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342B -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342B
CN114070342B CN202010785752.9A CN202010785752A CN114070342B CN 114070342 B CN114070342 B CN 114070342B CN 202010785752 A CN202010785752 A CN 202010785752A CN 114070342 B CN114070342 B CN 114070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holder
bracket
card
clamping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57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0342A (zh
Inventor
汪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57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0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0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其包括:顶杆、第一支架、第一弹性件、电磁组件以及卡座;顶杆穿设于第一支架,并可相对于第一支架滑动;第一弹性件套设于顶杆,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顶杆,另一相对端连接第一支架;电磁组件分别连接顶杆和第一支架;卡座位于第一支架背离第一弹性件的一侧;其中:当卡托滑入卡座的预定位置时,顶杆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卡座的方向滑动,并滑动至卡托的卡合位置,与卡托相卡接;当卡托滑出卡座时,电磁组件能够产生作用力推动顶杆向远离卡座的方向滑动,并滑出卡托的卡合位置,与卡托相分离。由此,用户在取卡过程中,无需通过卡针进行取卡,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取卡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为例,在使用手机时,通常需要在手机中安装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国际移动用户识别模块)卡,以便于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输。
目前,在需要对安装在手机中的SIM卡进行更换时,一般采用的取卡方式是:通过卡针插入取卡孔,将卡托顶出,进行取卡操作。但是,通过卡针取卡的方式较为繁琐,且需要人工操作。同时,由于卡针体积较小容易遗失,用户一般也不会随身携带卡针,在需要取卡时就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卡托固定装置,所述卡托固定装置包括:顶杆、第一支架、第一弹性件、电磁组件以及卡座;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顶杆,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杆,另一相对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电磁组件分别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卡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其中:当所述卡托滑入所述卡座的预定位置时,所述顶杆可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并滑动至所述卡托的卡合位置,与所述卡托相卡接;当所述卡托滑出所述卡座时,所述电磁组件能够产生作用力推动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并滑出所述卡托的卡合位置,与所述卡托相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壳、卡托以及上述的卡托固定装置;所述中框与所述后壳连接,且两者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卡托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卡托设置于所述卡托固定装置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卡托固定装置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中框上;所述卡座设置在所述中框上,且所述卡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将顶杆穿设于第一支架,使得顶杆可相对于第一支架滑动。将第一弹性件套设于顶杆,且第一弹性件一端与顶杆连接,另一相对端与第一支架连接,使得顶杆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支架滑动进行复位。当卡托滑入卡座时,顶杆可被卡托顶开,并向远离卡座的方向滑动;当卡托滑入卡座的预定位置时,顶杆可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使得顶杆可以卡在卡托的卡合位置与卡托相卡接。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磁组件,且电磁组件分别连接顶杆和第一支架,使得卡托从卡座内滑出时,顶杆可在电磁组件产生的作用力的推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向远离卡座的方向滑动,从而解除顶杆与卡托的卡接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需要进行取卡操作时,其可通过控制电磁组件产生作用力来解除卡托与卡托固定装置的卡接状态,从而将卡托取出,进行SIM卡或存储卡的更换或移除,取卡自动化程度较高,提升了取卡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中框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卡托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卡托固定装置4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8中卡座45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顶杆4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第一支架420和第二弹性件46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中推杆471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7中推动组件47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7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又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卡托300滑出卡座450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1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一些手机需要通过卡针才能够进行取卡操作,但通过卡针取卡的方式需要人工操作,降低了取卡的便利性。同时,用户往往也不会随身携带卡针,使得用户需要取卡时会面临没有卡针无法取卡的窘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中框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如下说明。该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中框100、后壳200、卡托300以及卡托固定装置400。其中,中框100和后壳200连接,且两者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卡托固定装置400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卡托300设置于卡托固定装置400内,并可相对于卡托固定装置400滑入或滑出容置空间101。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10控制卡托固定装置400,使得卡托固定装置400与卡托300解除固定状态,从而将卡托300取出。整个取卡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提升了取卡的便利性。
具体地,如图3至图4所示,中框100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安装在容置空间101内的功能器件,且中框10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中板110和边框120。其中,边框120可以是中板110的侧壁在中板110厚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使得边框120和中板110可以形成相应敞口结构。后壳200可以与边框120连接,并盖设于上述的敞口结构,从而与中框100围设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除了可以用于放置卡托固定装置400,其还可以用于安装主板、电池以及摄像头等功能器件,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所需的功能应用。在本实施例中,边框120可以开设有与容置空间101相连通的缺口121和通孔122,该缺口121和通孔122用于为卡托300和卡托固定装置400留出工作空间,以实现卡托300和卡托固定装置400的功能应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板110和边框120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卡接、粘接和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连接。进一步地,后壳200可以盖设于中框100形成的敞口结构,与中框100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其可以用于保护安装在容置空间101内的功能器件。其中,中框100和后壳20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中框100和后壳2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电子设备10的中框100和后壳20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中框100和后壳200可以优选地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中框100和后壳200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00和后壳200可以设计有相同颜色,以提高电子设备10的外观整体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00和后壳200也可以设计有不同的颜色,以表现不同的外观效果。同时,还可以在中框100或者后壳200上设置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化电子设备1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500,以为电子设备10提供图像显示。其中,显示屏500设置于中框100背离后壳200的一面,其可以是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是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并且显示屏500在外形上可以是平板屏幕,也可以是双曲面屏幕,还可以是四曲面屏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手机而言,上述平板屏幕是指显示屏500在整体上呈平板状设置;上述双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500的左、右边缘区域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减小显示屏5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5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上述四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500的上、下、左、右边缘区域均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小显示屏5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5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
进一步地,显示屏5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透明盖板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并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同时,透明盖板的表面还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其中,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触控面板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也即是透明盖板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其它诸如钢化膜、磨砂膜、装饰膜、防窥膜、水凝膜等功能膜层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效果。
请结合图2参阅图5至图15,图5是图2中卡托300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卡托固定装置4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8中卡座45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顶杆410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8中第一支架420和第二弹性件46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7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8中推杆471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7中推动组件47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卡托300可以穿设于中框100,并可相对于中框100滑动,使得卡托300能够滑入或者滑出容置空间101。例如,边框120上可以开设有与容置空间101相连通的缺口121,卡托300可通过该缺口121穿设于中框100,以滑入或滑出容置空间101。该卡托30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推动部310和安装部320。其中,当卡托300通过缺口121滑入容置空间101内后,推动部310可设置于缺口121内,且缺口121的形状与推动部310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推动部310远离容置空间101的表面可以与边框120远离容置空间101的表面齐平设置,提高电子设备10的外观一致性。安装部320可以设置于推动部310靠近容置空间101的一面,且安装部320位于容置空间101内。安装部320上可以开设有用于安装SIM卡或存储卡的安装槽321,当卡托300滑入容置空间101内后,通过安装槽321装载在安装部320上的SIM卡或存储卡可以与电子设备10内的主板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通信功能或存储功能。
进一步地,卡托300上可以形成有与卡托固定装置400相卡接的卡合位置,使得卡托300滑入容置空间101内的卡托固定装置400后,能够与卡托固定装置400相卡接,从而固定在卡托固定装置400内。例如,安装部320的侧边可以形成有凸台322,该凸台322用于与卡托固定装置400相卡接。当卡托300滑入容置空间101内的卡托固定装置400时,卡托固定装置400内的配合部件可以被凸台322顶开,为卡托300提供避让空间。当卡托300滑入卡托固定装置400的预定位置后,卡托固定装置400内的配合部件可以复位,从而与凸台322相卡接。具体地,凸台322形成有第四斜面3221,且第四斜面3221可以位于凸台322远离推动部310的一侧。当卡托300滑入卡托固定装置400时,凸台322可以通过第四斜面3221推动卡托固定装置400内的配合部件位移,从而为卡托300提供避让空间。当卡托滑入卡托固定装置400内的预定位置后,卡托固定装置400内的配合部件可沿第四斜面3221运动至凸台322靠近推动部310的一侧。此时,该配合部件复位,并与凸台322靠近推动部310的一面相卡接,从而实现卡托300的固定,提高SIM卡或存储卡的工作稳定性。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卡托300既可以是塑料材质的,也可以是金属材质的。其中,采用塑料材质的卡托300重量更轻,有利于电子设备10的轻量化设计,而采用金属材质的卡托300结构强度更高,不易受外力影响损坏,可以与电子设备10的金属外壳保持一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部310和安装部320也可以是两个相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卡接、粘接和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连接。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8所示,卡托固定装置400可以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卡托300可以设置于卡托固定装置400内,并可相对于卡托固定装置400滑入或滑出容置空间101,以实现装卡操作或取卡操作。该卡托固定装置400可以包括:顶杆410、第一支架420、第一弹性件430、电磁组件440、卡座450、第二弹性件460以及推动组件470。其中,第一支架420、卡座450以及推动组件470均设置在中板110上。顶杆410设置在第一支架420上。第一弹性件430设置在顶杆410上。电磁组件440分别与顶杆410和第一支架420连接。第二弹性件460与第一支架4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卡托300可以滑入或滑出卡座450。顶杆410、第一支架420以及第一弹性件430相配合,可以将卡托300卡接在卡座450内。第二弹性件460可以抵接卡托300,使得卡托300具有滑出卡座450的趋势。电磁组件440和推动组件470可用于推动顶杆410位移,使得顶杆410与卡托300解除卡接状态,进而卡托300可以在第二弹性件460的作用下滑出卡座450。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需要取出卡托300时,仅需控制电磁组件440产生作用力推动顶杆410,使得顶杆410和卡托300解除卡接状态,即可将卡托300从卡座450内取出,其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操作,极大提升了取卡的便利性。
具体地,如图9所示,卡座450可以设置在中板110靠近后壳200的一面,且卡座450可以与缺口121对应设置,使得卡托300可通过缺口121滑入卡座450内。该卡座45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451和第二侧壁452,以及连接第一侧壁451和第二侧壁452的顶壁453。第一侧壁451和第二侧壁452可以设置在中板110靠近后壳200的一面上,顶壁453分别与第一侧壁451和第二侧壁452连接,且与中板110间隔设置。由此,第一侧壁451、第二侧壁452、顶壁453以及中板110可以围设形成滑动空间454,该滑动空间454可以与缺口121相连通,使得卡托300可以滑入或滑出该滑动空间454。此外,为了实现SIM卡或存储卡的功能应用,顶壁453上可以设置有接触端子。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的滑动空间454后,卡托300上安装的SIM卡或存储卡可以与接触端子相接触。该接触端子可以通过走线与主板连接,使得SIM卡或存储卡可以与主板电性连接,从而实现SIM卡或存储卡的功能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端子可以是由导电材质制成的,仅需接触端子具有导电性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0至图11所示,第一支架420可以设置在中板110靠近后壳200的一面,并与卡座450相邻设置。顶杆410可穿设于第一支架420,并可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其中,顶杆410不仅可在电磁组件440或推动组件470的作用下位移与卡托300解除卡接状态,其还可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复位与卡托300相卡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顶杆41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顶杆411和第二顶杆412。其中,第一顶杆411可以穿设于第一支架420,并可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其可以在电磁组件440产生的作用力的推动下与凸台322解除卡接状态,也可以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复位与凸台322相卡接。第二顶杆412可以与第一顶杆411相连接,且位于第一顶杆411的一侧。当第一顶杆411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时,第二顶杆412可在第一顶杆411的带动下位移。相应地,第二顶杆412可以在推动组件470的推动下,带动第一顶杆411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从而与凸台322解除卡接状态。
具体地,第一支架420可以与卡座450的第一侧壁451相邻设置。第一顶杆411可以穿设于第一支架420,并可相对于第一支架420向靠近或远离第一侧壁451的方向滑动。第一弹性件430套设于第一顶杆411,且第一弹性件430的一端与第一顶杆411连接,其另一相对端与第一支架4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杆411可以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向靠近卡座450的方向滑动进行复位,并滑动至卡托300的凸台322,与凸台322相卡接。例如,第一顶杆411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滑动部4111和固定部4112。其中,滑动部4111可以穿设于第一支架420,且滑动部4111可以为圆柱状,以便于滑动部4111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固定部4112可以设置于滑动部4111远离卡座450的端部,并与第一支架420相对设置。且该固定部4112可以为板状,以便于与滑动部4111和第一弹性件430连接。由此,第一弹性件430可以套设于滑动部4111,且第一弹性件430的一端可以与固定部4112连接,另一相对端可以与第一支架420连接。当第一顶杆411在电磁组件440产生的作用力的推动下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后,由于第一弹性件430分别连接第一顶杆411的固定部4112以及第一支架420,因此第一顶杆411可以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复位,并与卡托300的凸台322相卡接。
进一步地,如图12至图13所示,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时,凸台322可以与滑动部4111相接触,并通过第四斜面3221推动滑动部41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以为卡托300提供避让空间。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的预定位置时,滑动部4111可以沿第四斜面3221运动至凸台322靠近推动部310的一侧。由于凸台322凸出卡座450的安装部320设置,因此凸台322与安装部320之间具有落差。当滑动部4111滑动至凸台322靠近推动部310的一侧时,滑动部4111与凸台322的第四斜面3221相分离,从而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复位,滑动至凸台322靠近推动部310的一侧,与凸台322相卡接。此外,为了便于凸台322推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滑动部4111与凸台322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斜面4111a。该第三斜面4111a可以与第四斜面3221相切合,以提高凸台322推动滑动部4111的顺滑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斜面4111a和第四斜面3221可以是平面或者弧面,仅需凸台322可通过第三斜面4111a或第四斜面3221推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滑动即可。
进一步地,电磁组件440可以分别与第一顶杆411和第一支架420连接,以产生作用力推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一顶杆411与卡托300解除卡接状态。该电磁组件440可以包括:定磁体441和动磁体442。其中,定磁体441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420靠近卡座450的一面,动磁体442可以设置于第一顶杆411的固定部4112靠近第一支架410的一面,使得定磁体441和动磁体442相对设置,进而通过磁场产生相对运动。由于第一顶杆411可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因此当定磁体441和动磁体442产生作用力时,动磁体442会带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一顶杆411的滑动部4111与凸台322相分离,解除卡托300的卡接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定磁体441可以是永磁铁,动磁体442可以是电磁铁。当用户需要取出卡托300时,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对动磁体442供电,由此动磁体442与定磁体441之间产生斥力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动磁体442可以带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从而实现第一顶杆411与凸台322的分离,解除卡托300的卡接状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20和第一弹性件430可以是绝缘材料制成的,避免对定磁体441产生磁干扰,提高电磁组件440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不仅定磁体441可以是电磁铁,动磁体442也可以是电磁铁,或者是定磁体441为磁铁,动磁体442为电磁铁,仅需定磁体441和动磁体442之间有一者为电磁铁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二顶杆412可以设置于第一顶杆411靠近中板110的一侧,且第二顶杆412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连接部4121和接触部4122。其中,连接部4121可以与固定部4112靠近中板110的一侧连接,并与第一支架420相对设置。接触部4122可以设置于连接部4121靠近第一支架420的一面,并与第一顶杆411的滑动部4111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4122的长度可以稍短于滑动部4111的长度,从而与第一支架420之间留有间隙,使得滑动部4111向靠近卡座450的方向位移时,不会因为接触部4122过长与第一支架420相抵接,从而限制住滑动部4111的滑动。该接触部4122可以在推动组件470的推动下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二顶杆412带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从而解除第一顶杆411和凸台322的卡接状态。其中,接触部4122与推动组件470相接触的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二斜面4122a,使得推动组件470可以通过该第二斜面4122a推动接触部4122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该第二斜面4122a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斜面4111a和第四斜面3221相同或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3至图15所示,为了避免电子设备10断电导致电磁组件440失效,无法取出卡托300的情况发生,中板110上还可以设置有推动组件470,使得用户可在电子设备10断电的情况下,通过推动组件470推动第二顶杆412带动第一顶杆411位移,从而解除卡托300的卡接状态。该推动组件470可以包括:推杆471、第二支架472以及第三弹性件473。其中,第二支架472可以设置在中板110靠近后壳200的一面,且与第二顶杆412相邻设置。推杆471可以穿设于边框120和第二支架472,并可相对于边框120和第二支架472滑动。该推杆471可以用于推动第二顶杆412的接触部4122。第三弹性件473套设于推杆471,并分别与推杆471和第二支架472连接,以实现推杆471的复位功能。
具体地,边框120上可以开设有与容置空间101相连通的通孔122,且该通孔122可以与缺口121相邻设置。推杆471可通过该通孔122穿设于边框120。其中,推杆471的一端可以完全设置在通孔122内,另一端可以向容置空间101内延伸,使得推杆471不显露在电子设备10外,提高电子设备10的外观精致度。当用户需要推动推杆471时,可通过卡针或笔尖插入通孔122内,即可推动推杆471。第二支架472可以与通孔122相对设置,使得推杆471可以穿设于第二支架472,并相对于第二支架472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推杆471的滑动方向可以与第二顶杆412的滑动方向相垂直,且第二顶杆412可以位于推杆471的滑动路径上,使得推杆471滑动后能够与第二顶杆412相接触。第三弹性件473可以套设于推杆471,且第三弹性件473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架472连接,另一相对端可以与推杆471连接,使得推杆471可在第三弹性件473的作用下复位。例如,推杆471可以为圆柱体,其中段区域4712的半径可以小于两端的半径,使得推杆471的两端与中段区域4712具有台阶。第三弹性件473可以套设于推杆471的中段区域4712,其一端可以连接在推杆471某一端的台阶上,另一相对端与第二支架472连接。由此,当推杆471向靠近第二顶杆412的方向滑动后,可在第三弹性件473的作用下复位。
进一步地,当用户需要取出卡托时,可推动推杆471向靠近第二顶杆412的方向滑动,使得推杆471与第二顶杆412的接触部4122相接触,并通过第二斜面4122a推动第二顶杆412位移。由于推杆471的滑动方向与第二顶杆412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因此推杆471可推动第二顶杆412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进而带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一顶杆411与凸台322相分离,从而解除卡托300的卡接状态。当卡托300被取出后,推杆471可在第三弹性件473的作用下回弹,使得推杆471与第二顶杆412的接触部4122相分离,进而使得第一顶杆411在第一弹性件420的作用下回弹复位,以便于下一次卡托300滑入卡座450与第一顶杆411固定卡接。此外,为了使得推杆471更加顺滑的推动第二顶杆412,在本实施例中,推杆471与第二顶杆412相接触的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一斜面4711,该第一斜面4711可以与第二斜面4122a相切合,使得推杆471和第二顶杆412的推动更加顺滑。其中,第一斜面4711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斜面4122a、第三斜面4111a以及第四斜面3221相同或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此外,第三弹性件473以及第一弹性件430具体可以是拉簧,以实现第一顶杆411和推杆471的复位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第二弹性件460可以设置于安装部320远离推动部310的一侧,且第二弹性件460的一端可以与安装部320相抵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架42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60可以在第一顶杆411和凸台322解除卡接状态后,将卡托300推出卡座450。例如,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时,安装部320可以与第二弹性件46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件460向远离推动部310的方向位移,由于第二弹性件460还与第一支架420固定连接,因此第二弹性件460会发生形变,从而产生作用力与安装部320相抵接,使得卡托300具有滑出卡座450的趋势。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的预定位置后,第一顶杆411与凸台322相卡接,从而限制住卡托300的滑动。当第一顶杆411与凸台322解除卡接状态后,卡托300就可以在第二弹性件460的作用下自动滑出卡座450。该第二弹性件460可以是金属弹片或扭簧,以实现卡托300的自动弹出功能。此外,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6至图17,图16是图7中卡托固定装置400和中框100沿Ⅴ-Ⅴ的又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卡托300滑出卡座45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至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时,卡托300的凸台322可以与第一顶杆411相接触,并通过第三斜面4111a和第四斜面3221推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为卡托300提供避让空间。同时,卡托300的安装部320还可以与第二弹性件46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弹性件460向远离推动部310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二弹性件460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与安装部320相抵接。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的预定位置后,第一顶杆411可以沿第四斜面3221滑动至凸台322靠近推动部310的一侧,并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复位与凸台322相卡接,从而实现卡托300的固定。当卡托300滑出卡座450时,定磁体441和动磁体442之间可以通过磁场产生相对运动,使得动磁体442带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从而解除第一顶杆411与凸台322的卡接状态。由于第二弹性件460与卡托300相抵接,因此当第一顶杆411和凸台322解除卡接状态后,卡托300可以在第二弹性件460的作用下自动滑出卡座450。此外,为了避免定磁体441和动磁体442失效,用户还可通过推杆471来使得第一顶杆411与凸台322相分离。由于推杆471的滑动方向与第二顶杆412的滑动方向垂直,且第二顶杆412位于推杆471的滑动路径上,因此当推杆471向靠近第二顶杆412的方向滑动后,其可以与第二顶杆412相接触,并通过第一斜面4711和第二斜面4122a推动第二顶杆412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移,从而带动第一顶杆411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位置,使得第一顶杆411与凸台322解除卡接状态,以实现卡托300在第二弹性件460的作用下自动滑出。同时,当卡托300滑出卡座450后,推杆471可以在第三弹性件473的作用下复位,使得第一顶杆411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复位,以便于下一次卡托300滑入卡座450时与卡托300相卡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1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设备1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50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1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上述实施例中受话器组件)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10的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固定装置400及其电子设备10,将顶杆410穿设于第一支架420,使得顶杆410可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将第一弹性件430套设于顶杆410,且第一弹性件430一端与顶杆41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架420连接,使得顶杆410可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支架420滑动进行复位。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时,顶杆410可被卡托300顶开,并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滑动;当卡托300滑入卡座450的预定位置时,顶杆410可在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下复位,使得顶杆410可以卡在卡托300的卡合位置与卡托300相卡接。通过设置电磁组件440,且电磁组件440分别连接顶杆410和第一支架420,使得卡托300从卡座450内滑出时,顶杆410可在电磁组件440产生的作用力的推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430的作用力,向远离卡座450的方向滑动,解除顶杆410与卡托300的卡接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需要进行取卡操作时,其可通过控制电磁组件440产生作用力来解除卡托300与卡托固定装置400的卡接状态,从而将卡托300取出,进行SIM卡或存储卡的更换或移除,取卡自动化程度较高,提升了取卡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卡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固定装置包括:顶杆、第一支架、第一弹性件、电磁组件、卡座、推杆、第二支架以及第三弹性件;
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顶杆,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杆,另一相对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电磁组件分别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卡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且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顶杆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推杆,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相对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其中,
当所述卡托滑入所述卡座的预定位置时,所述顶杆可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并滑动至所述卡托的卡合位置,与所述卡托相卡接;当所述卡托滑出所述卡座时,所述电磁组件能够产生作用力推动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并滑出所述卡托的卡合位置,与所述卡托相分离;
当所述卡托滑出所述卡座时,所述推杆可向靠近所述顶杆的方向滑动,并与所述顶杆相接触,且所述推杆与所述顶杆相接触的端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推杆可通过所述第一斜面推动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使得所述顶杆与所述卡托相分离;当所述卡托滑入所述卡座的预定位置时,所述推杆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使得所述顶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并与所述卡托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定磁体和动磁体;
所述动磁体设置在所述顶杆上,所述定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动磁体和所述定磁体可通过磁场产生相对运动,以带动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其中:所述动磁体和所述定磁体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磁体为永磁铁,所述定磁体为电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卡托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当所述顶杆与所述卡托相分离时,所述卡托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滑出所述卡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
所述第一顶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以与所述卡托相卡接或相分离;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第一顶杆的一侧,并可在所述第一顶杆的带动下位移;其中:
所述推杆可向靠近所述第二顶杆的方向滑动,并与所述第二顶杆相接触,以推动所述第二顶杆带动所述第一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推杆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推杆可通过所述第二斜面推动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卡托的卡合位置相接触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斜面;当所述卡托滑入所述卡座时,所述卡托可通过所述第三斜面推动所述第一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当所述卡托滑入所述卡座的预定位置后,所述第一顶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并滑动至所述卡托的卡合位置,与所述卡托相卡接。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后壳、卡托以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托固定装置;
所述中框与所述后壳连接,且两者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卡托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卡托设置于所述卡托固定装置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卡托固定装置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置空间;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置于所述中框上;所述卡座设置在所述中框上,且所述卡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面形成有凸台;当所述卡托滑入所述卡座时,所述凸台与所述顶杆相接触,并推动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当所述卡托滑入所述卡座的预定位置后,所述顶杆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并与所述凸台相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形成有第四斜面,所述凸台可通过所述第四斜面推动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卡座的方向滑动。
CN202010785752.9A 2020-08-06 2020-08-06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070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752.9A CN114070342B (zh) 2020-08-06 2020-08-06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752.9A CN114070342B (zh) 2020-08-06 2020-08-06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342A CN114070342A (zh) 2022-02-18
CN114070342B true CN114070342B (zh) 2023-06-30

Family

ID=8023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5752.9A Active CN114070342B (zh) 2020-08-06 2020-08-06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03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0667A (zh) * 2022-02-25 2022-05-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430284B (zh) * 2022-03-15 2022-08-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卡托、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101A (zh) * 2017-03-24 2017-08-18 罗志华 一种具有卡托自动弹出装置的手机
CN108512561A (zh) * 2018-02-28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弹出机构、卡托弹出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238581A (en) * 2015-05-03 2016-12-29 Sirin Advanced Technologies Ltd An electronic card assembly, an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it and a method of using the device
CN106230453A (zh) * 2016-08-31 2016-12-14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卡托解锁方法
CN206611461U (zh) * 2017-03-24 2017-11-03 罗志华 一种具有卡托自动弹出装置的手机
WO2019169891A1 (en) * 2018-03-07 2019-09-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ard socket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615989B (zh) * 2018-04-12 2019-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座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15992B (zh) * 2018-04-16 2019-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1101A (zh) * 2017-03-24 2017-08-18 罗志华 一种具有卡托自动弹出装置的手机
CN108512561A (zh) * 2018-02-28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弹出机构、卡托弹出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342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6499B1 (ko) 전자기기
US9337882B2 (en) Mobile terminal
US10491728B2 (en) Ke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s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key module
CN109862151B (zh) 电子设备
CN114070342B (zh)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KR101727512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9714453B (zh) 具有升降式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及其驱动装置、传动机构
US2018036476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332951B (zh) 移动终端
CN111565273B (zh) 光学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109525761B (zh) 电子设备及其后盖组件
US20170212571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5567626A (zh) 电子设备
CN114845025B (zh)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0093982A1 (zh) 柔性屏组件、移动终端和柔性显示装置
CN215343059U (zh)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KR20170028018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3072789U (zh) 一种壳体及其电子设备
US8602830B2 (en) Terminal componen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77683B (zh) 指纹模组的固定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0183362U (zh) 移动终端
CN114338991B (zh) 磁性定位机构、摄像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1258379B (zh) 电子组件及保护壳
CN11040173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915712B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