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3089U -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3089U
CN220263089U CN202321482452.9U CN202321482452U CN220263089U CN 220263089 U CN220263089 U CN 220263089U CN 202321482452 U CN202321482452 U CN 202321482452U CN 220263089 U CN220263089 U CN 220263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fixedly connected
vehicle body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24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维
李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sken Avi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sken Avi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sken Avi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sken Aviatio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24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3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3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3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无人机不具有防撞结构的问题。本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上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机臂,机臂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旋翼,连接柱外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套设有安装环,安装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杆,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支架,第一防护支架呈弧形状且第一防护支架位于旋翼的外侧,第一防护支架另一侧开设有内嵌槽,内嵌槽内设置有第二防护支架,第二防护支架伸出至内嵌槽外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防撞轮。本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具有避免无人机受到撞击发生侧翻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
但现有的无人机在使用中不具有防撞结构从而容易造成无人机扇叶碰撞损伤,同时增加装置的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该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人机不具有防撞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上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机臂,机臂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旋翼,连接柱外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套设有安装环,安装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杆,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支架,第一防护支架呈弧形状且第一防护支架位于旋翼的外侧,第一防护支架另一侧开设有内嵌槽,内嵌槽内设置有第二防护支架,第二防护支架伸出至内嵌槽外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防撞轮,第二防护支架位于内嵌槽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安装环通过螺栓与连接柱固定连接,使得安装环与连接柱之间拆装方便,通过设置防撞轮,当无人机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速度撞向外界物体时,防撞轮可沿着外界物体滚动一段距离,由于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因此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无人机受损的概率,通过设置第二防护支架内的防撞胶垫,因此当第二防护支架与外界物体产生碰撞时,防撞胶垫可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无人机因产生剧烈震动而损坏。
进一步的,第二防护支架也呈弧形状结构,且每个所述第一防护支架上的第二防护支架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提高第二防护支架的数量,进一步提高第一防护支架对无人机旋翼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防护支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可活动伸缩的活动柱,第一防护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柱一一对应的限位孔,且限位孔与内嵌槽相连通,活动柱均穿过相应的限位孔。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限位孔和活动柱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二防护支架更好的与第一防护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提高对无人机本体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无人机本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本体两侧的缓冲箱,缓冲箱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片,缓冲箱另一侧上部和下部均贯穿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位于缓冲箱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缓冲杆位于缓冲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卡块与定位片的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板另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缓冲箱内侧壁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设置缓冲组件,当无人机本体两侧受到外力碰撞时,外力带动挡板相对移动,挡板通过缓冲杆带动移动板相对移动,移动板向内推动第一弹簧,以此缓冲无人机本体两侧受到的冲击力,避免无人机本体的两侧受到外力碰撞后产生损坏。
进一步的,无人机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无人机本体底部的支撑块,支撑块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支撑块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支撑块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支撑块内部滑动的缓冲板,缓冲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另一端贯穿支撑块,其端部固定连接有脚撑,无人机本体底部对称安装有伸缩杆,且两个伸缩杆位于两个支撑块之间,两个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两侧均穿过滑槽与缓冲板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当无人机降落时,通过第二弹簧,伸缩杆和活动板可以缓冲掉大部分机身底部着陆时与地面产生的冲击力。
进一步的,脚撑表面上设有缓冲垫。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设置缓冲垫,可对脚撑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防撞轮,当无人机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速度撞向外界物体时,防撞轮可沿着外界物体滚动一段距离,由于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因此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无人机受损的概率,通过设置第二防护支架内的防撞胶垫,因此当第二防护支架与外界物体产生碰撞时,防撞胶垫可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无人机因产生剧烈震动而损坏。
2、当无人机本体两侧受到外力碰撞时,外力带动挡板相对移动,挡板通过缓冲杆带动移动板相对移动,移动板向内推动弹簧,以此对外力进行缓冲,避免无人机本体的两侧受到外力碰撞后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护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本体;2、机臂;21、旋翼;22、连接柱;30、第一防护支架;31、内嵌槽;32、安装环;33、连杆;34、限位孔;40、第二防护支架;41、防撞轮;42、活动柱;10、缓冲组件;101、缓冲箱;102、定位片;103、缓冲杆;104、挡板;105、移动板;106、第一弹簧;5、支撑组件;51、支撑块;52、第二弹簧;53、缓冲板;54、支撑杆;55、脚撑;56、活动板;57、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上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机臂2,机臂2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2,连接柱22顶部固定连接有旋翼21,连接柱22外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套设有安装环32,安装环3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杆33,连杆3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支架30,第一防护支架30呈弧形状且第一防护支架30位于旋翼21的外侧,第一防护支架30另一侧开设有内嵌槽31,内嵌槽31内设置有第二防护支架40,第二防护支架40伸出至内嵌槽31外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防撞轮41,第二防护支架40也呈弧形状结构,且每个第一防护支架30上的第二防护支架40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环32通过螺栓与连接柱22固定连接,使得安装环32与连接柱22之间拆装方便,通过设置防撞轮41,当无人机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速度撞向外界物体时,防撞轮41可沿着外界物体滚动一段距离,由于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因此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无人机受损的概率。
第二防护支架40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可活动伸缩的活动柱,第一防护支架30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柱42一一对应的限位孔34,且限位孔34与内嵌槽31相连通,活动柱42均穿过相应的限位孔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活动柱42,将第二防护支架40放进内嵌槽31内并向内推动,当活动柱42与限位孔34处于同一轴线上时,活动柱42向上弹起使得活动柱42贯穿限位孔34,通过限位孔34和活动柱42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二防护支架40更好的与第一防护支架30固定连接在一起,提高对无人机本体1的保护效果。
无人机本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10,缓冲组件10包括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本体1两侧的缓冲箱101,缓冲箱101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片102,缓冲箱101另一侧上部和下部均贯穿连接有缓冲杆103,缓冲杆103位于缓冲箱10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04,缓冲杆103位于缓冲箱10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05,移动板105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卡块与定位片102的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板105另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106,第一弹簧106另一端与缓冲箱101内侧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无人机本体1两侧受到外力碰撞时,外力带动挡板104相对移动,挡板104通过缓冲杆104带动移动板105相对移动,移动板105向内推动第一弹簧106,以此对外力进行缓冲,避免无人机本体1的两侧受到外力碰撞后产生损坏。
无人机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包括对称安装在无人机本体1底部的支撑块51,支撑块51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支撑块51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支撑块51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支撑块51内部滑动的缓冲板53,缓冲板53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4,且支撑杆54另一端贯穿支撑块51,其端部固定连接有脚撑55,无人机本体1底部对称安装有伸缩杆57,且两个伸缩杆57位于两个支撑块51之间,两个所述伸缩杆57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56,活动板56的两侧均穿过滑槽与缓冲板53固定连接,脚撑55表面上设有缓冲垫,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组件5,当无人机降落时,通过第二弹簧52,伸缩杆57和活动板56可以缓冲掉大部分机身底部着陆时与地面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设置缓冲垫,可对脚撑55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无人机的机臂2共有四个,且每个机臂2的末端均设置有旋翼21,第一防护支架30与机臂2一一对应,第一防护支架30呈弧形状且固定设置在旋翼21的外侧,连接柱22的外部可拆卸套设有安装环32,安装环3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杆33,连杆33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支架30固定连接,并且安装环32通过螺栓与连接柱22固定在一起,使得安装环32与连接柱22之间拆装方便;
通过按压活动柱42,将第二防护支架40放进内嵌槽31内并向内推动,当活动柱42与限位孔34处于同一轴线上时,活动柱42向上弹起使得活动柱42贯穿限位孔34,通过活动柱42与限位孔34之间的插接,使得第二防护支架40活动设置在内嵌槽31内,第二防护支架40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防撞轮41,当无人机撞向外界物体时,防撞轮41可沿着外界物体滚动一段距离,从而降低无人机产生侧翻的概率;
通过机身两侧设置的缓冲组件10,缓冲箱101外设置有挡板104,当无人机本体1两侧受到外力碰撞时,外力带动挡板104相对移动,挡板104通过缓冲杆104带动移动板105相对移动,移动板105向内推动第一弹簧106,以此对外力进行缓冲,避免无人机本体1的两侧受到外力碰撞后产生损坏;
最后,当无人机着陆时,地表给支撑杆54向上的冲击力,支撑杆54向上带动缓冲板53移动,缓冲板53带动活动板56移动,此时伸缩杆57向内收缩,移动板53向上挤压第二弹簧52,即可缓冲掉大部分机身底部着陆时与地面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脚撑使得无人机着陆时更加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上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机臂(2),机臂(2)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2),连接柱(22)顶部固定连接有旋翼(21),连接柱(22)外部通过螺栓可拆卸套设有安装环(32),安装环(3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杆(33),连杆(3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支架(30),第一防护支架(30)呈弧形状且第一防护支架(30)位于旋翼(21)的外侧,第一防护支架(30)另一侧开设有内嵌槽(31),内嵌槽(31)内设置有第二防护支架(40),第二防护支架(40)伸出至内嵌槽(31)外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防撞轮(41);所述无人机本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10),缓冲组件(10)包括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本体(1)两侧的缓冲箱(101),缓冲箱(101)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片(102),缓冲箱(101)另一侧上部和下部均贯穿连接有缓冲杆(103),缓冲杆(103)位于缓冲箱(10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04),缓冲杆(103)位于缓冲箱(10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05),移动板(105)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卡块与定位片(102)的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板(105)另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106),第一弹簧(106)另一端与缓冲箱(101)内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支架(40)也呈弧形状结构,且每个所述第一防护支架(30)上的第二防护支架(40)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支架(40)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可活动伸缩的活动柱(42),第一防护支架(30)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柱(42)一一对应的限位孔(34),且限位孔(34)与内嵌槽(31)相连通,活动柱(42)均穿过相应的限位孔(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包括对称安装在无人机本体(1)底部的支撑块(51),支撑块(51)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支撑块(51)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支撑块(51)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支撑块(51)内部滑动的缓冲板(53),缓冲板(53)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4),且支撑杆(54)另一端贯穿支撑块(51),其端部固定连接有脚撑(55),无人机本体(1)底部对称安装有伸缩杆(57),且两个伸缩杆(57)位于两个支撑块(51)之间,两个所述伸缩杆(57)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56),活动板(56)的两侧均穿过滑槽与缓冲板(5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撑(55)表面上设有缓冲垫。
CN202321482452.9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Active CN220263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2452.9U CN22026308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2452.9U CN22026308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3089U true CN220263089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6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2452.9U Active CN22026308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3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89097U (zh) 一种旋翼无人机起落架及旋翼无人机
CN110065624A (zh) 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
CN109515701B (zh) 一种被动防撞减震多旋翼无人机
CN220263089U (zh)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结构的智能无人机
CN211107962U (zh) 一种测绘无人机用安装支架
CN211969733U (zh) 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
CN111301078B (zh) 一种复合式固定翼无人机的搭载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CN211107986U (zh) 伞状无人机机架
CN218751469U (zh) 一种陆空两用高底盘无人飞行器
CN208630857U (zh) 一种军事基地用巡逻无人机
CN112810810A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CN219524288U (zh) 一种具有缓冲起落的无人机
CN212195882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支脚结构
CN211468765U (zh) 一种四轴植保无人机的抗震机架
CN219406947U (zh) 一种防撞无人机支架
CN206984409U (zh) 一种无人机旋翼防护装置
CN216301481U (zh) 一种具有可伸缩保护装置的植保无人机
CN217706261U (zh) 一种无人机减震支架
CN216140189U (zh) 一种无人机保护装置
CN217100458U (zh) 一种无人机多旋翼防护结构
CN219097008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复合型螺旋桨支撑座
CN216332733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CN211281499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防撞调节装置
CN207544180U (zh) 飞行式驱鸟器
CN220465810U (zh) 一种组合型无人机支撑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