上,感应件32安装牢固。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支撑机构1包括悬空支架11,悬空支架11水平设置在悬浮式套筒机构2的上方,悬空支架11上贯通设置有固定孔,对位感应器31设置在所述固定孔内,对位感应器31的检测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并置于悬空支架11的下方。
将悬空支架11设置于悬浮式套筒机构2的上方,在保证感测效果的基础上,方便安装及后期维护。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架12和套筒支撑座13。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架12上,悬空支架11设置在支撑架12上且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套筒支撑座13安装在支撑架12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相对设置,第二连接轴22穿过套筒支撑座13,且与套筒支撑座13转动配合,套筒支撑座13能够牢固支撑第二连接轴22,保证其平稳转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悬浮式套筒机构和感应机构,其中:
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多齿套筒;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连,且能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轴轴向移动,所述多齿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
所述感应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且能感测所述多齿套筒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连接端沿轴向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传动端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连接端滑动插入至所述移动腔内,且能沿所述移动腔移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安装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多齿套筒的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移动腔相连通的导向槽,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导向槽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组件能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安装块,所述多齿套筒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块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块插入至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定位销,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多齿套筒上的筒壁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移动腔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对位感应器和感应件,其中:
所述对位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
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同步运动,所述对位感应器能感测所述感应件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环形安装凸缘,所述感应件套设在所述环形安装凸缘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悬空支架,所述悬空支架设置在所述悬浮式套筒机构的上方,所述对位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悬空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套筒支撑座,其中: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悬空支架和所述套筒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筒支撑座上。
CN202322153002.1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Active CN220280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3002.1U CN220280470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3002.1U CN220280470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0470U true CN220280470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3002.1U Active CN220280470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0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6348B (zh) 高速轴承试验机
CN102620935A (zh) 高速轴承试验机的加载装置
CN102152318B (zh) 在高温真空环境下使用的机器人的驱动机构
WO2017152475A1 (zh) 一种摩擦输送系统
CN220280470U (zh) 一种悬浮式套筒对位装置
CN105716785A (zh) 一种嵌入式力矩传感器的标定测试台
CN210978971U (zh) 一种直轮驱动式管道巡检机器人
CN110131519B (zh) 一种管道检测机器人
CN202522411U (zh) 一种高速轴承试验机的加载装置
CN20937241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快速检测台
CN111193362A (zh) 一种物料循环式柔性定子组装机
CN215646505U (zh) 一种高精度一体化电动缸
CN115681824A (zh) 一种光纤压力监测装置
CN202522412U (zh) 一种高速轴承试验机
CN214668236U (zh) 一种承压管道承压能力检测装置
CN113324756B (zh) 一种磁性联轴器性能测试装置
CN214425334U (zh) 一种y型管道连接头固定机构
CN211351987U (zh) 一种物料循环式柔性定子组装机
CN212330258U (zh) 一种用于压装机的中心轴锁紧机构
CN204346702U (zh) 一种齿轮传动系统的检测装置
CN114113496A (zh) 一种固定式无线型气体探测器
CN203639048U (zh) 一种检修方便的齿轮传动升降装置
CN209408493U (zh) 舵机及机器人
CN216593832U (zh) 一种高精度智能温控监测装置
CN204992918U (zh) 一种机器人头部的转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