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1628U -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 Google Patents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1628U
CN220271628U CN202322298493.9U CN202322298493U CN220271628U CN 220271628 U CN220271628 U CN 220271628U CN 202322298493 U CN202322298493 U CN 202322298493U CN 220271628 U CN220271628 U CN 220271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er sheath
core
optical fiber
blown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84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晨晨
缪威玮
朱鹏宇
马鑫敏
缪殿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84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1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1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1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该大芯数气吹微缆包括:外护套、包带和多个柔性光纤带单元,所述包带设置于所述外护套内,所述柔性光纤带单元设置于所述包带内,所述外护套内设置有加强件;并且,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气道和多个纵向凸起部,相邻所述纵向凸起部之间形成导气槽,所述导气道自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向内凹进,解决了气吹微缆在敷设过程中受摩擦力影响而导致敷设时间慢、敷设距离有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背景技术
5G通信对网络带宽及容量的要求较高,使得光纤芯数的不断增加,以满足带宽和容量的要求。目前,扁平封塑光纤带结构,虽能提升光纤芯数,但这种光纤带在光缆内空间占比大,会导致光缆整体外径偏大、弯曲性能变差,并且光纤熔接效率低、损耗大,同时这种光纤带无法完全填满整个套管空间,导致纤芯密度低。
气吹光缆作为接入网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与传统光缆相比,它具备光纤密度高、直径小、重量轻和气吹敷设效率高等优点,其在主干网、局域网和接入网等均有广泛的应用,可有效节省管道资源,满足网络扩容建设需求。气吹微缆具备敷设效率高等特点,但是,常规的具备中心加强件的气吹微缆结构,在弯曲时,会造成光纤衰减超标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光纤断裂;而不设置加强芯的气吹微缆结构,整体偏软质,在进行气吹时,其整体贴敷在管道内壁,造成气吹敷设困难。
综上,气吹微缆目前存在在敷设过程中受摩擦力影响,导致敷设时间慢、敷设距离有限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以解决气吹微缆在敷设过程中受摩擦力影响而导致敷设时间慢、敷设距离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芯数气吹微缆,包括:外护套、包带和多个柔性光纤带单元,所述包带设置于所述外护套内,所述柔性光纤带单元设置于所述包带内,所述外护套内设置有加强件;并且,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气道和多个纵向凸起部,相邻所述纵向凸起部之间形成导气槽,所述导气道自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向内凹进。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导气道之间的设置有多个所述纵向凸起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凸起部包括纵向延伸的相平行的两个相对的平面侧壁。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气道的横截面呈水滴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呈扁状的第一加强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芯设置于所述导气道的内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芯与所述导气道一一对应;并且,所述第一加强芯呈局部包绕所述导气道的形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护套内设置有向内突出的扇形突出部,所述第一加强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扇形突出部或者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扇形突出部的外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第二加强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芯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带内设置有阻水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所述柔性光纤带单元采用双色线反向螺旋缠绕。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带与所述外护套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的撕裂绳。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设有减摩涂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塑外护套模具,用于制作上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所述挤塑外护套模具包括筒体和芯体;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成型所述导气道的模具凸起部和用于成型所述纵向凸起部的模具槽;所述芯体设置有用于布置所述柔性光纤带单元的中心孔和用于布置所述加强件的纵向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该大芯数气吹微缆中,通过纵向凸起部来与管道内壁接触,所形成的导气槽有利于减少外护套与管道的接触;通过导气道,有利于增加该大芯数气吹微缆与气流接触面,减少在在敷设过程中受摩擦力影响带来的损失,使该大芯数气吹微缆更容易被吹动;并且通过设置导气道与导气槽,减少大芯数气吹微缆的质量;外护套嵌入加强件,起到增强该大芯数气吹微缆的强度的作用,减少柔性光纤带单元因缆弯曲所带来的损伤,有利于保护柔性光纤带单元。综上,导气槽、导气道及加强件起到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加敷设长度,减少敷设时长,提高敷设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芯数气吹微缆一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芯数气吹微缆一实施方式中的外护套的外轮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芯数气吹微缆一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光纤带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芯数气吹微缆一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光纤带的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芯数气吹微缆一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光纤带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塑外护套模具中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塑外护套模具中的芯体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塑外护套模具中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外护套;
11、导气道;
12、导气槽;121、纵向凸起部;122、平面侧壁;
13、护套腔;131、扇形突出部;
20、包带;
30、柔性光纤带单元;31、色线;32、柔性光纤带;33、光纤芯;34、粘结点;
40、加强件;41、第一加强芯;42、第二加强芯;
51、阻水纱;52、撕裂绳;53、减摩涂层;
60、筒体;61、模具凸起部;62、模具槽;
70、芯体;71、中心孔;72、纵向通道;73、芯体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方案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芯数气吹微缆,如图1所示,该大芯数气吹微缆包括:外护套10、包带20和多个柔性光纤带单元30,包带20设置于外护套10内,柔性光纤带单元30设置于包带20内,外护套10内设置有加强件40;并且,外护套10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气道11和多个纵向凸起部121,相邻纵向凸起部121之间形成导气槽12,导气道11自外护套10的外表面向内凹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芯数气吹微缆经管道来进行敷设,通过纵向凸起部121来与管道内壁接触,所形成的导气槽12有利于减少外护套10与管道的接触;通过导气道11,有利于增加该大芯数气吹微缆与气流接触面,减少在在敷设过程中受摩擦力影响带来的损失,使该大芯数气吹微缆更容易被吹动;并且通过设置导气道11与导气槽12,减少了该大芯数气吹微缆的质量;外护套10嵌入加强件40,起到增强该大芯数气吹微缆的强度的作用,减少柔性光纤带单元30因缆弯曲所带来的损伤,有利于保护柔性光纤带单元30。综上,导气槽12、导气道11及加强件40起到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加敷设长度,减少敷设时长,提高敷设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两个导气道11之间的设置有多个纵向凸起部121。优选地,相邻两个导气道11之间的纵向凸起部121的个数大于3,以在相邻两个导气道11之间形成至少2个导气槽12。
进一步地,纵向凸起部121包括纵向延伸的相平行的两个相对的平面侧壁122,如图2所示,纵向凸起部121大体呈矩形,导气槽12中的空气与纵向凸起部121的平面侧壁122接触,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气量增大,增强了气吹效果。更进一步地,纵向凸起部121的外侧呈弧形,纵向凸起部121的外侧与管道接触,可以减少外护套10与管道之间的接触面,从而减少摩擦力,并在管道过弯处,可以避免划伤管道内壁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优选地,纵向凸起部121的外侧接近半圆形,纵向凸起部121整体呈拱形结构。
导气道11的横截面可以呈水滴形,如图3所示,导气道11的轮廓为光滑曲线,导气道11在外护套10的外表面上的开口较小,有利于气吹敷设时空气进入导气道11并沿其流道,加快气吹微缆敷设效率,增加敷设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件40包括呈扁状的第一加强芯41,至少一个第一加强芯41设置于导气道11的内侧,以增强此处的机械性能,有利于保护内部缆芯。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芯41与导气道11一一对应;并且,第一加强芯41呈局部包绕导气道11的形状,增强了此处的机械性能的同时,使外护套10的形状保持稳定,有利于导气道11内的空气平稳流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外护套10中设置有护套腔13,用于布置包带20和柔性光纤带单元30。在一实施例中,外护套10内设置有向内突出的扇形突出部131,第一加强芯41至少部分设置于扇形突出部131或者至少部分设置于扇形突出部131的外侧。护套腔13可以大体呈矩形,扇形突出部131设置于护套腔13的矩形角处,使得扇形突出部131向护套腔13内突出,有利于增强外护套10的结构强度。优选地,扇形突出部131、第一加强芯41及导气道11一一对应,成组对应的扇形突出部131、第一加强芯41及导气道11从内向外依次分布。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件40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第二加强芯42,相邻两个第一加强芯4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芯42,第一加强芯41与第二加强芯42均嵌入外护套10中并相协同,增强了该大芯数气吹微缆的结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芯41与第二加强芯42呈环状分布,可以360度全方位的对内部的柔性光纤带单元30进行保护,也可以抵抗光缆因侧压弯曲时对于光纤的压破,提升该大芯数气吹微缆整体的硬度,使其不易弯曲变形。
在一实施方式中,包带20内设置有阻水纱51,以进行阻水。阻水纱51优选复合型高吸水阻水纱51,具有高膨胀的特点,有利于节约外护套10的内部空间,提升光纤密度,并可高效的阻止水分沿光单元纵向渗透,尤其对大芯数光单元,阻水效果优良。
包带20外为夹带加强件40的外护套10,外护套10可以采用绝缘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层。包带20可以为阻水带,多个柔性光纤带单元30外整体纵包阻水带,每组柔性光纤带单元30都含有阻水纱,提高了缆芯单位面积内阻水层所占比例,保证了大芯数光缆的柔性光纤带单元30纵向阻水。优选地,阻水方式采用了阻水带和高膨胀阻水纱51进行阻水,阻水带采用纵包方式,将阻水带定型模由原来的开放式入口改为封闭式入口,减小纵包弧度,并延长直筒套管长度,保证成型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各个柔性光纤带单元30采用双色线31反向螺旋缠绕,以便于区分。具体地,为了方便区分,每个柔性光纤带单元30采用不同颜色色线31进行反向绕扎区分,在绕扎过程中,确保了一定节距,避免色线31有松圈、塌线的情况;同时色线31有一定张力,保证了绕扎后的柔性光纤带32子单元不松散。
如图5和图6所示,柔性光纤带单元30可以设计为网状结构,采用软树脂利用点胶生产方式,软树脂材质具有柔软可随意扭转弯曲的特性,从而实现了柔性光纤带单元30柔软可卷曲的特性,可以随意扭转,使得外护套10内可容纳更多光纤芯33数。柔性光纤带单元30具有柔性可卷曲的特点,有利于减小占用的内部空间,降低光缆整体外径、节约管道资源,使该大芯数气吹微缆具有高密度、小尺寸、施工便捷性的特点。并且柔性光纤带单元30外围包裹阻水带,阻水的同时也也柔性光纤带单元30进行了保护,减少了柔性光纤带单元30与外护套1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如图5和图6所示,12根光纤芯33组成柔性光纤带32,沿纵向间隔设置有粘结点34。
包带20与外护套10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的撕裂绳52,以提升气吹效率的同时保证光缆的可剥离性。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外护套10内侧的对称的两个缺角内放置了撕裂绳52,两条撕裂绳52处在过圆心的同一条直径上,方便撕裂外侧的外护套10且不会伤害柔性光纤带单元30。
在一实施方式中,外护套10的外表面设有减摩涂层53,减少该大芯数气吹微缆在敷设过程中因受摩擦力影响所带来的损失,有利于增加敷设长度,减少敷设时长。减摩涂层53可以采用涂覆的方式成型,具体地,减摩涂层53采用室温固化型减摩涂层53。减摩涂层53采用的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常温固化型耐腐蚀减摩涂层53,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磨耐腐蚀,工作温度范围在-180℃~+260℃,固化后对身体无害,并且可以通过提高温度缩短固化时长。涂层涂覆在光缆表面可以在气吹敷设时候减少光缆与管道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气吹吹微缆敷设时长,其耐磨耐腐蚀性可以起到保护光缆的作用。
该大芯数气吹微缆中,柔性光纤带单元30作为基本光单元,为柔性可卷曲光纤带,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光纤带单元30包括6根柔性光纤带32,柔性光纤带为12芯,采用常规245um多模光纤;6根柔性光纤带单元30为一组,如图4所示,采用双色线31反向螺旋缠绕,之后多束光纤单元通过SZ绞合后用阻水带进行纵包挤塑护套,光缆包含光纤芯33数可为144芯~864芯。对于432芯的光缆,缆芯外径范围约在12.4mm,壁厚范围约在2.1mm,整体腔内光纤密度可达6芯/mm2。外护套10可以为聚乙烯护套,加强件40可以用真空定径方式内嵌入聚乙烯护套,并在外护套10表面形成数量约为30~50,凹槽深度约为0.38~0.45mm左右的导气槽12。
该大芯数气吹微缆施工便捷,结构稳定、紧凑且被覆层易于分离,还具有以下特点及优点:
(1)光缆整体采用外护套10嵌入加强件40结构,减少光纤因缆弯曲所带来的损伤,保护光纤;
(2)外护套10通过挤塑外护套模具,形成导气道11和导气槽12等导气通道,有利于增加光缆与气流接触面,更容易吹动光缆;
(3)采用真空定径设置挤塑外护套10,成型方式较为简单,并未大幅增加原有气吹工序,提高了气吹光缆的成型效率;
(4)通过真空定径挤塑工艺,将外护套10圆整度控制在5%以内,解决因外护套10外径圆整度不够而导致光缆整体管道气吹施工布线效率低问题;
(5)采用全非金属结构或减薄缆芯外径等方式,来减少气吹光缆的整体质量;
(6)通过双色线31反向绕扎方式,更好区分光纤,提升光缆熔接效率;
(7)采用了柔性光纤带设计,结构紧凑,可容纳大芯数的光纤带;
(8)内部采取全干式材料,接续方便,不仅在安装过程中更加安全、便捷、绿色,同时也更低碳环保,为全干式大芯数气吹微缆;
(9)在外护套10上形成导气道11并涂覆减摩涂层53,有利用减少气吹微缆敷设时长,增加敷设长度;
(10)轻质安全、小尺寸高密度、施工便捷性的气吹微缆,光缆中光纤芯33数高,通信容量大,满足高密度光纤光缆应用场景需求和大芯数应用环境的管道光缆敷设需求。
该大芯数气吹微缆的制造工艺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1)柔性光纤带单元30设计为网状结构,采用光纤间间隔粘胶生产方式,实现了光纤带柔软可卷曲的特性,相比传统光纤带可在相同的体积内能容纳更多的光纤芯33数,从而提高光缆的总体芯数;
(2)柔性光纤带单元30采用了6根12芯柔性光纤带32形成一个子单元,根据不同芯数光缆确定子单元个数;对于144芯光缆共计2组子单元;
(3)2组子单元绞合形成缆芯;采用2组12头束管放线架,水平排列,调节放线张力,保证所有柔性光纤带32放线时张力一致,水平直放牵引;
(4)在各束柔性光纤带放线架之间,增加色线31架和阻水纱51放线架,共计2组色线31架和2组阻水纱51放线架;为保证阻水纱51分布均匀在柔性光纤带单元30四周,对阻水纱51过线孔由原来的导轮改成多孔分散布放;
(5)对于柔性光纤带单元30的成缆绞合,采用一种SZ绞合柜模具,绞合柜模孔预留中心阻水纱51过线孔,其余柔性光纤带单元30从四周通过;绞合方式由原来的正反转一圈变为正反转五圈,且可手动调节转速,使缆芯形成有效节距,降低成缆过程对光纤衰减的影响;
(6)阻水带填充将原来的开放式入口改为封闭式入口,前端直筒套管可直接进入机头模芯位置,减小纵包弧度,并延长直筒套管长度,保证成型效果。同时,通过增加导轮,增加阻水带张力等方式,确保阻水带在行进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发生滑移,进一步提高缆芯纵包效果;
(7)外护套10挤塑成型,采用真空定型装置;对真空箱的水套进行设计,真空定型箱采用不锈钢制作,设计有可纵向、横向及高低调节的支架,便于调节至与模具出口同心;定径铜管上开孔有助于护套导气槽12迅速冷却定型,极大地降低护套表面受到摩擦带来刮痕风险,并且真空定型箱内设置排布密集的喷淋嘴,确保水处于雾化状态,不会使护套表面产生水点;确保了光缆护套表面光滑圆润保证光缆表面光滑,外径圆整度小于5%;
(8)通过挤塑外护套模具,在缆表面形成,气槽槽深约为0.38~0.45mm,槽宽约为0.18~0.25mm的导气槽12和深度约为0.28~0.42mm的水滴型导气道11。
方案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塑外护套模具,用于制作上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如图7和图9所示,挤塑外护套模具包括筒体60和芯体70;筒体6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成型导气道11的模具凸起部61和用于成型纵向凸起部121的模具槽62;芯体70设置有用于布置柔性光纤带单元30的中心孔71和用于布置加强件40的纵向通道72。
外护套10挤塑成型时,柔性光纤单元穿过中心孔71,加强件40穿过纵向通道72,芯体70与筒体60的内壁之间形成外护套10,外护套10包围柔性光纤单元,加强件40成型于外护套10中;并且,在模具凸起部61和模具槽62的作用下,形成导气道11和导气槽12。具体地,纵向通道72的形状与所要布置的加强件40的形状相适配,如图7所示,纵向通道72包括用于布置第一加强芯41的纵向通道72、和用于布置第二加强芯42的纵向通道72,布置第一加强芯41的纵向通道72呈扁状,布置第二加强芯42的纵向通道72的截面呈圆形。
如图8所示,该挤塑外护套模具包括芯体座73,芯体座73可以连接与芯体70的尾端,并且芯体座73设置有与芯体70对应的中心孔71和纵向通道72。
具体地,芯体70与筒体60组合,将加强件40可以完美嵌入外护套10中,且通过该模具形成的外护套10内端为图1所示的缺角矩形结构,内端缺角处的外端通过该模具形成水滴形的导气道11,导气道11外端孔小,逐步向里导气道11空间变大,这种成型方式有利于在气吹敷设时,气流吹进导气道11,加快光缆敷设。最外层涂覆的减摩涂层53相当于一种保护涂层,可以通过喷涂方式涂覆在该大芯数气吹微缆的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套、包带和多个柔性光纤带单元,所述包带设置于所述外护套内,所述柔性光纤带单元设置于所述包带内,所述外护套内设置有加强件;
并且,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气道和多个纵向凸起部,相邻所述纵向凸起部之间形成导气槽,所述导气道自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向内凹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导气道之间的设置有多个所述纵向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凸起部包括纵向延伸的相平行的两个相对的平面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气道的横截面呈水滴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包括呈扁状的第一加强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芯设置于所述导气道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芯与所述导气道一一对应;并且,所述第一加强芯呈局部包绕所述导气道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护套内设置有向内突出的扇形突出部,所述第一加强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扇形突出部或者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扇形突出部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第二加强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芯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带内设置有阻水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柔性光纤带单元采用双色线反向螺旋缠绕。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带与所述外护套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的撕裂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护套的外表面设有减摩涂层。
13.一种挤塑外护套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大芯数气吹微缆,所述挤塑外护套模具包括筒体和芯体;
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成型所述导气道的模具凸起部和用于成型所述纵向凸起部的模具槽;
所述芯体设置有用于布置所述柔性光纤带单元的中心孔和用于布置所述加强件的纵向通道。
CN202322298493.9U 2023-08-24 2023-08-24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Active CN220271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8493.9U CN220271628U (zh) 2023-08-24 2023-08-24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8493.9U CN220271628U (zh) 2023-08-24 2023-08-24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1628U true CN220271628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8493.9U Active CN220271628U (zh) 2023-08-24 2023-08-24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1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01305A (en) Fiber optic cable
WO2017107373A1 (zh)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鼠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189939A1 (zh) 一种 5g 网络用通信光缆及光电复合缆及其制造方法
KR100526506B1 (ko) 공기압 포설을 위한 광섬유 케이블
JP2014211511A (ja) 光ケーブル
US20230418012A1 (en) Sz stranded tight-buffered ribbon stacks with binder film
CN111540532A (zh) 一种柔性室内分布系统用光电复合线缆及制造方法
US20230213716A1 (en) Ribbed and grooved sheath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US20220269024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drop cables having preattached opt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 to strand the same
US20030102043A1 (en) High density fiber optic cable inner ducts
CN220271628U (zh) 大芯数气吹微缆及挤塑外护套模具
CN115616723B (zh) 一种气吹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41058A (zh) 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14311012U (zh) 大芯数骨架式光缆及制造装置
CN114019638B (zh) 一种气吹微缆、其制备方法及气吹施工方法
CN116338883A (zh) 一种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JP3924426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用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CN116107048A (zh) 全干式光缆的光单元生产系统、方法及全干式光缆
KR100395447B1 (ko) 복합광파이버가공접지선및이것의제조방법
CN114397739B (zh) 集束型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72849B (zh) 微型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及该微型光缆的外护套料
CN219349205U (zh) 一种微型耐低温全干光缆及其生产设备
JP2005091616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901090U (zh) 气吹光缆
CN116009172B (zh) Adss光缆、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