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3658U - 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 Google Patents

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3658U
CN220243658U CN202221697814.1U CN202221697814U CN220243658U CN 220243658 U CN220243658 U CN 220243658U CN 202221697814 U CN202221697814 U CN 202221697814U CN 220243658 U CN220243658 U CN 220243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upper cover
base
screen
sti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78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胜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3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3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贴膜盒包括基座、底座和上盖,基座容纳在底座上,基座上设置有容纳待贴膜电子产品的安装槽,上盖上设置有对贴膜进行定位的固定部,上盖盖合在底座上与底座共同形成抽拉口,抽拉部自由端端部从所述抽拉口伸出,使用时,将电子产品定位在安装槽以及贴膜定位在固定部上之后,抽拉部位于屏幕和离型膜层之间,屏幕和离型膜层之间存在距离,拉动抽拉部自由端将离型膜层和钢化膜分离,离型膜层与钢化膜贴合的一面存在静电将屏幕上的灰尘吸除,将电子产品放置在上盖和底座盖合形成的空间内,将贴膜过程限定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进行,通过伸出的抽拉部配合完成贴膜动作,提高贴膜质量。

Description

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使用电子产品时通常为了防止电子产品屏幕刮花、碎裂,会在电子产品屏幕上贴上一层钢化膜,现有的贴膜大多包括钢化膜和离型膜层。贴膜之前,屏幕上通常会有细微的灰尘、污渍、指纹等污染物,用户需要先对电子产品的屏幕进行清洁,然后将钢化膜贴附在屏幕上。通常清洁步骤和贴膜步骤是分开的,并且贴膜过程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容易在贴膜的过程中引入灰尘,影响贴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目前贴膜器贴膜质量不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贴膜盒,用于和贴膜配合以对电子产品进行贴膜,所述贴膜包括钢化膜、离型膜层和抽拉部,所述钢化膜具有粘贴面,用于与电子产品的屏幕贴合,所述离型膜层和所述钢化膜的粘贴面贴合,所述离型膜层为静电层,所述抽拉部和所述离型膜层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一端部连接并沿着该方向延伸,定义所述抽拉部和所述离型膜层连接的端部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离型膜层背离所述粘贴面的一侧,且所述自由端端部超出离型膜层与所述连接端相连的端部的相对端端部,所述贴膜盒包括基座、底座和上盖,所述基座容纳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容纳待贴膜电子产品的安装槽,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对贴膜进行定位的固定部,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底座上与底座共同形成抽拉口,所述抽拉部自由端端部从所述抽拉口伸出,电子产品定位在安装槽以及贴膜定位在固定部上时,所述抽拉部位于屏幕和离型膜层之间,屏幕和所述离型膜层之间存在距离。
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底座形成抽拉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上盖朝向所述底座凹陷,由垂直于所述上盖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所截的截面呈凹弧状,所述上盖的凹弧曲率在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使得第一端对应的钢化膜相对所述屏幕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端对应的钢化膜相对所述屏幕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上盖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沿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观察窗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端和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为S1,所述第四端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为S2,S1>S2。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上盖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上盖的边缘设置。
优选地,每侧的固定部至少为两个,以设定的间距沿着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二端卡接,在所述底座上位于抽拉口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厚度小于所述底座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之间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和所述两个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侧壁的位置设置有托棱对电子产品支撑,所述托棱相对水平面倾斜,所述钢化膜相对水平面水平;或者将所述上盖的内表面设置成相对水平面倾斜,所述托棱相对水平面水平,将电子产品定位在安装槽以及将贴膜利用固定部定位之后,所述钢化膜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宽度方向的两端存在倾斜角度。
优选地,所述贴膜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贴合在所述钢化膜背离所述离型膜层的一面,所述防护层包括覆盖所述钢化膜的覆盖部,及超出所述覆盖部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固定部配合以将贴膜定位,所述钢化膜距离屏幕高度较高的一端对应的上盖内设置有粘合区和防护层粘合。
优选地,所述钢化膜距离屏幕高度较高的一端对应的定位件和所述固定部紧密配合,较低一端对应的定位件和所述固定部可活动式配合,在贴膜重力或者朝向屏幕方向的外力按压下,所述防护层可掉落在所述屏幕上。
优选地,将上盖和/或底座的第二端相对的端面沿着高度方向切割设置缺口以形成抽拉口。
优选地,所述基座和所述底座可拆卸式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贴膜,用于和如上所述的贴膜盒配合以将贴膜贴附在电子产品屏幕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贴膜组件,所述贴膜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贴膜盒和如上所述的贴膜,所述贴膜可定位在所述贴膜盒上以完成对电子产品的贴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一种贴膜盒,所述贴膜盒包括基座、底座和上盖,所述基座容纳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容纳待贴膜电子产品的安装槽,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对贴膜进行定位的固定部,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底座上与底座共同形成抽拉口,所述抽拉部自由端端部从所述抽拉口伸出,使用时,将电子产品定位在安装槽以及贴膜定位在固定部上之后,所述抽拉部位于屏幕和离型膜层之间,屏幕和所述离型膜层之间存在距离,拉动抽拉部自由端将所述离型膜层和所述钢化膜分离,所述离型膜层与所述钢化膜贴合的一面存在静电将屏幕上的灰尘吸除,需要贴膜时,将电子产品放置在上盖和底座盖合形成的空间内,将贴膜过程限定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进行,通过伸出的抽拉部配合完成贴膜动作,不需要先撕除离型膜层再安装贴膜和电子产品,使得贴膜过程中的撕膜和贴膜几乎同时进行,避免引入任何外来的灰尘;进一步将具有静电层的贴膜和本贴膜盒配合,利用贴膜撕除离型膜层就能去除静电,无需借助额外的除尘工具,贴膜和除尘几乎同时进行,使得贴膜的操作流畅、简单化;同时基于盖合的贴膜盒,使得进一步将除尘步骤限定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进行,使得除尘彻底,不会引入外来的灰尘,提高贴膜质量;再者,在制作产品销售时,即可将贴膜放置在贴膜盒内,不需要用户安装贴膜,贴膜盒对贴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会损坏贴膜,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体验感。
2、将上盖和底座设置成一端和底座转动连接的方式,另一端围绕该端打开和闭合,该操作和人们日常开闭一般的收纳盒的操作是相似的,因此,给予贴膜的用户一个熟悉感,使得贴膜更为的熟练和简单。
3、在贴膜时,凹陷的上盖与贴膜直接接触,凹陷的上盖给予保护膜一个压力使得保护膜可以贴合在手机屏幕上。上盖具有弹性,上盖给予保护膜的压力是一个可以变化的弹力,该弹力既不会过大而损坏手机屏幕,又可以提供一个适合的压力使得贴膜贴合在屏幕上而减少气泡的产生,甚至不产生气泡,同时避免贴膜和屏幕不贴合而发生错位。
4、通过设定距离S1和距离S2之间的关系,将靠近抽拉口一端的距离S2设置的较小,能很好的减少上盖靠近第二端的强度,更加利于第二端形成较低的凹陷结构。
5、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上盖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上盖的边缘设置,固定部通常为一些固定柱之类的结构,设置之后对上盖的强度会有加强作用,通过将固定部设置在上盖的边缘处,能进一步使得上盖的中部顺利凹陷,以很好的对贴膜形成适当的挤压力。
6、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二端卡接,在所述底座上位于抽拉口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扣,设置卡扣在抽拉口的两侧,而非设置在中部的位置,一方面不会影响抽拉口的形成,保证抽拉部顺利伸出,同时靠近抽拉口两侧的上盖部位的强度被进一步加强,使得只有上盖靠近抽拉口中部的位置才会凹陷,以很好的对贴膜形成适当的挤压力。
7、所述上盖的厚度小于所述底座的厚度,将上盖的厚度设置成小于底座的厚度,使得上盖的厚度相对较薄,在利用热塑性塑料制备上盖时,在冷却的过程中就自然形成凹陷弧度,不需要特意设置额外的模具,同时也能很好的减少制备工艺流程。
8、通过将所述托棱相对水平面倾斜或者通过将上盖设置成相对水平面倾斜,都很好的使得定位电子产品和贴膜之后,钢化膜的两端相对水平面存在倾斜角度,较低的一端先接触屏幕完成贴膜,然后沿着该端向另一端逐步完成贴膜,能很好的控制贴膜方向,排出气泡,提高贴膜质量。
9、本实用新型的贴膜具有除尘效果好的优点,同时具有适配贴膜盒完成高质量贴膜的优点。
10、本实用新型的贴膜组件具有较好的贴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将贴膜、电子产品定位在贴膜盒上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贴膜时,将离型膜层抽拉卷曲在电子设备的屏幕和钢化膜之间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盒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盒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贴膜盒10a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贴膜盒10a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贴膜盒10b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贴膜盒10b中基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贴膜盒和贴膜相对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贴膜盒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贴膜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贴膜;201、钢化膜;2011、粘贴面;202、离型膜层;2021、端部;2023、连接端;2024、自由端;240、防护层;241、覆盖部;242、固定部;243、定位件;130、抽拉部;300、电子产品;301、屏幕;10、贴膜盒;11、底座;12、上盖;121、观察窗;122、粘合区;123、固定部;13、抽拉口;14、基座;141、安装槽;142、让位槽;143、凹槽;144、第一端壁;145、第二端壁;146、侧壁;147、托棱;151、第一端;152、第二端;153、第三端;154、第四端;161、定位孔;162、定位销;171、卡槽;172、卡扣;181、第一指示标识;182、第二指示标识;183、第三指示标识;10a、贴膜盒;10b、贴膜盒;
60、贴膜盒;
800、贴膜;
900、贴膜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贴膜器,用于和贴膜200配合以对电子产品300进行贴膜。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为一种贴膜盒10。贴膜200包括钢化膜201、离型膜层202、抽拉部130和防护层240,所述钢化膜201用于贴附在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上,所述离型膜层202和所述钢化膜201贴合,所述离型膜层202为静电层。可选地,所述钢化膜201具有粘贴面2011,所述离型膜层202和所述粘贴面2011贴合,通过抽拉部130撕除离型膜层202之后,将粘贴面2011与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贴合。在贴膜时,将所述离型膜层202和所述钢化膜201分离时,所述离型膜层202与所述钢化膜201贴合的一面产生静电,将离型膜层202存在静电的一面靠近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以吸附屏幕上的灰尘。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可选地,离型膜层202和抽拉部130为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当两者是分体设置时,需要通过粘贴、卡扣连接等方式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拉部130为由和离型膜层202同样的材料制备获得,其厚度也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方式中,抽拉部130仅仅起到抽拉走离型膜层202的作用,为了节省制备抽拉部130的材料,抽拉部130的厚度会比离型膜层202的厚度更薄,而不会比离型膜层202的厚度更厚。
作为一种选择,抽拉部130和离型膜层202长度方向的一端粘贴固定,作为两者的连接处,同时沿着该方向延伸,所述抽拉部130的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所述离型膜层202背离所述粘贴面2011的一侧,即通过折断线弯折与离型膜层202远离钢化膜201的一面即可。所述抽拉部130沿着所述离型膜层202的长度方向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这样设置抽拉部130提供给操作者更加方便的施力作用,方便将离型膜层202撕除,不会由于在撕除离型膜层202的时候手指接触到钢化膜201,导致对其污染。同时,将抽拉部130设置为位于所述离型膜层202背离所述粘贴面2011,朝着抽拉部130延伸方向抽拉,此时抽拉部130以被翻折的方式撕离粘贴面2011,可以在对准屏幕301的上方操作,操作时也即通过抽拉抽拉部130撕离离型膜层202,让离型膜层202以被翻折的方式撕离,即可自然让离型膜层202产生静电的一侧接触到屏幕301,从而即可同时带走灰尘,最大化利用静电。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抽拉部130和所述离型膜层202宽度方向的一端部连接。所述抽拉部130沿着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宽度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
请参阅图3,将所述抽拉部130和所述离型膜层202连接的端部定义为连接端2023,另一端为自由端2024。当所述抽拉部130连接在离型膜层202长度方向的连接端2023时,所述抽拉部130沿着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长度尺寸,也即自由端2024端部超出离型膜层202与所述连接端2023相连的端部的相对端端部。所述抽拉部130形成于所述离型膜层202上之后存在超出与所述连接端2023相对的离型膜层202的端部2021的部分,如图3中的M部分。当所述抽拉部130连接在离型膜层202宽度方向的连接端时,所述抽拉部130沿着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宽度尺寸,所述抽拉部130形成于所述离型膜层202上之后所述自由端2024端部超出离型膜层202与所述连接端2023相连的端部的相对端端部。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贴膜200还包括防护层240,所述防护层240设置在所述钢化膜201背离所述粘贴面2011的一侧。所述防护层240包括覆盖所述钢化膜201的覆盖部241,及超出所述覆盖部241的固定部242,所述固定部242上设有定位件243,所述定位件243用于配合贴膜盒10定位所述贴膜20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243为通孔或者柱子。为了适配不同类型的贴膜器,定位件243还可以设在其他位置,比如防护层240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主要能够适应贴膜器的定位结构即可。
请参阅图4和图5,当将所述贴膜200定位在贴膜盒10,闭合贴膜盒10之后,所述抽拉部130位于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之间,所述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之间存在距离。基于抽拉部130的厚度和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一样的基础上,为了能顺利的拉动抽拉部130在屏幕301和离型膜层202间移动,并且撕除的离型膜层202也能顺利被拉动,撕除离型膜层202时,所述离型膜层202呈弯曲状位于钢化膜201和屏幕301之间。所述距离至少需要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基于抽拉部130的厚度尺寸还可能小于离型膜层202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之间的距离能让离型膜层202顺利滑动被撕除,因此将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之间的距离相对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对比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得以实现。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设置超出离型膜层202的M部分,可以在放置上电子产品300在贴膜盒10上之后,抽拉部130存在超出贴膜盒10的部分,即可以在放置上电子产品300之后再撕除离型膜层202,使得撕除离型膜层202和贴附钢化膜201的时间间隔更短,操作步骤更加连贯,缩短与空气接触的时间,撕膜和贴膜几乎同时进行,避免粘附到过多的灰尘,提高贴膜的效果。在撕除离型膜层202的过程中,离型膜层202产生静电将屏幕301上的灰尘吸附走。也即通过抽拉抽拉部130撕离离型膜层202,让离型膜层202以被翻折的方式撕离,即可自然让离型膜层202产生静电的一侧接触到屏幕301,从而将屏幕301上的灰尘吸附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层202为由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制成,这样使得将离型膜层202和钢化膜201层分离时就会产生静电。可选地,离型膜层202为由合成树脂类材料、橡胶类材料等制成。可选地,合成树脂类材料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聚乙烯)、PC(聚碳酸酯)或PVC(聚氯乙烯)。橡胶类材料包括SBR(丁苯橡胶)、NBR(丁腈橡胶)或者一些BR(顺丁橡胶)。作为一种选择,本实施例选择PET作为制备离型膜层202的材料。PET材料来源较广,成本低;材料性能优、可以根据需求将离型膜层202制备成具有不同的硬度,以制备出不同类型的贴膜200。
钢化膜201具有防摔功能,主要由一些硅酸盐材料制成的玻璃材质的样品,然后经过钢化处理获得。其主要材料和制备工艺是现有的,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基于通用的工艺制备获得的钢化膜201的粘贴面2011通常会存在一些胶水,例如AB胶、OCA胶或者一些其它的高分子有机物。因此,部分钢化膜201在和离型膜层202分离时也容易带上静电。这样会容易导致将离型膜层202分离时钢化膜201产生静电也吸附灰尘。将钢化膜201设置为具有抗静电性。在制备钢化膜201时加入一些抗静电材料,以使得钢化膜201具有抗静电性能。当将离型膜层202从钢化膜201上撕除时,钢化膜201不会产生静电,避免吸附到灰尘,提高钢化膜201的洁净程度。
以下列举几种贴膜200贴附过程中吸附灰尘的几种方式如下:
方式1:在撕除离型膜层202的过程中,离型膜层202不与屏幕301接触,靠近屏幕301即可,利用存在的静电吸起灰尘。此时由于撕除离型膜层202之后,钢化膜201将直接面对屏幕301,屏幕301上的灰尘容易飞到钢化膜201的贴合面上,此时为了避免钢化膜201也吸附到灰尘,需要将钢化膜201设置为抗静电层。
方式2:在撕除离型膜层202的过程中,离型膜层202被卷曲在屏幕301和钢化膜201的粘贴面2011之间,离型膜层202搭落在屏幕301上与屏幕301接触,这样使得离型膜层202在撕开的时候先接触屏幕301,将灰尘吸附,避免灰尘吸附到钢化膜201上,同时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接触,能很好的阻断屏幕301上未被撕开的离型膜层202覆盖的屏幕301区域上的灰尘在钢化膜201和离型膜层202的静电吸附下飞起导致钢化膜201也吸附上灰尘。此时,钢化膜201可以是抗静电层或者非抗静电层都可以。
请参阅图1、图2、图6和图7,贴膜盒10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上盖12包括第一端151和与第一端151相对的第二端152,第一端151连接底座11,上盖12盖合在第二端152与底座11形成有抽拉口13,上盖12朝向底座11凹陷,在上盖12的凹陷区域,由垂直于上盖12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所截的截面呈凹弧状,上盖12的凹弧曲率在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可选地,在上盖12由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凹陷。
上盖12可以打开或关闭,上盖12与底座1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上盖12与底座11转动连接,上盖12的第一端151与底座11之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转动,通过转动连接件,上盖12可以绕底座11转动从而上盖12可以打开或关闭。该连接件可以是转轴,也可以是有韧性的塑料等。上盖12与底座11还可以通过铰链铰接。上盖12与底座11也可以是滑动连接,在底座1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或导槽,在上盖12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对应的导槽或导轨,上盖12在底座11上滑动可以达到关闭和打开上盖12的效果。当将贴膜200定位在贴膜盒10上之后,离型膜层202设有抽拉部130,抽拉部130可以从抽拉口13穿出。上盖12朝向底座11凹陷,在上盖12的凹陷区域,由垂直于上盖12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所截的截面呈凹弧状。上盖12的凹弧曲率在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越靠近第一端151上盖12的凹陷程度越小,反之,越靠近第二端152上盖12的凹陷程度越大。上盖12的凹陷区域可以是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连续不间断地延伸,也可以是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之间的任意位置连续不间断地延伸至第二端152,还可以是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之间的任意两个位置之间延伸。
将上盖12和/或底座11的第二端152相对的端面沿着高度方向切割设置缺口以形成抽拉口13。
在贴膜时,贴膜200放置于贴膜盒10,抽拉部130从抽拉口13穿出。凹陷程度较小的一端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上盖12凹陷程度较低的一端与贴膜200接触,也使得贴膜200与屏幕301接触,也即上盖12内表面,贴膜200以及屏幕301三者之间依次接触。抽动抽拉部130,离型膜层202与钢化膜201分离,钢化膜201与屏幕301直接接触,凹陷的上盖12给予贴膜200一个压力使得钢化膜201可以贴合在屏幕301上。上盖12具有弹性,上盖12给予贴膜200的压力是一个可以变化的弹力,该弹力既不会过大而损坏电子产品屏幕,又可以提供一个适合的压力使得钢化膜201贴合在屏幕301上而减少气泡的产生甚至不产生气泡,同时避免了钢化膜201与电子产品屏幕301不贴合而发生错位。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贴膜的效果。靠近第一端151的上盖12的凹陷程度较小,上盖12给予贴膜200的压力较小,甚至不给予压力,使得贴膜200和屏幕301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轻松地抽动抽拉部130。靠近第二端152的上盖12的凹陷程度较大,上盖12给予贴膜200的压力较大,离型膜层202与屏幕301之间可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离型膜层202上附着的静电可以将电子产品屏幕上的灰尘吸附并带离。
上盖12的凹陷区域在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延伸至第二端152。上盖12的凹陷区域在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从第一端151延伸至第二端152,或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之间的任意位置延伸至第二端152,抽拉口13上侧边呈向下凹陷的弧状。上盖12在第二端152给予贴膜200的压力最大,由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撕除离型膜层202之后,较低一端的钢化膜也即第二端152的钢化膜201先和屏幕接触,然后由该端逐步向第一端151的方向贴附。使得贴膜过程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进行,利用把气泡排走,提高贴膜质量。
为了使得上盖12能很好的形成凹陷弧度,可以通过对应有凹陷弧度的模具制备获得。或者将贴膜盒10通过热塑性材料制备获得,比如PP材料。如果将上盖12的厚度设置到相对较薄的尺寸,并且相对中间的部位由于未设置有用于和底座11连接的结构,在热注塑完成之后的冷却阶段,会存在一个冷却收缩的过程,导致冷却之后的上盖12自然形成对应的凹陷弧度。
请参照图1,上盖12开设有观察窗121,观察窗121沿上盖12的长度方向延伸,观察窗121具有靠近第一端151的第三端153和靠近第二端152的第四端154。观察窗121在上盖12的长度方向上呈“I”字形设置,观察窗12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T”字形、“Z”字形、“工”字形等。上盖12开设有观察窗121,在贴膜盒10脱模的过程中,由于贴膜盒10的结构以及观察窗121周围的应力,上盖12会在观察窗121周围朝向底座11凹陷。观察窗121的形状不同,观察窗121周围的应力有所不同,上盖12会在观察窗121周围朝向底座11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在一实施例中,观察窗121在上盖12的长度方向上呈“I”字形设置。在上盖12开设有观察窗121,在贴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泡,可以通过观察窗121按压贴膜200以排出气泡。观察窗121的设置还便于打开上盖12,通过在观察窗121处扣住上盖12可以轻松地将上盖12打开。同时也便于关闭上盖12,在观察窗121处扣住上盖12并按压上盖12可以轻松地将上盖12关闭。除此之外,观察窗121的设置还便于分离贴膜200和上盖12,贴膜200固定在上盖12内侧,当要分离贴膜200和上盖12时,在上盖12外侧通过观察窗121直接顶推贴膜200就可以轻松地将上盖12和贴膜200分离。
第三端153到第一端151的距离为S1,第四端154到第二端152的距离为S2,S1>S2。在一实施例中,观察窗121在上盖12的长度方向上呈“I”字形设置,从第三端153到第一端151的距离大于从第四端154到第二端152的距离。由于,S2<S1,观察窗121在靠近第四端154的位置的应力较大,而在靠近第三端153的位置应力较小,上盖12在靠近第四端154的位置凹陷程度较大,而在靠近第三端153的位置凹陷程度较小。在上盖12的凹陷区域,上盖12的凹弧曲率在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从第三端153向第四端154逐渐增大。
请参照图1和图8,在第一端151的边缘,上盖12的外表面有第一中点P1,第一中点P1设置在上盖12外表面的第一端151的边缘的中点位置,从第一中点P1到底座11的距离为L1;在第二端152的边缘,上盖12的外表面有第二中点P2,第二中点P2设置在上盖12外表面的第二端152的边缘的中点位置,从第二中点P2到底座11的距离为L2,L1>L2。上盖12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具有一个向下倾斜的坡度,上盖12在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凹陷程度逐渐加深。
第一中点P1设置在上盖12外表面的第一端151的边缘的中点位置,从第一中点P1到底座11的距离为L1;第二中点P2设置在上盖12外表面的第二端152的边缘的中点位置,从第二中点P2到底座11的距离为L2,L1和L2有以下关系:L1>L2,且1mm<L1-L2<3mm。当贴膜盒10的底座11平放时,第一中点P1比第二中点P2高出1-3mm。上盖12的凹弧曲率在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上盖12的凹弧曲率在第一端151最小,上盖12的凹弧曲率在第二端152最大。
请参照图6和图7,上盖12内侧设置有粘合区122。粘合区122设置在可以被贴膜200覆盖的任意位置,粘合区122的面积不做限制,粘合区122可以将贴膜200黏合在粘合区122即可。为了降低成本,粘合区122的面积可以设置为2-5cm2。粘合区122可以使用粘合剂涂覆,也可以粘贴双面胶进行黏合,还可以是其他可以使得贴膜200黏合在上盖12内侧的方法,在此不做限制。在一实施例中,粘合区122设置在观察窗121旁边,设置在凹弧曲率较小的一端,粘合区122粘贴有未经使用的双面胶,双面胶的保护纸层可以避免贴膜200提前黏合在上盖12上,同时避免了粘合区122胶层裸露而失去粘性,降低黏合效果。在贴膜时,撕去双面胶的保护纸层,将贴膜200固定在上盖12内侧,离型膜层202被双面胶黏合。抽动抽拉部130,钢化膜201贴合在电子产品屏幕301上,抽拉部130与钢化膜201等分离,离型膜层202留在上盖12。无需手动将离型膜层202和钢化膜201分离,减少贴膜的操作步骤,方便快捷。
请参照图3、图6和图7,上盖12内侧设置有多个固定部123。固定部123设在上盖12内侧,固定部123在上盖12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在上盖12的两相对侧边。固定部123与贴膜200的定位件243配合,将贴膜200固定在上盖12内侧,保证了贴膜200与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位置的一致性,便于贴膜时,贴膜200与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不会发生错位。固定部123可以有多种形状,如,凸设的圆柱形、凸设的长条形、方形、菱形等。为了避免用户将贴膜200的前后顺序颠倒安装错误,设置在上盖12一侧边的固定部123与设置在上盖12另一侧边的固定部123的形状可以不同,甚至在上盖12同一侧边的固定部123也可以不同。在一实施例中,三个短条形的固定部123依次排列在上盖12一侧边,而在上盖12另一侧边依次排列的固定部123的形状分别为长条形、短条形和圆柱形。选用明显的圆柱状或者长条形固定部123是便于用户明显分清贴膜200的前后顺序,快速准确地定位和安装贴膜200。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固定部123设置在上盖12两相对侧边缘位置处,能很好的加强上盖12两侧边缘的强度,使得制备上盖12时,在上盖12的中部位置很好的凹陷。
请继续参照图6和图7,贴膜盒10还包括基座14,基座14安装于底座11,基座14上设置有安装槽141。安装槽141的形状和大小依照特定的电子产品机型设置,不同的电子产品机型,其音量键和电源键的位置不同。在安装槽141可以根据特定的电子产品300机型在音量键和电源键的位置留有空余空间。电子产品300放置于安装槽141内,电子产品300得以固定在贴膜盒10中,电子产品300不会发生位移或晃动,避免了贴膜200与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错位,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300贴膜的效果。基座14还设置有定位销162,底座11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定位孔161。基座14底部设置有多个定位销162,定位销162的数量和位置一般不做限制,为了保证基座14安装在底座11的稳定性以及控制成本和简化生产工艺,可以在基座14上设置四个定位销162,四个定位销162在基座14上呈长方形分布在基座14的四个方向。与之对应的,底座11上凸设有四个定位孔161,四个定位孔161在底座11上呈长方形分布在底座11的四个方向。定位孔161与定位销162一一对应,其数量相同,位置对应,大小适配,定位销162可以插入定位孔161而不发生位移或晃动。基座14是可拆卸的安装于底座11,在贴膜时,基座14安装在底座11上,电子产品放置于基座14,电子产品300得以固定在贴膜盒10中,电子产品300不会发生位移或晃动,避免了贴膜200与电子产品300屏幕错位,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300贴膜的效果。
所述基座14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壁144和第二端壁145、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端壁144和所述第二端壁145之间的两个侧壁146,所述第一端壁144、所述第二端壁145和所述两个侧壁146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141,所述第一端壁144、第二端壁145和侧壁146的内侧位置设置有托棱147对电子产品300支撑。
请参照图6和图7,基座14上还设置有让位槽142,让位槽142设置在安装槽141下方,让位槽142与安装槽141连通。一般的,电子产品背面会凸设有摄像头,摄像头与电子产品背面不在同一平面,可能会导致电子产品不稳定。在安装槽141下方设置一个让位槽142,摄像头伸入让位槽142,电子产品可以平稳地安装在安装槽141内,进一步保证电子产品的平稳性,更加保证了电子产品贴膜的效果。让位槽142的位置根据电子产品机型的不同以及摄像头位置的不同,设置在不同位置。
请继续参照图6和图7,基座14上还设置有凹槽143,凹槽143与安装槽141连通。凹槽143设置在第一端壁144或者第二端壁145上,凹槽143的槽底和所述安装槽141的槽底在同一个平面上。安装槽141的上表面,并且凹槽143与安装槽141连通。凹槽143的形状不做限制,凹槽143的大小可以容纳成人一根手指头即可。设置凹槽143便于将电子产品放置在安装槽141内,以及便于将电子产品从安装槽141内取出。手指在凹槽143处扣住电子产品即可放置或取出电子产品,方便快捷。
请参照图7和图8,上盖12与底座11在第二端152卡接。底座11宽度方向的两侧上设置有卡槽171,上盖12在第二端152宽度方向的两侧上设置有与卡槽171对应的卡扣172,上盖12与底座11通过卡槽171和卡扣172的配合在第二端152卡接。关闭上盖12之后,上盖12与底座11相对固定,上盖12不会发生晃动,保证了各个部件的稳定性,避免了贴膜200与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错位,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300贴膜的效果。
基于在底座11的两侧位置了卡槽171,在上盖12两侧的位置设置有卡扣172的基础上,抽拉口13形成在上盖12和底座11第二端152的中间部位。由于卡扣172设置在上盖12两侧边缘位置处,不影响抽拉口13的形成。同时能很好的加强上盖12第二端152两侧边缘的强度,使得制备上盖12时,在上盖12的第二端152的中部位置凹陷。基于第二端152具有较大的形变性,使用者在贴膜的过程中可以按压该第二端152部,帮助钢化膜201贴附在电子产品的屏幕上。
请参照图1和图6,贴膜盒10设置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包括第一指示标识181、第二指示标识182和第三指示标识183。第一指示标识181设置在底座11内侧,第一指示标识181由靠近抽拉口13的一端指向背离抽拉口13的一端,第一指示标识181用以指示电子产品300的放置方向。第二指示标识182设置在上盖12内侧,第二指示标识182靠近第一端151,第二指示标识182由第二端152指向第一端151,第二指示标识182用以指示贴膜200的安装方向。第二指示标识182与固定部123配合使用可以有增加用户对贴膜盒10方向的辨识度,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准确的将贴膜200固定于上盖12。第三指示标识183设置在上盖12背离底座11的外侧,第三指示标靠近第二端152,由第一端151指向第二端152,第三指示标识183用以指示贴膜盒10的打开和关闭位置。第一指示标识181、第二指示标识182和第三指示标识183为凹陷的指示箭头,即使多次使用也不会因磨损而使指示标识变得模糊不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指示标识181、第二指示标识182和第三指示标识183也可以是凸设的指示箭头,还可以是用色彩绘制的指示箭头或文字说明等。
贴膜盒10的材质不做限制,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是金属等。在一实施例中,贴膜盒10的材质选用塑料。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塑料质轻,便于运输和使用;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不易磨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便于加工且加工成本低;具有一定弹性,可以产生弹性形变,更加便于上盖12凹陷。
请参阅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贴膜盒10a,和第一实施例的贴膜盒10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上盖12不是凹陷设置的,而是将上盖12的内表面设置成相对水平面倾斜(虚线为相对水平面水平),上盖12内表面相对水平面的高度由上盖12长度方向的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逐渐递减,所述托棱147相对水平面水平,将电子产品定位在安装槽141以及将贴膜200定位之后,钢化膜201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屏幕301存在倾斜角度,钢化膜201相对屏幕301的高度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逐渐变小。
可以理解,还可以是上盖12内表面相对水平面的高度由上盖12宽度方向的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逐渐递减,所述托棱147相对水平面水平,将电子产品300定位在安装槽141以及将贴膜200定位之后,所述钢化膜201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屏幕301存在倾斜角度,钢化膜201相对屏幕301的高度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逐渐变小。
请参阅图11和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贴膜盒10b,上盖12固定贴膜200的内表面相对水平面的高度是一致的,所述托棱147相对水平面倾斜(虚线相对水平面水平),从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上相对水平面的高度逐渐增加,钢化膜201相对水平面水平,放上电子产品300之后,靠近第二端152的钢化膜201相对屏幕301的高度低于靠近第一端151的钢化膜201相对屏幕301的高度。
在一些可选地的实施例中,在上盖12凹陷较低的一端,或者钢化膜201相对水平面较低的一端处的抽拉部130不与屏幕301接触,将贴膜200定位之后,贴膜200和屏幕301之间还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也即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撕除离型膜层202时,所述离型膜层202呈弯曲状位于钢化膜201和屏幕301之间。
请参阅图13,为了使得撕除离型膜层202之后,钢化膜201顺利的对准贴附在电子产品300的屏幕301上,不会贴偏;同时也使得离型膜层202能顺利的以被卷曲的状态撕除。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屏幕301和所述离型膜层202之间存在的距离L等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的3-300倍。可选地,该距离L的范围还可以是:5倍、15倍、30倍、50倍、80倍、130倍、200倍或者250倍。
作为一种选择,使得较容易的将离型膜层202撕除,所述距离L等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的100-300倍,将离型膜层202撕除时,所述离型膜层202与粘贴面2011接触的一面与屏幕301自然接触。也即贴膜盒10的上盖12不会对贴膜200产生挤压力,撕除的离型膜层202和屏幕301之间几乎是没有摩擦力的。可选地,该距离L的范围还可以是:115倍、125倍、130倍、150倍、180倍、200倍、220倍或者250倍。基于有些灰尘是较为细小的,或者吸附相对较牢的,将离型膜层202与粘贴面2011接触的一面与屏幕301设置成自然接触,离型膜层202与屏幕301能很好的直接将这些细小的灰尘吸起,提高清洁能力。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距离L等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的3-100倍,将离型膜层202撕除时,所述离型膜层202与粘贴面2011接触的一面与屏幕301压紧式接触。也即贴膜盒10的上盖12扣合之后,对卷曲的离型膜层202具有一个挤压力。这样,当撕除离型膜层202的过程中,离型膜层202与屏幕301接触并存在摩擦力,使得离型膜层202进一步产生静电,增强离型膜层202产生静电的效果,使得对屏幕301上的灰尘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可选地,该距离L的范围还可以是:10倍、30倍、50倍、70倍、80倍或者90倍。
请结合图1-图12,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盒10中,通过设置凹陷的上盖12;在第二实施例的贴膜盒10a中,通过设置上盖12呈倾斜状的结构;在第三实施例的贴膜盒10b中,通过将基座14上的托棱147设置呈倾斜角度,以使得靠近抽拉口13一侧的钢化膜201相对屏幕301的距离较低,远离抽拉口13一侧的钢化膜201相对屏幕301的距离较高,在贴膜的过程中,使得较低一侧的钢化膜201先接触屏幕301,然后由该端向相对的一端依次贴附,能很好的控制贴膜的方向,使得贴膜方向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进行,有利于将气泡带走,提高贴膜质量。也即,撕除离型膜层202的方向是由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进行,贴膜是由第二端152到第一端151的方向上进行的,撕膜和贴膜的方向是相反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将靠近抽拉口13一侧的钢化膜201设置为相对屏幕301的高度较高,远离抽拉口13一侧的钢化膜201距离屏幕301的距离较低,也是可以的,能形成高度差保证气泡朝着一个方向排出即可。在贴膜时,撕除离型膜层202的方向是由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进行,贴膜也是由第一端151到第二端152的方向上进行,撕膜和贴膜的方向是相同的。此时,可以在第一端151的离型膜层202被撕除时就按压该端的钢化膜201和屏幕301接触,实现贴膜,也即可以达到撕膜和贴膜几乎同时进行的效果,更好的避免灰尘进入到屏幕301上。
请参阅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还提供另外一种贴膜盒60,上盖12相对水平面水平设置,基座14也相对水平面水平设置。当将电子产品300定位,以及贴膜200定位之后,钢化膜201距离屏幕301表面的高度是一样的,不存在倾斜角度,只要将距离屏幕301的距离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证撕除离型膜层202之后,钢化膜201对准贴附在屏幕301上即可。可以设置的范围为等于所述离型膜层202的厚度尺寸的3-300倍。
请参阅图1-图14,针对贴膜200,一种可选的贴膜过程如下:
P1、将待贴附钢化膜201的电子产品300放入安装槽141;
P2、将贴膜200定位在贴膜盒10上,抽拉部130位于屏幕301和离型膜层202之间,并且抽拉部130存在超过伸出贴膜盒10的M部分,通过拉动抽拉部130的M部分将离型膜层202从钢化膜201上撕除,将撕除的离型膜层202与粘贴面2011相贴合的一面靠近屏幕301或者与屏幕301接触,将屏幕301上的灰尘吸走;
P3、通过按压防护层240的表面的一端使得钢化膜201和屏幕301接触,使得屏幕301的一端先接触钢化膜201,然后从接触的该端逐步将钢化膜201依次和剩下的屏幕301区域接触,这样贴膜方向是沿着一个固定方向进行的,有利于排走气泡。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800,所述贴膜800用于和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中的贴膜器配合实现对电子设备的贴膜。其具体结构和贴膜2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组件900,所述贴膜组件900包括如第一实施例提供-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中任一种以及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贴膜8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贴膜盒,其特征在于,用于和贴膜配合以对电子产品进行贴膜,所述贴膜包括钢化膜、离型膜层和抽拉部,
所述钢化膜具有粘贴面,用于与电子产品的屏幕贴合,
所述离型膜层和所述钢化膜的粘贴面贴合,所述离型膜层为静电层,所述抽拉部和所述离型膜层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一端部连接并沿着该方向延伸,定义所述抽拉部和所述离型膜层连接的端部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离型膜层背离所述粘贴面的一侧,且所述自由端端部超出离型膜层与所述连接端相连的端部的相对端端部,
所述贴膜盒包括基座、底座和上盖,所述基座容纳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容纳待贴膜电子产品的安装槽,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对贴膜进行定位的固定部,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底座上与底座共同形成抽拉口,所述抽拉部自由端端部从所述抽拉口伸出,
电子产品定位在安装槽以及贴膜定位在固定部上时,所述抽拉部位于屏幕和离型膜层之间,屏幕和所述离型膜层之间存在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底座形成抽拉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上盖朝向所述底座凹陷,由垂直于所述上盖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所截的截面呈凹弧状,所述上盖的凹弧曲率在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使得第一端对应的钢化膜相对所述屏幕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端对应的钢化膜相对所述屏幕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沿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观察窗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三端和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为S1,所述第四端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为S2,S1>S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上盖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上盖的边缘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每侧的固定部至少为两个,以设定的间距沿着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二端卡接,在所述底座上位于抽拉口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扣。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厚度小于所述底座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之间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和所述两个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侧壁的位置设置有托棱对电子产品支撑,所述托棱相对水平面倾斜,所述钢化膜相对水平面水平;或者将所述上盖的内表面设置成相对水平面倾斜,所述托棱相对水平面水平,将电子产品定位在安装槽以及将贴膜利用固定部定位之后,所述钢化膜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宽度方向的两端存在倾斜角度。
10.如权利要求3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贴合在所述钢化膜背离所述离型膜层的一面,所述防护层包括覆盖所述钢化膜的覆盖部,及超出所述覆盖部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固定部配合以将贴膜定位,所述钢化膜距离屏幕高度较高的一端对应的上盖内设置有粘合区和防护层粘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膜距离屏幕高度较高的一端对应的定位件和所述固定部紧密配合,较低一端对应的定位件和所述固定部可活动式配合,在贴膜重力或者朝向屏幕方向的外力按压下,所述防护层可掉落在所述屏幕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将上盖和/或底座的第二端相对的端面沿着高度方向切割设置缺口以形成抽拉口。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底座可拆卸式连接。
14.一种贴膜,其特征在于,用于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贴膜盒配合以将贴膜贴附在电子产品屏幕上。
15.一种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贴膜盒和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贴膜,所述贴膜可定位在所述贴膜盒上以完成对电子产品的贴膜。
CN202221697814.1U 2022-04-13 2022-07-01 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Active CN2202436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4659 2022-04-13
CN2022208546593 2022-04-13
CN202221177877 2022-05-16
CN2022211778774 2022-05-16
CN202221551563 2022-06-20
CN2022215515636 2022-06-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3658U true CN220243658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00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7827.9U Active CN220147684U (zh) 2022-04-13 2022-07-01 贴膜器、贴膜及贴膜组件
CN202221697814.1U Active CN220243658U (zh) 2022-04-13 2022-07-01 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7827.9U Active CN220147684U (zh) 2022-04-13 2022-07-01 贴膜器、贴膜及贴膜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201476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7684U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5371B1 (ko) 곡선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라미네이팅 방법
CN218877706U (zh) 贴膜器、贴膜及贴膜组件
JP6050962B2 (ja) ガラス一体型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ガラス一体型成形品
WO2021203950A1 (en) Screen protector applicator
US10659579B2 (en) Attachable supplemental battery for mobile device
CN101300742A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并具有两层的防水模内贴箔盖
US20060068160A1 (en) Method for attaching a nonmetal cover layer to a workpiece, a mold used in the method and a product produced with the method
KR200471314Y1 (ko) 물티슈용기 개폐커버
JP2010012601A (ja) ハウジングケース、及び、ハウジング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US20070152466A1 (en) Cover for a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cover
CN220243658U (zh) 贴膜盒、贴膜及贴膜组件
US6676093B2 (en) At least two-part hook adhesively mounted
CN220298955U (zh) 手机贴膜器和手机膜
WO2010001678A1 (ja) ハウジングケース、及び、ハウジング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WO2023217302A2 (zh) 贴膜及贴膜组件
CN220743469U (zh) 一种易完全贴附钢化膜的无尘仓
CN220536044U (zh) 贴膜工具及手表贴膜器
CN211194970U (zh) 摄像镜头保护贴黏贴治具
TWM653342U (zh) 貼膜及貼膜組件
CN117508749A (zh) 一种贴膜工具和贴膜装置
CN220499943U (zh) 一种多镜头膜贴膜器
CN215156017U (zh) 全包保护壳
CN219884207U (zh) 一种贴膜结构
CN215990881U (zh) 移动终端
CN114070905B (zh)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