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3059U -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3059U
CN215343059U CN202120686545.8U CN202120686545U CN215343059U CN 215343059 U CN215343059 U CN 215343059U CN 202120686545 U CN202120686545 U CN 202120686545U CN 215343059 U CN215343059 U CN 215343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art
extending direction
substrate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65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小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865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3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3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3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导电支架包括:压板、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与压板连接,固定部与压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固定部用于与基板固定,连接部与压板固定连接,其中,在固定部与基板固定时,固定部可与基板相互作用,使得连接部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上述方案,能够提升导电支架之间的导电性能。

Description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如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现有电子设备中一般会设置导电支架,用于限制功能器件移动,不同导电支架之间通常以导电布的方式连接。然而,由于电子设备中的空间较小,导致导电布的粘贴面积较小,时间久了之后会存在起翘的问题,影响导通性能,其次,导电布本身的阻抗也会影响导通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电支架,该导电支架包括:压板和固定部,固定部与压板连接,固定部与压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固定部用于与基板固定;连接部,与压板固定连接;其中,在固定部与基板固定时,固定部可与基板相互作用,使得连接部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基板、连接器和如前所述的导电支架,连接器设置于基板,且位于导电支架的容纳空间内。
本申请实施例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组件和如前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显示屏和壳体组件之间形成腔体,连接器组件位于腔体中。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支架包括压板、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与压板连接,固定部与压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固定部用于与基板固定,连接部与压板固定连接;其中,在固定部与基板固定时,固定部可与基板相互作用,使得连接部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从而两个导电支架可以直接接触,减少了导电布阻抗的影响,从而能够提升两个导电支架的导电性能,且不容易起翘,提升了装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表头21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V-V’位置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导电支架一实施例的远离基板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导电支架一实施例的靠近基板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导电支架另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导电支架另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导电支架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装置,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屏11、中框12和壳体13。其中,显示屏11和壳体13分别位于中框12相背的两侧,并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中框12装配连接,以使得三者组装之后形成显示屏11与壳体13一同夹持中框12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地,显示屏11与壳体13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该腔体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组件14、主板15、电池16等功能器件,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
换言之,显示屏11位于摄像头组件14背离壳体13的一侧。其中,显示屏11、摄像头组件14等功能器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分别与主板15、电池16等电性连接,以使得它们能够得到电池16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15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其中,本申请提供的导电支架(图未示)也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1与壳体13之间的腔体中,并与功能器件对应设置,以实现限位、保护和导电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还包括连接器组件(图未示),连接器组件设置于显示屏11与壳体13之间的腔体中。对于连接器组件的说明请参见下面实施例,这里仅简述连接器组件在电子设备10中的位置关系。
壳体13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前壳或后壳,壳体13和中框12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壳体13和中框12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电子设备10的壳体13和中框12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壳体13和中框12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壳体13和中框12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和中框12可以设计有相同颜色,以提高电子设备10的外观整体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和中框12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以表现不同的外观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壳体13和中框12上设置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化电子设备1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显示屏11可以盖设于中框12背离壳体13的一侧,其可以是使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是使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显示屏1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透明盖板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并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同时,透明盖板的表面还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其中,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触控面板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外表面(也即是透明盖板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其它诸如钢化膜、磨砂膜、装饰膜、防窥膜、水凝膜等功能膜层中的任意一种,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显示屏11的边缘可以朝向中框12弯曲,以使得显示屏11上显示的画面能够以类似于“瀑布”的形态从显示屏11的正面延伸至其侧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减小甚至是隐藏显示屏11的黑边,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视野,还能够使得显示屏11营造一种环绕显示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同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等平板式全面屏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竞争力。相应地,壳体13的边缘也可以朝向中框12弯曲,以便于改善电子设备10的握持手感及外观美感。
请参阅图2至图3,图2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表头21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可以佩戴于用户的手腕,除了为用户提供日历、时间等查看服务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沟通服务,也可以监测用户的日常运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指标。同时,电子设备20还可以提供其他诸如支付,身份验证等服务。下面以电子设备20为智能手表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可以包括:表头21和表带22。其中,表头21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表带22,用户可通过表带22将表头21佩戴在手腕上。在本实施例中,表头21可以具有良好的防尘性能,以保障表头21内各种精密器件的正常工作和使用,提升电子设备2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表头21内可以安装有各种功能器件,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各类功能应用。例如,表头21可以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表头21查看相应的数据信息,如时间、温度、天气、二维码以及行走步数等等。如图3所示,表头21可以包括:显示屏211、中框212和壳体213。
其中,中框212可以与壳体213的侧壁连接,并在壳体213厚度方向上延伸,从而与显示屏211和壳体213共同围设形成腔体。该腔体可以用于收容如电池、传感器、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等功能器件,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各类功能应用。相应地,壳体213可以用于保护腔体内的各类部件,而中框212则可以用于承载和固定腔体内的各类部件。同时,中框212还可以用于与表带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3和中框212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以便于壳体213的拆解,两者可以通过粘接、卡接以及插接等组装方式组装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3和中框212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如通过注塑成型、冲压成型、热吸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导电支架(图未示)也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11与壳体213之间的腔体中,并与功能器件对应设置,以实现限位、保护和导电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20还包括连接器组件(图未示),连接器组件设置于显示屏211与壳体213之间的腔体中。对于连接器组件的说明请参见下面实施例,这里仅简述连接器组件在电子设备20中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对于显示屏211、中框212和壳体213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应位置,此处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4至图8,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V-V’位置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8是图7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包括基板31、导电支架32和连接器(图未示),连接器设置于基板31,且位于导电支架32的容纳空间内。
其中,基板31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中框、电路板、壳体,或其他结构,此处不做限定。
连接器固定设置于基板31上,用于该基板31与另一基板31或功能器件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具体地,连接器为可拆卸地设置于基板31上。例如,连接器可以与基板31卡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也可以不可拆卸地设置于基板31上,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定。连接器与基板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连接器有很多种类,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FPC连接器、FFC连接器等类型。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可以为板对板连接器(Board-to-boardConnectors,又称为BTB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用于把不同的电路板连接到一起,是目前所有连接器产品类型中传输能力最强的连接器产品。在电子制造中,整个设备可能需要适合可用的空间,如果电路板设计阶段的电路板倾向于占用太多空间,则该电路板可能被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小的电路板。板对板连接器可以在电路板之间连接电源和信号,以完成所有电路板的连接,板对板连接器的使用简化了电路板设计过程。可选地,为了防止板对板连接器氧化造成导电性降低,一般都使用铜合金材料。
导电支架32可以固定设置于基板31上。具体地,导电支架32为可拆卸地设置于基板31上。例如,导电支架32可以与基板31卡接。导电支架32朝向基板31的一侧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连接器,从而实现对连接器的限位。导电支架32与基板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此处不做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支架32与连接器过盈配合,这样导电支架32的壳体结构能够对连接器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防止连接器发生位置移动,而影响电子设备中其他元件,以及导致电路断开。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支架32与连接器也可以不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相配合。
导电支架32为能够导电的材质,例如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铝合金材质、银材质、铁材质和铜材质。导电支架32呈矩形块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支架32可以是通过将金属块经自动数控铣削工艺成型。
可选地,导电支架32的容纳空间中可以容纳一个连接器,也可以同时容纳多个连接器,以使得导电支架32可以将多个连接器进行集中设置,从而节省使用空间。其中,多个连接器的尺寸、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导电支架32,且多个导电支架32间隔设置。其中,部分导电支架32未与地极连通,从而无法实现接地功能。对此,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导电布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支架32,从而实现两个导电支架32的导通,由此未与地级连通的导电支架32可以通过另一导电支架32,与地极连通。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包括BTB金属支架(即本实施例中的导电支架32)和喇叭金属支架34。其中,喇叭金属支架34用于对喇叭进行限位,并与主板连接,主板又与地极连接,从而喇叭金属支架34可以通过主板将静电导入地极,实现接地功能。BTB金属支架用于对BTB连接器进行限位,由于BTB连接器与主板间隔较远,无法与主板直接连接,因此,BTB连接器通过相邻设置的喇叭金属支架34与主板连接,即BTB连接器上的电流可以通过喇叭金属支架34传输至主板,从而实现接地功能。为实现两个导电支架32之间的连通,本申请在导电支架32上设置了连接部,连接部用于实现两个导电支架32的直接接触,从而实现导电功能。其中,在导电支架32与基板31固定时,导电支架32与基板31的相互作用,导致有压力施加于导电支架32上,从而使得连接部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32抵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电支架32与其他元件的相互作用,导致有压力施加于导电支架32上,例如导电支架32上堆叠或抵接有其他元件。继续参阅图7和图8,电子设备还包括马达35和马达塑料支架36,马达塑料支架36用于对马达35进行限位,BTB金属支架抵接于马达塑料支架36远离马达35的一面,BTB金属支架沿靠近马达35的方向延伸,并与喇叭金属支架34抵接,从而实现与喇叭金属支架34的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9至图10,图9是本申请导电支架一实施例的远离基板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导电支架一实施例的靠近基板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导电支架32包括压板321、固定部322和连接部323。
其中,压板321用于限制连接器沿Z方向移动,压板321的表面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是凹凸不平的。本实施例中,对压板321的尺寸、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压板321可以呈矩形板状,且表面平滑。压板321可以平行于基板31设置,也可以不平行于基板31。
固定部322与压板321连接,且固定部322与压板32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具体地,固定部322可以与压板321的侧壁连接,且固定部322的延伸方向与压板32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预设角度并连接,即固定部322与压板321呈角度连接,由此,固定部322与压板321之间可以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连接器。固定部322还用于与基板31固定,从而将连接器限制在基板31与固定部322之间的容纳空间中。
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可以但不限于是60°、90°、120°。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22包括第一固定部3221、第二固定部3222和第三固定部3223。固定部322可以用于限制连接器沿X方向和/或Y方向移动。
其中,第一固定部3221与压板321的侧壁连接,用于与基板31固定,以限制连接器沿Y方向移动。第一固定部3221进一步包括第二侧板32211和第一固定件32212,第二侧板32211的延伸方向与压板32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一固定件322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板3221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一固定件32212用于与基板31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32212可以平行于基板31,由此,可以增大与基板31的接触面积,便于与基板31进行固定。第一固定件32212上设置有通孔,螺栓可以穿设于该通孔与基板31螺纹连接,或者第一固定件32212上也可以不设置通孔,第一固定件32212与基板31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第一固定部3221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于压板321的多个侧壁,或同一个侧壁上,从而增强固定效果。
第二固定部3222和第三固定部3223分别位于压板321的两端,用于与基板31固定,以限制连接器沿X方向移动。第二固定部3222进一步包括第三侧板32221和第二固定件32222,第三侧板32221的延伸方向与压板32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二固定件322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侧板3222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二固定件32222用于与基板31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件32222可以平行于基板31,由此,可以增大与基板31的接触面积,便于与基板31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32222进一步包括卡接块(图未标注),该卡接块用于与基板31卡接,从而实现与基板31的固定。具体地,基板31可以包括固定框311,卡接块穿设于固定框311,实现与固定框311的卡接。固定框311的高度固定,从而可以限制导电支架32沿Z方向移动。第三固定部3223包括第四侧板32231,第四侧板32231的延伸方向与压板32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四侧板32231用于限制连接器沿X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部3223也可以包括第三固定件(图9和图10未示),第三固定件的延伸方向与第四侧板3223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三固定件用于与基板31进行固定,从而增强固定效果。
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首先是将第二固定件32222的卡接块穿设于固定框311中,以对导电支架32的一端进行预固定,然后再利用螺栓穿过第一固定件32212的通孔,与基板3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导电支架32与基板31的固定。其中,第一固定部3221和第二固定部3222分别与压板321相邻的两个侧壁连接,即第一固定部3221和第二固定部3222设置于压板321的不同侧面,从而通过这两个固定部322即可实现导电支架32与基板31的固定。由此,第三固定部3223与基板31进行固定,或不与基板31进行固定,都不会影响导电支架32与基板31的可靠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固定部3221,通过第二固定部3222和第三固定部3223与基板31连接,也可以实现导电支架32与基板31的可靠固定。
为了实现与另一导电支架3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导电支架32还包括连接部323,该连接部323与压板321固定连接。其中,在固定部322与基板31固定时,固定部322可与基板31相互作用,使得连接部323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32抵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3靠近基板31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3233,凸起3233用于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32抵接,从而实现两个导电支架32之间的导通。如图9和图11所示,凸起3233在远离基板31的表面上的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凹槽。
进一步,连接部323可以包括第一侧板3231和第一连接件3232,第一侧板3231与压板321连接,第一连接件32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板3231的延伸方向之间呈预设角度,第一连接件3232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与另一导电支架32抵接。第一侧板3231可以与压板321的侧壁连接,进一步,连接部323的第一侧板3231与第一固定部3221的第二侧板32211可以连接于压板321的同一侧壁,即连接部323与第一固定部3221设置于压板321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3的第一侧板3231与第一固定部3221的第二侧板32211连接,且连接于压板321的同一侧壁,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3的第一侧板3231与第一固定部3221的第二侧板32211也可以不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与之抵接的另一导电支架32的位置,设置连接部323的位置,以使连接部323靠近另一导电支架32设置,从而便于连接部323与另一导电支架32进行抵接。
其中,凸起3233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232靠近基板31的表面,第一连接件3232平行于压板321,当另一导电支架32与凸起3233抵接的部分也平行于压板321时,凸起3233可以稳定贴在另一导电支架32上,从而提升两个导电支架32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3233的大小为0.15-0.2mm,凸起3233与另一导电支架干涉0.15-0.2mm,在装配的时候,凸包会紧密贴在另一导电支架上,从而完成两个导电支架之间的导通。
请参阅图11至图13,图11是本申请导电支架另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导电支架另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导电支架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在一些情况下,导电支架32的厚度较薄,从而可以直接对导电支架32的原材料进行弯折,从而得到与压板角度连接的连接部,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由于Z向空间受限,导致导电支架32偏厚(厚度T=0.2~0.3mm),从而生产工艺难以实现弯折,从而难以在导电支架32上设置连接部。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点焊的方式,将连接部与导电支架32连接,且不增加导电支架32在Z方向(即电子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从而避免了电子设备30的厚度增加。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3与固定部322连接。可选地,连接部323可以与第一固定部3221、第二固定部3222和第三固定部3223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本实施例以连接部323与第三固定部3223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3223包括第四侧板32231和第三固定件32232,第四侧板32231的延伸方向与压板32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三固定件32232的延伸方向与第四侧板3223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三固定件32232用于与基板31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件32232可以平行于基板31设置,从而在与基板31进行固定时,接触面积更大,更加便于固定,且固定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侧板3223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压板321的延伸方向和第三固定件32232的延伸方向垂直,即是压板321与第三固定件32232所在的平面平行。
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件32232设置有通孔,螺栓可以穿设于该通孔与基板31螺纹连接,通孔的数量具体为2个,且大小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固定件32232上也可以不设置通孔,第三固定件32232与基板31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3包括第一侧板3231、第一连接件3232和连接板3234,第一侧板3231的延伸方向与连接板3234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第一连接件32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板323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连接板3234焊接于第三固定件32232远离基板31的表面。其中,通过连接板3234与第三固定件32232的焊接,可以提升连接部323与第三固定部3223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连接部323可以部分覆盖于第三固定件32232,也可以全部覆盖于第三固定件3223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3也可以焊接于第三固定件32232靠近基板31的表面,不限于通过激光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在连接板3234设置于第三固定件32232上时,连接板3234与第三固定件32232的厚度小于第四侧板32231的在Z方向上的长度,从而不会增加导电支架32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板3234设有与第三固定件32232上的通孔相应大小和数量的通孔,以使得螺栓可以穿设于通孔,并与基板螺纹连接。
上述方案,提供的导电支架包括压板、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与压板连接,固定部与压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固定部用于与基板固定,连接部与压板固定连接;其中,在固定部与基板固定时,固定部可与基板相互作用,使得连接部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从而两个导电支架可以直接接触,减少了导电布阻抗的影响,从而能够提升两个导电支架的导电性能,且不容易起翘,提升了装配的可靠性。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包括:
压板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压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固定部用于与基板固定;
连接部,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基板固定时,所述固定部可与所述基板相互作用,使得所述连接部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基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之间呈预设角度,所述第一连接件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平行于所述压板,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基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另一导电支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压板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二侧板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基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侧板连接,且连接于所述压板的同一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压板的两端,用于与所述基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三侧板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三侧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基板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导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第四侧板和第三固定件,所述第四侧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侧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基板固定;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板、第一侧板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并连接,所述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第三固定件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
10.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连接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支架,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基板,且位于所述导电支架的容纳空间内。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腔体中。
CN202120686545.8U 2021-04-02 2021-04-02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343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6545.8U CN215343059U (zh) 2021-04-02 2021-04-02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6545.8U CN215343059U (zh) 2021-04-02 2021-04-02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3059U true CN215343059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6545.8U Active CN215343059U (zh) 2021-04-02 2021-04-02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30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1607A (zh) * 2022-02-28 2022-04-26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1607A (zh) * 2022-02-28 2022-04-26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CN114401607B (zh) * 2022-02-28 2023-10-31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444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wo-piece housing
AU201622578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tacts flush with housing
CN111131570B (zh) 一种用于折叠屏的显示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1086004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9403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9461384B2 (en) Connection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95575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out front case frame
CN110740592A (zh) 壳体、电子设备
CN2100753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5343059U (zh)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321356U (zh) 电子设备、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组件
CN217508805U (zh) 电子设备
CN112653826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070342B (zh)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211376055U (zh) 电子设备、显示单元以及支撑件
CN115567626A (zh) 电子设备
CN108934150B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3072789U (zh) 一种壳体及其电子设备
CN210053434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186384B (zh)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13814329U (zh) 电子设备
CN221768510U (zh) 中框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165542A (zh) 出音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CN113220149A (zh) 触控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267195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