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2396U -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2396U
CN220262396U CN202321958484.1U CN202321958484U CN220262396U CN 220262396 U CN220262396 U CN 220262396U CN 202321958484 U CN202321958484 U CN 202321958484U CN 220262396 U CN220262396 U CN 220262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air
cavity
air guide
stora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84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tional Resources & Jingji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tional Resources & Jingji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tional Resources & Jingji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tional Resources & Jingji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84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2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2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包括盒体和盖合连接于盒体顶部的面盖,盒体的内部开设有储墨腔、供墨腔和储气腔,盒体的底部开设有供墨口和进气口,供墨口连通供墨腔,进气口连通储气腔,供墨腔和储墨腔相互连通;面盖的底部设有第一导气筒和第二导气筒,第一导气筒和第二导气筒之间通过导气槽连通,第一导气筒通过第一连通面与供墨腔连通,第二导气筒通过第二连通面与储气腔连通,且墨盒正放时,第一连通面高于第二连通面。本墨盒的储气腔能够存储少量因墨盒发生温差或颠簸振动时溢出的墨水,并能在运输的过程中墨盒倒置时能够防止大量墨水涌入储气腔内,能够避免造成浪费,防止发生漏墨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背景技术
墨盒为喷墨打印机中常用的打印耗材,能够给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现有的一些墨盒,包括盒体和连接于盒体顶部的面盖,在盒体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储墨腔和供墨腔,在盒体的底部开设有供墨口与供墨腔连通,在面盖上开设有充墨口和进气口分别与储墨腔和供墨腔连通。生产时,将墨水从充墨口补充至储墨腔内,加墨完成后,将充墨口、进气口和供墨口密封,售卖给消费者。消费者使用时,将墨盒安装至打印机上,打开供墨口与进气口,使得供墨腔与储墨腔之间形成负压,进而使得储墨腔内的墨水不断地进入到供墨腔内,从而不断地给打印头供墨。为了产生适宜的负压,以使得墨水能够得到不断地补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032077335中公开了一种墨盒的压力装置,其在盒体内设置有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浸没在墨水中,然而,当墨盒内发生温度变化或者墨盒发生振动时,墨水会从进气口中漏出,污染工作环境。
针对上述缺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70874Y公开了一种墨盒,其在盒体内设置了储墨腔、供墨腔、第一导气防漏腔和第二导气防漏腔,储墨腔通过第一导气溢墨槽与第一导气防漏腔连通,第一导气防漏腔又通过第二导气溢墨槽与第二导气防漏腔连通,第二导气防漏腔则通过底部的导气孔与大气连通,以此来保证墨盒能够产生适宜的负压。而当墨盒内发生温差或者振动时,储墨腔内溢出的墨水会经由第一导气溢墨槽和导气回流管进入到第一导气防漏腔,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回流至储墨腔内。当第一导气防漏腔内的墨水溢出到第二导气防漏腔内时,第二导气防漏腔内设置的防漏棉会将墨水吸附,从而避免墨水泄露到外部。然而,此种结构下的墨盒,在运输的过程中,倘若墨盒倒置,墨水会从第一导气溢墨槽和第二导气溢墨槽进入到第一导气防漏腔和第二导气防漏腔内。即使在使用时,第一导气防漏腔内的墨水可以回流至储墨腔内,由于第二导气防漏腔内设置了防漏棉,因此第二导气防漏腔内也会吸附不少的墨水,造成较大的浪费。而在使用时,打开导气孔之后,由于防漏棉吸附了较多的墨水,就有可能发生墨水从导气孔渗漏的情况,仍然具有着墨水渗漏,污染工作环境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避免在墨盒运输过程中发生墨水渗漏至储气腔内,以免造成浪费或漏墨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开设有储墨腔、供墨腔和储气腔,所述盒体的底部开设有供墨口和进气口,所述供墨口连通所述供墨腔,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储气腔;以及面盖,盖合连接于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面盖的底部设有第一导气筒和第二导气筒,所述第一导气筒和所述第二导气筒之间通过导气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筒通过第一连通面与所述供墨腔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筒通过第二连通面与所述储气腔连通,且所述墨盒正放时,所述第一连通面高于所述第二连通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时,将墨盒安装至打印机,打开进气口,气体会从储气腔经由第二导气筒、导气槽以及第一导气筒进入到供墨腔,从而在供墨腔与储墨腔之间形成适宜的负压,使得储墨腔中的墨水能够进入到供墨腔,并从供墨口不断地给打印机供墨;
2、当运输途中发生颠簸,或者墨盒使用时发生温差或振动时,溢出的少量墨水能够被存储在储气腔内,从而不会产生泄露,避免污染运输环境和工作环境;
3、当运输途中发生墨盒倒置的情况时,此时,位于供墨腔内的第一连通面低于位于储气腔内的第二连通面,在由第一导气筒、导气槽和第二导气筒所组成的导气通道内,由于第一连通面的位置低于第二连通面,因此,根据虹吸原理,即使会有墨水从供墨腔进入到导气通道内,进入到第二导气筒内的墨水也只会上升至与第一连通面高度平齐的位置,而不会继续上升至超出第二连通面的位置,进而不会存在大量墨水涌入储气腔内的情况,因此不会造成浪费,能够降低漏墨风险。
上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所述储气腔的底部设有气柱,所述气柱向上凸出于所述储气腔的底壁,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气柱上。
上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还包括密封扣盖,所述密封扣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底部,并能盖合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供墨口。
上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所述密封扣盖与所述盒体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胶垫。
上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所述面盖还开设有充墨口,所述充墨口连通所述供墨腔或所述储墨腔。
上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所述充墨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导气筒上,所述导气槽的槽口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膜,以使所述第一导气筒、所述导气槽和所述第二导气筒能够形成导气通道。
上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所述第一导气筒的筒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一连通面位于所述缺口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盖倒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盒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盒体、110储墨腔、120供墨腔、130储气腔、140供墨口、150进气口、160气柱、200面盖、210第一导气筒、211第一连通面、212充墨口、213缺口、220第二导气筒、221第二连通面、230导气槽、300密封扣盖、400密封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包括盒体100和盖合连接于盒体100顶部的面盖200,如图3和图4所示,盒体100的内部开设有储墨腔110、供墨腔120和储气腔130,盒体100的底部开设有供墨口140和进气口150,供墨口140连通供墨腔120,进气口150连通储气腔130,且储墨腔110和供墨腔120相互连通;如图2和图4所示,面盖200的底部设有第一导气筒210和第二导气筒220,第一导气筒210和第二导气筒220之间通过导气槽230连通,第一导气筒210通过第一连通面211与供墨腔120连通,第二导气筒220通过第二连通面221与储气腔130连通,且墨盒正放时,第一连通面211高于第二连通面221,墨盒倒置时,第一连通面211则低于第二连通面22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气筒210和第二导气筒220均为开设有导气孔的结构,那么,第一导气筒210通过第一连通面211与供墨腔120连通,自然可以理解为,可以在第一导气筒210上设置一个第一连通面211,该第一连通面211既能够与导气孔的孔壁连接,又能够暴露在供墨腔120内。第二连通面221亦是如此,在此不加以赘述。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时,将墨盒安装至打印机,打开进气口150,并使供墨口140与打印机的进墨口连接,气体从进气口150进入到储气腔130内,并从储气腔130经由第二导气筒220、导气槽230以及第一导气筒210,最终进入到供墨腔120,从而在供墨腔120与储墨腔110之间形成适宜的负压,使得储墨腔110中的墨水能够进入到供墨腔120,并从供墨口140不断地给打印机供墨;
2、当运输途中发生颠簸,或者墨盒使用时发生温差或振动时,溢出的少量墨水能够被存储在储气腔130内,从而不会产生泄露而溢出墨盒外部,能够避免污染运输环境和工作环境;
3、当运输途中发生墨盒倒置的情况时,此时,位于供墨腔120内的第一连通面211低于位于储气腔130内的第二连通面221,在由第一导气筒210、导气槽230和第二导气筒220所组成的导气通道内,由于第一连通面211的位置低于第二连通面221,因此,根据虹吸原理,即使会有墨水从供墨腔120进入到导气通道内,进入到第二导气筒220内的墨水也只会上升至与第一连通面211高度平齐的位置,而不会继续上升至超出第二连通面221的位置,进而不会存在大量墨水涌入储气腔130内的情况,因此不会造成浪费,能够降低漏墨风险。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储气腔130的底部设有气柱160,气柱160向上凸出于储气腔130的底壁,进气口150开设于气柱160上。即使有少量的墨水因颠簸或振动而从导气通道进入到储气腔130内时,墨盒使用状态下,这部分少量的墨水也大概率位于储气腔130的底部,并低于气柱160的位置。因而,当打开进气口150时,也能够尽量避免墨水从进气口150漏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进气口150与第二导气筒220上的导气孔错开设置,以免工作时溢出的少量墨水直接从第二导气筒220上的导气孔滴落至进气口150而漏出。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墨盒还包括密封扣盖300,密封扣盖300可拆卸地连接于盒体100的底部,并能盖合连接进气口150与供墨口140,密封扣盖300与盒体100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胶垫400。在运输过程中,密封扣盖300与密封胶垫400能够密封进气口150和供墨口140,使用墨盒时,打开密封扣盖300和密封胶垫400即可。进一步地,面盖200还开设有充墨口212,充墨口212连通供墨腔120或储墨腔110。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充墨口212连通供墨腔120,具体地,充墨口212开设于第一导气筒210上,充墨口212与第一导气筒210的导气孔同轴或者共用一个孔,可以便于加工。而导气槽230的槽口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膜,以使第一导气筒210、导气槽230和第二导气筒220能够形成导气通道。往墨盒内充墨时,充墨口212开启,充墨完成后,采用密封膜将导气槽230的槽口密封,以形成导气通道,并防止运输时漏墨。进一步地,参照图2,第一导气筒210的筒壁开设有缺口213,第一连通面211位于缺口213内,此时,第一连通面211在充墨时,可以起到卡接充墨管的作用,而充墨结束后,第一连通面211则在运输时配合第二连通面221起到防止墨水涌入储气腔130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有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或第二等的,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00),所述盒体(100)的内部开设有储墨腔(110)、供墨腔(120)和储气腔(130),所述盒体(100)的底部开设有供墨口(140)和进气口(150),所述供墨口(140)连通所述供墨腔(120),所述进气口(150)连通所述储气腔(130);以及
面盖(200),盖合连接于所述盒体(100)的顶部,所述面盖(200)的底部设有第一导气筒(210)和第二导气筒(220),所述第一导气筒(210)和所述第二导气筒(220)之间通过导气槽(230)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筒(210)通过第一连通面(211)与所述供墨腔(120)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筒(220)通过第二连通面(221)与所述储气腔(130)连通,且所述墨盒正放时,所述第一连通面(211)高于所述第二连通面(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腔(130)的底部设有气柱(160),所述气柱(160)向上凸出于所述储气腔(130)的底壁,所述进气口(150)开设于所述气柱(16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扣盖(300),所述密封扣盖(30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盒体(100)的底部,并能盖合连接所述进气口(150)与所述供墨口(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扣盖(300)与所述盒体(100)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胶垫(4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200)还开设有充墨口(212),所述充墨口(212)连通所述供墨腔(120)或所述储墨腔(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墨口(212)开设于所述第一导气筒(210)上,所述导气槽(230)的槽口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膜,以使所述第一导气筒(210)、所述导气槽(230)和所述第二导气筒(220)能够形成导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筒(210)的筒壁开设有缺口(213),所述第一连通面(211)位于所述缺口(213)内。
CN202321958484.1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Active CN22026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484.1U CN220262396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484.1U CN220262396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2396U true CN220262396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3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8484.1U Active CN220262396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2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7345U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US10183495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US6905198B2 (en) Liquid supply vessel
JP2005161853A (ja) 流体を収容するための流体コ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流体コンテナを換気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070103520A1 (en) Interior pressure self-adjustable ink supply cartridge structure
EP1908594B1 (en) An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
EP0703083B1 (e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CN102501609A (zh) 一种墨盒
CN201070874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02412917U (zh) 墨盒
CN220262396U (zh) 一种能够防止漏墨的墨盒
CN110985192B (zh) 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
JP2005193681A (ja) 流体噴射ヘッドのための再充填可能な流体リザーバ、及び、該流体リザーバ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トヘッド
CN211684118U (zh) 一种用于喷码机的二级墨盒结构
US20060232649A1 (en)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
CN210014077U (zh) 焊接在油箱上的加油限量阀
JP2003094682A5 (zh)
JP2002036589A (ja) 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CN2759782Y (zh)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214774855U (zh) 一种墨水盒
JP6843900B2 (ja) 高圧タンク搭載車両
CN201530175U (zh) 一种背压式墨盒
CN204095298U (zh) 一种新型墨水盒
CN210344439U (zh) 用于油箱上的内置重力阀
JP2002036588A (ja) 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