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379B -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379B
CN112804379B CN201911114348.2A CN201911114348A CN112804379B CN 112804379 B CN112804379 B CN 112804379B CN 201911114348 A CN201911114348 A CN 201911114348A CN 112804379 B CN112804379 B CN 112804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isplay screen
connecting portion
reinforcing plat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43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4379A (zh
Inventor
周琛
李彤彤
王道虎
徐偲伟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83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0733B/zh
Priority to CN201911114348.2A priority patent/CN112804379B/zh
Priority to EP20887918.9A priority patent/EP4044566B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827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62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该终端包括显示屏、壳体和指纹识别组件;指纹识别组件位于显示屏和壳体共同围成容纳腔内;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模组和补强板,补强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安装部的侧边连接;壳体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上具有第一容置区域,第一安装部位于第一容置区域内,第一连接部伸出至第一容置区域外并与支撑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降低终端的厚度,且指纹识别模组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终端产品(如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终端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在终端中被广泛的应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将指纹识别组件放置于显示屏下方,从而完成指纹识别解锁过程的技术。相比传统的指纹识别,屏下指纹无需在终端的显示屏上设置额外的指纹识别窗口,因而能提高终端的屏占比,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效果。
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模组和与指纹识别模组连接的补强板。为了降低终端产品的厚度,在安装指纹识别组件时,终端的壳体上设置平底槽,指纹识别组件位于平底槽内,通过按压指纹识别模组,以使补强板与平底槽的底部稳固连接。但是,直接按压容易损坏按压指纹识别模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将指纹识别模组应用于终端的显示屏下时,降低终端的厚度,且指纹识别模组不易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该终端包括显示屏、壳体和指纹识别组件;该显示屏和该壳体共同围成容纳腔,该指纹识别组件位于该容纳腔内;该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模组和补强板,该补强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其中,第一安装部用于承载该指纹识别模组;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安装部的侧边连接;该壳体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上具有第一容置区域,该第一安装部位于该第一容置区域内,该第一连接部伸出至该第一容置区域外并与该支撑件连接。
通过将至少部分指纹识别组件放置在支撑件上的第一容置区域内,这样,使指纹识别组件部分位于壳体的支撑件内,避免直接将指纹识别组件连接在支撑件上,从而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在将指纹识别组件连接在第一容置区域内时,直接将第一连接部与终端的壳体连接,不需要直接按压指纹识别模组,以避免损坏指纹识别模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补强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一安装部和该第一连接部通过该第二连接部连接。通过第一安装部使第一安装部与第一连接部过渡至不同的面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安装部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等于160度。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安装部相互垂直,或者第二连接部朝向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方向倾斜,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安装部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等于160度。这样,使第一连接部向第二连接部的外侧扩张,为指纹识别模组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该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该第一安装部的不同侧边,且该第一连接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安装部的侧边的数量。通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连接部,增加了补强板与支撑件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安装部的厚度。将第一安装部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保证第一安装部的支撑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容置区域的底壁与该支撑件的下表面接通,其中,该支撑件的下表面为该支撑件朝向该壳体的表面。这样,第一容置区域可以容纳全部的指纹识别模组或者大部分的指纹识别模组,进一步降低了终端整体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支撑件上具有用于承载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二容置区域,该第二容置区域与该第一容置区域连通,该第二容置区域的开口朝向该显示屏。这样,部分第一连接部也位于支撑件内,进一步降低了终端整体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指纹识别模组的上表面与该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与该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其中,该指纹识别模组的上表面为该指纹识别模组朝向该显示屏的表面,该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为该第一连接部朝向该显示屏的表面。这样,进一步降低了终端整体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通过冲压、注塑或者机械加工形成补强板。加工方便,且保证的补强板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与该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等于该支撑件的上表面与该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其中,该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为该第一连接部朝向该显示屏的表面,该支撑件的上表面为该支撑件朝向该显示屏的表面。这样,进一步降低了终端整体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容置区域相匹配。这样,第一连接部能全部覆盖第二容置区域,增加了支撑件整体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指纹识别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层叠设置的滤光片和指纹识别芯片,该电路板与该指纹识别芯片连接,该滤光片朝向该显示屏,该指纹识别芯片与第一安装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路板包括延伸部和与该延伸部连接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与该第一安装部连接,该固定部上具有安装孔,该指纹识别芯片位于该安装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导向槽,该延伸部穿过该第一导向槽并弯折至该支撑件的外侧。通过第一导向槽引导延伸部至终端中处理器相对的位置,方便延伸部与支撑件上方的处理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支撑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该第二导向槽与该第一导向槽连通,且该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该延伸部穿过该第一导向槽和该第二导向槽并弯折至该支撑件的外侧。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槽,增加了引导延伸部的长度,方便延伸部与不同位置的处理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挡圈,该挡圈位于该显示屏与该电路板之间,且该挡圈与该电路板连接,该指纹识别芯片和该滤光片位于该挡圈内。通过挡圈保护连接电路板与指纹识别芯片的金属丝,避免金属丝受到挤压而断裂或脱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安装方法过程为:首先,组装指纹识别组件。然后,在终端的中框上的第二容置区域上涂胶,将组装的指纹识别组件中补强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容置区域的底壁相抵接,从而将组装完成的指纹识别组件安装至终端的中框上。最后,将终端的中框上连接后壳和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通过将至少部分指纹识别组件放置在支撑件上的第一容置区域内,这样,使指纹识别组件部分位于壳体的支撑件内,避免直接将指纹识别组件连接在支撑件上,从而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在将指纹识别组件连接在第一容置区域内时,直接将第一连接部与终端的壳体连接,不需要直接按压指纹识别模组,以避免损坏指纹识别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中框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补强板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B-B第一种剖面图;
图10为图8中B-B第二种剖面图;
图11为图8中B-B第三种剖面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8中B-B第四种剖面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第一种支撑件、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第二种支撑件、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金属中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第三种支撑件、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4的爆炸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屏;
20-壳体;
21-后盖;
22-中框;221-金属中板;222-边框;223-第一容置区域;224-第二容置区域;225-第二导向槽;
30-指纹识别组件;
31-指纹识别模组;311-电路板;3111-延伸部;3112-固定部;312-滤光片;313-指纹识别芯片;314-挡圈;315-第一泡棉;316-第二泡棉;317-第一连接胶;318-第二连接胶;
32-补强板;321-第一连接部;3211-第一导向槽;322-第一安装部;323-第二连接部;
40-容纳腔;
C-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屏和壳体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剖面图主要用于表达零部件内部的结构形状,它是假想用一剖切面(平面或曲面)剖开后零部件内部的结构。其中,A-A的剖面图指沿A-A的位置进行剖切,剖开后零部件内部的结构图。B-B的剖面图与A-A的剖面图的含义相同,再次不再赘述。
下面采用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几个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进行重复说明。为了方便描述,下述实施例中以该终端为手机,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A-A的剖面图;图5为图4的爆炸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中框的爆炸图。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包括显示屏10、壳体20和指纹识别组件30。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显示屏10和壳体20共同围成容纳腔40,指纹识别组件30位于容纳腔40内。
其中,壳体20包括后盖21和中框22,中框22位于显示屏10和后盖21之间,显示屏10与中框22的一面连接,后盖21与中框22的另一面连接,显示屏10、后盖21和中框22共同围成可容纳指纹识别组件30的容纳腔40。手机还包括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池(图中未示出)。其中,电路板和电池可以设置在中框22上,例如,电路板与电池设置在中框22朝向后盖21的一面上。
其中,电池在中框22上设置时,例如,中框22朝向的后盖21的一面上可以设置电池仓,电池安装在电池仓内。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路板相连,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并为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0、摄像头以及通信模块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电路板的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其中,显示屏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应当理解的是,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器和触控器件,显示器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内容,触控器件用于接收用户在显示屏10上输入的触摸事件。
其中,后盖21可以为金属后盖,也可以为玻璃后盖,还可以为塑料后盖,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后盖21材质不作限定。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组件30包括指纹识别模组31和补强板32,补强板32包括用于承载指纹识别模组31的第一安装部322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321,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侧边连接;
壳体20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上具有第一容置区域223,第一安装部321位于第一容置区域223内,第一连接部321伸出至第一容置区域223外并与支撑件连接。
指纹识别组件30包括感应传输部件与物理连接部件,其中,指纹识别组件30的感应传输部件包括指纹识别模组31,指纹识别组件30的物理连接部件包括补强板32。
其中,支撑件可以为中框22,指纹识别组件30可以设置在中框22上,例如,指纹识别组件30设置在中框22朝向显示屏10的一面上,当用户手指接触显示屏10时,显示屏10发出的光线穿透显示屏10的表面,并将用户手指的指纹纹理照亮,指纹反射光线穿透显示屏10返回指纹识别组件30中,最终在指纹识别组件30中形成指纹图像来进行识别。其中,当指纹识别组件30设置在中框22上,指纹识别组件30与中框22平行,以便指纹识别组件30能准确的识别用户手指接触显示屏10时的指纹。或者由于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等原因,指纹识别组件30与中框22之间可以具有夹角,只要设置在中框22上指纹识别组件30能进行指纹识别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4至图6所示,其中,中框22可以包括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边框222沿着金属中板221的外周设置一周,例如,边框22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顶边和底边,以及位于顶边和底边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其中,边框222与金属中板22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卡接或一体注塑成型。其中,金属中板221的材料可以为铝、铝合金或者不锈钢材料。边框22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玻璃、塑胶或者陶瓷。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材料。
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组件30设置在中框22的金属中板221上。指纹识别组件30设置在金属中板221朝向显示屏10的一面上,在金属中板221上设置第一容置区域223,将指纹识别组件30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223内,指纹识别模组31朝向显示屏10,补强板32的第一安装部321位于第一容置区域223内,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侧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1伸出至第一容置区域223外并与金属中板221连接。其中,补强板32用于遮光,避免指纹识别组件30下方的光传至指纹识别组件30内,同时,补强板32的第一连接部321用于与金属中板221连接,补强板32的第一安装部322用于支撑指纹识别模组31。
其中,第一容置区域223可以位于但不限于金属中板221中部至下端之间,即用户手持手机时,用户的大拇指位于显示屏10中部至下端之间的位置,将放置指纹识别组件30的第一容置区域223的设置在该区域内,方便用户进行指纹识别。其中,第一容置区域223与金属中板22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
其中,第一连接部321伸出至第一容置区域223外后,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为第一连接部321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第一安装部322的上表面为第一安装部322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为指纹识别模组31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位于第一安装部322的上表面和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之间,或者,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与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平齐。
其中,指纹识别模组31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相应的,第一安装部322为与指纹识别模组31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手机整体的厚度(即图5中Z方向的高度),下述的厚度也可理解为该部件Z方向的高度,在金属中板221上设置第一容置区域223,补强板32的第一安装部321位于第一容置区域223内,也就是说,将至少部分指纹识别组件30放置在第一容置区域223内,这样,使指纹识别组件30部分位于金属中板221内,降低了图5中Z方向的高度,避免直接将指纹识别组件30连接在金属中板221上,从而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
同时,通过补强板32的第一安装部322承载指纹识别模组31,即指纹识别模组31与第一安装部322连接,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侧边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1伸出至第一容置区域223外并与金属中板221连接。这样,在连接指纹识别组件30与第一容置区域223时,直接连接第一连接部321与金属中板221,不需要直接按压指纹识别模组31,避免损坏指纹识别模组31。
其中,补强板32的厚度可以为0.2mm~0.4mm,金属中板221的厚度可以为0.2mm~0.4mm,补强板32和金属中板221之间连接的胶层的厚度可以为0.02~0.05mm,直接将指纹识别组件30连接在金属中板221上时,则手机整体的厚度为显示屏10的厚度、指纹识别组件30的厚度、金属中板221的厚度和后盖21的厚度之和,在显示屏10的厚度和后盖21的厚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指纹识别组件30部分位于金属中板221内后,手机整体的厚度可以降低0.22mm~0.45mm。需要说明的是,补强板32的厚度和金属中板221的厚度不限于上述的数值区间,不同的手机,补强板32以及金属中板221的厚度均不同,上述仅为举例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例如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和闪光灯等器件。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补强板的俯视图;图10为图8中B-B第二种剖面图。参见图4、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中,补强板32的第一安装部322用于承载指纹识别模组31,补强板32的第一连接部321伸出至第一容置区域223外并与支撑件连接,以使指纹识别组件30能稳固的与壳体20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位于不同的面内。因此,参见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补强板3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323,第一安装部322和第一连接部321通过第二连接部323连接,通过第一安装部322使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过渡至不同的面内。
其中,第一安装部322和第一连接部321通过第二连接部323连接后,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平行,或者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之间具有夹角,只要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22上指纹识别模组31能进行指纹识别即可。其中,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之间的夹角C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等于160度。即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可以相互垂直,或者第二连接部323朝向与第二连接部32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1方向倾斜,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等于160度。使第一连接部321向第二连接部323的外侧扩张,为指纹识别模组31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
其中,第一安装部322、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3一体成型。其中,可以通过冲压、注塑或者机械加工形成补强板。加工方便,且保证的补强板的强度。
可选的,指纹识别模组31的侧面与第二连接部323之间均具有间隙。也就是说,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下表面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上表面连接后,指纹识别模组31的侧面与第二连接部323之间均具有间隙,通过该间隙为指纹识别模组31提供了安装空间。其中,指纹识别模组31的侧面与第二连接部323之间的间隙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二连接部323可以为平面,第二连接部323也可以为弧面。以下通过第二连接部323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补强板3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为图8中B-B第一种剖面图。参见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第一安装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3。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为二个,第二连接部323为平面,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垂直,且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平行。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3和第一安装部322构成两个连续的直角台阶,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一安装部322分别为相邻两个台阶的表面,第二连接部323为连接相邻两个台阶表面的侧壁,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垂直,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连接部321也垂直,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平行。这样,补强板32可以通过冲压成型,方便加工补强板32。
参见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第一安装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3。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为二个,第二连接部323为平面,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之间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等于160度,且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平行。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3和第一安装部322构成两个连续的台阶,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一安装部322分别为相邻两个台阶的表面,第二连接部323为连接相邻两个台阶表面的侧壁,侧壁为斜面,该侧壁朝向第二连接部323倾斜,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通过斜面连接。这样,增加了第一安装部322的空间,便于在第一安装部322内放置指纹识别模组31。其中,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图11为图8中B-B第三种剖面图。参见图1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第一安装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3。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为二个,第二连接部323为弧面,第一安装部322与第一连接部321平行。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3和第一安装部322构成两个连续的台阶,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一安装部322分别为相邻两个台阶的表面,第二连接部323为连接相邻两个台阶表面的侧壁,该侧壁为弧面,第一安装部322和第一连接部321通过弧面连接。这样,在第一安装部322内放置指纹识别模组31时,避免磕碰指纹识别模组31。
需要说明的是,补强板32中第二连接部323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仅是部分示意。补强板32中的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不限于图7所示的两个第一连接部321。
为了增加补强板32与支撑件(中框22)连接的稳固性,在本申请中,补强板32中的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应的,第二连接部323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各第一连接部321可以通过不同的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不同侧边连接,通过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和位置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补强板32的结构进行说明。为了描述方便,以第一安装部322的形状为长方体进行说明。
参见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32中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相对的侧边。即当第一安装部322的形状为长方体时,两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或者两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第一安装部322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或者第一安装部322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二连接部323,通过第二连接部323连接第一连接部321。其中,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相同,即两个第一连接部321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22对称设置,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1中X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1中X方向的长度。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32中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相邻的侧边,每个第一连接部321通过一个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一个侧边连接。即当第一安装部322的形状为长方体时,两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相互连接的一个长度方向的侧边和一个宽度方向的侧边。其中,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相同,例如,第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2中延伸方向(X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2中延伸方向(Y方向)的长度。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2中延伸方向(X方向)的长度大于或者小于第二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2中延伸方向(Y方向)的长度。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32中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3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连续连接的三个侧边,每个第一连接部321通过一个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一个侧边连接。当第一安装部322的形状为长方体时,三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部322长度方向之间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边,或者三个第一连接部32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322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以及位于第一安装部322宽度方向之间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边。其中,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例如,第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3中延伸方向(X方向)的长度、第二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3中延伸方向(X方向)的长度、以及第三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3中延伸方向(Y方向)的长度均相同。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3中延伸方向(X方向)的长度、第二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3中延伸方向(X方向)的长度、以及第三个第一连接部321在图13中延伸方向(Y方向)的长度均不相同。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强板32中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3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第一连接部321通过一个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一个侧边连接。即当第一安装部322的形状为长方体时,第一安装部322各长度方向的侧边和第一安装部322各宽度方向的侧边均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部323连接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其中,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相同,各第一连接部3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不相同。其中,各第一连接部321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相互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补强板32中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仅是部分示意。其中,随着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增加补强板32与支撑件(即金属中板221)连接的稳固性。
参见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连接部321连接,相邻的第二连接部323连接,且相邻的第二连接部323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圆倒角或者斜倒角。即相邻的第二连接部323之间通过圆角光滑过渡或者通过斜角光滑过渡。
图15为图8中B-B第四种剖面图。参见图15所示,第一连接部32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安装部322的厚度。在本申请中,补强板32的第一安装部322用于承载指纹识别模组31,若第一安装部322的强度较小,承载在第一安装部322上的指纹识别模组31可能产生倾斜,影响用户进行指纹识别。因此,将第一安装部32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连接部321的厚度,保证第一安装部322的支撑强度。
可选的,第一安装部322的厚度为0.2~0.4mm。即第一安装部322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0.2mm,且第一安装部322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0.4mm。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第一种支撑件、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置区域223的底壁与第一安装部322相抵接。其中,通过位于第一容置区域223内的第一安装部322承载指纹识别模组31,也就是说,第一容置区域223的底壁可以与第一安装部322相贴合,通过第一容置区域223的底壁支撑第一安装部322,以使第一安装部322能更稳固的支撑指纹识别模组31。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第二种支撑件、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7和图4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置区域223的底壁与支撑件(即金属中板221)的下表面接通,其中,支撑件的下表面为支撑件朝向壳体10的表面。其中,第一容置区域223为贯穿金属中板221的通槽,第一容置区域223相对端的开口分别朝向显示屏10和后盖21。这样,第一容置区域223可以容纳全部的指纹识别模组31或者大部分的指纹识别模组31,进一步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金属中板的局部示意图。参见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上具有用于承载第一连接部321的第二容置区域224,第二容置区域224与第一容置区域223连通,第二容置区域224的开口朝向显示屏10。其中,第二容置区域224的开口方向和第一容置区域223的开口方向相同,均朝向显示屏10,将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二容置区域224的底壁连接,这样,部分第一连接部321也位于金属中板221内,进一步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
其中,第二容置区域224的数量和位置分别根据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和位置确定,即第二容置区域224的数量与第一连接部321的数量相同,第一连接部321的位置与第二容置区域224的位置相对,当第一连接部321伸出至第一容置区域223外后,在金属中板221上与第一连接部321相对的区域设置第二容置区域224,以使第二容置区域224承载第一连接部321。其中,第一连接部321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在支撑件上设置第二容置区域224,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二容置区域224的底壁连接后,支撑件的上表面、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和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之间的可以具有以下几种位置关系。
参见图4和图1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即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位于不同平面内,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更靠近显示屏10。此时,第一安装部322的厚度大于第一连接部321的厚度。其中,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为指纹识别模组31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为第一连接部321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同时,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小于金属中板221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321部分位于第二容置区域224外,这样,部分第一连接部321也位于金属中板221内,进一步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
参见图4和图17所示,在上述图16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与图16中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一安装部322的厚度等于第一连接部321的厚度,增加了第一容置区域223的空间。这样,部分第一连接部321位于金属中板221内,全部指纹识别模组31位于第一容置区域223内,进一步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第三种支撑件、补强板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和图1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即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指纹识别模组31的上表面为指纹识别模组31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为第一连接部321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同时,第一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等于金属中板221与显示屏1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321全部位于第二容置区域224内,进一步降低了手机整体的厚度。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二容置区域324相匹配。即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二容置区域324的形状相同,这样,第一连接部321能全部覆盖第二容置区域324,增加了金属中板221整体的美观性。
图20为图4的爆炸图。参见图4和图20所示,在本申请中,指纹识别模组31包括电路板311、以及层叠设置的滤光片312和指纹识别芯片313,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电连接,滤光片312朝向显示屏10,指纹识别芯片313与第一安装部322连接。当用户手指接触显示屏10时,显示屏10发出的光线穿透显示屏10的表面,并将用户手指的指纹纹理照亮,指纹反射光线穿透显示屏10进入滤光片312,通过滤光片312减少反射光,增加光线穿透量,并且过滤掉干扰指纹识别的光,然后指纹反射光线进入指纹识别芯片313,指纹识别芯片313通过众多微小的像素点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路板311传输至手机内部的处理器,经过处理器处理实现解锁。
其中,电路板31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便于弯折,以便与手机内部的处理器连接。滤光片312也可以为滤光器,滤光片312的尺寸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指纹识别芯片312的尺寸。滤光片312和指纹识别芯片313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指纹识别芯片313与第一安装部32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
其中,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通过金属丝电连接。其中,金属丝可以为但不限于金线或者铜线。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通过打线连接,其中,打线(WireBonding)可称为压焊、绑定、键合或丝焊,打线指使用金属丝,利用热压或超声能源,完成微电子器件中固态电路内部互连接线的连接,即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中,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通过金属丝电连接,为了避免连接金属丝受到挤压,而导致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之间的连接断裂或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挡圈314,挡圈314位于显示屏10与电路板311之间,且挡圈314与电路板311连接,指纹识别芯片313和滤光片312位于挡圈314内。挡圈314抵接在显示屏10与电路板311之间,通过挡圈314保护连接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的金属丝,避免金属丝受到挤压而断裂或脱落。其中,金属丝可以位于挡圈314围成的区域内,即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的连接处位于挡圈314围成的区域内;金属丝也可以位于挡圈314围成的区域外,即电路板311与指纹识别芯片313的连接处位于挡圈314围成的区域外。其中,挡圈31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或塑料。
可选的,挡圈314上连接第一泡棉315,电路板311上连接第二泡棉316,第一泡棉315和第二泡棉316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平齐,第一泡棉315在显示屏10与挡圈314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第二泡棉316在显示屏10与电路板311之间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小按压显示屏10时对挡圈314和电路板311压力。
在本申请中,电路板311包括延伸部3111和与延伸部3111连接的固定部3112,固定部3112与第一安装部322连接,固定部3112上具有安装孔3113,指纹识别芯片313位于安装孔3113内。即电路板311和指纹识别芯片313同层设置,电路板311和指纹识别芯片313均与第一安装部322连接,通过在固定部3112上开设安装孔3113,将指纹识别芯片313放置于安装孔3113内。其中,安装孔3113可以与指纹识别芯片313相匹配,例如,指纹识别芯片313为矩形或者圆形,相应的安装孔3113可以为矩形孔或者圆孔,指纹识别芯片313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指纹识别芯片313也可以为异形或者椭圆形。安装孔3113的内边缘与指纹识别芯片313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这样,方便将指纹识别芯片313放置于安装孔3113内。
其中,延伸部3111用于与手机内部的处理器连接,在处理器位置固定时,延伸部3111与手机内部的处理器之间的连接位置根据处理器的位置确定,因此,在本申请中,延伸部3111的折弯位置不同。可以直接在延伸部3111与固定部3112的连接处将延伸部3111弯折,以连接处理器,也可以在延伸部3111的其他位置折弯延伸部3111。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0和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1上具有第一导向槽3211,第一导向槽3211与第一安装部322连通,延伸部3111穿过第一导向槽3211并弯折至支撑件的外侧。通过第一导向槽3211引导延伸部3111至于处理器相对的位置,然后在折弯延伸部3111,以连接处理器,此时延伸部3111的弯折位置靠近第一连接部321。其中,各第一连接部321上均可以设置第一导向槽3211,根据不同位置的处理器,选择引导延伸部3111向不同的位置延伸。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中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0和图22所示,在上述图21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3211也与第一容置区域223连通,即第一导向槽3211为位于第一连接部321上的缺口或者开口。通过第一导向槽3211引导延伸部3111至处理器相对的位置,然后在折弯延伸部3111,以连接位于支撑件上方的处理器。
参见图2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225,第二导向槽225与第一导向槽3211连通,且第二导向槽22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向槽3211的延伸方向相同,延伸部3111穿过第一导向槽3211和第二导向槽225并弯折。依次通过第一导向槽3211和第二导向槽225引导延伸部3111至于处理器相对的位置,然后在折弯延伸部3111,以连接处理器,此时延伸部3111的弯折位置远离第一连接部321。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槽225,增加了引导延伸部3111的长度,方便延伸部3111与不同位置的处理器连接。
参见图20所示,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指纹识别组件30的组装过程和安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指纹识别组件30的组装过程,首先,在电路板311的固定部3112上涂热压胶,将电路板311的固定部3112通过第一连接胶317(例如热压胶)连接在第一安装部322上,其中,固定部3112的侧壁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侧边相抵接。其次,在指纹识别芯片312贴第二连接胶318(例如DAF膜),其中,DAF膜包括两层胶面和夹杂在两层胶面之间的导热树脂层,第一层胶面与指纹识别芯片312粘接,第二层胶面与第一安装部322粘接,且指纹识别芯片312位于安装孔3113内。然后,在指纹识别芯片312上粘滤光片312,在固定部3112上粘挡圈314,其中,连接电路板311和指纹识别芯片313的金属丝位于挡圈314包围的区域内,且指纹识别芯片313和滤光片312位于挡圈314包围的区域内。最后,在挡圈314上粘第一泡棉315,在挡圈314外部的固定部3112上粘第二泡棉316。
指纹识别组件30的安装过程,即上述组装完成的指纹识别组件30安装至金属中板221上。在金属中板221的第二容置区域224上粘泡棉胶(也可称为双面胶),将指纹识别组件30中补强板32的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二容置区域224的底壁相抵接,按压第一连接部321朝向显示屏10的表面,以激活泡棉胶,使第一连接部321与第二容置区域224稳固连接。

Claims (14)

1.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壳体和指纹识别组件;
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壳体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指纹识别模组和补强板,所述补强板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第一安装部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侧边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具有第一容置区域,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出至所述第一容置区域外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等于1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不同侧边,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侧边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的底壁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接通,其中,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为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具有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容置区域,所述第二容置区域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连通,所述第二容置区域的开口朝向所述显示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上表面为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朝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为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层叠设置的滤光片和指纹识别芯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连接,所述滤光片朝向所述显示屏,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与第一安装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延伸部和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上具有安装孔,所述指纹识别芯片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并弯折至所述支撑件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补强板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具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连通,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并弯折至所述支撑件的外侧。
CN201911114348.2A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Active CN112804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8330.0A CN114640733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CN201911114348.2A CN112804379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EP20887918.9A EP4044566B1 (en) 2019-11-14 2020-11-02 Terminal having stiffener
PCT/CN2020/125827 WO2021093624A1 (zh) 2019-11-14 2020-11-02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4348.2A CN112804379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8330.0A Division CN114640733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379A CN112804379A (zh) 2021-05-14
CN112804379B true CN112804379B (zh) 2022-04-12

Family

ID=7580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8330.0A Active CN114640733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CN201911114348.2A Active CN112804379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8330.0A Active CN114640733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44566B1 (zh)
CN (2) CN114640733B (zh)
WO (1) WO20210936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553B (zh) * 2021-08-02 2023-12-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13687688A (zh) * 2021-08-20 2021-11-23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键盘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9523A1 (ko) * 2015-10-23 2017-04-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지문센서커버 및 지문센서장치
CN106878504A (zh) * 2017-03-01 2017-06-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7123851U (zh) * 2017-09-2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458083U (zh) * 2017-11-16 2018-06-0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面板及触摸屏
CN109784314A (zh) * 2019-02-19 2019-05-21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
CN110036396A (zh) * 2019-03-01 2019-07-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198B (zh) * 2009-12-31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反馈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的系统及方法
CN104079718B (zh) * 2014-06-18 2016-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个人移动终端设备
CN105046190B (zh) * 2015-05-08 2017-12-19 苏州迈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
CN108885694B (zh) * 2017-04-06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及终端
CN109416558B (zh) * 2017-06-14 2022-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WO2020146985A1 (zh) * 2019-01-14 2020-07-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71994A (zh) * 2019-04-25 2019-07-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9523A1 (ko) * 2015-10-23 2017-04-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지문센서커버 및 지문센서장치
CN106878504A (zh) * 2017-03-01 2017-06-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7123851U (zh) * 2017-09-2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后置指纹识别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458083U (zh) * 2017-11-16 2018-06-0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面板及触摸屏
CN109784314A (zh) * 2019-02-19 2019-05-21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
CN110036396A (zh) * 2019-03-01 2019-07-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4566A1 (en) 2022-08-17
CN112804379A (zh) 2021-05-14
EP4044566B1 (en) 2023-11-01
WO2021093624A1 (zh) 2021-05-20
CN114640733B (zh) 2023-06-27
EP4044566A4 (en) 2022-12-14
CN114640733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00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US90982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CN10825497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758675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ng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8881539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804379B (zh) 一种具有补强板的终端
WO2019052332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428957B (zh) 输入/输出模块和电子装置
CN1086004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65735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ingerprint module thereof
CN211928482U (zh) 电子设备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0932023B2 (en) Speaker module
CN107394354B (zh) 背板、前壳以及电子设备
US10380406B2 (en) Fingerprint sens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ngerprint sensor, and terminal
CN21013742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670224U (zh) 中框和电子设备
CN215345202U (zh) Pcb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013734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810208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972082A (zh) 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20752748U (zh) 电子设备
CN213814329U (zh) 电子设备
CN110572498A (zh) 一种壳体组件的装配方法、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5773927U (zh) 装配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