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432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4329U
CN213814329U CN202023206906.9U CN202023206906U CN213814329U CN 213814329 U CN213814329 U CN 213814329U CN 202023206906 U CN202023206906 U CN 202023206906U CN 213814329 U CN213814329 U CN 213814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acoustic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69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69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4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4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4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马达组件和电声组件,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马达和第一电路板;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支架、连接件以及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马达、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马达组件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马达组件,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处层叠设于所述连接件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连接处层叠设于连接件的表面,且连接件和支架一体成型并位于电声组件和马达组件之间,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可靠性较高的结构布局,且能够节省整机堆叠时的厚度空间。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消费电子设备产品,一般都会用到马达作为系统反馈部件,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智能手表的振动提醒等。随着人们对智能穿戴产品和手机产品的追求越来越高,轻薄概念是现在智能穿戴产品和手机的一个趋势,为了实现轻薄的结构设计,产品的堆叠方案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现有的手机和智能穿戴产品的马达基本分为转子马达和线性马达,目前他们采用的连接方式大部分都是触点与弹片接触导通,或者引线出来锡焊,在可靠性以及堆叠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马达组件和电声组件,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马达和第一电路板;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支架、连接件以及第二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马达、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马达组件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马达组件,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处层叠设于所述连接件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连接处层叠设于连接件的表面,且连接件和支架一体成型并位于电声组件和马达组件之间,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可靠性较高的结构布局,且能够节省整机堆叠时的厚度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马达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声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实施例中连接件和马达组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 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 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 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 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结构拆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意出电子设备的X、Y和Z三个方向,主要是为了示意出XY、XZ和YZ三个平面,以便于后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智能手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智能手表的振动提醒功能类似于手机的振动功能,给佩戴者提供触感上的刺激,振动提醒及通知佩戴者。具体而言,智能手表的振动功能的关键部件在于设置在智能手表的内置式马达来实现。马达的尺寸、大小等性能指标一般都具有行业性的边准,从而配合智能手表的体积大小。然而,在产品堆叠过程中,如何合理设置马达的堆叠方式及其连接结构,将对产品内部空间布局及其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
结合图1,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马达组件11、电声组件12、中框 13和盖板14。中框13和盖板14形成电子设备10的壳体,大体上限定出电子设备10的外形轮廓。具体而言,中框13和盖板14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装配连接,以使得二者组装之后围设形成一具有一定容积的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可以用于装设马达组件11和电声组件12等结构件,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其中,马达组件11和电声组件12等结构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分别与设于电子设备10的壳体内部的主板、电池等电性连接,以使得它们能够得到电池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
一般而言,电声组件12是可以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子器件,例如扬声器、受话器、喇叭等。盖板14可以是玻璃制件,其上可以贴设有电致变色器件(图1中未示出),以使得后盖板14的外观特性能够改变,进而改善电子设备10的外观表现力。盖板14与中框13 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马达组件11一方面功能是输出振动效果,另一方面在具有机芯的手表中,马达组件11还可以驱动手表机芯运动。
进一步地,马达组件11和电声组件12可以沿中框13的内侧壁并排设置。例如,马达组件11和电声组件12可以沿图1所示的X方向或 Y方向并排设置;或者,马达组件11可以设于中框的拐角处,电声组件 12设于马达组件11临近的中框13内侧并与马达组件11并排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马达组件11和电声组件12也可以沿电子设备 10的壳体的内侧壁并排设置。
参阅图2,图2是图1实施例中马达组件11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马达组件11大致包括马达111、马达底座112、马达盖板113以及第一电路板114。其中,马达111设于马达底座112和马达盖板113之间。换言之,马达底座112和马达盖板113形成容纳固定马达111的结构件,以对马达111进行定位固定。
马达底座112设有一容置槽102,马达111设于该容置槽102内,以对马达111的侧方向进行限位固定。马达盖板113盖设于马达111背离马达底座112的一侧,并与马达底座112固定连接,以形成容置槽102,并对马达111进行固定。其中,马达111大致包括马达本体1111和接地部1112。接地部1112位于马达本体1111和马达盖板113之间,并与马达盖板113接触连接。
其中,马达盖板113的材质为金属,例如金、银、铜等。其中,本实施例中马达盖板113的材质为铜。接地部1112的材质为金属,例如金、银、铜等。其中,本实施例中接地部1112的材质为铜。接地部1112和马达盖板113接触连接,形成马达111的接地结构。马达底座112和中框13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装配连接,马达底座1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或者塑胶材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马达底座112和中框1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马达盖板113和马达底座112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装配连接。其中,马达盖板113大致包括压接部1131 和固定部,压接部1131压接于马达111的上方,以在马达111的厚度方向上对马达111进行限位固定。固定部设于压接部1131外周缘,用于与马达底座112进行装配连接,从而使得马达盖板113和马达底座112配合夹持固定马达111。
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1132a,第一固定部1132a与压接部1131 弯折连接,且第一固定部1132a大致平行于压接部1131所在平面。其中,第一固定部1132a上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马达底座112上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固定柱1121a,固定孔和固定柱1121a相互配合以固定连接马达盖板113和马达底座1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32a与压接部1131可以是垂直弯折连接。
固定部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1132b,第二固定部1132b与压接部 1131弯折连接,且第二固定部1132b大致平行于压接部1131所在平面。其中,第二固定部1132b上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马达底座112 上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固定柱1121b,固定孔和固定柱1121b相互配合以固定连接马达盖板113和马达底座1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1132b与压接部1131可以是垂直弯折连接。
固定部还可以包括第三固定部1132c,第三固定部1132c与压接部 1131弯折连接,且第三固定部1132c大致平行于压接部1131所在平面。其中,第三固定部1132c可以为卡块,马达底座112上设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1121c,卡块和卡槽1121c相互配合以限位连接马达盖板113和马达底座112,避免马达盖板113过度压持马达1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1132c与压接部1131可以是垂直弯折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1132a、第二固定部1132b、第三固定部1132c。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1132a和第二固定部1132b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1132a、第二固定部1132b、第三固定部1132c 在压接部1131的外周缘上间隔设置,以在多个位置上连接马达盖板113 和马达底座112,提升马达组件1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其中,第三固定部1132c设于压接部1131背离马达底座112的一侧,第一固定部1132a 和第二固定部1132b可以设于压接部1131的相同侧或者不同侧。例如,第一固定部1132a设于压接部1131靠近马达底座112的一侧,第二固定部1132b设于压接部1131背离马达底座112的一侧。或者,第一固定部 1132a和第二固定部1132b均设于压接部1131靠近马达底座112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32a设于压接部1131靠近马达底座112的一侧,第二固定部1132b和第三固定部1132c设于压接部1131 背离马达底座112的一侧。换言之,在马达111的厚度方向(图2所示的Z方向)上,第一固定部1132a、第二固定部1132b、第三固定部1132c 分别与压接部1131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固定部1132a设于压接部1131 靠近马达111的一侧,第二固定部1132b和第三固定部1132c设于压接部1131背离马达111的一侧。
第一电路板114的一端连接马达111,另一端设于容置槽102的外部,以用于与电子设备10的主板、电池等电性连接,以使得马达111 能够得到电池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其中,第一电路板114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其中,容置槽102的侧壁开设有开口1123,第一电路板114自该开口1123延伸至容置槽102的外部。换言之,第一电路板114贯穿于开口 1123,且第一电路板114位于容置槽102内的端部连接马达111、位于容置槽102外的端部用于与电子设备10的主板、电池等电性连接。
马达盖板113还可以包括限位部1133,该限位部1133设于压接部 1131的外周缘,并与开口1123对应设置。其中,限位部1133设于第一电路板114的上方,以避免第一电路板114与马达111连接的端部发生反复绕折的现象,影响第一电路板114与马达111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阅图3,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声组件12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电声组件12大致包括支架121、第二电路板122、第三电路板123 以及电声器件124。其中,电声器件124是可以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子器件,例如扬声器、受话器、喇叭等。
支架121和中框13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装配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121与中框13 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其中,中框13开设有支架孔131,支架121开设有出音槽1211,该出音槽1211和支架孔131连通,以在电声器件124 发声时将声音发出。支架121上还设有放置槽1212,该放置槽1212与出音槽1211连通。其中,放置槽1212用于放置电声器件124,并对电声器件124进行固定。
第二电路板122设于电声器件124背离支架121的一侧,并与电声器件124电性连接。另外,第二电路板122还和第一电路板114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路板122用于与电子设备10的主板、电池导通连接,以使得马达111、电声器件124能够得到电池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其中,第二电路板122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第三电路板123设于电声器件124背离支架121的一侧,并位于电声器件124和第二电路板122之间,以用于导通连接电声器件124和第二电路板122。其中,第三电路板123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声组件12还可以包括连接件125,该连接件 125设于电声组件12靠近马达组件11的一侧并抵接于马达组件11,以用于连接电声组件12和马达组件11。进一步地,连接件125设于支架 121和马达底座112之间,以用于连接支架121和马达底座1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25和支架1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其中,第一电路板114和第二电路板122的连接处层叠设于连接件 125的表面,以不占用电子设备10内部即容置空间101的其他空间,提升马达组件11和电声组件12布局的紧凑性,进而使得在电子设备10 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具有较高可靠性的结构布局。
结合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3实施例中连接件125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实施例中连接件125和马达组件11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连接件125大致可以包括连接部1251以及承载部1252。承载部1252 和支架1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或者,承载部1253可以是由支架 121靠近马达组件11的一侧沿朝向马达组件11的方向延伸形成。连接部1251设于承载部1252靠近马达组件11的一侧,以用于连接马达组件11的马达底座112。其中,连接部125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511,马达底座112靠近连接件125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1251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121d。第一定位孔12511和第二定位孔1121d相配合以固定连接马达底座112和连接件125。其中,第一定位孔12511和第二定位孔1121d的轴心线大体上平行于Y方向。
承载部1252用于承载第一电路板114和第二电路板122的连接部位。例如,承载部1252的顶端上设有多个定位柱,该多个定位柱相互配合限位第一电路板114和第二电路板122的连接部位,以避免第一电路板114和第二电路板122的连接部位发生相对错位或者滑动现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柱可以设有两个即定位柱1252a和定位柱1252b,定位柱1252a和定位柱1252b相互配合以夹持限位第一电路板114和第二电路板122的连接部位。
具体而言,在连接部1251连接马达底座112的一侧,承载部1252 在Y方向上凸出于马达底座112设置,以为第一电路板114的端部延伸至承载部1252的顶端提供伸展空间。换言之,承载部1252凸出于马达底座112的部位对应于容置槽102的开口1123设置,第一电路板114 自开口1123伸出并沿承载部1252的上述凸出部位延伸至承载部1252 的顶端,以与第二电路板122连接并定位于承载部1252的顶端。
进一步地,承载部1252设有容纳腔1252c,该容纳腔1252c可以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的其他内部元器件,以进一步提升该区域整体布局的紧凑性。优选地,容纳腔1252c内可以设置诸如气压计等器件。
共同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14 和第二电路板122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实施例中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其中,第一电路板114弯折呈台阶状,即第一电路板114大致包括连接马达111的台阶底部1141、连接第二电路板122的台阶顶部 1142、连接台阶底部1141和台阶顶部1142的台阶侧部1143。台阶侧部 1143分别和台阶底部1141、台阶顶部1142弯折连接,且台阶侧部1143 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Z方向即马达111的厚度方向。台阶侧部1143 沿承载部1252的侧方延伸,以使得台阶顶部1142位于承载部1252的顶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台阶状的第一电路板114,使得第一电路板114 沿承载部1252的外侧延伸至顶端并进行固定,不需要占用电子设备额外的空间,节省电子设备整机布局空间。
第二电路板122大致包括主体部1221、弯折部1222、翻折部1223 以及主板部1224。主体部1221设于电声器件124背离支架121的一侧,并与第三电路板123电性连接。弯折部1222和翻折部1223设于主体部 1221靠近第一电路板114的端部,且弯折部1222和翻折部1223间隔设置。弯折部1222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114的台阶顶部1142。翻折部1223 沿承载部1252的外侧翻折并位于承载部的侧部,用于连接设于容纳腔 1252c内部的元器件。主板部1224设于主体部1221远离第一电路板114 的端部,用于连接电子设备10的主板。
具体而言,弯折部1222沿承载部1252的外侧弯折并延伸至承载部 1252的顶部,弯折部1222位于承载部1252顶部的区域和台阶顶部1142 层叠设置并固定连接。换言之,弯折部1222和台阶顶部1142层叠设于承载部1252的顶端,并通过热压焊工艺实现焊接连接。进一步地,台阶顶部1142设有第一焊盘1142a,弯折部1222设有第二焊盘1222b,第一焊盘1142a和第二焊盘1222b通过热压焊工艺实现焊接。热压焊工艺温度大概250℃,时间大概10S,操作简单且效率高。
优选地,台阶顶部1142在Z方向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25mm,弯折部1222在Z方向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25mm。即在弯折部1222和台阶顶部1142层叠设于承载部1252的顶端时,其堆叠厚度一般不超过 0.5mm,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整机堆叠时的厚度空间,使得电子设备整机可以实现轻薄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台阶顶部1142在Z方向的厚度可以为0.15mm,弯折部1222在Z方向的厚度可以为0.15mm,即弯折部1222和台阶顶部1142的层叠区域的厚度大致为0.3m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连接区域堆叠设于连接件的顶部,且连接件和支架一体成型并位于电声组件和马达组件之间,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可靠性较高的结构布局,且能够节省整机堆叠时的厚度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结构拆分示意图,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进一步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5以及主板16。其中,电子设备10 可以为智能手表。
其中,显示屏15位于中框13背离盖板14的一侧,并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中框13装配连接,以使得三者组装之后形成显示屏15与盖板14一同夹持中框13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地,显示屏15与壳体组件13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即容置空间101),该腔体可以用于装设马达组件11、电声组件12、主板16以及电池(图中未示出)等结构件,以使得电子设备 1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其中,马达组件11、电声组件12、显示屏15 等结构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分别与主板15、电池等电性连接,以使得它们能够得到电池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15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进一步地,第二电路板122的主板部1224可以通过BTB连接器、 ZIF连接器等连接器和主板15连接。
一般地,显示屏15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这类显示屏,也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这类显示屏,还可以是Mini-LED、Micro-LED这类显示屏。进一步地,显示屏15的边缘可以朝向中框13弯曲,以使得显示屏15上显示的画面能够以类似于“瀑布”的形态从显示屏15的正面延伸至其侧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减小甚至是隐藏显示屏15的黑边,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视野,还能够使得显示屏15营造一种环绕显示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同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等平板式全面屏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竞争力。相应地,盖板14的边缘也可以朝向中框13弯曲,以便于改善电子设备10 的握持手感及外观美感。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移动终端设备900可以为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图示以智能手表为例。该移动终端设备900 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 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移动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 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声器件)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关于电声组件以及电声器件的相关技术特征,请参阅上述电声组件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马达组件,包括马达和第一电路板;
电声组件,包括支架、连接件以及第二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马达、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马达组件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马达组件,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连接处层叠设于所述连接件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还包括马达底座和马达盖板,所述马达底座设有容纳所述马达的容置槽,所述马达盖板盖设于所述马达背离所述马达底座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马达本体和接地部,所述接地部设于所述马达本体和所述马达盖板之间,并与所述马达盖板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承载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马达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马达组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配合以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组件和所述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弯折呈台阶状,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连接所述马达的台阶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台阶顶部、连接所述台阶底部和所述台阶顶部的台阶侧部;所述台阶侧部沿所述承载部的侧方延伸,所述台阶顶部位于所述承载部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组件还包括电声器件,所述支架设有容置槽,所述电声器件放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电声器件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与所述电声器件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主体部、弯折部和翻折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电声器件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与所述电声器件电性连接;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翻折部设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端部,且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翻折部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沿所述承载部的外侧弯折并延伸至所述承载部的顶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承载部顶部的区域和所述台阶顶部层叠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顶部设有第一焊盘,所述弯折部设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通过热压焊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顶部的厚度不超过0.25mm,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承载部顶部区域的厚度不超过0.25m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设有用于容纳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容纳腔,所述翻折部沿所述承载部的外侧翻折并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侧部;所述翻折部和所述容纳腔内部的元器件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和盖板,所述中框和所述盖板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马达组件和所述电声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沿所述中框的内侧壁并排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和主板,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CN202023206906.9U 2020-12-25 2020-12-25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814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6906.9U CN213814329U (zh) 2020-12-25 2020-12-2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6906.9U CN213814329U (zh) 2020-12-25 2020-12-2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4329U true CN213814329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6906.9U Active CN213814329U (zh) 2020-12-25 2020-12-2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4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9582B2 (en) Display screen, terminal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9461384B2 (en) Connection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20140067811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2752629U (zh) 电声组件、智能手表以及电子设备
CN107394354B (zh) 背板、前壳以及电子设备
CN213813800U (zh) 测试组件及其定位治具
CN108632409B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2804379B (zh)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CN213814329U (zh) 电子设备
WO2018058578A1 (zh) 智能手表
CN217508805U (zh) 电子设备
CN215343059U (zh) 导电支架、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5345202U (zh) Pcb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0007729U (zh) 移动终端及显示设备
CN112165542A (zh) 出音组件及其电子设备
CN112835227A (zh)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186384B (zh)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19040731U (zh) 终端设备
CN112018505A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0572498A (zh) 一种壳体组件的装配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11988055B (zh) 卡托机构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CN217761695U (zh) 支撑板、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15773927U (zh) 装配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7116139U (zh) 电子设备及其中框组件
CN214704332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