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0140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0140U
CN220250140U CN202321952982.5U CN202321952982U CN220250140U CN 220250140 U CN220250140 U CN 220250140U CN 202321952982 U CN202321952982 U CN 202321952982U CN 220250140 U CN220250140 U CN 220250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door
driving
protrus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29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忠桦
丁毅
朱天宏
唐东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29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0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0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0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组件、风道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开关门可运动地设于机壳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驱动组件设于机壳内且包括用于驱动开关门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开关门,传动机构包括啮合的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之间啮合间隙较小、噪音较小、轴向力小,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之间啮合更为平稳,实现驱动机构低噪音、低振动,传动机构可以平稳传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驱动开关门平稳运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当前空调器中,开关门的驱动机构工作时振动较大,存在较大的异音,驱动机构驱动开关门运行的平稳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使得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之间啮合间隙较小、噪音较小、轴向力小,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之间啮合更为平稳,可以实现驱动机构低噪音、低振动,使得传动机构可以平稳传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驱动开关门平稳运行。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开关门,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机壳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开关门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开关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啮合的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条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使得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之间啮合间隙较小、噪音较小、轴向力小,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之间啮合更为平稳,可以实现驱动机构低噪音、低振动,使得传动机构可以平稳传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驱动开关门平稳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电机轴,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开关门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开关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外壁,所述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安装盒之间设有减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第一减振结构,所述第一减振结构位于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盒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本体位于所述安装盒外,所述电机本体形成有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一减振部,所述安装凸耳与所述安装盒之间设有第一减振部,第二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减振部以及所述安装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传动齿轮的齿轮轴包括第一轴部,所述安装盒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电机轴以及所述第一轴部的避让通孔,所述第一轴部伸入至所述避让通孔内且与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轴与所述避让通孔的内周壁间隔开,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二减振部位于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避让通孔的内周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三减振部,所述第三减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减振部与所述第二减振部之间,所述电机本体的邻近所述安装盒的轴向端面为安装端面,所述第三减振部位于所述安装端面与所述安装盒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结构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传动齿轮的齿轮轴包括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第二减振结构,所述第二减振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安装盒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盒的内壁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安装盒的内壁之间限定出限位槽,所述第二轴部容纳于所述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二减振结构包括减振主体部和定位部,所述减振主体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轴部之间,所述定位部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限位凸环的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开关门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可移动,所述出风口的上边沿或下边沿形成有配合翻边,所述开关门具有与所述配合翻边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配合翻边配合,在上下方向上所述配合翻边位于所述配合面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中心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机壳的内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开关门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或下侧,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中心的一侧;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间隔开,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后壳体和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于所述后壳体的前侧,所述后壳体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前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和面板支架,所述面板支架设于所述面板本体的内侧,所述面板本体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面板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开关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开关门包括位于所述开关门上侧或下侧的安装翻边,所述紧固件包括头部和紧固部,所述紧固部穿设于所述安装翻边与所述传动齿条;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间隔开,所述头部与所述安装翻边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头部与所述安装翻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门包括开关门本体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开关门本体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开关门本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呈长条形且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板适于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宽度方向装配至所述开关门本体或从所述开关门本体拆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呈长条形且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开关门本体上设有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以及多个第一卡扣,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以及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孔的边沿形成有凸筋,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卡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凸筋均接触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本体和所述加强板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孔且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孔或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组件与开关门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驱动组件与开关门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图3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8是图6中驱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传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中的驱动组件和开关门与前面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E处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4中开关门与前面板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D处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6中面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面板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F处的放大图;
图21是图14中面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G处的放大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开关门的横剖图;
图25是图24中L处的放大图;
图26是图24中H处的放大图;
图27是图23中开关门的爆炸图;
图28是图27中M处的放大图;
图29是图28中加强板的剖面图,示出了卡孔和凸筋结构。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0、机壳;11、前面板;111、面板本体;112、出风口;113、配合翻边;12、面板支架;121、第一凸起;13、后壳体;131、进风口;132、进风格栅;14、底盘;15、顶盖;
20、换热器组件;21、换热器;22、换热器支架;23、电辅热件;
30、风道组件;31、风道部件;311、风道蜗壳;312、风轮;32、出风框部件;
40、开关门;41、开关门本体;411、卡槽;412、夹持筋;413、第一卡扣;414、定位柱;415、第二导向柱;416、配合面;417、安装翻边;418、第二凸起;419、第二安装孔;42、加强板;421、第二卡扣;422、卡孔;423、凸筋;424、减重孔;425、定位凸起;
50、驱动组件;
6、驱动机构;61、驱动电机;611、电机轴;612、电机本体;613、安装凸耳;615、安装端面;62、传动机构;63、传动齿轮;631、齿轮轴;632、第一轴部;633、定位孔;634、第二轴部;64、传动齿条;641、安装柱;642、第一安装孔;643、第一导向柱;
7、安装盒;71、第一盒体;711、第一导轨;712、第二导轨;72、第二盒体;7a、减振结构;73、第一减振结构;731、第一减振部;732、第二减振部;733、第三减振部;74、第二减振结构;741、减振主体部;742、定位部;75、定位槽;76、避让通孔;77、限位凸环;78、限位槽;79、第三固定孔;
81、第一紧固件;811、头部;812、紧固部;82、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3,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10、换热器组件20、风道组件30以及驱动组件50,机壳10具有进风口131以及出风口112;换热器组件20以及风道组件30设于机壳10内;开关门40可运动地设于机壳10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12。
参照图3-图9,驱动组件50设于机壳10内,且驱动组件50包括用于驱动开关门40运动的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和传动机构62,传动机构62可传动地连接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与开关门40,传动机构62包括啮合的传动齿轮63和传动齿条64,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
传动机构62可传动地连接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与开关门40,传动机构62可以将驱动电机61的作用力传递给开关门40,以实现驱动开关门40运动。例如,驱动电机61可以驱动传动齿轮63转动,传动齿轮63可以带动传动齿条64运功,传动齿条64运动可以带动开关门40运动。
驱动机构6的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的啮合方式采用人字齿啮合方式,可以规避直齿啮合重合度小、啮合间隙大以及噪音大的缺陷,也可以规避了斜齿轮啮合存在较大的轴向力导致的齿轮存在轴向方向的跳动缺陷,可以减轻振动。由此,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使得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之间啮合间隙较小、噪音较小、轴向力小,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之间啮合更为平稳,可以实现驱动机构6低噪音、低振动,使得传动机构62可以平稳传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6驱动开关门40平稳运行。
上述的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均为人字齿,例如,参照图11-图13,人字齿可以是带有中间槽的人字齿,也可以是无中间槽的人字齿,人字齿也可以是存在变位、齿廓修形或齿向修形的人字齿。例如,当传动齿轮63为带有中间槽的人字齿轮时,传动齿条64为带有中间槽的人字齿条;当传动齿轮63为无中间槽的人字齿轮时,人字齿条为无中间槽的人字齿条。传动齿轮63的齿形应与传动齿条64的齿形相匹配。
继续参照图11-图13,人字齿可以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形式,例如,带有中间槽的人字齿条可以是左旋人字齿条;或者,带有中间槽的人字齿条也可以是右旋人字齿条;或者,无中间槽的人字齿条可以是左旋人字齿条;或者,无中间槽的人字齿条也可以是右旋人字齿条。
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的啮合,可以是单个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的啮合传动,也可以是多级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啮合传动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1和图2,上述的空调器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可以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例如,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柜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上述的机壳10、换热器组件20、风道组件30、开关门40以及驱动组件50。机壳10可以包括底盘14、顶盖15、后壳体13和前面板11,底盘14设于后壳体13和前面板11的底部,顶盖15盖设于后壳体13、前面板11、换热器组件20以及风道组件30的顶部。出风口112形成于前面板11,进风口131形成于后壳体13,进风口131处还设有进风格栅132;换热器组件20位于进风口131的前侧,风道组件30位于换热器组件20和出风口112之间,出风口112可以与室内连通。其中,换热器组件20可以包括换热器21、换热器支架22和电辅热件23,换热器21和电辅热件23可以设于换热器支架22;风道组件30可以包括风道部件31和出风框部件32,出风框部件32设于风道部件31的前侧,风道部件31包括风道蜗壳311和风轮312,风轮312设于风道蜗壳311内。
在空调器工作时,空气可以从进风口131进入机壳10内,进入机壳10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器组件20换热;驱动机构6驱动开关门40运动以打开出风口112,换热后的空气在风道组件30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12吹进室内,从而实现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传动机构62的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使得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之间啮合间隙较小、噪音较小、轴向力小,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之间啮合更为平稳,可以实现驱动机构6低噪音、低振动,使得传动机构62可以平稳传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构6驱动开关门40平稳运行。
参照图9和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传动齿轮63设于电机轴611,传动齿条64与开关门40可拆卸连接,方便驱动机构6与开关门40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方便对驱动机构6和开关门40进行更换或维护。
在驱动电机61工作时,电机轴611可以将作用力传递给传动齿轮63并带动传动齿轮63转动,传动齿条64与传动齿轮63啮合以带动开关门40运动。
参照图3-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传动齿条64与开关门40通过第一紧固件81连接,以保证传动齿条64和开关门4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驱动机构6可以更为有效地驱动开关门40运动,并且连接方式较简单。例如,传动齿条64上形成有安装柱641,安装柱64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642,开关门4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642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19,安装柱641适于穿设于开关门40上的第二安装孔419将开关门40定位于传动齿条64,而后第一紧固件8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642和第二安装孔419,实现将传动齿条64与开关门40固定连接。
参照图6-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50包括安装盒7,安装盒7安装于风道组件30的外壁,驱动机构6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盒7内,驱动机构6的至少部分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减振结构7a。通过在驱动机构6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减振结构7a,在驱动机构6工作时,减振结构7a可以吸收驱动机构6的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驱动机构6与安装盒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驱动机构6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
驱动机构6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盒7内,包括如下几种情况:驱动机构6的一部分位于安装盒7内;或者,驱动机构6整体位于安装盒7内。
驱动机构6的至少部分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减振结构7a,包括如下几种情况:驱动机构6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减振结构7a;或者,驱动机构6的一部分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减振结构7a。
例如,参照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驱动组件50可以包括两个安装盒7和两个驱动机构6,两个安装盒7可以安装于出风框,其中一个安装盒7安装于出风框的底部,另一个安装盒7安装于出风框的顶部,每个驱动机构6设于对应的安装盒7,且驱动机构6的一部分位于安装盒7内,驱动机构6的一部分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减振结构7a。
例如,参照图7和图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安装盒7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盒体71和第二盒体72,传动齿条64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多个沿齿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柱643,第一盒体71内和第二盒体72内设有与第一导向滑动配合的第一导轨711,第一导向柱643可以沿第一导轨711运动;开关门40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二导向柱415,第二盒体72内设有与第二导向柱415滑动配合的第二导轨712,第二导向柱415可以沿第二导轨712运动。当驱动电机61驱动传动齿轮63转动时,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啮合,传动齿条64上的第一导向柱643可以沿着第一导轨711滑动,从而实现传动齿条64移动;同时传动齿条64将动力传递给开关门40,开关门40上的第二导向柱415可以沿着第二导轨712滑动,从而实现开关门40的运行。
参照图7、图9和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减振结构7a包括第一减振结构73,第一减振结构73位于驱动电机61与安装盒7之间,在驱动电机61工作时,第一减振结构73可以吸收驱动电机61的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驱动电机61与安装盒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驱动电机61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
参照图7-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1的电机本体612位于安装盒7外,电机本体612形成有安装凸耳613,第一减振结构73包括第一减振部731,安装凸耳613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第一减振部731,第二紧固件82适于穿设于安装凸耳613、第一减振部731以及安装盒7,可以将驱动电机61安装固定于安装盒7,同时实现将第一减振部731安装固定于驱动电机61的安装凸耳613与安装盒7之间,使得驱动电机61和第一减振部731具有较强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安装方式较简单。
通过在安装凸耳613与安装盒7之间设置第一减振部731,可以避免安装凸耳613与安装盒7之间接触摩擦,第一减振部731还可以吸收驱动电机61的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安装凸耳613与安装盒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驱动电机61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
例如,参照图10,安装凸耳613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减振部731上形成有第二固定孔,安装盒7上形成有第三固定孔79,第二紧固件82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三固定孔79,以将安装凸耳613、第一减振部731以及安装盒7固定连接。
参照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传动齿轮63位于安装盒7内,传动齿轮63的齿轮轴631包括第一轴部632;安装盒7上形成避让通孔76,避让通孔76用于避让电机轴611以及第一轴部632,第一轴部632伸入至避让通孔76内,且第一轴部632与电机轴611连接,电机轴611与避让通孔76的内周壁间隔开,第一减振结构73包括第二减振部732,第二减振部732位于第一轴部632与避让通孔76的内周壁之间。例如,第一轴部632具有定位孔633,电机轴611可以插设于定位孔633内以将第一轴部632与电机轴611连接。
当驱动电机61工作时,电机轴611可以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一轴部632,从而驱动传动齿轮63转动,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啮合以带动开关门40运动。
通过第二减振部732位于第一轴部632与避让通孔76的内周壁之间,可以减小第一轴部632与避让通孔76的内周壁的接触面积,减轻第一轴部632与避让通孔76的内周壁之间的摩擦,第二减振部732可以吸收电机轴611以及第一轴部632的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第一轴部632与安装盒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传动齿轮63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进一步降低驱动电机61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
参照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减振结构73包括第三减振部733,第三减振部733连接在第一减振部731与第二减振部732之间,电机本体612的邻近安装盒7的轴向端面为安装端面615,第三减振部733位于安装端面615与安装盒7之间,可以减小安装端面615与安装盒7之间的接触面积或避免安装端面615与安装盒7之间的接触,减轻安装端面615与安装盒7之间的摩擦;第二减振部732还可以吸收电机本体612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电机本体612与安装盒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电机本体612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更进一步降低驱动电机61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减振结构73为一体成型件,使得第一减振结构73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还可以保证第一减振结构73的性能稳定性,有助于提升第一减振结构73的使用寿命;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装配效率更高。
参照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传动齿轮63位于安装盒7内,传动齿轮63的齿轮轴631包括第二轴部634,第二轴部634位于传动齿轮63的远离驱动电机61的一端,减振结构7a包括第二减振结构74,第二减振结构7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轴部634与安装盒7之间。例如,第二减振结构7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轴部634与安装盒7之间;或者,第二减振结构7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轴部634与安装盒7之间。
通过第二减振结构7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轴部634与安装盒7之间,可以减小限位凸环77与传动齿轮6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轻限位凸环77与传动齿轮63之间摩擦;第二减振结构74还可以吸收传动齿轮63的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第二轴部634与安装盒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传动齿轮63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从而降低驱动组件50的噪音。
参照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安装盒7的内壁设有限位凸环77,限位凸环77与安装盒7的内壁之间限定出限位槽78,第二轴部634容纳于限位槽78,可以将传动齿轮63定位于安装盒7内,有助于增强传动齿轮63的稳定性。其中,第二减振结构74包括减振主体部741和定位部742,减振主体部741位于限位槽78内,且减振主体部741位于限位槽78的内壁与第二轴部634之间,定位部742上形成有定位槽75,限位凸环77的至少部分插入定位槽75内。例如,限位凸环77插入定位槽75内;或者,限位凸环77的一部分插入定位槽75内。
通过减振主体部741位于限位槽78的内壁与第二轴部634之间,减振主体部741可以吸收传动齿轮63的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第二轴部634与安装盒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传动齿轮63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通过限位凸环77的至少部分插入定位槽75内,可以增强第二减振结构74与安装盒7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定位部742可以位于限位凸环77与传动齿轮63之间,可以避免限位凸环77与传动齿轮63之间接触摩擦;定位部742还可以吸收传动齿轮63的振动能量,起到缓冲效果,减轻第二轴部634与限位凸环77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降低传动齿轮63与安装盒7之间的噪音,从而降低驱动组件50的噪音。
参照图17-图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0沿上下方向延伸,开关门40沿机壳10的周向可移动,出风口112的上边沿或下边沿形成有配合翻边113,开关门40具有与配合翻边113配合的配合面416,配合面416与配合翻边113配合,在上下方向上配合翻边113位于配合面416的远离出风口112的中心的一侧。例如,出风口112的上边沿形成有配合翻边113,配合翻边113位于配合面416的上侧;或者,出风口112的下边沿形成有配合翻边113,配合翻边113位于配合面416的下侧。通过配合面416与配合翻边113配合,可以大致遮挡配合面416与出风口112的上边沿或下边沿之间的缝隙,在开关门40关闭的情况下,避免外界的灰尘从缝隙进入机壳10内,以保证机壳10内的各种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14-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机壳10的内侧设有第一凸起121,开关门40设有与第一凸起121配合的第二凸起418,第一凸起121位于出风口112的上侧或下侧,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凸起121位于对应的第二凸起418的远离出风口112的中心的一侧;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间隔开,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418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418之间的间距D1小于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之间的间距D2。
例如,第一凸起121位于出风口112的上侧,开关门40的上侧设有第二凸起418,且第二凸起418位于第一凸起121的下侧;配合翻边113位于出风口112的上边沿,配合面416形成于开关门40的上部且配合面416位于配合翻边113的下侧。
再例如,第一凸起121位于出风口112的下侧,开关门40的下侧设有第二凸起418,且第二凸起418位于第一凸起121的上侧;配合翻边113位于出风口112的下边沿,配合面416形成于开关门40的下部且配合面416位于配合翻边113的上侧。
又例如,出风口11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121,开关门40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凸起418,开关门40上侧的第二凸起418位于出风口112上侧的第一凸起121的下方,开关门40下侧的第二凸起418位于出风口112下侧的第一凸起121的上方;出风口112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均设有配合翻边113,开关门40的上部和下部均形成有配合面416,开关门40的上部的配合面416位于出风口112的上边沿的配合翻边113的下侧,开关门40的下部的配合面416位于出风口112的下边沿的配合翻边113的上侧。
由此,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418之间的间距D1小于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之间的间距D2,当开关门40发生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情况,开关门40的第二凸起418先撞击到机壳10的内侧的第一凸起121,可以减轻配合面416对配合翻边113的撞击,或者可以避免配合面416与配合翻边113两者相撞,避免损坏配合翻边113,以保证配合翻边113的功能的实现。
参照图14-图15和图21-图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机壳10包括后壳体13和前面板11,前面板11设于后壳体13的前侧,后壳体13形成有进风口131,前面板11包括面板本体111和面板支架12,面板支架12设于面板本体111的内侧,面板本体111形成有出风口112,第一凸起121设于面板支架12。当开关门40发生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情况,开关门40的第二凸起418先撞击到面板支架12上的第一凸起121,可以减轻配合面416对配合翻边113的撞击,或者可以避免配合面416与配合翻边113两者相撞,避免损坏配合翻边113,以保证配合翻边113的功能的实现。而且,当第一凸起121被撞坏的情况下,不会影响面板支架12的正常使用功能。
参照图3-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传动齿条64与开关门40通过第一紧固件81连接,开关门40包括位于开关门40上侧或下侧的安装翻边417,第一紧固件81包括头部811和紧固部812,紧固部812穿设于安装翻边417与传动齿条64,可以将开关门40与传动齿条64连接,增强开关门40与传动齿条64连接的稳定性,保证传动齿条64运动时可以带动开关门40运动。
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间隔开,头部811与安装翻边417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头部811与安装翻边417之间的间距D3小于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之间的间距D2。
例如,安装翻边417位于开关门40的上侧,传动齿条64与安装翻边417通过第一紧固件81连接,第一紧固件81的头部811位于安装翻边417的上方;配合翻边113位于出风口112的上边沿,配合面416形成于开关门40的上部且配合面416位于配合翻边113的下侧。
再例如,安装翻边417位于开关门40的下侧,传动齿条64与安装翻边417通过第一紧固件81连接,第一紧固件81的头部811位于安装翻边417的下方;配合翻边113位于出风口112的下边沿,配合面416形成于开关门40的下部且配合面416位于配合翻边113的上侧。
又例如,开关门40上侧和下侧均具有安装翻边417,开关门40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对应的驱动机构6来驱动开关门40运动。开关门40的上侧的安装翻边417与对应的传动齿条64通过第一紧固件81连接,第一紧固件81的头部811位于安装翻边417的上方;开关门40的下侧的安装翻边417与对应的传动齿条64通过第一紧固件81连接,第一紧固件81的头部811位于安装翻边417的下方。出风口112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均设有配合翻边113,开关门40的上部和下部均形成有配合面416,开关门40的上部的配合面416位于出风口112的上边沿的配合翻边113的下侧,开关门40的下部的配合面416位于出风口112的下边沿的配合翻边113的上侧。
由此,在上下方向上,通过头部811与安装翻边417之间的间距D3小于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之间的间距D2,当开关门40发生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情况,安装翻边417先撞击到第一紧固件81的头部811,可以减轻配合面416对配合翻边113的撞击,或者可以避免配合面416与配合翻边113两者相撞,避免损坏配合翻边113,以保证配合翻边113的功能的实现。
参照图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开关门40包括开关门本体41和加强板42,加强板42设于开关门本体41的内侧,这样可以增强开关门40整体的结构强度,减少开关门40变形,提高开关门4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加强板42与开关门本体41可拆卸连接,方便加强板42与开关门本体41之间的拆装,方便对开关门本体41进行维护,也方便对加强板42进行维护或更换。
参照图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加强板42呈长条形,且加强板42沿开关门本体41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板42适于沿开关门本体41的宽度方向装配至开关门本体41,方便安装加强板42;或者,加强板42适于沿开关门本体41的宽度方向从开关门本体41拆下,也方便拆卸加强板42。由此,通过加强板42沿开关门本体41的宽度方向装配至开关门本体41或从开关门本体41拆下,方便对加强板42进行更换或维护,并且方便拆装操作。加强板42的装配于开关门本体41的装配方向可以参照图2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出风口112沿上下方向延伸,开关门本体41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开关门40关闭出风口112时,开关门本体41的左侧与出风口112的左边沿配合,开关门本体41的右侧与出风口112的右边沿配合,具有配合间隙;在开关门40打开出风口112时,开关门本体41的沿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与出风口112的左边沿或右边沿配合,具有配合间隙。加强板42可以设于开关门本体41的左端,以增强开关门本体41的左端的结构强度,避免开关门本体41变形,使得开关门本体41与出风口112的左边沿或右边沿之间配合间隙的大小均匀。或者,加强板42可以设于开关门本体41的右端,以增强开关门本体41的右端的结构强度,避免开关门本体41变形,使得开关门本体41与出风口112的左边沿或右边沿之间配合间隙的大小均匀。或者,加强板42可以设于开关门本体41的左右两端,这样可以增强开关门本体41的左右两端的结构强度,使得开关门本体41与出风口112的左边沿和右边沿之间配合间隙的大小均匀。
参照图23-图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加强板42呈长条形,且加强板42沿开关门本体41的长度方向延伸,开关门本体41上设有多个卡槽411以及多个第一卡扣413,多个卡槽411沿开关门本体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扣413也沿开关门本体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卡槽411和第一卡扣413位于加强板4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加强板4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卡扣421以及卡孔422,第二卡扣421与卡槽411配合,卡孔422与第一卡扣413配合。
在装配加强板42时,可以先将开关门本体41的第一卡扣413与卡孔422卡接,再将加强板42的第二卡扣421卡入卡槽411内。通过第二卡扣421卡接于卡槽411,第一卡扣413卡接于卡孔422,可以实现将加强板42与开关门本体41卡接连接,加强板42的装配方式较简单,并且方便操作。
例如,参照图23和图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加强板42安装于开关门本体41的左端,开关门本体41的左端形成有第一卡扣413,加强板42的左端形成有卡孔422,第二卡扣421形成于加强板42的右端。
参照图24-图25和图28-图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卡孔422的边沿形成有凸筋423,第一卡扣413与卡孔422的内壁以及凸筋423均接触配合,可以提高第一卡扣413与卡孔422之间配合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加强板42与开关门本体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开关门4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通过第一卡扣413与凸筋423之间接触配合,使得第一卡扣413与加强板42之间的配合面416积较大,有助于减小应力集中,减小摩擦力,降低噪音。
例如,参照图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卡槽411的内壁设有夹持筋412,当第二卡扣421与卡槽411配合时,夹持筋412可以将第二卡扣421夹持于卡槽411内,增强卡槽411与第二卡扣421配合的稳定性,降低加强板42安装于开关门本体41后加强板42发生松动的可能性,降低加强板42和开关门本体41之间的噪音。
参照图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开关门本体41和加强板42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孔633且另一个上设有与定位孔633配合的定位凸起425,定位孔633或定位凸起425位于加强板4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
例如,开关门本体41设有定位孔633,加强板42上设有与定位孔633配合的定位凸起425;或者,加强板42上设有定位孔633,开关门本体41上设有与定位孔633配合的定位凸起425。
通过定位孔633和定位凸起425配合,可以将加强板42在开关门本体41上定位,方便安装加强板42,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加强板42在开关门本体41上安装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开关门40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定位孔633或定位凸起425位于加强板4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这样加强板42的定位效果更好。
参照图23和图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加强板42上设有多个减重孔424,多个减重孔424沿加强板4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由此,在保证开关门4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减轻开关门40的重量,从而减少驱动电机61的输出力矩,有助于降低驱动电机61的功耗。
下面参照图1-图2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29,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柜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换热器组件20、风道组件30、开关门40以及驱动组件50,机壳10沿上下方向延伸,开关门40沿机壳10的周向可移动。机壳10包括底盘14、顶盖15、后壳体13和前面板11,前面板11设于后壳体13的前侧,底盘14设于后壳体13和前面板11的底部,顶盖15盖设于后壳体13、前面板11、换热器组件20以及风道组件30的顶部。
机壳10具有进风口131以及出风口112,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1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开关门40可运动地设于机壳10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12。前面板11包括面板本体111和面板支架12,面板支架12设于面板本体111的内侧,面板本体111形成有出风口112,进风口131形成于后壳体13,进风口131处设有进风格栅132。
换热器组件20和风道组件30均设于机壳10内,换热器组件20位于进风口131的前侧,风道组件30位于换热器组件20和出风口112之间,出风口112与室内连通。其中,换热器组件20包括换热器21、换热器支架22和电辅热件23,换热器21和电辅热件23可以设于换热器支架22;风道组件30包括风道部件31和出风框部件32,风道部件31包括风道蜗壳311和风轮312,风轮312设于风道蜗壳311内。出风框部件32设于风道部件31的前侧,驱动组件50设于出风框部件32的外壁。
驱动组件50包括两个驱动机构6和两个安装盒7,驱动机构6的一部分位于安装盒7内。两个驱动机构6分别连接于开关门40的上下两侧,且两个驱动机构6共同用于驱动开关门40运动。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和传动机构62,驱动电机61包括电机本体612和电机轴611,电机轴611位于安装盒7内,电机本体612位于安装盒7外,电机本体612形成有安装凸耳613。传动机构62可传动地连接驱动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与开关门40,传动机构62包括传动齿轮63和传动齿条64,传动齿轮63和传动齿条64啮合,传动齿轮63与传动齿条64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
传动齿条64上形成有安装柱641,安装柱64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642,开关门40包括位于开关门40上侧的安装翻边417,安装翻边417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642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19,安装柱641适于穿设于开关门40上的第二安装孔419将开关门40定位于传动齿条64,第一紧固件81适于穿设于第一安装孔642和第二安装孔419,以将传动齿条64与开关门40固定连接,且传动齿条64与开关门40为可拆卸连接。第一紧固件81包括头部811和紧固部812,紧固部812穿设于安装翻边417与传动齿条64,头部811与安装翻边417间隔开。
安装盒7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盒体71和第二盒体72,传动齿条64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多个沿齿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柱643,第一盒体71内和第二盒体72内设有与第一导向滑动配合的第一导轨711,开关门40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二导向柱415,第二盒体72内设有与第二导向柱415滑动配合的第二导轨712。当驱动电机61驱动传动齿轮63转动时,第一导向柱643可以沿第一导轨711运动,第二导向柱415可以沿第二导轨712运动。
传动齿轮63位于安装盒7内,传动齿轮63的齿轮轴631包括第一轴部632和第二轴部634,第二轴部634位于传动齿轮63的远离驱动电机61的一端。安装盒7上形成避让通孔76,避让通孔76用于避让电机轴611以及第一轴部632,第一轴部632伸入至避让通孔76内,第一轴部632具有定位孔633,电机轴611可以插设于定位孔633内以将第一轴部632与电机轴611连接,电机轴611与避让通孔76的内周壁间隔开。安装盒7的内壁设有限位凸环77,限位凸环77与安装盒7的内壁之间限定出限位槽78,第二轴部634容纳于限位槽78。
驱动机构6的一部分与安装盒7之间设有减振结构7a,减振结构7a包括第一减振结构73和第二减振结构74,第一减振结构73为一体成型件,第二减振结构74也为一体成型件。第一减振结构73包括第一减振部731、第二减振部732和第三减振部733,第一减振结构73位于驱动电机61与安装盒7之间。
第一减振部731设于安装凸耳613与安装盒7之间,安装凸耳613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减振部731上形成有第二固定孔,安装盒7上形成有第三固定孔79,第二紧固件82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第三固定孔79,以将安装凸耳613、第一减振部731以及安装盒7固定连接。第二减振部732位于第一轴部632与避让通孔76的内周壁之间,第三减振部733连接在第一减振部731与第二减振部732之间,电机本体612的邻近安装盒7的轴向端面为安装端面615,第三减振部733位于安装端面615与安装盒7之间。
第二减振结构74包括减振主体部741和定位部742,减振主体部741位于限位槽78内,且减振主体部741位于限位槽78的内壁与第二轴部634之间,定位部742上形成有定位槽75,限位凸环77的一部分插入定位槽75内。
出风口112的上边沿形成有配合翻边113,开关门40具有与配合翻边113配合的配合面416,配合面416与配合翻边113配合,配合翻边113位于配合面416的上侧。面板支架12的内侧设有第一凸起121,开关门40设有与第一凸起121配合的第二凸起418,第一凸起121位于出风口112的上侧,第二凸起418位于第一凸起121的下侧。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间隔开,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418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418之间的间距D1小于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之间的间距D2,头部811与安装翻边417之间的间距D3小于配合面416与对应的配合翻边113之间的间距D2。
开关门40包括开关门本体41和加强板42,加强板42设于开关门本体41的内侧,且加强板42位于开关门本体41的沿宽度的方向的其中一端,加强板42呈长条形,且加强板42沿开关门本体41的长度方向延伸。加强板42上设有多个减重孔424,多个减重孔424沿加强板4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加强板42适于沿开关门本体41的宽度方向装配至开关门本体41,加强板42适于沿开关门本体41的宽度方向从开关门本体41拆下。
加强板42与开关门本体41可拆卸连接,加强板42上设有定位孔633,开关门本体41上设有定位凸起425,定位凸起425适于插设于定位孔633。开关门本体41上设有多个卡槽411以及多个第一卡扣413,多个卡槽411沿开关门本体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扣413也沿开关门本体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卡槽411和第一卡扣413位于加强板4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加强板4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卡扣421以及卡孔422,第二卡扣421与卡槽411卡接配合,卡孔422与第一卡扣413卡接配合,以将加强板42与开关门本体41固定连接。
在装配加强板42时,先将开关门本体41的第一卡扣413与卡孔422卡接,再将定位凸起425插设于定位孔633内,最后将加强板42的第二卡扣421卡入卡槽411内。卡孔422的边沿形成有凸筋423,当第一卡扣413与卡孔422的内壁接触配合时,第一卡扣413与凸筋423也接触配合;卡槽411的内壁设有夹持筋412,当第二卡扣421与卡槽411配合时,夹持筋412用于将第二卡扣421夹持于卡槽4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
开关门,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机壳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
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开关门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开关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啮合的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条的啮合方式为人字齿啮合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电机轴,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开关门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开关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外壁,所述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安装盒之间设有减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第一减振结构,所述第一减振结构位于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本体位于所述安装盒外,所述电机本体形成有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一减振部,所述安装凸耳与所述安装盒之间设有第一减振部,第二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减振部以及所述安装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传动齿轮的齿轮轴包括第一轴部,所述安装盒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电机轴以及所述第一轴部的避让通孔,所述第一轴部伸入至所述避让通孔内且与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轴与所述避让通孔的内周壁间隔开,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二减振部位于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避让通孔的内周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三减振部,所述第三减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减振部与所述第二减振部之间,所述电机本体的邻近所述安装盒的轴向端面为安装端面,所述第三减振部位于所述安装端面与所述安装盒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结构为一体成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传动齿轮的齿轮轴包括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减振结构包括第二减振结构,所述第二减振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安装盒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的内壁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安装盒的内壁之间限定出限位槽,所述第二轴部容纳于所述限位槽;
其中,所述第二减振结构包括减振主体部和定位部,所述减振主体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轴部之间,所述定位部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限位凸环的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开关门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可移动,所述出风口的上边沿或下边沿形成有配合翻边,所述开关门具有与所述配合翻边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配合翻边配合,在上下方向上所述配合翻边位于所述配合面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中心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内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开关门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或下侧,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中心的一侧;
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间隔开,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之间的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后壳体和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于所述后壳体的前侧,所述后壳体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前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和面板支架,所述面板支架设于所述面板本体的内侧,所述面板本体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面板支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开关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开关门包括位于所述开关门上侧或下侧的安装翻边,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头部和紧固部,所述紧固部穿设于所述安装翻边与所述传动齿条;
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间隔开,所述头部与所述安装翻边间隔开,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头部与所述安装翻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配合翻边之间的间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包括开关门本体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开关门本体的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开关门本体可拆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呈长条形且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板适于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宽度方向装配至所述开关门本体或从所述开关门本体拆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呈长条形且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开关门本体上设有沿所述开关门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以及多个第一卡扣,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加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以及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卡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的边沿形成有凸筋,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卡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凸筋均接触配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本体和所述加强板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孔且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孔或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
CN202321952982.5U 2023-07-21 2023-07-21 空调器 Active CN220250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2982.5U CN220250140U (zh) 2023-07-21 2023-07-2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2982.5U CN220250140U (zh) 2023-07-21 2023-07-2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0140U true CN220250140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7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2982.5U Active CN220250140U (zh) 2023-07-21 2023-07-2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0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16770U (zh) 轴承座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109798651B (zh) 一种空调面板部件及空调器
CN220250140U (zh) 空调器
WO2020062996A1 (zh) 一种空调器
CN102012084A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顶出风结构
EP3745043A1 (en) Sliding door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1345748U (zh) 风道蜗壳及窗式空调器
CN21083223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90510U (zh) 移动空调
CN213577758U (zh) 一种进风口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842925B (zh) 空调柜机
CN21080140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7199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977034U (zh) 空调器
CN21258507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237147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及安装方法
CN2127199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861632U (zh) 空调器的滑动门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827315B (zh) 面板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15909361U (zh) 开关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432259A (zh) 顶盖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27199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987270A (zh) 空调器的前面面板结构
CN220771241U (zh) 双导风板安装机构及空调器
CN21735713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立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