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905B -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905B
CN114070905B CN202010752525.6A CN202010752525A CN114070905B CN 114070905 B CN114070905 B CN 114070905B CN 202010752525 A CN202010752525 A CN 202010752525A CN 114070905 B CN114070905 B CN 114070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clamping
piec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25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0905A (zh
Inventor
刘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25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0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0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扣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卡扣件和第一磁性件均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第二磁性件设置于第二壳体上,且第二壳体开设有卡槽;其中:卡扣件设置于卡槽内,并可在卡槽内滑动;当卡扣件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卡扣件可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产生的第一作用力的推动下,与卡槽抵紧相卡接;当卡扣件由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卡扣件与卡槽解除卡接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和拆解过程更为简单、省力且快捷。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功能丰富,且装载了各类高科技器件,使得手机的经济价值高。因此,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出的次品,还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损坏的良品,均具有较高的维修价值。目前,多数的手机在组装过程中,会使用双面胶对相应的结构件进行粘接,例如中框和后壳。然而通过双面胶粘接的中框和后壳,在维修过程中,拆解难度较大,且拆解时还易导致结构件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扣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所述卡扣件和所述第一磁性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卡槽;其中:所述卡扣件设置于所述卡槽内,并可在所述卡槽内滑动;当所述卡扣件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卡扣件可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的第一作用力的推动下,与所述卡槽抵紧相卡接;当所述卡扣件由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槽解除卡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主板以及上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卡扣件,在第二壳体上设置卡槽,且卡扣件可在卡槽内滑动,使得第一壳体可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又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第一磁性件,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磁性件,使得卡扣件在卡槽内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卡扣件可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产生的第一作用力的推动下与第二壳体抵紧相卡接,从而固定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应地,当需要拆卸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仅需将卡扣件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即可解除卡扣件与卡槽的卡接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装配过程和拆卸过程中更为简单、省力且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壳体310与卡扣件330、第一磁性体340、装饰圈36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第一壳体310、卡扣件330、第一磁性体340以及装饰圈360沿Ⅺ-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2中第二壳体320与第二磁性件35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第二壳体320与第二磁性件350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壳体组件30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壳体组件300沿Ⅴ-Ⅴ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4中E处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6中F处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19是图13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分离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图12中壳体组件300沿Ⅴ-Ⅴ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图21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多数手机的中框和后盖是通过双面胶进行粘接固定的。但是,通过双面胶粘接的中框和后盖,无论是在手机维修拆解的过程中,还是在手机拆机升级的过程中,均需要专业的拆机工具进行拆解。如加热台、拆机片、吸盘以及酒精注射器等等,给操作人员或手机爱好者的拆解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采用上述拆机工具对手机进行拆解时,其拆解难度较大,且拆解过程也相对复杂。例如,拆解前需要先通过加热台对手机后盖进行加热,然后利用酒精注射器在中框和后盖连接处滴入酒精,进而通过拆机片或吸盘反复翘起或拉扯中框和后盖,使两者分离开来。在此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拆解经验,否则在分离中框和后盖时,极易导致中框或后盖在拆机片或吸盘的作用下发生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此外,由于双面胶为一次性物料,在中框和后盖拆解后,原本的双面胶就直接报废,不能够重复使用。当维修完成后,对中框和后壳进行装配时,就需要重新点胶,增加了手机维修或升级的成本。同时,由于报废掉的双面胶会残留在中框和后盖的粘接处,因此在进行重新点胶时,就需要将报废掉的双面胶从中框和后盖上清除,导致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如下说明。该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屏100、主板200以及壳体组件300。其中,显示屏100与壳体组件300连接,壳体组件300设置有容置空间301,主板200设置于容置空间301内。该容置空间301不仅可用于安装主板200,其还可用于安装如电池、摄像头、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等功能器件,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各类功能应用。壳体组件300可以具有便于拆卸和装配的功能,当用户需要对容置空间301内的元器件进行检测或维修时,可便捷的将壳体组件300拆解开来,从而打开容置空间301。相应地,用户也可便捷的将壳体组件300装配起来。由此,该壳体组件300可以降低用户在拆解和装配电子设备10时的拆解难度和装配难度,使得壳体组件300在装配过程和拆卸过程中更为简单、省力且快捷。
具体地,显示屏100设置于壳体组件300上用于显示的一面,其可以是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是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并且显示屏100在外形上可以是平板屏幕,也可以是双曲面屏幕,还可以是四曲面屏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手机而言,上述平板屏幕是指显示屏100在整体上呈平板状设置;上述双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100的左、右边缘区域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减小显示屏1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1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上述四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100的上、下、左、右边缘区域均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小显示屏1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1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
进一步地,显示屏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透明盖板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并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同时,透明盖板的表面还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其中,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触控面板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也即是透明盖板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其它诸如钢化膜、磨砂膜、装饰膜、防窥膜、水凝膜等功能膜层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效果。
请结合图2参阅图3至图6,图3是图2中第一壳体310与卡扣件330、第一磁性体340、装饰圈36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第一壳体310、卡扣件330、第一磁性体340以及装饰圈360沿Ⅺ-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300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0背离显示区的一面,其壳体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310、第二壳体320、卡扣件330、第一磁性件340、第二磁性件350、装饰圈360以及密封垫370。其中,第一壳体310通过卡扣件330与第二壳体320卡扣连接,且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连接可以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间301,以安装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第一磁性件340设置于卡扣件330上,第二磁性件350设置第二壳体320上。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之间可以产生第一作用力F1以保持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状态,或产生第二作用力F2使得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相分离。装饰圈360和密封垫370设置于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之间,装饰圈360用于提高壳体组件300的外观表现力,密封垫370用于提高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连接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拆卸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时,仅需将克服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的第一作用力F1,将卡扣件330与第二壳体320的卡扣状态解除,通过第二作用力F2推动卡扣件330与第二壳体320分离,即可完成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拆解;当需要装配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时,仅需将卡扣件330与第二壳体320卡扣连接,并通过第一作用力F1保持卡扣件330与第一壳体310的卡接状态,即可完成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装配,使得壳体组件300的拆解过程和装配过程更加简单、省力且快捷。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具体地,第一壳体310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后壳,起到保护电子设备10的作用。第二壳体320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中框,起到支撑和固定主板200以及安装在容置空间301的其他功能器件的作用。其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电子设备10的中框和后壳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可以优选地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可以设计有相同颜色,以提高电子设备10的外观整体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以表现不同的外观效果。同时,还可以在第一壳体310或者第二壳体320上设置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化电子设备1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如图3至图5所示,卡扣件330、第一磁性件340以及装饰圈360均可设置在第一壳体310上。其中,第一壳体310可以包括内表面311、外表面312以及连接内表面311和外表面312的侧表面313。内表面311可以是第一壳体310朝向第二壳体320的一面,外表面312可以是第一壳体310背离第二壳体320的一面。卡扣件330可以设置在内表面311上,用于与第二壳体320卡扣连接。装饰圈360可以设置在侧表面313上,并向第一壳体310的内表面311上延伸,以便于与第一壳体310粘接固定。该装饰圈360用于装饰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10的连接处,提高电子设备10的外观精致度。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330和装饰圈360可以是一体结构。例如,卡扣件330可以靠近第一壳体310的外侧边缘设置,即靠近内表面311和侧表面313的相接处设置。装饰圈360可以沿着内表面311延伸卡扣件330处,与卡扣件330相连接,从而实现一体成型。此外,第一磁性件340可以设置于卡扣件330上,用于与第二壳体320上的第二磁性件350相配合,进而保持卡扣件330与第二壳体320的卡接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件330也可以直接和第一壳体310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3和图6所示,装饰圈360可以沿第一壳体310的侧表面313环绕第一壳体310设置,从而完全覆盖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的连接处,整体提升电子设备10的外观精致度。卡扣件33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主体部331和卡合部332。主体部331设置于第一壳体310的内表面311上,卡合部332设置于主体部331背离内表面311的一面。主体部331用于与装饰圈360连接,实现一体成型。卡合部332用于与第二壳体320相配合,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其中,主体部331可以靠近内表面311和侧表面313的相接处设置,避免卡扣件330占用第一壳体310的中心区域,为电子设备10的元器件腾出安装空间。相应地,为了与装饰圈360一体成型,主体部331也可以在内表面311上呈环状设计,与装饰圈360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330可以形成有多个卡合部332,且多个卡合部332可以分布在主体部331背离内表面311的一面上。例如,第一壳体310可以包括两条长边以及两条短边,相应地,主体部331也可以包括两条长边以及两条短边。其中,在主体部331长边对应的表面上,可以间隔设置有六个卡合部332。在主体部331短边对应的表面上,可以间隔设置有两个卡合部332。通过在主体部331上形成多个卡合部332,且多个卡合部332沿主体部331呈环状设计,可以提高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卡扣连接的牢固性,避免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某一连接处受力翘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卡合部33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受长边和短边的设置,其在主体部331上的分布可以根据第一壳体310的实际形状进行具体设置。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6所示,为了与第二壳体320相配合实现卡接,卡合部332远离主体部331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凸块3321,该凸块3321可以与第二壳体320上对应的部件相接触,进而在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的作用下与第二壳体320抵紧相卡接,以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固定装配。其中,凸块3321的凸出方向与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的第一作用力F1的推动方向一致,使得凸块3321可以在第一作用力F1的推动下与第二壳体320抵紧相卡接。
如图3至图4所示,第一磁性件340可以设置于主体部331背离内表面311的一面,且位于多个卡合部332之间的间隔中。例如,主体部331背离内表面311的一面上可以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磁性件340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可以位于多个卡合部332之间的间隔中,且安装槽的尺寸与第一磁性件340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可以使得第一磁性件340可以无需占用第一壳体310的堆叠空间,为电子设备10的元器件腾出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增强第一磁性件340能够产生的作用力。例如,第一磁性件340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第一磁性件340可以分布在主体部331任一长边对应的表面上。通过三个第一磁性件340与第二壳体320上相应的第二磁性件350相配合,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的作用力,提高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卡接的稳固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四个、六个或者更多,多个第一磁性件340可以分布在主体部331长边和短边对应的表面的任意位置,仅需第一磁性件340可以与第二磁性件350相配合产生作用力即可。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壳体310的内表面311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是图2中第二壳体320与第二磁性件35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7中第二壳体320与第二磁性件350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7至图8所示,第二壳体32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中板321和边框322。其中,边框322可以是中板321的侧壁在中板321厚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使得边框322和中板321可以形成相应敞口结构。第一壳体310可以与边框322连接,并盖设于上述的敞口结构,从而与第二壳体320围设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间301。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板121和边框122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卡接、粘接和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连接。
如图9至图10所示,中板321靠近第一壳体310的一面可以开设有与卡扣件330相适配的卡槽3211,卡扣件330可以设置于卡槽3211内,从而实现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的可拆卸连接。其中,卡扣件330的卡合部332设置于卡槽3211内,并可在第一方向X上由卡槽3211内的第一位置a滑动至第二位置b,从而与卡槽3211相卡接,或沿第二方向Y从第二位置b滑动至第一位置a,从而与卡槽3211解除卡接状态。例如,卡槽3211与凸块3321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32110,且凹槽32110的尺寸与凸块3321相适配。当凸块3321滑动至凹槽32110时,凸块3321可以和凹槽32110相卡接,从而避免卡合部332从卡槽3211内脱出,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当凸块3321滑出凹槽32110时,卡合部332可以和卡槽3211解除卡接状态,并从卡槽3211内脱出,从而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拆解。其中,第一位置a可以是凹槽32110以外的任意位置,仅需第一位置a在卡槽3211内。第二位置b可以是凹槽32110所在的位置。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是与第二壳体320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卡槽3211的数量可以与卡合部332的数量相对应,且卡槽3211的开设位置也可以与卡合部332的形成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卡扣件330与卡槽3211相配合,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装配。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卡合部332的凸块3321和卡槽3211内的凹槽32110互相替换。即,在卡合部332上设置凹槽32110,在卡槽3211的侧壁上设置凸块3321,卡合部332可以与卡槽3211卡接即可。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磁性件350可以设置于中板321靠近第一壳体310的一面,并与第一磁性件340对应设置,从而产生相应的作用力,保持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状态,或分离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其中,第二磁性件350的数量可以和第一磁性件340的数量相对应,且第二磁性件350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和第一磁性件340相对应,以便于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可以是磁铁或电磁铁,相应地,第二磁性件350也可是磁铁或电磁铁。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1至图20,图11是图2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装配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壳体组件30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图13中壳体组件300沿Ⅴ-Ⅴ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7是图14中E处的另一局部放大图,图18是图16中F处的另一局部放大图,图19是图13中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分离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3至图16所示,当卡合部332处于第二位置b时,凸块3321与凹槽32110相卡接,使得卡合部332不会从第三方向Z上脱出卡槽3211,从而实现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的卡接。如图11所示,为了保持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状态,第一磁性件340在中板321上形成的至少部分投影区域,可以位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形成的投影区域外,使得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错位设置,以产生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一作用力F1,并通过第一作用力F1推动凸块3321,使得凸块3321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X一直运动的趋势,从而与凹槽32110抵紧相卡接。
如图16所示,第一磁性件340可以包括第一区域341和第二区域342。第一区域341在中板321上形成的投影区域可以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形成的投影区域相重叠。第二区域342在中板321上形成的投影区域可以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形成的投影区域相接,且位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形成的投影区域与第二壳体320的外侧边缘(边框322)之间。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朝向第一方向X的第一作用力F1和朝向第三方向Z的第二作用力F2。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作用力F1推动凸块3321沿第一方向X运动,使得凸块3321可以与凹槽32110抵紧相卡接。而第二作用力F2被凸块3321和凹槽32110的卡接力抵消。由此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的第一区域341和第二区域342在中板321上的投影也可以不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的投影重叠,且第一磁性件340的第一区域341和第二区域342在中板321上的投影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的投影与边框322之间,其也可以位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的投影远离边框322的一侧。即,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第一作用力F1实际所需的推动方向进行调整,仅需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能够产生第一作用力F1即可。
如图17至图20所示,当卡合部332处于第一位置a时,凸块3321滑出凹槽32110,使得卡合部332可以从第三方向Z上脱出卡槽3211,从而实现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的拆解。为了使得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能够自动分离,第一磁性件340在中板321上形成的至少部分投影区域,可以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形成的投影区域相重叠,使得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可以产生朝向第三方向Z的第二作用力F2,并通过第二作用力F2推动卡合部332沿第三方向Z从卡槽3211内脱出,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分离。例如,第一磁性件340的第一区域341和第二区域342在中板321上的投影可以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的投影完全重叠,使得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之间产生第二作用力F2,通过第二作用力F2推动卡合部332从卡槽3211内脱出,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自动分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的第一作用力F1和第二作用力F2可以是斥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的第一区域341和第二区域342在中板321上的投影也可以仅有部分与第二磁性件350在中板321上的投影重叠。即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相对位置,其可以根据第二作用力F2实际所需的推动方向进行调整,仅需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可以产生朝向第三方向Z的第二作用力F2即可。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当用户需要装配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时,可以通过手指推动第一壳体310带动凸块3321沿第一方向X滑动至凹槽32110内,使得卡合部332与卡槽3211相卡接。同时,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可以产生第一作用力F1,推动卡合部332继续在第一方向X上运动,使得凸块3321能够与凹槽32110抵紧相卡接,从而保持住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状态。当用户需要拆解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时,可以通过手指推动第一壳体310带动凸块3321沿第二方向Y滑出凹槽32110,使得卡合部332与卡槽3211解除卡接状态。同时,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可以产生第二作用力F2,推动卡合部332在第三方向Z运动,使得卡合部332从卡槽3211内脱出,从而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第一作用力F1和第二作用力F2也可以是吸力。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若第一作用力F1为吸力,凸块3321的凸出方向和运动方向则与第一作用力F1为斥力时相反,且卡合部332不具有从卡槽3211内自动脱出的能力,用户可通过指甲将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翘起。
请参阅图21至图23,图21是图12中壳体组件300沿Ⅴ-Ⅴ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3是图21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1至图2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331相对设置的两条长边对应的表面上均可以设置第一磁性件340,第二磁性件350与第一磁性件340对应设置。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任意一条长边对应的表面上设置第一磁性件340和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二磁性件350之间产生的第一作用力F1和第二作用力F2为斥力,另一相对长边对应的表面上设置的第一磁性件340和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二磁性件350之间产生的第一作用力F1和第二作用力F2为吸力。通过一侧斥力与一侧吸力相配合,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的第一作用力F1和第二作用力F2,实现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卡接固定以及自动分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4,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6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上述实施例中受话器组件)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10的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300及其电子设备10,通过在第一壳体310上设置卡扣件330,在第二壳体320上设置卡槽3211,且卡扣件330可在卡槽3211内滑动,使得第一壳体310可相对于第二壳体320滑动。又通过在第一壳体310上设置第一磁性件340,在第二壳体320上设置第二磁性件350,使得卡扣件330在卡槽3211内由第一位置a滑动至第二位置b时,卡扣件330可在第一磁性件340和第二磁性件350产生的第一作用力F1的推动下与第二壳体320抵紧相卡接,从而固定住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相应地,当需要拆卸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时,仅需将卡扣件330从第二位置b滑动至第一位置a,即可解除卡扣件330与卡槽3211的卡接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的装配过程和拆卸过程中更为简单、省力且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扣件、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
所述卡扣件和所述第一磁性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卡槽;其中:
所述卡扣件设置于所述卡槽内,并可在所述卡槽内滑动;
当所述卡扣件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至少部分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外,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第一作用力,以推动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槽抵紧相卡接;
当所述卡扣件由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至少部分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相重叠,使得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第二作用力,以推动所述卡扣件从所述卡槽内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力和所述第二作用力均为斥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相重叠;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相接,且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力为斥力或吸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磁性件;其中:
任意一侧的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的所述第一作用力为斥力,另一相对侧的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的所述第一作用力为吸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一体结构的主体部和卡合部;
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
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且所述卡合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卡槽内;其中:
所述卡合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凸块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
当所述凸块由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块在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推动下,与所述凹槽抵紧相卡接,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凸块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推动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装饰圈;
所述装饰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边缘,且所述装饰圈向所述主体部所在的表面延伸,并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还设置有密封垫。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主板以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CN202010752525.6A 2020-07-30 2020-07-30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070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2525.6A CN114070905B (zh) 2020-07-30 2020-07-30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2525.6A CN114070905B (zh) 2020-07-30 2020-07-30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905A CN114070905A (zh) 2022-02-18
CN114070905B true CN114070905B (zh) 2024-05-14

Family

ID=80226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2525.6A Active CN114070905B (zh) 2020-07-30 2020-07-30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090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9741A (zh) * 2017-11-27 2018-04-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8040139A (zh) * 2017-11-27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屏幕的控制方法
CN108055372A (zh) * 2017-11-27 2018-05-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461868U (zh) * 2018-08-13 2019-02-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306030B1 (en) * 2017-11-27 2019-05-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creen protector
CN109862216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组件、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组件的控制方法
WO2020048235A1 (zh) * 2018-09-06 2020-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971736A (zh) * 2019-12-30 2020-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壳体组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9741A (zh) * 2017-11-27 2018-04-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8040139A (zh) * 2017-11-27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屏幕的控制方法
CN108055372A (zh) * 2017-11-27 2018-05-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0306030B1 (en) * 2017-11-27 2019-05-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creen protector
CN109862216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组件、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组件的控制方法
CN208461868U (zh) * 2018-08-13 2019-02-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0048235A1 (zh) * 2018-09-06 2020-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971736A (zh) * 2019-12-30 2020-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壳体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905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6499B1 (ko) 전자기기
US2015024551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hysical key
CN111131570B (zh) 一种用于折叠屏的显示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21013734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0491728B2 (en) Ke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s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key module
CN2100753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2012704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4012692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0507109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KR20180090104A (ko) 키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1208218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의 버튼스위치 조립체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13742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69403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090296014A1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CN114070342B (zh)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108254958B (zh) 显示屏组件、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049141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070905B (zh)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CN112750367B (zh) 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与拆卸方法、电子设备
CN106953946A (zh) 终端装置
CN213069520U (zh) 防水模组、出音组件及具有该防水模组的电子设备
CN213072789U (zh) 一种壳体及其电子设备
CN112165543B (zh) 电子设备、镜头装饰件、后壳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115567626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